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REMOTE SENSING ARCHAEOLOGY ON TRAFFIC FUNCTION TRANSFORMATION OF TONGJI GRAND CANAL IN SUI AND TANG DYNASTIES 被引量:5
1
作者 WANG Xin-yuan HE Hui +2 位作者 ZHOU Ying-qiu GAO Chao HAN Shuang-wa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6年第2期95-101,共7页
In China, most directions of river flowing are from west to east. During historic period, since the water traffic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t was very important to form a cross-horizontal net of water carriage route.... In China, most directions of river flowing are from west to east. During historic period, since the water traffic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t was very important to form a cross-horizontal net of water carriage route. Canals should be dug so as to make up the lack of north-south river. Tongji Grand Canal, dug in the first year of Daye (605 A.D.) in the Sui Dynasty, wa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north-south system of Grand Canals in China. It promote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Sui,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605 A.D.-1279 A.D.). As Tongji Canal (i.e. Tongji Grand Canal) flowed across the Huaibei Plain, which is aggraded by abundant mud and sand deposit resulted from the Huanghe (Yellow) River flooding, many traces (such as old channel) and human culture heritages were buried under mud-sand. Tongji Canal was silted up, and disappeared in the Jin Dynasty (1115 A.D.-1234 A.D.). From then on, there were many different stories about the flowing route of the canal in historical literature. Based on space-bone and air-bone remote sensing imagery, we attempt to search the old channel of Tongji Canal, and supplement historical record. The paper discusses transformation process of Tongji Canal’s traffic function, and resumptively summarizes the reasons of the transformation, which results from synthetic function of physical geographical,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大运河 交通地理 遥感技术 隋朝 唐朝
下载PDF
隋炀帝首巡扬州史事考辨
2
作者 马俊亚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7-126,共10页
唐、宋文献关于大业初年隋炀帝巡游扬州的史事过于违反常识。其中,仅五月余在扬州一地制造的包括龙舟在内的数万艘皇家豪华游船这一数据,相当于整个北宋每年造船能力的10倍以上;龙舟为超大型楼船,不能作为长途航运工具,且隋唐时由黄河... 唐、宋文献关于大业初年隋炀帝巡游扬州的史事过于违反常识。其中,仅五月余在扬州一地制造的包括龙舟在内的数万艘皇家豪华游船这一数据,相当于整个北宋每年造船能力的10倍以上;龙舟为超大型楼船,不能作为长途航运工具,且隋唐时由黄河、汴水、淮河、山阳渎组成的洛阳至扬州运道根本不能通行巨舶。隋炀帝船队龙舟的记载源于杜宝所撰《大业杂记》。一方面,在中国古代,后朝的政学人士惯于抹黑前朝帝王,夸大其骄奢淫糜做派,对末代君主尤甚;另一方面,《大业杂记》本质上是志异小说,不可作为信史。司马光撰《资治通鉴》,出于为宋代君主政治服务的目的,大量转录《大业杂记》中的无稽之言,遂致这些明显的史实谬误流传千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炀帝 通济渠(汴水) 山阳渎 龙舟 《大业杂记》 《资治通鉴》
下载PDF
交通路线变化与淮北的兴衰
3
作者 牛梦书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7-14,共8页
