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gulating Neuronal Hyper-Excitability and Hyper-Synchrony in Epileptic Patients by Using PUFA, Calcium and ATP Buffering
1
《Journal of Mathematics and System Science》 2014年第2期116-126,共11页
Epilepsy is a severe neurological disorder clinically identified by hyper-excitability and/or hyper-synchrony in the cortex and other subcortical regions of the brain. To regulate such excitability and synchrony, Hodg... Epilepsy is a severe neurological disorder clinically identified by hyper-excitability and/or hyper-synchrony in the cortex and other subcortical regions of the brain. To regulate such excitability and synchrony, Hodgkin and Huxley model has been deployed with either PUFA or calcium buffering coupled with ATP modulate neurotransmitter release. We formulate and analyze a system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 that describe the effects of PUFA, ATP, and calcium buffering in regulating neuronal hyper-excitability and hyper-synchrony in epileptic patients. We observed that PUFA had diverse effects on the gating variables. Specifically,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inhibitory potency of PUFA on the m-gates which may cause a direct inhibition of the voltage-gated Na+ channels and thus reduce neuronal excitability in epileptic patients. Also, the activation of the potassium channels by PUFA directly limited the neuronal hyper-excitability, while a small change in voltage potential coupled with PUFA restraint activated the voltage dependent ion channels which aided in lowering epileptic excitability in patients. In addition, higher ATP buffer levels in the presence of PUFA caused a significant hyperpolarization which may decrease neuronal excitability while lower ATP level initiated neuron depolarization. These results clearly suggest that PUFA coupled with calcium and ATP buffering could be used to modulate neuronal excitability excessive synchrony in epileptic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FA calcium ATP buffering mathematical model neuronal excitability.
下载PDF
细胞内钙离子形成的波形图案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深泉 陈玉花 刘颖理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利用包含缓冲和扩散影响的钙离子Shuai—Jung振荡模型,研究细胞内和钙库上不同的释放位置分布.方法研究细胞内钙离子振荡形成的波形结构,得到细胞内的钙波图案和细胞内一点的钙信号发放.结果细胞内的钙波信号具有各类实验出现... 目的利用包含缓冲和扩散影响的钙离子Shuai—Jung振荡模型,研究细胞内和钙库上不同的释放位置分布.方法研究细胞内钙离子振荡形成的波形结构,得到细胞内的钙波图案和细胞内一点的钙信号发放.结果细胞内的钙波信号具有各类实验出现的波形结构,细胞内固定点的钙波变化显示钙信号具有传递信使的特性.结论钙离子是细胞内重要的第二信使,其振荡传播可直接传导生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振荡 IP3 缓冲 扩散
下载PDF
