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dPO_(4)∶Tb^(3+)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孟晓燕 廖云 +3 位作者 张丽蓉 张雨蒙 吴丽丹 杨流赛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4,共8页
稀土Tb^(3+)掺杂磷酸钆(GdPO_(4))绿色荧光粉是实现白光LED的潜在荧光粉,其常规水热法的制备存在反应时间较长、Tb^(3+)的掺杂量偏低等问题。本文采用水热法结合高温烧结制备了一系列Gd_(1-x)PO_(4)∶xTb^(3+)(x=0、1%、5%、11%、13%、... 稀土Tb^(3+)掺杂磷酸钆(GdPO_(4))绿色荧光粉是实现白光LED的潜在荧光粉,其常规水热法的制备存在反应时间较长、Tb^(3+)的掺杂量偏低等问题。本文采用水热法结合高温烧结制备了一系列Gd_(1-x)PO_(4)∶xTb^(3+)(x=0、1%、5%、11%、13%、15%、17%、19%)样品,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红外光谱仪(FT-IR)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所得样品的相结构、形貌、元素组成、光学吸收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样品均为GdPO_(4)的纯相,属于单斜晶系独居石结构,且Tb^(3+)均匀分布在GdPO_(4)基质中引起晶格收缩。在274 nm的光激发下,GdPO_(4)∶Tb^(3+)荧光粉的最强发射峰位于545 nm处,属于Tb^(3+)的^(5)D_(4)→^(7)F_(5)跃迁,且其荧光猝灭摩尔分数高达15%,此样品(GdPO_(4)∶15%Tb^(3+))表现出优异的绿光发射和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钆 tb 3+掺杂 水热法 高温烧结 发光性能 绿色荧光粉
下载PDF
Ethanol-driven Room-temperature Synthesis of Potential Green-emitting Phosphors: a Case Study of Tb^3+-doped CaHPO4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流赛 彭思艳 +2 位作者 余乐书 罗伟 孙宇杰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4期583-588,共6页
A novel green nanophosphor CaHPO4:Tb3+ was synthesized via a room-temperatureco-precipitation route driven by ethanol solvent.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XRD), scanning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photoluminesce... A novel green nanophosphor CaHPO4:Tb3+ was synthesized via a room-temperatureco-precipitation route driven by ethanol solvent.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XRD), scanning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oscopy (PL) techniques were utilizedto characterize the structure, morphology and fluorescence performance of the obtained powders.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repared samples were well crystallized with triclinic phaseCaHPO4 structure and particle-like morphology. Photoluminescence measurements indicated thatCaHPOa:Tb3+ had a strong absorption peak at 370 nm and exhibited characteristic emissions withseveral sharp peaks corresponding to the transitions 5D4-7FJ (jr = 6-3) of Tb3+. Moreover, theluminescence optimum concentration for CaHPO4:Tb3+ was determined to be 11 mol%, whichmight be a promising green-emitting ohosohor for display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om-temperature synthesis CaHPO4:tb^3+ nanoparticles luminescence
下载PDF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of the Inner Canthus: Correlates with the Temperature of the Injured Human Brain
3
作者 Charmaine Childs Mya Myint Zu +3 位作者 Aung Phyo Wai Yeo Tseng Tsai Shiqian Wu Wang Li 《Engineering(科研)》 2012年第10期53-56,共4页
