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2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UVE变量筛选偏最小二乘的LIBS磷精矿浆定量分析
1
作者 房胜楠 史烨弘 +2 位作者 韩鹏程 赵振 李华昌 《矿冶》 CAS 2023年第1期109-114,共6页
利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aser 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LIBS)技术采集得到磷精矿浆的光谱,基于无信息变量消除(Uniformative Variables Elimination, UVE)方法筛选出与磷元素相关的波长变量,将选择后的波长作为自变量建立偏最... 利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aser 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LIBS)技术采集得到磷精矿浆的光谱,基于无信息变量消除(Uniformative Variables Elimination, UVE)方法筛选出与磷元素相关的波长变量,将选择后的波长作为自变量建立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 PLS)回归模型,并与传统全谱PLS和GA-PLS(Genetic Algorithm-Partial Least Squares, GA-PLS)定标模型进行比较。相比全谱PLS,UVE-PLS定标模型的性能更优,其预测均方根误差(Root-mean-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 RMSEP)由0.38%下降到0.26%,决定系数(R2)从0.59提高到0.72。相比GA-PLS定标模型,UVE方法可以克服GA(Genetic Algorithm, GA)在参量选择上存在随机性的弊端,筛选出的变量仅为全谱的8.76%,而且计算速度更快,分析精度也优于GA-PLS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 无信息变量消除(uve) 偏最小二乘法(PLS) 磷矿浆 变量筛选
下载PDF
可见/近红外联合UVE-PLS-LDA鉴别压榨和浸出山茶油 被引量:21
2
作者 温珍才 孙通 +1 位作者 耿响 刘木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354-2358,共5页
山茶油是我国特有的优质食用油,而压榨山茶油营养品质优于浸出山茶油。采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压榨和浸出山茶油进行鉴别研究。在350~1 800nm波段范围内采集压榨和浸出山茶油样本的透射光谱,利用无信息变量消除(UVE)方法进行波长变... 山茶油是我国特有的优质食用油,而压榨山茶油营养品质优于浸出山茶油。采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压榨和浸出山茶油进行鉴别研究。在350~1 800nm波段范围内采集压榨和浸出山茶油样本的透射光谱,利用无信息变量消除(UVE)方法进行波长变量优选,剔除无用波长变量,并应用偏最小二乘-线性判别分析(PLS-LDA)建立鉴别分类模型。最后,利用鉴别分类模型对未参与建模的26个预测集样本进行鉴别。研究结果表明,UVE-PLS-LDA是一种有效的鉴别分类方法,所建立的鉴别分类模型能较好地对压榨和浸出山茶油进行鉴别,校正集和预测集样本的鉴别正确率均为100%。因此,可见/近红外光谱联合UVE-PLS-LDA方法鉴别压榨和浸出山茶油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 近红外 山茶油 uve PLS-LDA 鉴别
下载PDF
基于UVE-GA变量优选的山茶油可见/近红外光谱掺假鉴别 被引量:20
3
作者 孙通 胡田 +1 位作者 许文丽 刘木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5-79,共5页
摘要: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结合无信息变量消除一遗传算法(UVE—GA)变量选择方法对山茶油和掺杂低比例菜籽油(1%~10%)的山茶油进行鉴别分类,并应用线性判别分析(LDA)方法建立分类模型。结果表明:UVE—GA是一种有效的波长变... 摘要: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结合无信息变量消除一遗传算法(UVE—GA)变量选择方法对山茶油和掺杂低比例菜籽油(1%~10%)的山茶油进行鉴别分类,并应用线性判别分析(LDA)方法建立分类模型。结果表明:UVE—GA是一种有效的波长变量选择方法,能简化分类模型和提高分类模型精度;UVE—GA—LDA分类模型适用于掺杂2%以上菜籽油的山茶油鉴别分类,其分类正确率为100%;对掺杂1%菜籽油的山茶油鉴别分类正确率有待提高,其分类正确率仅为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 近红外光谱 uve—GA 掺假鉴别 山茶油
下载PDF
拉曼光谱结合UVE-SVR算法预测加热食用油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被引量:8
4
作者 于慧春 付晓雅 +2 位作者 殷勇 刘云宏 白喜婷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82-591,共10页
