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P-ELISA法检测妇科恶性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梦真 乔玉环 +2 位作者 史惠蓉 苑中甫 吴丹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TRAP)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ELISA)定量检测妇科恶性肿瘤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TRAP ELISA法 ,对 36例宫颈癌、16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2 5例非癌宫颈组织、2 5例卵巢上皮... 目的 :探讨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TRAP)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ELISA)定量检测妇科恶性肿瘤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TRAP ELISA法 ,对 36例宫颈癌、16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2 5例非癌宫颈组织、2 5例卵巢上皮性肿瘤和 6例正常卵巢的新鲜组织及 41例宫颈脱落细胞进行端粒酶活性定量检测。结果 :宫颈组织端粒酶活性总阳性率 ,CIN 5 6 2 5 % (9/ 16 ) ,宫颈癌 91 6 7% (33/ 36 ) ,非癌宫颈组织 4% (1/ 2 5 ) ;宫颈脱落细胞 ,CIN 6 1 5 4% (8/ 13) ,宫颈癌 82 35 % (14/ 17) ,正常 0 % (0 / 11) ;卵巢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率 ,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 2 5 % (2 / 8) ,交界性 6 6 6 7% (2 / 3) ,恶性 85 7% (12 / 14) ,正常卵巢 16 6 7% (1/ 6 )。恶性肿瘤与正常或良性病变中端粒酶活性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良性病变和正常组织。TRAP ELISA法较传统的TRAP法更为简便快速 ,有材料多样 ,可定量 ,特异性强、敏感性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trap-elisa 妇科恶性肿瘤 活性
下载PDF
肝癌组织及外周血端粒酶表达对肝癌的诊断和鉴别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吴玮 姚登福 +4 位作者 邱历伟 吴信华 蒋道荣 于志坚 卜召祥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498-501,共4页
目的 探讨肝癌组织端粒酶表达及外周血端粒酶分析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从人肝癌的癌灶和癌周组织制备总RNA ,肝组织及外周血单核细胞端粒酶活性 ,采用端粒重复扩增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析 ,并观察了外周血中端粒酶活性对肝癌的... 目的 探讨肝癌组织端粒酶表达及外周血端粒酶分析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从人肝癌的癌灶和癌周组织制备总RNA ,肝组织及外周血单核细胞端粒酶活性 ,采用端粒重复扩增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析 ,并观察了外周血中端粒酶活性对肝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肝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明显高于它的癌周组织 ,而总RNA则是癌周组织明显高于癌灶 ;在外周血单核细胞中 ,未经治疗的肝癌组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及正常对照组 (P <0 0 1) ,经过TAE治疗后肝癌病人端粒酶活性明显下降 (P <0 0 1) ;外周血AFP浓度与单核细胞端粒酶活性联合分析 ,对肝癌具有互补诊断价值。结论 肝癌发生过程中端粒酶表达异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活性 肝癌组织 外周血单核细胞 诊断 酶表达 癌周组织 癌灶 总RNA 互补
下载PDF
端粒酶活性在肺癌患者痰液脱落细胞中表达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王金亮 王嘉祺 +1 位作者 安真光 居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在肺癌患者痰液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端粒酶PCR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ELISA)检测了 45例肺癌、2 5例肺部良性疾病及 2例转移性肺癌患者痰液标本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肺癌患者痰液标本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在肺癌患者痰液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端粒酶PCR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ELISA)检测了 45例肺癌、2 5例肺部良性疾病及 2例转移性肺癌患者痰液标本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肺癌患者痰液标本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 55.6 % (2 5/ 4 5) ,肺部良性疾病患者的痰液标本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 2 8.0 % (7/ 2 5) ,二者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χ2 =5 .62 8,P <0 .0 5)。结论 检测肺癌患者痰液中端粒酶活性检测有助于肺部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癌 痰标本 端粒酶活性 trap-PCR-elisa 肺癌 诊断
下载PDF
肝癌组织及外周血单核细胞端粒酶异常对肝癌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姚敏 姚登福 +4 位作者 吴玮 邱历伟 吴信华 苏小琴 邹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564-567,共4页
