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iran Nandivada’s Stuck Blade in a Grinder Jar Degenerative Cascade by LSTV at L5-S1
1
作者 Venkata Satya Kumar Kiran Nandivada Nadavinamani Shivanand Raghavendra +2 位作者 Nandivada Nikhil Bharadwaja Moola Sohith Mahadeva Reddy Ahmed Usama Rizvi 《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4年第1期12-21,共10页
Background: Mario Bertolotti, (1917) described LSTV-Lumbar spinal transitional vertebra as Bertolotti Syndrome a century ago and associated low back pain with it. Yet, it needs to be given significance in general orth... Background: Mario Bertolotti, (1917) described LSTV-Lumbar spinal transitional vertebra as Bertolotti Syndrome a century ago and associated low back pain with it. Yet, it needs to be given significance in general orthopaedic practice even now, and radiologists underreport it. LSTV is a congenital anatomical anomaly that Castellvi classified into four varying types. Purpose: I titled this phenomenon “Kiran Nandivada’s stuck blade in a grinder jar degenerative cascade by LSTV at L5-S1” to clearly explain how an abnormal mega-transverse apophysis with its various variations affects the weight-bearing mechanics as the L5-S1 which is a vital junction where the maximum body weight is directed into both the sacroiliac joints and if a transitional vertebra occurs it becomes detrimental and abnormally redirects the load-bearing forces and leads to a progressive degenerative cascade both proximally and distally. As the L5 vertebral rotations and other movements of flexion, extensions, lateral flexion are stuck like a bent grinder blade, the other areas of the region are damaged progressively as the pelvis, just like the grinder motor tries to move it, resulting in overheating and maybe even a burnout results in the form of facet arthritis, disc degeneration in the normal disc above, the transitional disc at L5-S1, foraminal osteophytes causing radiculopathy, sacroiliac joint arthritis. Material and Methods: Around 200 X-rays of children and adults with this congenital anomaly have been studied between 2020 and 2023. This is a retrospective study. Results: 1) Our study showed an Increased incidence of LSTV at 15%. 2) Patients ranged from asymptomatic, atypical lumbago to classical lumbago with sciatica and claudication. Findings supported facet and sacroiliac joint arthritis and the pain, relieved with physiotherapy, posture corrections, weight reduction, and lifestyle precautions, negating the need for local steroid injection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r surgical excision as per our experience. Conclusion: Other dysplastic congenital manifestations like associated scoliosis, facet tropism and nerve root, and sacroiliac joint anomalies can co-exist. These radiological findings must be clearly explained to the patient so that the inherently progressive nature of this phenomenon is well understood and the patient can take the required precautions to slow them and suitable conservative treatment can be planned. In rare case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r even rarely a surgical resection could be beneficial, but the surgical approach could be complex as normal anatomy is changed. Hence, prior anaesthesia blocks and even scintigraphy are essential steps to clearly define and confirm the LSTV to be the actual cause of the p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TV Bertolotti Syndrome Transitional Vertebra facet tropism Congenital Dysplasia
