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icacy of Autologous Cultured Fibroblast Cells as a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Facial Contour Defects: A Clinical Replication Study
1
作者 Edward Charles R. Lee Kim Siea Lee +5 位作者 Jezamine Lim Jason Yip Cheng Zhang Xu Zhang Han Bin To Lim 《Journal of Cosmetics, Dermatological Sciences and Applications》 2017年第4期306-317,共12页
Background: The US FDA has recently approved autologous cultured fibroblast cells (ACF) as treatment for cutaneous contour defects. ACF provides an alternative to synthetic fillers or fat grafting with the significant... Background: The US FDA has recently approved autologous cultured fibroblast cells (ACF) as treatment for cutaneous contour defects. ACF provides an alternative to synthetic fillers or fat grafting with the significant advantage of producing longer lasting effect. Methods: This was a prospective open label single group clinical study to demonstr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F that we have replicated in our lab. The study enrolled 18 patients with nasolabial folds from 2 centres in Malaysia in 2011-2012. ACF at dose of 23 or 92 million cells were injected on 3 occasions at 4 weeks interval. Efficacy at 6- and 12-month post treatment was assessed using a standardized 7-point scale which was performed by the 2 investigators as well as a panel of 7 independent evaluators. Results: We obtained a successful outcome (primary endpoint), defined as improvement in the appearance of the nasolabial fold of at least 2 points on the 7-point scale, in 33% of patients as assessed by investigators at 12-month follow-up and in 22% of patients assessed by independent evaluators. Investigators also found 78% of patients having had a 1-point improvement from baseline while independent evaluators found 83% of patients having improved by as much. Patients were uniformly (100%) satisfied with the improvement in their appearance. No treatment-related adverse event was reported. Baseline score and follow-up duration had significant effect on treatment response. The greater the baseline severity and the longer the post-treatment follow-up, the better the response to ACF. Larger dose of cells (92 million cells) has little additional effect suggesting that the 1 mL dose (23 million cells) is near optimal. Older patients showed a trend towards poorer response but thi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s: We have successfully replicated the laboratory method and clinical procedure to perform ACF treatment which was effective in improving the appearance of nasolabial folds in some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cial Contour defect Nasolabial fold WRINKLE AUTOLOGOUS CULTURED FIBROBLAST CELL AUTOLOGOUS CELL Therapy