目的探讨肝癌组织及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端粒酶表达对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0.05%2-乙基氨基芴(2-FAA)饲料饲养SD大鼠诱发肝癌发生,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观察端粒酶的动态变化及与总RNA的关系。并从人肝癌和非癌组织中制备总RNA,采用端... 目的探讨肝癌组织及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端粒酶表达对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0.05%2-乙基氨基芴(2-FAA)饲料饲养SD大鼠诱发肝癌发生,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观察端粒酶的动态变化及与总RNA的关系。并从人肝癌和非癌组织中制备总RNA,采用端粒重复扩增法-ELISA分析肝组织及外周血单核细胞端粒酶活性及其对肝癌的诊断与鉴别价值。结果经大鼠诱癌后,在肝细胞经细胞变性、癌前病变和肝癌形成的过程中,肝内总RNA和端粒酶显著表达,并呈正相关关系(r=0.83,P<0.01);在人肝癌组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它的非癌组织,而总RNA则是非癌组明显高于癌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癌组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及正常对照(P<0.01);外周血AFP浓度与单核细胞端粒酶活性联合分析,对肝癌具有互补诊断价值。结论肝癌发生过程中端粒酶表达异常,外周血中端粒酶活性检测有助于肝癌的诊断及预后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外周血 端粒重复扩增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端粒酶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徐国兴 武莉莉 +3 位作者 郑学栋 胡建章 王婷婷 林鸿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93-595,共3页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及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其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TRAP-银染法及TRAP-ELISA两种方法检测9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3例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9例年龄相关...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及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其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TRAP-银染法及TRAP-ELISA两种方法检测9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3例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9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及3例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端粒酶均呈阳性,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端粒酶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别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端粒酶活性的降低可能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发生凋亡的一个重要机制,端粒酶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端粒酶 trap-银染法 trap-elisa
下载PDF
食管粘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定量及定性检测 被引量:5
6
作者 张蕾 温洪涛 +3 位作者 张云汉 宋一民 李靖若 马冰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31-532,共2页
目的 :探讨食管粘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TRAP ELISA)定量及TRAP 银染法定性技术 ,对 15例食管不典型增生组织及 12例正常食管粘膜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 :15例不典型增... 目的 :探讨食管粘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TRAP ELISA)定量及TRAP 银染法定性技术 ,对 15例食管不典型增生组织及 12例正常食管粘膜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 :15例不典型增生组织中 ,9例端粒酶活性呈阳性 (其中 8例轻、中度不典型增生中 4例呈阳性 ;7例重度不典型增生中 5例呈阳性 ) ,12例正常食管粘膜中 ,仅 1例端粒酶活性呈阳性。端粒酶活性平均A值在轻、中度不典型增生与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中分别为 0 .945± 0 .6 0 1和 1.2 5 6± 0 .785 ,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为 0 .376± 0 .2 11。正常食管粘膜与不典型增生组相比 ,其端粒酶活性检出率和平均A值组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端粒酶的激活在食管癌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其活性检测可望成为监测食管癌发生及早期诊断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不典型增生 端粒酶 trap-elisa 食管癌
下载PDF
端粒酶逆转录酶及c-myc基因反义寡核苷酸对HL-60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孙玲 王峰 +4 位作者 乐晓萍 孙慧 王一浩 马鸿雁 张钦宪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6-430,共5页
目的研究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与c-myc基因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HL-60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探讨HL-60细胞端粒酶活性与hTERT和c-myc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反义寡核苷酸(ASODN)分别封闭HL-60细胞hTRET与c-myc基因,RT-PCR方法检测... 目的研究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与c-myc基因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HL-60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探讨HL-60细胞端粒酶活性与hTERT和c-myc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反义寡核苷酸(ASODN)分别封闭HL-60细胞hTRET与c-myc基因,RT-PCR方法检测基因表达;分别使用TRAP-ELISA法、PAGE-银染法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ASODN作用细胞72 h后,hTERT、c-mycmRNA的表达受到不同程度抑制,以30μmol/L作用组表达量最低。TRAP-ELISA检测:hTERT ASODN 10、20、30μmol/L作用组,c-mycASODN 20、30μmol/L作用组与未作用组比较,端粒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c-mycASODN 10μmol/L作用组及c-myc、hTERT SODN作用组与未作用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PCR-PAGE检测:hTERT与c-mycASODN作用组较SODN作用组端粒酶条带明显减少,以30μmol/L作用组条带最少,而同浓度hTERT ASODN作用组较c-mycASODN作用组条带减少。结论hTERT与c-myc基因ASODN能够分别抑制该基因mRNA的表达,同时具有下调端粒酶活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逆转录酶 C-MYC基因 反义寡核苷酸 端粒酶活性 trap-elisa PAGE-银染法 HL-60细胞
