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CURRENIS ON WAVES AT STRONG TIDE AND ESTUARY AREA
1
作者 Pan Jinchang and Xu Boqin Assoc. Professor,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Engineer, The Third Design Institute of Harbour Engineering,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1990年第1期109-116,共8页
As known to all, tides and river discharge at both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 and Hangzhou Bay are quite strong. So the wave data measured at these regions must have been affected by current. Since the combination of c... As known to all, tides and river discharge at both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 and Hangzhou Bay are quite strong. So the wave data measured at these regions must have been affected by current. Since the combination of current with wave climate is a random process, i. e. spring tide may be met with small waves, or neap tide with strong waves, so the measured wave data related to the wind data have great divergenc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urren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wave refraction by influence of both current and water depth (Pan and Li, 1987), the influence of tide current and river discharge on the wave parameters in Luojing area of Yangtze River Etuary and Beilum harbour area are discussed. As a conclusion, for determining the design wave in still water, or for establish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ves and winds, pure wave data should be separated from the measured wave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LUENCE OF CURRENIS ON WAVES AT strong tide AND ESTUARY AREA AT
下载PDF
Earthquake, strong tide and global low temperature
2
作者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Journal of Geoscientific Research in Northeast Asia》 2005年第1期126-132,共7页
"La Madre" is a kind of upper atmospheric air current, and occurs as "warm phase" and "cold phase" in the sky of Pacific Ocean alternately. There exists this phenomenon, called "Osci... "La Madre" is a kind of upper atmospheric air current, and occurs as "warm phase" and "cold phase" in the sky of Pacific Ocean alternately. There exists this phenomenon, called "Oscillation Decade in the Pacific" (ODP), for 20~30years. It is concerned with 60 year cycle of the tides. Lunar oscillations explain an intriguing 60-year cycle in the world's temperature. Strong tides increase the vertical mixing of water in the oceans, drawing cold ocean water from the depths to surface, where it cools the atmosphere above. The first strong seismic episode in China was from 1897 to 1912; the second to the fifth was the in1920-1937, 1946-1957, 1966-1980, 1991-2002, tsrectruely. The alternative boundaries of"La Madre" warm phase and cold phase were in 1890, 1924, 1946 and 2000, which were near the boundaries of four strong earthquakes. It indicated the strong earthquakes closedly related with the substances' motion of atmosphere, hydrosphere and lithosphere, the change of gravity potential, and the exchange of angular momentum. The strong earthquakes in the ocean bottom can bring the cool waters at the deep ocean up to the ocean surface and make the global climate cold. the earthquake, strong tide and global low temperature are close inrelntion for each oth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QUAKE TSUNAMI low temperature Pacific Decade Oscillation strong tides
