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mandibular reconstruction with free vascularized fibular flap 被引量:1
1
作者 Krishna Gopal Bhuju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08年第1期23-27,共5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s mandible reconstruction by free vascularized fibular flap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immediate complications. 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63 patients were reviewed, 35 male and 28 female(... Objective: To evaluates mandible reconstruction by free vascularized fibular flap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immediate complications. 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63 patients were reviewed, 35 male and 28 female(age range 16 to 73 years). Aesthetic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were evaluated by follow-up and/or telephone conversation. Results:Among the 63 fibular flaps, 29 were osteocutaneous flaps with one or two skin islands. All the flaps were surviving well and the success rate was 100%. Long term donor site disability was not recorded for any patient. Thirty-one patients responded for aesthetic and functional evaluation, 20 cases(64.5%) reported their facial appearance as excellent or good, 11 (35.48%) felt fair; 14 cases (45%) could eat unrestricted diet, 17(55%) could eat soft diet; 21 cases were(67.67%) speech normal, 10(22.33%) speech intelligible. Conclusion:Free fibular flap reflects good functional and esthetic results with a high degree of consistency, and acceptable level of complications, and we strongly believe the vascularized fibular flap is the first choice for mandibular re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dibular reconstruction free fibular flap osteocutaneous flap FUNCTIONAL AESTHETIC EVALUATION
下载PDF
Two-stage treatment with sliding fibular flap technique for chronic infected nonunion of the tibia 被引量:1
2
作者 Rana Kapukaya Osman Ciloglu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CSCD 2020年第5期302-306,共5页
Purpose: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two-stage treatment with the fibular sliding technique in chronic infected nonunion of the tibia.Methods:The study included 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with long-term chronic inf... Purpose: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two-stage treatment with the fibular sliding technique in chronic infected nonunion of the tibia.Methods:The study included 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with long-term chronic infected tibial nonunion following trauma and treated with the two-stage technique between January 2010 and November 2017.Patients with(1)intra-articular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third