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9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V/Fe(Ⅲ)工艺对络合态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及机理
1
作者 丁语馨 杨正恒 +3 位作者 马晓明 余瑾 金青海 何頔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220,共8页
UV/Fe(Ⅲ)工艺是一种处理络合态重金属的新型组合工艺,该工艺先通过Fe(Ⅲ)的置换作用释放游离重金属离子,然后通过UV辐照对有机配体进行降解,最后通过碱性沉淀去除络合态重金属。以Cu(Ⅱ)-EDTA、Ni(Ⅱ)-EDTA为目标污染物,采用UV/Fe(Ⅲ)... UV/Fe(Ⅲ)工艺是一种处理络合态重金属的新型组合工艺,该工艺先通过Fe(Ⅲ)的置换作用释放游离重金属离子,然后通过UV辐照对有机配体进行降解,最后通过碱性沉淀去除络合态重金属。以Cu(Ⅱ)-EDTA、Ni(Ⅱ)-EDTA为目标污染物,采用UV/Fe(Ⅲ)工艺对其进行去除,通过去除效果对比和机理分析,对组合工艺去除效果差异的内部机理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UV/Fe(Ⅲ)工艺对Cu(Ⅱ)-EDTA、Ni(Ⅱ)-EDTA的去除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对两种络合态重金属中Cu、Ni的去除率分别为70%和41%。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光光度法、苯甲酸(BA)探针实验,确定Cu(Ⅱ)-EDTA、Ni(Ⅱ)-EDTA去除效果差异的主要原因是Fe(Ⅲ)对Cu(Ⅱ)、Ni(Ⅱ)的置换效果有明显差异,置换率分别是85%、22%。对Ni(Ⅱ)-EDTA置换过程分别进行Fe(Ⅲ)投加量和反应温度优化,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优化可以显著提升Fe(Ⅲ)对Ni(Ⅱ)-EDTA的置换效率。将反应温度提升至35℃,Ni去除率从41%提升至60%。反应温度在UV/Fe(Ⅲ)工艺中对Ni(Ⅱ)-EDTA的去除至关重要,适当升温有助于提高置换率,进而提升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合态重金属 三价铁置换 uv辐照 碱性沉淀 反应温度
下载PDF
UV-B照射时长对酿酒葡萄果实品质及类黄酮代谢产物的影响
2
作者 沈甜 牛锐敏 +2 位作者 许泽华 黄小晶 陈卫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3-82,共10页
为探明UV-B照射时长对赤霞珠酿酒葡萄果实品质及类黄酮物质的影响,试验设立UV-B每天分别照射2、4、6、8 h共4个梯度,以不进行UV-B照射为对照(CK),对不同UV-B照射时长葡萄果实品质及类黄酮物质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短时间的UV-B照射... 为探明UV-B照射时长对赤霞珠酿酒葡萄果实品质及类黄酮物质的影响,试验设立UV-B每天分别照射2、4、6、8 h共4个梯度,以不进行UV-B照射为对照(CK),对不同UV-B照射时长葡萄果实品质及类黄酮物质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短时间的UV-B照射会增加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UV-B不同照射时长处理的总酚、单宁、总类黄酮、黄烷-3-醇和总花色苷含量均增加;UV-B不同照射时长对酿酒葡萄果皮中的类黄酮代谢产物影响显著,筛选出差异代谢物13个,其中5种物质显著上调、8种物质显著下调;在类黄酮和次生代谢产物合成通路上分别富集了7个差异代谢物,占代谢物总数的77.78%。利用主成分对果实品质和果皮类黄酮产物测定值进行综合评价,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UV-B照射2 h>UV-B照射8 h>UV-B照射4 h>UV-B照射6 h>CK。UV-B照射酿酒葡萄赤霞珠2 h时,果实品质和类黄酮代谢产物表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 酿酒葡萄 果实品质 类黄酮 代谢产物
下载PDF
装饰用UV延迟固化环保型胶粘剂制备及性能分析
3
作者 陈蕊 黄四平 +1 位作者 黄文华 刘有全 《粘接》 CAS 2024年第2期13-16,共4页