Introduction: Infra-red (IR) thermometry is a safe and valid method to determine internal and surface temperature in human subjects. Under conditions of brain damage (head injury or stroke) knowledge of changes in the... Introduction: Infra-red (IR) thermometry is a safe and valid method to determine internal and surface temperature in human subjects. Under conditions of brain damage (head injury or stroke) knowledge of changes in the temperature of intracranial tissue is justified because of the vulnerability of neurons to accelerated damage at temperatures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febrile range. Aim: To determine the temperature at the inner canthus (IC) of the eye as a potential surrogate for brain temperature. Methods: Invasive monitoring of deep brain structures, lateral ventricle and deep white matter. IR temperature readings obtained at right and left IC. Results: ?Strong correlations were evident between R and L IC and brain. Close, as well as poor, agreement between?? sites was shown in some patients and at some times. For right hemispheric lesions four had a better correlation between TbrV and TRIC when compared to TLIC.? Whe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brV and TLIC was better compared to TbrV and TRIC, four had a predominant right hemispheric lesion. Conclusions: Improved techniques for IR thermal imaging accuracy at the bedside has the potential to improv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greement. The predominant lesion side may have a bearing on maximum ipsilateral IC temperature Further studies are ongoing in this pilot study pop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in temperature INFRA-RED Thermometry INNER Canthus Thermal Imaging Eye
下载PDF
Terminal Blend(TB)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钱成多 刘新强 +1 位作者 王峥 毕海崧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11期2536-2542,2555,共8页
采用Terminal Blend(TB)技术制备了基质沥青牌号和SBS含量不同的6种TB复合改性沥青,并对它们的常规指标、感温性能、黏温特性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TB复合改性沥青各项性能均显著优于基质沥青。TB复合改性沥青的性能与SBS含... 采用Terminal Blend(TB)技术制备了基质沥青牌号和SBS含量不同的6种TB复合改性沥青,并对它们的常规指标、感温性能、黏温特性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TB复合改性沥青各项性能均显著优于基质沥青。TB复合改性沥青的性能与SBS含量和基质沥青的牌号有关。除温度敏感性外,其他各项性能均随SBS含量增加而得到改善。中油AH-70有助于改善软化点、针入度、针入度指数PI值、弹性恢复、峰值拉力Fmax、屈服应变能E、黏韧性面积S和黏韧性指标,中海AH-90则有助于改善延度、黏温曲线方程斜率、拉伸柔量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rminal Blend(tb) 复合改性沥青 感温性能 黏温特性 力学性能
下载PDF
TB沥青砾石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
5
作者 乔阳 刘力侨 《合成橡胶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1-344,共4页
将所制备的TB沥青用于砾石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基于小梁弯曲试验对TB沥青砾石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进行了评价,并与基质沥青砾石混合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较高温度下制备TB沥青使其黏弹性遭受一定程度的损失,软化点略高,但低... 将所制备的TB沥青用于砾石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基于小梁弯曲试验对TB沥青砾石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进行了评价,并与基质沥青砾石混合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较高温度下制备TB沥青使其黏弹性遭受一定程度的损失,软化点略高,但低温性能和储存稳定性优异;TB沥青的密度相较于基质沥青要小,因此TB砾石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较大;TB沥青砾石混合料的应变能密度在0℃、-10℃和-25℃下分别比基质砾石沥青混合料提高了68%、147%和65%;发生脆性破坏的温度砾石沥青混合料在0℃附近,而TB砾石沥青混合料在-25℃。TB沥青有效提高了砾石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沥青 砾石 沥青混合料 低温抗裂性能 破坏类型