of the tibia and fibula,(2)pathological fracture resulting in bone loss or(3)neurological and vascular pathologies of the limbs were excluded.The operation consisted of two stages and the main goal in the first stage was to control the infection and in the second stage to control the healing of the bone.Functional&radiographic results and complications were evaluated according to Paley's criteria.Results:The patients comprised 14 males and 5 females with a mean age of 37.4 years(range,21-52 years).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an average of 27 months(range,15-38 months).The microorganisms produced from these patients were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 13 patients,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 4 patients and no bacteria in 2 patients.After the first stage operation,superficial skin necrosis developed in 1 patient.In another patient,there was a persistent infection,although union was achieved.For the entire patient group,union was observed at the end of 7.44 months(range,7-11 months).Based on Paley's criteria,there were 16(84.2%)patients with excellent scores,2(10.5%)good scores and 1(5.3%)fair scores radiologically;while regarding the tibial function,15(78.9%)patients had excellent scores,3(15.8%)good scores,and 1(5.3%)fair scores.No patients had poor radiological or functional score.Conclusion:Two-stage treatment can be considered as an alternative for fractures in regions that are susceptible to many and persistent complications,such as the tibia.This technique has the advantages of short operation time,minimal blood loss,no excessive tissue damage and not very technique-demanding(a short learning curve with no requirement for an experienced te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nic infected nonunions Two-stage treatment fibular sliding flap technique
原文传递
横向嵌合腓骨瓣重建复杂前足毁损并多跖骨缺损
3
作者 牟勇 古欣庆 +3 位作者 黄东 吴伟炽 朱红亮 陈宇璠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介绍一种横向嵌合腓骨瓣重建复杂前足毁损并多跖骨缺损的新方法。方法2019年8月-2023年5月,共收治前足毁损并多跖骨缺损6例,骨骼、肌腱外露,均伴有全跖骨缺损。采用腓骨瓣横向重建足部横弓与足部负重区,根据缺损程度联合股前外侧皮... 目的介绍一种横向嵌合腓骨瓣重建复杂前足毁损并多跖骨缺损的新方法。方法2019年8月-2023年5月,共收治前足毁损并多跖骨缺损6例,骨骼、肌腱外露,均伴有全跖骨缺损。采用腓骨瓣横向重建足部横弓与足部负重区,根据缺损程度联合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部创面。供区创面均直接缝合关闭。结果6例皮瓣均顺利成活,且均获持续随访,平均时间17个月,足部外形可,穿鞋正常,质地柔软耐磨,供区愈合良好,下肢步行功能均恢复良好,步态无明显异常。结论应用横向嵌合腓骨瓣移植重建复杂前足毁损并多跖骨缺损,可以最大限度恢复前足外形与负重耐磨功能,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足毁损 跖骨缺损 腓骨瓣 横弓
下载PDF
单侧腓骨皮瓣重建鼻咽癌患者放疗术后双侧下颌骨放射性颌骨坏死
4