下载PDF
Strong Tides in 1964 and 1982
3
作者 Dianyou Chen Xuexiang Yang Qiyuan Qiao 《Global Geology》 2003年第1期89-92,共4页
The differential rotation between solid and fluid caused by tidal force can explain a 1 500 to 1 800-year cycle of the climate change. Strong tide increases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mixing of water in ocean by draw... The differential rotation between solid and fluid caused by tidal force can explain a 1 500 to 1 800-year cycle of the climate change. Strong tide increases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mixing of water in ocean by drawing the cold Pacific water from the depths to the surface (or by making the warm water flow from the West Pacific to the East as well as from the North to the South). It cools or warms the atmosphere above and makes La Nina or El Nino occur in the whole world. Astronomical data have shown that strong tide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El Nino events. Volcanic activities at sub-marine are also controlled by strong tide. Volcanic activities can also draw warm water from the depths to the surface in the Pacific and volcanic ash can keep out sunlight, whi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external forcing factor for El Nino. If vol-canic ash reaches into the stratosphere, finer aerosols will spread throughout the globe during a few months and will float in it for one to three years to weaken the sun’s direct radiation to the areas. It is one of the factors to postpone EI Nino just like the process of solar eclip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ong tide EL Nino La Nina earthquake VOLCANO
下载PDF
Numerical modelling of the sea level under the actions of the tide and strong wind in the Bohai Sea
4
作者 Zhang Yanting and Wang Yijiao First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SOA, Qingdao, Chin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89年第4期511-520,共10页
In this paper, the numerical modelling of the tidal level and current in the Bohai Sea was carried out with ADI method, by taking the sum of four main tidal components M2,S2K2,O1 as the open boundary condition. The ca... In this paper, the numerical modelling of the tidal level and current in the Bohai Sea was carried out with ADI method, by taking the sum of four main tidal components M2,S2K2,O1 as the open boundary condition. The calculated value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predicted ones (the observed values in the case of calm) in the Tidal Table. On the basis of the modelling of the tide, the sea level and current fields under the effects of strong wind were simulated. The calculated results were also quite satisfac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Numerical modelling of the sea level under the actions of the tide and strong wind in the Bohai Sea
下载PDF
强潮作用下深圳河口水动力特性及治理对策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国珍 刘佳琪 +1 位作者 吴尧 袁菲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2-35,共4页
研究深圳河口在强潮作用下的水动力特性对深圳河口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采用物理模型模拟的方式,选取枯季大小潮和台风“天鸽”作为边界条件,分析了强潮作用下深圳河口的水动力特性。结果表明,深圳河口主槽涨落潮动力明显优于中... 研究深圳河口在强潮作用下的水动力特性对深圳河口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采用物理模型模拟的方式,选取枯季大小潮和台风“天鸽”作为边界条件,分析了强潮作用下深圳河口的水动力特性。结果表明,深圳河口主槽涨落潮动力明显优于中滩,涨潮期间,从下游至南北槽分叉口过流断面束窄,流速呈增大趋势;枯水大、小潮涨潮动力基本相当,枯季大潮落潮动力强于枯季小潮;低水位期间,河口大面积露滩,几乎只有南槽过流,河床形态是影响河口流态的主导因素;风暴潮期间,河口整体水动力强,中滩流速明显大于枯季;由于风暴潮增水效应,河口水位高,滩面归槽流态不明显,中滩红树林对涨落潮流态影响大。根据水动力特性和行洪需求,提出了深圳河口生态固滩和主槽扩宽的治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河口 强潮 主槽 中滩 水动力特性
