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3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外吸收光谱结合SPA-ELM算法的水体磷酸根离子检测研究
1
作者 郑培超 尹义同 +4 位作者 王金梅 周椿棪 张莉 曾金锐 吕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87,共6页
在工业锅炉中随着水蒸气蒸发,大量的钙镁离子留在炉水中,如果不加处理,在水冷管中会形成水垢,造成爆管停炉。为了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消除安全隐患,工业上通过维持水中一定含量的磷酸根离子来去除锅炉中的钙、镁水垢。传统的磷酸根离子... 在工业锅炉中随着水蒸气蒸发,大量的钙镁离子留在炉水中,如果不加处理,在水冷管中会形成水垢,造成爆管停炉。为了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消除安全隐患,工业上通过维持水中一定含量的磷酸根离子来去除锅炉中的钙、镁水垢。传统的磷酸根离子检测技术主要有比色法、分光光度法、色谱法、电位法等,这些方法前期处理步骤较繁琐且耗时较长。光谱法是通过测定物质的吸收光谱并建立和浓度关系的数学模型,对物质浓度定量的一种分析方法。为了满足磷酸根离子快速、实时测量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紫外吸收光谱结合SPA-ELM算法快速测量磷酸根离子的方法。按照我国《工业锅炉水质GB/T 1576—2018》中所规定的进入热水锅炉前的水质参数要求,配置37份浓度范围在5~100 mg·L^(-1)磷酸根溶液,使用搭建的实验装置,采集紫外吸收光谱。使用SPXY将样品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划分训练集、测试集;使用Savitzky-Golay(S-G)滤波对数据预处理以提高光谱的信噪比;通过连续投影算法(SPA)压缩光谱数据,筛选出5个与磷酸根强相关的特征波长;使用极限学习机(ELM)将特征波长处的吸光度与样本浓度进行拟合,以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作为模型评价指标,建立磷酸根离子的回归模型。采用所提出的建模方法所建立的模型训练集的R2与RMSE分别为0.9972和1.3015 mg·L^(-1),测试集的R^(2)与RMSE分别为0.9995和0.5174 mg·L^(-1)。为了验证所提出的SPA-ELM预测模型效果,另外建立了LASSO-ELM、PCA-ELM、SPA-PLS和SPA-SVR四种预测模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SPA-ELM建立的预测模型的R2和RMSE均优于其他四种预测模型,说明采用的特征选择方法和回归方法均为最优,能够对磷酸根浓度范围为5~100 mg·L^(-1)的水体进行准确预测,为水中磷酸根离子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根离子 紫外吸收光谱 连续投影算法 极限学习机
下载PDF
污泥好氧堆肥过程中亲水性组分的光谱和电化学特征
2
作者 常昊宇 谭知涵 +4 位作者 孙晓杰 张军 邢美燕 董滨 席北斗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7-406,共10页
为了探讨污泥堆肥过程中亲水性组分(hydrophilic fraction,HyI)的结构组成和电子转移能力的变化规律和机理,本研究以污泥堆肥过程中的HyI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三维荧光光谱(3D-E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二维... 为了探讨污泥堆肥过程中亲水性组分(hydrophilic fraction,HyI)的结构组成和电子转移能力的变化规律和机理,本研究以污泥堆肥过程中的HyI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三维荧光光谱(3D-E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二维相关光谱(2D-COS)和电化学方法,对其结构组成和电子转移能力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光谱分析显示,随着堆肥的进行,HyI中芳香族化合物含量增加,醌基含量增加,类蛋白物质含量降低,类胡敏酸物质和类富里酸物质含量增加,芳构化程度和腐殖化程度增强.酰胺和多糖类物质在HyI中占据主导地位,HyI中的羧基含量增加,而酚类含量降低.电化学分析显示,在堆肥过程中,HyI的电子供给能力(electron donating capacity,EDC)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HyI的电子接受能力(electron accepting capacity,EAC)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总体上,HyI的电子转移能力(electron transfer capacities,ETC)呈现上升的趋势,表明堆肥过程提高了HyI的氧化还原能力.