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ITROGEN NUTRIENT MECHANISM IN SECONDARY SUCCESSION PROCESS OF THE MIXED BROAD-LEAVED/ KOREAN PINE (PINUS KORAIENSIS) FOREST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玉文 王业遽 《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00-104,共5页
Chemical and biochemical analysis methods were used to monitor the vedations of nitrogen nutrient among the dominance trees species in secondary succession process of the mixed broad - leaved/Korean pine forest on Cha... Chemical and biochemical analysis methods were used to monitor the vedations of nitrogen nutrient among the dominance trees species in secondary succession process of the mixed broad - leaved/Korean pine forest on Changbai Mountains, Northeast China. Amounts of total nitrogen, anunonium and NRA in soils of virgin broad-leaved/Korean pine forest which is in climax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secondary birch forests those are in succession Stage. The amount of nitrate was in the other hand. In climax, dominance trees species are tolerant mesophytic trees such as Pinus Koraiensis, Tilia amurensis, Acer mono and also Fraxinus mandshurica, they are all ammonium + nitrate adapted species, but they show a preference for the anunonium rather than those of the pioneer trees species in secondary birch forest, such as Populus davidiava and Betula platyphylla. Because they have more ammonium in their leaves and roots, especially Pinus koraiensis. Populus davidvana and Betula plaaphlla are intolerant trees, amounts of nitrate and total nitrogen is higher in their leaves and roots and also NRA in their leaves, so they preference for the nitrate rather than the others.In secondary birch forest, the regeneration trees species adapt their nitroggn nutrient to the variation of nitrogen nutrient situation in soil, finally they could survival well and the secondary birch forest would succession to climax. In climax, dominance trees species adapt their Nitrogen nutrient to the situation in soil and there are not strong competition in nitrogen nutrient among them, so they can coexist well and keep the climax as stable vege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rogen nutrient mechanism Secondary succession process Mixed broad-leaved/Pinus koraiensis (Korean pine) forest Stability of climax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种子雨组成及其季节动态 被引量:42
2
作者 张健 郝占庆 +3 位作者 李步杭 叶吉 王绪高 姚晓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445-2454,共10页