针对传统热固化技术中效率低、材料强度低等问题,制备一种UV延迟固化胶粘剂,并对其工艺进行优化,研究其强度、热稳定性、耐化学性等。试验结果表明,选择25%EP3作为活性稀释剂,1%TR-PAG-20101作为阳离子光引发剂,光固化时间为10 s;试验... 针对传统热固化技术中效率低、材料强度低等问题,制备一种UV延迟固化胶粘剂,并对其工艺进行优化,研究其强度、热稳定性、耐化学性等。试验结果表明,选择25%EP3作为活性稀释剂,1%TR-PAG-20101作为阳离子光引发剂,光固化时间为10 s;试验制备的25%EP3UV延迟固化胶粘剂的粘接强度为(3.52±0.16)MPa,拉伸剪切强度为3.6 MPa,固化反应时间在5 min之内,热分解温度在300℃以上;材料在沸水和酸性溶液(pH=2)环境下,强度依然较好,其中,酸性溶液浸泡后强度为(3.36±0.40)MPa。因此,试验制备的UV延迟固化胶粘剂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延迟固化 胶粘剂 强度 热稳定性 耐化学性
下载PDF
UV-C照射对鲜切豇豆的保鲜效果研究
4
作者 张帆 孟德梅 +4 位作者 白春美 陶杰杰 左进华 王清 郑鄢燕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共6页
为探究短波紫外线(UV-C)照射对鲜切豇豆的保鲜效果,在预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分别采用0、0.5 kJ/m^(2)的UV-C处理豇豆,然后将其置于4℃条件下贮藏,定期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采用0.5 kJ/m^(2)UV-C照射可以维持鲜切豇豆较高的VC、可溶性... 为探究短波紫外线(UV-C)照射对鲜切豇豆的保鲜效果,在预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分别采用0、0.5 kJ/m^(2)的UV-C处理豇豆,然后将其置于4℃条件下贮藏,定期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采用0.5 kJ/m^(2)UV-C照射可以维持鲜切豇豆较高的VC、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减少鲜切豇豆丙二醛(MDA)的积累,同时还能保持鲜切豇豆较高的总酚、类黄酮含量,并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包括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一定程度上稳定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综合来说,0.5 kJ/m^(2)UV-C处理可用于鲜切豇豆的贮藏保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C 鲜切豇豆 保鲜效果
下载PDF
超声耦合TiO_(2)/UV光催化处理对玉米秸秆组分影响研究
5
作者 陆佳 苏小红 +1 位作者 尤宏梅 刘泽 《化学工程师》 CAS 2024年第2期9-12,37,共5页
本文采用超声耦合Ti O_(2)/UV光催化处理玉米秸秆,探究处理条件对玉米秸秆组分及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Ti O_(2)投加量为0.25g·L^(-1)、pH值为8.25、超声强度为0.625W·m L^(-1)、处理1h的条件下,玉米秸秆中木质素和半... 本文采用超声耦合Ti O_(2)/UV光催化处理玉米秸秆,探究处理条件对玉米秸秆组分及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Ti O_(2)投加量为0.25g·L^(-1)、pH值为8.25、超声强度为0.625W·m L^(-1)、处理1h的条件下,玉米秸秆中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分别由未处理前的26.06%、20.58%降低到22.85%、18.39%,纤维素含量由37.67%增加到40.39%。超声耦合Ti O_(2)/UV光催化处理可以破坏玉米秸秆的结构,玉米秸秆断裂破碎成细小碎片,表面粗糙有褶皱。本研究可为超声耦合Ti O_(2)/UV光催化技术在玉米秸秆预处理中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耦合 TiO_(2)/uv光催化 玉米秸秆 组分变化
下载PDF
UV接枝聚硅氧烷-TiO_(2)复合棉织物的制备及性能
6
作者 黄守磊 武凤艳 +2 位作者 田喜强 马阳 孙红梅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2-45,共4页
通过紫外辐射3-(异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棉织物进行接枝聚合改性,然后与钛酸四丁酯共水解,形成Si—O—Ti化学键,通过化学键合的形式引入TiO_(2)层。由于Si元素位于棉织物和二氧化钛之间,阻断TiO_(2)光催化降解棉织物。化学键合Ti... 通过紫外辐射3-(异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棉织物进行接枝聚合改性,然后与钛酸四丁酯共水解,形成Si—O—Ti化学键,通过化学键合的形式引入TiO_(2)层。由于Si元素位于棉织物和二氧化钛之间,阻断TiO_(2)光催化降解棉织物。化学键合TiO_(2)与棉织物的结合强度高,提高了耐久性。TiO_(2)对棉织物的整体结构未造成改变,但棉织物的抗紫外线能力显著提升,禁带宽度变小,光催化自清洁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整理 二氧化钛 紫外接枝 棉织物 聚硅氧烷 抗紫外 自清洁