下载PDF
关节突关节不对称对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临床疗效的影响
2
作者 于浩 阚顺利 +1 位作者 胡炜 朱如森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14-19,共6页
目的探讨关节突关节不对称(FT)对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改善退行性腰椎滑脱脊柱参数和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PLIF手术治疗的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76例,以双侧关节突关节角差值超过10°分... 目的探讨关节突关节不对称(FT)对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改善退行性腰椎滑脱脊柱参数和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PLIF手术治疗的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76例,以双侧关节突关节角差值超过10°分为对照组与FT组各38例;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的临床资料变化,影像参数评估包括滑脱率、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骨盆倾斜角、Cobb角和腰椎活动度,临床症状评估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MacNab分级;分析影像学参数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并根据术前FT的不同节段进行分组,比较各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影像学参数和症状评分变化。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3.63个月,FT组的腰椎活动度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术前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后两组的影像学参数和症状评分均较术前有所好转,FT组的术后腰椎前凸和腰椎活动度低于对照组(P<0.01);FT组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骨脱率(SP)、椎间隙高度(IH)、腰椎前凸角(LL)、骶骨倾斜角(SS)和关节活动度(ROM)的矫正与两组患者的VAS改善和ODI改善均呈显著相关(P<0.05),手术节段FT和多节段FT的腰椎前凸矫正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PLIF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能够恢复患者腰椎生理曲度,获得良好的症状改善,但患者术后出现腰椎活动受限。FT阻碍了腰椎形态的矫正,是PLIF手术疗效欠佳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突关节不对称 退行性腰椎滑脱 腰椎融合术 腰椎影像参数
下载PDF
腰椎小关节不对称与小关节退变程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张继业 朱青安 +1 位作者 姜欢畅 王吉兴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29-633,共5页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腰椎小关节不对称与小关节退变程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从2004年5月~2009年8月我院收治的102例DLS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观察组,从300名在我院行体检无脊柱...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腰椎小关节不对称与小关节退变程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从2004年5月~2009年8月我院收治的102例DLS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观察组,从300名在我院行体检无脊柱疾患的人员中选取与DLS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60名作为对照组。在MRI上测量L3/4、L4/5、L5/S1两侧小关节角并计算出小关节不对称角度,同时观察小关节的退变程度,将其分为4度。并对所测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腰椎左侧小关节方向比右侧更偏向矢状位,但这仅在DLS组L3/4(P=0.003)、L4/5(P=0.000)两个节段有统计学意义。两组L4/5小关节不对称与L3/4、L5/S1相比更严重,DLS组小关节不对称角度与对照组相应节段相比更大,小关节的退变程度更加严重,小关节不对称随着小关节退变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1)小关节不对称在下腰椎中普遍存在;(2)小关节不对称与小关节的退变程度呈正相关;(3)小关节不对称不仅是小关节骨性关节炎重塑的结果,而且是小关节先天存在的形态学异常;(4)小关节不对称增加了DLS的危险性,小关节不对称及退变程度对DLS具有病因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退行性腰椎滑脱 小关节 小关节不对称