作者 彭勇淳 段红明 +2 位作者 吴汉江 张胜 范腾飞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探讨单侧腓骨皮瓣修复双侧下颌骨放射性颌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ofthejaw,ORNJ)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1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采用单侧腓骨修复鼻咽癌放疗后双侧下颌骨ORNJ的7例患者的病... 目的:探讨单侧腓骨皮瓣修复双侧下颌骨放射性颌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ofthejaw,ORNJ)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1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采用单侧腓骨修复鼻咽癌放疗后双侧下颌骨ORNJ的7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42~56岁,所有病例原发肿瘤均为鼻咽癌,排除鼻咽癌复发。记录腓骨截骨、组织瓣存活、供区和受区的并发症及术后开口度情况。结果:随访10~30个月,7例患者皮瓣完全成活,伤口愈合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受区动脉选择面动脉5例、甲状腺上动脉2例,受区静脉均行颈内静脉端侧吻合,1例患者术后6 h出现静脉危象,急诊手术探查,发现端侧吻合时静脉扭转,重新吻合静脉后恢复良好。切取腓骨长度为17.5~21.0 cm,平均18.2 cm,供区创口全部直接拉拢缝合,患者均未出现感染和跛行。术后双侧颜面部基本对称,患者对外形满意,开口度为2.5~3.3 cm。结论:采用游离腓骨肌皮瓣移植修复双侧下颌骨ORNJ扩大切除术后软、硬组织缺损的方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放射性骨坏死 腓骨肌皮瓣 鼻咽癌
下载PDF
游离腓骨皮瓣移植修复前臂外伤后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5
作者 明光福 石小田 +1 位作者 汪坤菊 邱勋永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570-573,共4页
目的探讨游离腓骨皮瓣移植修复前臂长段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2年3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因外伤导致前臂长段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11例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所有患者急诊时均行... 目的探讨游离腓骨皮瓣移植修复前臂长段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2年3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因外伤导致前臂长段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11例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所有患者急诊时均行外伤清创等相关治疗,创面感染控制满意后采取带腓动脉穿支的游离腓骨皮瓣修复前臂长段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切取同侧腓骨下段长度7~11 cm,携带游离皮瓣大小为5 cm×8 cm~10 cm×18 cm。腓骨植入骨缺损处后采取钛板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结果11例带腓动脉穿支的游离腓骨皮瓣术后全部成活。术后均获得18个月以上的随访,全部患者的移植腓骨与前臂骨缺损完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9个月。11例患者中前臂功能优3例,良7例,差1例,优良率为90.9%。切取带腓动脉穿支的游离腓骨皮瓣的供区植皮全部成活,功能好,未出现特别不适。结论带腓动脉穿支的游离腓骨皮瓣技术是治疗前臂长段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一次性解决了骨和皮肤同时缺损,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皮肤软组织缺损 游离腓骨皮瓣 腓动脉穿支 创面修复
下载PDF
下颌骨缺损腓骨肌皮瓣重建后种植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评价
6
作者 周卓靓 袁之然 +3 位作者 杜一飞 曹亚男 戈善为 王瑞霞 《口腔生物医学》 2024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目的:评价下颌骨缺损腓骨肌皮瓣重建后种植义齿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5例因肿瘤行下颌骨缺损腓骨肌皮瓣重建后的患者,评价在种植义齿修复后2年种植体的存留率、种植体周探诊深度(PD)、改良龈沟出血指(mSBI)、种植体边缘骨高度(MBL... 目的:评价下颌骨缺损腓骨肌皮瓣重建后种植义齿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5例因肿瘤行下颌骨缺损腓骨肌皮瓣重建后的患者,评价在种植义齿修复后2年种植体的存留率、种植体周探诊深度(PD)、改良龈沟出血指(mSBI)、种植体边缘骨高度(MBL)。结果:62枚种植体在行使功能后2年种植体存留率100%;种植修复2年后,与修复前相比,MBL、PD及mSBI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PD>4 mm时,mSBI显著增加(P<0.05)。结论:下颌骨缺损腓骨肌皮瓣重建后种植义齿修复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PD≤4 mm的种植体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缺损 腓骨肌皮瓣 种植体
下载PDF
腓骨肌皮瓣穿支血管定位导板的临床应用
7