为了解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的种子雨组成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变化,在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hm^2样地内,设置了150个种子收集器,收集掉落于种子收集器中的果实、种子等。所有收集到的样品分别鉴定其种类并分为成熟种实... 为了解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的种子雨组成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变化,在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hm^2样地内,设置了150个种子收集器,收集掉落于种子收集器中的果实、种子等。所有收集到的样品分别鉴定其种类并分为成熟种实、未成熟种实、花序和果实或种子碎片及其附属物4类,计算各类别的数量,而后分别烘干秤重。从2005年6月到2006年11月,共收集到隶属11科12属20种的种实及其生殖器官残体。累计收集到121291粒种实,其中成熟种实23147粒,仅占所有种实总个体数的19.1%。种实数最多的树种是紫椴(Tilia amurensis)和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两个树种种实的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90%。对2006年5月-11月种子雨季节动态的分析发现:种实在7月中旬至10月下旬数量极大,但主要由未成熟种实组成;在10月中旬出现成熟种实散落高峰,但未成熟种实仍占一定的比例。按每个收集器收集到的成熟种实数统计,成熟种实数量在100-200之间的收集器数量最多。按每个收集器收集到的树种数统计,收集器中最多收到的树种数为7,树种数为3和4的收集器个数最多。对6个主要树种成熟种实所在收集器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发现,紫椴和水曲柳的成熟种实在整个样地都有分布,春榆(Ulmusjaponica)、糠椴(T.mandshurica)、色木槭(Acermono)和假色槭(A.pseudo-sieboldianum)则只在样地的局部区域收集到成熟种实。成熟种实的空间分布与母树的空间分布大都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表明这些树种的成熟种实并没有扩散到离母树较远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雨 种子扩散 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 长白山
下载PDF
Carbon pool structure and carbon density of soil in Pinus koraiensis plantation ecosystem 被引量:4
3
作者 丁壮 张彦东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77-182,I0005,共7页
The organic carbon contents,carbon density and carbon storage of the soil in the Pinus koraiensis plantation ecosystem were investigated in Maoershan experimental forest farm,Shangzhi County,Heilongjiang,on the west s... The organic carbon contents,carbon density and carbon storage of the soil in the Pinus koraiensis plantation ecosystem were investigated in Maoershan experimental forest farm,Shangzhi County,Heilongjiang,on the west slope of the Zhangguangcai Mountains in northeastern China for providing data to evaluation of the carbon balance in forest ecosystem of northeastern China.These soil carbon indicators were measured in three forest types,pure P.koraiensis plantation,P.koraiensis and Betula platyphylla mixed forest,and the P.koraiensis and Quercus mongolica mixed forest.The soil carbon pool consisted of four compartments,namely L layer,F layer,H layer and B layer.With variance analysis,we found that both organic carbon content and carbon density of the soil we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forest types,soil compartments and slope positions.The highest soil carbon density(278.63 Mg·ha^-1).was observed in the mixed forest of P.koraiensis and Q.mongolica.The B layer had the highest carbon density(212.28 Mg·ha^-1) among all the soil compartments.In terms of slope position,the highest soil carbon density(394.18 Mg·ha^-1) presented in the low slope.Besides,soil carbon content and carbon density had a marked change with the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nd vertical depth of the soil in each compartment.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mplied that in the temperate humid region,the mixed ecosystem of regional Pinus koraiensis plantations and natural forest had relatively high carbon storage cap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carbon pool soil carbon density soil carbon content Pinus koraiensis plantation ecosystem mixed forest
