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盛唐情结与《长恨歌》主题由讽谕到爱情的转向 被引量:4
1
作者 吴增辉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78-186,共9页
安史乱后,唐王朝江河日下,时人追怀盛世,形成社会性的盛唐情结。这一情结的作用使中唐文人对李杨公案的观照由批判逐渐转为同情,由政治视角逐渐转为审美视角。这种时代心理深刻影响到白居易的诗歌创作,使《长恨歌》的主题不自觉地发生偏... 安史乱后,唐王朝江河日下,时人追怀盛世,形成社会性的盛唐情结。这一情结的作用使中唐文人对李杨公案的观照由批判逐渐转为同情,由政治视角逐渐转为审美视角。这种时代心理深刻影响到白居易的诗歌创作,使《长恨歌》的主题不自觉地发生偏转,由讽谕转向爱情,并将对李杨的审美化解读推向极致,这一转变正是盛唐情结作用的结果。通过分析安史之乱前后社会心理的变化,揭示白居易的心理走向,并由此对《长恨歌》进行文本解读,可以为《长恨歌》的主题形成提供更为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唐情结 李杨爱情 安史之乱
下载PDF
历史的诗化——从中国古代文学史对李、杨爱情的阐释切入 被引量:1
2
作者 路海洋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681-686,共6页
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在中国文学史上备受关注,在对那些以李、杨爱情故事为对象的文学作品的梳理中,一些事实慢慢突显出来:历史在接受从道德批判和审美同情两种角度阐释的过程中,获得了诗意,历史被诗化了,并且,在历史被诗化的过程中... 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在中国文学史上备受关注,在对那些以李、杨爱情故事为对象的文学作品的梳理中,一些事实慢慢突显出来:历史在接受从道德批判和审美同情两种角度阐释的过程中,获得了诗意,历史被诗化了,并且,在历史被诗化的过程中,这一行动的原因及其意义也得到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的诗化 杨爱情事件 精神设想 探寻意义
下载PDF
蒲州爱情圣地萌发的凄美爱情(下) 被引量:1
3
作者 任振河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35-40,共6页
李唐时期婚姻观深受胡族影响①,特别是随着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婚恋与情爱,婚制的宽容与松动,使春秋时期的自主婚重生再显。故此,在盛唐时期先后发生了寿王瑁与杨玉环、玉真公主与张果老以及后来的张生与崔莺莺等自主婚姻、自由恋爱、有情... 李唐时期婚姻观深受胡族影响①,特别是随着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婚恋与情爱,婚制的宽容与松动,使春秋时期的自主婚重生再显。故此,在盛唐时期先后发生了寿王瑁与杨玉环、玉真公主与张果老以及后来的张生与崔莺莺等自主婚姻、自由恋爱、有情人结为眷属的爱情故事,而这些爱情故事皆发生在爱情圣地——蒲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王瑁与杨玉环 玉真公主与张果老 张生与崔莺莺
下载PDF
“安史之乱”后士人心态的变化与唐诗中杨玉环形象的衍变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菁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43-46,共4页
"安史之乱"持续了八年,造成巨大的社会灾难。事变中的重要人物杨玉环成为唐文学作品中的热门话题。唐代男性文人们怀着伤痛、怀旧诸种心态咏叹帝妃旧事。唐人建构了丰富多彩的贵妃形象,可爱又可恨,可悲又可怜。杨玉环形象的... "安史之乱"持续了八年,造成巨大的社会灾难。事变中的重要人物杨玉环成为唐文学作品中的热门话题。唐代男性文人们怀着伤痛、怀旧诸种心态咏叹帝妃旧事。唐人建构了丰富多彩的贵妃形象,可爱又可恨,可悲又可怜。杨玉环形象的再造显现了文化变迁下的多元叙事。战乱时期,她被塑造为祸国的嬖宠形象,在中唐怀旧情结的笼罩下被提升为魅力无限的绝代佳人。随着王朝衰落和文人心境的变化,晚唐玉环又以一楚楚可怜的美人形象出现在诗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人 心态 杨玉环 形象 衍变
下载PDF
论林则徐《玉环同知杨君丹山墓表》的价值及不足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宝康 《学术探索》 2004年第2期94-95,共2页
林则徐撰《玉环同知杨君丹山墓表》一文内容详实,舛误不多,且非颂谀文字。不仅可以补史志之阙,订史志之误,更为重要的是对研究杨国翰生平事迹、杨国翰与林则徐的交往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关键词 林则徐 《玉环同知杨君丹山墓表》 历史价值
