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剂量胶原酶化学溶解术联合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分析
1
作者 杨学章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20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胶原酶化学溶解术(LDCC)联合射频热凝术(RFT)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效果,并将其结果与臭氧消融术进行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4年7月淄博市淄川区医院收治的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根据治疗... 目的:探讨低剂量胶原酶化学溶解术(LDCC)联合射频热凝术(RFT)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效果,并将其结果与臭氧消融术进行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4年7月淄博市淄川区医院收治的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OA治疗,研究组采用LDCC联合RFT治疗。两组均于术后随访4周。对比两组时间指标、不良症状消失时间及腰椎功能障碍水平。结果:研究组术后首次下床、住院时间及腰痛、下肢疼痛、麻木与感觉异常、肌力减弱的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4周,两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估治疗评分均高于术前,术后2、4周,两组JOA评分均高于术后1周,术后4周,两组JOA评分均高于术后2周,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DCC联合RFT治疗LDH患者,可缩短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和不良症状消失时间,有效缓解其腰椎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低剂量胶原酶 射频热凝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热释光:沙土标本与剂量计的差异 被引量:1
2
作者 郑公望 朱忠礼 +1 位作者 任秀生 田昭舆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1-123,共3页
在环境辐射剂量的测定中 ,沙土标本与剂量计是经常采用的测试对象。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材料制备的样品 ,其热释光信号反映了不同的辐射剂量信息。以实验数据为基础 。
关键词 热释光 剂量计 沙土标本 环境辐射剂量 测定 地质勘探
下载PDF
低剂量CT引导下医用臭氧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9
3
作者 裴敏 王琨 +2 位作者 朱杰 蔡维波 李松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06-409,共4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CT引导下经皮医用臭氧腰椎间盘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在低剂量CT扫描引导下,对15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侧后旁或小关节内侧径路穿刺,进行椎间盘内、盘外注射不同浓度臭氧。结果术后1周,156例中疗效优59... 目的探讨低剂量CT引导下经皮医用臭氧腰椎间盘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在低剂量CT扫描引导下,对15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侧后旁或小关节内侧径路穿刺,进行椎间盘内、盘外注射不同浓度臭氧。结果术后1周,156例中疗效优59例、良63例,优良率78.2%;术后1个月,156例中疗效优63例、良64例,优良率81.4%;术后3个月,总优良率达86%,其中椎间盘膨出、突出、脱出优良率分别为97.4%(37/38)、90.2%(101/112)、3/6;盘内保留臭氧组、不保留组优良率分别为92.0%(46/50)、87.3%(69/79);纤维环完整、破裂优良率分别为92.2%(119/129)、81.5%(22/27)。结论低剂量CT引导下臭氧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且具有安全、创伤小、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及辐射剂量小等特点,是腰椎间盘突出理想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CT 臭氧 腰椎间盘突出
下载PDF
电针配合重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伟华 谢兴国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第5期335-336,共2页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重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重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3....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重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重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电针配合重灸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电针 艾条灸 椎间盘移位
下载PDF
大剂量药物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子健 徐成福 《颈腰痛杂志》 1997年第2期89-90,共2页
本文对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所用药物的剂量提出讨论。在152例随访者中,Ⅰ组68例、Ⅱ组84例;药物的配制强地松龙Ⅰ组50mg、Ⅱ组125mg;利多卡因Ⅰ组5mⅡ组10ml;维生素B_1Ⅰ组100mg,Ⅱ组200mg;理多维生素B_(12)Ⅰ组500μg... 本文对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所用药物的剂量提出讨论。在152例随访者中,Ⅰ组68例、Ⅱ组84例;药物的配制强地松龙Ⅰ组50mg、Ⅱ组125mg;利多卡因Ⅰ组5mⅡ组10ml;维生素B_1Ⅰ组100mg,Ⅱ组200mg;理多维生素B_(12)Ⅰ组500μg、Ⅱ组1000μg。每周一次,三次为一个疗程。经统计学分析Ⅱ组与Ⅰ组治愈率相比有显著差异,二次治疗率有高度显著差异。故此种治疗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腰椎 硬膜外阻滞