相关性分析显示,HyI分子量越小、硅酸盐和多糖含量越低,越利于HyI给出电子;而HyI羧基含量越高、类胡敏酸物质越多、腐殖化程度越高、芳香性越强,越利于HyI得到电子.研究显示,污泥堆肥过程中HyI的结构组成和电子转移能力发生了显著变化,HyI分子量的降低、功能基团硅酸盐含量的降低和腐殖化程度的升高与HyI的电子转移能力有密切关系.该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污泥堆肥过程中HyI的形成及其氧化还原特性,为发挥其在治理环境污染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亲水性组分 紫外-可见光谱(UV-Vis) 三维荧光光谱(3D-EEM) 光谱特征 电子转移能力
下载PDF
黄绿色羟基磷铝锂石的谱学特征及其颜色成因
3
作者 张娟 李可心 +2 位作者 秦冬梅 包德清 王朝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7-783,共7页
磷铝锂石为含F和OH的连续固溶体矿物,属于一种稀有宝石品种,然而国内对其鲜有研究报道,尤其对快速无损估计F含量从而确定宝石名称以及宝石颜色成因研究较少。对市场上收集的黄绿色宝石级磷铝锂石分别进行常规宝石学、激光剥蚀电感耦合... 磷铝锂石为含F和OH的连续固溶体矿物,属于一种稀有宝石品种,然而国内对其鲜有研究报道,尤其对快速无损估计F含量从而确定宝石名称以及宝石颜色成因研究较少。对市场上收集的黄绿色宝石级磷铝锂石分别进行常规宝石学、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测试与分析。常规宝石学测试结果显示较高的折射率和较低的相对密度的特征均指示研究样品属于羟磷铝锂石端元。研究样品在400~1500 cm^(-1)的红外光谱指纹区表现为430 cm^(-1)的吸收谱带,归属Li—O键的弯曲振动;494、546、604和664 cm^(-1)的吸收为PO43-的弯曲振动和AlO6键的伸缩振动共同作用所致;~832 cm^(-1)为OH的弯曲振动(δOH);~1032、~1090、~1211 cm^(-1)为PO43-的伸缩振动。~3386 cm^(-1)左右,是OH的伸缩振动(νOH)。拉曼光谱显示样品具有305、430、489、648、806、893、1013、1058、1107、1193和3367 cm^(-1)等典型拉曼峰。在3367 cm^(-1)左右的相对较宽的峰是典型的OH伸缩振动,1000~1200 cm^(-1)之间的一组峰是PO43-的非对称伸缩振动(V3)。在600 cm^(-1)以下的拉曼光谱峰,为PO43-的非对称伸缩振动和Al—O键的伸缩振动所致。通过利用折射率高值指数、红外和拉曼光谱指数对磷铝锂石F含量进行了综合估算,折射率高值指数nγ、拉曼光谱中3367 cm^(-1)左右的峰值和1058 cm^(-1)左右的峰值之差以及3367 cm^(-1)附近拉曼峰的半高宽(FWHM)指数是氟磷铝锂石-羟磷铝锂石系列中F含量的良好指标,可被用于快速和间接地半定量估计磷铝锂石刻面宝石的F含量。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结果显示,研究样品的主要元素组成为P2O5、Al_(2)O_(3)和Li_(2)O外,还含有微量的Fe,与羟磷铝锂石的化学成分相符。Fe在磷铝锂石中以类质同象取代Al,O^(2-)—Fe^(3+)之间电价转移,Fe^(3+)—Fe^(2+)价键间电荷转移和Fe^(3+)的d—d轨道的自旋禁阻跃迁同时对蓝紫区和橙红区的吸收,与紫外-可见光谱测试结果反映出蓝紫区(300~420 nm)和黄橙区(590 nm附近)的吸收较为一致,可能是导致羟磷铝锂石呈黄绿色调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铝锂石 LA-ICP-MS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拉曼光谱 颜色成因
下载PDF
墨西哥黄绿色磷灰石的宝石学和光谱学研究
4
作者 顾一露 裴景成 +3 位作者 张誉慧 尹希严 余敏达 赖潇静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1-187,共7页
墨西哥Durango地区是宝石级氟磷灰石最丰富的产地之一,对该地磷灰石的研究集中于地质年代学和矿物学标准,宝石学和光谱学资料较少。作为一种发光材料,早期学者主要利用激光诱导的光致发光光谱对未知产地的磷灰石进行研究,缺乏三维荧光... 墨西哥Durango地区是宝石级氟磷灰石最丰富的产地之一,对该地磷灰石的研究集中于地质年代学和矿物学标准,宝石学和光谱学资料较少。作为一种发光材料,早期学者主要利用激光诱导的光致发光光谱对未知产地的磷灰石进行研究,缺乏三维荧光光谱的研究。采用基础的宝石学测试、 LA-ICP-MS化学成分分析、红外吸收光谱、激光拉曼光谱、显微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以及三维荧光光谱测试,系统性地对收集到的9颗墨西哥Durango磷灰石进行宝石学和谱学研究,旨在丰富墨西哥磷灰石的光谱学研究数据,并为产地鉴别提供科学依据。