今淮北市的前身为相城,即商代卜辞所见之“■”。春秋时宋国曾迁都相城,秦汉时期相城长期是泗水、沛郡(国)的治所(国都),便捷的水陆交通条件促成了相城的兴起与繁荣。魏晋以后,随着黄河频繁决口对睢水河道的侵夺,以及水路交通范围与规... 今淮北市的前身为相城,即商代卜辞所见之“■”。春秋时宋国曾迁都相城,秦汉时期相城长期是泗水、沛郡(国)的治所(国都),便捷的水陆交通条件促成了相城的兴起与繁荣。魏晋以后,随着黄河频繁决口对睢水河道的侵夺,以及水路交通范围与规模的扩大,传统交通路线开始出现变化,相城逐渐失去了原有交通优势和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隋朝开凿通济渠后,埇桥以水陆要道交会的独特地位后来居上,宿州建置后迅速成为新兴的区域中心城市,令淮北彻底衰落,沦为乡村千余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 相城 睢水 淮河 通济渠
下载PDF
通济渠“汴河新柳”景观的传承
4
作者 鲍君惠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41-45,共5页
隋朝开凿通济渠后,在两岸多种植柳树用来保护河堤,河堤柳景由此肇始并传承于后世。因通济渠的开凿而形成汴河新柳景观,为郑州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并与大运河文化遗产产生了良好的互动关系。为重现汴河新柳景观,郑州市通过制定相关规... 隋朝开凿通济渠后,在两岸多种植柳树用来保护河堤,河堤柳景由此肇始并传承于后世。因通济渠的开凿而形成汴河新柳景观,为郑州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并与大运河文化遗产产生了良好的互动关系。为重现汴河新柳景观,郑州市通过制定相关规划、整治河道河堤、栽种柳树和绿化草坪以及开展生态保遗工作等,打造了一条柳青水秀的美丽运河,为通济渠沿线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济渠 汴河新柳 郑州
下载PDF
通济渠由水运到陆运交通功能的转型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周迎秋 王心源 支小勇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204-207,共4页
通济渠是我国南北大运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隋、唐、宋的经济、社会发展曾经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文章旨在从交通功能演化入手,对比了通济渠堙废前后水运与陆运不同的经济作用和社会地位.指出通济渠在修建之初就受到了黄河泥沙的影... 通济渠是我国南北大运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隋、唐、宋的经济、社会发展曾经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文章旨在从交通功能演化入手,对比了通济渠堙废前后水运与陆运不同的经济作用和社会地位.指出通济渠在修建之初就受到了黄河泥沙的影响,其后由于战乱、朝代更替、经济重心转移等原因,逐渐堙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济渠 水运 陆运 交通功能转型 黄河泥沙 南北大运河
下载PDF
人物传记中水利史料的考辨与利用——以明清时期的项忠传记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钞晓鸿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3-101,共9页
流经西安城的通济渠与引泾(河)渠首的广惠渠,是明代关中新修的著名水利工程,且被作为政绩写入明清时期的众多项忠传记之中。但是各种人物传记在史料选取、事项表述上具有主观倾向性,有的与史实存在明显背离。事实上,水利等记载不仅是作... 流经西安城的通济渠与引泾(河)渠首的广惠渠,是明代关中新修的著名水利工程,且被作为政绩写入明清时期的众多项忠传记之中。但是各种人物传记在史料选取、事项表述上具有主观倾向性,有的与史实存在明显背离。事实上,水利等记载不仅是作者记录的传主生平内容,而且是其凸显或褒贬传主的话语与依据,往往因人纪事,包含着作者的价值取向与内在意蕴,但针对水利研究或难以为凭。辨别史料性质、理清各类史料之间的脉络是开展进一步研究的基本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传记 项忠传记 水利 通济渠 广惠渠
下载PDF
隋炀帝开运河为巡游史事辨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袁刚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1-18,共8页
本文搜集史料对隋炀帝即帝位后大业元年连兴大役 ,在南运河开凿贯通后即率后宫百僚巡游江都的史事 ,进行了详尽的考证和政治分析。驳正了旧史旧小说所谓开河巡游为享乐游玩的说法。指出南巡促进了南北文化交流 ,促进了国家统一 ,其实质... 本文搜集史料对隋炀帝即帝位后大业元年连兴大役 ,在南运河开凿贯通后即率后宫百僚巡游江都的史事 ,进行了详尽的考证和政治分析。驳正了旧史旧小说所谓开河巡游为享乐游玩的说法。指出南巡促进了南北文化交流 ,促进了国家统一 ,其实质是以文化联络来巩固政治统一 ,具有重大的政治文化意义。但耗费太大 ,民众难以承受急政重役 ,而“帝王若竭生灵力 ,大业沙崩固不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济渠 邗沟 龙舟 巡狩 羽仪 檀越
下载PDF
洛阳城市建设中的考古发现与探索 被引量:1
8
作者 方孝廉 李永强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49-54,共6页