下载PDF
读宋诗辨昭君、玉环之宋代际遇
6
作者 李芬兰 《皖西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89-91,100,共4页
王昭君、杨玉环及其关联的人和事,是古代文人经常选用的题材和载体,尤其是在国势相对衰微、女性观念尤重"妇德"及文学"尚古"之风盛行的宋代。文章即从解读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陆游及杜甫、李商隐、罗隐等相关诗... 王昭君、杨玉环及其关联的人和事,是古代文人经常选用的题材和载体,尤其是在国势相对衰微、女性观念尤重"妇德"及文学"尚古"之风盛行的宋代。文章即从解读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陆游及杜甫、李商隐、罗隐等相关诗作入手,辨析宋人有别于唐人的立场和态度及产生的原因,从而证明昭君、玉环在宋代虽际遇不同,但在文学功用上却异中有同、殊途同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诗 王昭君 杨玉环 文学功用
下载PDF
唐朝寿王李瑁与皖西关系考索——兼论唐朝“封建”制度的象征性质
7
作者 任晓勇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93-97,共5页
唐玄宗李隆基之子寿王李瑁是贵妃杨玉环的前夫,依据中国古代分封制的原则与规律考证,李瑁爵号中的“寿”字是一个地理概念,指唐朝的淮南道寿州,大约相当今天的皖西地区;并进一步考论,与周朝和汉朝时期不同,唐朝的“封建”制度只具有象... 唐玄宗李隆基之子寿王李瑁是贵妃杨玉环的前夫,依据中国古代分封制的原则与规律考证,李瑁爵号中的“寿”字是一个地理概念,指唐朝的淮南道寿州,大约相当今天的皖西地区;并进一步考论,与周朝和汉朝时期不同,唐朝的“封建”制度只具有象征性质;且认为,作为寿王妃,杨玉环与皖西存在过一种独特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瑁 杨玉环 寿王 寿州 “封建”制度 皖西
下载PDF
《长恨歌》主题辨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樊毓霖 《阴山学刊》 2009年第2期14-17,共4页
《长恨歌》主题历来颇多争议,在教学过程中亦常有"主题之辩"等疑窦。不管是暴露说、讽喻规正说还是爱情说,总觉得有失偏颇;双重或多重主题,尽管中庸,但又太过笼统。不妨在双重或多重主题的前提下,偏重情爱,偏重伤感,采用"... 《长恨歌》主题历来颇多争议,在教学过程中亦常有"主题之辩"等疑窦。不管是暴露说、讽喻规正说还是爱情说,总觉得有失偏颇;双重或多重主题,尽管中庸,但又太过笼统。不妨在双重或多重主题的前提下,偏重情爱,偏重伤感,采用"讽婉"或"讽劝"等概念,就可较为准确地揭示《长恨歌》动之以情、婉转以劝并以帝王切身之痛而达到的基本价值取向,这将会更加切合诗的原意,而且还可以弥补或者中和学术界在定性李隆基和杨玉环关系方面存在的分歧进而达成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 《长恨歌》 李隆基 杨玉环
下载PDF
中日文化语境中的杨贵妃故事叙述比较——兼论日本对中国古代文学接受的民族性 被引量:2
9
作者 曾礼军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88-97,共10页
杨贵妃故事是中日两国叙事文学的重要题材,都以《长恨歌》《长恨歌传》为源头。虽然故事题材大致相同,但两者的创作方式、叙述模式、人物塑造、主题寓意却有着很大的差异。中国文学创作不断超越《长恨歌》《长恨歌传》的叙事文本,叙述... 杨贵妃故事是中日两国叙事文学的重要题材,都以《长恨歌》《长恨歌传》为源头。虽然故事题材大致相同,但两者的创作方式、叙述模式、人物塑造、主题寓意却有着很大的差异。中国文学创作不断超越《长恨歌》《长恨歌传》的叙事文本,叙述模式繁复,重视杨贵妃“生前事”的拓展;日本文学创作则始终以《长恨歌》《长恨歌传》的文本接受为基础,叙述模式单一,重视杨贵妃“死后情”的强化。中国文学整体上侧重于贬妃讳帝,重在宣扬女祸乱政;日本文学则侧重于扬妃刺帝,重在渲染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与此同时,中日文学中杨贵妃也有塑造成“救国”形象的个案,但中国以“情贞”正面形象突出杨贵妃忠君贞夫,日本以“情淫”反面形象反衬杨贵妃是淫乱唐朝、救护日本的护国神化身。中日杨贵妃故事的叙述差异在于两者的文学生成、文学本质和文学功用相异。日本杨贵妃故事创作实质上体现了日本对中国文学的接受,有着淡化中国文化内涵、简化中国文学叙事、重构日本文化观念和文学审美的民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贵妃故事 中日比较 女祸论 女神观
下载PDF
试析《清平调三首》与《过华清宫三首》诗词特色异同
10