化学成分研究表明墨西哥磷灰石中稀土元素丰富,含量较高的La、 Ce、 Pr、 Nd和Sm元素,平均含量分别达3 956、 5 430、 472、 1 596和213μg·g^(-1),具有明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特点,δEu平均值为0.29,负Eu异常显著,Ca/P摩尔比接近岩浆磷灰石的标准值1.68,为岩浆作用的产物,且形成岩浆处于中等还原状态。红外吸收光谱指纹区606和575 cm^(-1)吸收峰强度随方向的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能为晶体定向提供依据,官能团区显示3 482、 3 538和3 556 cm^(-1)结构水相关的吸收峰。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中,由Nd^(3+)导致的528 nm的单峰和578和585 nm的双峰共同造成了黄绿区明显的透过窗,推测黄绿色体色由Nd^(3+)造成;紫外光区298 nm的吸收峰是造成可见光紫区吸收边的原因,推测由Ce^(3+)导致。三维荧光光谱最强荧光峰(λ_(ex)300 nm/λ_(em)356 nm)由Ce^(3+)的电子跃迁造成,红光区603和647 nm的发射峰由Pr^(3+)和Sm^(3+)的电子跃迁造成,与紫外灯下观察到的暗红色荧光现象相对应,推测暗红色荧光由Pr^(3+)和Sm^(3+)造成。该研究中系统的光谱学特征丰富了墨西哥产地磷灰石的谱学数据,并为产地溯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西哥 磷灰石 稀土元素 UV-Vis-NIR吸收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
下载PDF
辐照处理前后阿富汗锂辉石的颜色变化和三维荧光特征
5
作者 杨雯斯 陈美华 +1 位作者 王小涵 孟迎欣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4年第4期40-48,共9页
目前天然产出的锂辉石可使用辐照改色的方法来达到提升其价值的目的,但是对于辐照锂辉石的谱学特征等信息并不完备。本文旨在通过电子辐照前后锂辉石的光谱特征分析其内部缺陷变化,为锂辉石缺陷分析及改色工艺提供一定的支撑。利用紫外... 目前天然产出的锂辉石可使用辐照改色的方法来达到提升其价值的目的,但是对于辐照锂辉石的谱学特征等信息并不完备。本文旨在通过电子辐照前后锂辉石的光谱特征分析其内部缺陷变化,为锂辉石缺陷分析及改色工艺提供一定的支撑。利用紫外-可见光光谱、荧光光谱对电子辐照前后浅紫粉色以及浅黄色阿富汗锂辉石样品进行分析,并对比荧光及磷光变化特征。结果显示,电子辐照后浅紫粉色锂辉石样品转变为翠绿色,粉橙色荧光明显增强,并出现粉橙色磷光;电子辐照后浅黄色锂辉石样品黄色调增加,大部分样品荧光无明显变化,而少数样品局部变为翠绿色,并在变色区域可见粉橙色荧光与磷光;紫外-可见光光谱显示辐照后呈翠绿色的锂辉石均在630 nm处出现吸收峰,浅黄色锂辉石辐照后局部变翠绿色,其Fe^(3+)吸收峰减弱;三维荧光光谱结果表明,电子辐照前后锂辉石样品中有λ_(em)=450 nm、λ_(em)=610 nm及λ_(em)=700 nm荧光区,辐照后荧光区存在不同程度的增强,辐照后变为翠绿色锂辉石有λ_(ex)=350 nm和λ_(ex)=600 nm荧光中心增强现象,这与强粉橙色荧光出现的现象相吻合。通过判断紫外-可见光光谱中是否存在630 nm处吸收峰以及三维荧光光谱中是否存在明显的λ_(ex)=350 nm和λ_(em)=600 nm荧光中心(粉橙色荧光)可以辅助判断锂辉石是否是经过辐照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辉石 电子辐照 荧光光谱 紫外-可见光光谱 阿富汗
下载PDF
紫外可见光谱在水质COD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张晓峰 《中国高新科技》 2024年第8期157-160,共4页
加强水质监测是严控水污染和确保水质健康的关键性工作,为加强对水质污染问题的处理,文章提出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在水质COD检测中的应用,从检测原理入手,提出了一种预测模型,以达到检测水质COD的目的。
关键词 紫外可见光谱 水质 COD检测 应用
下载PDF
云南锡石的热致变色机理初探
7
作者 欧燕楠 刘劲松 +1 位作者 徐丰舜 张倩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4年第4期22-28,共7页
锡石作为一种稀有宝石,一度因其强火彩被称为“云南钻石”,国内对其地质特征以及锡石浮选研究较多,目前未见有报道锡石的热致变色现象。本文采用常规宝石学仪器、拉曼光谱仪、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和紫外-可见光光谱仪等,对... 锡石作为一种稀有宝石,一度因其强火彩被称为“云南钻石”,国内对其地质特征以及锡石浮选研究较多,目前未见有报道锡石的热致变色现象。本文采用常规宝石学仪器、拉曼光谱仪、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和紫外-可见光光谱仪等,对近期产自云南的部分锡石进行了测试,对其热致变色现象的机理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云南锡石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锡,平均含量高达99.4 wt%,含有微量元素Fe、Ti、Si、Ni、Ta、Nb等。