下载PDF
V型折叠颏下皮瓣修复口腔缺损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卢若煌 邓浩斌 +2 位作者 郭新程 戴捷 甘平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278,共6页
目的:口腔中小型缺损修复一直是一个难题,游离皮瓣和远位带蒂组织瓣难以满足临床需求,传统颏下皮瓣存在供区损伤风险。本研究旨在探讨V型折叠颏下皮瓣修复口腔中小型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 目的:口腔中小型缺损修复一直是一个难题,游离皮瓣和远位带蒂组织瓣难以满足临床需求,传统颏下皮瓣存在供区损伤风险。本研究旨在探讨V型折叠颏下皮瓣修复口腔中小型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口腔科收治的28例口腔黏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颏下皮瓣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V型折叠组(17例)和传统组(11例),V型折叠组采用V型折叠颏下皮瓣进行术后软组织修复,传统组采用传统颏下皮瓣进行修复,患者术后随访6~48个月。比较2组皮瓣存活情况、皮瓣修复时间以及皮瓣修复效果。结果:2组皮瓣存活率、皮瓣大小、制瓣时间、修复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V型折叠组无抬头困难和下唇外翻,无皮肤“猫耳”畸形,疤痕隐藏于下颌骨下缘处,创面美观度、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传统组(均P<0.05)。结论:V型折叠颏下皮瓣具有设计灵活、制备简单、血供可靠、保护供区等优点,可以有效维持颏部美观和避免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型折叠颏下皮瓣 黏膜缺损 创面修复
下载PDF
正畸固定牵引断根结合修复治疗前牙龈下冠折的美学效果观察
3
作者 彭早霞 周思颖 +1 位作者 娜孜娜·马达力 堵安庆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26-130,共5页
目的:分析正畸固定牵引断根结合修复治疗在前牙龈下冠折美学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76例前牙龈下冠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两组患者均给予牙髓摘除根管治疗,根管治疗1... 目的:分析正畸固定牵引断根结合修复治疗在前牙龈下冠折美学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76例前牙龈下冠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两组患者均给予牙髓摘除根管治疗,根管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切除牙龈后行烤瓷冠修复,观察组给予正畸固定牵引断根结合烤瓷冠修复。随访1年,记录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前牙咬合功能、牙周健康情况、美学效果、总治疗时长、治疗花费、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1%(P<0.05);观察组前牙咬合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牙尖交错位肌电值及最大紧咬合状态肌电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牙周健康情况优于对照组,红色美学指数及白色美学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治疗时长与治疗花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8%,且观察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畸固定牵引断根结合前牙美学修复治疗前牙龈下冠折疗效肯定,有助于前牙咬合功能恢复,维持牙周健康及美学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龈下冠折 口腔正畸 牵引 修复 美学效果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镁合金轮毂等温成形过渡区折叠缺陷的预测
4
作者 李富猛 郭俊卿 +1 位作者 陈拂晓 相楠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119,共9页