下载PDF
Effects of fire disturbance on the forest structure and succession in the natural broad-leaved/Korean pine forest 被引量:7
4
作者 刘丽娟 葛建平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69-274,共6页
Investigations on charcoal in the soil, fire-scarred trees, stand composition, forest structure as well as regeneration status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natural broad-leaved/Korean pine (Pinus koraiensis) forest after f... Investigations on charcoal in the soil, fire-scarred trees, stand composition, forest structure as well as regeneration status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natural broad-leaved/Korean pine (Pinus koraiensis) forest after fire disturbance at Liangshui Nature Reserve on the mid-north of Xiaoxingan Mountains from 1990 to 1992, and the ecological effects of fire disturbance on the formation and succession of this kind of forest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results. The average depth of charcoal in the soil was related to the timing of the fir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fire-scarred trees, the dynamic map of the fire behavior was drawn onto the topographic map. It showed that the dimension and extent of the fire disturbance was closely related with site conditions. Fire disturbance only led to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tand composition and diameter class structure for the stands at different locations, rather than completely destroying the forest. After fire disturbance, the horizontal community structure was a mosaic of different patches, which were made up of different deciduous species or different sizes of Korean pines, and the succession trend of each patch was also different. In the sites with the heavy fire disturbance, the intolerant hardwood species were dominant, and there were a large number of regenerative Korean pine saplings under the canopy. In the moderate -disturbed sites, the tolerant hardwood species were dominant, and a small number of large size Korean pines still survived. In the light-disturbed sites, large size Korean pines were domin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us koraiensis Natural forest Fire disturbance SUCCESSION
下载PDF
基于疤痕大小建立节子体积预测模型
5
作者 李泽霖 贾炜玮 +2 位作者 纪鑫妍 郭昊天 赵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74,共9页