为实现拉曼光谱技术对食用油加热后反式脂肪酸(TFAs)含量的快速预测,将3种食用油在190℃下(常用煎炸温度)进行不同时间加热,每个样品采集36条拉曼光谱。首先,采用多项式平滑与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N)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以去除背... 为实现拉曼光谱技术对食用油加热后反式脂肪酸(TFAs)含量的快速预测,将3种食用油在190℃下(常用煎炸温度)进行不同时间加热,每个样品采集36条拉曼光谱。首先,采用多项式平滑与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N)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以去除背景和噪音的干扰,然后采用无信息变量消除法(UVE)对光谱数据进行特征变量筛选,最后分别基于全谱数据和筛选的特征光谱变量建立定性和定量分析模型,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筛选后的变量,运用Fisher判别分析(FDA)建立定性判别模型,其判别正确率由40%~50%提升至90%以上,表明筛选后的变量能较好表征样品的特征信息;分别基于筛选变量和全谱数据,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BP神经网络(BPNN)和支持向量回归机(SVR)方法,建立不同样品中TFAs含量的数学预测模型。通过对预测结果对比分析,表明UVE结合SVR方法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的测试集R^2分别从0.850 4、0.943 5和0.753 4升至0.952 6、0.954 8和0.958 5。因此,利用UVE-SVR方法不仅简化了预测模型,提高了模型的稳定性和精度,也为食用油中TFA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油 反式脂肪酸(TFAs) 无信息变量消除法(uve) Fisher判别分析(FDA) 支持向量回归机(SVR)
下载PDF
Maneuvering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AUV Dynamic Systems with Euler-Rodriguez Quaternion Method 被引量:2
5
作者 C.W.Chen J.S.Kouh J.F.Tsai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3年第3期403-416,共14页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evelop maneuvering models and systems of a simulator to improve the motion performance of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s (AUVs) at the preliminary design stages in advance. The AUVs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evelop maneuvering models and systems of a simulator to improve the motion performance of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s (AUVs) at the preliminary design stages in advance. The AUVs simulation systems based on the standard submarine equations of motion in six-degree-of-freedom (6-DOF) integrated with the Euler-Rodriguez quaternion method for representing singularity-free AUV attitude and time-saving calculation, and with a nonlinear control model for maneuvering and depth control simulations, time-marching in the fourth-order Runge-Kutta scheme. For validation of the simulation codes, results of the ISiMI AUV open-loop tests including turning test and zigzag test as well as an AUV simulator on the basis of Euler-angle method were used to compare with the quaternion-based AUV simulator. The computational results from the proposed simulator agree well with those from both the ISiMI AUV experiments and the Euler-angle based simulations. Additionally, a new maneuvering procedure, namely "put-out" was implemented to test directional stability for a large-scale AUV in the proposed AUV simulator that can be considered for vehicles in space as well as in constrained pla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 (.4 UV) Euler-Rodriguez quaternion HYDRODYNAMICS maneuvering systemdynamics
