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雨窝”降雨特征及成因分析
1
作者 黄滢 黄小燕 +3 位作者 林文桦 何立 刘金裕 莫权芳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3年第3期47-54,共8页
采用广西逐日和逐小时降雨数据,统计分析广西十万大山南侧雨窝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并采用实况、云图雷达、NCEP再分析格点资料,选取弱强迫天气形势下典型的雨窝暴雨个例,进行个例分析和合成分析,对广西雨窝暴雨的成因进行初步探... 采用广西逐日和逐小时降雨数据,统计分析广西十万大山南侧雨窝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并采用实况、云图雷达、NCEP再分析格点资料,选取弱强迫天气形势下典型的雨窝暴雨个例,进行个例分析和合成分析,对广西雨窝暴雨的成因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十万大山南麓为广西的雨窝,与周边区域对比,广西十万大山南侧为降雨中心,也是中国大陆年降雨量最大、年暴雨日数最多的地方。(2)作为雨窝的代表站,东兴市雨量丰沛,降雨集中,降雨的月季变化为单峰型,7月为降雨量的高峰月,东兴市年降雨量、四季雨量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但汛期的雨量呈减少的趋势;雨日出现时间较分散,雨日逐月变化呈现出多峰结构,年雨日、四季雨日、汛期雨日均呈减少趋势。暴雨频繁,暴雨和短时暴雨均集中出现在6-8月,7月达到高峰,短时暴雨出现在05-08时的可能性最大,12时到次日00时是低谷,暴雨和短时暴雨的时间趋势变化特征均不显著。(3)广西雨窝位于低纬地区,来自北部湾海洋的暖湿气流把源源不断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输送到广西沿海上空,遇到十万大山地形抬升和水汽辐合,产生的雷暴雨团沿山脉走向移动,产生“列车效应”而形成,广西雨窝的成因和北部湾及十万大山的地形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窝 十万大山 降雨特征 成因
下载PDF
十万大山地区典型次生阔叶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季节动态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德楠 徐广平 +5 位作者 张中峰 曾丹娟 顾大形 周翠鸣 黄玉清 何成新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0-207,共8页
为了评价广西十万大山南麓次生阔叶林土壤质量的变化,该研究以广西十万大山南麓典型季雨林中的次生阔叶林土壤为对象,采用实地调查与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的季节动态规律进... 为了评价广西十万大山南麓次生阔叶林土壤质量的变化,该研究以广西十万大山南麓典型季雨林中的次生阔叶林土壤为对象,采用实地调查与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的季节动态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在垂直分布上均表现为0-10 cm土层高于10-20、20-30 cm土层,差异显著(P夏季〉春季〉冬季趋势。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含量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差异显著(P秋季〉春季〉冬季的变化趋势。相对于旱季,在十万大山南麓地区,典型次生阔叶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季节性变化对高温多降水的雨季响应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数量 土壤酶活性 次生阔叶林 十万大山
下载PDF
广西十万大山地区兽类区系及动物地理研究初报 被引量:5
3
作者 夏霖 杨奇森 +1 位作者 黄乘明 李友帮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9-43,共5页
1997~ 2 0 0 0年对广西十万大山地区兽类进行了实地考察 ,并结合历史资料进行鉴定和分析 ,初步查明十万大山地区共有兽类 81种 ,分别隶属 9目 2 3科 5 5属 ,占广西全省兽类种类的 5 5 %。其中拥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5种 ,二级保护动物 ... 1997~ 2 0 0 0年对广西十万大山地区兽类进行了实地考察 ,并结合历史资料进行鉴定和分析 ,初步查明十万大山地区共有兽类 81种 ,分别隶属 9目 2 3科 5 5属 ,占广西全省兽类种类的 5 5 %。其中拥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5种 ,二级保护动物 1 4种 ,广西省地方重点保护动物 2 0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万大山 兽类区系 动物地理 广西
下载PDF
广西十万大山南麓不同植被类型土壤酶活性 被引量:8
4
作者 孙英杰 何成新 +4 位作者 徐广平 张德楠 周翠鸣 曾丹娟 黄玉清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31期33-40,共8页