隋唐洛阳城遗址南侧东西向的低洼带是隋代以前古洛河所在。现穿过隋唐洛阳城遗址的洛河是隋代所开通济渠的一段。宇文恺在规划东京洛阳城时,充分利用了洛阳的地理条件,把洛河改道至现在位置,从而形成城郭居中、御园(西苑)在西、通济渠... 隋唐洛阳城遗址南侧东西向的低洼带是隋代以前古洛河所在。现穿过隋唐洛阳城遗址的洛河是隋代所开通济渠的一段。宇文恺在规划东京洛阳城时,充分利用了洛阳的地理条件,把洛河改道至现在位置,从而形成城郭居中、御园(西苑)在西、通济渠偏东的布局,中间用黄道渠将三者连为一体,其规划是比较科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河 通济渠 隋唐洛阳城
下载PDF
宇文恺对隋代运河开凿的贡献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严少飞 王树声 韩卫然 《中国名城》 2022年第10期83-89,共7页
宇文恺是隋代建筑、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杰出代表性人物,除了在都城规画、苑囿陵园及建筑营造方面的突出成就外,他在隋代运河的开凿过程中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通过对历史文献及图志的详细梳理,对宇文恺在隋开皇四年(584年)主持大兴城北... 宇文恺是隋代建筑、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杰出代表性人物,除了在都城规画、苑囿陵园及建筑营造方面的突出成就外,他在隋代运河的开凿过程中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通过对历史文献及图志的详细梳理,对宇文恺在隋开皇四年(584年)主持大兴城北漕渠工程--广通渠,在开皇七年(587年)参与通济渠东段渠首工程--汴口堰(梁公堰,通济渠时期仍使用),在大业元年(605年)主持通济渠西段引水导流工程--上林西苑及月陂营筑等相关事迹进行分析研究,充分说明了宇文恺的水利工程才干及其对世界遗产大运河重要组成部分之隋代运河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文恺 隋代运河 广通渠 通济渠 汴口堰 上林西苑
下载PDF
考古发现下的大运河安徽段文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超 《宿州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10-15,共6页
大运河安徽段考古调查、勘探及发掘收获颇丰,较为重要的遗址有柳孜运河遗址、西关运河遗址、木牌坊运河遗址等。通过分析构成运河文化因素的河道本体、桥梁、码头、木岸及邮驿递铺等重要遗迹,可知大运河安徽段通济渠不仅是“公家运漕”... 大运河安徽段考古调查、勘探及发掘收获颇丰,较为重要的遗址有柳孜运河遗址、西关运河遗址、木牌坊运河遗址等。通过分析构成运河文化因素的河道本体、桥梁、码头、木岸及邮驿递铺等重要遗迹,可知大运河安徽段通济渠不仅是“公家运漕”重要水道,还是“私行商旅”黄金水道,也是瓷器贸易的通道,应依据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特点,进一步做好发掘、保护和利用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安徽段 通济渠 遗迹 漕运 瓷器
下载PDF
《唐两京城坊考》记载“通济渠”命名及方位质疑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志云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62-66,共5页
唐代洛阳城西南隅的通济坊南确有人工渠道,此渠自西苑支分洛水,往东北方向流经诸多里坊,最终注入洛水。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将其命名为通济渠,认为是因通济坊得名。其实此坊在隋代名称为怀义坊,故"因坊得名"一说不成立。而... 唐代洛阳城西南隅的通济坊南确有人工渠道,此渠自西苑支分洛水,往东北方向流经诸多里坊,最终注入洛水。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将其命名为通济渠,认为是因通济坊得名。其实此坊在隋代名称为怀义坊,故"因坊得名"一说不成立。而且通济坊南的分渠与其他隋唐文献记载隋代开凿的通济渠洛阳段流经路线并非一致。因此,隋开凿的通济渠洛阳城段并非徐松记载的"通济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两京城坊考》 通济渠 通济坊
下载PDF
隋唐运河通济渠与沿岸聚落空间关系初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坤梓 王金根 许继清 《华中建筑》 2012年第9期132-134,共3页
通济渠与沿岸聚落相伴而生,相互作用,互为影响。一方面,通济渠营造了沿岸区域经济环境,影响了沿岸聚落的兴衰变化及沿岸聚落空间形态的发展;另一方面,沿岸聚落也影响着通济渠及运河体系的发展。通济渠因其地上悬河的特性,与沿岸聚落形... 通济渠与沿岸聚落相伴而生,相互作用,互为影响。一方面,通济渠营造了沿岸区域经济环境,影响了沿岸聚落的兴衰变化及沿岸聚落空间形态的发展;另一方面,沿岸聚落也影响着通济渠及运河体系的发展。通济渠因其地上悬河的特性,与沿岸聚落形成一种"亦亲亦疏"的特殊关系。通济渠因漕运而凿,沿岸聚落因通济渠而兴,二者共同推动了通济渠沿岸社会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济渠 隋唐运河 沿岸聚落
下载PDF
隋通济渠流经线路的一条较早的新书证 被引量:2
13
作者 任晓勇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37-40,99,共5页