下载PDF
UV-LED表面消毒辐射场的数学模拟体系的建立及试验验证
7
作者 童张法 姚森 +4 位作者 江怡清 张连峰 申聪敏 刘乃鑫 闫建昌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042-4051,共10页
为了实现紫外发光二极管(Ultraviolet Light-Emitting Diodes,UV-LED)表面消毒器设计的优化、高效、智能化目的,研究建立了UV-LED表面消毒辐射场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根据该数学模型,编写了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 为了实现紫外发光二极管(Ultraviolet Light-Emitting Diodes,UV-LED)表面消毒器设计的优化、高效、智能化目的,研究建立了UV-LED表面消毒辐射场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根据该数学模型,编写了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程序,对辐射场进行了模拟和分析。结果显示,辐射模型的计算值与实测值接近,试验验证了辐射模型的可行性。试验进行了应用举例,当照射距离与灯间距的比值为0.4时,选择最大发光角90°的UV-LED可使辐射场最优化;当照射距离与灯间距的比值为0.8和1.6时,对应的最优选择分别是45°和30°的UV-LED。数学模型和相关计算方法为优化设计紫外线表面消毒设施提供了模拟、优化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紫外发光二极管(uv-LED) 表面消毒 辐射场 数学模拟 试验验证
下载PDF
HPLC-UV法同时测定赤血康脉胶囊中五种成分
8
作者 吴永刚 赵譞 +3 位作者 蔡宇宇 孙海珍 白天 张晓燕 《特产研究》 2024年第5期95-100,共6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HPLC-UV法同时测定赤血康脉胶囊中芍药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β-蜕皮甾酮、阿魏酸和党参炔苷的含量。采用DiamonsilR 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 本研究旨在建立HPLC-UV法同时测定赤血康脉胶囊中芍药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β-蜕皮甾酮、阿魏酸和党参炔苷的含量。采用DiamonsilR 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68 nm,进行分析。结果显示,5种化学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结果的RSD均小于2.0%,平均加样回收率99.35%~101.59%,RSD 0.95%~2.69%。该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可靠、重复性好,操作便捷,适用于同时测定赤血康脉胶囊中五种成分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血康脉胶囊 HPLC-uv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基于HPLC-UV-QDa检测不同剂型中噻唑膦和吡虫啉
9
作者 顾爱国 陈昌旸 +5 位作者 刘凤琪 李雪 冯晨 王胜录 肖苏煜 杨松 《现代农药》 CAS 2024年第5期64-69,共6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质谱(HPLC-UV-QDa)测定5种不同剂型产品中噻唑膦和吡虫啉含量的分析方法。样品以乙腈+水(0.05%甲酸)为流动相,采用C18色谱柱进行梯度洗脱,结合紫外和质谱串联检测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质谱(HPLC-UV-QDa)测定5种不同剂型产品中噻唑膦和吡虫啉含量的分析方法。样品以乙腈+水(0.05%甲酸)为流动相,采用C18色谱柱进行梯度洗脱,结合紫外和质谱串联检测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质量浓度0.05~50 mg/L,噻唑膦、吡虫啉的线性关系良好,R2分别为0.9992~0.9999和0.9991~0.9996。在0.5、50、500 mg/kg等3个添加水平下,噻唑膦、吡虫啉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0.2%~103.9%和94.7%~104.1%,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04%~6.69%和1.27%~5.88%。噻唑膦和吡虫啉在5种基质中无明显基质效应,检出限分别为0.005和0.01 mg/L,定量限分别为0.02和0.04 mg/kg。方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准确度高,适用于不同剂型产品中噻唑膦和吡虫啉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质谱 噻唑膦 吡虫啉 基质效应 分析