【目的】以黑龙江省林口林业局、东京城林业局林场29块标准地中49株人工红松共计1207个节子数据为研究对象,并以其相关的数据为基础,构建节子体积预测模型,通过人工红松树干内部节子体积的分布规律分析,实现无破坏性地评价木材质量,为... 【目的】以黑龙江省林口林业局、东京城林业局林场29块标准地中49株人工红松共计1207个节子数据为研究对象,并以其相关的数据为基础,构建节子体积预测模型,通过人工红松树干内部节子体积的分布规律分析,实现无破坏性地评价木材质量,为科学合理地利用木材提供参考。【方法】首先通过剖析法收集相关数据,查阅相关文献,建立基础模型;在构建混合模型时,引入样木与样地水平的随机效应,通过比较赤池信息准则AIC、贝叶斯信息准则BIC等评价指标,选出拟合效果最佳的混合模型;构建双水平嵌套混合模型时,将样木水平嵌套于样地水平中,根据拟合评价指标,得出最优的双水平嵌套混合模型。【结果】3种模型中,单水平混合模型与双水平嵌套混合模型的拟合精度均大于基础模型,AIC、BIC等评价指标显示,双水平嵌套混合模型在对节子属性的拟合效果更优于单水平混合效应模型。检验结果显示,基础模型的预测精度大于90%,两种混合模型的预测精度均在98%以上,说明构建的模型能够对节子体积进行较好地预测。【结论】基于双水平嵌套混合模型,不仅能实现无破坏性地预估节子体积,还能更加准确地体现人工红松树干内部节子体积的分布规律。实现无破坏性地评价木材质量,为科学合理地利用木材提供参考,进而提高经济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人工林 节子体积 疤痕面积 混合模型
下载PDF
云冷杉红松林优势树种生态位、种间联结及群落稳定性
6
作者 栾宜通 李念森 +3 位作者 乔璐靖 琚存勇 蔡体久 孙佩丽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3-762,共10页
以细鳞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冷杉红松(Picea koraiensis-Abies nephrolepis-Pinus koraiensis)林固定监测样地为对象,采用α多样性指数、生态位测定、方差比率法(VR)、χ^(2)检验、Spearman秩相关检验和M.Godron稳定性分析云冷杉红松林... 以细鳞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冷杉红松(Picea koraiensis-Abies nephrolepis-Pinus koraiensis)林固定监测样地为对象,采用α多样性指数、生态位测定、方差比率法(VR)、χ^(2)检验、Spearman秩相关检验和M.Godron稳定性分析云冷杉红松林树种多样性、优势树种生态位、种间联结及群落稳定性。结果表明:(1)样地共有乔木树种14科14属20种,林木分布均匀,α多样性指数较高;(2)样地生态位重叠指数较高,但生态位重叠指数较大(>0.7)或较小(<0.4)的情况较少,生态位分化程度一般;(3)样地总体关联性呈不显著正关联,主要树种种间以正相关和不显著相关为主,种间独立性较强;(4)样地M.Godron稳定性计算结果落于点(32.79,67.21),远离稳定点(20,80),群落稳定性较差;(5)红松重要值与生态位宽度最大,与其他树种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均值高于样地均值,以大径级个体为主,树种相对频度较低。因此,在云冷杉红松林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应进行适当的人工干预,促进红松种群数量恢复,调节种间关系,提高种间联结强度,在群落稳定性下降时加强珍稀植物种群监测及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冷杉红松林 群落组成 生态位 种间关系 群落稳定性
下载PDF
辽东山区红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研究
7
作者 杨圆圆 刘金义 +4 位作者 战金伟 卜鹏图 肖尧 高慧淋 冯健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9,209,共10页
以辽东山区不同林龄红松人工林为对象,设置30块不同立地条件样地,调查分析红松生长、林下灌草和土壤养分水分等特性,选取乔木层碳储量、土壤养分维持、土壤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持、生产力和木材生产等生态功能,利用平均值法量化其多... 以辽东山区不同林龄红松人工林为对象,设置30块不同立地条件样地,调查分析红松生长、林下灌草和土壤养分水分等特性,选取乔木层碳储量、土壤养分维持、土壤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持、生产力和木材生产等生态功能,利用平均值法量化其多功能性,探讨不同功能间的协同-权衡关系和驱动多功能性的主要因子,以期为红松人工林的持续健康经营提供支撑。结果表明,辽东山区红松人工林多功能性指数在0.38~0.78,随林龄增加而显著上升。不同功能间以权衡关系占据主导地位;10龄红松人工林乔木层碳储量、生产力和木材生产三者之间权衡度为0、10、34龄和43龄土壤养分维持功能与其他功能间权衡度最高。红松活枝下高、优势木高、坡度、坡位、土壤C∶N、C∶K和N∶K是影响红松人工林多功能性指数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实现红松人工林的森林多功能性,在造林时立地条件尽量选择小坡度、阴坡和低坡位,营林过程中应避免高强度修枝,注重林下生物多样性保育,加强修枝剩余物和凋落物管理,必要时进行林地施肥,促进林分因子、地形因子和土壤养分间的协调发展,推动红松人工林持续健康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人工林 森林多功能性 平均值法 协同-权衡
下载PDF
间伐强度对天然红松阔叶林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8
