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on the Treatment of Limb Fracture and the Effect of Operative Success Rate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
1
作者 Hanping Hu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双语)》 2020年第1期9-11,共3页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on the success rate of operation and the time of postoperative recovery.Methods:120 patients with limb fractures from March 2018 to March 2020 were randomly...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on the success rate of operation and the time of postoperative recovery.Methods:120 patients with limb fractures from March 2018 to March 2020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60 cases)and observation group(60 cases).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late screw internal fixa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internal fixation,Compare the effect of treatment,the success rate of operation and the time of postoperative recovery.results:compared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two groups,the observation group(93.33%)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75.00%).Compared with the two groups,the success rate of operation and the time of postoperative recovery,the observed composition power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The use of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for the treatment of limb fracture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probability of successful operation,shorten the recovery time after operation,the overall curative effect is ideal,and the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value is hi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b fracture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Plate screw internal fixation EFFECT surgical success rat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
下载PDF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splenectomy for gastric carcinoma:A meta-analysis 被引量:35
2
作者 Kun Yang Xin-Zu Chen Jian-Kun Hu Bo Zhang Zhi-Xin Chen Jia-Ping Che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42期5352-5359,共8页
AIM: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splenectomy on longterm survival, postoperativ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by performing a metaanalysis METHODS: A search of electronic databases to identi... AIM: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splenectomy on longterm survival, postoperativ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by performing a metaanalysis METHODS: A search of electronic databases to identify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in The Cochrane Library trials register, Mediine, CBMdisc (Chinese Biomedical Database) and J-STAGE, etc was performed. Data was extracted from the studies by 2 independent reviewers. Outcome measures were survival, postoperativ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nd operation-related events. The meta-analyses were performed by RevMan 4.3. RESULTS: Three studies comprising 466 patients were available for analysis, with 231 patients treated by gastrectomy plus splenectomy. Splenectomy could not increase the 5-year overall survival rate [RR = 1.17,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0.97-1.41]. The postoperative morbidity (RR = 1.76, 95% CI 0.82-3.80) or mortality (RR = 1.58, 95% CI 0.45-5.50) did not suggest an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2 group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noted in terms of number of harvested lymph nodes, operation tim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reoperation rate. Subgroup analyses showed splenectomy did not increase the survival rate for proximal and whole gastric cancer. No obvious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2 groups when stratified by stage. Sensitivity analyses indicat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regarding the survival rates (P 〉 0.05). CONCLUSION: Splenectomy did not show a beneficial effect on survival rates compared to splenic preservation. Routinely performing splenectomy should not be recommen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ic cancer SPLENECTOMY Survival rate MORBIDITY Operative surgical procedure postoperative period Treatment outcome
下载PDF
Proposal for a new classification of anorectal abscesses based on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3
作者 Shan-Zhong Chen Kui-Jun Sun +4 位作者 Yi-Fan Gu Hong-Yuan Zhao Dong Wang Yun-Fang Shi Ren-Jie Sh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SCIE 2024年第11期3425-3436,共12页