从室温升高至500℃的过程中,锡石晶格膨胀,晶体键力常数减小,带隙值减小,导致锡石原位高温拉曼的特征峰向低频方向偏移,并使得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吸收边缘由380 nm不断红移至450 nm,锡石由近无色变为黄色;从500℃降温至室温过程中,锡石晶格收缩,晶体键力常数增大,带隙值增大,锡石原位高温拉曼的特征峰向高频方向回归,其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吸收边缘又不断蓝移恢复至380 nm,样品颜色恢复为近无色。计算二氧化锡晶体在加热和降温过程中光学带隙值,发现随温度升高,其带隙值E_(g)从3.28 eV降低到2.75 eV。综上,温度变化引起的晶格膨胀和收缩导致晶体的带隙变化是云南锡石出现热致变色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石 热致变色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拉曼光谱 云南
下载PDF
基于CDOM光谱特征的泥页岩产气特征评价
8
作者 郑晓璇 田继先 +4 位作者 田聪 蒋峥文 杨磊 贺秋芳 薛红蕾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8-140,共13页
泥页岩中可溶有机质(DOM)组成和可降解性是影响生物气形成的重要因素,开发简便有效的方法来评估可溶有机质的组成、官能团特征和微生物活性等,可为泥页岩生物气田产气机制分析提供关键的基础信息。采集了柴达木盆地涩探1井1219~1309 m... 泥页岩中可溶有机质(DOM)组成和可降解性是影响生物气形成的重要因素,开发简便有效的方法来评估可溶有机质的组成、官能团特征和微生物活性等,可为泥页岩生物气田产气机制分析提供关键的基础信息。采集了柴达木盆地涩探1井1219~1309 m泥质岩心,基于有色可溶有机质(CDOM)的三维荧光(EEM)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特征,分析了可溶有机质的组分、官能团特征和易降解程度,了解了产甲烷菌可利用底物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涩探1井岩心有机质以易降解的类色氨酸荧光组分C1和C3为主,占比70.54%;荧光组分、荧光参数HIX、BIX和吸光系数E_(253)/E_(203)、SUVA_(254)共同指示1219~1222 m和1285~1301 m2个层位有机质腐殖化程度较低,芳香性较弱,为潜在的产气活跃层位。研究表明CDOM光谱可以作为分析泥页岩可溶有机质特征的有效方法,其结果反映了产甲烷菌可利用底物和微生物活性等特征,为烃源层系内生物产气预测提供有效的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气 可溶有机质(DOM) CDOM三维荧光光谱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柴达木盆地 泥页岩
下载PDF
潮汐对闽江感潮河段水体DOM含量及其光谱特征的影响
9
作者 林晓皓 陈瑶 +1 位作者 朱贵青 吴福忠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4年第1期44-52,共9页
可溶性有机质(DOM)虽然只占生态系统中有机质的一小部分,但易被微生物利用,在河流生态系统的养分供应与物质循环中具有关键作用。感潮河段的水体可溶性有机质极易受到潮汐作用引起的径流变化影响,但目前对其仍缺乏必要认识。以闽江感潮... 可溶性有机质(DOM)虽然只占生态系统中有机质的一小部分,但易被微生物利用,在河流生态系统的养分供应与物质循环中具有关键作用。感潮河段的水体可溶性有机质极易受到潮汐作用引起的径流变化影响,但目前对其仍缺乏必要认识。以闽江感潮河段(117 km)为研究对象,在巨潮日分析涨、落潮过程中水体可溶性有机质的含量及其光谱特征变化。结果表明,潮汐作用显著影响距河口20 km范围水体可溶性有机质的含量、结构、组成以及来源,涨潮阶段水体DOC含量的上升程度较落潮增加35.9%,水体CDOM浓度下降程度较落潮增加26.2%,涨潮期近河口可溶性有机质的分子量增加,而芳香化程度降低,内源性增强。综合分析表明,潮汐主要通过促进河水与海水混合的物理过程,影响水体环境、可溶性有机质含量及其稳定性,增强pH、电导率、盐度和溶解氧与可溶性有机质的相关性,但减弱水体温度与可溶性有机质的相关性。这些结果对于深入认识潮汐过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了解感潮河段的物质循环规律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作用 闽江 感潮河段 可溶性有机质 紫外-可见光谱
下载PDF
鄂西北地区疏花蛇菰的生药学研究
10
作者 刘丽 徐嘉丽 +5 位作者 曹文洁 钱永帅 桂利利 吴正坤 余惠凡 李飞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61-168,共8页
