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5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 classes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South Huanghai Sea region 被引量:16
1
作者 田建明 徐徐 +2 位作者 谢华章 杨云 丁政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2-439,共8页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storic earthquakes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South Huanghai Sea region, the historical earthquakes in the studied area are divided into two kinds of comparatively sa...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storic earthquakes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South Huanghai Sea region, the historical earthquakes in the studied area are divided into two kinds of comparatively safe class and comparatively dangerous class. Then the statistical result of earthquake cla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geological structures are studied. The study shows: a)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South Huanghai Sea region, the majority of historical strong earthquakes belong to comparatively safe class, only 13.8% belong to comparatively dangerous class; b) Most historical earthquakes belong to comparatively safe class in the land area of Jiangsu, eastern sea area of Yangtze River mouth and northern depression of South Huanghai Sea region. However, along the coast of middle Jiangsu Province and in the sea area of South Huanghai Sea, the distribution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 classes is complex and the earthquake series of comparatively dan-gerous class and comparatively safe class are equivalent in number; c) In the studied area,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 class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accord very well with the real case of present-day earthquake series. It shows that the seismic activity in the reg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succession, and the result from this study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early postseismic judgment in the earthquake emer-gency work in Jiangsu Provi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震 分类原则 分布特征 江苏及南黄海
下载PDF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100-hPa SOUTH ASIA HIGH AND MEI-YU IN JIANGSU PROVINCE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梅 裴海瑛 +1 位作者 俞剑蔚 胡洛林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11年第3期302-309,共8页
By analyzing the change of an index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uth Asia High and variations of upper-air troughs in 2002–2005,we studied the impact of South Asia high on the beginning and ending of the Mei-yu(i.e.s... By analyzing the change of an index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uth Asia High and variations of upper-air troughs in 2002–2005,we studied the impact of South Asia high on the beginning and ending of the Mei-yu(i.e.sustained rain corresponding to the ripening season of plum)in Jiangsu province.Statistic verification is conducted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index and the Mei-yu season in 1991–2005 to examine the impacts of the SAH characteristics index on a rain intensity index of Mei-yu and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a characteristics index for different annual patterns of Mei-yu.Historical composite is performed of the 100-hPa circulation field for these patterns using the 100-hPa geopotential height of Northern Hemisphere from 2002 to 2005 and 45-year NCEP reanalysis to study the difference in the circulation for different patterns of Mei-yu.Diagnostic and statistic conclusions,which share much in common,have been obtained as follows.(1)The characteristics preceding to and the advancement/retreat of SAH and the movement of westerly troughs are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onset time of the Mei-yu season;after the Mei-yu onset,the progression/withdrawal of SAH and how farther east it extends are determining how long the Mei-yu lasts and when it ends.