SH-SY5Y细胞的钙缓冲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叶琴 陈良怡 +1 位作者 瞿安连 徐涛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2-355,共4页
目的 :研究SH SY5Y神经杂交瘤细胞的钙缓冲能力。方法 :通过膜片钳手段 ,测量未分化的SH SY5Y细胞钙离子通道电流 ;并应用显微荧光测量游离钙离子浓度和高钾去极化的方法 ,研究胞内Ca2 + 浓度上升后浓度恢复的动力学过程。结果 :未分化... 目的 :研究SH SY5Y神经杂交瘤细胞的钙缓冲能力。方法 :通过膜片钳手段 ,测量未分化的SH SY5Y细胞钙离子通道电流 ;并应用显微荧光测量游离钙离子浓度和高钾去极化的方法 ,研究胞内Ca2 + 浓度上升后浓度恢复的动力学过程。结果 :未分化的SH SY5Y细胞存在钙离子通道电流 ;在刺激时间间隔较短时 (<15 0s) ,胞内钙浓度的恢复过程会由于缓冲机制的饱和而变慢 ;而时间间隔 >15 0s时 ,缓冲物质则可以基本恢复使得胞内钙的恢复过程基本保持不变。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通道 钙缓冲蛋白 SH-SY5Y细胞 胞内钙浓度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典型潮土钙、镁形态转化及其环境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擎运 张佳宝 +4 位作者 赵炳梓 信秀丽 陈林 周云鹏 郜红建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6-481,共6页
研究了长期(1989—2009年)不同施肥处理下潮土钙、镁累积特征及形态转化规律,探讨了两种典型盐基阳离子及其碳酸盐在农田土壤酸碱缓冲性能、有机质累积等环境过程中的作用。田间试验设置7个处理:有机肥(OM)、OM+无机化肥氮磷钾(NPK)、NP... 研究了长期(1989—2009年)不同施肥处理下潮土钙、镁累积特征及形态转化规律,探讨了两种典型盐基阳离子及其碳酸盐在农田土壤酸碱缓冲性能、有机质累积等环境过程中的作用。田间试验设置7个处理:有机肥(OM)、OM+无机化肥氮磷钾(NPK)、NPK、NP、PK、NK和不施肥(CK),OM+NPK处理为有机肥和无机化肥氮磷钾各施一半。气量法结合BCR形态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施肥条件下潮土耕层(0~20cm)钙、镁元素均出现持续累积过程,不同处理的累积量表现为:NK<OM<OM+NPK<NPK<NP<PK<CK,与土壤晶格态和碳酸盐结合态钙、镁含量变化规律一致,而与金属氧化物和有机复合态钙、镁含量变化规律相反。OM处理下潮土pH及钙、镁元素含量较低,对土壤碳酸盐影响较小。潮土中碳酸盐以碳酸钙为主,碳酸镁次之,部分碳酸根离子与有机质复合,其构成了土壤复杂的酸碱缓冲体系。钙离子与镁离子相比,易于与金属氧化物复合,与有机质的复合能力相对较弱,抑制土壤黏土矿物-金属氧化物-有机碳复合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钙、镁形态 土壤缓冲体系 有机质稳定
下载PDF
外源钙缓冲作用的动力学模型
5
作者 施小民 郑毓蕃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6083-6087,共5页
外源钙缓冲具有调控细胞内钙信号的功能。最近的实验表明慢速和快速外源钙缓冲的作用均能降低胞质钙振荡的振幅和钙瞬变的衰减率。将外源钙缓冲的影响导入至Atri等人的模型中,分别得到了慢速钙缓冲作用的三变量模型和快速钙缓冲作用的... 外源钙缓冲具有调控细胞内钙信号的功能。最近的实验表明慢速和快速外源钙缓冲的作用均能降低胞质钙振荡的振幅和钙瞬变的衰减率。将外源钙缓冲的影响导入至Atri等人的模型中,分别得到了慢速钙缓冲作用的三变量模型和快速钙缓冲作用的二变量模型。模型表明外源钙缓冲物的作用,不仅降低了钙信号的振幅和衰减率,还降低了周期振荡的频率。并且,模型预测存在一个钙缓冲物浓度的最小值,可以消除周期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振荡 钙缓冲 钙信号 HOPF分岔
下载PDF
羧甲基壳聚糖复合磷酸钙骨水泥的实验 被引量:2
6
作者 韩媛媛 李红 +1 位作者 容建华 周长忍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8-291,共4页
将含有不同质量分数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CMC)的CMC-Na2HPO4-NaH2PO4体系缓冲液作为调和液,将其与磷酸钙骨水泥粉末混合后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一定质量分数的羧甲基壳聚糖的加入,有效的缩短了凝固时间(最短为12 min)... 将含有不同质量分数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CMC)的CMC-Na2HPO4-NaH2PO4体系缓冲液作为调和液,将其与磷酸钙骨水泥粉末混合后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一定质量分数的羧甲基壳聚糖的加入,有效的缩短了凝固时间(最短为12 min),并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最高达6.08 MPa,空白组为0.77MPa).同时,磷酸盐缓冲液能有效地将体系的pH值维持在中性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骨水泥 羧甲基壳聚糖 磷酸盐缓冲液
下载PDF