目的 大尺寸镁合金汽车轮毂塑性在加工过程中易出现折叠等缺陷,为获得合格的轮毂锻件,对镁合金轮毂等温成形工艺参数与折叠缺陷长度的影响关系进行研究。方法 基于轮毂复杂的几何结构,设计了三步成形工艺方案,通过成形试验测试判断出折... 目的 大尺寸镁合金汽车轮毂塑性在加工过程中易出现折叠等缺陷,为获得合格的轮毂锻件,对镁合金轮毂等温成形工艺参数与折叠缺陷长度的影响关系进行研究。方法 基于轮毂复杂的几何结构,设计了三步成形工艺方案,通过成形试验测试判断出折叠缺陷产生位置,选取影响轮毂折叠缺陷的压下量h、挤压温度t、挤压速度v与摩擦因数μ作为设计变量,构建了轮毂最大折叠长度Llap的目标函数关系式。结合响应面法的线性模型和Design Expert软件,对设计变量进行了参量约束条件下的多目标优化,制备出合格的镁合金轮毂锻件。结果 基于成形试验得到折叠缺陷产生位置为轮辐和轮缘结合处;基于响应面法和有限元分析,可知压下量对折叠缺陷长度Llap影响最大;根据拟合结果得到的回归线性模型,其折叠缺陷回归系数为0.965 4,可靠性较高。结论 建立了镁合金轮毂锻件成形过程中工艺参数对折叠缺陷长度的线性回归模型,获得了关于折叠长度的最小值,为消除轮毂锻件中的折叠缺陷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轮毂 等温成形 折叠缺陷 折叠指数 响应面法
下载PDF
弯折波导杆的超声斜入射方法
5
作者 关紫琦 廖作雨 +1 位作者 刘天阳 贾九红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1-598,共8页
波导杆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超声辅助检测方法,在提升高温关键承压设备安全运行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有的波导换能器因直入式发射声波,常被用来在线监测壁厚的腐蚀进程,难以对指定方向的缺陷进行有效检测。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基于斯涅耳定理... 波导杆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超声辅助检测方法,在提升高温关键承压设备安全运行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有的波导换能器因直入式发射声波,常被用来在线监测壁厚的腐蚀进程,难以对指定方向的缺陷进行有效检测。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基于斯涅耳定理以及导波的频散特性提出了一种弯折结构的波导杆来实现超声斜入射。首先分析了弯折波导杆中水平剪切波的传播特性,探究了波导杆的厚度、弯折角度对杆中声波传播的影响规律;然后,进一步研究了弯折波导杆在半无限空间内的声束指向性;最后通过一对弯折波导杆在线检测结构内部缺陷的试验证明了波导超声斜入射的应用价值。研究结果为基于斜入射技术的波导超声在线监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剪切波 弯折波导杆 斜入射 缺陷监测
下载PDF
车轴轴颈缺陷原因分析实践
6
作者 章勇 杨克枝 《山西冶金》 CAS 2024年第1期27-29,83,共4页
研究和分析IDC35e材质A型和B型车轴轴颈缺陷产生的原因。通过对典型缺陷的截面和断口进行取样,并利用Axio Imager A2m金相显微镜进行了组织观察和断口分析。研究结果:从缺陷形貌、氧化质点、脱碳层和附近组织特征来看,该缺陷具有典型的... 研究和分析IDC35e材质A型和B型车轴轴颈缺陷产生的原因。通过对典型缺陷的截面和断口进行取样,并利用Axio Imager A2m金相显微镜进行了组织观察和断口分析。研究结果:从缺陷形貌、氧化质点、脱碳层和附近组织特征来看,该缺陷具有典型的表面折叠缺陷特征,该缺陷只在轴颈处产生,轮轴、轴身未见缺陷,判断该缺陷非轴坯自带缺陷,而是在车轴锻造过程产生的锻造折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轴 轴颈 折叠 缺陷
下载PDF
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R区褶皱缺陷研究
7
作者 张琛 张栋梁 《纤维复合材料》 CAS 2024年第2期20-25,共6页
本文针对碳纤维织物预浸料阳模成型L/C型梁结构,在R区出现的面外纤维褶皱缺陷进行了研究。通过控制工艺方法得到了不同毛坯厚度的试验件;对试验件固化前后厚度压缩量进行了对比;并对褶皱进行了金相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R区出... 本文针对碳纤维织物预浸料阳模成型L/C型梁结构,在R区出现的面外纤维褶皱缺陷进行了研究。通过控制工艺方法得到了不同毛坯厚度的试验件;对试验件固化前后厚度压缩量进行了对比;并对褶皱进行了金相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R区出现褶皱是由于成型过程中,预浸料在R区层间滑移受到限制,纤维方向不可压缩导致;固化前后厚度压缩程度对R区成型质量有很大影响,压缩量越大,R区越容易出现褶皱;相比于L型结构,C型结构对纤维滑移的限制更大,更容易在R区出现褶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R区 缺陷 纤维褶皱 纤维滑移
下载PDF
管坯表面缺陷对应在成品管上的形貌试验研究
8
作者 王康 刘学英 +1 位作者 胡喆 杨为国 《钢管》 CAS 2024年第4期43-48,共6页
介绍了不同类型的管坯表面缺陷经过PQF连轧管工艺轧制变形后,对应在成品管上所产生外折的形貌特征。管坯表面的圆孔伤产生了沿钢管轴线的直线发纹,直线的裂纹深度与管坯的圆孔伤深度有关;管坯的纵向伤也产生了沿钢管轴线的直线发纹,随... 介绍了不同类型的管坯表面缺陷经过PQF连轧管工艺轧制变形后,对应在成品管上所产生外折的形貌特征。管坯表面的圆孔伤产生了沿钢管轴线的直线发纹,直线的裂纹深度与管坯的圆孔伤深度有关;管坯的纵向伤也产生了沿钢管轴线的直线发纹,随着轴向伤深度的加深,裂纹的深度和长度加深加长;管坯的周向伤在成品管上产生了环向的翘皮,翘皮均呈锯齿状,且极易脱落。通过对管坯表面缺陷在成品管上的形貌特征的研究分析,探索PQF连轧管机组的变形规律,进而为制订管坯检验验收标准、确定成品管探伤检验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坯 表面缺陷 成品管 外折 形貌