下载PDF
有机硅丙烯酸酯预聚体的合成及其在UV固化丙烯酸酯压敏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柯宇 林晓丹 +1 位作者 王磊 廖平湘 《中国胶粘剂》 CAS 2024年第3期23-30,共8页
利用单端羟基硅油、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丙烯酸羟乙酯制备了含有氨基甲酸酯基的有机硅丙烯酸酯预聚体。以此预聚体作为硬单体,丙烯酸异辛酯为软单体,低生物毒性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膦酸乙酯(TPO-L)为光引发剂,采用紫外光(UV)固化... 利用单端羟基硅油、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丙烯酸羟乙酯制备了含有氨基甲酸酯基的有机硅丙烯酸酯预聚体。以此预聚体作为硬单体,丙烯酸异辛酯为软单体,低生物毒性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膦酸乙酯(TPO-L)为光引发剂,采用紫外光(UV)固化聚合制备了吸水性、透水气性、耐水性和粘接性能优异的丙烯酸酯压敏胶。通过二正丁胺反滴定法探究了预聚体合成最佳温度、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工艺参数。研究了光照时间、光引发剂种类及用量对压敏胶固化程度的影响,以及预聚体含量对压敏胶粘接性能、吸水性和湿气透过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有机硅丙烯酸酯预聚体合成中,第一步反应温度为40℃,第二步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都为60 min,催化剂最佳用量为0.10%(质量分数);在改性压敏胶制备中,光照120 s,光引发剂TPO-L用量为3%(质量分数),预聚体含量为20%时制备的压敏胶光固化程度较高,初粘力为21号球,180°剥离强度为5.7 N/(25 mm),持粘力超过360 h,对非极性表面PP板180°剥离强度为3.2 N/(25 mm);改性后的压敏胶吸水性、湿气透过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硅油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丙烯酸羟乙酯 预聚体 uv固化 压敏胶
下载PDF
UV-C与柠檬酸处理对采后香蕉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易茜 吴宁 +2 位作者 李景原 王瀚博 张亮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5-423,共9页
香蕉是富含营养物质且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热带水果,也是中国南方四大水果之一。香蕉是一种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采后乙烯的大量释放使香蕉在贮藏过程中加快成熟和衰老,影响香蕉贮藏保鲜及经济价值。因此有必要研究提高香蕉采后贮藏品... 香蕉是富含营养物质且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热带水果,也是中国南方四大水果之一。香蕉是一种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采后乙烯的大量释放使香蕉在贮藏过程中加快成熟和衰老,影响香蕉贮藏保鲜及经济价值。因此有必要研究提高香蕉采后贮藏品质的技术方法,为实践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采后香蕉为材料,分别通过UV-C辐照、柠檬酸浸泡以及二者的复合处理3种方法处理香蕉,在温度为(20±2)℃、湿度为60%~70%的条件下黑暗贮藏12 d,分别于贮藏期的第1、6、9、12天对各组进行随机取样,通过测定硬度、失重率、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生理和品质指标,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采后香蕉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96×10^(-2)KJ/m^(2)UV-C辐照和复合处理(3.96×10^(-2)KJ/m^(2)UV-C辐照+2.0%柠檬酸)对香蕉的保鲜效果明显优于柠檬酸处理,表现为显著抑制果实硬度的下降,延缓失重率的增加,抑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增加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维持果实糖酸比。