碳化活化一体化纳米碳酸钙生产新工艺 被引量:6
7
作者 颜鑫 卢云峰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7-50,共4页
碳化活化一体化装置具有碳化和活化温度可调、二氧化碳浓度可控、二氧化碳分布均匀、碳化无死角、搅拌速度可调、产品粒径大小和晶体形状可控等特点。该装置明显简化了纳米碳酸钙的生产流程,减少了设备数量,省略了浆液的静置、陈化、冷... 碳化活化一体化装置具有碳化和活化温度可调、二氧化碳浓度可控、二氧化碳分布均匀、碳化无死角、搅拌速度可调、产品粒径大小和晶体形状可控等特点。该装置明显简化了纳米碳酸钙的生产流程,减少了设备数量,省略了浆液的静置、陈化、冷却、增浓等环节,提高了工艺的连续性,有利于节能降耗和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在碳化起始浆液浓度、起始温度、制冷机功率、碳化气流量或压力等因素都相同的前提下,探讨了碳化气分别采用体积分数为38%、95%以及从95%渐降到20%模式时,碳化过程中氢氧化钙质量分数与碳化时间和碳化温度的关系,其中碳化气体积分数以渐降方式最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酸钙 碳化活化一体化装置 二氧化碳缓冲罐 气体分布器 浓度渐降模式
下载PDF
碳化气浓度渐降模式对纳米碳酸钙碳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颜鑫 卢云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0-183,共4页
设计了碳化活化一体化装置,具有碳化和活化温度可调、CO_2浓度可控、CO_2分布均匀、碳化无死角、搅拌速度可调、晶体形状可控、可简化生产流程,减少设备数量等特点,可避免浆液的静置、陈化、冷却、增浓等工艺环节,提高了工艺的连续性,... 设计了碳化活化一体化装置,具有碳化和活化温度可调、CO_2浓度可控、CO_2分布均匀、碳化无死角、搅拌速度可调、晶体形状可控、可简化生产流程,减少设备数量等特点,可避免浆液的静置、陈化、冷却、增浓等工艺环节,提高了工艺的连续性,有利于节能降耗和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在碳化起始浆液质量分数、起始温度、制冷机功率、碳化气流量或压力等因素都相同的前提下,当碳化气体积分数分别采用35%、99%,以及从99%渐降到20%等3种模式时,探讨了碳化过程中氢氧化钙浆液浓度变化规律与碳化气体积分数、碳化时间和碳化温度的关系,其中碳化气浓度渐降模式最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酸钙 碳化活化一体化装置 CO2缓冲罐 气体分布器 浓度渐降模式
下载PDF
以白云石为原料氨碱法制备球霰石及其生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范天博 贾晓辉 +6 位作者 韩冬雪 陈思 姜宇 胡婷婷 郭洪范 李莉 刘云义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6-60,共5页
采用仿Solvay氨碱法,以白云石为起始原料,在碱性环境下制备出高球霰石含量的碳酸钙。XRD和SEM表征结果显示,碳化温度为20~40℃时的产品为球霰石;40~60℃时的产品为方解石;60~90℃时的产品为文石。球霰石的高倍SEM发现产品有许多微孔结构... 采用仿Solvay氨碱法,以白云石为起始原料,在碱性环境下制备出高球霰石含量的碳酸钙。XRD和SEM表征结果显示,碳化温度为20~40℃时的产品为球霰石;40~60℃时的产品为方解石;60~90℃时的产品为文石。球霰石的高倍SEM发现产品有许多微孔结构,对产品进行比表面积测定为32.653 m^(2)/g,孔径为2.972 nm,为生物分子的装载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对球霰石的形成机理分析表明,NH_(4)^(+)-NH3缓冲体系不仅可以增加碳酸钙的过饱和度,还可以改善溶液环境,为球霰石的生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溶液环境,溶液中微量的Mg^(2+)起到了促进完好晶型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石 缓冲体系 球霰石 碳酸钙
下载PDF
缓冲剂对碳酸钙牙膏中可溶氟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都树 刘佳乐 +1 位作者 王红伟 李幸达 《广东化工》 CAS 2011年第7期26-27,共2页
研究了几种不同缓冲剂对碳酸钙牙膏中可溶氟含量稳定性的影响,并从原理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磷酸氢二钠的配方的可溶氟稳定性较好,经过12周40℃高温稳定性考察后,可溶氟含量为705.32 ppm。
关键词 缓冲剂 碳酸钙 可溶氟
下载PDF
Modulation by buffers of Ca^(2+) release from single and clustered IP3 receptors
11
作者 Sten Reudiger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6-26,共1页
We study numerically Ca2+ release through single or clustered Inositol 1, 4, 5-Trisphosphate (IP3) receptor channels [1] on the ER membrane under the presence of buffer protein.