通济渠是隋大运河中最重要的一条,其东段通称汴河。由于早期文献记载或简略不明,或易生歧义,所以关于通济渠东段(汴河)的具体流经线路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当代历史地理学界主流观点是认可中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里对汴河的记录,即西起... 通济渠是隋大运河中最重要的一条,其东段通称汴河。由于早期文献记载或简略不明,或易生歧义,所以关于通济渠东段(汴河)的具体流经线路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当代历史地理学界主流观点是认可中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里对汴河的记录,即西起黄河板渚(今河南荥阳市北),向东流经汴州(今河南开封市)、宋州(今商丘市),再偏向东南流经宿州(今安徽市名),至泗州(今江苏盱眙县北洪泽湖中)入淮河。通过研究认可此说,并且发现盛唐人高适的《东征赋》是佐证此说的一条新的重要书证,它比《元和郡县志》早了六七十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济渠 汴河 《元和郡县志》 高适 《东征赋》
下载PDF
洛阳与隋唐大运河若干问题探索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金星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6-12,共7页
隋炀帝以洛阳为中心开修大运河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今日穿洛阳城而过的洛河是隋唐大运河首段通济渠的一部分。洛阳是陆上丝绸之路与隋唐大运河惟一的交汇点,隋唐大运河是连通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纽带。洛阳的含嘉仓、回... 隋炀帝以洛阳为中心开修大运河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今日穿洛阳城而过的洛河是隋唐大运河首段通济渠的一部分。洛阳是陆上丝绸之路与隋唐大运河惟一的交汇点,隋唐大运河是连通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纽带。洛阳的含嘉仓、回洛仓是考古发掘展现的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遗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大运河 通济渠 洛河 漕渠 陆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含嘉仓 回洛仓
下载PDF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的历史考述 被引量:5
15
作者 鲍君惠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8-18,共11页
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全长约19公里,始于公元前360年开凿的鸿沟水道,是古代黄淮平原沟通黄河与淮河、长江的水路交通网中的重要一段。隋唐时期,郑州段运河西连洛阳通长安,东接淮河达杭州,位居大运河的中心。北宋时期,郑州段运河作为... 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全长约19公里,始于公元前360年开凿的鸿沟水道,是古代黄淮平原沟通黄河与淮河、长江的水路交通网中的重要一段。隋唐时期,郑州段运河西连洛阳通长安,东接淮河达杭州,位居大运河的中心。北宋时期,郑州段运河作为汴河上游,直通国都开封,在国家漕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蒙元时期,因黄河泛滥而开凿的贾鲁河,沟通了黄淮水系,郑州段运河成为贾鲁河一部分,在元明清时期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郑州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现为郑州市一条重要的排涝河和景观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运河 郑州 鸿沟 通济渠 汴河 贾鲁河
下载PDF
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下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
16
作者 袁升飞 鲍君惠 《中州大学学报》 2018年第5期48-51,共4页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在申遗成功后,其保护和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存在开发利用工作处于浅表层次、遗产价值的研究挖掘工作尚待加强、专业人才短缺、世界文化遗产衍生发展和经济社会融合...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在申遗成功后,其保护和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存在开发利用工作处于浅表层次、遗产价值的研究挖掘工作尚待加强、专业人才短缺、世界文化遗产衍生发展和经济社会融合不足等困难和问题。对此,建议树立科学理念,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提供战略保障;注重人才培养,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提供智力保障;以人为本,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支撑体系;利用高新科技,全面提高遗产的展示利用水平,发挥世界文化遗产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事业迈上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 世界文化遗产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通济渠郑州段 遗产保护利用