在贮藏结束时,与CK相比,UV-C辐照和复合处理的香蕉硬度分别增加9.09%和13.63%,失重率分别减少22.00%和11.43%,糖酸比分别减少40.00%和42.30%。此外,UV-C辐照和复合处理有效抑制了香蕉黄酮类物质、酚类物质和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提高了果实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抗氧化能力。在贮藏结束时,与CK相比,UV-C辐照和复合处理的维生素C含量分别增加了0.82%和1.27%,总多酚含量分别增加了25.92%和41.65%,总黄酮含量均增加了约30.00%,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增加了13.98%和36.59%。综上所述,UV-C辐照和复合处理均可提高采后香蕉贮藏品质,延长其货架期。因此,可以选用该方法作为绿色、安全有效的香蕉采后保鲜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uv-C 柠檬酸 贮藏品质
下载PDF
UV-阳离子杂化体系及其在喷墨阻焊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媛 姚露 +2 位作者 刘晓暄 韩栋 廖正福 《中国胶粘剂》 CAS 2024年第3期50-55,61,共7页
喷墨打印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无接触式印刷技术,高效、经济、环保的特点使其在阻焊制程中有广泛的发展前景。本研究通过对比紫外光固化涂层的固化速度、附着力和硬度等性能,从市售的5种阳离子单体中,优选出脂环族环氧单体3,4-环氧环己基甲... 喷墨打印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无接触式印刷技术,高效、经济、环保的特点使其在阻焊制程中有广泛的发展前景。本研究通过对比紫外光固化涂层的固化速度、附着力和硬度等性能,从市售的5种阳离子单体中,优选出脂环族环氧单体3,4-环氧环己基甲酸-3’,4’-环氧环己基甲酯(TTA-21)作为杂化体系的阳离子单体。选择质量比为2∶3的TTA-21/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混杂体系配方为研究对象,对其反应转化率、固化程度、热性能、热稳定性以及所制备油墨在阻焊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LED光照下,自由基组分和阳离子组分均会发生聚合反应,自由基体系的反应速度快,且反应转化率更高;阳离子反应速度慢,且转化率相对低,短时间内持续的光照并不能显著提升阳离子的反应转化率;在光-热双重固化下,阳离子环氧开环聚合与自由基双键加成反应的反应程度增加,固化进行得更彻底。(2)杂化体系的固化产物存在两相,但是热重曲线显示只有一个失重曲线,说明杂化体系经过LED加热烘烤后,体系中可能形成了互穿交联网络结构;环氧组分和丙烯酸组分存在一定的微相分离结构,这种微相分离结构提升了固化膜的综合性能。(3)应用研究表明,制备的合格阻焊墨水黏度为8~14 mPa·s(45℃),表面张力在22 mN/m左右,粒径在135~150 nm范围,耐溶剂、耐酸碱和耐焊锡性能均可以满足阻焊墨水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固化 阳离子 杂化体系 喷墨打印 阻焊墨水
下载PDF
红光补充UV-A对叶用莴苣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原源 查凌雁 +3 位作者 王座祺 段逸文 魏仕伟 章竞瑾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8,共8页
叶用莴苣特有的苦味来源于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山莴苣苦素和莴苣苦素等。为探究紫外光对叶用莴苣生长和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调控作用,以纯红光(180μmol·m^(-2)·s^(-1))为对照,比较了补充UV-A(30μmol·m^(-2)&#... 叶用莴苣特有的苦味来源于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山莴苣苦素和莴苣苦素等。