作者 许立明 张一博 +2 位作者 乃吉拜·莫敏 李娇阳 凌彬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4期280-286,共7页
目的 探讨3D打印固定式定位导板在腓骨肌皮瓣穿支血管的精准定位方法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由于颌骨... 目的 探讨3D打印固定式定位导板在腓骨肌皮瓣穿支血管的精准定位方法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由于颌骨缺损需行腓骨肌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的患者14例。导板组(7例)采用CTA结合Mimics软件三维重建患者双下肢并定位穿支血管位置,数字化设计腓骨肌皮瓣穿支血管定位导板,将导板的两端设计为固定端,上方一端固定于膝关节,下方一端固定于踝关节,3D打印完成导板;对照组(7例)采用常规手持式多普勒进行术前定位。比较两组皮瓣制取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定位穿支血管的差异、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术后供区外形满意度及下肢功能评定量表(lower extremity functional scale,LEFS)。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导板组的制取皮瓣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穿支血管定位及术后供区外形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皮瓣并发症、LEF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3D打印技术的腓骨肌皮瓣穿支血管固定式定位导板的定位准确性更好,采用膝关节和踝关节固定点,能更有效地稳定导板位置,避免软组织偏移,提高了定位精准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肌皮瓣 穿支血管 固定式定位导板 数字化设计 3D打印 CT血管造影 颌骨缺损 重建功能性外科
下载PDF
游离腓骨皮瓣移植Ⅰ期修复胫骨创伤性骨髓炎骨皮缺损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新卫 冯峰 +1 位作者 李勇军 郭建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1058-1060,共3页
[目的]探讨游离腓骨皮瓣移植Ⅰ期修复胫骨创伤性骨髓炎合并骨皮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56例胫骨创伤性慢性骨髓炎合并骨皮缺损患者,在行病灶清除的基础上行游离腓骨皮瓣移植,Ⅰ期修复骨皮缺损。[结果]经术后6—60个月的随访,皮... [目的]探讨游离腓骨皮瓣移植Ⅰ期修复胫骨创伤性骨髓炎合并骨皮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56例胫骨创伤性慢性骨髓炎合并骨皮缺损患者,在行病灶清除的基础上行游离腓骨皮瓣移植,Ⅰ期修复骨皮缺损。[结果]经术后6—60个月的随访,皮瓣全部成活,发生静脉危象6例,再次吻合成功;伤口Ⅰ期愈合140例,Ⅱ期愈合13例,遗留窦道3例;骨髓炎复发2例。移植腓骨全部愈合,愈合时间2—6个月,平均3.2个月。[结论]慢性骨髓炎合并骨皮缺损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Ⅰ期修复。但是在感染的基础上进行手术,有一定的风险,严格掌握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皮瓣 移植 胫骨 骨髓炎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膝下外侧动脉腓骨上段骨皮瓣移植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振光 郑和平 +4 位作者 郑晓晖 谢昀 张发惠 陶圣祥 杨玉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7-478,共2页
目的:为膝下外侧动脉蒂腓骨上段骨皮瓣的设计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2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重点观测膝下外侧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和吻合。结果:膝下外侧动脉始于动脉,起点距腓骨头尖上方(1.9±0.7... 目的:为膝下外侧动脉蒂腓骨上段骨皮瓣的设计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2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重点观测膝下外侧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和吻合。结果:膝下外侧动脉始于动脉,起点距腓骨头尖上方(1.9±0.7)cm,起始部外径(1.7±0.3)mm。从起点至第一下行骨膜支距离(3.2±0.8)cm,至第一皮支距离(3.9±0.2)cm。结论:膝下外侧动脉可携带腓骨上段骨皮瓣。皮瓣面积约为9.0cm×6.0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瓣 膝下外侧动脉 移植 解剖学
下载PDF
上颌骨大型缺损的个体化三维闭合式功能性重建 被引量:52
10
作者 孙坚 李军 +1 位作者 张志愿 邱蔚六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3-7,共5页