下载PDF
TB胶粉复合SBS改性沥青及混合料的低温性能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家伟 黄卫东 +1 位作者 吕泉 关维阳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1-136,152,共7页
通过小梁弯曲蠕变试验(BBR)以及半圆弯拉试验(SCB),对不同TB胶粉掺量和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掺量的TB胶粉复合SBS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的低温性能进行研究,并对其低温性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基质沥青相比,TB胶... 通过小梁弯曲蠕变试验(BBR)以及半圆弯拉试验(SCB),对不同TB胶粉掺量和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掺量的TB胶粉复合SBS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的低温性能进行研究,并对其低温性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基质沥青相比,TB胶粉改性沥青具有优异的低温性能,且随着TB胶粉掺量的增加,其低温PG分级温度下降,沥青低温应力变小,混合料低温抗裂性增强;TB胶粉复合3%SBS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的低温性能高于基质沥青,且随着TB胶粉掺量的增加,其低温性能改善效果较为显著,但低于相应掺量的TB胶粉改性沥青;随着SBS掺量的增加,10%TB胶粉复合SBS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变化不明显,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变差;TB胶粉改性沥青的低温PG分级可以很好地反映沥青及其混合料的低温性能,而TB胶粉复合SBS改性沥青不能通过单一的PG分级来评价其低温性能,需要结合其他指标共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胶粉 SBS 低温 小梁弯曲蠕变试验 半圆弯拉试验
下载PDF
Tb^3+激活的Ca3(BO3)2绿色荧光粉的光谱特性 被引量:1
7
作者 康娟 徐时清 +1 位作者 李晨霞 刘涛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E01期86-88,共3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Tb^3+掺杂和Tb^3+/Ce^3+共掺Ca3(B03)2荧光粉。研究比较了两者的光谱特性,发现Tb^3+在273nm、373nm处有2个激发峰,发射光谱反映了Tb^3+的特征发射,即能观察到来自^5D3和^5D4的发射。Tb^3+/Ce^3+共掺...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Tb^3+掺杂和Tb^3+/Ce^3+共掺Ca3(B03)2荧光粉。研究比较了两者的光谱特性,发现Tb^3+在273nm、373nm处有2个激发峰,发射光谱反映了Tb^3+的特征发射,即能观察到来自^5D3和^5D4的发射。Tb^3+/Ce^3+共掺时的激发光谱在273m、373m处有2个激发带,但以273m为主,发射光谱中除了明显的Tb^3+外亦能观察到Ce^3+的发射谱线。在相同条件下比较两者的发射光谱可以看出共掺时的能量明显增强,说明Tb^3+/Ce^3+之间存在能量转移。对两种荧光粉样品进行了寿命测试和比较,发现共掺时的寿命有所增强,表明Ce^3+在能量转移的过程中对寿命也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固相法 特征发射 tb^3+和Ce^3+离子 荧光寿命
下载PDF
高温高压合成CeTbO_(3+δ)的XPS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莉萍 魏诠 +2 位作者 刘宏建 郑大方 苏文辉 《高压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84-189,共6页
经过高温高压合成的CeTb_(3+σ)进行了XPS研究,发现在1.0GPa下,Tb ̄(4+)在~600℃开始转变成Tb ̄(3+),而Ce ̄(4+)在~800℃开始向Ce ̄(3+)转变。在1000~1200℃形成单相萤... 经过高温高压合成的CeTb_(3+σ)进行了XPS研究,发现在1.0GPa下,Tb ̄(4+)在~600℃开始转变成Tb ̄(3+),而Ce ̄(4+)在~800℃开始向Ce ̄(3+)转变。在1000~1200℃形成单相萤石结构化合物CeTbO_(3+σ)的Ce是以Ce ̄(3+)、Ce ̄(4+)混合价形式存在,Tb全部变成Tb ̄(3+)。实验表明,用Ce_(3d)谱上~888eV峰的峰位及其与882eV峰的相对强度变化可以定性判断化合物中是否含有Ce ̄(3+)。研究了高温高压合成的CeTbO_(3+σ)的稳定性随时间的变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高压 铽酸铈 X射线衍射
下载PDF
金属间化合物Tb(Fe_(1-x)Ni_x)_(11.3)Nb_(0.7)的结构和磁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罗广圣 李小怡 辛勇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05年第4期29-31,48,共4页
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差示扫描量热等方法对化合物Tb(Fe1-xN ix)11.3Nb0.7的结构和磁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属间化合物Tb(Fe1-xN ix)11.3Nb0.7(x=0,0.05,0.10,0.15,0.20,0.25)的结构均为ThMn12型结构,并且随N i含量x的增大,Tb... 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差示扫描量热等方法对化合物Tb(Fe1-xN ix)11.3Nb0.7的结构和磁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属间化合物Tb(Fe1-xN ix)11.3Nb0.7(x=0,0.05,0.10,0.15,0.20,0.25)的结构均为ThMn12型结构,并且随N i含量x的增大,Tb(Fe1-xN ix)11.3Nb0.7金属间化合物的晶格常数a,c和单胞体积V均呈减少趋势,居里温度TC呈单调上升趋势.当x>0.15时,Tb(Fe1-xN ix)11.3Nb0.7金属间化合物中的杂质相明显呈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Fe1-xNix)11.3Nb0.7 晶体结构 居里温度 杂质相 磁性能