(2)During the Mei-yu,the general 100-hPa circulation situation and avera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AH are well correspon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ason and annual patterns of Mei-yu.In addition,the averages of the SAH ridgeline and east-extending index for June,July and the Mei-yu season have some implications to the forecast of the index of Mei-yu intensity.These conclusions can be served as powerful means in determining the starting/ending dates, duration and annual pattern of the Mei-yu seas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高压 江苏省 HPA 梅雨锋 蛛网膜下腔 流通领域 梅雨季 特征指数
下载PDF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 classes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South Huanghai Sea region
3
作者 TIAN Jian-ming(田建明) +7 位作者 XU Xu(徐徐) XIE Hua-zhang(谢华章) YANG Yun(杨云) DING Zheng(丁政)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4年第4期480-489,共10页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storic earthquakes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South Huanghai Sea region, the historical earthquakes in the studied area are divided into two kinds of comparatively sa...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storic earthquakes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South Huanghai Sea region, the historical earthquakes in the studied area are divided into two kinds of comparatively safe class and comparatively dangerous class. Then the statistical result of earthquake cla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geological structures are studied. The study shows: a)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South Huanghai Sea region, the majority of historical strong earthquakes belong to comparatively safe class, only 13.8% belong to comparatively dangerous class; b) Most historical earthquakes belong to comparatively safe class in the land area of Jiangsu, eastern sea area of Yangtze River mouth and northern depression of South Huanghai Sea region. However, along the coast of middle Jiangsu Province and in the sea area of South Huanghai Sea, the distribution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 classes is complex and the earthquake series of comparatively dan-gerous class and comparatively safe class are equivalent in number; c) In the studied area,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 class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accord very well with the real case of present-day earthquake series. It shows that the seismic activity in the reg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succession, and the result from this study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early postseismic judgment in the earthquake emer-gency work in Jiangsu Provi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storical earthquake principle for classification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jiangsu Province south Huanghai Sea region
下载PDF
苏南模式演进与发展
4
作者 王志凯 史晋川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16,共16页
苏南模式是中国现代化经济发展中最有影响、最为成功的道路之一。苏南模式催生了:苏南模式乡镇集体经济代表——华西村的发展变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成就的文明高地——张家港精神;不等不靠的苏南模式代表——... 苏南模式是中国现代化经济发展中最有影响、最为成功的道路之一。苏南模式催生了:苏南模式乡镇集体经济代表——华西村的发展变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成就的文明高地——张家港精神;不等不靠的苏南模式代表——昆山之路;新苏南模式走在前列创新演进的代表——苏州模式等多个鲜活的改革与发展创造样本。苏南模式如今是国资、外资、民资与股份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窗口。苏南模式的演进与发展,是发展经济学理论在中国的成功实践,苏南模式的最新发展,为构建中国发展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南模式 华西村变迁 张家港精神 昆山之路 苏州模式 亨通脊梁
下载PDF
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现今地温场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5
作者 杨露梅 邝荣禧 +4 位作者 郭慧 左丽琼 苟富刚 许书刚 张硕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54-962,共9页
