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Solid Matrix and Porosity of Porous Medium on Heat Transfer of Marangoni Boundary Layer Flow Saturated with Power-Law Nanofluids
1
作者 陈晖 肖天丽 +1 位作者 陈嘉阳 沈明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80-84,共5页
The effect of the solid matrix and porosity of the porous medium are first introduced to the study of power-law nanofluids, and the Marangoni boundary layer flow with heat generation is investigated. Two cases of soli... The effect of the solid matrix and porosity of the porous medium are first introduced to the study of power-law nanofluids, and the Marangoni boundary layer flow with heat generation is investigated. Two cases of solid matrix of porous medium including glass balls and aluminum foam are considered. The governing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re simplified by dimensionless variables and similarity transformations, and are solved numerically by using a shooting method with the fourth-fifth-order Runge-Kutta integration technique.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increase of the porosity leads to the enhancement of heat transfer in the surface of the Marangoni boundary layer f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f is as effects of Solid Matrix and Porosity of Porous Medium on heat Transfer of Marangoni Boundary Layer Flow Saturated with Power-Law Nanofluids in with on
下载PDF
Effect of the Lower Boundary Position of the Fourier Equation on the Soil Energy Balance
2
作者 孙菽芬 张霞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6期868-878,共11页
In this study, the e?ect of the lower boundary position selection for the Fourier equation on heat transfer and energy balance in soil is evaluated. A detailed numerical study shows that the proper position of the l... In this study, the e?ect of the lower boundary position selection for the Fourier equation on heat transfer and energy balance in soil is evaluated. A detailed numerical study shows that the proper position of the lower boundary is critical when solving the Fourier equation by using zero heat ?ux as the lower boundary condition. Since the position de?nes the capacity of soil as a heat sink or source, which absorbs and stores radiation energy from the sky in summer and then releases the energy to the atmosphere in winter, and regulates the deep soi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the depth of the position greatly in?uences the heat balance within the soil as well a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oil and the atmosphere. Based on physical reasoning and 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proper depth of the position should be equal to approximately 3 times of the annual heat wave damping depth. For most soils, the proper lower boundary depth for the Fourier equation should be around 8 m to 15 m, depending on soil tex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al conductivity lower boundary position effect on heat balance
下载PDF
考虑高温累积效应的夏季日最大负荷预测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斌 刘阳升 +2 位作者 宋尖 李湘华 陈驾宇 《湖南电力》 2012年第4期5-9,共5页
对湖南地区夏季日最大负荷与温度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出夏季温度对负荷的影响可分为2个阶段,并提出变换公式来描述平均温度对负荷的阶段性影响。确定出现高温累积效应的温度界限值,并以高温持续天数与最高温度定义高温累积效应,直观反映... 对湖南地区夏季日最大负荷与温度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出夏季温度对负荷的影响可分为2个阶段,并提出变换公式来描述平均温度对负荷的阶段性影响。确定出现高温累积效应的温度界限值,并以高温持续天数与最高温度定义高温累积效应,直观反映持续高温对负荷的影响程度。引入温度的"1度效应"和高温累积的"1天效应"概念,并对其进行分析。建立考虑温度变化、持续高温和人们生产、生活规律的夏季日最大负荷预测模型,验证了高温累积效应的方法合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最大负荷 1度效应 1天效应 高温累积效应 温度突变
下载PDF
高孔隙率通孔金属泡沫有效导热系数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杨肖虎 邝九杰 +2 位作者 白佳希 卢天健 金东范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9-84,共6页