下载PDF
胸腺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杨胜生 曾志勇 +2 位作者 程先进 庄聪文 张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0年第3期505-506,共2页
目的:观察胸腺瘤组织及瘤旁组织端粒酶的活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改良的TRAP法检测18例侵袭性胸腺瘤、39例非侵袭性胸腺瘤和瘤旁组织以及20例正常胸腺组织端粒酶活性,用Tecan酶免分析仪连续测定其450-630nm的OD值。结果:18例侵袭... 目的:观察胸腺瘤组织及瘤旁组织端粒酶的活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改良的TRAP法检测18例侵袭性胸腺瘤、39例非侵袭性胸腺瘤和瘤旁组织以及20例正常胸腺组织端粒酶活性,用Tecan酶免分析仪连续测定其450-630nm的OD值。结果:18例侵袭性胸腺瘤及其瘤旁组织端粒酶阳性率及活性强度OD明显高于非侵袭性胸腺瘤。结论:端粒酶的检测有可能作为判别胸腺瘤良、恶性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端粒酶活性 聚合酶链反应 端粒重复扩增-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下载PDF
宫颈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定量定性测定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梦真 乔玉环 +2 位作者 王福丰 史惠蓉 孙莹璞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用TRAP ELISA定量及TRAP 银染定性方法 ,对 36例宫颈癌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 ,2 5例非癌宫颈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91 6 7%(33/ 36 )宫颈癌组织端粒酶活...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用TRAP ELISA定量及TRAP 银染定性方法 ,对 36例宫颈癌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 ,2 5例非癌宫颈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91 6 7%(33/ 36 )宫颈癌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 ,而对照组 2 5例中仅 1例 (4 % )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 ;宫颈癌和对照组端粒酶活性均值分别为 (1 5 80± 0 831) ,(0 0 38± 0 0 2 3)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端粒酶活性高低与宫颈癌临床分期、体积大小无关 ,而与肿瘤分化程度和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 ,肿瘤分化程度越差 ,端粒酶活性越高 ,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端粒酶活性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结论 :端粒酶活化在宫颈癌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端粒酶 trap-elisa 活性
下载PDF
SD大鼠肝癌演进中端粒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丹丹 王莉 +6 位作者 金白洁 王亚威 马明霞 李安琪 刘骨挺 张怡青 张红绪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2-144,共3页
探讨端粒酶活性在肝癌演进中的变化,用3'-甲基-4-二甲基氨基偶氮苯(3'-Me-DAB)作诱变剂,建立SD大鼠肝癌变动物模型.自灌胃之日起,分别在2、4、6、8、10、12、14、17w分批处死大鼠,取其肝脏,进行病理分级,然后用TRAP-ELISA法检... 探讨端粒酶活性在肝癌演进中的变化,用3'-甲基-4-二甲基氨基偶氮苯(3'-Me-DAB)作诱变剂,建立SD大鼠肝癌变动物模型.自灌胃之日起,分别在2、4、6、8、10、12、14、17w分批处死大鼠,取其肝脏,进行病理分级,然后用TRAP-ELISA法检测肝癌变各时期端粒酶活性,结果显示:在轻度炎性反应期(LI)端粒酶活性高于对照组,呈极显著差异(P<0.01);重度炎性反应期(HI)端粒酶活性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且呈显著性差异(P<0.05);至腺瘤样增生(NH)和肝内胆管细胞癌(CCC)时端粒酶活性再次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呈极显著差异(P<0.01).提示端粒酶活性增高可能是肝癌变进程中的重要事件,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肝癌 端粒酶 trap-elisa
下载PDF
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尤艳 尤敏 +5 位作者 李国库 耿敬妹 孙国荣 王红焰 李海燕 陈瑛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306-309,共4页
目的 了解脂溢性角化病皮损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情况,探讨端粒酶与脂溢性角化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文件--酶标法(TRAP-ELISA)检测30例脂溢性角化病和15例恶性黑素瘤以及15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情况.结果... 目的 了解脂溢性角化病皮损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情况,探讨端粒酶与脂溢性角化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文件--酶标法(TRAP-ELISA)检测30例脂溢性角化病和15例恶性黑素瘤以及15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情况.结果 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端粒酶活性的表达与恶性黑素瘤皮损及正常皮损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组织中端粒酶的阳性表达,提示端粒酶可能参与了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的增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溢性角化病 端粒酶 trapelisa
