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归》对阮籍《咏怀诗》的批评及其论争之意蕴 被引量:4
1
作者 徐国荣 梅嫣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1,共11页
钟惺、谭元春在《诗归》中以“厚”“真”为标准对阮籍《咏怀》诗持批评与贬低的态度,认为其既不如此前的《古诗十九首》,又不如唐代的《感遇》。这种贬低一方面源于他们独特的诗学观,另一方面又与他们对阮籍性情、诗歌特点的认知有关... 钟惺、谭元春在《诗归》中以“厚”“真”为标准对阮籍《咏怀》诗持批评与贬低的态度,认为其既不如此前的《古诗十九首》,又不如唐代的《感遇》。这种贬低一方面源于他们独特的诗学观,另一方面又与他们对阮籍性情、诗歌特点的认知有关。此外,还有针对七子派复古诗学——尤其是对李攀龙《古今诗删》不满的现实因素。《诗归》对阮诗的评价引起了明清诗论家激烈的反驳,这其中固然有钱谦益、陈子龙等人的影响,也有易代之际的时代因素,但批评者大多还是立足于诗学本身。他们认为钟、谭不过是“尚奇”“好尽”“浅陋”,故多重申《咏怀》有性情、多蕴藉,潘德舆则从性情之正摈斥《咏怀》和陈子昂《感遇》而扬张九龄《感遇》,客观上又扩大了《咏怀》诗接受史之丰富蕴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归》 《咏怀诗》 失真不厚 身分 门户之见
下载PDF
论阮籍《咏怀诗》的隐与秀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砚群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3-15,5,共3页
《咏怀诗》洋溢着"工为复义"的"隐"美和"巧为卓绝"的"秀"美,体现了魏晋五言诗歌艺术的新成就和新魅力。
关键词 阮籍 《咏怀诗》 隐秀
下载PDF
阮籍《咏怀诗》源出《小雅》解
3
作者 林家骊 陶琳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5-10,25,共7页
钟嵘《诗品》认为阮籍的《咏怀诗》源出于《小雅》,王夫之《古诗评选》则认为出于《国风》。分析阮籍《咏怀诗》产生的时代背景、个人遭际、诗歌旨趣,并征引南朝颜延年、沈约等人对《咏怀诗》的体裁、形象、表现手法、语言等方面的评价... 钟嵘《诗品》认为阮籍的《咏怀诗》源出于《小雅》,王夫之《古诗评选》则认为出于《国风》。分析阮籍《咏怀诗》产生的时代背景、个人遭际、诗歌旨趣,并征引南朝颜延年、沈约等人对《咏怀诗》的体裁、形象、表现手法、语言等方面的评价,笔者认为《咏怀诗》从风格体制来说,应该是源出于《小雅》,并有所发扬光大,且对后世的“咏怀”、“感遇”一类诗歌有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籍 咏怀诗 小雅 风格 体制
下载PDF
论悲剧美学视角下《咏怀诗》的审美意蕴
4
作者 王磊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00-106,共7页
阮籍"忧生之嗟"透露出浓厚的悲剧意识,不能深刻理解和解读阮籍的悲剧意识,是导致阮籍接受史上出现阐释混乱的主要原因。阮籍的"忧生"将对人生的苦痛悲怨的情感直接升华为对人生的悲剧性体验。这种体验在中国文学史... 阮籍"忧生之嗟"透露出浓厚的悲剧意识,不能深刻理解和解读阮籍的悲剧意识,是导致阮籍接受史上出现阐释混乱的主要原因。阮籍的"忧生"将对人生的苦痛悲怨的情感直接升华为对人生的悲剧性体验。这种体验在中国文学史中是非常独特性的经验,所以显得陌生而难以阐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怀诗 阮籍 悲剧意识 审美风格
下载PDF
论阮籍《咏怀诗》对《离骚》的传承
5
作者 袁子微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71-73,共3页
阮籍《咏怀诗》的源流问题,历来聚讼不断。"小雅"说始于钟嵘,自清代开始盛行"离骚"说。把《咏怀诗》的源流单独地归为任何一家都是失当的。但是从抒情模式、艺术手法、艺术风格等多方面来分析,《咏怀诗》对《离骚... 阮籍《咏怀诗》的源流问题,历来聚讼不断。"小雅"说始于钟嵘,自清代开始盛行"离骚"说。把《咏怀诗》的源流单独地归为任何一家都是失当的。但是从抒情模式、艺术手法、艺术风格等多方面来分析,《咏怀诗》对《离骚》的传承具有显著特征,这也是清代学者倾向于"离骚说"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怀诗 离骚 传承
下载PDF
从《咏怀诗》看阮籍的理想及其幻灭
6
作者 顾农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03-108,共6页
阮籍先后推崇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 ,对这两家所描绘的理想世界都曾抱有很高的热情 ,但在严峻的现实生活中先后都幻灭了。于是他既认清了“礼法”的本质 ,也深知要超越现实是不可能的 ,剩下的只有精神家园失落后的巨大痛苦。他既不能超越... 阮籍先后推崇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 ,对这两家所描绘的理想世界都曾抱有很高的热情 ,但在严峻的现实生活中先后都幻灭了。于是他既认清了“礼法”的本质 ,也深知要超越现实是不可能的 ,剩下的只有精神家园失落后的巨大痛苦。他既不能超越社会 ,也不能超越自我 ,而只能通过狂饮、痛哭和赋诗来宣泄自己的苦闷。《咏怀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怀诗》 阮籍 中国古代文学
下载PDF
阮籍及其《咏怀诗》艺术生命的流传
7
作者 郁慧娟 旷明军 《阴山学刊》 2014年第2期15-18,共4页
阮籍的人格品质与诗歌艺术在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包括阮籍其人及《咏怀诗》中表现出的济世品质、反抗精神和生命深情几个方面,这是其艺术生命得以流传根本之所在。而陶渊明对这种影响流变的传承与接受,显示出阮籍及《咏怀诗》在文学史... 阮籍的人格品质与诗歌艺术在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包括阮籍其人及《咏怀诗》中表现出的济世品质、反抗精神和生命深情几个方面,这是其艺术生命得以流传根本之所在。而陶渊明对这种影响流变的传承与接受,显示出阮籍及《咏怀诗》在文学史中动态的存在状态,这种状态是生命体延续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籍 《咏怀诗》 生命流变 陶渊明
下载PDF
浅论刘禹锡咏史怀古诗的艺术个性
8
作者 李春霞 《怀化学院学报》 2007年第5X期60-62,共3页
刘禹锡是中唐独具特色的优秀诗人,在我国诗歌史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诗在韩孟、元白诗派外独辟蹊径,自成一派,影响巨大。这与刘禹锡自觉总结诗歌理论是分不开。试以其自己的诗歌理论为指导,以其咏史怀古诗为中心,通过分析其咏史怀古诗... 刘禹锡是中唐独具特色的优秀诗人,在我国诗歌史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诗在韩孟、元白诗派外独辟蹊径,自成一派,影响巨大。这与刘禹锡自觉总结诗歌理论是分不开。试以其自己的诗歌理论为指导,以其咏史怀古诗为中心,通过分析其咏史怀古诗内容的旨意含蓄,风格的取境精练、语言警策、想象丰富来显示刘禹锡独特的艺术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禹锡 咏史怀古诗 旨意含蓄 取境精练 语言警策 想象丰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