目的介绍一种以CAD/CAM快速原型模型预成钛网支架,结合前臂皮瓣或串联腓骨肌瓣行闭合式上颌骨缺损三维重建的新方法。方法自2000年3月起,对10例上颌骨因肿瘤及外伤后缺损的病例,分别行上颌骨次全切除4例(II类缺损),全上颌骨切除6例(III... 目的介绍一种以CAD/CAM快速原型模型预成钛网支架,结合前臂皮瓣或串联腓骨肌瓣行闭合式上颌骨缺损三维重建的新方法。方法自2000年3月起,对10例上颌骨因肿瘤及外伤后缺损的病例,分别行上颌骨次全切除4例(II类缺损),全上颌骨切除6例(III类缺损)。术前均以三维CT及快速原型技术预成实体模型,并通过CAD/CAM将健侧上颌骨复制到患侧缺损处,在模型上精确塑形钛网。8例前臂皮瓣与2例前臂串联腓骨肌瓣覆盖钛网以重建上颌骨,关闭口鼻腔。结果10例上颌骨缺损病例经6~24个月随访观察,皮瓣除2例因术后放疗部分坏死外全部成活,面部外形满意。除1例于术后9个月眶外侧壁复发外,其余经CT或MRI检查证实,肿瘤未见复发。张口度2.5~4cm,进食时无食物从鼻腔返流。语言较为清晰,其清晰度经语音工作人员评定,术前术后趋于一致。其中6例钛网支架构筑外形的患者已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能进普食。经TekscanII牙合力测定仪术前术后对比研究,发现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患者原有的咬合力。3例上颌骨全切的病例修复术后6~12个月经鼻咽内窥镜检查,发现钛网内衬有正常软组织覆盖。结论我们设计的这种以CAD/CAM快速原型模型预成钛网支架、结合前臂皮瓣或串联腓骨肌瓣闭合式三维重建上颌骨缺损的新方法,使术后患者上颌骨外形和口腔功能令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大型缺损 钛网 前臂皮瓣 排骨肌瓣 快速原型技术 个体化三维闭合式功能重建
下载PDF
CTA和超声多普勒在腓骨瓣血供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文刚 于殿绅 +1 位作者 郑培惠 袁锡兰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63-165,共3页
目的:探讨腓骨瓣游离移植修复上下颌骨缺损术前检测小腿供区血供的方法。方法:12例患者采用游离腓骨瓣修复上下颌骨缺损,小腿供区除物理检查外,常规行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腘动脉及分支的走行、口径、腓血管蒂的长度、腓动静脉的口径、... 目的:探讨腓骨瓣游离移植修复上下颌骨缺损术前检测小腿供区血供的方法。方法:12例患者采用游离腓骨瓣修复上下颌骨缺损,小腿供区除物理检查外,常规行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腘动脉及分支的走行、口径、腓血管蒂的长度、腓动静脉的口径、皮肤穿支的口径及位置,4例发现有问题则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CTA)检查。结果:所有病例未发现血管变异现象,4例其他检查异常或未检出胫前动脉的患者CTA证实腘动脉及分支没有异常。术中发现与术前检查结果一致,术后12例患者均顺利愈合,供区小腿血供没有受到影响。结论:常规行血管造影检查没有必要,但彩色多普勒检查有异常时应行血管造影检查,CTA检查具有无创和直观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瓣 超声多普勒 血供检测 彩色多普勒检查 血管造影检查 CT血管造影术 下颌骨缺损 CTA检查 术前检测 移植修复 骨瓣修复 物理检查 腓血管蒂 变异现象 胫前动脉 检查结果 术中发现 腘动脉 供区 小腿 患者 口径 动静脉
下载PDF
三维模拟技术在游离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卫红 许彪 +3 位作者 邓家永 黎明 朱谨 夏斌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85-788,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三维模拟技术在游离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因下颌骨肿瘤需行下颌骨切除术的患者,利用腓骨瓣或腓骨肌皮瓣修复,术前应用三维重建软件对患者进行模拟手术。同时进行三维原型实体模型制作,临床... 目的:探讨术前三维模拟技术在游离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因下颌骨肿瘤需行下颌骨切除术的患者,利用腓骨瓣或腓骨肌皮瓣修复,术前应用三维重建软件对患者进行模拟手术。同时进行三维原型实体模型制作,临床手术中根据模型塑形腓骨。结果:术前三维模拟腓骨重建下颌骨缺损手术与临床术中所见及操作一致。术后患者面部外形满意。结论:术前应用三维模拟技术可充分评估患者下颌骨肿瘤的切除范围,详细了解腓骨及腓血管的情况,再结合快速原型技术,不仅为临床手术节省了时间,也提高了手术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模拟技术 血管化腓骨瓣 下颌骨缺损 快速原型技术
下载PDF
三维模拟技术在游离腓骨瓣移植重建下颌骨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旭兵 柳兆刚 +1 位作者 袁建兵 田宏伟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5年第4期460-464,共5页