下载PDF
MRI和CT在测评退行性颈椎滑脱关节突关节矢状位不对称角中可靠性的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徐聪 于雪峰 +3 位作者 廖琦 陈伟高 许乙凯 丁自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 确定MRI和CT评估退行性颈椎滑脱关节突关节矢状位不对称角的可靠性。方法利用4度评估法,3个评估者对60位病人的76个关节突关节矢状位角的不对称程度在轴向位MRI和CT上进行单盲和随机测评,结果用Kappa系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当评... 目的 确定MRI和CT评估退行性颈椎滑脱关节突关节矢状位不对称角的可靠性。方法利用4度评估法,3个评估者对60位病人的76个关节突关节矢状位角的不对称程度在轴向位MRI和CT上进行单盲和随机测评,结果用Kappa系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当评估颈椎关节突关节矢状位角的不对称性时,CT和MRI的一致性为0.76(加权K值,P〈0.001),一致率为82%(62 vs 76),可认为方法间有比较好的一致性,三个测评者在MRI和CT中的k值范围分别为0.61-0.74和0.65-0.81,可认为测评者间用MRI测评时的信度为比较可靠,用CT测评时为比较可靠到非常可靠,但测评者内的信度无论是MRI还是CT都比测评者间的信度要高。结论 MRI和CT在评估关节突关节矢状位角的不对称性时无论是方法间的一致性,还是组间或组内的信度,都有较好的一致性,这表明MRI用于测评关节突关节矢状位角度的不对称性是比较可靠的。因此,用MRI测评时没有必要再增加额外的CT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突关节矢状位不对称角 退行性颈椎滑脱 MRI CT Kappa分析
下载PDF
腰腿痛患者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椎间盘退变和突出的关系 被引量:7
5
作者 杨卫新 昝云强 徐红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92-294,共3页
目的:研究腰腿痛患者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椎间盘退变和突出的关系。方法:通过151例腰腿痛患者CT片观察椎间盘突出状况和测定关节突关节角度,其中73例患者还做了MRI检查,了解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结果:关... 目的:研究腰腿痛患者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椎间盘退变和突出的关系。方法:通过151例腰腿痛患者CT片观察椎间盘突出状况和测定关节突关节角度,其中73例患者还做了MRI检查,了解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结果: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椎间盘退变和突出有关,而椎间盘突出方向与关节面的偏向无关。结论:关节突关节不对称增加了椎间盘退变和突出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突关节 关节突关节不对称 椎间盘退变 腰腿痛 椎间盘突出
下载PDF
腰椎侧弯患者关节突关节形态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杨卫新 章稼 +1 位作者 何怀 昝云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656-658,共3页
目的:研究下腰痛患者关节突关节形态与腰椎侧弯的关系。方法:37例腰椎侧弯的下腰痛患者,通过X线摄片和CT轴向扫描,测量L3/4、L4/5、L5/S1关节突关节形态。26例正常者作为对照。结果:在腰椎侧弯患者中L4/5节段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为72%,L5/S... 目的:研究下腰痛患者关节突关节形态与腰椎侧弯的关系。方法:37例腰椎侧弯的下腰痛患者,通过X线摄片和CT轴向扫描,测量L3/4、L4/5、L5/S1关节突关节形态。26例正常者作为对照。结果:在腰椎侧弯患者中L4/5节段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为72%,L5/S1节段为49%。结论:腰椎侧弯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有关,可能是侧方不稳、滑脱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侧弯 关节突关节形态 下腰痛 X线摄片 CT轴向扫描
下载PDF
腰骶椎小关节不对称与椎间盘变性的关系
7
作者 马兴为 王海义 沈新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83-285,共3页
通过CT、MRI对比研究及手术证实,认为腰骶椎小关节不对称是产生脊柱运动节段不正常旋转,导致椎间盘变性、突出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椎间盘变性 小关节不对称 腰骶椎 病因
下载PDF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腰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情况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任东成 丁金勇 +5 位作者 徐继禧 谭成双 刘俊城 李健雄 谢炜星 梁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37-443,共7页