下载PDF
低剂量CT在引导经皮穿刺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6
作者 赵亮 谢荣 +2 位作者 王冬青 李月峰 殷瑞根 《现代医药卫生》 2010年第19期2885-2887,共3页
目的:评价腰椎间盘在不同扫描参数下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及低剂量CT在引导经皮穿刺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患者按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扫描随机分为2组。比较两种扫描参数下的CT权重剂量指数(CTDIw)和剂量长度... 目的:评价腰椎间盘在不同扫描参数下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及低剂量CT在引导经皮穿刺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患者按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扫描随机分为2组。比较两种扫描参数下的CT权重剂量指数(CTDIw)和剂量长度乘积(DLP)以及低剂量扫描所得图像与常规剂量图像的质量差异。结果:CT引导椎间盘穿刺全部成功。当扫描mA值由200减至50时,CTDIw和DLP仅为常规剂量的25%,而图像质量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采用50mA低剂量CT扫描,不仅可以成功引导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而且能使患者的辐射剂量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CT扫描 腰椎间盘突出症 臭氧 CT引导
下载PDF
双极调压脉冲射频联合小剂量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9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郭强 康超 +1 位作者 高晓猛 党彩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1627-1629,1633,共4页
目的:探讨双极调压脉冲射频联合小剂量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双极调压脉冲射频联合小剂量胶原酶溶解术治疗组(A组29例)和胶原酶盘外溶盘术治疗组(B组31例);分别在C臂... 目的:探讨双极调压脉冲射频联合小剂量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双极调压脉冲射频联合小剂量胶原酶溶解术治疗组(A组29例)和胶原酶盘外溶盘术治疗组(B组31例);分别在C臂机引导下完成手术。采用改良Macnab方法评估观察术后1周、1月、3月、6月的疗效,并记录术后不良反应;测量并对比术前与术后3月、6月椎间盘突出指数及CT值。结果:A组患者术后1周、1月、3月和6月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月、6月的椎间盘突出指数较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双极调压脉冲射频联合小剂量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单纯胶原酶盘外溶盘术治疗疗效更好、更安全,能有效避免较大剂量的胶原酶引起的潜在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双极调压脉冲射频 小剂量胶原酶 溶解术 胶原酶溶盘术
下载PDF
腰椎间盘低剂量CT扫描结合迭代模型重建的图像质量及诊断效能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方姝 杜联军 +3 位作者 秦乐 董海鹏 严福华 王韬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3期344-348,共5页
目的:评价应用迭代模型重建(iterative model reconstruction, IMR)技术的腰椎间盘CT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与MRI诊断结果进行的一致性研究。方法:选取因怀疑腰椎间盘病变而行术前CT检查的患者共40例,且所有患者均进行过腰椎MRI检查,其中2... 目的:评价应用迭代模型重建(iterative model reconstruction, IMR)技术的腰椎间盘CT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与MRI诊断结果进行的一致性研究。方法:选取因怀疑腰椎间盘病变而行术前CT检查的患者共40例,且所有患者均进行过腰椎MRI检查,其中20例为低剂量组,主要扫描参数为100 kV,DoseRight指数15;20例为正常剂量对照组,扫描参数为100 kV,DoseRight指数26。扫描完成后均根据椎间隙的方向对椎间盘进行层厚为1 mm的图像重建,低剂量组图像分别以滤波反投影(Filtered back projection, FBP)和IMR(1级,软组织算法)算法重建;正常剂量组以FBP算法重建。分别对40例患者的椎间盘进行参数测定,包括椎间盘、黄韧带、椎管、腰大肌或髂腰肌CT值以及背部皮下脂肪噪声,计算各部位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 SNR)及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noise ratio, CNR),同时以5分法对各椎间盘层面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另外,以MRI为参考标准对2组患者的各组图像进行诊断准确率评估。结果:低剂量组的各放射剂量指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容积CT剂量指数,(5.49±1.48) mGy比(1.06±4.42) m Gy;剂量长度乘积,(182.36±51.10) mGy·cm比(730.05±182.45) mGy·cm;有效剂量,(2.35±0.66) mSv比(9.42±2.35) mSv,P<0.05]。在低剂量组和正常剂量对照组的客观参数评价中,3组图像间的SNR和CNR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低剂量组IMR图像的SNR、CNR分别优于同组FBP图像和正常剂量组FBP图像的SNR、CNR。在主观评分中,低剂量组IMR图像的软组织主观评分明显优于同组FBP图像和正常剂量组FBP图像图像,但骨骼显示方面的主观评分较差(P<0.05)。在诊断准确率评价中,低剂量IMR图像的诊断准确率(95%)明显高于同组低剂量FBP图像诊断准确率(45%),与常规剂量FBP图像诊断准确率(90%)相仿。结论:在腰椎间盘CT扫描中采用低剂量扫描结合IMR重建算法,能够提供优质的图像质量及较高的诊断效能,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R 低剂量 椎间盘 图像质量 诊断