目的 :探讨在游离腓骨肌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过程中应用三维模拟技术(CAD/CAM)的方法。方法 :对11例患者(成釉细胞瘤8例,骨化性纤维瘤1例,下颌牙龈癌2例)术前应用三维模拟技术进行模拟手术,利用快速成型机制作出与患者下颌骨实... 目的 :探讨在游离腓骨肌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过程中应用三维模拟技术(CAD/CAM)的方法。方法 :对11例患者(成釉细胞瘤8例,骨化性纤维瘤1例,下颌牙龈癌2例)术前应用三维模拟技术进行模拟手术,利用快速成型机制作出与患者下颌骨实际大小和外形完全一致的实体模型和手术辅助导板,在模拟修复完成的下颌骨模型上预成形重建钛板。手术中,一组根据术前设计的截骨方案切除病变下颌骨;另一组利用辅助导板在不断蒂状态下对腓骨进行精确的分段截骨,将截开的腓骨段准确塑形后,用预成形重建钛板加以固定,待受区准备完成后断蒂移植。结果:11例患者移植的腓骨肌(皮)瓣均存活,术中移植腓骨所截取的长度合适,截骨、塑形、定位速度明显加快。术后随访1~24个月,影像学检查显示患者下颌骨重建形态及固位良好,颞下颌关节就位准确,口内检查剩余牙列咬合关系恢复正常。结论:在游离腓骨肌(皮)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中应用三维模拟技术,不仅能够降低手术难度与风险,节省手术时间,还可提高手术质量,保证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模拟技术 游离腓骨瓣 下颌骨缺损 快速原型技术
下载PDF
腓骨肌皮瓣供区发生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组织缺损的修复 被引量:5
14
作者 文建民 朱锋 +2 位作者 唐恩溢 杨旭东 孙国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42-743,747,共3页
目的:介绍腓骨肌皮瓣制备术后,小腿供区发生筋膜间室综合征致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修复方法。方法:对2例腓骨肌皮瓣行下颌骨缺损重建时,供区发生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造成的软组织缺损,采用股前外侧肌皮瓣进行修复。结果:2例手术都获得成功... 目的:介绍腓骨肌皮瓣制备术后,小腿供区发生筋膜间室综合征致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修复方法。方法:对2例腓骨肌皮瓣行下颌骨缺损重建时,供区发生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造成的软组织缺损,采用股前外侧肌皮瓣进行修复。结果:2例手术都获得成功,小腿外形满意,运动功能基本恢复,保留了足、踝关节功能,未行截肢。结论:股前外侧肌皮瓣血管恒定,制备方便,可以提供较大修复组织,对腓骨肌皮瓣供区的组织缺损是一种理想的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肌皮瓣 腓骨肌皮瓣 小腿骨筋膜间室综合征 组织缺损修复
下载PDF
腓骨瓣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卫红 刘宗良 +1 位作者 邹智荣 许彪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509-510,514,共3页
目的了解腓骨瓣的局部解剖,为临床腓骨瓣修复颌骨缺损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6具经体积分数10%甲醛固定的成人小腿标本逐层解剖、观察、测量和摄像。结果腓动脉起始外径为(2.93±0.47)mm,腓骨头尖距腓动脉起始的垂直距离为(41.75±... 目的了解腓骨瓣的局部解剖,为临床腓骨瓣修复颌骨缺损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6具经体积分数10%甲醛固定的成人小腿标本逐层解剖、观察、测量和摄像。结果腓动脉起始外径为(2.93±0.47)mm,腓骨头尖距腓动脉起始的垂直距离为(41.75±3.17)mm,腓骨头尖距穿支血管的垂直距离为(166.67±17.23)mm。腓动脉起于胫后动脉。结论腓动脉走行恒定,起始外径较粗,穿支皮瓣相对恒定,腓骨肌皮瓣适合修复颌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瓣 穿支皮瓣 解剖
下载PDF
带蒂腓骨瓣移植修复下肢骨缺损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光勋 方健 +3 位作者 王海峰 甘正祥 邢动 夏添 《安徽医学》 2010年第5期422-423,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带血管蒂的腓骨瓣或骨皮瓣移植修复下肢骨缺损。方法切取带血管蒂的腓骨瓣移植修复下肢骨缺损19例,其中14例伴有皮肤缺损,腓骨移植长度为4~10cm,皮瓣面积为3cm×5cm~7cm×18cm。结果 5例腓骨瓣及14例腓骨骨皮瓣... 目的探讨应用带血管蒂的腓骨瓣或骨皮瓣移植修复下肢骨缺损。方法切取带血管蒂的腓骨瓣移植修复下肢骨缺损19例,其中14例伴有皮肤缺损,腓骨移植长度为4~10cm,皮瓣面积为3cm×5cm~7cm×18cm。结果 5例腓骨瓣及14例腓骨骨皮瓣全部成活。15例患者获得6个月~2年(平均9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结论带血管瓣的腓骨瓣是修复下肢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 腓骨瓣 骨缺损
下载PDF
下颌骨重建腓骨塑形板的试制与初步应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徐立群 陈晓军 +2 位作者 袁建兵 尹雪莱 张陈平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82-486,共5页