下载PDF
高温高湿环境下大鼠肠道菌群与脑肠肽关联性分析
10
作者 朱博 于智颖 +7 位作者 杨洁 李思远 贺江华 孙艺璇 亓云鹏 罗闽 董玲 徐文娟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4年第3期224-230,236,共8页
目的:探讨高温高湿环境下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表达,及其与血清脑肠肽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将16只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2组,常温常湿组和高温高湿组,每组8只。常温常湿组放置于温度(25±2)℃、湿度(50±5)%的恒温恒湿箱中... 目的:探讨高温高湿环境下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表达,及其与血清脑肠肽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将16只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2组,常温常湿组和高温高湿组,每组8只。常温常湿组放置于温度(25±2)℃、湿度(50±5)%的恒温恒湿箱中,高温高湿组放置于温度(40±2)℃、湿度(70±5)%的恒温恒湿箱中,饲养7 d,期间正常喂食饮水。实验收集两组SD大鼠粪便样品于1.5 mL离心管,并通过腹主动脉采集血液样本。采用16S rDNA和宏基因组测序法对2组大鼠粪便样品进行分析,明确高温高湿环境对菌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胆囊收缩素(CCK)水平;Spearman相关性分析菌群与脑肠肽间的相关性。结果:动物行为学观察表明高温高湿组大鼠躁动不安,随着时间延长出现大鼠前爪挠面部且精神差的情况,大鼠活动也逐渐减弱。16S rDNA和宏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与常温常湿组相比,高温高湿环境能够显著降低肠道菌群的Alpha和Beta多样性,引起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比值升高。物种差异分析获得核心差异菌群,其中上调菌群为棒状杆菌、另枝菌属,下调菌群为普雷沃氏菌、考拉杆菌、毛螺旋菌、瘤胃球菌;功能分析结果表明高温高湿主要影响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卟啉代谢、视黄醇代谢等新陈代谢过程及生物合成,还涉及糖酵解/糖新生、ABC转运蛋白、核糖体等。ELISA测定结果显示高温高湿组SD大鼠血清CCK含量较常温常湿组显著降低,并与核心差异菌群呈现相关性。结论:高温高湿环境可引起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异常,进而通过核心差异菌群影响CCK水平变化,影响大鼠情绪的调控。功能富集分析表明,高温高湿环境下大鼠肠道差异菌与大鼠情绪变化具有相关性,提示与神经性疾病有重要的关系。该研究丰富了环境对肠道菌群影响的认识,同时对临床诊断和研究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湿 肠道菌群 宏基因组 脑肠肽
下载PDF
HTRA丝氨酸肽酶1基因杂合突变致相关脑小血管病一家系报道
11
作者 胡娟娟 李轲 +3 位作者 曾晓霞 李萍 胡帅 漆学良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88-692,共5页
HTRA丝氨酸肽酶1(HTRA1)相关脑小血管病(CSVD)较罕见,尽早诊断和治疗可改善预后。作者报道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37岁、男性患者,以一过性右侧肢体无力为首发症状,影像学提示脑白质病变,基因检测显示HTRA1(c.854 C>T... HTRA丝氨酸肽酶1(HTRA1)相关脑小血管病(CSVD)较罕见,尽早诊断和治疗可改善预后。作者报道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37岁、男性患者,以一过性右侧肢体无力为首发症状,影像学提示脑白质病变,基因检测显示HTRA1(c.854 C>T/p.Pro285Leu)杂合突变,最终诊断为HTRA1相关CSVD。对其家系成员进行调查,其特点为:罹患缺血性脑血管病,伴颈椎、腰椎间盘突出,男性患者伴脱发,部分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男性比女性发病年龄早,发病年龄逐代提前。因此,对于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伴随脱发、认知功能障碍、颈椎或腰椎间盘突出,影像学提示明显脑白质病变,尤其不伴有常见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追问家族史,并进行基因检测筛查HTRA1基因突变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小血管病 脑梗死 HTRA丝氨酸肽酶1 突变 误义 遗传性脑小血管病
下载PDF
HTRA丝氨酸肽酶1基因杂合突变相关脑小血管病一例
12
作者 陈若梦 苏旭东 +1 位作者 仇福成 刘晓云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67-471,共5页