作者 姜雨希 申方圆 +5 位作者 周思雨 刘月 陈晨 周冠军 强铁艳 杨立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4-143,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间伐强度下红松阔叶林土壤胞外酶活性和化学计量比的变化,探讨间伐强度对土壤养分循环的影响,有利于红松阔叶林的可持续经营和生态功能的稳定。【方法】以吉林省长白山林区内的天然红松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选择4个间伐强... 【目的】研究不同间伐强度下红松阔叶林土壤胞外酶活性和化学计量比的变化,探讨间伐强度对土壤养分循环的影响,有利于红松阔叶林的可持续经营和生态功能的稳定。【方法】以吉林省长白山林区内的天然红松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选择4个间伐强度(CK,0%;LT,14%;MT,27%;HT,41%),测定并分析土壤养分、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通过胞外酶矢量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RDA)揭示间伐强度对红松阔叶林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养分限制的影响。【结果】间伐显著降低了磷(P)获取酶活性(ACP),显著提高了碳(C)、氮(N)获取酶活性(CBH、BG、NAG、LAP),且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C、N获取酶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中度间伐达到最大。土壤EC∶P(0.99)和矢量长度(0.92)在重度间伐处较高,EC∶N(1.15)和矢量角度(57.21°)在未间伐处较高,表明土壤微生物在重度间伐和未间伐下分别具有较强的碳和磷限制。土壤铵态氮与C获取酶(CBH、BG)活性、EC∶N、EC∶P、矢量长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与P获取酶(ACP)活性显著负相关(P<0.01)。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有机质是调控土壤胞外酶活性随间伐强度变化的重要因子。【结论】适宜的间伐强度可以提高土壤胞外酶活性,改善土壤微生物养分限制,促进土壤生物化学循环过程,研究结果可以为深入探讨间伐对天然次生林的养分循环和资源限制等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为红松阔叶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伐强度 红松阔叶林 土壤胞外酶活性 养分限制
下载PDF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次生演替不同阶段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9
作者 田珍 王亚飞 +3 位作者 段文标 王郅臻 杨文 陈立新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137,共8页
选取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内阔叶红松林次生演替序列中的天然枫桦次生林、次生阔叶林、次生针阔混交林以及原始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的一元和二元分布,分析林木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 选取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内阔叶红松林次生演替序列中的天然枫桦次生林、次生阔叶林、次生针阔混交林以及原始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的一元和二元分布,分析林木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一元二元分布中,林分角尺度均呈现相对正态分布,在W=0.5时频率最高,4个阶段的平均角尺度分别为0.577、0.557、0.634、0.589,均以轻度聚集分布为主;并随着演替进行,聚集趋势上升,到原始阔叶红松林后聚集程度又下降;4个演替阶段林木之间呈现混交状态为极强混交,强度和极强度混交的比例依次为69.94%、70.08%、65.56%、63.64%,混交林木的比例随着演替序列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从不同演替阶段的优势种空间分布来看,前5位优势树种呈集聚分布,树种混交程度都较高,但阳性先锋树种和耐阴树种林木的大小分化差异较大。可见,阔叶红松林4个演替阶段的变化说明演替前期林木的角尺度和混交度较大,后期尤其是原始阔叶红松林中聚集程度降低,随机分布比例上升,有利于群落长久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次生林 演替 空间结构 一元分布 二元分布 小兴安岭
下载PDF
紫椴红松林群落主要乔木树种种间关系
10
作者 郭昕 范春楠 +4 位作者 程岩 刘付鹏 宋广文 王馨曼 王唯瑾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573-580,共8页
以吉林松花江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紫椴红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总体相关性检验(VR)、χ^(2)检验、联结系数(AC)、共同出现百分率(PC)和点相关系数(Ф)分析群落主要乔木树种在5个层级(Ⅰ级幼苗、Ⅱ级幼树、Ⅲ级小径树、Ⅳ级中径树、Ⅴ级大... 以吉林松花江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紫椴红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总体相关性检验(VR)、χ^(2)检验、联结系数(AC)、共同出现百分率(PC)和点相关系数(Ф)分析群落主要乔木树种在5个层级(Ⅰ级幼苗、Ⅱ级幼树、Ⅲ级小径树、Ⅳ级中径树、Ⅴ级大树)的种间关系。结果表明:主要乔木树种总体相关性为显著正联结,各层级VR介于0.84~1.59;χ^(2)检验结果显示,紫椴-红松在各层级均为不显著联结,二者在Ⅰ、Ⅲ、Ⅳ层级为正联结,在Ⅱ和Ⅴ层级为负联结。主要树种种间关系大多不显著,由Ⅰ级幼苗至V级大树不显著联结种对数占比增加;在Ⅱ和Ⅳ层级,负联结种对数占比最大;AC、PC和Ф值也均表明,紫椴-红松间虽然存在一定联结但联结程度较弱,其他主要树种种间关系多数处于松散的独立状态。总体而言,紫椴红松林群落主要乔木树种已建立了良好的种间关系,可相对稳定地共同利用林地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椴红松林 乔木树种 层级 种间关系 联结性