为探究紫外光对叶用莴苣生长和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调控作用,以纯红光(180μmol·m^(-2)·s^(-1))为对照,比较了补充UV-A(30μmol·m^(-2)·s^(-1))、UV-B(10μmol·m^(-2)·s^(-1))对7个叶用莴苣品种生长及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红外光添加UV-A补光强度(15、30、45μmol·m^(-2)·s^(-1))及补光时长(0、1、2、3、6、9 d)对叶用莴苣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UV-A处理可显著提高绿罗的地上部鲜质量,显著降低7个叶用莴苣品种的山莴苣苦素和莴苣苦素含量,分别降低了33%~74%和29%~60%。随着UV-A补光强度的增加,叶用莴苣中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含量逐渐降低,且以添加30μmol·m^(-2)·s^(-1)UV-A处理2 d后叶用莴苣中山莴苣苦素含量迅速上升,处理3 d时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而莴苣苦素含量在处理2 d后基本保持逐步上升的趋势,处理6~9 d时略有下降。综上所述,红光补充适量的UV-A(30μmol·m^(-2)·s^(-1)、3~6 d),可在不影响生物量的基础上显著降低叶用莴苣中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含量,从而减轻苦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用莴苣 紫外光 uv-A 山莴苣苦素 莴苣苦素
下载PDF
UV/过碳酸钠高级氧化体系降解酸性橙7的反应机理研究
14
作者 李悦 唐玉朝 +5 位作者 冯琪瑞 王坤 伍昌年 黄显怀 胡文霞 石鹏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1-151,共11页
该文探究了UV与过碳酸钠(SPC)均相高级氧化体系去除酸性橙7(AO7)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当AO7初始浓度为20 mg/L、SPC投加量为0.5 mmol/L时,光解25 min时AO7去除率可达98.4%,反应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R2>0.990。当pH约为3.0时,... 该文探究了UV与过碳酸钠(SPC)均相高级氧化体系去除酸性橙7(AO7)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当AO7初始浓度为20 mg/L、SPC投加量为0.5 mmol/L时,光解25 min时AO7去除率可达98.4%,反应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R2>0.990。当pH约为3.0时,25 min AO7去除率为74.2%,当pH值提高至10.0左右时,体系去除效率提升至99.8%。高浓度无机阴离子HCO3-和NO3-均会对体系产生抑制,低浓度Cl-轻微促进,而SO42-对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腐殖酸对AO7降解抑制相对较强,印染助剂柠檬酸钠对体系影响较小。自由基捕获实验和电子顺磁共振测试结果表明,UV/SPC体系中的活性物质为·OH、·CO3-、1O2和O2•-,·OH为主要活性自由基。TOC结果表明,60 min TOC去除率为41.8%,具有比UV/H_(2)O_(2)更好的矿化效果。UV-Vis吸收光谱分析表明,16 min左右时主特征峰接近完全消失。依据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实验结果提出了AO7在UV/SPC高级氧化体系降解过程中的可能转化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碳酸钠 酸性橙7 uv/SPC 高级化学氧化
下载PDF
UV及潮气双重固化硅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5
作者 蔡亮 金晨 +7 位作者 夏远乾 呼雪 陈昱 许银根 李冰林 瞿志荣 董红 伍川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1-138,共8页
以含氢MQ硅树脂(HMQ)和1,2-环氧-4-乙烯基环己烷(VCHO)为原料,2,6-二叔丁基-4-甲氧基苯酚(BHT)为抗氧化剂,无水甲苯为溶剂,在铂的乙烯基络合物催化作用下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制备得到含有脂环族环氧官能团和硅羟基的有机硅树脂,通过核磁共... 以含氢MQ硅树脂(HMQ)和1,2-环氧-4-乙烯基环己烷(VCHO)为原料,2,6-二叔丁基-4-甲氧基苯酚(BHT)为抗氧化剂,无水甲苯为溶剂,在铂的乙烯基络合物催化作用下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制备得到含有脂环族环氧官能团和硅羟基的有机硅树脂,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MR)、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以及凝胶渗透色谱(GPC)等手段对树脂结构进行了表征。