报道1例诊断为HTRA丝氨酸肽酶1(HTRA1)基因杂合突变相关脑小血管病(CSVD)的52岁女性患者。该例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病、糖尿病史,无烟酒嗜好;其外祖父、外祖母为近亲结婚,外祖母及母亲死于脑梗死;临床表现为复发性脑梗死、轻度认知障碍,头... 报道1例诊断为HTRA丝氨酸肽酶1(HTRA1)基因杂合突变相关脑小血管病(CSVD)的52岁女性患者。该例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病、糖尿病史,无烟酒嗜好;其外祖父、外祖母为近亲结婚,外祖母及母亲死于脑梗死;临床表现为复发性脑梗死、轻度认知障碍,头部MRI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广泛脑白质变性和微出血病灶;全外显子组基因检测报告示HTRA1 c.947A>G杂合突变。对于CSVD患者应追问其家族史,对疑似遗传性CSVD患者,需考虑存在HTRA1基因杂合突变的可能;并合理借助基因检测方法,筛选CSVD高危家族患者并进一步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小血管疾病 脑梗死 HTRA丝氨酸肽酶1 突变 误义 遗传性脑小血管病
下载PDF
不同时程目标温度管理对颅脑创伤大鼠的脑保护作用
13
作者 赵万勇 孙晓朋 +2 位作者 王景景 李晓红 孙洪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25-1630,共6页
目的通过延迟低温治疗探讨不同时程目标温度管理对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36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NT组、HT4h组、HT24h组及HT48h组。采用电子可控性皮质损伤装置制备TBI大鼠模型,NT组于... 目的通过延迟低温治疗探讨不同时程目标温度管理对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36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NT组、HT4h组、HT24h组及HT48h组。采用电子可控性皮质损伤装置制备TBI大鼠模型,NT组于TBI后延迟4 h给予常温(37℃)治疗,实验组于TBI后延迟4 h给予低温(33.0±1.0)℃治疗4、24和48 h。TBI后3 d通过横杆跑动实验和斜坡爬壁实验评估各组大鼠的运动功能,伊文斯兰染色测定血脑屏障透通性,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的变化,免疫荧光/组化染色检测DCX和GFAP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记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cl-2和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NT组相比,实验组能明显提高TBI大鼠的运动功能,降低血脑屏障透通性,保护海马神经元,促进DCX表达,抑制GFAP表达,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下调Bax蛋白的表达,而在HT48h组的保护作用更显著(P<0.05)。结论长时程的延迟目标温度管理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温度管理 亚低温 颅脑创伤 时程
下载PDF
重视海上落水伤员关键温度点及脑保护策略的研究
14
作者 王守森 叶丹 +1 位作者 林珑 张灏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1-5,共5页
随着我国海事活动日益频繁,海上伤员的救治研究已成为制订海战策略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伤员遭受低温海水的侵袭后,短时间内即会发生体温过低症,除生命体征减弱外,还伴随着多器官的损伤与衰竭,严重威胁伤员的生命安全。因此,针对海... 随着我国海事活动日益频繁,海上伤员的救治研究已成为制订海战策略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伤员遭受低温海水的侵袭后,短时间内即会发生体温过低症,除生命体征减弱外,还伴随着多器官的损伤与衰竭,严重威胁伤员的生命安全。因此,针对海上落水伤员的核心温度变化以及相关脑保护策略的探索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分析关键温度点的发生时间和温度范围,为未来进一步优化复温方案,探索更多可能的脑保护措施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落水伤员 关键温度点 低体温 脑保护 复温策略
下载PDF
直接脑温监测与直肠温度监测在sTBI亚低温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15
作者 李会勇 聂兴玉 赵丹东 《医学信息(内.外科版)》 2009年第3期215-217,共3页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病人(sTBI)亚低温治疗直接脑温(BT)监测与直肠温度(RT)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病人32例分为直接脑温监测组和直肠温度(RT)监测组各16例,对病人脑温、ICP等进行监测,持续监测1~5 d,平均86 h。结果治疗...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病人(sTBI)亚低温治疗直接脑温(BT)监测与直肠温度(RT)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病人32例分为直接脑温监测组和直肠温度(RT)监测组各16例,对病人脑温、ICP等进行监测,持续监测1~5 d,平均86 h。结果治疗伤后3个月,按Jcnnctt和Bowd提出的GOS治疗结果分级评定两组治疗效果,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直接脑温监测与直肠温度监测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均能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生存率。CAMINO脑温直接监测技术安全可靠,对于判定病情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伤 直接脑温 直肠温度 亚低温
下载PDF
亚低温联合醒脑静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分析
16
