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美托咪定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冯顺华 韩超 +2 位作者 余露 葛志军 许清清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2期223-225,共3页
【目的】评估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全身麻醉下行动脉瘤栓塞术、ASA分级Ⅰ~Ⅱ级患者4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n=20),两组麻醉和诱导方法相同。右美托咪定组于麻醉诱导... 【目的】评估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全身麻醉下行动脉瘤栓塞术、ASA分级Ⅰ~Ⅱ级患者4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n=20),两组麻醉和诱导方法相同。右美托咪定组于麻醉诱导前15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6 μg/(kg·10 min),继之0.4 μg/(kg·h)持续输注;生理盐水组患者则静脉泵注相同剂量生理盐水。记录输注前、输注10 min、插管后、手术结束、拔管前、拔管后即刻及拔管后5 min、10 min时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躁动、呛咳评分及拔管后10 min时Ramsay镇静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苏醒和拔管时间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气管插管、拔管前、拔管即刻及拔管后5 min右美托咪定组患者MAP、HR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患者(P均〈0.05);拔管后10 min时Ramsay镇静评分高于生理盐水组患者,而呛咳反应评分、拔管即刻躁动评分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患者(P〈均0.05)。【结论】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麻醉诱导前输注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0.6 μg/(kg·10 min)、术中以0.4 μg/(kg·h)维持可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同时提高患者苏醒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治疗应用 颅内动脉瘤/治疗 栓塞 治疗性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附2例报告) 被引量:8
2
作者 陈学明 汪忠稿 +1 位作者 余军 舒畅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例行腔内治疗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患者均获得技术上的成功,分别随访2周和1年,经超声检查证实置入的支架型人工血管没有移位且保持通畅。结论在腹主动脉...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例行腔内治疗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患者均获得技术上的成功,分别随访2周和1年,经超声检查证实置入的支架型人工血管没有移位且保持通畅。结论在腹主动脉瘤的治疗中,如果病例选择得当,与传统的手术治疗比较,腔内治疗操作简单,创伤小,且可大大缩短病人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腹/治疗 腔内移植物
下载PDF
高压氧辅助治疗脑梗死的时机与疗效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肖平田 刘朝生 李译蓉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6年第12期1937-1938,共2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脑梗死的治疗时机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进行高压氧治疗的中重度脑梗死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不同治疗时机分为24h内、2~5d、6~9d及10d以上四组,然后比较组间疗效差异。【结果】发病后24h内,2~5d,6~9d,...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脑梗死的治疗时机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进行高压氧治疗的中重度脑梗死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不同治疗时机分为24h内、2~5d、6~9d及10d以上四组,然后比较组间疗效差异。【结果】发病后24h内,2~5d,6~9d,10d以上接受高压氧治疗者治愈率分别为47.82%,9.52%,5.00%,0%;显效率43.47%,61.90%,25.00%,15.00%;好转率分别为8.60%,28.57%,65.00%,75.00%;无效率分别为0%,0%,5.00%,10.00%。【结论】脑梗死后及时进行高压氧治疗可获得非常好的疗效,不及时的高压氧治疗只对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治疗 高压氧
下载PDF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 被引量:1
4
作者 阎世鑫 靳松 +1 位作者 杨天昊 刘筠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3年第11期814-816,共3页
目的评价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 (GDC)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并总结GDC的操作要点。方法DSA检查 6 3例 ,发现颅内动脉瘤共 6 6个 ,其中前交通动脉瘤 19个 ,后交通动脉瘤 2 3个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 11个 ,大脑前动脉动脉瘤 6个 ,其... 目的评价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 (GDC)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并总结GDC的操作要点。方法DSA检查 6 3例 ,发现颅内动脉瘤共 6 6个 ,其中前交通动脉瘤 19个 ,后交通动脉瘤 2 3个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 11个 ,大脑前动脉动脉瘤 6个 ,其他部位动脉瘤 7个。随后用GDC进行栓塞治疗。结果6 3例 (6 6个 )颅内动脉瘤栓塞成功 ,其中完全致密栓塞 (瘤颈完全封闭 ) 18例 ,部分栓塞 (瘤体、瘤颈可见残余 ) 4 5例。并发动脉瘤破裂 6例 ,治疗后痊愈。并发脑血管痉挛 2例 ,治疗后 1例遗留轻偏瘫。术后 1年内随访 2 2例 2 3个动脉瘤 ,无明显变化 17个 ,发生动脉瘤缩小 2个 ,残余瘤体、瘤颈扩大 4个。结论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术者的操作技术及对并发症的正确处理是影响手术成败的重要因素 ,对部分栓塞者有必要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术 手术治疗 颅内动脉瘤 影响因素 并发症