目的:对鄂西北地区疏花蛇菰进行系统的生药学鉴定研究,分析其潜在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基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薄层色谱鉴定、紫外吸收光谱鉴定及DNA条形码鉴定方法,对本课题组采集的19份蛇菰样品进行鉴定,采用化学反应鉴别方... 目的:对鄂西北地区疏花蛇菰进行系统的生药学鉴定研究,分析其潜在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基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薄层色谱鉴定、紫外吸收光谱鉴定及DNA条形码鉴定方法,对本课题组采集的19份蛇菰样品进行鉴定,采用化学反应鉴别方法对其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和分析。结果:经系统鉴定,19份蛇菰样品均为疏花蛇菰(Balanophora laxiflora Hemsl.),主要含有糖、多糖及苷类、氨基酸、多肽及蛋白质、鞣质、生物碱类、强心苷、蒽醌类、黄酮类、挥发油及油脂、植物甾醇及三萜类等化学成分。结论:本研究首次对鄂西北地区疏花蛇菰进行了系统的生药学鉴定,可为疏花蛇菰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为疏花蛇菰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花蛇菰 基源鉴定 性状鉴定 显微鉴定 薄层色谱鉴定 紫外吸收光谱鉴定 DNA条形码鉴定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长链烷基芳烃的组分分析研究
11
作者 张悦 徐春苗 +1 位作者 陈仕兵 蒋文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59-362,共4页
烷基化芳烃作为第四代合成油系列产物,因其性能优异而受到广泛关注,其中长链烷基芳烃由于碳数较大、沸点较高而难以气化、相对成分较为复杂,给组分分析带来很大困难。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长链烷基芳烃的各组分进行了分析,分别探讨了紫... 烷基化芳烃作为第四代合成油系列产物,因其性能优异而受到广泛关注,其中长链烷基芳烃由于碳数较大、沸点较高而难以气化、相对成分较为复杂,给组分分析带来很大困难。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长链烷基芳烃的各组分进行了分析,分别探讨了紫外检测波长、流速以及流动相的极性等参数对色谱分析结果的影响,并总结出一种适于长链烷基芳烃组分分析的方法。研究结果可为分析长链烷基芳烃相关产品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烷基化芳烃 合成油 组分分析 紫外光谱
下载PDF
新疆和田硬水铝石-蓝宝石谱学研究
12
作者 刘佳 郑亚龙 +2 位作者 王成博 尹作为 潘少逵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6-180,共5页
研究一种以籽料形式出现的被称为蓝色和田玉的宝石,其产量稀少,市场价格极高。因无前人研究,无规范命名,交易市场中其商业名称混乱。使用静水称重确定其相对密度为3.85 g·cm^(-3),长波紫外灯下,白色矿物部分呈橘色荧光,其他部位荧... 研究一种以籽料形式出现的被称为蓝色和田玉的宝石,其产量稀少,市场价格极高。因无前人研究,无规范命名,交易市场中其商业名称混乱。使用静水称重确定其相对密度为3.85 g·cm^(-3),长波紫外灯下,白色矿物部分呈橘色荧光,其他部位荧光为惰性。经显微观察,样品可见平直蓝色-白色色带、角状蓝色-白色色带以及深蓝-浅蓝色带,并可见大量白色脉状矿物。经正交偏光及微分干涉观察,确定脉状矿物与基底为不同矿物,且形成于基底之后。使用显微红外光谱仪,确定蓝色基底和白色色带红外吸收峰位于812/817、 652/655、 613/620 cm^(-1),符合刚玉特征振动;脉状矿物可见3 019、 2 950、 2 129、 1 990、 1 121、 1 030、 799、 733、 648和598 cm^(-1)吸收,符合硬水铝石特征振动。通过显微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不同部位吸收光谱,其中白色色带未见明显吸收,脉状矿物见Fe^(3+)的d电子跃迁^(6)A_(1)→^(4)E,^(4)A_(1)(^(4)G)导致的429和453 nm吸收及OH振动引起的1 810、 2 030和2 235 nm吸收,蓝色基底部位分别见Fe^(3+)的d电子跃迁^(6)A_(1)→^(4)E,^(4)A_(1)(^(4)G)、 Fe^(2+)-Ti^(4+)离子对电荷转移及Fe^(2+)-Fe^(3+)离子对电荷转移导致的421/418、 562/566和702/709及868/889 nm吸收,且随着颜色加深,蓝区421 nm吸收发生蓝移,500~900 nm吸收发生红移,且吸收峰积分面积增加。通过X射线粉晶衍射定量分析确定样品中蓝宝石占比约66.9%,硬水铝石占比约33.1%,根据国家标准珠宝玉石名称(GB/T 16552—2017),建议命名为硬水铝石-蓝宝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色和田玉” 硬水铝石-蓝宝石 红外光谱 显微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