下载PDF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被引量:32
6
作者 杨学祥 韩延本 +1 位作者 陈震 乔琪源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16-621,共6页
强潮汐与火山地震活动密切相关 .天文资料表明 ,2 0 0 0年 6月到 8月日本Izu半岛最活跃的火山地震活动正好处于天文大潮时期和日长变化最小值时期 .在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发生前后 ,东西太平洋海面高度分别升降 4 0cm ,水均衡作用... 强潮汐与火山地震活动密切相关 .天文资料表明 ,2 0 0 0年 6月到 8月日本Izu半岛最活跃的火山地震活动正好处于天文大潮时期和日长变化最小值时期 .在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发生前后 ,东西太平洋海面高度分别升降 4 0cm ,水均衡作用使洋壳反向升降 13c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 拉尼娜 潮汐 地震群 火山 地球自转
下载PDF
强潮河口围海工程对水动力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37
7
作者 陆永军 李浩麟 +2 位作者 董壮 陆建宇 郝嘉凌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7-25,共9页
针对强潮河口边界地形复杂、岛屿众多、悬沙分布在口门以上、河段存在高含沙量浑浊带以及底沙级配分布宽的特点,给出了贴体正交曲线坐标系下非均匀悬沙、底沙数学模型的基本方程、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及动边界处理技术,对计算中经常遇到... 针对强潮河口边界地形复杂、岛屿众多、悬沙分布在口门以上、河段存在高含沙量浑浊带以及底沙级配分布宽的特点,给出了贴体正交曲线坐标系下非均匀悬沙、底沙数学模型的基本方程、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及动边界处理技术,对计算中经常遇到的几个关键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计算的18个潮位站潮位过程与原型吻合良好,8个断面的46条垂线同步流速、流向过程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多连通域复杂边界条件下非均匀不平衡悬沙与底沙的长时期的底床变形模拟问题。以瓯江口温州浅滩围海工程为例,应用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研究了强潮河口围海工程对水动力环境的影响问题,包括该工程引起的潮量变化、各水道流速变化及长时期的底床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潮河口 围海工程 水动力环境 数学模型 潮流 非均匀泥沙 底床变形
下载PDF
强潮地区海底管线状态检测方法研究——杭州湾海底管线状态检测 被引量:19
8
作者 姜小俊 刘仁义 +3 位作者 刘南 胡建炯 程亮 张丰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739-1742,共4页
针对强潮地区海底管线危险性大、且无法用常规方法进行检测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海底声学探测技术的强潮地区海底管线状态检测方法,考虑到海底管线状态检测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管线与海床面之间的空间关系,该方法选择了侧扫声纳系统、浅地... 针对强潮地区海底管线危险性大、且无法用常规方法进行检测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海底声学探测技术的强潮地区海底管线状态检测方法,考虑到海底管线状态检测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管线与海床面之间的空间关系,该方法选择了侧扫声纳系统、浅地层剖面仪和多波束测深系统等海底声学探测技术.在简要介绍了每种技术的工作原理之后,进行了海底管线状态检测流程的设计,并介绍了各类声学数据的采集过程和基于空间参考的声学数据处理方法,最后提出两种检测成果表达方式,即基于图表二维表达方式和基于ESRI公司的ArcEngine组件的三维表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潮地区 海底管线状态检测 海底声学探测 检测成果表达
下载PDF
杭州湾水动力特性研讨 被引量:31
9
作者 倪勇强 耿兆铨 朱军政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9-445,共7页
在分析、归纳前人对杭州湾流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本文采用包含钱塘江河口、长江口及舟山群岛海域在内的大范围 ( 3 5 0 0 0km2 )数学模型 ,模拟 1981年夏季和 1983年冬季全国海岸带调查的大范围同步实测流场。在良好验证的基础上 ,就... 在分析、归纳前人对杭州湾流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本文采用包含钱塘江河口、长江口及舟山群岛海域在内的大范围 ( 3 5 0 0 0km2 )数学模型 ,模拟 1981年夏季和 1983年冬季全国海岸带调查的大范围同步实测流场。在良好验证的基础上 ,就杭州湾入射潮波流路、涨落潮流矢分布、等潮位线、余流、盐度分布及无质量标记点迹线追踪等方面 ,分析、探讨杭州湾流场特性。成果可为更合理地规划整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 水动力 流场 河口 数学模型 数值模拟 潮流 流路 余流 盐度 迎流显式有限元
下载PDF
互花米草盐沼潮沟地貌特征 被引量:51
10
作者 沈永明 张忍顺 王艳红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20-527,共8页
互花米草是我国从国外引进的能在淤泥质潮滩的高潮带下部和中潮带上部生长的禾木科植物 ,由于其植株高大、群落盖度高、根系发达等生物学特性 ,其对潮流动力特征有显著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江苏省东台市笆斗垦区外互花米草盐沼地的潮沟形... 互花米草是我国从国外引进的能在淤泥质潮滩的高潮带下部和中潮带上部生长的禾木科植物 ,由于其植株高大、群落盖度高、根系发达等生物学特性 ,其对潮流动力特征有显著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江苏省东台市笆斗垦区外互花米草盐沼地的潮沟形态调查 ,发现互花米草盐沼潮沟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潮沟密度大 ,可达 50km/km2 以上 ;潮沟的宽深比小 ,大多在8以下 ;沿岸堤发育 ,且多呈不对称状 ;一级主潮沟与主潮沟接头处普遍呈逆弧形 ;盐沼外侧边缘发育有明显的陡坎冲沟。分析认为这些特征主要与互花米草发达的根系和致密的植株等生物学特性有关 ,发达的根系增加了盐沼滩面的稳定性 ,而互花米草高大的植株增加了对潮水运动的阻力 ,提高了滩面落潮水的归槽水位 ,改变了潮流的泥沙沉积地点和涨、落潮流的流向 ,从而形成比较特别的互花米草盐沼潮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潮海岸 互花米草 盐沼 潮沟