下载PDF
大型和巨大型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3
5
作者 姜维喜 袁贤瑞 +6 位作者 彭泽峰 史帅涛 李学军 沈沉浮 蒋星军 刘志雄 陈风华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7年第5期719-721,共3页
【目的】探讨大型和巨大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方法的选择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对16例经DSA确诊为大型和巨大型颅内动脉瘤进行了经皮穿刺血管内治疗,其中椎动脉瘤2例,基底动脉瘤4例,后交通动脉瘤1例,眼动脉瘤2例,颈动脉海绵窦段... 【目的】探讨大型和巨大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方法的选择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对16例经DSA确诊为大型和巨大型颅内动脉瘤进行了经皮穿刺血管内治疗,其中椎动脉瘤2例,基底动脉瘤4例,后交通动脉瘤1例,眼动脉瘤2例,颈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7例,分别采用了球囊,游离弹簧圈,MDS-N(机械解脱弹簧圈),GDC水解弹簧圈,Neuroform支架辅助水解弹簧圈栓塞技术。【结果】游离弹簧圈致密填塞6例,6例95%以上填塞,2例获90%填塞。2例行球囊载瘤动脉栓塞术。支架结合GDC或水解弹簧圈致密填塞4例,另4例应用水解弹簧圈有2例获致密填塞,2例获95%栓塞。除1例因术中游离弹簧圈脱入大脑中动脉术后出现轻偏瘫,其余病例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8例随访2个月至3年,无再出血或症状加重。【结论】大型和巨大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治疗
下载PDF
三维DSA脑血管造影在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阙思伟 计绍云 +2 位作者 徐立新 贾若飞 冷海冰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6年第6期856-858,共3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DSA)三维重建(3D)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普通DSA及三维DSA脑血管造影检查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51例,对比分析普通DSA及3D-DSA的影像学结果。【结果】共发现31例患者41个动脉瘤,分别采取了手...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DSA)三维重建(3D)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普通DSA及三维DSA脑血管造影检查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51例,对比分析普通DSA及3D-DSA的影像学结果。【结果】共发现31例患者41个动脉瘤,分别采取了手术夹闭、血管内治疗、定期观察等治疗方案。【结论】3D-DSA极大提高了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动脉瘤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同时具有安全和操作方便等优点,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诊断 动脉瘤/治疗 脑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前交通微小动脉瘤20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向健威 卢明 +3 位作者 马廉亭 彭立辉 石磊 滕晓华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8期1428-1430,共3页
【目的】探讨前交通微小动脉瘤介入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及技术要点。【方法】以可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20例患者(20枚)前交通微小动脉瘤。【结果】栓塞治疗后即刻脑血管造影,动脉瘤致密填塞13例,动脉瘤部分栓塞7例。1例Hunt—Hess分级... 【目的】探讨前交通微小动脉瘤介入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及技术要点。【方法】以可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20例患者(20枚)前交通微小动脉瘤。【结果】栓塞治疗后即刻脑血管造影,动脉瘤致密填塞13例,动脉瘤部分栓塞7例。1例Hunt—Hess分级为V级患者死亡,余患者出院前GOS(GlasgowOutcomeScale)评分:5分14例,4分2例,3分2例,1分1例。【结论】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是前交通微小动脉瘤较好的治疗手段。治疗关键是合理选择介入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治疗 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弹簧圈栓塞与显微外科夹闭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胡罗健 高凯波 +3 位作者 郭立新 杨明方 邓士杰 胡爱武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0年第10期1874-1876,共3页