下载PDF
中药甘青青兰提取过程的近红外及紫外可见双光谱在线监测
13
作者 张文婷 王凯君 +4 位作者 路亚梅 杨吴烨 熊訚然 吴琼 杜一平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6-754,共9页
使用小型光纤光谱仪构建了近红外光谱(NIR)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在线监测系统,并利用双光谱监测提取过程。通过采样误差分布分析(SEPA)和稳定性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抽样(SCARS)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建立了偏最小二乘(P... 使用小型光纤光谱仪构建了近红外光谱(NIR)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在线监测系统,并利用双光谱监测提取过程。通过采样误差分布分析(SEPA)和稳定性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抽样(SCARS)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建立了偏最小二乘(PLS)光谱分析模型。对NIR光谱、UV-Vis光谱以及双光谱融合模型的分析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木犀草素的NIR光谱分析模型,绿原酸的UV-Vis光谱分析模型性能较好。木犀草素模型的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0.0107μg·mL^(-1),绿原酸模型的RMSEP为0.0295 mg·mL^(-1),模型的预测能力较好。该研究开发的系统操作简便、快速,模型准确性高,为中药提取的在线监测提供了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光谱监测 NIR UV-VIS 在线监测 中药 甘青青兰 木犀草素 绿原酸
下载PDF
水铁矿对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的吸附固持作用
14
作者 麦富生 李晓雯 +5 位作者 吕睿 沈倩 杨健 赵好轩 VAHATALO Anssi V. 肖宜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7-635,共9页
基于水解法将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合成了一种水铁矿,通过不同浓度水铁矿与土壤溶解性有机质(DOM)的混合避光培养实验,研究了水铁矿对土壤DOM的吸附固持作用。结果表明:在水铁矿浓度为10~30 g·L^(-1)范围内,水铁矿对土壤DOM的吸附能力... 基于水解法将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合成了一种水铁矿,通过不同浓度水铁矿与土壤溶解性有机质(DOM)的混合避光培养实验,研究了水铁矿对土壤DOM的吸附固持作用。结果表明:在水铁矿浓度为10~30 g·L^(-1)范围内,水铁矿对土壤DOM的吸附能力与其浓度呈正相关。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DOM的光谱斜率(S_(275-295))显著降低,表明水铁矿优先吸附土壤DOM中的大分子芳香族化合物。三维荧光光谱耦合平行因子模型(EEM-PARAFAC)分析表明,土壤DOM包含类腐殖质组分(C1)(Ex/Em=240/410)、类色氨酸组分(C2)[Ex/Em=290(240)/350]及类酪氨酸组分(C3)(Ex/Em=270/300)3种荧光组分。3种组分荧光强度均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呈现明显降低趋势,且类腐殖质组分的下降最为明显。被水铁矿吸附后,土壤DOM的腐殖化指数(HIX)显著降低且生物源指数(BIX)明显升高,表明随着吸附作用的进行,土壤DOM的腐殖质组分相对占比下降,而自生源组分相对占比上升。研究表明,水铁矿对土壤DOM有显著的吸附固持作用,且对大分子腐殖质物质吸附作用强于对小分子类蛋白组分,水铁矿对土壤DOM分子的固持作用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的生物可利用度,改善土壤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铁矿 溶解性有机质 土壤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下载PDF
天然与染色“羽皇金”Akoya珍珠的宝石学及谱学特征
15
作者 陈彩云飞 朱毅杰 +4 位作者 吴静怡 周武邦 陈月罕宝 严雪俊 严俊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4年第4期49-58,共10页