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隶属于下扬子陆块,区内主要包含有苏北坳陷、中部隆起、苏南坳陷、南通—太湖隆起等构造单元。通过分析该区39口地热井测温数据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研究区地温梯度、深部地温和大地热流分布特征进行剖析,并分... 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隶属于下扬子陆块,区内主要包含有苏北坳陷、中部隆起、苏南坳陷、南通—太湖隆起等构造单元。通过分析该区39口地热井测温数据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研究区地温梯度、深部地温和大地热流分布特征进行剖析,并分析地温场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岩石热导率、盖层厚度和火山岩体。结果表明苏南地区地温梯度范围为14.9~26.5℃/km,平均值为21.3℃/km,大地热流值介于51.0~73.5 mW/m^(2)之间,平均值为64.2 mW/m^(2);研究区地温梯度、深部地温和大地热流分布均表现出凹凸分布的特征,隆起区高于坳陷区,钻孔存在地温梯度分段现象,热导率高的地层地温梯度较热导率低的地层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 现今地温场 地温梯度 大地热流 热导率
下载PDF
江苏省南水北调多工程多目标联合优化调度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闻昕 黄抒艺 +4 位作者 谭乔凤 方国华 薛刘宇 贾璐 王浩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8-124,134,共8页
为统筹协调江苏省南水北调水资源调配系统内各方用水要求和矛盾,提升工程效率,降低系统耗电成本,提出了面向多工程多目标的联合优化调度方法,并基于该方法构建了联合调度优化模型,针对丰、平、枯3种典型年提出了联合优化调度方案。与江... 为统筹协调江苏省南水北调水资源调配系统内各方用水要求和矛盾,提升工程效率,降低系统耗电成本,提出了面向多工程多目标的联合优化调度方法,并基于该方法构建了联合调度优化模型,针对丰、平、枯3种典型年提出了联合优化调度方案。与江水北调工程与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实际的独立运行调度模式对比结果表明,联合优化调度方案总耗电成本可分别降低31%、14%和29%,相较于独立运行调度模式,联合优化调度方案能更科学地进行水源及输水线路的选择和切换,更充分地利用沿线湖泊的调蓄能力,通过复杂闸泵系统的联合运行,实现不同类别水源的互济互调,更有效地提升系统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流域调水 多尺度调度 湖泊群调度 梯级泵站运行 南水北调工程 江苏省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水资源调配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方国华 赵文萃 +2 位作者 李鑫 闻昕 周冰逸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共8页
针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受水区的水资源调度与配置问题,以受水区总缺水量最小和泵站总能耗最小为目标,建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水资源优化调度模型。将南水北调工程调水与本地水资源进行联合配置,并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 针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受水区的水资源调度与配置问题,以受水区总缺水量最小和泵站总能耗最小为目标,建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水资源优化调度模型。将南水北调工程调水与本地水资源进行联合配置,并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最大为目标,构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水资源配置模型。采用基本方案和节水方案进行了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在降水保证率分别为50%、75%和95%3种情况下,受水区节水方案缺水率比基本方案分别下降了2.91%、3.61%和3.83%;受水区节水方案下各工程基本完成了受水区的供水任务,且优先利用了泵站单位能耗较小的运西线进行调水,说明优化调度配置方式在保障受水区用水的基础上,能够以更为经济节能的方式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 水资源优化调度 水资源配置 需水预测 受水区
下载PDF
面波反演苏北—南黄海盆地地壳三维S波速度结构 被引量:1
8
作者 温燕林 于海英 +2 位作者 陈飞 方国庆 刘芳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0-137,180,共9页
区域地壳速度结构对于地震定位和地球动力学特征认识十分重要,一直是地震反演研究的主要内容。利用收集到的基于背景噪声面波成像方法的瑞利面波相速度数据,我们对苏北—南黄海地区地下三维S波速度结构开展了深度反演,进而探讨苏北—南... 区域地壳速度结构对于地震定位和地球动力学特征认识十分重要,一直是地震反演研究的主要内容。利用收集到的基于背景噪声面波成像方法的瑞利面波相速度数据,我们对苏北—南黄海地区地下三维S波速度结构开展了深度反演,进而探讨苏北—南黄海盆地地质结构与地震构造的关系。面波层析成像结果表明区域速度结构模型与地质特征基本一致,速度结构清晰刻画出了苏北—南黄海沉积盆地的主要沉积构造范围和基底起伏。反演结果还揭示了南黄海盆地中地壳内存在一显著的低速层,与历史强震集中分布区高度一致,表明浅源强震活动与壳内的低速层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 面波反演 苏北—南黄海盆地 地壳低速层
下载PDF
苏南古戏台类型特征研究
9
作者 韩燕鹤 朱蓉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7期192-194,共3页
苏南古戏台常常作为一种附属建筑,存在于各种类型的传统建筑中,其建筑类型较为模糊。本研究通过文献与实地调研方法,将苏南古戏台分为酬神戏台、祭祖戏台、娱人戏台,并对这三种古戏台的建筑特征展开研究,认为酬神戏台具有与门楼合建、... 苏南古戏台常常作为一种附属建筑,存在于各种类型的传统建筑中,其建筑类型较为模糊。本研究通过文献与实地调研方法,将苏南古戏台分为酬神戏台、祭祖戏台、娱人戏台,并对这三种古戏台的建筑特征展开研究,认为酬神戏台具有与门楼合建、装饰华丽的特点;祭祖戏台具有形制灵活、体量适中的特点;娱人戏台具有形制与主人地位相关、注重功能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南地区 古戏台 建筑类型 建筑特征
下载PDF
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政策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军伟 《江苏科技信息》 2023年第10期1-3,15,共4页
经过多年的发展,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创新一体化方面先行先试,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政策,发挥了政策的选择效应、溢出效应和集聚效应。文章研究表明,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驶入“快车道”,在众多国家自创区竞争... 经过多年的发展,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创新一体化方面先行先试,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政策,发挥了政策的选择效应、溢出效应和集聚效应。文章研究表明,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驶入“快车道”,在众多国家自创区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更好地利用政策杠杆,发挥好政策效应,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速产业链上下联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创新政策 政策效应