目的:测量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下腰椎关节突关节角度,观察其关节突关节不对称(facet tropism,FT)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LDH和腹部疾病患者。LDH组共纳入52例,其中男42例,女1... 目的:测量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下腰椎关节突关节角度,观察其关节突关节不对称(facet tropism,FT)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LDH和腹部疾病患者。LDH组共纳入52例,其中男42例,女10例,年龄为17.9±1.4岁(14~20岁);L4/5椎间盘突出33例,L5/S1突出18例,L4/5、L5/S1双节段椎间盘突出1例;中央型椎间盘突出24个节段,左侧突出18个节段,右侧突出11个节段。选择腹部CT扫描的层面经过椎间盘且与上位椎体的下终板平行的腹部疾病患者111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87例,女24例,年龄为17.8±1.7岁(14~20岁)。LDH组在腰椎CT片上测量L3-4、L4-5、L5-S1关节突关节角度(作一直线通过椎间盘中点连接棘突基底部中点作为腰椎矢状轴,通过上关节突内外点作一连线,一侧连线与腰椎矢状轴相交所形成的角度即为一侧关节突关节角度),双侧角度之差>10°作为FT的衡量标准。对照组在腹部CT片上测量L3-4、L4-5、L5-S1关节突关节角度。结果:LDH组各节段的关节突关节角度的平均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52例LDH患者中,L3-4节段出现FT的患者19例,L4-5节段出现FT 27例,L5-S1节段出现FT 24例;而对照组111例患者中相对应节段出现FT的患者分别为19例、28例、18例,LDH组各节段FT出现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LDH组34例L4/5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中,15例出现FT;19例L5/S1椎间盘突出患者中,13例出现FT;椎间盘突出节段FT出现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应节段(P<0.05)。结论:在青少年LDH患者的下腰椎中FT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与青少年LDH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青少年 关节突关节 不对称
下载PDF
颈椎关节突关节矢状角不对称对颈椎间盘纤维环应力影响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翁汭 叶林强 +7 位作者 姚珍松 李文超 许岳荣 崔健超 梁德 江晓兵 易生辉 黄学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9-159,共11页
目的:利用有限元技术探究颈椎关节突关节矢状角不对称对颈椎间盘纤维环和关节突关节的应力影响。方法:选择一名26岁健康女性志愿者的颈椎CT扫描数据构建颈椎有限元模型。首先,构建C3-C7的颈椎正常模型,该模型通过先前发表的研究数据进... 目的:利用有限元技术探究颈椎关节突关节矢状角不对称对颈椎间盘纤维环和关节突关节的应力影响。方法:选择一名26岁健康女性志愿者的颈椎CT扫描数据构建颈椎有限元模型。首先,构建C3-C7的颈椎正常模型,该模型通过先前发表的研究数据进行了验证。其次,提取C5-C6的数据,并改变C5-C6关节突关节矢状角的角度以重新构建实验模型。重新构建成三个模型,包括对称模型(左右两侧矢状角均为90°),中度颈椎关节突关节矢状角不对称(facet tropism,FT)模型(左侧矢状角100°,右侧90°),重度颈椎FT模型(左侧矢状角110°,右侧90°)。在每个模型中,分别施加四种纯扭矩和复合扭矩以研究FT对椎间盘纤维环应力和关节突关节压力的影响。结果: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旋和前屈结合左旋的扭矩下,三个模型的椎间盘纤维环纤维应力和关节突关节压力差异无显著性。但在右旋和前屈结合右旋的扭矩下,三个模型的椎间盘纤维环纤维应力和关节突关节压力有显著差异,与颈椎关节突关节对称模型相比,中度颈椎FT模型和重度颈椎FT模型的纤维环纤维应力呈增加趋势(右旋扭矩下分别增加16.65%和35.16%;前屈结合右旋扭矩下分别增加了19.47%和54.39%),且重度颈椎FT模型增加更明显;关节突关节压力呈减少趋势(右旋扭矩下分别减少了3.31%和5.95%;前屈结合右旋扭矩下分别减少了7.19%和15.52%),且重度颈椎FT模型减少更明显结论:颈椎关节突关节矢状角不对称会增加椎间盘纤维环的应力,并且不对称程度越大,应力增加越明显,可能是颈椎间盘退变或突出的病理解剖学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突关节矢状角不对称 颈椎间盘 纤维环 应力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腰椎间盘突出位置的关系 被引量:8
10
作者 邹兆华 杨卫新 +1 位作者 刘琴 杜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38-1141,共4页
目的:评估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腰椎间盘突出的关系。方法:96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用CT测量关节突关节形态,与没有椎间盘突出的自身临近节段对照,比较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同时观察腰椎间盘突出位置与关节突关节方向的关系。结果:椎间... 目的:评估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腰椎间盘突出的关系。方法:96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用CT测量关节突关节形态,与没有椎间盘突出的自身临近节段对照,比较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同时观察腰椎间盘突出位置与关节突关节方向的关系。结果:椎间盘突出在L4/5节段是56个(58.33%),在L5/S1节段是40个(41.66%)。59例突向左侧(61.46%),37例突出右侧(38.54%)。L4/5椎间盘突出节段存在关节不对称的为8/56,对照节段存在关节不对称的为2/40(P>0.05),L5/S1椎间盘突出节段存在关节不对称的为12/40,对照节段为4/56(P>0.05)。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腰椎间盘突出总体存在相关性(P<0.01)。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腰椎间盘突出在L5/S1节段存在相关(P<0.05),而在L4/5节段无相关(P>0.05)。腰椎间盘突出在哪一侧与关节突关节角度形态无关(P>0.05)。结论: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腰椎间盘突出存在相关,但突出的位置与关节角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突关节 关节突关节不对称 椎间盘突出 腰痛