下载PDF
膀胱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道兵 罗旭 《贵州医药》 CAS 2005年第10期879-882,共4页
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端粒酶活性与膀胱癌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改良的TRAP法对40例膀胱癌组织、20例膀胱癌癌旁2cm膀胱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的检测,用Yecan酶免分析仪连续测定其450~630nm的OD值。结果4... 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端粒酶活性与膀胱癌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改良的TRAP法对40例膀胱癌组织、20例膀胱癌癌旁2cm膀胱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的检测,用Yecan酶免分析仪连续测定其450~630nm的OD值。结果40例膀胱癌组织端粒酶活性强度OD值为0.567±0.251。正常膀胱组织无端粒酶活性存在。癌组织端粒酶活性强度OD值高于癌旁组织OD值(P<0.01)。端粒酶活性强度OD值Ⅲ级>Ⅱ级>Ⅰ级(P<0.05),OD 值在膀胱癌中随分级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浸润性膀胱癌端粒酶活性OD值明显高于浅表性膀胱癌端粒酶活性OD值(P<0.01)。淋巴结转移的膀胱癌端粒酶活性OD值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膀胱癌端粒酶活性OD值(P<0.05)。复发膀胱癌端粒酶活性OD值明显高于原发膀胱癌端粒酶活性OD 值(P<0.05)。结论膀胱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及端粒酶活性强度OD值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端粒酶阳性率与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以及是否复发无关。但端粒醇活性强度OD值与膀胱癌的分级、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复发有关。膀胱癌各病理参数中端粒酶阳性率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用端粒酶活性强度OD值作为比较可能更能显示其真正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移行细胞癌 端粒酶活性 聚合酶链反应 端粒重复扩增-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下载PDF
消化道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其意义
13
作者 仇生龙 周立生 项富海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64-466,共3页
目的 :研究端粒酶活性在消化道肿瘤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并评价TRAP ELISA检测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TRAP ELISA方法检测了 112例肿瘤组织 (其中食管癌 12例、胃癌 36例、肝癌 15例、胰腺癌 11例、大肠癌 38例 )及 94例... 目的 :研究端粒酶活性在消化道肿瘤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并评价TRAP ELISA检测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TRAP ELISA方法检测了 112例肿瘤组织 (其中食管癌 12例、胃癌 36例、肝癌 15例、胰腺癌 11例、大肠癌 38例 )及 94例相应癌旁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大肠癌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分别为 83.33%、86 .11%、86 .6 7%、90 .90 %和 84 .2 1%。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 (P <0 .0 0 1) ,端粒酶的活性与肿瘤大小、转移、分化程度、分期均不相关。结论 :端粒酶活性是消化道肿瘤诊断的一个很好的指标 ,而且TRAP ELISA检测法是一种非放射性同位素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 酶联免疫吸收测定 消化道肿瘤 端粒酶
下载PDF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测定
14
作者 张梦真 乔玉环 +1 位作者 史惠蓉 王福丰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 :测定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组织中端粒酶活性 ,探讨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应用端粒酶TRAP ELISA法对 2 7例宫颈组织 (16例CIN、11例正常宫颈 )进行端粒酶活性测定。结果 :CIN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 ... 目的 :测定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组织中端粒酶活性 ,探讨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应用端粒酶TRAP ELISA法对 2 7例宫颈组织 (16例CIN、11例正常宫颈 )进行端粒酶活性测定。结果 :CIN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 5 6 2 5 % (9/ 16 ) ,而 11例正常宫颈组织中均无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 ,CIN及对照组端粒酶活性A值分别为 (0 371± 0 2 19)和 (0 0 39± 0 0 48)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不同级别CIN中端粒酶活性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宫颈癌前病变组织中存在端粒酶活性 ,端粒酶的激活是宫颈癌的早期事件 ,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trap-elisa 活性
下载PDF
食管鳞癌及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定性及定量检测
15