下载PDF
1Cr11Ni2W2MoV不锈钢轴承盖表面线性缺陷分析
9
作者 赵香丽 熊勇 +3 位作者 刘健 谭家栩 张凤泰 张吉淳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24年第3期116-118,共3页
对多个1Cr11Ni2W2MoV不锈钢轴承盖出现的线性缺陷进行研究,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缺陷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轴承盖零件出现的线性缺陷为锻造折叠缺陷,形成原因主要与多火次成形过程中毛坯毛刺被挤入以及捶打位置偏离有关。在此基础上,对... 对多个1Cr11Ni2W2MoV不锈钢轴承盖出现的线性缺陷进行研究,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缺陷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轴承盖零件出现的线性缺陷为锻造折叠缺陷,形成原因主要与多火次成形过程中毛坯毛刺被挤入以及捶打位置偏离有关。在此基础上,对锻造折叠的形成机理、危害和预防措施进行相关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Cr11Ni2W2MoV不锈钢 线性缺陷 锻造折叠 金相检查
下载PDF
输气管道用无缝管线管表面发纹的检验与判定 被引量:7
10
作者 吕拴录 韩勇 +3 位作者 李金凤 王庭建 石长荣 黄磊 《钢管》 CAS 2010年第3期48-51,共4页
某油田多条输气管道投产运行一年之后探伤发现无缝管线管表面存在发纹。经过对无缝管线管表面发纹情况进行试验分析后认为,此类发纹属于折叠类缺陷,其深度没有超过标准规定的公差范围;该类缺陷是在制管厂产生的,在使用过程中没有扩展;... 某油田多条输气管道投产运行一年之后探伤发现无缝管线管表面存在发纹。经过对无缝管线管表面发纹情况进行试验分析后认为,此类发纹属于折叠类缺陷,其深度没有超过标准规定的公差范围;该类缺陷是在制管厂产生的,在使用过程中没有扩展;该批无缝管线管表面肉眼检查未发现超标缺陷,经过打磨探伤才发现发纹,根据订货标准GB/T8163-1987规定,该批管线管质量符合订货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线管 无缝钢管 表面发纹 金相分析 折叠缺陷
下载PDF
枝杈类锻件挤压过程折叠缺陷形成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赵德颖 张连东 +1 位作者 朱恩领 赵明鑫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16,共7页
枝杈类锻件是工程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关键零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揭示枝杈类锻件挤压成形过程中极易出现的折叠缺陷的形成机理,通过节点示踪法追踪了折叠缺陷的演化过程,研究了挤压过程中的应变场、速度场、温度场,获得了挤压过程中... 枝杈类锻件是工程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关键零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揭示枝杈类锻件挤压成形过程中极易出现的折叠缺陷的形成机理,通过节点示踪法追踪了折叠缺陷的演化过程,研究了挤压过程中的应变场、速度场、温度场,获得了挤压过程中金属流动规律,明确了折叠缺陷的形成过程。通过对枝杈类锻件挤压时变形金属的流动规律的试验研究,验证了数值分析及结果的正确性。数值模拟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减小冲头底锥相对直径和摩擦因子或增大模具圆弧外端与冲头环形平面距离,可以有效抑制或消除折叠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枝杈类锻件 折叠缺陷 挤压过程 形成机理
下载PDF
超声冲击Q355钢叠形缺陷的形成及对疲劳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秀国 刘子欣 +1 位作者 王东坡 邓彩艳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33-941,共9页
为了研究超声冲击产生叠形缺陷的过程与缺陷对材料疲劳性能的影响,针对不同初始表面粗糙度的Q355钢进行不同次数(1次、3次、5次)的超声冲击处理(UIT).首先,对冲击后试样形貌及表面粗糙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超声冲击会在样品表面引入凹... 为了研究超声冲击产生叠形缺陷的过程与缺陷对材料疲劳性能的影响,针对不同初始表面粗糙度的Q355钢进行不同次数(1次、3次、5次)的超声冲击处理(UIT).首先,对冲击后试样形貌及表面粗糙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超声冲击会在样品表面引入凹坑,使表面形貌由锯齿状趋于平滑,导致表面粗糙度最终稳定于一个数值,约为9.3μm.其次,对冲击后试样进行残余应力的测试.结果表明,多次UIT处理后,3组样品最表层残余压应力随冲击次数增加而增加,最表面残余压应力值趋于稳定.然后,对冲击后叠形缺陷进行SEM表征.冲击后试样表面的峰谷互相重叠挤压,产生金属流动,峰谷间隙缩小直至闭合,产生叠形缺陷.叠形缺陷的种类、数量及距表面距离受初始形貌UIT次数及UIT振幅的影响:相同初始粗糙度试样,冲击1次、3次和5次,叠形缺陷数量增加,距表面深度也增加;相同冲击次数下,初始粗糙度越大,叠形缺陷数量与深度都将增加;冲击振幅增加,叠形缺陷在1次UIT时无明显变化,3次UIT时,大振幅下产生的叠形缺陷更容易先开始类裂纹扩展,5次UIT时,都会产生多条叠形缺陷并发生类裂纹扩展.最后,对处理后的超声冲击试样进行三点弯疲劳试验.结果表明,在冲击1次、3次时,残余压应力的增益效果大于叠形缺陷的负效应,疲劳寿命分别提高了1.8倍和3.1倍.在冲击5次时,叠形缺陷分布更密集,负效应大于残余压应力产生的增益值,疲劳寿命大幅度下降,甚至达到低于未处理样品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冲击处理 表面粗糙度 叠形缺陷 残余应力 疲劳寿命