下载PDF
小关节角度和不对称性在L_(4~5)退变性滑脱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马超 鲁世保 孔超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7期584-588,共5页
目的探讨小关节角度(facet joint angle,FJA)和小关节不对称性(facet tropism,FT)在退行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DLS组:共选取50例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患者,其中男18... 目的探讨小关节角度(facet joint angle,FJA)和小关节不对称性(facet tropism,FT)在退行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DLS组:共选取50例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患者,其中男18例,女32例;44~85岁,平均年龄为(63.94±9.96)岁。对照组:同期在我院住院或门诊就诊、腰椎CT及MRI显示无明显异常、仅有腰椎退行性改变的50例患者,其中男22例,女28例;42~81岁,平均年龄为(62.04±11.42)岁。在CT上测量每个患者L_(3~4)、L_(4~5)和L5S1节段FJA。根据Pfirrmann分级在MRI上评估椎间盘退变程度。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DLS组与正常人组之间FJA的差异。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各节段椎间盘退变分级是否有差异。结果 DLS组与正常组相比较,L_(3~4)、L_(4~5)和L5S1节段上,椎间盘退变程度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41,0.953,0.795)。在L_(4~5)节段上,两组之间FJ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L_(3~4)节段上,两组之间FJ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在L5S1节段上,两组之间FJ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3)。结论 FT是DLS发生的危险因素,DLS患者较正常人具有更加矢状化的FJA,我们倾向于认为这是DLS中小关节(facetjoint,FJ)发生二次重塑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关节角度 小关节不对称 退变性腰椎滑脱
下载PDF
青年男性官兵下腰椎小关节方向与椎间盘退变及椎间盘突出的关系研究
12
作者 宋基伟 胡学昱 +5 位作者 梁卓文 张国辉 马海鑫 曹涛 韩林 王哲 《空军医学杂志》 2021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目的分析青年男性官兵的下腰椎小关节方向与椎间盘退变、椎间盘突出的可能关系。方法收集下腰痛青年男性官兵的腰椎CT及MRI影像学资料,在腰椎间隙CT断层成像上测量L3~S1腰椎小关节的矢状位角度,根据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量表在腰椎MR... 目的分析青年男性官兵的下腰椎小关节方向与椎间盘退变、椎间盘突出的可能关系。方法收集下腰痛青年男性官兵的腰椎CT及MRI影像学资料,在腰椎间隙CT断层成像上测量L3~S1腰椎小关节的矢状位角度,根据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量表在腰椎MRI成像上评价L3~S1各椎间盘的退变分级,比较不同退变分级各组的小关节角度,分析小关节方向和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比较小关节角度对称组与不对称组的椎间盘退变分级,分析小关节不对称与椎间盘退变的可能关系。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组和非突出的小关节角度、小关节不对称发生率,分析小关节方向和不对称与椎间盘突出的可能关系。结果纳入78例患者共测量234对小关节方向,L3~S1小关节矢状角逐渐增大(P<0.0001)。L3-4、L4-5、L5S1椎间盘Ⅰ~Ⅳ级退变各组的小关节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P=0.14,P=0.72)。L3~S1共有36对小关节不对称,小关节不对称组和对称组的椎间盘退变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3~S1分节段进行统计分析,不对称组和对称组间椎间盘退变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P=0.62,P=0.59)。椎间盘突出组和非突出组比较,L5S1节段小关节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小关节不对称的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3),分节段进行统计分析,仅L5S1节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本组青年男性官兵的腰椎小关节矢状角度自L3~S1逐渐增大,逐渐趋向冠状化。小关节方向、小关节不对称和腰椎间盘退变分级之间无明显关系。L5S1椎间盘突出时,小关节方向更趋于冠状化,同时该节段小关节不对称的发生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关节方向 小关节不对称 腰椎间盘退变 腰椎间盘突出