为探明广西十万大山南麓典型季雨林中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酶活性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选择次生阔叶林、马尾松林、灌草丛和撂荒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微生物数量、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进行研究。... 为探明广西十万大山南麓典型季雨林中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酶活性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选择次生阔叶林、马尾松林、灌草丛和撂荒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微生物数量、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土层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大小关系依此为:次生阔叶林>马尾松林>灌草丛>撂荒地,并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微生物类群呈现出: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格局。次生阔叶林的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为(19.61±0.48)g/kg,除了马尾松林的速效氮含量最高外,其余各养分含量高低均为次生阔叶林>马尾松林>灌草丛>撂荒地。各植被类型下土壤酶活性的垂直分布均表现为表层土壤酶活性大于下层;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酶活性亦存在显著差异,次生阔叶林中土壤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马尾松林、灌草丛和撂荒地。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植被类型下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而撂荒地脲酶活性与全磷、速效磷含量呈负相关。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期望为广西十万大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的自然恢复与重建提供更合理的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万大山 植被类型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 土壤养分
下载PDF
碳酸盐岩地区地震勘探采集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杨雄 刘泰生 刘斌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3年第3期361-364,共4页
广西十万大山地区,地表地质特征不一,多为灰岩出露区或火成岩风化剥蚀区,岩石的硬度、密度及脆性都较大,其速度也较高,该区水源缺乏,激发和接收的介质耦合条件很差,造成了数据采集时激发和接收都很困难。针对上述情况,在该地区应用新型... 广西十万大山地区,地表地质特征不一,多为灰岩出露区或火成岩风化剥蚀区,岩石的硬度、密度及脆性都较大,其速度也较高,该区水源缺乏,激发和接收的介质耦合条件很差,造成了数据采集时激发和接收都很困难。针对上述情况,在该地区应用新型震源(爆炸地震锤)、变观观测系统和多种压噪方法进行资料采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地震勘探 采集方法 野外采集 震源 观测系统 信噪比
下载PDF
广西十万大山地区鸟类区系考察初报 被引量:4
6
作者 尹祚华 雷富民 +1 位作者 黄乘明 李汉华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3-58,共6页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9月 ,作者在不同季节对十万大山地区的南坡防城市和北坡上思县等地进行了鸟类资源考察。按照不同的生境设样带考察、路线调查及网捕和猎捕。本次考察共获得鸟类标本5 0 6号 ,分属于 8目 2 0科 83种 ,加上以往的...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9月 ,作者在不同季节对十万大山地区的南坡防城市和北坡上思县等地进行了鸟类资源考察。按照不同的生境设样带考察、路线调查及网捕和猎捕。本次考察共获得鸟类标本5 0 6号 ,分属于 8目 2 0科 83种 ,加上以往的文献记载 ,该地区总计有鸟类 1 2目 2 5科 1 1 5种。其中东洋界鸟类 1 0 3种 ,古北界鸟类 3种 ,广布种 9种 ;繁殖鸟类 94种 (包括留鸟和夏候鸟 ) ,冬候鸟和旅鸟 2 1种。约占广西省鸟类总数的 2 5 5 % (4 5 1种[4] ) ,约占全国鸟类总数的 8 7% (1 3 1 9种[12 ] )。该区域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 1 1种 ,广西省重点保护鸟类 2 9种。鸟类以东洋界成分为主 ,它们主要分布并活动于阔叶林、人工林、竹林、灌丛、村庄、草坡、农田以及溪流水边等生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十万大山地区 鸟类 动物区系 鸟类资源 鸟类标本 生境
下载PDF
广西十万大山地区的鱼类资源现状和保护对策 被引量:10
7
作者 赵亚辉 唐文乔 张春光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3-47,共5页
位于广西西南部的十万大山地区鱼类物种多样性丰富 ,分布于十万大山的野生鱼类以小型或中小型为主 ,缺乏经济价值高、产量大的种类 ,这是该地区野生鱼类资源的主要特点 ,目前资源量和鱼类物种丰富度都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这主要同有... 位于广西西南部的十万大山地区鱼类物种多样性丰富 ,分布于十万大山的野生鱼类以小型或中小型为主 ,缺乏经济价值高、产量大的种类 ,这是该地区野生鱼类资源的主要特点 ,目前资源量和鱼类物种丰富度都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这主要同有害的渔业生产方式和过密的捕捞强度、小水利设施及外来种的入侵有关。加强宣传力度和强化渔政管理、开发其它副业、拆除废弃的小水利工程、对人工养殖鱼种加强管理 ,以及开展入侵种对土著种影响的科学研究等是保护这一地区鱼类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十万大山地区 鱼类资源现状 保护对策