下载PDF
靛蓝提取物中靛蓝和靛玉红的分析方法比较
6
作者 王成章 颜洋洋 +3 位作者 周昊 刘丹阳 商士斌 张华兴 《生物质化学工程》 2024年第1期18-26,共9页
以靛膏为原料,采用盐酸酸化、葡萄糖还原和乙酸乙酯提取3种工艺制备靛蓝酸化物、靛蓝还原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UV)法和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dW-UV)法,分析3种靛蓝提取物中靛蓝和靛玉红的含量... 以靛膏为原料,采用盐酸酸化、葡萄糖还原和乙酸乙酯提取3种工艺制备靛蓝酸化物、靛蓝还原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UV)法和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dW-UV)法,分析3种靛蓝提取物中靛蓝和靛玉红的含量,并以Kolmogorov-Smirnov检验、Bland-Altman偏差图比较和Spearman检验确定3种样品各自最佳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所建立的HPLC法、UV法和dW-UV法简单、准确、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和重复性好。3种靛蓝提取物成分含量检测方法均遵从正态分布,两两测定值存在显著差异。UV法更适于分析靛蓝酸化物、靛蓝还原物中靛蓝含量;HPLC法更适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靛蓝、靛玉红含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靛蓝 靛玉红 统计分析 HPLC法 UV光谱法
下载PDF
装饰用UV延迟固化环保型胶粘剂制备及性能分析
7
作者 陈蕊 黄四平 +1 位作者 黄文华 刘有全 《粘接》 CAS 2024年第2期13-16,共4页
针对传统热固化技术中效率低、材料强度低等问题,制备一种UV延迟固化胶粘剂,并对其工艺进行优化,研究其强度、热稳定性、耐化学性等。试验结果表明,选择25%EP3作为活性稀释剂,1%TR-PAG-20101作为阳离子光引发剂,光固化时间为10 s;试验... 针对传统热固化技术中效率低、材料强度低等问题,制备一种UV延迟固化胶粘剂,并对其工艺进行优化,研究其强度、热稳定性、耐化学性等。试验结果表明,选择25%EP3作为活性稀释剂,1%TR-PAG-20101作为阳离子光引发剂,光固化时间为10 s;试验制备的25%EP3UV延迟固化胶粘剂的粘接强度为(3.52±0.16)MPa,拉伸剪切强度为3.6 MPa,固化反应时间在5 min之内,热分解温度在300℃以上;材料在沸水和酸性溶液(pH=2)环境下,强度依然较好,其中,酸性溶液浸泡后强度为(3.36±0.40)MPa。因此,试验制备的UV延迟固化胶粘剂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延迟固化 胶粘剂 强度 热稳定性 耐化学性
下载PDF
超声耦合TiO_(2)/UV光催化处理对玉米秸秆组分影响研究
8
作者 陆佳 苏小红 +1 位作者 尤宏梅 刘泽 《化学工程师》 CAS 2024年第2期9-12,37,共5页
本文采用超声耦合Ti O_(2)/UV光催化处理玉米秸秆,探究处理条件对玉米秸秆组分及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Ti O_(2)投加量为0.25g·L^(-1)、pH值为8.25、超声强度为0.625W·m L^(-1)、处理1h的条件下,玉米秸秆中木质素和半... 本文采用超声耦合Ti O_(2)/UV光催化处理玉米秸秆,探究处理条件对玉米秸秆组分及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Ti O_(2)投加量为0.25g·L^(-1)、pH值为8.25、超声强度为0.625W·m L^(-1)、处理1h的条件下,玉米秸秆中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分别由未处理前的26.06%、20.58%降低到22.85%、18.39%,纤维素含量由37.67%增加到40.39%。超声耦合Ti O_(2)/UV光催化处理可以破坏玉米秸秆的结构,玉米秸秆断裂破碎成细小碎片,表面粗糙有褶皱。本研究可为超声耦合Ti O_(2)/UV光催化技术在玉米秸秆预处理中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耦合 TiO_(2)/UV光催化 玉米秸秆 组分变化
下载PDF
提高中厚板淬火炉出炉温度命中率的实践研究
9
作者 王立坚 王坤 闫智平 《冶金信息导刊》 2024年第1期36-40,共5页
某公司淬火炉因燃气种类变化对燃烧系统进行了改造,改造后出炉温度命中率波动较大,严重影响了产品性能的稳定性。通过对出炉温度命中率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从点火电极的阳极与阴极之间距离变化、UV探头失效分析及内外温差导致烧嘴损坏... 某公司淬火炉因燃气种类变化对燃烧系统进行了改造,改造后出炉温度命中率波动较大,严重影响了产品性能的稳定性。通过对出炉温度命中率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从点火电极的阳极与阴极之间距离变化、UV探头失效分析及内外温差导致烧嘴损坏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实现了出炉温度命中率的大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炉温度命中率 烧嘴 UV探头