作者 王文丽 段慧颖 《生命科学仪器》 2024年第3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治疗中采用亚低温、醒脑静联合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到云南省楚雄州中医医院进行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实施亚低温治疗;研究组35例,实施亚低温联合...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治疗中采用亚低温、醒脑静联合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到云南省楚雄州中医医院进行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实施亚低温治疗;研究组35例,实施亚低温联合醒脑静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意识状态、神经功能、认知障碍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比对照组高,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GCS、MMSE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更高,NIHSS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更低,P<0.05;血清CRP、SAA、IL-6水平研究组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亚低温治疗的同时配合醒脑静治疗,整体效果理想,实现炎症水平降低,改善患者意识水平与认知水平,可行性价值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醒脑静 重型颅脑损伤 神经功能 精神状态
下载PDF
K_2MgSiO_4∶Eu^(3+),Tb^(3+)荧光粉的发光性质和能量传递 被引量:8
17
作者 沈玉玲 万英 +2 位作者 叶颖 王庆玲 艾尔肯.斯地克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8-204,共7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K_2MgSiO_4∶Eu^(3+),Tb^(3+)系列荧光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谱、光致发光谱以及荧光寿命对材料的物相结构和发光性质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系列样品的X射线衍射图谱衍射峰与标准卡片吻合得很好,实验浓度范围内Eu^(...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K_2MgSiO_4∶Eu^(3+),Tb^(3+)系列荧光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谱、光致发光谱以及荧光寿命对材料的物相结构和发光性质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系列样品的X射线衍射图谱衍射峰与标准卡片吻合得很好,实验浓度范围内Eu^(3+)、Tb^(3+)单掺或共掺没有改变K_2MgSiO_4的晶体结构.由材料的光致发光谱可以看出:Eu^(3+)单掺K_2MgSiO_4样品在394nm(^(7 )F_0→^(5 )L_6)激发下,显示主峰为613nm(^(5 )D_0→~7F_2)处的红光发射;Tb^(3+)单掺K_2MgSiO_4样品在378nm(^(7 )F_6→^(5 )G_6)激发下,显示主峰为542nm(^(5 )D_4→~7F_5)处的绿光发射.当Eu^(3+)和Tb^(3+)共掺于K_2MgSiO_4基质中时,样品呈现出Eu^(3+)较强的特征发射,Tb^(3+)发射峰则较弱,并且随着掺入Tb^(3+)离子浓度的增加,Eu^(3+)的发射明显增强,Tb^(3+)的发射没有明显变化.另外,当固定Eu^(3+)浓度,逐渐增加Tb^(3+)离子掺杂浓度时,Eu^(3+)的荧光寿命逐渐增加;固定Tb^(3+)浓度,逐渐增加Eu^(3+)离子掺杂浓度时,Tb^(3+)的荧光寿命逐渐减小.这些现象确定了K_2MgSiO_4∶Eu^(3+),Tb^(3+)荧光材料中存在Tb^(3+)→Eu^(3+)的能量传递关系,使得K_2MgSiO_4基质中Eu^(3+)红光发射得到改善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材料 硅酸盐 高温固相法 K2MgSiO4∶Eu^3+ tb^3+ 发光性质 能量传递
下载PDF
Verification and recalibration of HY-2A microwave radiometer brightness temperature 被引量:2
18
作者 ZHAO Yili LI Huimin +1 位作者 CHEN Chuntao ZHU Jianhua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3期968-981,共14页
HY-2A is the first one of the Chinese HY-2 ocean satellite series carrying a microwave radiometer(RM)to measur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ea surface wind speed,atmospheric water vapor,cloud liquid water content,and rai... HY-2A is the first one of the Chinese HY-2 ocean satellite series carrying a microwave radiometer(RM)to measur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ea surface wind speed,atmospheric water vapor,cloud liquid water content,and rain rate.We verified the RM level 1B brightness temperature(T B)to retrieve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In the verification,TB that simulated using the ocean-atmosphere radiative transfer model(RTM)was used as a reference.The