下载PDF
圆盘浇铸机的设计特点及其维护 被引量:7
9
作者 方勇 《铜业工程》 CAS 2004年第3期29-31,共3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金隆铜业有限公司 (文中简称“金隆公司”)目前使用的 2 8模圆盘浇铸机的工艺流程 ,着重介绍了其主要组成单元的原理及特点 ,并根据这些原理和特点 ,结合作者以往的工作经验分析了机组日常使用维护的几个主要方面。
关键词 圆盘浇铸机 定量浇铸装置 喷淋冷却系统 提取机 冷却堆垛装置
下载PDF
臭氧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的双盲研究
10
作者 谢仁古丽.阿皮孜 陈玉明 +2 位作者 迟杰骏 迪丽白尔 吴玉莲 《食品与药品》 CAS 2013年第4期274-275,共2页
目的确定臭氧在一定浓度下治疗椎间盘突出的最佳有效容量。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给予不同剂量的盘内臭氧治疗(5,15,25 mL),随访3个月,对比研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5 mL组的疗效与其他两组的疗效... 目的确定臭氧在一定浓度下治疗椎间盘突出的最佳有效容量。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给予不同剂量的盘内臭氧治疗(5,15,25 mL),随访3个月,对比研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5 mL组的疗效与其他两组的疗效相比有统计学差异,15 mL及25 mL组之间则无。结论盘内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剂量为15 mL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腰椎间盘突出症 剂量
下载PDF
CT轴位扫描在降低腰椎间盘病变放射辐射剂量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君 李霞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26期58-60,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CT轴位扫描在降低腰椎间盘病变放射辐射剂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6例成年志愿者进行不同剂量的扫描,对比分析不同剂量CT扫描的图像质量和椎间盘病变的差异性。结果和270m A系列比较,180 m A系列的DLP值明显下降了36.5%,135 ... 目的研究分析CT轴位扫描在降低腰椎间盘病变放射辐射剂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6例成年志愿者进行不同剂量的扫描,对比分析不同剂量CT扫描的图像质量和椎间盘病变的差异性。结果和270m A系列比较,180 m A系列的DLP值明显下降了36.5%,135 m A系列的DLP值下降了54.0%。结论 CT轴位扫描可大幅度降低腰椎间盘病变放射辐射剂量,应用CT轴位扫描可行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轴位扫描 腰椎间盘病变 放射辐射剂量
下载PDF
对比不同剂量罗哌卡因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冬梅 《中外医疗》 2016年第7期101-102,共2页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罗哌卡因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整群选择该院2014年10—12月间进行腰椎间盘突出手术的患者75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25例,均选择硬膜外麻醉,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罗哌卡因。结果 A、B、C 3组感觉...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罗哌卡因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整群选择该院2014年10—12月间进行腰椎间盘突出手术的患者75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25例,均选择硬膜外麻醉,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罗哌卡因。结果 A、B、C 3组感觉起效时间分别为(4.42±1.06)、(2.30±0.81)、(2.14±1.10)mi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浓度为0.75%,用量为15 m L的罗哌卡因是腰椎间盘突出手术中的最佳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不同剂量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 麻醉的应用效果
下载PDF
腰椎间盘低剂量CT轴位扫描临床意义及图像质量与受检者自身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林俊东 郑亚明 洪嘉志 《中国医药》 2015年第6期888-891,共4页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低剂量CT轴位扫描的临床意义及图像质量与受检者自身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抽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漳州市中医院放射科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行腰椎间盘CT检查的患者105例,在其他参数均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常规剂量(270 mA...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低剂量CT轴位扫描的临床意义及图像质量与受检者自身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抽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漳州市中医院放射科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行腰椎间盘CT检查的患者105例,在其他参数均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常规剂量(270 mA)和低剂量(180 mA、135 mA)扫描,比较应用2种不同低剂量扫描所得图像与常规剂量所得图像质量的差异,以及发现椎间盘病变的差异.