下载PDF
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红松和紫椴个体生长的影响因素
11
作者 张萌 范秀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34,共9页
【目的】以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优势树种红松、紫椴为研究对象,探究叶性状的种间差异,不同叶性状间的相关性,以及生物(邻域竞争、初始胸径、叶片性状)与非生物因素(地形因子)对树木生长速率的影响。【方法】利用Welch-ANOVA方差分析量化... 【目的】以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优势树种红松、紫椴为研究对象,探究叶性状的种间差异,不同叶性状间的相关性,以及生物(邻域竞争、初始胸径、叶片性状)与非生物因素(地形因子)对树木生长速率的影响。【方法】利用Welch-ANOVA方差分析量化红松、紫椴叶性状的种间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及斯皮尔曼相关系数评估性状间的相关性;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模型计算不同因素对红松、紫椴生长速率的相对影响。【结果】红松的光饱和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显著高于紫椴;紫椴的光饱和气孔导度、比叶面积显著高于红松。红松的光饱和净光合速率与光饱和气孔导度、比叶面积呈正相关;紫椴的光饱和净光合速率与光饱和气孔导度呈正相关,与比叶面积呈负相关。初始胸径、邻域拥挤指数、坡度对红松年均胸径生长量有显著负效应。初始胸径对红松年均生物量生长量有显著正效应,邻域拥挤指数、坡度有显著负效应。初始胸径对紫椴年均胸径生长量有显著负效应,对紫椴年均生物量生长量有显著正效应。海拔对紫椴年均胸径生长量、年均生物量生长量均有显著负效应。【结论】红松、紫椴叶性状表现出显著的种间差异,两物种叶片性状的相关性呈现不同规律。紫椴的生长受初始胸径、海拔的影响。初始胸径越大,年均胸径生长量越低,而年均生物量生长量越高;海拔越高,年均胸径生长量与年均生物量生长量越低。红松的生长受初始胸径、邻域拥挤指数和坡度的影响。初始胸径越大,年均胸径生长量越低,而年均生物量生长量越高;邻域拥挤指数、坡度越大,年均胸径生长量与年均生物量生长量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经理 红松 紫椴 年均生长量 初始胸径 地形因子 叶性状 种间差异
下载PDF
基于小班尺度的红松次生混交林类型划分及树种组成特征
12
作者 刘奇鹏 祝旭加 +3 位作者 杨燕超 王琦 王创业 张良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5期66-70,74,共6页
以牡丹江市城区现有365块红松次生混交林小班2017年调查数据为研究对象,选取小班树种种类、数量、胸高断面积等数据,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将红松次生混交林划分为四大类型,并通过计算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和重要值,分析了不同类... 以牡丹江市城区现有365块红松次生混交林小班2017年调查数据为研究对象,选取小班树种种类、数量、胸高断面积等数据,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将红松次生混交林划分为四大类型,并通过计算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和重要值,分析了不同类型红松次生混交林的树种组成特征。结果表明:红松次生混交林可划分椴树红松阔叶次生混交林、云冷杉红松针阔叶次生混交林、杨桦红松阔叶次生混交林、蒙古栎红松阔叶次生混交林等四大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次生林 树种组成 林分分类 小班
下载PDF
不同演替阶段3种林型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影响因素
13
作者 刘学 梁素钰 +2 位作者 王琪瑶 李云红 杜倩 《农学学报》 2024年第6期18-23,共6页
研究不同演替阶段3种林型土壤有机碳积累特征,为评估东北原始林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及碳汇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相同坡位、不同林龄的椴树红松林成熟林、中幼龄林及次生杨桦林为研究对象,探讨3种林型土壤有机碳密度及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 研究不同演替阶段3种林型土壤有机碳积累特征,为评估东北原始林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及碳汇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相同坡位、不同林龄的椴树红松林成熟林、中幼龄林及次生杨桦林为研究对象,探讨3种林型土壤有机碳密度及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分析土壤有机碳密度与活性有机碳组分(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氮组分(速效氮)及容重等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种林型土壤有机碳密度均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综合0~30 cm土层,次生杨桦林土壤有机碳密度最高[(17.11±1.13)kg/m^(2))];椴树红松林成熟林居中[(14.69±1.31)kg/m^(2)];椴树红松林中幼龄林最低[(12.06±1.26)kg/m^(2)],且三者之间差异显著。土壤有机碳密度与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速效氮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全氮、孔隙度、C/N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对于椴树红松林,次生杨桦林更利于土壤有机碳固存。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速效氮极显著影响3种林型土壤有机碳积累;全氮、孔隙度、C/N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椴树红松林 次生杨桦林 有机碳密度 相关