作者 贺颖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13期189-190,共2页
李白的千古奉承诗《清平调三首》主要赞美唐玄宗的贵妃杨玉环的美,将人与牡丹花对比,并且极力奉承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晚唐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称赞杨贵妃美,夸耀唐玄宗对其宠爱的同时,讽刺了帝妃穷奢极欲的生活,带有杜牧... 李白的千古奉承诗《清平调三首》主要赞美唐玄宗的贵妃杨玉环的美,将人与牡丹花对比,并且极力奉承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晚唐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称赞杨贵妃美,夸耀唐玄宗对其宠爱的同时,讽刺了帝妃穷奢极欲的生活,带有杜牧反讽的特色。两组诗有着相似的题材,同为唐诗中的经典,有着多方面的异同,等待我们研究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贵妃 唐玄宗 安史之乱 牡丹花 亡国
下载PDF
历史演义小说“尚文”“崇史”特征比较——兼论李杨故事在历史演义小说中的传承
11
作者 邹建华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55-57,共3页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故事传承千年,在各类文学形式上都有体现,历史演义小说中涉及李杨故事的主要有褚人获《隋唐演义》及蔡东藩《中国历史通俗演义.唐史》,细加比较,两者在创作态度、材料取舍、结构安排、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存...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故事传承千年,在各类文学形式上都有体现,历史演义小说中涉及李杨故事的主要有褚人获《隋唐演义》及蔡东藩《中国历史通俗演义.唐史》,细加比较,两者在创作态度、材料取舍、结构安排、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别,各自体现了鲜明、典型的"尚文""崇史"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杨故事 历史演义小说 “尚文” “崇史”
下载PDF
杨玉环事迹述略 被引量:1
12
作者 Zhong Dong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1-10,共10页
杨玉环是一个历史人物,后来又成为诗、文、词、赋、曲、小说、戏剧、民间传说乃至神话故事的文学形象。人们对文学中的杨玉环有所了解,但对其历史记载的杨玉环原型却较少深究。本文就是为了更好地研究文学形象中的杨玉环,将有关的记... 杨玉环是一个历史人物,后来又成为诗、文、词、赋、曲、小说、戏剧、民间传说乃至神话故事的文学形象。人们对文学中的杨玉环有所了解,但对其历史记载的杨玉环原型却较少深究。本文就是为了更好地研究文学形象中的杨玉环,将有关的记载作一个梳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史料重新排比分析,勾勒出杨玉环的历史形象。本文以述为主,但也在史实陈述的同时,得出结论:杨氏的悲剧是政治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玉环 唐玄宗 事迹 文学形象 唐代
下载PDF
论马嵬坡的文学景观意义
13
作者 赵保胜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100-106,共7页
“丝绸之路”东段所穿过的陕西省,保留了众多的文学景观,马嵬坡是其中之一。在马嵬兵变发生之前,马嵬坡(驿)不过是秦蜀古道上一个比较重要的驿站而已,因其为马嵬兵变、杨妃缢死等一系列故事的上演提供了舞台,从而进入了历代文人的视野,... “丝绸之路”东段所穿过的陕西省,保留了众多的文学景观,马嵬坡是其中之一。在马嵬兵变发生之前,马嵬坡(驿)不过是秦蜀古道上一个比较重要的驿站而已,因其为马嵬兵变、杨妃缢死等一系列故事的上演提供了舞台,从而进入了历代文人的视野,成为众多诗文作品的描写对象,并跃升为著名的文学景观。历代诗文对马嵬坡景观的书写呈现多侧面、多角度的特点,而对杨贵妃死亡之谜的探讨和对杨贵妃、李隆基之爱的多角度诠释颇具代表性。马嵬坡的文学景观意义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是红颜与兴亡之关系的反思意义,二是忠贞不渝的爱情的象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文学景观 马嵬坡 杨贵妃
下载PDF
从现实的残酷到理想的浪漫——论宋后李杨故事的演变
14
作者 王洋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1-17,共7页