下载PDF
隋、唐通济渠宋州段流经考辨 被引量:3
17
作者 付先召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4-129,136,共7页
隋、唐通济渠流经路线应是自汴州西南约二里许,与古汴水分而偏向东南流,自汴州雍丘县进入宋州境内,向东南依次流经襄邑、宁陵,自此沿古睢水经宋城,至谷熟,再沿分出的古蕲水流经下邑(南)。下流进入时隶亳州的永城,再向东南流经宿州(埇桥... 隋、唐通济渠流经路线应是自汴州西南约二里许,与古汴水分而偏向东南流,自汴州雍丘县进入宋州境内,向东南依次流经襄邑、宁陵,自此沿古睢水经宋城,至谷熟,再沿分出的古蕲水流经下邑(南)。下流进入时隶亳州的永城,再向东南流经宿州(埇桥)、虹县、泗州,至盱眙对岸入淮。唐代汴河漕运线即隋代通济渠,唐代为更好的利用该漕运通道,主要在其上游进行过疏浚,下游在虹县有过改道,但很快又恢复原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代 唐代 通济渠 宋州
原文传递
长沙窑瓷器内销贸易研究——以柳孜运河遗址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超 《中国港口》 2020年第S02期53-58,共6页
柳孜运河遗址是通济渠沿线上的一个重要遗址点,遗址中出土来自全国各地的瓷器达二十余处窑口的产品。其中就有长沙窑的产品,约占瓷器标本总数的2-3%,主要器型有盏、执壶、钵、盒等,以盏居多。时代大致分为两期:第一期是唐玄宗天宝年后... 柳孜运河遗址是通济渠沿线上的一个重要遗址点,遗址中出土来自全国各地的瓷器达二十余处窑口的产品。其中就有长沙窑的产品,约占瓷器标本总数的2-3%,主要器型有盏、执壶、钵、盒等,以盏居多。时代大致分为两期:第一期是唐玄宗天宝年后至唐宪宗时期;第二期是唐穆宗至唐晚期。柳孜是通济渠上重要的一处驿站、军事重镇、南北贸易交流的"草市",其交通优势为长沙窑的产品流布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长沙窑瓷器作为一种平价产品流向北方主要是沿长江到达扬州后,经过邗沟,转而进入通济渠到达柳孜,进而向洛阳、西安等大都市运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济渠 柳孜运河遗址 长沙窑 贸易路线
原文传递
读《淮北柳孜——运河遗址发掘报告》
19
作者 裘士京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3-85,共3页
This book is an archaeological report full and accurate in content and novel in compilation. Being an overall accout of the main achievements obtained from the excavation on the site of the Sui-Tang period Great Canal... This book is an archaeological report full and accurate in content and novel in compilation. Being an overall accout of the main achievements obtained from the excavation on the site of the Sui-Tang period Great Canaly section at Liuzi, it opened a new chapter in the study of the Great Canal of edition. For example a 100, 000-character appendix is added to the book to collect and study related literary documents of the Sui-Rang, Five Dynasties and Song periods, which will much help scholars' profound researches. In tackling key problems of multi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the report also made a useful attemp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孜运河遗址 通济渠 隋唐时期 编撰体例 发掘报告
原文传递
安徽隋、唐、宋古运河遗址考古研究
20
作者 陈超 《中国港口》 2019年第S1期91-98,共8页
安徽境内隋、唐、宋时期的古运河主要是指通济渠。历年来针对与其相关的诸多遗址考古工作的开展,不仅发现了河道、河堤、沿岸河工设施、桥梁、码头等重要遗迹,同时也出土了数量不菲的沉船和以瓷器为主的丰富遗物。这些遗迹遗物的发现,... 安徽境内隋、唐、宋时期的古运河主要是指通济渠。历年来针对与其相关的诸多遗址考古工作的开展,不仅发现了河道、河堤、沿岸河工设施、桥梁、码头等重要遗迹,同时也出土了数量不菲的沉船和以瓷器为主的丰富遗物。这些遗迹遗物的发现,为研究隋、唐、宋时期安徽段古运河的兴废变迁、管理维护、运河沿线的附属设施、聚落形态及南北物资与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代 唐代 宋代 通济渠 柳孜运河 考古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