下载PDF
果用红松优良无性系选择研究
14
作者 熊欢欢 张海啸 李艳霞 《林业科技》 2024年第6期38-42,71,共6页
红松松籽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是具有重大经济发展前景的保健食品。由于育种周期长,早年红松遗传改良注重生长和材性而较少考虑结实及营养,使得市面上果用红松良种极为匮乏。本研究以苇河地区早期营建的红松无性系种子园成年红松为研究对... 红松松籽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是具有重大经济发展前景的保健食品。由于育种周期长,早年红松遗传改良注重生长和材性而较少考虑结实及营养,使得市面上果用红松良种极为匮乏。本研究以苇河地区早期营建的红松无性系种子园成年红松为研究对象,调查并测定了11个无性系的产量、种实和营养性状,通过投影寻踪法最终选择了3个种实性状和营养性状均优良的无性系,三个无性系种子重和种仁质量的选择增益分别为12.45%和10.11%,选择效果较为明显;出仁率和蛋白质性状选择效果中等,分别优于群体均值7.67%和9.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坚果林 种实性状 营养性状 无性系选择
下载PDF
红松果材兼用林苗木培育技术应用分析
15
作者 张鑫 王清泉 《林业勘查设计》 2024年第2期9-12,共4页
红松作为长周期树种,其培育期限长,成本高,在科学经营、合理培育下可以使三大效益得到充分发挥。红松果材兼用林苗木培育的重点是做好种苗基地建设,利用大苗移栽培育果材兼用林及对红松中幼龄林改造技术,可以提高红松人工林单位面积木... 红松作为长周期树种,其培育期限长,成本高,在科学经营、合理培育下可以使三大效益得到充分发挥。红松果材兼用林苗木培育的重点是做好种苗基地建设,利用大苗移栽培育果材兼用林及对红松中幼龄林改造技术,可以提高红松人工林单位面积木材产量和球果结实量,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通过对红松果材兼用林苗木的苗圃建立、土壤管理、移植育苗和灾害防治等8个方面阐述和总结,以期为相关林农进行苗木培育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果材兼用林 苗木培育技术
下载PDF
红松人工幼龄林改建红松经济林技术措施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明泉 于晓野 +2 位作者 王聪慧 李秀红 李福强 《吉林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35-38,共4页
本文依据多年调查研究成果并结合吉林省红松人工林现状,提出红松人工幼龄林改建经济林的技术措施,为促进红松经济林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红松人工幼龄林 改建 经济林 技术
下载PDF
阔叶红松林中花鼠的食物组成及取食偏好 被引量:2
17
作者 魏爽 梁振玲 +3 位作者 滕威 荆媛 于美辰 戎可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6-514,共9页
为调查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中花鼠(Tamias sibiricus)的食物组成、取食偏好及营养对食物选择的影响,以黑龙江省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花鼠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直接观察法、实验室笼养法结合营养测定的方式对不同季节花鼠... 为调查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中花鼠(Tamias sibiricus)的食物组成、取食偏好及营养对食物选择的影响,以黑龙江省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花鼠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直接观察法、实验室笼养法结合营养测定的方式对不同季节花鼠的食物组成和取食偏好进行调查。野外调查结果表明:花鼠是以植食为主的啮齿动物,不同季节植物性食物占其食物组成的95%以上,其余5%的食物为蜗牛、蚯蚓等动物性食物;春、夏季花鼠取食植物的种类存在差异,春季花鼠取食频次最高的是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夏季为透茎冷水花(Pilea pumila),秋季为红松种子。实验室笼养测得的结果与野外调查结果相符,结合营养测定结果显示花鼠偏好取食粗脂肪、能量含量高和纤维素含量低的食物,而粗蛋白含量与花鼠的取食量之间没有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鼠 食性 营养 阔叶红松林
下载PDF
红石林业有限公司阔叶红松林林分生长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奇 高铭蔚 +3 位作者 张骁 李昕忆 高欢 毕鑫 《吉林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29-32,共4页