近两年,一类具有高饱和度及高明度色彩特征的黄色Akoya珍珠风靡我国珍珠市场,被冠以“羽皇金”的美称,其出现填补了8 mm以下小直径金黄色珍珠的市场需求,销量与日俱增。目前关于此类珍珠的宝石学及谱学特征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对75颗黄... 近两年,一类具有高饱和度及高明度色彩特征的黄色Akoya珍珠风靡我国珍珠市场,被冠以“羽皇金”的美称,其出现填补了8 mm以下小直径金黄色珍珠的市场需求,销量与日俱增。目前关于此类珍珠的宝石学及谱学特征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对75颗黄色Akoya珍珠样品进行了表面特征观察、紫外-可见光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1)天然黄色Akoya珍珠样品的表面纹理细腻,在长波紫外光下基本无荧光。部分染黄色珍珠样品的表面瑕疵处可见明显的晕斑,并具有不均匀的黄色、强蓝白荧光;(2)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天然黄色Akoya珍珠样品可出现360~420 nm范围的吸收宽带及430~470 nm范围的吸收窄带,部分天然黄色-橙色珍珠样品可见类似尿卟啉结构的致色物质产生的405 nm处窄吸收带。染色珍珠样品在蓝紫区有较宽的吸收带,低于400 nm的强吸收带推测由增光剂所致;(3)光致发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天然黄色珍珠样品的荧光背景强度与文石主峰高度的比值(F/A)集中于1左右,大部分染色珍珠样品的F/A比值均在10以上。漂白增光处理后的珍珠样品的PL谱可产生575 nm和610 nm处的发光峰,染色珍珠样品则可能出现630~650 nm范围内的发光峰,增光剂和染剂发生联结增强发光体平面刚性,使得575 nm处的发光峰强度显著增强至湮灭630~650 nm间的染色剂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Akoya珍珠 染色处理 紫外-可见光光谱 光致发光光谱
下载PDF
紫外-可见光谱库在农药隐性成分排查中的应用
16
作者 陈颖 刘小锋 +2 位作者 陈一萍 廖丽萍 傅洪涛 《世界农药》 CAS 2024年第4期31-36,57,共7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137种常规农药的标准紫外-可见光谱库,检测农药制剂中的隐性成分。以乙腈和水为流动相的梯度洗脱对农药隐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通过光谱库对2个农药品种进行了隐性成分鉴定,检出了呋虫胺、二氯异丙虫酰胺、乙...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137种常规农药的标准紫外-可见光谱库,检测农药制剂中的隐性成分。以乙腈和水为流动相的梯度洗脱对农药隐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通过光谱库对2个农药品种进行了隐性成分鉴定,检出了呋虫胺、二氯异丙虫酰胺、乙虫腈和甲氧虫酰肼4种隐性成分。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的查出农药中添加的隐性成分,特征性和专属性很强,能够克服保留时间定性时容易造成假阳性的结果。方法简单易学适合于农药检测分析人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农药 紫外-可见光谱库 隐性成分
下载PDF
高紫外反射率雪地型多频谱伪装面料研发
17
作者 曹文娜 方娟娟 +1 位作者 顾浩 苏云峰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7-52,共6页
伪装网是用于遮盖武器装备或目标,以达到低可探测性的隐身器材。文中阐述了高紫外反射双面多频谱雪地型伪装网,并从颜料、吸波材料和树脂的选择,涂层工艺,产品检测结果等方面进行研发与生产控制,以成功研制出符合标准的一款高紫外反射... 伪装网是用于遮盖武器装备或目标,以达到低可探测性的隐身器材。文中阐述了高紫外反射双面多频谱雪地型伪装网,并从颜料、吸波材料和树脂的选择,涂层工艺,产品检测结果等方面进行研发与生产控制,以成功研制出符合标准的一款高紫外反射率雪地型多频谱伪装网用面料。并指出高紫外反射率雪地型多频谱伪装网用面料提升了装备伪装的隐蔽效果,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紫外反射率 雪地型 多频谱伪装面料 隐蔽效果
下载PDF
酚酞指示剂变色原理的计算化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贾智慧 邢惠萍 李玉虎 《大学化学》 CAS 2023年第12期235-241,共7页
针对无机化学课程中最基础的酚酞变色反应,设计了一个面向化学专业大三年级本科生结构化学课程的计算化学实验。应用高斯程序研究酚酞变色反应历程,通过变色前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变化的宏观现象,引导学生从多个微观角度理解酚酞变色反... 针对无机化学课程中最基础的酚酞变色反应,设计了一个面向化学专业大三年级本科生结构化学课程的计算化学实验。应用高斯程序研究酚酞变色反应历程,通过变色前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变化的宏观现象,引导学生从多个微观角度理解酚酞变色反应机理,进行分组知识拓展训练,形成“课堂-微课题-翻转课堂”的科创培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酞指示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几何结构 自然布居分析电荷 自然键轨道