对图像质量与受检者性别、年龄、体质量、身高、腰围、体重指数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种不同低剂量CT扫描所得图像与常规剂量所得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3-4:(3.8±0.7)、(3.3±0.8)分比(4.2±0.6)分;L4-5:(3.6±0.9)、(3.2±0.9)分比(4.3±0.7)分;L5-S1:(3.9±0.7)、(3.3±0.8)分比(4.4±0.6)分](P<0.05).2种不同低剂量CT图像发现椎间盘病变数目与常规剂量CT图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电流180和135 mA扫描辐射剂量较管电流270 mA扫描降低36.5%、54.0%.管电流270、180和135 mA CT图像中,腰围与图像质量评分相关性最强(r=-0.267、-0.427、-0.398,P<0.01),其次依次为体重指数、年龄及体质量(P<0.01),而性别及身高与之无相关性(P>0.05).结论 腰椎间盘CT个体化低剂量轴向扫描技术可大幅度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但不影响病变检出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 体重指数 腰围 辐射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转盘式注射器自动控制系统
14
作者 邝齐健 《广东化纤》 2000年第1期37-40,共4页
详细介绍了广泛应用于化纤行业的色母粒自动计量混合装置——转盘式注射器的自动控制系统 ,简述注射器的系统结构 ,着重论述了自动计量混合系统控制原理、程序设计。
关键词 转盘 注射器 计量 自动控制系统 化学纤维
下载PDF
CT低剂量扫描联合SAFIRE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效能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千里 张中 《临床医学》 CAS 2021年第4期10-13,共4页
目的观察CT低剂量扫描联合SAFIRE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CT低剂量扫描检查的66例门诊初诊疑似LDH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低剂量组,选择同期接受CT常规剂量扫描检查... 目的观察CT低剂量扫描联合SAFIRE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CT低剂量扫描检查的66例门诊初诊疑似LDH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低剂量组,选择同期接受CT常规剂量扫描检查的66例门诊初诊疑似LDH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常规剂量组,所有患者均接受SAFIRE检查,比较不同CT剂量扫描联合SAFIRE技术的图像质量,将临床诊断结果作为对照,分析比较不同剂量CT扫描联合SAFIRE技术诊断LDH的价值。结果CT低剂量扫描、常规剂量扫描联合SAFIRE技术下图像中的椎间盘和黄韧带噪声、SNR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CT低剂量扫描联合SAFIRE技术诊断LDH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为0.780,CT常规剂量扫描联合SAFIRE技术诊断LDH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38,二者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均较好。结论CT低剂量扫描联合SAFIRE技术在LDH检查中的影像质量不亚于常规剂量,且相较于常规剂量扫描低剂量并不会影响诊断效果,与临床诊断结果也有较好的一致性,同样具有理想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CT扫描 低剂量 常规剂量 迭代模型重建 影像质量 诊断
原文传递
电针不同刺激量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董必文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1年第9期780-782,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不同刺激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病例尾号的分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经中医辨证属血瘀气滞,脉络闭阻者纳入本观察。两组患者均采用电针治疗,取穴相同。对照组,1次/d... 目的观察电针不同刺激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病例尾号的分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经中医辨证属血瘀气滞,脉络闭阻者纳入本观察。两组患者均采用电针治疗,取穴相同。对照组,1次/d,20min次;治疗组,2次/d,20min次,均治疗35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控显率91%,对照组控显率68%,两组控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480,P〈O.05)。对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压痛、功能障碍等症状和体征,治疗后,治疗组腰部疼痛(O.65±0,03)分、腰部压痛(1.12±O.11)分、腰椎活动度(O.75±0.12)分、步行困难(1.01±0.06)分、下肢放射痛(0.61±0.09)分、直腿抬高试验(0.37±0.12)分、加强试验(0.29±O.08)分、趾肌力(0.29±0.09)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平均起效时间为(3.86±2.106)d,对照组为(5.12±3.12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剂量为每日两次者的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不同刺激量 腰椎间盘突出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