目的:通过对正常下颌骨形态的三维测量与分析,确定下颌骨塑形参数,指导腓骨塑形板的试制与应用。方法:收集55例华东地区正常下颌骨CT数据(Dicom格式),应用自编颌骨手术规划软件行下颌骨计算机建模、标志点设定(7个标志点)以及外形变量测... 目的:通过对正常下颌骨形态的三维测量与分析,确定下颌骨塑形参数,指导腓骨塑形板的试制与应用。方法:收集55例华东地区正常下颌骨CT数据(Dicom格式),应用自编颌骨手术规划软件行下颌骨计算机建模、标志点设定(7个标志点)以及外形变量测定(共14个线性和角度变量)。采用SAS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glm方差分析,确定下颌骨塑形参数并指导腓骨塑形板的设计与试制。应用腓骨塑形板为1例二期下颌骨(角-角)缺损患者行移植腓骨的快速塑形。结果:不同性别、个体下颌骨外形的差异主要在于结构的长短(P<0.05),而非曲度的大小(P>0.05),且下颌骨前份(颏部)外形变异相对小于后份(下颌支、下颌体)。确定下颌骨塑形参数为下颌体角140°、下颌颏角120°、下颌颏长30mm。临床应用腓骨塑形板成功为1例下颌骨(角-角)缺损患者实施移植腓骨的快速塑形,获得满意效果。结论:腓骨塑形板能够快速且较为准确地实现移植腓骨的"四段式"塑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重建 塑形板 腓骨组织瓣
下载PDF
腓骨瓣再造下颌骨时血管蒂的位置及吻合方法 被引量:8
18
作者 竺涵光 郑家伟 +3 位作者 顾章愉 马玉中 张志愿 林国础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1998年第4期235-238,共4页
目的:探讨腓骨瓣再造下颌骨时血管蒂的摆放及吻合方法。方法:自1996年4月以来,应用腓骨(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26例。按下颌骨术后缺损范围,将其分为八类。根据每类的特点,提出血管蒂的放置,受区血管选择及吻合方法。结果... 目的:探讨腓骨瓣再造下颌骨时血管蒂的摆放及吻合方法。方法:自1996年4月以来,应用腓骨(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26例。按下颌骨术后缺损范围,将其分为八类。根据每类的特点,提出血管蒂的放置,受区血管选择及吻合方法。结果:26例腓骨(皮)瓣全部存活。血管蒂长度在4~8cm;受区动脉大多数选用颌外动脉(19例),少数选用甲状腺上动脉(7例);受区静脉选用面静脉9例,颈外静脉17例。23例为近心端腓血管与受区血管吻合,3例为逆行吻接。结论:不论下颌骨缺损类型如何,血管蒂必须置于新建下颌骨下缘或内面,并千方百计靠近受区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瓣 血管吻合 下颌骨重建
下载PDF
游离腓骨瓣轴向截骨术在下颌角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军 孙坚 +3 位作者 何悦 翁雁秋 蒋继党 毛驰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55-358,共4页
目的:介绍一种下颌角成形术中,应用腓骨瓣轴向截骨的技术,探讨该方法的适应证和优缺点。方法:16例患者中,良性肿瘤11例(成釉细胞瘤8例,牙源性角化囊肿3例),放射性骨坏死3例,术后继发下颌骨缺损畸形2例,所用游离腓骨瓣长度为10~17cm(平... 目的:介绍一种下颌角成形术中,应用腓骨瓣轴向截骨的技术,探讨该方法的适应证和优缺点。方法:16例患者中,良性肿瘤11例(成釉细胞瘤8例,牙源性角化囊肿3例),放射性骨坏死3例,术后继发下颌骨缺损畸形2例,所用游离腓骨瓣长度为10~17cm(平均14.6cm),血管蒂长5~11cm(平均8.2cm)。轴向截骨手术步骤:①按改良方法制备腓骨瓣后,剥离肌袖,解剖分离腓骨瓣截骨线旁血管蒂组织及骨膜,加以保护。摆动锯首先切开腓骨肌面,垂直于骨长轴切至骨髓腔平面;②在伸肌面或屈肌面(肌袖面)沿长轴切割,长度为2~3cm;最后在伸肌面与屈肌面交界处,垂直于骨长轴于内侧面切至骨髓腔平面。③进行骨断端塑形,其2个截骨面骨髓腔接触面的大小依其所成角度而改变,通常塑形角度为120°,使修复下颌角2个腓骨骨块即可成角,又使之轴向截骨片间与钛支架紧密接触,并将钛钉固定在预成钛板支架上。结果:16例患者术后经超声Doppler动态监测,移植骨血供良好,术后3、6个月摄片示移植骨段愈合理想,角部外形恢复满意。结论:应用轴向截骨法重建下颌角缺损,由于增大了骨段间接触面,从而提高了骨的愈合能力,且能减少腓骨骨量的损失,并可在一定范围内延长移植骨的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截骨法 游离腓骨瓣 下颌角缺损
下载PDF
系列数字化导板在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育新 王志勇 +2 位作者 卢明星 韩伟 卢晓林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2-545,共4页
目的:将系列数字化导板用于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实现下颌骨缺损的个体化精确修复。方法:10例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患者,男性7例,女性3例,均行术前规划,并3D打印系列数字化导板,术中应用数字化导板精确重建下颌骨,术后利用... 目的:将系列数字化导板用于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实现下颌骨缺损的个体化精确修复。方法:10例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患者,男性7例,女性3例,均行术前规划,并3D打印系列数字化导板,术中应用数字化导板精确重建下颌骨,术后利用图像融合技术评价术后效果。术后所有病例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果:系列导板术中就位顺利,重建钛板及髁状突位置准确,面型及咬合关系恢复良好。术后图像融合显示,剩余下颌骨与患侧髁状突术后位置与术前相比误差<2mm。结论:系列数字化导板在重建下颌骨形态、保证髁状突的位置、恢复咬合关系、减少手术时间方面具有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导板 腓骨肌皮瓣 下颌骨缺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