作者 张蕾 温洪涛 +1 位作者 张云汉 高冬玲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12-15,共4页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及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TRAP -ELISA定量及TRAP -银染定性的方法 ,对 38例食管鳞癌组织、15例不典型增生组织及 12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及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TRAP -ELISA定量及TRAP -银染定性的方法 ,对 38例食管鳞癌组织、15例不典型增生组织及 12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 :食管鳞癌、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食管粘膜的端粒酶阳性表达率分别 84 .2 1%(32 / 38)、6 0 .0 0 % (9/ 15 )及 8.33% (1/ 12 )。端粒酶活性的平均A值分别为食管鳞癌组织 1.4 4 0± 0 .85 7、不典型增生组织 0 .4 86± 0 .30 2、正常食管粘膜组织 0 .0 75± 0 .0 4 9。 3组间两两比较端粒酶阳性表达率及端粒酶活性的平均A值均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 :端粒酶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与发展 ,端粒酶的激活是食管癌的早期事件 ,其活性的检测有望成为预测食管癌发生及其诊断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食管不典型增生 端粒酶 trap-elisa 诊断
下载PDF
膀胱癌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16
作者 瞿立辉 蔡松良 陈昭典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3年第7期431-433,共3页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和膀胱癌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在PCR基础上建立的TRAP ELISA法对30例膀胱癌及 9例切缘组织和 7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进行半定量的研究。结果 :膀胱癌组总阳性率为83.3% (2 5 / 30 ) ,与切缘组 11.1% (1/ 9...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和膀胱癌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在PCR基础上建立的TRAP ELISA法对30例膀胱癌及 9例切缘组织和 7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进行半定量的研究。结果 :膀胱癌组总阳性率为83.3% (2 5 / 30 ) ,与切缘组 11.1% (1/ 9)和对照组 0 .0 % (0 / 7)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 ;后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端粒酶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与患者年龄、性别、病变部位、肿瘤大小、手术方式等无显著性相关 (P >0 .0 5 ) ,而端粒酶表达强度与细胞病理分级具有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膀胱肿瘤的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对于判断疾病的恶性程度、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端粒酶 活性 研究 trap—酶联法
下载PDF
端粒酶活性两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婷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282-283,共2页
〔目的〕用TRSP -银染法及TRAP -ELISA法两种方法测定端粒酶活性并对其特异性、敏感性及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 :以人肺腺癌A5 49细胞为实验材料 ,用RNA酶、加热、倍比稀释的等因素处理A5 49细胞 ,TRAP -银染法对其特异性、敏感性进行检... 〔目的〕用TRSP -银染法及TRAP -ELISA法两种方法测定端粒酶活性并对其特异性、敏感性及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 :以人肺腺癌A5 49细胞为实验材料 ,用RNA酶、加热、倍比稀释的等因素处理A5 49细胞 ,TRAP -银染法对其特异性、敏感性进行检测 ;用 2mmol/LCINN加入A5 49细胞培养体系 ,用两种方法检测诱导分化剂CINN对肿瘤细胞前后端粒酶活性的改变 ,及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端粒酶活性在A5 49细胞中有很强的特异性 ,且可以检出约 10 2 个肿瘤细胞的端粒酶活性 ;CINN可抑制端粒酶活性并对时间有依赖性 ;TRAP -银染法及TRAP -ELISA法两种方法作等级相关分析 ,呈正相关 (rs=1.0 0 0 ,P <0 .0 1)。结论 :两种方法测定端粒酶活性有很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且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p 银染 ELLSA法 端粒酶活性 A549细胞 肉桂酸 肿瘤
下载PDF
肺癌组织中端粒酶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向阳 阮淑芬 《西部医学》 2004年第4期299-303,共5页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在肺癌组织和肺良性疾病组织中的表达及端粒酶与肺癌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肿瘤临床分期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 TRAP— PCR— EL ISA定量法及原位杂交定性方法 ,检测 4 4例手术切除标本端粒酶活性及 h TERT的表...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在肺癌组织和肺良性疾病组织中的表达及端粒酶与肺癌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肿瘤临床分期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 TRAP— PCR— EL ISA定量法及原位杂交定性方法 ,检测 4 4例手术切除标本端粒酶活性及 h TERT的表达 ,其中包括 30例肺癌组织和 14例良性病变及正常肺组织。结果  1TRAP— PCR— EL ISA检测端粒酶活性肺癌组织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和正常肺组织 (P<0 .0 1)。 2 30例肺癌组织中 h TERT阳性率与肺良性病变及正常组织中阳性率比较 ,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5 ) ;32 2例肺癌伴有淋巴结转移者 ,端粒酶活性 ,h TERT阳性率均高于 8例肺癌不伴有淋巴结转移者 (P<0 .0 5 ) ;4端粒酶活性 ,h TERT阳性率在肺腺癌和肺鳞癌中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1端粒酶可能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发展 ;2端粒酶可作为病理学鉴别肺癌与良性病变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HTERT trap—PCR—elisa 原位杂交 肺癌
下载PDF
SYBR Green实时定量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检测端粒酶活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麻文青 连福治 +1 位作者 汪金泉 杨磊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46-748,共3页