下载PDF
正交设计优化蟾酥注射液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城志 吴莉芩 +5 位作者 彭健波 程楸琪 吴春璇 卢嘉烨 梁正敏 何家康 《现代畜牧兽医》 2024年第2期23-27,共5页
试验旨在优化蟾酥注射液的提取工艺,试验以吲哚类总生物碱(以5-羟色胺盐酸盐计)的含量为考察指标,以加水倍数(A)、加热温度(B)和提取时间(C)为考察因素,通过L_(9)(3^(4))正交试验优化蟾酥注射液的提取工艺,确定提取工艺参数,并采用最大... 试验旨在优化蟾酥注射液的提取工艺,试验以吲哚类总生物碱(以5-羟色胺盐酸盐计)的含量为考察指标,以加水倍数(A)、加热温度(B)和提取时间(C)为考察因素,通过L_(9)(3^(4))正交试验优化蟾酥注射液的提取工艺,确定提取工艺参数,并采用最大极差法对正交试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显示,加水倍数是影响蟾酥注射液主要成分含量的主要因素,蟾酥注射液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0倍加水量浸泡,加热煮沸(100℃),提取时间4 h。验证性试验按最优工艺制备3批样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UV)法测定蟾酥注射液中吲哚类总生物碱的含量为9.92 mg/L。研究表明,该提取工艺稳定可靠,可用于中试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酥注射液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UV法 5-羟色胺盐酸盐
下载PDF
氟硅协同增强的UV固化透明高硬度双疏涂层的制备及性能
11
作者 孙侠 张智慧 +4 位作者 孙小英 刘晶 王艳 杭建忠 施利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5-132,共8页
以全氟辛基乙基丙烯酸酯(17F)和四(3-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PETMP)为原料,通过迈克尔加成反应合成了氟改性多巯基交联剂(FPETMP)。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证实17F成功改性了多巯基交联剂,且合成的FPETMP中仍有未反应的巯基。将FPETMP... 以全氟辛基乙基丙烯酸酯(17F)和四(3-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PETMP)为原料,通过迈克尔加成反应合成了氟改性多巯基交联剂(FPETMP)。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证实17F成功改性了多巯基交联剂,且合成的FPETMP中仍有未反应的巯基。将FPETMP与PETMP、(丙烯酰氧基丙基)甲基硅氧烷均聚物(APMS)混合,经紫外光引发巯基-烯点击反应制得透明双疏涂层。研究了FPETMP用量对涂层疏水疏油性、透明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FPETMP含量的增加,涂层的疏水疏油性增强。但是FPETMP用量太高时,体系相容性下降,涂层的透明度和铅笔硬度也随之变差。当FPETMP的质量分数为20%时,涂层对水和十六烷的接触角分别为116.5°和75.6°,且涂层的硬度较高,铅笔硬度为7H。涂层呈现出良好的光学透明性,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固化 双疏涂层 光学透明 硬度
下载PDF
UV滴胶模拟水立体形态的工艺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
12
作者 何采奕 刘灿明 +1 位作者 王云仪 莫宇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8-225,共8页
目的 从材料创新角度出发,利用UV滴胶与水质感的相似性,模拟水的立体形态和色彩,探索UV滴胶模拟水形态的工艺技巧和设计应用。方法 复习文献并借助实验熟悉UV滴胶的材料特性,采用滴胶自由造型的方式,分别加入色精、粉末与织物对水的形... 目的 从材料创新角度出发,利用UV滴胶与水质感的相似性,模拟水的立体形态和色彩,探索UV滴胶模拟水形态的工艺技巧和设计应用。方法 复习文献并借助实验熟悉UV滴胶的材料特性,采用滴胶自由造型的方式,分别加入色精、粉末与织物对水的形态进行实验模拟,根据实验效果,探讨UV滴胶在设计中的应用途径和方式。结果 实验采用的UV滴胶自由造型方式能够模拟水的形态;在滴胶造型过程中加入色精与粉末,可模拟水的色彩;在UV滴胶模拟水的形态(如波浪和冰柱)、肌理(如水泡和水波)和色彩的基础上,获得滴胶与织物结合的5种方式,滴胶定型褶裥面料或镂空面料、条状面料、片状面料、碎屑状面料填入滴胶。结论 UV滴胶在以水为主题的设计中呈现出立体、新颖的视觉效果,拓展了新型材料在设计中的应用,可为相关设计提供创新思路和工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滴胶 设计应用 模拟
下载PDF
VUV/UV/NaClO及UV/NaClO去除百里香酚:降解机制及水质影响因素
13
作者 袁雨瑾 肖习羽 +3 位作者 李青松 李玉瑛 吴俊文 戴惠林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8-340,共13页