下载PDF
苏南宝卷在文字学中的语料价值
11
作者 薛蓓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46-51,71,共7页
苏南宝卷是流行于江苏南部的宝卷,真实记录了清末民初时期苏南地区的用字情况。苏南宝卷中含有大量异写字形,仔细分析这些字形,有助于建立汉字字形演变序列,解读疑难俗字,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字形演变原因。苏南宝卷保留有大量方言材料,了... 苏南宝卷是流行于江苏南部的宝卷,真实记录了清末民初时期苏南地区的用字情况。苏南宝卷中含有大量异写字形,仔细分析这些字形,有助于建立汉字字形演变序列,解读疑难俗字,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字形演变原因。苏南宝卷保留有大量方言材料,了解苏南宝卷所反映的语音规律,可以从语音角度对宝卷中的文字进行考察,为汉字的研究提供新的切入点。苏南宝卷以手写文字为主,保留的用字比较丰富,整理苏南宝卷中的用字,有助于描写清末民初时期用字情况,并可为历代用字变化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南宝卷 文字研究 语料价值
下载PDF
苏南地区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初探
12
作者 黄爱清 孙秋悦 王振伟 《丝网印刷》 2023年第10期58-60,共3页
苏南地区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中心,经济发展极其迅速。革命遗迹、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红色文化创造转化和创新发展问题需要解决。通过对苏南红色文化的梳理、分析创意产品开发及其存问题,提出构想并创新设计实践。
关键词 苏南地区 红色文化 产品设计
下载PDF
种稻大户资源禀赋对其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基于苏南微观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朱萌 齐振宏 +3 位作者 邬兰娅 王新华 汪普庆 何慧芹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35-742,共8页
为提高种稻大户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用率,在对苏南395户种稻大户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二元Probit模型实证分析种稻大户资源禀赋对其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种稻大户资源禀赋影响其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用行为。在反映人... 为提高种稻大户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用率,在对苏南395户种稻大户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二元Probit模型实证分析种稻大户资源禀赋对其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种稻大户资源禀赋影响其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用行为。在反映人力资本资源的变量中,户主年龄显著负向影响其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用行为;在反映社会经济资源的变量中,是否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业总收入、家庭年收入和非农收入比例对其采用环境友好型技术有显著影响,是否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业总收入、家庭年收入的影响方向为正向,非农收入比例的影响方向为负向;在反映信息资源的变量中,技术信息获取渠道种类对其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用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将户主年轻的种稻大户作为环境友好型技术的先行推广目标,促进种稻大户积极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加种稻大户的家庭农业总收入,拓宽和丰富种稻大户农业技术信息获取渠道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稻大户 资源禀赋 环境友好型技术 技术采用行为 苏南
下载PDF
苏南经济快速发展区土壤有效态镉含量影响因素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17
14
作者 万红友 周生路 +2 位作者 赵其国 廖启林 华明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3-218,共6页
研究了农田土壤有效态镉含量的影响因素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土壤有效态Cd含量总体较高,平均值为0.092 mg/kg,最大值高达0.354 mg/kg,且土壤Cd的平均活化率高达53%,Cd是该区主要的重金属污染物之一;②土壤表层有效态Cd含量与全Cd含... 研究了农田土壤有效态镉含量的影响因素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土壤有效态Cd含量总体较高,平均值为0.092 mg/kg,最大值高达0.354 mg/kg,且土壤Cd的平均活化率高达53%,Cd是该区主要的重金属污染物之一;②土壤表层有效态Cd含量与全Cd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该区农田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主要受全Cd含量的影响;③在不同经济功能区,有效态Cd和土壤Cd的活化率均以化工区为高,在不同地貌区,二者均以中部平原区最高,中部平原区Cd的活化率显著高于北部洼区;④在土壤剖面上,土壤有效态Cd含量和土壤Cd的活化率均以表层为高,表明土壤Cd的环境风险主要集中在表层2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效态Cd 影响因素 分布特征 土壤Cd活化率 苏南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大型泵站非电量保护研究与应用
15
作者 沈昌荣 杜鹏程 《江苏水利》 2023年第12期39-43,共5页
针对泵站设备中还有大量非电气数据尚未有效利用与保护的问题,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洪泽站监控系统软硬件改造,从非电气数据处理、模型构建、逻辑完善、定值管理等方面开展非电量保护研究并试点应用,为泵站非电量保护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 泵站 非电量保护
下载PDF
江苏苏南地区环境库茨涅茨曲线实证研究 被引量:25
16
作者 张炳 毕军 +2 位作者 葛俊杰 王仕 刘凌轩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6-379,424,共5页