对合成的脂环族环氧官能化硅树脂进行UV及潮气双重固化实验,探究了UV光照时间、脂环族环氧基含量以及Si-OH含量等因素对硅树脂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UV光照时间为20s时,制备得到的双固化树脂材料的综合性能良好,凝胶率大于80%、吸水率小于2.4%、水接触角大于111.2°、氮气中5%失重温度大于370℃、空气中5%失重温度大于340℃、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大于17℃、铅笔硬度大于4H(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固化 潮气固化 有机硅树脂 环氧树脂 硅氢加成
下载PDF
UV-LED辐射模式对表面消毒辐射场均匀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姚森 江怡清 +2 位作者 张莲茜 张连峰 童张法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25-132,共8页
在使用紫外发光二极管(Ultraviolet light-emitting diodes,UV-LED)进行表面消毒时,物体表面会出现部分区域消毒剂量超出必要,部分区域消毒剂量不足的现象。理想的辐射场是物体表面各点的辐射照度相同。为了优化辐射场,建立了辐射场的... 在使用紫外发光二极管(Ultraviolet light-emitting diodes,UV-LED)进行表面消毒时,物体表面会出现部分区域消毒剂量超出必要,部分区域消毒剂量不足的现象。理想的辐射场是物体表面各点的辐射照度相同。为了优化辐射场,建立了辐射场的通用公式,编写VBA程序,实现了对辐射场的数学模拟、分析和优化。对9种UV-LED辐射模式的辐射场进行了实际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对于由多颗UV-LED组成的光源板,辐射距离与UV-LED间距的比以及UV-LED的辐射模式是辐射场均匀性的决定因素。由于边缘效应,在光源板正下方投影的边长的80%范围内才有可能实现辐射场均匀。当辐射距离和UV-LED间距之比在3~15的范围内时,均匀性良好(最小和最大值的比≥81.8%)。较小的最大发光角的辐射模式在照射距离和UV-LED间距比例偏大的情况下更为适用,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模式 紫外发光二极管 不均匀度 辐射场 表面消毒
下载PDF
氟硅协同增强的UV固化透明高硬度双疏涂层的制备及性能
17
作者 孙侠 张智慧 +4 位作者 孙小英 刘晶 王艳 杭建忠 施利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5-132,共8页
以全氟辛基乙基丙烯酸酯(17F)和四(3-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PETMP)为原料,通过迈克尔加成反应合成了氟改性多巯基交联剂(FPETMP)。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证实17F成功改性了多巯基交联剂,且合成的FPETMP中仍有未反应的巯基。将FPETMP... 以全氟辛基乙基丙烯酸酯(17F)和四(3-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PETMP)为原料,通过迈克尔加成反应合成了氟改性多巯基交联剂(FPETMP)。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证实17F成功改性了多巯基交联剂,且合成的FPETMP中仍有未反应的巯基。将FPETMP与PETMP、(丙烯酰氧基丙基)甲基硅氧烷均聚物(APMS)混合,经紫外光引发巯基-烯点击反应制得透明双疏涂层。研究了FPETMP用量对涂层疏水疏油性、透明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FPETMP含量的增加,涂层的疏水疏油性增强。但是FPETMP用量太高时,体系相容性下降,涂层的透明度和铅笔硬度也随之变差。当FPETMP的质量分数为20%时,涂层对水和十六烷的接触角分别为116.5°和75.6°,且涂层的硬度较高,铅笔硬度为7H。涂层呈现出良好的光学透明性,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固化 双疏涂层 光学透明 硬度
下载PDF
UV滴胶模拟水立体形态的工艺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
18
作者 何采奕 刘灿明 +1 位作者 王云仪 莫宇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8-225,共8页