采用VUV/UV/NaClO及UV/NaClO工艺去除百里香酚(Tml),对比考察pH、CO_(3)^(2-)、NO_(3)^(-)和腐殖酸(HA)等因素对Tml去除的影响,鉴定识别Tml的降解产物并推测了降解途径,探究VUV/UV/NaClO工艺中反应溶液的急性毒性变化,通过反应溶液组分... 采用VUV/UV/NaClO及UV/NaClO工艺去除百里香酚(Tml),对比考察pH、CO_(3)^(2-)、NO_(3)^(-)和腐殖酸(HA)等因素对Tml去除的影响,鉴定识别Tml的降解产物并推测了降解途径,探究VUV/UV/NaClO工艺中反应溶液的急性毒性变化,通过反应溶液组分毒性鉴定评估结合ECOSAR软件模拟识别了毒性较大的产物。结果表明,UV/NaClO和VUV/UV/NaClO工艺中Tml的去除拟一级反应动力学常数kobs均随着pH的增大先减少后增加,且均在pH为7时达到最小,分别为0.183 6 min-1和0.554 7 min-1;CO_(3)^(2-)的存在有利于Tml的去除,在VUV/UV/NaClO工艺中,低浓度NO_(3)^(-)对Tml的去除有轻微抑制作用,高浓度则反之;而在UV/NaClO工艺中,NO_(3)^(-)的存在有利于Tml的去除;HA对Tml的去除有抑制作用。相同条件下不同水质因素对VUV/UV/NaClO工艺的促进或抑制更为显著,约为UV/NaClO工艺的1.05~3.57倍。VUV/UV/NaClO工艺中Tml主要发生了自由基的取代、加成和氧化分解反应,生成了氯代、醌和醛类中间产物。VUV/UV/NaClO处理后的溶液毒性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生成的丙酸乙烯基酯和戊醛类等小分子有机物导致了反应后期反应溶液急性毒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UV/UV/NaClO UV/NaClO 百里香酚(Tml) 水质 自由基
下载PDF
超声波耦合光催化再生酚饱和活性炭研究
14
作者 许浩 李金成 +5 位作者 闫博引 郭雅婧 郑泽坤 陈国壮 宋双 夏文香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99-107,123,共10页
将超声波与光催化技术耦合(US/UV),对吸附苯酚饱和的活性炭进行再生,对比了光催化、超声波及超声波耦合光催化3种工艺条件下的再生效果,研究了TiO 2投加浓度、超声波功率和再生液初始pH值对活性炭再生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工艺再生前后... 将超声波与光催化技术耦合(US/UV),对吸附苯酚饱和的活性炭进行再生,对比了光催化、超声波及超声波耦合光催化3种工艺条件下的再生效果,研究了TiO 2投加浓度、超声波功率和再生液初始pH值对活性炭再生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工艺再生前后活性炭结构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US/UV耦合工艺的再生效果优于单独的光催化再生和超声波再生工艺。当TiO 2浓度为100 mg/L,超声波功率为100 W,pH为7~9时,US/UV耦合工艺的再生率达到74.51%;并且对活性炭的孔隙结构破坏较小,微孔恢复程度较高,具有再生速率快、再生液苯酚残留浓度低、再生效果稳定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超声波 US/UV 活性炭再生
下载PDF
有机硅丙烯酸酯预聚体的合成及其在UV固化丙烯酸酯压敏胶中的应用
15
作者 陈柯宇 林晓丹 +1 位作者 王磊 廖平湘 《中国胶粘剂》 CAS 2024年第3期23-30,共8页
利用单端羟基硅油、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丙烯酸羟乙酯制备了含有氨基甲酸酯基的有机硅丙烯酸酯预聚体。以此预聚体作为硬单体,丙烯酸异辛酯为软单体,低生物毒性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膦酸乙酯(TPO-L)为光引发剂,采用紫外光(UV)固化... 利用单端羟基硅油、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丙烯酸羟乙酯制备了含有氨基甲酸酯基的有机硅丙烯酸酯预聚体。以此预聚体作为硬单体,丙烯酸异辛酯为软单体,低生物毒性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膦酸乙酯(TPO-L)为光引发剂,采用紫外光(UV)固化聚合制备了吸水性、透水气性、耐水性和粘接性能优异的丙烯酸酯压敏胶。通过二正丁胺反滴定法探究了预聚体合成最佳温度、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工艺参数。研究了光照时间、光引发剂种类及用量对压敏胶固化程度的影响,以及预聚体含量对压敏胶粘接性能、吸水性和湿气透过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有机硅丙烯酸酯预聚体合成中,第一步反应温度为40℃,第二步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都为60 min,催化剂最佳用量为0.10%(质量分数);在改性压敏胶制备中,光照120 s,光引发剂TPO-L用量为3%(质量分数),预聚体含量为20%时制备的压敏胶光固化程度较高,初粘力为21号球,180°剥离强度为5.7 N/(25 mm),持粘力超过360 h,对非极性表面PP板180°剥离强度为3.2 N/(25 mm);改性后的压敏胶吸水性、湿气透过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硅油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丙烯酸羟乙酯 预聚体 UV固化 压敏胶
下载PDF
UV固化超支化聚氨酯木器涂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6