目的采用实时定量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RQ-TRAP法)检测不同细胞端粒酶活性。方法用RQ-TRAP和TRAP-ELISA两种方法同时检测12种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RQ-TRAP方法能准确特异地检测系列稀释的293T细胞蛋白提取... 目的采用实时定量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RQ-TRAP法)检测不同细胞端粒酶活性。方法用RQ-TRAP和TRAP-ELISA两种方法同时检测12种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RQ-TRAP方法能准确特异地检测系列稀释的293T细胞蛋白提取液的端粒酶活性,灵敏度可达8个细胞,扩增效率为98.92%。阴性对照组则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RQ-TRAP方法测得12个细胞系中端粒酶的活性与TRAP-ELISA方法结果有较强相关性(r2=0.762 5)。两种方法检测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均高于正常细胞。结论 RQ-TRAP方法检测端粒酶可行,比TRAP-ELISA方法成本低、时间短,且支持高通量,是一种新的可快速可靠定量端粒酶活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基因扩增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端粒酶活性 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trapelisa
下载PDF
Abnormal expression of hepatomas and circulating telomerase and its clinical values 被引量:1
20
作者 Wei Wu, Deng-Fu Yao, Li-Wei Qiu, Xin-Hua Wu, Ming Yao, Xiao-Qin Su and Li Zou Nantong, China Research Center of Clinical Molecular Bi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226001, China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SCIE CAS 2005年第4期544-549,共6页
BACKGROU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tumours worldwide. Te-lomerase is reactivated in various types of malignant tumors and may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HCC. To evalua... BACKGROU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tumours worldwide. Te-lomerase is reactivated in various types of malignant tumors and may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HCC.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telomerase in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CC, we analyzed its expression status in different parts of HCC tissues and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 , and explored its clinical implications for diagnosis of HCC. METHODS: Total RNAs and telomerase were extracted from HCC and their non-cancerous tissues, and both relationships were analyzed between them. The expression of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hTERT) mRNA and telomerase activities in liver tissues and PBMCs were detected by RT-PCR and telomer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 (TRAP)-ELISA, respectively. The diagnostic values of telomerase in PBMCs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tion of HCC. RESULTS: The specific activities of telomerase were 18.25 ±15.02 A/μg RNA in HCC tissues, an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ir non-cancerous tissues (8.16 ± 6.22 A/μg RNA, P <0. 05). But total RNA levels in HCC were 12.40 ±7.34 μg/mg wet liver and lower than 53.77 ± 52.02 μg/mg wet liver in their non-cancerous parts (P < 0.01). The different telomerase levels could be detected in PBMCs from patients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s and control group. The enzyme activiti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HCC than in any other groups (P <0.01). However, circulating telomerase levels were more obviously decreased in HCC patients after 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treatment than before the treatment (P <0.01). The analysis of combined serum alpha-fetoprotein level and PBMCs telomerase was more sensitive and specific for the diagnosis of HCC. CONCLUSION: The abnormal expression of telomerase in HCC tissues and circulating PBMCs could be a useful marker to the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H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LOMERASE peripheral blood trap-elisa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