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豚毒素停搏液减轻大鼠心肌细胞内钙超载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杨朝坤 杨双强 +2 位作者 谭松涛 汪斌 陈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 观察Na+ 通道阻滞剂河豚毒素 (TTX)停搏液对离体大鼠心肌细胞内游离Ca2 + 浓度的影响。方法 成年Wistar大鼠心脏 ,用酶解法分离成具有搏动性的心室肌细胞悬液 ,随机分成基础组、STH2组和TTX组 ,STH2组和TTX组分别应用STH2停搏液... 目的 观察Na+ 通道阻滞剂河豚毒素 (TTX)停搏液对离体大鼠心肌细胞内游离Ca2 + 浓度的影响。方法 成年Wistar大鼠心脏 ,用酶解法分离成具有搏动性的心室肌细胞悬液 ,随机分成基础组、STH2组和TTX组 ,STH2组和TTX组分别应用STH2停搏液和TTX停搏液处理 ,建立模拟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停搏 /复搏细胞模型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定各组细胞不同时期的 [Ca2 + ] i。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搏动情况和形态学变化。结果 TTX组和STH2组细胞复搏后[Ca2 + ] i 均明显高于基础组 (P <0 .0 1) ,但TTX组 [Ca2 + ] i 明显低于STH2组 (P <0 0 1) ;在停搏期间 ,TTX组细胞 [Ca2 + ] i 上升速度和幅度明显低于STH2组 ;STH2组和TTX组细胞复搏后搏动频率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形态学观察 ,TTX组复搏后具有正常活力的杆形心肌细胞比例高于STH2组 (P <0 0 1)。结论 河豚毒素停搏液能减轻心肌细胞内Ca2 + 超载和防止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停搏液 极化停搏 河豚毒素 钠通道 心肌细胞 Ca^2+
下载PDF
河豚毒素停搏液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钠超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朝坤 杨双强 潭松涛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观察Na^+通道阻滞剂河豚毒素(TTX)极化心脏停搏液对离体大鼠心肌细胞内游离Na^+浓度([Na^+]_i)的影响。方法:成年Wistar大鼠心脏,用酶解法分离成具有搏动性的单个心室肌细胞悬液,随机分成基础组、STH2组(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照组)和... 目的:观察Na^+通道阻滞剂河豚毒素(TTX)极化心脏停搏液对离体大鼠心肌细胞内游离Na^+浓度([Na^+]_i)的影响。方法:成年Wistar大鼠心脏,用酶解法分离成具有搏动性的单个心室肌细胞悬液,随机分成基础组、STH2组(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照组)和TTX组(实验组),STH2组和TTX组分别应用St.ThomasⅡ号停搏液和TTX停搏液处理,建立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停搏/复搏细胞模型,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测定各组细胞不同时期的[Na^+]。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TTX组和STH2组细胞复搏后[Na^+];均明显高于基础组(P<0.01),但TTX组明显低于STH2组(P<0.01);在停搏期间,TTX组细胞[Na^+];上升速度和幅度明显低于STH2组;形态学观察,TTX组复搏后具有正常活力的杆形心肌细胞比例高于STH2组(P<0.01)。结论:河豚毒素心脏停搏液较去极化心脏停搏液能减轻心肌细胞Na^+超载和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停搏液 极化停搏 河豚毒素 钠通道 心肌细胞 Na^+
下载PDF
HTK液与含血停搏液心肌保护效果比较 被引量:9
3
作者 范全心 李德才 +4 位作者 王安彪 杜亮 訾捷 张文龙 邹承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5,共3页
目的比较HTK液和含血停搏液在复杂心脏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40例重症复杂心脏手术患者分为两组。HTK液组(16例)手术中采用HTK液保护心肌;对照组(24例)术中采用常规1:4含血停搏液保护心肌。测定术前、主动脉开放后8h、24h、48h血... 目的比较HTK液和含血停搏液在复杂心脏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40例重症复杂心脏手术患者分为两组。HTK液组(16例)手术中采用HTK液保护心肌;对照组(24例)术中采用常规1:4含血停搏液保护心肌。测定术前、主动脉开放后8h、24h、48h血中肌钙蛋白I(cTn I)和磷酸激酶同工酶(CK-M B)浓度,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脏自动复跳率、正性肌力药物使用率、机械通气支持时间、ICU监护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HTK组和对照组平均体外循环转流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无明显差异,术后心脏自动复跳率分别为87.5%、64.6%(P<0.05)。主动脉开放后8h、24h对照组cTn I和CK-M B均明显高于HTK组(P<0.05)。两组其余观察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HTK心脏停搏液对复杂重症心脏手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略优于1:4含血停搏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停搏 HTK心脏停搏液 含血心脏停搏液 心肌保护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心脏不停跳与停跳心瓣膜置换术后护理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吴芳兰 陆雪英 黄红艳 《南方护理学报》 2002年第3期4-6,共3页
目的 探讨心脏不停跳二尖瓣置换与心脏停跳二尖瓣置换术后护理工作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3 0例行二尖瓣置换术的病人随机分成 3组 ,A组 :心脏不停跳组 ,B组 :间断灌注冷晶心脏停搏液组 ,C组 :连续灌注温血心脏停搏液组。对比观察 3... 目的 探讨心脏不停跳二尖瓣置换与心脏停跳二尖瓣置换术后护理工作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3 0例行二尖瓣置换术的病人随机分成 3组 ,A组 :心脏不停跳组 ,B组 :间断灌注冷晶心脏停搏液组 ,C组 :连续灌注温血心脏停搏液组。对比观察 3组不同心肌保护方法下进行二尖瓣置换术血液心肌肌钙蛋白T(cTnT)、术后心输出量 (CO) ,正性肌力药物使用、心律失常和使用临时起搏器等情况。结果 cTnT在转机后即升高 4.77~ 8.80ng/ml,且持续到术后 2周 ,但A组的升高值 (6.5 1ng/ml)较B组(7.43ng/ml)和C组 (7.79ng/ml)低 (P <0 .0 1) ,A组术后心输出量 (CO ,5 .14L/min)较术前 (4 .14L/min)明显改善 ,心律失常 ,低心排综合征发生率低 ,血管活性药用量少 ,患者住重症监护病房 (ICU)时间短。结论 心脏不停跳瓣膜置换术较心脏停跳瓣膜置换术后心功能稳定 ,并发症少 ,明显地减少了药品使用和护理工作量 ,是一种较理想的心肌保护方法和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脏不停跳 术后护理 二尖瓣置换术 心肌保护