作者 朱昊鑫 谭鹏云 +5 位作者 张增帅 赵晓彤 马晓婧 周家豪 邵迎庆 韦双颖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34,共6页
传统UV固化聚氨酯树脂以端双键封端,极性基团少,降低了涂层在木材表面的附着力。采用两步法将一种多羟基的超支化结构引入由不同异氰酸酯制备的聚氨酯体系中并封端,合成了含有多羟基超支化结构的紫外光固化聚氨酯木器涂料。采用凝胶渗... 传统UV固化聚氨酯树脂以端双键封端,极性基团少,降低了涂层在木材表面的附着力。采用两步法将一种多羟基的超支化结构引入由不同异氰酸酯制备的聚氨酯体系中并封端,合成了含有多羟基超支化结构的紫外光固化聚氨酯木器涂料。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仪(GPC)、核磁共振波谱仪(NMR)、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TG)、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等测试表征方法,研究了紫外光固化聚氨酯树脂及木器涂料的各项性能。结果表明:—NCO与—OH物质的量比为1∶8的多羟基超支化异氰酸酯制备成功并引入到聚氨酯中,其中以六甲撑基二异氰酸酯为主体聚氨酯的拉伸强度达到34.69 MPa,弹性模量达到10.64 MPa,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02.02℃,漆膜附着力为0级。此方法为具有高强度、高附着力的UV固化型聚氨酯木器涂料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固化 超支化 聚氨酯 木器涂料
下载PDF
基于高级氧化技术降解水中OPPs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孙宇 刘宝震 +3 位作者 安呈泰 徐维国 王欣妍 王永磊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8-432,457,共6页
将基于农业生产引发的有机磷农药(OPPs)在水体中残留难去除的问题,为减轻水体OPPs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提升OPPs去除效果,提出了高级氧化处理水体OPPs污染的方法。系统总结臭氧氧化、紫外氧化、催化氧化和电化学氧化等单一或组合的高... 将基于农业生产引发的有机磷农药(OPPs)在水体中残留难去除的问题,为减轻水体OPPs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提升OPPs去除效果,提出了高级氧化处理水体OPPs污染的方法。系统总结臭氧氧化、紫外氧化、催化氧化和电化学氧化等单一或组合的高级氧化技术对OPPs的降解效能和作用机制,对比不同技术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进一步针对水环境中OPPs富集等新问题,展望高级氧化技术强化降解OPPs残留的发展趋势,并建议对不同工艺的降解机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高级氧化 UV 电化学氧化 水处理技术
下载PDF
羟基化杜仲胶的制备及其改性UV 固化聚氨酯自修复涂层的研究
18
作者 陈博 袁天赐 +4 位作者 熊文涛 张小平 余喜红 徐祗正 刘娅莉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0-37,共8页
为了解决杜仲胶结晶性导致的溶解性差的问题,以便其直接用于改性涂料、黏合剂,基于巯基-烯点击化学反应,采用巯基乙醇与杜仲胶在365 nm紫外光照射条件下合成了羟基化杜仲胶(HEUG),以破坏其结晶性,增强溶解性能。同时,研究了杜仲胶羟基... 为了解决杜仲胶结晶性导致的溶解性差的问题,以便其直接用于改性涂料、黏合剂,基于巯基-烯点击化学反应,采用巯基乙醇与杜仲胶在365 nm紫外光照射条件下合成了羟基化杜仲胶(HEUG),以破坏其结晶性,增强溶解性能。同时,研究了杜仲胶羟基化改性中水、N,N-二甲基甲酰胺、氯仿为溶剂、碳碳双键与巯基的物质的量比与反应时间等对羟基化程度的影响。研究了羟基化杜仲胶对自修复聚氨酯(DSPU)涂层的力学性能、柔韧性、耐溶剂性、附着力以及自修复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改性后的杜仲胶在常见溶剂中具有优良的溶解性能,且羟基化改性时溶剂为氯仿、反应时间为6 h、巯基与碳碳双键物质的量比为3∶1时,羟基化程度最高,为156 mgKOH/g。将HEUG与自制的自修复聚氨酯树脂复合时,HEUG用量为5%是最优添加量,此时涂层的力学性能强、断裂伸长率高、自修复快、透明度高、涂层的基本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化杜仲胶 聚氨酯 自修复涂层 UV固化
下载PDF
疏水耐磨UV固化聚硅氧烷涂层的制备及性能
19
作者 袁国铭 吴昆 +4 位作者 杨慧 刘智军 张月苗 史珺 杨立 《广州化学》 CAS 2024年第3期47-51,I0003,共6页
以含氢硅油、1,2-环氧-5-己烯和烯丙基苯基醚为原料,通过硅氢加成,采用一锅法合成了可UV固化的前驱体并固化得到了一系列无氟聚硅氧烷涂层。通过静态水接触角、耐磨擦、透过率、附着力及硬度的测试,考察了交联密度和芳香基团含量对UV固... 以含氢硅油、1,2-环氧-5-己烯和烯丙基苯基醚为原料,通过硅氢加成,采用一锅法合成了可UV固化的前驱体并固化得到了一系列无氟聚硅氧烷涂层。通过静态水接触角、耐磨擦、透过率、附着力及硬度的测试,考察了交联密度和芳香基团含量对UV固化聚硅氧烷涂层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提高交联密度有利于涂层的附着力,然而过高的交联密度会影响其透明性。芳香基团由于极性较低,可以提高涂层的疏水性,但其含量过高也会导致涂层附着力下降。当环氧基团和苯环数量为1∶1时,即涂层PSO-3,附着力水平为1级,在800 nm处透过率为86.71%,静态水接触角可达104°。同时,由于刚性的芳香基团的引入,涂层PSO-3还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经20次摩擦循环后水接触角仍达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氧烷涂层 疏水 耐磨 附着力 UV固化