本文利用吉林森工红石林业有限公司森林资源调查2016年小班数据库,构建了阔叶红松林林分生长模型,并进行拟合精度检验,最终筛选出最佳的林分生长模型。结果表明:阔叶红松林的林分公顷蓄积量随林龄增加呈“S”型增长,选择的6个林分生长... 本文利用吉林森工红石林业有限公司森林资源调查2016年小班数据库,构建了阔叶红松林林分生长模型,并进行拟合精度检验,最终筛选出最佳的林分生长模型。结果表明:阔叶红松林的林分公顷蓄积量随林龄增加呈“S”型增长,选择的6个林分生长模型检验结果均达到显著水平,除了Korf模型参数b不在置信区间内,其余5个林分生长模型参数拟合结果均达到显著水平。Logistic模型的各项拟合精度检验结果较好,选择Logistic模型为红石林业有限公司阔叶红松林的最佳林分生长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生长模型 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小兴安岭南部2种红松天然林优势树种的空间结构和生态位特征
19
作者 王亚飞 蒋乙东 +2 位作者 段文标 朱海媖 王秋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7-128,共12页
【目的】为了解小兴安岭南部地区的红松天然林内资源和空间分布结构。【方法】本研究基于外业调查数据,对小兴安岭南部的阔叶红松林和云冷杉红松林的生态位特征和空间结构特征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在云冷杉红松林中,... 【目的】为了解小兴安岭南部地区的红松天然林内资源和空间分布结构。【方法】本研究基于外业调查数据,对小兴安岭南部的阔叶红松林和云冷杉红松林的生态位特征和空间结构特征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在云冷杉红松林中,优势树种为红松Pinus koraiensis、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臭冷杉Abies nephrolepis等,紫椴Tilia amurensis的生态位宽度最宽,白桦的最窄。在阔叶红松林内,优势树种为红皮云杉、暴马丁香Syringa reticulata、枫桦Betula costata等,红皮云杉和暴马丁香的生态位宽度较宽;2)云冷杉红松林内优势树种的生态位重叠度低于阔叶红松林;3)云冷杉红松林内优势树种的相似性较为接近,变化范围为0.74~0.79,均值为0.76,但是阔叶红松林内生态位相似性结果差异性较大,毛赤杨Alnus sibirica-紫椴最高,为0.99,红皮云杉-春榆Ulmus davidiana最低,仅为0.64;4)云冷杉红松林内红松、白桦、红皮云杉、水曲柳Fraxinus mandschurica为衰退树种,其他树种为发展树种。阔叶红松林内除了紫椴以外全部为发展树种;5)通过对比阔叶红松林和云冷杉红松林的空间结构特征发现角尺度(W)、大小比数(U)、混交度(M)均相近,角尺度结果显示2种林型的点格局均为随机分布,大小比数等级均为中庸强度,其混交度均介于强度和中度之间;6)红松在云冷杉红松林内大小比数等级为优势,枫桦在阔叶红松林大小比数等级为优势,其他树种的大小比数等级多为中庸;7)混交度与大小比数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22,混交度与生态位响应速率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72。生态位宽度和生态响应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691。【结论】2种林型的空间和资源特征受到的影响因素不同,阔叶红松林为发展中的群落,主要受种群之间的竞争影响,而云冷杉红松林为稳定的群落,主要受建群种物种特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云冷杉红松林 生态位特征 空间结构特征 相关系数
下载PDF
辽东半岛山区近自然经营红松人工林物种组成与群落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连强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0-97,共8页
探究短期和中长期近自然经营下红松人工林群落的物种组成、区系成分与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特征,为辽东半岛山区红松人工林恢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以近自然经营12 a和45 a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群落样地调查法记录样地物种信息... 探究短期和中长期近自然经营下红松人工林群落的物种组成、区系成分与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特征,为辽东半岛山区红松人工林恢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以近自然经营12 a和45 a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群落样地调查法记录样地物种信息,分析群落特征与物种多样性。研究表明:1)12 a群落中,共有高等植物29种,隶属于19科23属;45 a群落中,共有高等植物54科96属142种;2)随着红松生长发育,群落物种分布类型增加、物种数增加、分布范围扩大,物种分布类型中,物种数量分布情况为北温带分布>世界分布>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温带成分最多,世界成分次之,热带成分最少;3)红松群落从12 a经营到45 a仍然保持纯林状态,但群落物种多样性显著增强,正向演替趋势明显。红松人工林近自然经营周期很长,正向演替明显,短期经营群落生物多样性较低,直到经营中期生物多样性才显著增强,生态位和密度制约理论能很好解释红松人工林生态演替,对辽东半岛红松人工林恢复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自然经营 红松人工林 物种组成 群落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