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溶栓途径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比较 被引量:30
1
作者 谌勇 韩智猛 向乾生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49-451,共3页
目的 比较不同给药途径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分别采用全身给药、深静脉局部穿刺给药和阻断大隐静脉近端自其远端给药的 3种不同给药方式。结果 不同溶栓途径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不同 ,其中以阻断浅静脉近端... 目的 比较不同给药途径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分别采用全身给药、深静脉局部穿刺给药和阻断大隐静脉近端自其远端给药的 3种不同给药方式。结果 不同溶栓途径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不同 ,其中以阻断浅静脉近端自其远端给药途径最佳。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好采取经浅静脉局部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静脉炎/药物疗法 尿激酶/治疗应用 尿激酶/投药和剂量
下载PDF
经动脉置管持续性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9
2
作者 高斌 程志俭 +5 位作者 洪亮 李方明 李学庆 张瑜 郭大乔 王玉琦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84-587,共4页
目的评价动脉置管持续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效果。方法68例急性LEDV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经动脉置管溶栓组(A组,n=37)和经静脉溶栓组(B组,n=31)。监测治疗前后PT,FIB,D-两聚体及健、患肢周径,以治疗前、后周径差的减... 目的评价动脉置管持续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效果。方法68例急性LEDV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经动脉置管溶栓组(A组,n=37)和经静脉溶栓组(B组,n=31)。监测治疗前后PT,FIB,D-两聚体及健、患肢周径,以治疗前、后周径差的减小判断肢体肿胀的缓解程度;通过静脉造影或彩超,以静脉通畅度评分和静脉通畅改善度指标评价疗效。结果A组治疗过程中无出血发生,B组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两组治疗后均出现PT延长、FIB降低、D-两聚体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溶栓后肢体肿胀缓解程度A组大于B组(P<0.01)。A组通畅改善度为(54.81±3.21)%,B组通畅改善度为(31.52±3.89)%,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经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LEDV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治疗 下肢 动脉置管 溶栓治疗 尿激酶
下载PDF
尿激酶丹参联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学群 祝向东 陶祥洛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19-221,共3页
目的 :研究尿激酶丹参联合应用对体外血凝块的溶解和临床应用尿激酶丹参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可行性。方法 :1联合应用尿激酶丹参对体外血凝块溶解 ,测定溶解度和残留液中血红蛋白量。 2对 6 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后 ,随... 目的 :研究尿激酶丹参联合应用对体外血凝块的溶解和临床应用尿激酶丹参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可行性。方法 :1联合应用尿激酶丹参对体外血凝块溶解 ,测定溶解度和残留液中血红蛋白量。 2对 6 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后 ,随机分成 3组 :对照引流组 ,尿激酶冲洗引流组 ,尿激酶丹参冲洗引流组。术后 3d复查 CT测残留血肿量 ,6个月后测定日常生活指数。结果 :体外实验显示尿激酶丹参组残留血块最轻 (P<0 .0 1 ) ,残留液中血红蛋白量最高 (P<0 .0 1 )。 3组患者术后 3d CT复查 ,尿激酶丹参组残留血肿最小 (P<0 .0 1 ) ,其日常生活指数好于尿激酶组和对照组。结论 :尿激酶丹参联合应用可以增强对血肿的溶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药物治疗 并发症 尿激酶 丹参
下载PDF
尿激酶区域动脉灌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程书榜 洪建琴 +2 位作者 徐敏 王成友 倪勇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824-827,共4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区域动脉灌注(LAI)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1 2 0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4 0只。A组为假手术组(S组);B组为SAP组;C组为SAP尿激酶LAI组;D组为SAP生理盐水LAI组(对照组)。以激光多普勒检测大鼠胰腺... 目的探讨尿激酶区域动脉灌注(LAI)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1 2 0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4 0只。A组为假手术组(S组);B组为SAP组;C组为SAP尿激酶LAI组;D组为SAP生理盐水LAI组(对照组)。以激光多普勒检测大鼠胰腺血流量,以伊文思蓝(Evans B lue)漏出率检测胰腺微循环血管的通透性,同时观察胰腺病理变化。结果(1)胰腺血流量(PBF):A组1 h和3 h的胰腺PBF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 5);B组1 h和3 h的PBF与D组差异无显著性;C组1 h和3 h的PBF明显高于B组和D组(P<0.0 5)。(2)EB漏出率:B,C,D组胰腺组织EB的漏出率显著高于A组(均P<0.0 5),但B,C,D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 5)。(3)胰腺组织病理评分:术后1,3 h时,C组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 5),但明显低于B,D组(均P<0.0 5),B,D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 5)。结论尿激酶LAI能改善SAP大鼠胰腺微循环,但不能完全阻止SAP的病理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灌注 局部/治疗应用 微循环 胰腺炎/病理学
下载PDF
静脉溶栓治疗对AMI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
5
作者 姜志安 张晓光 +3 位作者 郄素芳 赵淑娥 赵维江 孙宝佳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2期81-82,共2页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治疗对AMI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为AMI并经静脉溶栓治疗患者82例,按临床非侵入性冠脉再通四项指标判定,82例中再通48例(再通组),未通34例(未通组)。于梗塞后4~6周,平均5.4周行...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治疗对AMI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为AMI并经静脉溶栓治疗患者82例,按临床非侵入性冠脉再通四项指标判定,82例中再通48例(再通组),未通34例(未通组)。于梗塞后4~6周,平均5.4周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E/A)、血流经过二尖瓣口的降速率(DC)。结果溶栓再通组与未通组的LV、EF、FS、E/A、DC分别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有效的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抑制AMI后的左室重构并改善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药物疗法 尿激酶 AMI 溶栓疗法
下载PDF
大面积紫外线照射对犬动脉血栓模型促溶解效应的观察
6
作者 丁立新 李祚秀 +2 位作者 杨永辉 李志立 邓敬兰 《中华物理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紫外线(UV)对血栓的效应。方法:26只健康成年犬被随机分为四组,复制股动脉血栓模型后。UV+尿激酶(UK)组和UK组(各8只)即静脉0.14万U/min点滴UK,同时UV+UK组还行胸腹部UV 800 cm^2、447.72 mJ/cm^2照射1次;UV组(5只)只同法照射... 目的:探讨紫外线(UV)对血栓的效应。方法:26只健康成年犬被随机分为四组,复制股动脉血栓模型后。UV+尿激酶(UK)组和UK组(各8只)即静脉0.14万U/min点滴UK,同时UV+UK组还行胸腹部UV 800 cm^2、447.72 mJ/cm^2照射1次;UV组(5只)只同法照射UV,不用UK;对照组(5只)既不用UK也不照UV。观察各组血栓溶解情况。结果:血栓溶通率对照组为0/5,UV组0/5,UK组4/8,UV+UK组7/8;残余血栓湿重UV组明显轻于对照组,UV+UK组明显轻于UK组(P<0.01);血栓溶通时间UV+UK组较UK组缩短(P<0.01);溶通血栓所用UK剂量UV+UK组低于UK组(P<0.01)。结论:强红斑量UV大面积照射具有促溶栓效应;联合用UK并UV照射可产生协同溶栓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紫外线疗法 动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