[目的]探讨比较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与显微外科夹闭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经16层螺旋CTA(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颅内动脉瘤患者89例,54例行DSA下弹簧圈栓塞治疗,35例行显微外科夹闭治疗,术后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 [目的]探讨比较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与显微外科夹闭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经16层螺旋CTA(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颅内动脉瘤患者89例,54例行DSA下弹簧圈栓塞治疗,35例行显微外科夹闭治疗,术后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中Barthel指数(BI)来评价两者的疗效.[结果]89例中,弹簧圈栓塞54例,外科手术夹闭35例.前循环动脉瘤59例,弹簧圈栓塞35例,外科手术夹闭24例,两者疗效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后循环动脉瘤30例,弹簧圈栓塞17例,外科手术夹闭11例,两者疗效对比有差异(P<0.05).53例动脉瘤直径<10 mm,弹簧圈栓塞32例,外科手术夹闭21例,两者疗效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36例直径≥10 mm,弹簧圈栓塞22例,外科手术14例,疗效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疗效从动脉瘤生长的位置、大小及病人的临床状态对比来看,弹簧圈栓塞疗效优于显微外科治疗.[结论]弹簧圈栓塞和显微外科夹闭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方法,从总体疗效对比分析结果来看,可优先选择血管内栓塞治疗,但临床仍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分析、权衡利弊、正确的选择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治疗 栓塞 治疗性/方法 脑动脉瘤/外科学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血管内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 被引量:1
9
作者 高小平 余翔 傅可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8年第12期2132-2133,2137,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方法治疗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的特点和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应用弹簧圈进行瘤腔内栓塞的方法治疗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的结果和随访资料。【结果】3例患者均行瘤内栓塞后完全不显影,其中2例为弹簧圈单纯...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方法治疗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的特点和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应用弹簧圈进行瘤腔内栓塞的方法治疗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的结果和随访资料。【结果】3例患者均行瘤内栓塞后完全不显影,其中2例为弹簧圈单纯栓塞、1例为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结论】颅内巨大动脉瘤是否进行瘤囊内弹簧圈栓塞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条件,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能获得较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治疗 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小平 余翔 张抗南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9年第12期2209-2212,共4页
【目的】4g讨LEO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并发症防治,评估该技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16例颅内宽颈动脉瘤采用LEO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术后3、6及12个月随访临床症状,6~12个月造影随访... 【目的】4g讨LEO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并发症防治,评估该技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16例颅内宽颈动脉瘤采用LEO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术后3、6及12个月随访临床症状,6~12个月造影随访。【结果】13例宽颈动脉瘤致密填塞,3例不全填塞,所有患者载瘤动脉通畅,支架均到位;15例临床症状随访,均无再出血及血栓形成;14例造影随访,13例动脉瘤不显影,1例有轻度血管狭窄。【结论】LEO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但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脑动脉瘤/治疗 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创伤性颅内动脉瘤诊治体会
11
作者 沈春森 魏群 +3 位作者 赵春平 秦家振 何江弘 李运军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4年第10期1145-1147,共3页
【目的】创伤性颅内动脉瘤较为少见 ,由于对其缺乏足够认识使得其诊断往往在动脉瘤破裂出血导致严重后果时才做出。【方法】作者回顾近十年来收治 3例创伤性颅内动脉瘤 ,其中 2例分别于轻伤后 17、2 4d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脑内... 【目的】创伤性颅内动脉瘤较为少见 ,由于对其缺乏足够认识使得其诊断往往在动脉瘤破裂出血导致严重后果时才做出。【方法】作者回顾近十年来收治 3例创伤性颅内动脉瘤 ,其中 2例分别于轻伤后 17、2 4d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脑内出血和脑室内出血 ,实施显微外科手术 ;另 1例轻伤后 5周出现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应用血管内球囊栓塞技术。【结果】3例均治愈 ,随访正常。【结论】结合相关文献复习 ,作者认为头部外伤后 ,特别是在突然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加重应考虑动脉瘤可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诊断 脑动脉瘤/治疗 脑损伤