关键词 INTRACELLULAR calcium DYNAMICS buffer proteins IP3R cell SIGNALLING stochastic DYNAMICS
原文传递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乙二胺四乙酸缓冲液联合胰蛋白酶溶解草酸钙结石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向军 张杰 +1 位作者 徐长庚 王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971-1973,共3页
目的 探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乙二胺四乙酸(TE)缓冲液联合胰蛋白酶溶解草酸钙结石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收集10例患者结石成分主要为草酸钙的结石、溶石剂乙二胺四乙酸(EDTA)、TE溶液或EDTA、TE溶液联合胰蛋白酶分别溶解草酸钙结石... 目的 探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乙二胺四乙酸(TE)缓冲液联合胰蛋白酶溶解草酸钙结石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收集10例患者结石成分主要为草酸钙的结石、溶石剂乙二胺四乙酸(EDTA)、TE溶液或EDTA、TE溶液联合胰蛋白酶分别溶解草酸钙结石,应用原子光谱吸收法检测溶液中钙离子浓度,电子天平称量结石溶解质量,扫描电镜观察结石表面结构变化,膀胱灌注1周观察溶石剂对黏膜的损伤程度.结果 TE缓冲液联合胰蛋白酶组钙离子浓度[(667.96±46.24) μg/L]明显高于其他组[(414.95 ±50.04)、(503.42±57.16)、(439.48±57.21)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下结石晶体结构间距最大,基质溶解多.光镜下TE缓冲液或胰蛋白酶均对黏膜无损伤.结论 TE缓冲液联合胰蛋白酶溶解草酸钙结石效果较好,对组织无损伤,有望进入临床试验,使化学溶石联合手术治疗成为可行性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钙结石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乙二胺四乙酸缓冲液 胰蛋白酶
原文传递
LaNiO_3缓冲层厚度对Ca_(0.4)Sr_(0.6)Bi_4Ti_4O_(15)薄膜结构和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范素华 于冉 +1 位作者 张丰庆 胡伟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838-1843,共6页
利用溶胶–凝胶法在Si(100)衬底上制备了具有(110)取向的LaNiO3薄膜,然后在LaNiO3/Si(100)上制备了Ca0.4Sr0.6Bi4Ti4O15(Ca0.4Sr0.6BTi)薄膜。研究了LaNiO3缓冲层厚度对Ca0.4Sr0.6BTi薄膜结构和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引入LaNiO3厚度... 利用溶胶–凝胶法在Si(100)衬底上制备了具有(110)取向的LaNiO3薄膜,然后在LaNiO3/Si(100)上制备了Ca0.4Sr0.6Bi4Ti4O15(Ca0.4Sr0.6BTi)薄膜。研究了LaNiO3缓冲层厚度对Ca0.4Sr0.6BTi薄膜结构和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引入LaNiO3厚度为250 nm时,Ca0.4Sr0.6BTi薄膜(200)面衍射峰择优取向最明显,即薄膜样品的(200)与(119)面衍射峰的相对强度I(200)/I(119)最大,为1.20;Ca0.4Sr0.6BTi薄膜的相对介电常数最大为230,介电损耗因子(tanδ)为0.068,剩余极化强度为17.5μC/cm2,矫顽电场为84.6 kV/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锶铋钛 铁电薄膜 镍酸镧 缓冲层 铁电性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