下载PDF
连续18年“暖冬”终结的原因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杨学祥 杨冬红 +1 位作者 安刚 沈柏竹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37-140,146,共5页
季林的气候潮汐循环说和郭增建的海震调温说,阐明了冷气候、强潮汐和强震相互对应的物理机制,对2000年地球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后的气候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中国连续18年暖冬的终结是2000年地球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和2004年12月26日印尼... 季林的气候潮汐循环说和郭增建的海震调温说,阐明了冷气候、强潮汐和强震相互对应的物理机制,对2000年地球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后的气候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中国连续18年暖冬的终结是2000年地球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和2004年12月26日印尼发生了地震海啸的合理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 强潮汐 低温 太平洋十年涛动
下载PDF
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杨冬红 杨学祥 刘财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23-1027,共5页
气候潮汐循环说和海震调温说,阐明了冷气候、强潮汐和强震相互对应的物理机制,对2000年地球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后的气候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中国连续18年暖冬的终结是2000年地球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和印尼发生地震海啸的合理结果.规... 气候潮汐循环说和海震调温说,阐明了冷气候、强潮汐和强震相互对应的物理机制,对2000年地球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后的气候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中国连续18年暖冬的终结是2000年地球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和印尼发生地震海啸的合理结果.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娜、全球性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在20世纪50-70年代,强沙尘暴年与流感爆发年一一对应,沙尘暴可能传播禽流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 强潮汐 低温 海啸 太平洋十年涛动 全球大流感
下载PDF
2002年厄尔尼诺事件的天文条件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杨学祥 陈震 乔淇源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0-192,共3页
关键词 厄尔尼诺 强潮汐 预测 日食 月食 近地点
下载PDF
强潮地区桥墩局部冲刷模型验证方法研究——以杭州湾跨海大桥桥墩局部冲刷研究为例 被引量:7
14
作者 姜小俊 刘南 +2 位作者 刘仁义 韩海骞 胡建炯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2-116,共5页
从建立强潮地区桥墩局部冲刷模型的重要性出发,简要介绍了通过水槽试验所建立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局部冲刷模型.强潮特性使得杭州湾跨海大桥桥墩局部冲刷的实际数据获取难度较大,据此提出了基于海底声学探测技术的数据获取方案,即利用多波... 从建立强潮地区桥墩局部冲刷模型的重要性出发,简要介绍了通过水槽试验所建立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局部冲刷模型.强潮特性使得杭州湾跨海大桥桥墩局部冲刷的实际数据获取难度较大,据此提出了基于海底声学探测技术的数据获取方案,即利用多波束测深技术进行桥墩局部海床高程测量、利用多普勒声学测量技术进行潮流测量等,同时结合底质钻孔取样进行底质分析.在介绍了实测数据的处理方法后,结合桥墩设计资料进行了模型参数的计算及模型验证,并根据桥墩实际情况对验证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最后肯定了本方案对于强潮地区进行桥墩局部冲刷观测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潮区域 桥墩局部冲刷模型 海底声学探测技术 模型验证
下载PDF
海平面震荡与地震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冬红 杨学祥 刘财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07-410,共4页
潮汐—均衡模式球面模型的计算表明,对于圆心角>90°的海洋地壳板块,潮汐变化产生的地壳均衡运动累加力矩数值巨大,等效应力为108 N,足以形成板块相对运动,诱发地震活动和火山喷发。本文收集了大量证据,表明强潮汐与地震的相关关... 潮汐—均衡模式球面模型的计算表明,对于圆心角>90°的海洋地壳板块,潮汐变化产生的地壳均衡运动累加力矩数值巨大,等效应力为108 N,足以形成板块相对运动,诱发地震活动和火山喷发。本文收集了大量证据,表明强潮汐与地震的相关关系,并据此预测2005年将发生拉尼娜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均衡模型 强潮汐 太平洋十年涛动 地震 火山 海平面
下载PDF
强感潮河网生态治理工程综合评价 被引量:6
16
作者 庞翠超 陶静 +2 位作者 吴小慧 胡芊芊 吴睿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22,共8页
