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茵陈蒿汤对新生大鼠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200只7日龄SPF级SD大鼠,随机选取36只作为正常组,其余腹腔注射胆红素诱发新生大鼠高胆红素血症,剔除不合格大鼠,选择建模成功大鼠14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茵陈蒿汤低...目的:研究茵陈蒿汤对新生大鼠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200只7日龄SPF级SD大鼠,随机选取36只作为正常组,其余腹腔注射胆红素诱发新生大鼠高胆红素血症,剔除不合格大鼠,选择建模成功大鼠14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茵陈蒿汤低、中、高各剂量组,各36只。茵陈蒿汤低、中、高各剂量组分别给予2、4、8 g/(kg·d)茵陈蒿汤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两周为1疗程。观察大鼠的一般行为变化,检测血清和脑组织中胆红素含量和神经元细胞膜Na^+-K^+-ATP酶活力,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TUNEL法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脑组织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茵陈蒿汤低、中、高各剂量组大鼠给药24 h和14天后血清及脑组织胆红素浓度明显升高,脑组织神经元细胞膜Na^+-K^+-ATP酶的活性明显降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明显升高,脑组织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给药24 h后,与模型组比较,茵陈蒿汤高剂量组大鼠脑组织中胆红素的浓度明显降低,脑组织神经元细胞膜Na^+-K^+-ATP酶的活性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14天后,与模型组比较,茵陈蒿汤低、中、高各剂量组大鼠血清及脑组织胆红素浓度明显降低,脑组织神经元细胞膜Na^+-K^+-ATP酶的活性明显升高,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和脑组织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同组24 h比较,茵陈蒿汤低、中、高各剂量组给药14 d后,血清及脑组织中胆红素的含量明显降低,脑组织神经元细胞膜Na^+-K^+-ATP酶的活性明显升高,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caspase-3 m RN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茵陈蒿汤低、中、高各剂量组大鼠caspase-3 m 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茵陈蒿汤对新生大鼠高胆红素血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能通过改善新生大鼠的脑组织中Na^+-K^+-ATP酶活力,升高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表达,降低脑组织细胞凋亡率及凋亡基因caspase-3 m RNA的表达来发挥作用。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加味茵陈蒿汤对湿热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湿热哮喘模型组、加味茵陈蒿汤中、高剂量组、地塞米松组(n=10)。采用多因素干预建立湿热哮喘大鼠模型。HE染色观察大鼠...目的:探讨加味茵陈蒿汤对湿热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湿热哮喘模型组、加味茵陈蒿汤中、高剂量组、地塞米松组(n=10)。采用多因素干预建立湿热哮喘大鼠模型。HE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形态,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大鼠气道信号转导因子-3(STAT3)和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ARC)表达水平。采用Image-Pro Plus 6.0测定支气管总管壁厚度(Wat/Pbm)及气道平滑肌厚度(Wam/Pbm)。结果:模型组大鼠湿热哮喘表现明显,HE染色出现典型气道重塑改变。气道TARC表达和Wat/Pbm、Wam/Pbm与血清IL-6和气道STAT3表达呈正相关(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中剂量组大鼠气道IL-6/STAT3表达、气道TARC表达(P<0.05)和气道Wat/Pbm(P<0.05)、Wam/Pbm(P<0.05)值明显降低。结论:加味茵陈蒿汤中剂量早期干预能显著减轻湿热哮喘大鼠气道重塑,机制可能与抑制大鼠肺组织IL-6/STAT3通路的表达有关。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联合西药治疗湿热中阻型重度慢乙肝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12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1.2g还原型谷胱甘肽+100mg异甘草酸镁+10μg前列地尔+120μg促肝细胞生长素+100m L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联合西药治疗湿热中阻型重度慢乙肝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12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1.2g还原型谷胱甘肽+100mg异甘草酸镁+10μg前列地尔+120μg促肝细胞生长素+100m L 5%GS或100m L NS,1次/d,静滴;HBV-DNA阳性予恩替卡韦,0.5mg/次,1次/d,口服。