下载PDF
HP-β-CD降低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中TO-5对OP-20的紫外光谱的干扰及其机理分析
19
作者 吴浩 姜怡 +2 位作者 许慧华 李赓 石东坡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6-142,共7页
采用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20)与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TO-5)复配体系中,由于TO-5的存在会对OP-20的吸光度及临界胶束浓度(CMC)产生明显影响,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为此以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掩蔽剂,来消除TO-5产生的干扰。虽然T... 采用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20)与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TO-5)复配体系中,由于TO-5的存在会对OP-20的吸光度及临界胶束浓度(CMC)产生明显影响,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为此以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掩蔽剂,来消除TO-5产生的干扰。虽然TO-5在250~350 nm范围内无明显吸收峰,但是TO-5能增强OP-20在275 nm处的吸光度,并且还可以显著降低OP-20的表观CMC。当水溶液中TO-5的浓度分别为0.20 mmol/L和0.30 mmol/L时,OP-20的表观CMC由0.279 mmol/L分别降低至0.265 mmol/L和0.234 mmol/L。研究结果表明,加入HP-β-CD后,0.20 mmol/L OP-20及其在0.20 mmol/L TO-5溶液中的吸光度分别为0.264和0.262,变化幅度仅为0.76%。研究结果还表明,HP-β-CD具有阻碍OP-20形成胶束的作用,Job's实验表明HP-β-CD与OP-20按摩尔比1∶1进行包结,加入HP-β-CD后,紫外光谱法能够准确检测OP-20/TO-5复配体系中OP-20的含量,回收率为99.17%~99.97%,TO-5的干扰显著减小。FT-IR和1H-NMR的实验结果表明,OP-20进入HP-β-CD分子内腔之中形成包结物,是HP-β-CD消除TO-5对OP-20的紫外光谱干扰和阻止OP-20形成胶束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基酚聚氧乙烯醚 复配体系 羟丙基-Β-环糊精 紫外光谱 临界胶束浓度
下载PDF
埃塞俄比亚琥珀的宝石学和谱学特征
20
作者 招博文 吕晓瑜 +3 位作者 支颖雪 代荔莉 吴嵩 郑雨佳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3年第4期50-59,共10页
本文收集了产自埃塞俄比亚的绿黄色琥珀原石样品,对其宝石学特征和谱学特征进行了测试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埃塞俄比亚琥珀的折射率为1.54~1.55(点测),密度为1.022~1.058 g/cm^(3),长波紫外线下琥珀基体呈强蓝白色荧光,褐红色氧化层呈中... 本文收集了产自埃塞俄比亚的绿黄色琥珀原石样品,对其宝石学特征和谱学特征进行了测试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埃塞俄比亚琥珀的折射率为1.54~1.55(点测),密度为1.022~1.058 g/cm^(3),长波紫外线下琥珀基体呈强蓝白色荧光,褐红色氧化层呈中等强度绿色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琥珀中具有水胆、气泡、黑色团絮物、“翅果”状包体等内含物,以及由树脂多期次堆覆导致的层状或波状纹理;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均呈现琥珀典型的脂肪族基团和氧化基团的组合,同时也含有少量不饱和组分,振动谱带峰位特征与豆科植物的石化树脂较为相似;拉曼光谱中指示琥珀成熟度的I_(1650 cm^(-1)/1442_cm^(-1))值落在0.69~0.75范围,与多米尼加琥珀接近;绿黄色埃塞俄比亚琥珀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具以630 nm为中心的平缓吸收宽带,是其绿色调的主要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 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