下载PDF
关节突关节形态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关系 被引量:8
13
作者 杨卫新 章稼 +2 位作者 昝云强 何怀 朱大梅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580-583,共4页
目的 探讨关节突关节形态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关系。方法 首先对 41例 60岁以下 (平均年龄 5 5岁 )有L4~ 5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患者和 3 2例 (平均年龄 5 3岁 )正常人进行对照检查。用CT轴向扫描关节突关节 ,测量L3~ 4、L4~ 5、L5~S1... 目的 探讨关节突关节形态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关系。方法 首先对 41例 60岁以下 (平均年龄 5 5岁 )有L4~ 5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患者和 3 2例 (平均年龄 5 3岁 )正常人进行对照检查。用CT轴向扫描关节突关节 ,测量L3~ 4、L4~ 5、L5~S1关节突关节的角度、关节横径、关节面的深度和观察关节面形态。第二部分研究分别测量 40例 40岁以下和 40例 60岁以上腰痛患者的关节突关节角度 ,观察其关节形态。结果 退变性滑脱患者与对照组相比 ,L4~ 5节段关节角度方向明显偏向矢状面 ,关节角度不对称和关节面深度比也有显著差异。第二部分 2组下腰痛患者的关节突关节角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60岁以下的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存在着关节突关节形态异常 ,L4~ 5节段关节成矢状排列和 /或同时伴有关节角不对称是腰椎早期滑脱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突关节 关节突关节角度不对称 退变性腰椎滑脱
原文传递
不同关节突关节不对称衡量标准的有限元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丁金勇 徐继禧 +4 位作者 谭成双 刘俊城 李明波 谢炜星 任东成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7-103,共7页
目的观察不同的下腰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标准对相应腰椎节段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创建L4~L5节段关节突关节对称和不对称有限元模型,包括对称模型FT 0°模型(双侧关节突关节角度均为50°)、不对称模型FT 5°模型(左侧关节突关... 目的观察不同的下腰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标准对相应腰椎节段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创建L4~L5节段关节突关节对称和不对称有限元模型,包括对称模型FT 0°模型(双侧关节突关节角度均为50°)、不对称模型FT 5°模型(左侧关节突关节55°,右侧关节突关节50°)、不对称模型FT 10°模型(左侧关节突关节60°,右侧关节突关节50°)、不对称模型FT 15°模型(左侧关节突关节65°,右侧关节突关节50°),模拟正常人体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运动状态以及腰椎前剪切应力状态。对7种运动状态下各个模型的椎间盘内最大应力、椎体最大活动度、关节突关节最大接触力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椎间盘内最大应力的变化和椎体最大位移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在前剪切、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的作用力下,椎间盘内最大应力FT 15°>FT 10°>FT 5°>FT 0°,同时,不对称模型向更加冠状位的一侧(左侧)旋转时的椎间盘内最大应力大于更加矢状位的一侧(右侧)。在前剪切、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的作用力下,关节突关节最大接触力FT 15°>FT 10°>FT 5°>FT 0°,在前屈和前剪切力作用力下,不对称模型关节突关节最大接触力明显增大。结论下腰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模型的椎间盘内最大应力与椎体活动度变化相一致,随着关节突关节不对称程度的增大而增大,但5°的关节突关节不对称并不会引起明显的下腰椎椎体活动度及椎间盘内应力变化;关节突关节最大接触力随着关节突关节不对称程度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椎 L4~L5 关节突关节不对称 有限元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关节突关节不对称及方向与青年人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德辉 朱磊 +2 位作者 蒙格 蒋赞利 吴小涛 《现代医学》 2020年第9期1107-1111,共5页