下载PDF
I型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体会
12
作者 范钦明 魏振宇 +4 位作者 龚秀荣 田茂洲 孙鹏飞 赖永锋 郑磊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2期287-288,291,共3页
【目的】总结升主动脉累及弓部夹层动脉瘤(DebakeyI型)的手术治疗经验,以期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应用股动脉和(或)腋动脉插管,采取深低温停循环时单侧腋动脉灌注技术治疗62例DebakeyI型夹层... 【目的】总结升主动脉累及弓部夹层动脉瘤(DebakeyI型)的手术治疗经验,以期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应用股动脉和(或)腋动脉插管,采取深低温停循环时单侧腋动脉灌注技术治疗62例DebakeyI型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2例中术后因脑部并发症死亡2例,腹部动脉瘤破裂死亡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57例恢复良好。【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术后及时应用床旁持续血液净化技术是提高I型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治疗 主动脉
下载PDF
32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与治疗 被引量:7
13
作者 徐均龙 张军良 余成林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6年第12期1939-1941,共3页
【目的】研究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对3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突发胸背剧痛、血压增高、新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杂音、血压脉搏不对称、休克及上纵隔影增宽是该... 【目的】研究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对3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突发胸背剧痛、血压增高、新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杂音、血压脉搏不对称、休克及上纵隔影增宽是该病的常见表现与诊断线索。超声心动图、CT扫描和MRI可提供主动脉夹层诊断的可靠证据。【结论】早期诊断和积极正确处理主动脉夹层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诊断 动脉瘤 夹层/治疗 主动脉瘤
下载PDF
法舒地尔防治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4
作者 黄翔 吴刘亦文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0年第8期1481-1483,共3页
【目的】探讨盐酸法舒地尔防治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效果。【方法】将60例脑动脉瘤破裂SAH介入栓塞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术后给予法舒地尔30mg静脉滴注q8h,疗... 【目的】探讨盐酸法舒地尔防治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效果。【方法】将60例脑动脉瘤破裂SAH介入栓塞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术后给予法舒地尔30mg静脉滴注q8h,疗程14d,每次静脉滴注时间为30min;对照组30例,术后采用尼莫地平,1mg/h,静脉泵入,疗程14d,比较两组的Glasgow评分,头部CT及经颅多普勒(TCD)观察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均可迅速促进疾病的好转;对CT检查所见脑内低密度灶,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均可使其改善;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扩张痉挛脑动脉的作用较好,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均是预防和治疗动脉瘤破裂SAH介入栓塞术后CVS安全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治疗 栓塞 治疗性 脑缺血 暂时性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腰池引流和间断腰穿防治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5
作者 冯光 钟治军 段继新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1期89-91,共3页
【目的】比较颅内动脉瘤(AN)介入治疗后腰池引流和间断腰穿防治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对40例Hunt—Hess分级相同的AN破裂出血病例按血管内治疗术后行持续蛛网膜下腔引流和间断腰穿释放脑脊液(CSF)分A、B两组,比较两组... 【目的】比较颅内动脉瘤(AN)介入治疗后腰池引流和间断腰穿防治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对40例Hunt—Hess分级相同的AN破裂出血病例按血管内治疗术后行持续蛛网膜下腔引流和间断腰穿释放脑脊液(CSF)分A、B两组,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相关指标。【结果】A组大脑中动脉流速(VMCA)明显低于B组且下降速度较快。A组CSF中RBC数目各时段均值明显低于B组,A组下降速率快于B组(均P〈0.05);两组CSF中内皮素-1(ET-1)浓度在术后d3无显著性差异,其余各时间点均有显著性(P〈0.05),A组的下降速率明显高于B组;术后14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评分减少程度的比较有显著性(P〈0.05)。