BACKGROUND Current surgical procedures for anorectal abscesses,including incision and drainage alone or combined concurrent fistulotomy,remain controversial primarily due to the unpredictability of postoperative recur... BACKGROUND Current surgical procedures for anorectal abscesses,including incision and drainage alone or combined concurrent fistulotomy,remain controversial primarily due to the unpredictability of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r the progression to anal fistula.AIM To evaluate factors that predict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anorectal abscesses and propose a new classification to guide surgical procedures.METHODS In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525 patients with anorectal abscesses treated by incision and drainage alone,at a tertiary general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2 to July 2022,were included.A new classification for anorectal abscesses based on their propensity to develop into fistulas,considering 18 other potential risk factors,was established.These factors,from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were screened for significance using theχ^(2)test and subsequently analyzed with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to evaluate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anorectal abscesses.RESULTSOne year post-follow-up,the overall recurrence rate was 39%:81.0%and 23.5%for fistula-prone and non-fistulaproneabscesses,respectively.Univariateχ^(2)analysi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recurrence rates based onanatomical classifications and pus culture results(P<0.05).Fistula-prone abscess,≥7 days between symptomonset and surgery,chronic diarrhea,preoperative antibiotic use,and local anesthesia were risk factors for recurrence,while diabetes mellitus was protective(P<0.05).Moreover,fistula-prone abscess[odds ratio(OR)=7.651,95%CI:4.049–14.458,P<0.001],≥7 days from symptom onset to surgery(OR=2.137,95%CI:1.090–4.190,P=0.027),chronic diarrhea(OR=2.508,95%CI:1.216–5.173,P=0.013),and local anesthesia(OR=2.308,95%CI:1.313–4.059,P=0.004)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postoperative anorectal abscess recurrence using multivariatelogistic regression.Body mass index≥28(OR=2.935,95%CI:1.203–7.165,P=0.018)was an independentrisk factor for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non-fistula-prone abscess.CONCLUSIONThe choice of surgical procedure for treating anorectal abscesses should follow this new classification.Prompt andthorough incision and drainage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orectal abscess New classification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Risk factors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rate surgical procedure
下载PDF
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高位结石患者手术指标及一次性成功率并发症临床观察
4
作者 王永超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5期1148-1151,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治疗输尿管上段高位结石患者手术指标及一次性成功率、并发症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输尿管上段高位结石患者,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实施输尿管镜... 目的探讨分析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治疗输尿管上段高位结石患者手术指标及一次性成功率、并发症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输尿管上段高位结石患者,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实施输尿管镜碎石术)35例和RLU组(实施RLU)45例。分别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一次性取石成功率、1个月结石清除率、炎症因子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RLU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较对照组缩短(P<0.05);RLU组的一次性取石成功率和1个月结石清除率为96%、98%较对照组的成功率和清除率80%、86%升高(P<0.05);手术后,RLU组炎症因子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对照组和RLU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LU治疗输尿管上段高位结石患者能缩短其手术相关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一次性成功率和结石清除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手术后并发症 腹膜后入路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手术指标 一次性成功率
下载PDF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并发症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32
5
作者 曹志杰 顾丽萍 +2 位作者 吴作志 宋小芹 李国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患者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手术成功率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05/2015-05收治的青光眼患者58例64眼,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复合式组,28例32眼)和...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患者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手术成功率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05/2015-05收治的青光眼患者58例64眼,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复合式组,28例32眼)和传统小梁切除术组(传统组,30例32眼)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手术成功率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复合式组患者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6%(2/32)显著低于传统组22%(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式组术后眼压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式组手术成功率88%(28/32)显著高于传统组44%(1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式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91%(29/32)显著高于传统组69%(2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式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3/32)显著低于传统组25%(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较传统小梁切除术更能有效降低青光眼患者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并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手术成功率 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
下载PDF
164例小细胞肺癌术后预后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慧君 陈晓峰 +1 位作者 刘鸿程 朱军 《临床肺科杂志》 2010年第8期1073-1074,共2页