目的:研究关节突关节不对称(FT)与青年人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PSLDH)及关节突关节方向与青年人髓核脱出方向的关系。方法:选择401例PSLDH患者(PSLDH组)及267例无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在CT上测量PSLDH组脱垂节... 目的:研究关节突关节不对称(FT)与青年人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PSLDH)及关节突关节方向与青年人髓核脱出方向的关系。方法:选择401例PSLDH患者(PSLDH组)及267例无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在CT上测量PSLDH组脱垂节段(L4/5或L5/S1)的双侧关节突关节角度(FJA)和对照组L4/5、L5/S1两个节段的双侧FJA。定义FT为双侧FJA差值>10°。同时观察髓核脱垂的方向与关节突关节的方向。结果:PSLDH组与对照组在L4/5、L5/S1节段出现FT的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SLDH组脱垂的节段中,脱垂一侧关节突关节方向形态为冠状位方向的例数与矢状位方向的例数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860)。结论:FT与青年人PSLDH在L4/5及L5/S1节段均存在相关性;关节突关节方向与青年人髓核脱垂方向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突关节不对称 关节突关节方向 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青年
原文传递
腰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姜嘉伟 崔志明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9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由腰椎关节突关节病变引起的脊柱疾病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其中腰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LFT)与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退行性变、退变性腰椎滑脱、脊柱侧凸等疾病相关。近年来,LFT 对脊柱退变过程的影响已被广泛研究,这将对各类... 由腰椎关节突关节病变引起的脊柱疾病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其中腰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LFT)与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退行性变、退变性腰椎滑脱、脊柱侧凸等疾病相关。近年来,LFT 对脊柱退变过程的影响已被广泛研究,这将对各类脊柱疾病的预防与诊疗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本文就腰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 关节突关节方向 关节突关节角
原文传递
矢状化小关节角度与退变性腰椎滑脱间关系的CT影像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马超 鲁世保 +2 位作者 孔超 孙祥耀 孙思远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8年第5期377-382,共6页
目的 探讨矢状化小关节角度(FJA)与退变性腰椎滑脱(DLS)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8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单节段L4/5 DLS住院患者89例纳入DLS组,按年龄分为A1、B1两亚组,A1组44例(男14例、女30例),年龄<65... 目的 探讨矢状化小关节角度(FJA)与退变性腰椎滑脱(DLS)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8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单节段L4/5 DLS住院患者89例纳入DLS组,按年龄分为A1、B1两亚组,A1组44例(男14例、女30例),年龄<65岁;B1组45例(男17例、女28例),年龄≥65岁.对照组100例为同期骨科门诊腰腿痛患者,性别、年龄与DLS组相当,但未见腰椎滑脱者.按年龄分为A2、B2两亚组,A2组54例(男18例、女36例),年龄<65岁;B2组46例(男15例、女31例),年龄≥65岁.在腰椎CT软组织窗测量各组L4/5和L3/4节段FJA,并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FJA、小关节不对称(FT)程度和小关节退变分级之间的差异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 DLS组内,L3/4节段A1组和B1组FJA分别为54.73° ±7.26°和56.60° ±6.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4/5节段A1组、B1组FJA分别为58.43° ±10.41°和63.28° ±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内,L3/4节段A2和B2组FJA分别52.16° ±10.07°和54.66° ±8.66°,L4/5节段A2组、B2组FJA分别为45.36° ±7.78°和47.82° ±9.6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LS组与对照组L3/4、L4/5节段FJ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内各亚组间FT比较,L3/4与L4/5节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LS组与对照组组间FT比较,在L4/5节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L3/4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L4/5节段及L3/4节段,小关节退变程度DLS组均高于对照组,DLS组内B1组均高于A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而对照组内两亚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DLS患者具有更加矢状化的FJA,这可能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二次重塑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滑脱 腰椎 小关节角度 小关节不对称 小关节退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