治疗组56例茵陈蒿汤(茵陈30g,大黄、栀子、白花蛇舌草、茯苓各15g,苍术10g,甘草6g),1剂/d,水煎200m L,早晚口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28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证候积分、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血胆碱酯酶(CHE)、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3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2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8.5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症候积分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肝功能指标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茵陈蒿汤联合西药治疗湿热中阻型重度慢乙肝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茵陈蒿汤对新生大鼠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200只7日龄SPF级SD大鼠,随机选取36只作为正常组,其余腹腔注射胆红素诱发新生大鼠高胆红素血症,剔除不合格大鼠,选择建模成功大鼠14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茵陈蒿汤低、中、高各剂量组,各36只。茵陈蒿汤低、中、高各剂量组分别给予2、4、8 g/(kg·d)茵陈蒿汤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两周为1疗程。观察大鼠的一般行为变化,检测血清和脑组织中胆红素含量和神经元细胞膜Na^+-K^+-ATP酶活力,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TUNEL法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脑组织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茵陈蒿汤低、中、高各剂量组大鼠给药24 h和14天后血清及脑组织胆红素浓度明显升高,脑组织神经元细胞膜Na^+-K^+-ATP酶的活性明显降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明显升高,脑组织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给药24 h后,与模型组比较,茵陈蒿汤高剂量组大鼠脑组织中胆红素的浓度明显降低,脑组织神经元细胞膜Na^+-K^+-ATP酶的活性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14天后,与模型组比较,茵陈蒿汤低、中、高各剂量组大鼠血清及脑组织胆红素浓度明显降低,脑组织神经元细胞膜Na^+-K^+-ATP酶的活性明显升高,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和脑组织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同组24 h比较,茵陈蒿汤低、中、高各剂量组给药14 d后,血清及脑组织中胆红素的含量明显降低,脑组织神经元细胞膜Na^+-K^+-ATP酶的活性明显升高,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caspase-3 m RN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茵陈蒿汤低、中、高各剂量组大鼠caspase-3 m 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茵陈蒿汤对新生大鼠高胆红素血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能通过改善新生大鼠的脑组织中Na^+-K^+-ATP酶活力,升高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表达,降低脑组织细胞凋亡率及凋亡基因caspase-3 m RNA的表达来发挥作用。
文摘目的:探讨加味茵陈蒿汤对湿热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湿热哮喘模型组、加味茵陈蒿汤中、高剂量组、地塞米松组(n=10)。采用多因素干预建立湿热哮喘大鼠模型。HE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形态,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大鼠气道信号转导因子-3(STAT3)和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ARC)表达水平。采用Image-Pro Plus 6.0测定支气管总管壁厚度(Wat/Pbm)及气道平滑肌厚度(Wam/Pbm)。结果:模型组大鼠湿热哮喘表现明显,HE染色出现典型气道重塑改变。气道TARC表达和Wat/Pbm、Wam/Pbm与血清IL-6和气道STAT3表达呈正相关(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中剂量组大鼠气道IL-6/STAT3表达、气道TARC表达(P<0.05)和气道Wat/Pbm(P<0.05)、Wam/Pbm(P<0.05)值明显降低。结论:加味茵陈蒿汤中剂量早期干预能显著减轻湿热哮喘大鼠气道重塑,机制可能与抑制大鼠肺组织IL-6/STAT3通路的表达有关。
文摘[目的]观察茵陈蒿汤联合西药治疗湿热中阻型重度慢乙肝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12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1.2g还原型谷胱甘肽+100mg异甘草酸镁+10μg前列地尔+120μg促肝细胞生长素+100m L 5%GS或100m L NS,1次/d,静滴;HBV-DNA阳性予恩替卡韦,0.5mg/次,1次/d,口服。治疗组56例茵陈蒿汤(茵陈30g,大黄、栀子、白花蛇舌草、茯苓各15g,苍术10g,甘草6g),1剂/d,水煎200m L,早晚口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28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证候积分、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血胆碱酯酶(CHE)、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3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2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8.5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症候积分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肝功能指标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茵陈蒿汤联合西药治疗湿热中阻型重度慢乙肝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