目的探讨术后小细胞肺癌(SCLC)生存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对经手术治疗后确诊为小细胞肺癌的164例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并对患者术后生存率有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Ⅰ、Ⅱ与Ⅲ期1年、3年、5年生存率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手... 目的探讨术后小细胞肺癌(SCLC)生存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对经手术治疗后确诊为小细胞肺癌的164例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并对患者术后生存率有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Ⅰ、Ⅱ与Ⅲ期1年、3年、5年生存率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除+术后化疗组和单纯手术组比较,1年、3年生存率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TNM分期下Ⅰ、Ⅱ、Ⅲa期1年、3年、5年生存率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式(肺全切和肺叶切)、年龄(<60岁和≥60岁)和性别(男性和女性)1年、3年、5年生存率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TNM分期、术后有无化疗对患者术后生存率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生存率 单纯手术 术后化疗
下载PDF
13248例食管癌和贲门癌外科治疗 被引量:18
7
作者 周福有 韩孝存 《中国肿瘤》 CAS 2003年第5期256-257,共2页
[目的]总结食管癌和贲门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安阳市肿瘤医院胸外科1976年~2001年13248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治疗资料。[结果]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切除率分别为94.8%和93.1%,总切除率94.3%。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死亡率分别为... [目的]总结食管癌和贲门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安阳市肿瘤医院胸外科1976年~2001年13248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治疗资料。[结果]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切除率分别为94.8%和93.1%,总切除率94.3%。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死亡率分别为1.7%和1.0%,总手术死亡率1.5%。食管癌术后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31.6%和10.3%,贲门癌术后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18.5%和5.0%,总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26.9%和8.4%。[结论](1)食管癌和贲门癌的手术适应证逐渐扩大,手术切除率不断提高,术后死亡率明显降低。(2)对食管癌应扩大切除范围,对胸上、中段食管癌应采用右侧剖胸切除,以提高长期生存率。(3)提高食管癌和贲门癌的早期诊断率是食管癌临床工作的重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胃肿瘤 外科治疗 并发症 生存率
下载PDF
影响胸部肿瘤患者手术死亡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王永岗 汪良骏 +2 位作者 张德超 张汝刚 张大为 《实用癌症杂志》 2000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 了解胸部肿瘤患者手术死亡的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近4 年间我科58 例手术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胸部肿瘤患者总的手术死亡率为2 .1 % ,其中食管肿瘤为3 .3 % ,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肿瘤... 目的 了解胸部肿瘤患者手术死亡的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近4 年间我科58 例手术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胸部肿瘤患者总的手术死亡率为2 .1 % ,其中食管肿瘤为3 .3 % ,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肿瘤( P< 0 .01) ;60 岁以上患者手术死亡率为3 .4 % ,明显高于60 岁以下患者(1 .0 % ,P< 0 .01) ,并占所有手术死亡患者的72 .4 % (42/58) ;全肺切除、全胃切除及食管切除颈部吻合患者的手术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相应较小的术式。结论 影响胸部肿瘤患者手术死亡的主要因素有肿瘤部位、患者年龄及手术范围。60 岁以上患者由于受年龄及伴随疾病的影响,占手术死亡患者的主要部分。选择合理的手术指征及术式,注意术中操作及术后监护,及时处理各种术后并发症,对减少胸部肿瘤患者的手术死亡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肿瘤 死亡原因 外科手术
下载PDF
3D-CTBA联合3D打印技术在肺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9
作者 杨洋 林生荣 +5 位作者 胡青 丁玉琴 周浩 周晟劼 周叶枫 韩鑫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1221-1224,共4页
目的:探究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支气管血管成像(3D-CTBA)联合3D打印技术在肺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肺癌患者90例,采用随机双色球法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前接受... 目的:探究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支气管血管成像(3D-CTBA)联合3D打印技术在肺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肺癌患者90例,采用随机双色球法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前接受薄层CT增强扫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3D-CTBA联合3D打印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中转率、肺叶转换率、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前和术后第15天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肺一氧化碳弥散因子(TLCO)、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统计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中转率、肺叶转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第15天,两组患者FVC、TLCO、MVV水平低于术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个月内,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肺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前应用3D-CTBA联合3D打印技术可对病灶位置进行定位,有效提升临床手术精准度和安全性,降低手术对患者的不良影响,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 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支气管血管成像 3D打印 手术中转率 肺叶转换率 肺功能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儿童尿道下裂TIP手术后近期尿流率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慧杰 孙雪蕊 +4 位作者 李守林 张铁军 徐万华 尹鉴淳 杨志林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探讨尿道下裂患儿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tubularized incised plate urethroplasty,TIP手术)术后尿流率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12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行TIP手术的尿道下裂病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 目的探讨尿道下裂患儿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tubularized incised plate urethroplasty,TIP手术)术后尿流率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12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行TIP手术的尿道下裂病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行尿流率测定,分析尿流率变化。同时收集180例正常男童的尿流率,作为正常对照组。最大尿流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数的2个标准差定义为梗阻尿流。