为了研究高孔隙率通孔金属泡沫中的热传导特性及预测有效导热系数,发展了一种新的全解析有效导热系数模型。该模型通过建立更真实的十四面体三维结构作为代表单元,解析求解代表单元内稳态傅里叶热传导方程获得通孔泡沫铝的有效导热系数... 为了研究高孔隙率通孔金属泡沫中的热传导特性及预测有效导热系数,发展了一种新的全解析有效导热系数模型。该模型通过建立更真实的十四面体三维结构作为代表单元,解析求解代表单元内稳态傅里叶热传导方程获得通孔泡沫铝的有效导热系数。该模型不含任何拟合或经验参数,有效导热系数与孔隙率之间具有简单的线性关系,且比例系数阐释了热曲折率的大小。高孔隙率下,模型预测与实验测量和文献数据吻合良好。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具有大导热系数比的实心杆与流体相(如充满空气的泡沫铝),流体相的传热可忽略不计,热量沿着曲折金属杆的一维传导占主导地位。在忽略自然对流和辐射传热时,泡沫铝有效导热系数基本不受孔密度及杆截面形状的影响。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泡沫铝有效导热系数可视为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导热系数 通孔金属泡沫 一维热传导 十四面体
下载PDF
炉膛辐射传热数学模型及其仿真 被引量:31
5
作者 张腾飞 罗锐 +1 位作者 冯文 任挺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215-219,共5页
为了准确计算炉膛内的辐射传热量,以辐射传热计算的假想面模型为基础,把锅炉炉膛沿高度方向分区,以炉膛内的燃烧与辐射传热过程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比较精确的炉内传热一维集总参数模型,推导出计算真实壁面和假想壁面有效辐射力的矩阵表达... 为了准确计算炉膛内的辐射传热量,以辐射传热计算的假想面模型为基础,把锅炉炉膛沿高度方向分区,以炉膛内的燃烧与辐射传热过程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比较精确的炉内传热一维集总参数模型,推导出计算真实壁面和假想壁面有效辐射力的矩阵表达式, 然后通过求解介质的 能量方程,获得了炉内的一维温度分布以及各区段水冷壁的吸热量和热流密度。模型可以实现传热与燃烧子模型间的耦合求解,只需根据锅炉运行的外部参数便可实现炉内传热的自动计算。计算结果与其它文献三维模型的预测值非常一致,但由于模型采用了一维简化处理,收敛较快,可以满足电站实时仿真计算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炉膛 辐射传热 数学模型 仿真
下载PDF
单向切割真空绝热板热桥效应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洪凯 王宗灿 徐岩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05-811,共7页
为了提高单向切割真空绝热板应用的广泛性,重点在于研究其绝热性能,提出以热桥效应为对象进行研究。文章采用线性传热率这一概念作为评价热桥效应的基准量。运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进行了单向切割真空绝热板热桥效应分析。... 为了提高单向切割真空绝热板应用的广泛性,重点在于研究其绝热性能,提出以热桥效应为对象进行研究。文章采用线性传热率这一概念作为评价热桥效应的基准量。运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进行了单向切割真空绝热板热桥效应分析。根据稳态传热边界条件,提出了热流传递模型,对阻隔膜的厚度和VIP的总厚度两个参数进行分析和计算。实验结果表明,芯材的厚度与导热、阻隔膜厚度与导热、VIP的大小与拼接之间的缝隙都会对热桥效应造成影响。其中芯材导热和厚度得到提高,阻隔膜导热和厚度降低,拼接缝内填充介质导热和厚度降低,VIP尺寸增加,热桥效应呈减弱趋势。文章通过对比有无热桥效应的单向切割真空绝热板,其有效导热系数可提升42%,进而实现对单向切割真空绝热板的高效利用率,增加其绝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切割真空绝热板 热桥效应 线性传热率 理论分析 数学模型
下载PDF
郑州市热岛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亚龙 乔旭宁 +2 位作者 王宇 刘亮 李天驰 《测绘工程》 2023年第5期34-42,共9页
利用8期Landsat影像,采用单窗算法反演郑州市主城区地表温度,综合分析2001—2021年郑州市热环境变化情况。基于土地覆盖类型数据,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不同土地覆盖类型对应地表温度的差异性,以及不透水面丰度、归一化植被指数与... 利用8期Landsat影像,采用单窗算法反演郑州市主城区地表温度,综合分析2001—2021年郑州市热环境变化情况。基于土地覆盖类型数据,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不同土地覆盖类型对应地表温度的差异性,以及不透水面丰度、归一化植被指数与地表温度的关系;对湿地公园建立地表温度缓冲区,研究湿地公园对热岛效应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2001—2021年郑州市热岛面积先增加后减少,呈倒U型变化趋势;城市热岛效应受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等因素影响,不同土地覆盖类型对应的地表温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地表温度与不透水面丰度呈正相关关系,与归一化植被指数呈负相关关系,湿地公园对热岛效应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岛效应 单窗算法 单因素方差分析 相关性分析 缓冲区分析 郑州市
下载PDF
基于有效导热系数法的交界面形状识别算法 被引量:1
8
作者 曹明宇 范春利 王文栋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305-2312,共8页
基于表面测温的边界形状识别算法研究是红外无损检测技术从定性到定量发展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传热反问题研究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问题。对于交界面形状的识别,常规的边界识别算法,由于交界面要在迭代过程中不断变化,所以计算相对复杂,... 基于表面测温的边界形状识别算法研究是红外无损检测技术从定性到定量发展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传热反问题研究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问题。对于交界面形状的识别,常规的边界识别算法,由于交界面要在迭代过程中不断变化,所以计算相对复杂,不利于算法的实际应用。在原有边界形状识别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将交界面形状的识别问题转化为有效导热系数的分布问题,将计算温度和检测温度的吻合程度作为判别条件,利用改进的一维修正算法反演识别有效导热系数的分布,再转化为真实的交界面形状。数值实验表明该方法大大降低了交界面形状识别的复杂性,是解决交界面形状识别问题的行之有效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界面识别 导热反问题 有效导热系数 改进的一维修正算法
下载PDF
旱作地膜小麦-玉米带田一膜两用热效应显著
9
作者 仇化民 王宁珍 马妮娜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51-54,共4页
旱作地膜小麦-玉米带田一膜两用技术热效应显著,可提高地温2—6℃,保证了小麦安全越冬,促进了作物早发;热资源利用率高达0.977,比单作提高了25%-40%;变作物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亩产可达到440—610kg,比... 旱作地膜小麦-玉米带田一膜两用技术热效应显著,可提高地温2—6℃,保证了小麦安全越冬,促进了作物早发;热资源利用率高达0.977,比单作提高了25%-40%;变作物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亩产可达到440—610kg,比单作增产2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田 地膜 热效应 小麦 玉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