EKC假说是指在经济发展早期环境质量逐渐恶化,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环境质量会逐渐改善,即环境压力和经济增长之间呈倒U形关系。文章以苏南地区1986—2004年经济发展和环境面板数据为基础,建立了苏南地区经济发展和工业污染排放的计量... EKC假说是指在经济发展早期环境质量逐渐恶化,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环境质量会逐渐改善,即环境压力和经济增长之间呈倒U形关系。文章以苏南地区1986—2004年经济发展和环境面板数据为基础,建立了苏南地区经济发展和工业污染排放的计量模型,以此来分析苏南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演替轨迹。结果表明苏南地区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N型波动EKC特征,工业污染排放量随着人均GDP的快速提高而波浪式地不断恶化,而不同于以往的经典理论中倒U型的形状。苏南地区依然处于污染排放量的增长期,如何抓住机遇,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环保投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平稳地实现转折,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双赢是苏南地区可持续发展和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首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南地区 环境库茨涅茨曲线 面板数据 随机效应模型
下载PDF
苏南经济快速发展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变化研究 被引量:38
17
作者 万红友 周生路 赵其国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9-334,共6页
文章以经济快速发展的江苏省昆山市为研究区,研究了该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变化。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平均污染指数大于1的有镍、锌、汞,其中汞的污染指数最大,是主要污染物。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严重,综合污染指数达1.52,变异系数以... 文章以经济快速发展的江苏省昆山市为研究区,研究了该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变化。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平均污染指数大于1的有镍、锌、汞,其中汞的污染指数最大,是主要污染物。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严重,综合污染指数达1.52,变异系数以汞、镉、铅、铜较大。不同功能区土壤重金属元素全量综合污染指数按以下顺序递降:化工区(1.84)>养殖区(1.54)>大棚菜地区(1.22)>印染造纸区(0.99)。不同地貌区土壤重金属元素全量综合污染指数按以下顺序递降:中部平原区(1.71)>北部洼区(1.57)>南部湖荡区(0.99)。测定的剖面样品中各重金属元素在剖面上一般都有表聚、亚表聚特征,总体上是上层含量高于下层,增加了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快速发展区 土壤重金属 空间变化 复合污染 苏南
下载PDF
苏南典型城镇耕地景观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8
作者 周锐 胡远满 +4 位作者 苏海龙 李月辉 许博涵 武占云 张凤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5937-5945,共9页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获得3期土地利用数据,引入景观动态度和缩减强度指数分析了辛庄镇各村水田景观减少的速度和强度;利用转移矩阵和GIS地图叠加方法分析了辛庄镇水田景观变化的时空特征;应用冗余分析方法,直观地展现了主要的水田转变...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获得3期土地利用数据,引入景观动态度和缩减强度指数分析了辛庄镇各村水田景观减少的速度和强度;利用转移矩阵和GIS地图叠加方法分析了辛庄镇水田景观变化的时空特征;应用冗余分析方法,直观地展现了主要的水田转变方式与各影响因子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1991—2009年间,研究区水田景观面积比例减少了30.5%,且呈加速下降趋势;各村水田景观缩减的规模、速度和强度差异明显;减少的水田主要被工业用地、鱼塘和居住用地占用,且这种现象集中发生在主要道路与河流周围。社会经济因子和区位因子对水田变化的空间差异具有很好的解释作用,且各因子对解释不同时段水田变化的空间分异的贡献率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田 GIS 景观变化 冗余分析 苏南
下载PDF
江苏南部沿海养殖池塘水温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志勇 张志伟 +3 位作者 张曹进 吴国均 陈玉生 刘海林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74-677,共4页
根据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逐月的水文实测资料,利用统计方法,详细分析了江苏南部沿海养殖池塘水温变化规律。(1)水温的季节变化分析表明:高温期出现在七月中下旬,最高水温为32℃,30℃以上高温持续15d;低温期出现在一月中下旬,最低水温为... 根据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逐月的水文实测资料,利用统计方法,详细分析了江苏南部沿海养殖池塘水温变化规律。(1)水温的季节变化分析表明:高温期出现在七月中下旬,最高水温为32℃,30℃以上高温持续15d;低温期出现在一月中下旬,最低水温为0.5℃,2℃以下低温持续15d。(2)池塘水温昼夜变化分析表明:夏季晴朗天气日温差较明显,每天最高温出现在16时前后,最低温出现在上午8时前后,冬季昼夜温差较小,但每日最高温、最低温出现时刻与夏季基本一致,均较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刻滞后2~4h,水位越深,滞后时间越长。(3)水温垂直变化分析表明:不同水位温度月平均日振幅随深度增加而变小,即表层温度变化幅度较大,底层水温更趋于稳定。以上结果对该地区适合养殖品种的选择、养殖池塘的建设、不同季节水位调节等养殖生产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南部沿海 养殖池塘 水温
下载PDF
苏南地区净第一性生产力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6
20
作者 戴靓 彭慧 +2 位作者 吴绍华 林晨 黄丽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65-571,共7页
通过CASA模型对苏南地区1999年和2008年净第一性生产力(NPP)进行估算,分析NPP时空变化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①1999—2008年,苏南地区NPP时空变化显著,19个市县的NPP均为减少:昆山减少量最大(以C计)242.04 g/m2,扬中最小(... 通过CASA模型对苏南地区1999年和2008年净第一性生产力(NPP)进行估算,分析NPP时空变化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①1999—2008年,苏南地区NPP时空变化显著,19个市县的NPP均为减少:昆山减少量最大(以C计)242.04 g/m2,扬中最小(以C计)70.94 g/m2;NPP减少量高值区位于太湖流域,低值区位于苏南西北部。②与1999年相比,2008年6种地类的平均NPP都在下降:建设用地和耕地减幅最大,分别为55.69%、45.74%;NPP减少量高值区耕地和建设用地转化斑块最为突出,低值区减少量主要源于林地和草地的转化。这与太湖流域城市群迅速扩张下农用地转换为建设用地趋势明显的土地利用方式在空间上吻合。③NPP变化与耕地变化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为0.523。林地-水域、耕地-水域、林地-草地、耕地-草地这4种转换方式下NPP损益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南地区 LUCC NPP CASA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