结果共有92例尿道下裂患儿纳入本研究,术前最大尿流率为(10.4±4.3)mL/s,术后1个月为(5.6±2.4)mL/s,术后3个月为(4.9±2.2)mL/s,术后6个月为(7.0±2.5)mL/s,术后1年为(8.1±2.4)mL/s。尿道下裂TIP手术后梗阻型尿流于后期逐渐减少,尿道梗阻减轻。与正常对照组儿童最大尿流率比较,尿道下裂患儿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段尿流率均低于正常男童。结论尿道下裂患儿行TIP手术后尿流率较术前下降,手术后3个月尿流率下降至最低,6个月以后尿流率逐渐升高。尿道下裂TIP手术后梗阻型尿流常见,若无临床症状,无需治疗,大部分可自行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下裂 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排尿频率 最大尿流率 儿童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对胸外科手术切除肺部小结节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章祖雄 古亮 +6 位作者 唐志贤 吴志诚 朱慎钰 曹西迎 钟炜祥 郭少鸣 谢春发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20期152-156,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对胸外科手术切除肺部小结节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42例肺部小结节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1例。对照组给予胸腔镜肺部小结节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术前行CT检...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对胸外科手术切除肺部小结节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42例肺部小结节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1例。对照组给予胸腔镜肺部小结节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术前行CT检查,在3D打印技术下采用胸腔镜肺部小结节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7 d肺功能和随访12个月后疾病复发情况。结果:术前,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FVC、FEV1及MVV水平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和引流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6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3D打印技术用于肺部小结节患者胸外科手术治疗中能提高患者肺部功能,可减轻手术创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能降低远期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肺部小结节 胸外科手术 肺部功能 手术创伤 术后并发症 复发率
下载PDF
大肠癌术后围手术期死亡11例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玉根 任为勇 《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 1996年第3期11-13,共3页
1991年始手术治疗大肠癌612例,术后围手术期死亡11例,死亡率1.8%.手术期死亡与肿瘤、手术、患者等因素有密切关系.提出早期发现梗阻性大肠癌;合理选择高龄高危晚期大肠癌的手术方式、提高手术质量;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以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 围手术期 死亡率 大肠癌术后 肿瘤 手术质量 早期发现 高龄高危 梗阻性大肠癌 晚期大肠癌 患者
下载PDF
POSSUM评分系统预测ICU术后病人死亡率的护理学意义
13
作者 吕彩霞 吴艳春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 2005年第3期9-11,共3页
目的 探讨POSSUM评分系统对ICU术后病人死亡率预测的护理学意义。方法 分析 2 5 2例进入ICU治疗的外科术后病人的死亡率情况 ,用POSSUM评分系统进行评分 ,并按Copeland死亡率预测公式计算 ,比较实际死亡人数与预测死亡人数。结果 本... 目的 探讨POSSUM评分系统对ICU术后病人死亡率预测的护理学意义。方法 分析 2 5 2例进入ICU治疗的外科术后病人的死亡率情况 ,用POSSUM评分系统进行评分 ,并按Copeland死亡率预测公式计算 ,比较实际死亡人数与预测死亡人数。结果 本组死亡 5 4例 ,平均年龄 (5 5± 19)岁 ,ICU住院时间 (2 .2± 1.8)d ,生理学评分 (45 .0± 17.1)分 ,手术侵袭度评分 (2 3.0±8.5 )分 ,存活病例 198例 ,平均年龄 (45± 2 2 )岁 ,ICU平均住院时间 (1.8± 1.7)d ,生理学评分 (2 0 .5±9.7)分 ,手术侵袭度评分 (10 .5± 2 .5 )分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按Copeland公式预测死亡率人数为 75人 ,实际人数为 5 4人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Copeland公式计算病人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相符。结论 POSSUM评分系统对预测ICU术后病人死亡率有重要的护理学意义 ,对于临床制订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SUM评分系统 ICU 重症监护室 术后 死亡率 护理学
下载PDF
比较手术治疗与介入治疗对原发多灶性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冰 《系统医学》 2022年第15期139-142,共4页
目的对比原发多灶性肝癌患者应用手术治疗与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85例原发多灶性肝癌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行介入治疗,观察组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指标... 目的对比原发多灶性肝癌患者应用手术治疗与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85例原发多灶性肝癌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行介入治疗,观察组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指标、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86.05%)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5,P<0.05);6个月、9个月生存率比较,观察组(95.35%、86.05%)均高于对照组(78.57%、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08、4.435,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3、4.810、8.738、2.328、14.983,P<0.05);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4.65%)低于对照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08,P<0.05)。结论相较于介入治疗,原发多灶性肝癌患者应用手术治疗的疗效更显著,可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生存率,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治疗 介入治疗 原发多灶性肝癌 治疗效果 术后生存率 恢复时间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5
作者 邱昌明 《智慧健康》 2019年第30期185-187,共3页
目的不同手术方式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的81例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患者,随机分为鼻内镜单纯组(27例),鼻内镜和柯路式进路联合组(27例),传统组(27例),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①传统组... 目的不同手术方式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的81例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患者,随机分为鼻内镜单纯组(27例),鼻内镜和柯路式进路联合组(27例),传统组(27例),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①传统组与联合组比较,联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皆明显减少;传统组与单纯组比较,单纯组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都明显降低;单纯组与联合组比较,联合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单纯组(P<0.05);②单纯组和联合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③传统组的术后复发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鼻内镜和鼻外入路联合手术方式治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各项临床指标较其他两组效果显著,值得医院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方式 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术后复发率
下载PDF