【结论】AN破裂介入治疗术后持续腰池引流疗效优于间断腰椎穿刺,是防治CVS的首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外科学 引流 脊椎穿刺 脑缺血 暂时性/治疗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伟佳 解建国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5期889-892,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2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观察...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2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手术夹闭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的复发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预后良好的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预后较差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6)。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4/36)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2.35%(11/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6%vs2.78%,x^2=0.411,P=0.522〉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的优势,是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安全、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治疗 大脑中动脉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MicroPlex热能电解弹簧圈超早期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21例报告)
17
作者 冯光 钟治军 +1 位作者 段继新 马廉亭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0年第11期2064-2066,共3页
[目的]总结应用MicroPlex热能电解弹簧圈超早期(24 h内)血管内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探讨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技巧、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1例microPlex热能电解弹簧圈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 [目的]总结应用MicroPlex热能电解弹簧圈超早期(24 h内)血管内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探讨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技巧、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1例microPlex热能电解弹簧圈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2 年均无复发,无再次蛛网膜下腔出血.15个动脉瘤100%栓塞,4个动脉瘤95%栓塞,2个动脉瘤90%栓塞.[结论]MicroPlex热能电解弹簧圈超早期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治疗 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后交通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洪伟 李爱民 +6 位作者 刘希光 伏光辉 孙勇 马草原 戴大鹏 徐德智 徐瑶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8年第5期400-404,共5页
目的探讨后交通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的显微解剖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15例(30侧)10%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男9例(18侧),女6例(12侧)。开颅后自桥脑水平离断脑干取出大脑,保留Willis环的完整性;显微镜下观察后交通动脉的起始部位... 目的探讨后交通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的显微解剖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15例(30侧)10%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男9例(18侧),女6例(12侧)。开颅后自桥脑水平离断脑干取出大脑,保留Willis环的完整性;显微镜下观察后交通动脉的起始部位、分支血管数量,测量后交通动脉的长度、起始部外径,并根据其管径进行分型;观测后交通动脉最粗大分支乳头体前动脉的起始部位及起始部外径,并根据其形态特点进行分型。结果30侧后交通动脉均发自颈内动脉外侧壁。左侧长度(13.63±0.42)mm,直径(1.72±0.56)mm,发出分支血管(6.92±0.55)支;右侧长度(14.42±0.46)mm,直径(1.81±0.60)mm,发出分支血管(6.22±0.48)支。后交通动脉为胚胎型4侧,过渡型2例,发育不全型7侧,成人型17侧。15例30侧标本中,乳头体前动脉缺如1侧,其余29侧后交通动脉均发出乳头体前动脉,其中单干型24侧、双干型3侧、多干型2侧。29侧乳头体前动脉中,起自后交通动脉的前1/3者7侧,中1/3者15侧,后1/3者6侧,后交通动脉与大脑后动脉汇合处者1侧。结论后交通动脉的管径及其分支血管的数量、起始部位、管径等均存在一定的变异;处理鞍区病变,特别是显微夹闭后交通动脉瘤时,应详细了解后交通动脉的解剖结构特点,并注重分支血管的保护,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 后交通动脉 大脑动脉环 显微解剖 变异 分支血管 动脉瘤
原文传递
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19
作者 刘仁忠 叶应湖 +7 位作者 陈谦学 陈治标 黄书岚 刘胜晏 丙元 曹作为 陈坚 王国安 《湖北医科大学学报》 1996年第3期262-263,共2页
1例颅内动脉瘤,采用血管内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除1例因瘤颈过小,微导管不能送入动脉瘤腔而改行手术夹闭外,其余10例均栓塞治疗成功,效果良好。并就动脉瘤栓塞技术和如何保持载瘤动脉通畅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脑动脉瘤 治疗 栓塞疗法 微弹簧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