下载PDF
广西十万大山盆地含煤地层发育特征及聚煤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创 匡经水 +1 位作者 郭超 杨力川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6-121,共6页
基于十万大山盆地含煤地层的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为得出该地区聚煤规律,结合实测野外地层剖面、钻孔岩心观察、地球物理测井和连井剖面分析等手段,运用当代沉积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上三叠统扶... 基于十万大山盆地含煤地层的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为得出该地区聚煤规律,结合实测野外地层剖面、钻孔岩心观察、地球物理测井和连井剖面分析等手段,运用当代沉积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上三叠统扶隆坳组岩石学特征、沉积环境、基准面旋回类型及聚煤规律。识别出了河流相、河流三角洲相和湖泊相3种沉积相类型。研究表明:研究区聚煤作用主要发育在河漫滩沼泽环境,短期基准面上升的非对称性旋回的晚期。盆地可容纳空间/供给量大,沉降速度快。煤层厚度0.2~1.0 m,连续性差,厚度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万大山盆地 含煤地层 聚煤作用 沉积相
下载PDF
十万大山北坡气候及开发利用初探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国安 梁成业 李新华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0年第2期34-36,共3页
结合防城港市十万大山的地形地貌、植被、动植物资源,通过对十万大山进行气候考察,综合分析了十万大山的气候特点和气候资源,立足于保护气候、环境的长期可循环综合发展理念,提出了甘蔗种植及发展旅游等开发利用十万大山的思路,以供十... 结合防城港市十万大山的地形地貌、植被、动植物资源,通过对十万大山进行气候考察,综合分析了十万大山的气候特点和气候资源,立足于保护气候、环境的长期可循环综合发展理念,提出了甘蔗种植及发展旅游等开发利用十万大山的思路,以供十万大山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万大山 地形 海拔 气候 开发利用
下载PDF
广西十万大山盆地上三叠统沉积相分析及沉积古环境再造
10
作者 杨创 匡经水 魏云迅 《科技促进发展》 2011年第5期44-48,共5页
运用现代沉积学研究方法,通过建立沉积相模式,对广西十万太山盆地上三叠统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十万大山盆地是印支期以来形成的由巨厚磨拉石建造组成的中、新生代前陆盆地,因受构造的影响,晚三叠世的沉积响应比较明显... 运用现代沉积学研究方法,通过建立沉积相模式,对广西十万太山盆地上三叠统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十万大山盆地是印支期以来形成的由巨厚磨拉石建造组成的中、新生代前陆盆地,因受构造的影响,晚三叠世的沉积响应比较明显:沉积旋回呈现了深—浅—深—浅的特征,广泛发育的沉积相主要为滨湖相、河流相和河流三角洲相。由于地形震荡频繁等原因,未能形成较为稳定的具有较大工业价值的煤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万大山 上三叠统 沉积相 古环境
下载PDF
广西十万大山地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特征 被引量:7
11
作者 孙英杰 何成新 +4 位作者 徐广平 莫凌 顾大形 姚月锋 黄玉清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2-359,共8页
为研究广西十万大山地区热带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对次生阔叶林、马尾松林、灌草丛和撂荒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特征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相同土层的土壤微生物总数大小依... 为研究广西十万大山地区热带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对次生阔叶林、马尾松林、灌草丛和撂荒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特征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相同土层的土壤微生物总数大小依次为:次生阔叶林>马尾松林>灌草丛>撂荒地,并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中差异显著。次生阔叶林、马尾松林、灌草丛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土壤养分呈极显著相关,而撂荒地的相关性明显低于其他3种植被类型,并且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与全氮、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无相关性。由此可见,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生物量均可作为评价十万大山森林生态系统土壤肥力的指标;可采用植被恢复手段促进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发育、改良土壤特性以促进该区域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万大山 植被类型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