崇明岛河网的水资源调度和水动力体系完全受长江口潮汐的控制,河网中水体水质、生物也受长江的影响。为评价强感潮河网治理后的生态建康状况,在分析强感潮区河流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结构简单、数据易于收集的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包括... 崇明岛河网的水资源调度和水动力体系完全受长江口潮汐的控制,河网中水体水质、生物也受长江的影响。为评价强感潮河网治理后的生态建康状况,在分析强感潮区河流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结构简单、数据易于收集的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水利指标群、河岸稳定指标群、水质水量指标群和生态指标群,共23个指标,并建立了各指标的定量标准。利用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崇明县陈家镇河网的四号河生态工程修复规划进行生态健康状态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四号河经生态修复后为生态达标河道。所提出的评价指标系体系和评价方法可为感潮河网的生态健康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综合评价法 生态健康评价 崇明岛河网 强感潮河网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GIS的福建文渡湾海域潮滩演变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韩志远 李孟国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47,共6页
强潮海区的潮滩冲淤演变对于潮滩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及灾害预防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福建北部文渡湾海域为研究对象,采用遥感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对淤泥质潮滩的冲淤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91年以来文渡湾湾顶潮... 强潮海区的潮滩冲淤演变对于潮滩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及灾害预防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福建北部文渡湾海域为研究对象,采用遥感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对淤泥质潮滩的冲淤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91年以来文渡湾湾顶潮滩地形呈淤积状态,尤其2005年以后淤积明显;淤积的主要原因可能与围垦造陆使得湾口缩窄,致使湾口流速增大、湾口局部海床冲刷的泥沙向湾顶搬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渡湾 潮滩演变 遥感 GIS 强潮海湾
下载PDF
强潮河口上游建库引水后的再造床过程 被引量:6
18
作者 陆永军 李浩麟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28,共8页
作者以鳌江河口为例,应用一、二维耦合潮流泥沙数学模型,研究了上游河道建库引水后河口的再造床过程。文中分析了该河口的水文、泥沙特性及河床演变规律;给出了数学模型的计算条件、关键问题的处理方法和验证计算结果;预测了建库引水后... 作者以鳌江河口为例,应用一、二维耦合潮流泥沙数学模型,研究了上游河道建库引水后河口的再造床过程。文中分析了该河口的水文、泥沙特性及河床演变规律;给出了数学模型的计算条件、关键问题的处理方法和验证计算结果;预测了建库引水后河口的水流和河床变化过程。研究表明:水库运用初期淤积发展很快,以后逐渐减小,直至建立新的平衡;淤积是自上而下发展的,且沿程分布不均匀,弯道段淤积厚度相对较小,位于两弯道的过渡段淤积厚度相对较大;淤积在断面上的分布也不均匀,泥沙淤积对河口地区的港口及航道水深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潮河口 潮流 泥沙 数学模型 建库引水 再造床
下载PDF
椒(灵)江水沙特性及最大浑浊带模拟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雪松 张新周 +2 位作者 李琼 夏威夷 赵晓冬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4-142,共9页
椒(灵)江属于典型的山溪性强潮河流,水动力泥沙条件异常复杂。潮流和径流共同作用极易引导细颗粒泥沙在特定河段集聚,形成最大浑浊带,并发育浮泥,对河道河床演变起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年来河口围填和河道采砂等人类活动对河流的水动力和... 椒(灵)江属于典型的山溪性强潮河流,水动力泥沙条件异常复杂。潮流和径流共同作用极易引导细颗粒泥沙在特定河段集聚,形成最大浑浊带,并发育浮泥,对河道河床演变起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年来河口围填和河道采砂等人类活动对河流的水动力和边界条件造成较大的改变,加之上游水库建设致使径流量及洪峰流量减小,配合强潮的顶托作用,枯水期最大浑浊带向上游运动距离更远,导致河道淤涨、江水变浑,影响到河道航运资源开发与保护。在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椒(灵)江山溪性强潮河流的水沙特性,并考虑黏性细颗粒泥沙运动特性和盐度的影响,开发山溪性强潮河流最大浑浊带数学模型,模拟枯季大潮椒(灵)江水沙运动特性和最大浑浊带运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溪性强潮河流 最大浑浊带 水沙特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钱塘江尖山河段北岸治江工程对环境影响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卢祥兴 韩曾萃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52-556,共5页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数模计算和比尺模型试验等手段 ,研究比较尖山河段顺直和弯曲两种河势对钱塘江河口上游河床冲淤、潮汐、潮流、涌潮、盐水入侵等重要环境因子的差异。从钱塘江河口治理“减少进潮量、增大山潮水比值”的原则及多目标...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数模计算和比尺模型试验等手段 ,研究比较尖山河段顺直和弯曲两种河势对钱塘江河口上游河床冲淤、潮汐、潮流、涌潮、盐水入侵等重要环境因子的差异。从钱塘江河口治理“减少进潮量、增大山潮水比值”的原则及多目标综合开发治理的目标和消除治理过程中已出现的不利因素考虑 ,应该采取弯曲河势更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潮河口 环境影响 钱塘江 比尺模型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