total bias and total standard deviation(SD)of the RM level 1B TB,with reference to the RTM simulation,ranged-20.6-4.38 K and 0.7-2.93 K,respectively.We found that both the total bias and the total SD depend on the frequency and polarization,although the values for ascending and descending passes are different.In addition,substantial seasonal variation of the bias was found at all channels.The verific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e RM has some problems regarding calibration,e.g.,correction of antenna spillover and antenna physical emission,especially for the 18.7-GHz channel.Based on error analyses,a statistical recalibration algorithm was designed and recalibration was performed for the RM level 1B TB.Validation of the recalibrated TB indicated that the quality of the recalibrated RM level 1B TB w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The bias of the recalibrated T B at all channels was reduced to<0.4 K,seasonal variation was almost eradicated,and SD was diminished(i.e.,the SD of the 18.7-GHz channel was reduced by more than 0.5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2A MICROWAVE RADIOMETER BRIGHTNESS temperature(tb) VERIFICATION calibration
下载PDF
颜色可调Ca_(2)LaTaO_(6)∶Dy^(3+),Tb^(3+)荧光粉的制备、发光性能及能量传递 被引量:1
19
作者 袁博 祁超超 +1 位作者 张相挺 栾国颜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715-1722,共8页
本文利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高效黄绿色多色发光荧光粉Ca_(2)LaTaO_(6)∶Dy^(3+),Tb^(3+),其主要窄发射带来自Tb^(3+)的547 nm处,并且由于Dy^(3+)的敏化作用而在250~400 nm区域具有宽激发带,将Dy^(3+)和Tb^(3+)共掺到Ca_(2)LaTaO_(6)(... 本文利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高效黄绿色多色发光荧光粉Ca_(2)LaTaO_(6)∶Dy^(3+),Tb^(3+),其主要窄发射带来自Tb^(3+)的547 nm处,并且由于Dy^(3+)的敏化作用而在250~400 nm区域具有宽激发带,将Dy^(3+)和Tb^(3+)共掺到Ca_(2)LaTaO_(6)(CLTO)基质中,构建能量传递体系。通过激发/发射光谱及寿命衰减曲线测试证实了Dy^(3+)到Tb^(3+)的能量传递过程。Dy^(3+)→Tb^(3+)的能量传递以偶极-四极相互作用为主,能量传递效率可达80%甚至更高。基于该能量传递过程,在Dy^(3+)的特征激发下,通过改变Dy^(3+)和Tb^(3+)的相对掺杂浓度,可以使发光颜色由黄色渐变为绿色,说明发光颜色可调的多色发光荧光粉Ca_(2)LaTaO_(6)∶Dy^(3+),Tb^(3+)在荧光粉转换的白光LED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_(2)LaTaO_(6)∶Dy^(3+) tb^(3+) 能量传递 多色发光 高温固相 色坐标 白光LED
下载PDF
CaYAlO4:Tb3+绿色荧光粉的低温燃烧合成及发光性能
20
作者 王淑雪 邓靖宇 +3 位作者 余龙 罗虎 高晓风 朱德生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2-288,共7页
以尿素为燃料,乙二醇为络合剂,采用低温燃烧法合成 CaYAlO4: Tb^3+绿色发光荧光粉。根据荧光粉的物相组成,确定最佳的合成温度和尿素用量;对荧光粉的形貌与发光效果进行观察与测试,并研究 Tb^3+掺杂量对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尿素为燃料,乙二醇为络合剂,采用低温燃烧法合成 CaYAlO4: Tb^3+绿色发光荧光粉。根据荧光粉的物相组成,确定最佳的合成温度和尿素用量;对荧光粉的形貌与发光效果进行观察与测试,并研究 Tb^3+掺杂量对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与基质物质 CaYAlO4的最佳比例 n(CH4N2O):n(Ca)为 3:1,最佳合成温度为800 ℃。合成的 CaY0.96AlO4: 0.04Tb^3+绿色荧光粉为球形颗粒,直径约为 15 nm。荧光粉的激发光谱主要由 O2 →Y^3+和 O2 →Tb^3+宽带激发带构成,激发峰波长 265 nm;发射光谱由位于 490,545,586 和 620 nm 的发射尖峰构成,为 Tb^3+的 5D4→7FJ(J=6,5,4,3)跃迁,545 nm 跃迁强度最大,荧光粉发绿光。Tb^3+的最佳掺杂浓度(摩尔分数)为 0.06,浓度猝灭是由交换相互作用引起的。在紫外 265 nm 激发下,CaY0.96AlO4: 0.06Tb^3+荧光粉发射光谱的色坐标为(0.320,0.363),在 CIE1931 色度图上位于绿黄白光交界处,是一种潜在的 LED 用单掺杂绿光发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燃烧法 CaYAlO4: tb^3+ 荧光粉 激发光谱 发射光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