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故事流传多年,在不同的时代与不同的版本中,有着不一样的描述。它们因作者不同,展现出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该文主要探讨比较的就是关于两人的故事在宋代乐史《杨太真外传》、元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清洪昇《长生... 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故事流传多年,在不同的时代与不同的版本中,有着不一样的描述。它们因作者不同,展现出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该文主要探讨比较的就是关于两人的故事在宋代乐史《杨太真外传》、元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清洪昇《长生殿》以及当代戏曲舞台上《杨贵妃后传》、《太真外传》中的不同描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后 李隆基:杨玉环 流传 文化价值
下载PDF
唐代文学中的杨玉环形象
15
作者 钟东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8期23-31,共9页
〕本文将唐代咏颂杨玉环形象和故事的诗文作了一个综论,主要分析了盛唐、中唐、晚唐三个时期文人对待这个问题的不同观念和意旨,以及各时期对杨玉环事迹重要问题的看法,认为杨玉环是一个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的话题,从而推断了后世以李... 〕本文将唐代咏颂杨玉环形象和故事的诗文作了一个综论,主要分析了盛唐、中唐、晚唐三个时期文人对待这个问题的不同观念和意旨,以及各时期对杨玉环事迹重要问题的看法,认为杨玉环是一个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的话题,从而推断了后世以李隆基杨玉环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必然的基本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文学作品 杨玉环形象
下载PDF
评历代咏马嵬诗——兼议杨贵妃文化现象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炎平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1-149,共9页
马嵬之变以其关系政局之巨及李杨命运之深,为唐世及后世诗人所吟咏不绝。或主要关注国家盛衰之变,伤之亦诫之;或主要关注李杨爱情悲剧,哀之亦惜之。最能揭示马嵬之变政治意义的,是杜甫及郑畋之作。而详写李杨爱情悲剧,沉痛悱恻,则首推... 马嵬之变以其关系政局之巨及李杨命运之深,为唐世及后世诗人所吟咏不绝。或主要关注国家盛衰之变,伤之亦诫之;或主要关注李杨爱情悲剧,哀之亦惜之。最能揭示马嵬之变政治意义的,是杜甫及郑畋之作。而详写李杨爱情悲剧,沉痛悱恻,则首推白居易《长恨歌》。白诗以能深契人情而传布广远。流风所及,悼伤杨妃之作逾千年而不衰,蔚为文化史上之奇观,形成杨贵妃文化现象。此类作品,虽瑕瑜杂陈,然亦不乏精警之篇,且可藉以窥见人心及世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嵬之变 唐朝国运盛衰 李杨爱情悲剧 历代咏马嵬诗 杨贵妃文化现象
原文传递
中日文化双向交流中的审美“失位”——以电影《妖猫传》中杨贵妃形象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柳 《传媒观察》 2018年第10期46-52,共7页
电影《妖猫传》是陈凯歌为盛唐书写的“一份情书”,改编自日本作家梦枕貘的玄幻小说《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故事都围绕着代表盛唐气象的灵魂人物杨贵妃展开。在中日文化传播中,杨贵妃一直是热门人物,有关她的形象,建立在对盛唐历... 电影《妖猫传》是陈凯歌为盛唐书写的“一份情书”,改编自日本作家梦枕貘的玄幻小说《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故事都围绕着代表盛唐气象的灵魂人物杨贵妃展开。在中日文化传播中,杨贵妃一直是热门人物,有关她的形象,建立在对盛唐历史仰慕之下,一直带有鲜明的本土化特征和作者的个性色彩,总体上呈现出对历史的误读和审美规范的失位。在“一带一路”的文化交流语境之下,如何寻找具有传播价值的历史人物,确立其核心文化精神和审美规范,是本文试图作出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妖猫传》 盛唐气象 杨贵妃 中日文化交流 审美失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