下载PDF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3D-printed electroconductive pHEMA-co-MAA NP-laden hydrogels for tissue engineering 被引量:1
20
作者 Sara De Nitto Aleksandra Serafin +3 位作者 Alexandra Karadimou Achim Schmalenberger John J.EMulvihill Maurice N.Collins 《Bio-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62-276,共15页
Tissue engineering(TE)continues to be widely explored as a potential solution to meet critical clinical needs for diseased tissue replacement and tissue regeneration.In this study,we developed a poly(2-hydroxyethyl me... Tissue engineering(TE)continues to be widely explored as a potential solution to meet critical clinical needs for diseased tissue replacement and tissue regeneration.In this study,we developed a poly(2-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co-methacrylic acid)(pHEMA-co-MAA)based hydrogel loaded with newly synthesized conductive poly(3,4-ethylene-dioxythiophene)(PEDOT)and polypyrrole(PPy)nanoparticles(NPs),and subsequently processed these hydrogels into tissue engineered constructs via three-dimensional(3D)printing.The presence of the NPs was critical as they altered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during printing.However,all samples exhibited suitable shear thinning properties,allowing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 optimized processing window for 3D printing.Samples were 3D printed into pre-determined disk-shaped configurations of 2 and 10 mm in height and diameter,respectively.We observed that the NPs disrupted the gel crosslinking efficiencies,leading to shorter degradation times and compressive mechanical properties ranging between 450 and 550 kPa.The conductivity of the printed hydrogels increased along with the NP concentration to(5.10±0.37)×10^(−7)S/cm.In vitro studies with cortical astrocyte cell cultures demonstrated that exposure to the pHEMA-co-MAA NP hydrogels yielded high cellular viability and proliferation rates.Finally,hydrogel antimicrobial studies with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bacteria revealed that the developed hydrogels affected bacterial growth.Taken together,these materials show promise for various TE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ductive nanoparticles 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HEMA) Ultraviolet(UV)polymerization 3D printing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