下载PDF
冷血含钾停搏液在小儿心直视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林茹 李建华 +2 位作者 胡劲 杨秀月 胡建玲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75-77,共3页
作者自1992年5月至1993年5月在34例小儿重症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心直视术中应用冷血含钾停搏液(BCP)16例,与应用冷晶体停搏液(CCP)的18例作对比,BCP级取得满意的心肌保护效果。结果表明:BCP组术... 作者自1992年5月至1993年5月在34例小儿重症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心直视术中应用冷血含钾停搏液(BCP)16例,与应用冷晶体停搏液(CCP)的18例作对比,BCP级取得满意的心肌保护效果。结果表明:BCP组术后心肌同工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门冬氨酸基转移酶的活力明显低于CCP组,并且自动复跳率高(93%),无脱机困难,术后所需血管活性药物支持少,无低心排和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血含钾停搏液 先天性 心脏缺损 外科手术 儿童
下载PDF
极化心脏停搏液对成熟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
6
作者 杨朝坤 杨双强 《四川医学》 CAS 2011年第11期1679-1682,共4页
目的观察Na+通道阻滞剂河豚毒素(TTX)极化心脏停搏液对离体成熟大鼠心肌细胞[Na+]i、[Ca2+]i的影响,探讨其对成熟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Wistar大鼠心脏,用酶解法分离成具有搏动性的单个成熟心室肌细胞悬液,随机分成基础组、STH2... 目的观察Na+通道阻滞剂河豚毒素(TTX)极化心脏停搏液对离体成熟大鼠心肌细胞[Na+]i、[Ca2+]i的影响,探讨其对成熟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Wistar大鼠心脏,用酶解法分离成具有搏动性的单个成熟心室肌细胞悬液,随机分成基础组、STH2组(对照组)和TTX组(实验组),STH2组和TTX组分别应用St.Thomas II号停搏液和TTX停搏液处理,建立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停搏/复搏细胞模型,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测定各组细胞不同时期的[Na+]i和[Ca2+]i。结果 TTX组和STH2组成熟心肌细胞复搏后[Na+]i、[Ca2+]i均明显高于基础组(P<0.01),但TTX组明显低于STH2组(P<0.01)。结论极化心脏停搏液较去极化心脏停搏液能减轻成熟心肌细胞Na+、Ca2+超载,对成熟心肌细胞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停搏液 极化停搏 河豚毒素 钠通道 成熟心肌细胞 Na+ CA2+
下载PDF
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无深低温停循环手术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7
作者 贺宝臣 张院军 +5 位作者 宋朝国 张爱民 赵敏 陈军平 陈德峰 杨伟光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12期1601-1604,共4页
目的研究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无深低温停循环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不同停循环方法分为两组,研究组20... 目的研究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无深低温停循环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不同停循环方法分为两组,研究组20例患者采用无深低温停循环手术,对照组30例患者行深低温停循环手术。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体外循环(CPB)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脑灌注时间、不同时间点氧合指数、术后引流量、ICU时间、住院时间;并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出现的不良情况。结果研究组的CPB时间为(179. 9±61. 2) 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86. 2±27. 9) min,脑灌注时间为(51. 9±11. 5) min,均稍低于对照组的(205. 5±64. 5) min、(93. 1±25. 2) min、(53. 6±13. 2) min,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CPB结束时、结束后2 h及结束后4 h,两组的氧合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但相同时间点,对照组氧合指数低于观察组(P<0. 01);在CPB结束后8h,两组氧合指数都较CPB值术后2 h、4 h上升(P<0. 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 01)。研究组患者的引流液量为(780. 72±151. 56) ml、使用呼吸机时间为(11. 95±3. 72) h、ICU时间为(2. 21±1. 47) d、住院时间为(13. 25±3. 41) 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 006. 12±341. 87) ml、(14. 76±4. 13) h、(3. 19±1. 23) d、(15. 68±3. 72)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1,P<0. 05)。研究组患者出现二次开胸1例、意识障碍1例、昏迷0例、死亡0例;对照组二次开胸4例、意识障碍5例、昏迷2例、死亡3例,两组患者的术后不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应用无深低温停循环,较深低温停循环手术可有效减少术后引流量以及住ICU、使用呼吸机和住院的时间,提高CPB结束后氧合指数,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深低温停循环 心脏停搏液 主动脉弓部置换 体外循环 氧合指数 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