目的 从材料创新角度出发,利用UV滴胶与水质感的相似性,模拟水的立体形态和色彩,探索UV滴胶模拟水形态的工艺技巧和设计应用。方法 复习文献并借助实验熟悉UV滴胶的材料特性,采用滴胶自由造型的方式,分别加入色精、粉末与织物对水的形... 目的 从材料创新角度出发,利用UV滴胶与水质感的相似性,模拟水的立体形态和色彩,探索UV滴胶模拟水形态的工艺技巧和设计应用。方法 复习文献并借助实验熟悉UV滴胶的材料特性,采用滴胶自由造型的方式,分别加入色精、粉末与织物对水的形态进行实验模拟,根据实验效果,探讨UV滴胶在设计中的应用途径和方式。结果 实验采用的UV滴胶自由造型方式能够模拟水的形态;在滴胶造型过程中加入色精与粉末,可模拟水的色彩;在UV滴胶模拟水的形态(如波浪和冰柱)、肌理(如水泡和水波)和色彩的基础上,获得滴胶与织物结合的5种方式,滴胶定型褶裥面料或镂空面料、条状面料、片状面料、碎屑状面料填入滴胶。结论 UV滴胶在以水为主题的设计中呈现出立体、新颖的视觉效果,拓展了新型材料在设计中的应用,可为相关设计提供创新思路和工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滴胶 设计应用 模拟
下载PDF
过氧化物制药废水直接UV光降解及其资源化利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葛雨晴 陈雪梅 +1 位作者 陈鹏越 郜洪文 《化学工程师》 CAS 2024年第5期43-48,共6页
实验采用直接UV光降解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废水,研究了TBHP的降解性能,分析了TBHP初始浓度、温度、pH值和无机离子共存对TBHP降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BHP浓度为1.75g·L^(-1)、pH值为3时,TBHP的UV光降解遵循准一级动力学模型... 实验采用直接UV光降解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废水,研究了TBHP的降解性能,分析了TBHP初始浓度、温度、pH值和无机离子共存对TBHP降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BHP浓度为1.75g·L^(-1)、pH值为3时,TBHP的UV光降解遵循准一级动力学模型,表观降解速率常数达到0.217min^(-1),同时利用GC-MS分析了UV光降解TBHP的产物和路径。此外,实验研究了TBHP废水与其他工业废水混和后直接UV光降解的过程,结果表明,混合废水有机物降解效果优于单一废水,也为TBHP废水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光降解 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 过氧化物制药废水 废水资源化
下载PDF
VUV/UV/NaClO及UV/NaClO去除百里香酚:降解机制及水质影响因素
20
作者 袁雨瑾 肖习羽 +3 位作者 李青松 李玉瑛 吴俊文 戴惠林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8-340,共13页
采用VUV/UV/NaClO及UV/NaClO工艺去除百里香酚(Tml),对比考察pH、CO_(3)^(2-)、NO_(3)^(-)和腐殖酸(HA)等因素对Tml去除的影响,鉴定识别Tml的降解产物并推测了降解途径,探究VUV/UV/NaClO工艺中反应溶液的急性毒性变化,通过反应溶液组分... 采用VUV/UV/NaClO及UV/NaClO工艺去除百里香酚(Tml),对比考察pH、CO_(3)^(2-)、NO_(3)^(-)和腐殖酸(HA)等因素对Tml去除的影响,鉴定识别Tml的降解产物并推测了降解途径,探究VUV/UV/NaClO工艺中反应溶液的急性毒性变化,通过反应溶液组分毒性鉴定评估结合ECOSAR软件模拟识别了毒性较大的产物。结果表明,UV/NaClO和VUV/UV/NaClO工艺中Tml的去除拟一级反应动力学常数kobs均随着pH的增大先减少后增加,且均在pH为7时达到最小,分别为0.183 6 min-1和0.554 7 min-1;CO_(3)^(2-)的存在有利于Tml的去除,在VUV/UV/NaClO工艺中,低浓度NO_(3)^(-)对Tml的去除有轻微抑制作用,高浓度则反之;而在UV/NaClO工艺中,NO_(3)^(-)的存在有利于Tml的去除;HA对Tml的去除有抑制作用。相同条件下不同水质因素对VUV/UV/NaClO工艺的促进或抑制更为显著,约为UV/NaClO工艺的1.05~3.57倍。VUV/UV/NaClO工艺中Tml主要发生了自由基的取代、加成和氧化分解反应,生成了氯代、醌和醛类中间产物。VUV/UV/NaClO处理后的溶液毒性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生成的丙酸乙烯基酯和戊醛类等小分子有机物导致了反应后期反应溶液急性毒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uv/uv/NaClO uv/NaClO 百里香酚(Tml) 水质 自由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