腹腔引流管在普外手术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周克 《中外医疗》 2014年第28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引流管在普外科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普外科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普外科2012年5月—2014年7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普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 目的探讨腹腔镜引流管在普外科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普外科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普外科2012年5月—2014年7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普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在普外科手术基础上运用腹腔引流管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临床治愈率、出血例数)。结果研究组普外科患者通过采用腹腔引流管,并发症发生4例(6.7%)、临床治愈54例(90%)、出血2例(3.3%),明显优于对照组8例(13.3%)、48例(80%)、4例(6.7%),取得了比较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实施普外手术患者运用腹腔引流管,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出血几率,提高临床治愈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普外科手术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引流管 普外科手术 术后并发症 临床治愈率
下载PDF
探讨精细化流程管理对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余莹 刘明凤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第4期132-136,共5页
目的探究应用精细化流程管理对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7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128例患者作为本研究样本对象。基于时间分组规则,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2018年6月—2019年6月的64例患者实施常... 目的探究应用精细化流程管理对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7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128例患者作为本研究样本对象。基于时间分组规则,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2018年6月—2019年6月的64例患者实施常规手术室管理措施;观察组为2019年7月—2020年7月的64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精细化流程管理。分析比对两组对象手术室感染预防管理指标、术后感染率、手术室样品合格率情况以及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空气培养、物体表面以及手部相关采样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室消毒合格率、空气质量合格率、污染物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象术后感染发生率(3.19%)显著低于对照组(1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满意度(98.44%)显著高于对照组(8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管理中应用精细化流程管理措施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手术室感染情况,降低术后感染率,减少手术室样品抽检不合格率,有利于提高手术室感染控制水平和护理质量,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管理 精细化流程管理 感染控制水平 术后感染率 手术室样品合格率 手术指标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涌生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23期260-263,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7年6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行开腹探查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7年6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行开腹探查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复杂性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治疗上,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应用优势显著,可优化手术相关指标,更有利于患者术后身体的康复,且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可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 开腹探查术 复杂性肝胆管结石 手术并发症 术后复发率
下载PDF
外科术后疼痛护理及患者满意度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梦 《铜仁学院学报》 2017年第12期32-34,共3页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外科术后患者疼痛的缓解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间在我校附属医院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9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评...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外科术后患者疼痛的缓解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间在我校附属医院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9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评分调查及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外科术后24小时及72小时后对照组患者经受的疼痛与实验组相比差异明显,实验组的疼痛程度要轻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3%,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2%,二者差异明显。结论外科术后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对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 疼痛护理 满意度
下载PDF
前床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及早期视力恢复分析
20
作者 张腾飞 张叶磊 +2 位作者 王光明 张丹枫 侯立军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3-438,共6页
目的评估前床突脑膜瘤(ACM)显微手术治疗及早期视力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7月至2020年7月行显微手术治疗的64例AC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29.7%)、女45例(70.3%),平均年龄... 目的评估前床突脑膜瘤(ACM)显微手术治疗及早期视力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7月至2020年7月行显微手术治疗的64例AC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29.7%)、女45例(70.3%),平均年龄为(52.3±12.2)岁。32例(50.0%)为大型ACM(直径>4.0 cm),27例(42.2%)为中型ACM(直径2.0~4.0 cm),5例(7.8%)为小型ACM(直径<2.0 cm);46例(71.9%)肿瘤累及重要神经、血管结构。所有患者均经翼点入路(扩大翼点入路)或眶颧入路切除肿瘤。采用Simpson分级评估肿瘤的切除程度,统计患者并发症情况及术后1周内视力恢复情况。结果64例患者中,49例采用翼点入路(扩大翼点入路),15例采用眶颧入路;SimpsonⅠ~Ⅱ级切除52例(81.2%,52/64),Ⅲ级切除8例(12.5%,8/64),Ⅳ级切除4例(6.2%,4/64)。Ⅰ型ACM中,21例肿瘤质地均较硬,13例(61.9%,13/21)为SimpsonⅠ~Ⅱ级切除;Ⅱ型ACM中,33例肿瘤质地较软、6例肿瘤质地较硬,35例(89.7%,35/39)为SimpsonⅠ~Ⅱ级切除;Ⅲ型ACM中,4例肿瘤质地均较软,4例(100.0%,4/4)均为SimpsonⅠ~Ⅱ级切除。6例(9.4%,6/64)术后早期出现动眼神经损伤并发症,2例(3.1%,2/64)术后出现脑脊液漏,1例(1.6%,1/64)术后死亡。56例术前存在头痛、头晕的患者中,40例(71.4%,40/56)术后1周内得到改善;29例术前视力下降的患者中,12例(41.4%,12/29)术后1周内视力改善。结论部分视力下降的ACM患者在术后早期视力得到改善。质地较软的肿瘤完全切除(SimpsonⅠ~Ⅱ级切除)率高且神经功能恢复较好,质地较硬的肿瘤完全切除困难并可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床突脑膜瘤 显微外科手术 手术入路 肿瘤切除率 早期视力恢复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