下载PDF
车辆悬架螺旋弹簧断裂失效行为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强宏 陈科仲 +6 位作者 付扬帆 王长朋 陈大军 梅华生 刘正涛 代野 丛大龙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1年第8期100-106,共7页
目的判定车辆悬架螺旋弹簧失效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通过分析和测试其化学成分、氢含量、非金属夹杂物、力学性能、金相组织、断口形貌等,研究车辆悬架螺旋弹簧的失效行为。结果试件弯曲变形内侧的剪切应力值最大,容易引起应力集... 目的判定车辆悬架螺旋弹簧失效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通过分析和测试其化学成分、氢含量、非金属夹杂物、力学性能、金相组织、断口形貌等,研究车辆悬架螺旋弹簧的失效行为。结果试件弯曲变形内侧的剪切应力值最大,容易引起应力集中。材料最后断裂区为韧窝和沿晶的混合断裂,且断后伸长率偏低。喷丸并未完全去除脱碳层及表层的其他原始缺陷,表层形成疲劳缺陷的可能性增高。喷丸造成螺旋弹簧表层存在较深的凹坑,凹坑边缘形成明显凸起棱边,引起应力集中,且材料表层存在折叠缺陷。在循环应力作用下,凹坑处折叠缺陷端部首先成为裂纹萌生点,在循环应力作用下,裂纹持续扩展,最终疲劳断裂。结论减小钢丸粒径,降低喷丸压力,以避免过深的凹坑及尖锐的凸起棱边,并适当增加喷丸过程的表层去除深度;调整热处理工艺,适度降低材料强度、提高韧性,使断后伸长率大于10%。改进轧制工艺,消除材料的折叠缺陷,加强材料缺陷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弹簧 失效 喷丸 折叠 疲劳断裂
下载PDF
6061铝合金深孔连接锻件模锻成形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齐永杰 吕航鹰 +1 位作者 余新平 潘光永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9-118,共10页
针对某深孔连接锻件用材料6061铝合金,进行热压缩试验,获得不同应变速率和温度下的流变应力曲线,并通过数据拟合得到该合金流变应力方程;基于DEFORM-3D有限元软件对6061铝合金深孔连接锻件折叠缺陷进行模锻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锻件... 针对某深孔连接锻件用材料6061铝合金,进行热压缩试验,获得不同应变速率和温度下的流变应力曲线,并通过数据拟合得到该合金流变应力方程;基于DEFORM-3D有限元软件对6061铝合金深孔连接锻件折叠缺陷进行模锻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锻件成形过程形成弯曲弧面,从而造成金属压缩折叠。通过对原始坯料形状进行改进,即增加预锻,解决了折叠缺陷问题;同时对原始模具结构进行改进,即增加飞边槽,使金属更容易充满模腔;分析优化坯料温度、模具预热温度、摩擦因子等对锻件成形的影响,从而确立较佳的变形参数。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锻件成形质量较好,模拟优化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61铝合金 模锻 连接锻件 折叠缺陷 流变应力 优化 变形参数
下载PDF
管接头锻件的挤压成形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贺冠雄 李高峰 +2 位作者 康关军 薛军锋 来钰人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6-117,121,共3页
对0Cr21Ni6Mn9N钢管接头锻件进行工艺分析,设计了下模镶块,解决了管接头锻件的成形。首次试制时管接头锻件出现了比较深的折叠缺陷。使用Simufact.forming锻造工艺模拟软件对锻件的成形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在挤压力的作用下,在模... 对0Cr21Ni6Mn9N钢管接头锻件进行工艺分析,设计了下模镶块,解决了管接头锻件的成形。首次试制时管接头锻件出现了比较深的折叠缺陷。使用Simufact.forming锻造工艺模拟软件对锻件的成形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在挤压力的作用下,在模具中部向内流动的金属产生折叠。进行工艺改进——在折叠位置处增加成形凸台。改进的工艺实施后消除了向内流动现象,解决了折叠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接头 折叠缺陷 锻造工艺 模拟软件
下载PDF
20钢管外折缺陷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被引量:3
16
作者 吕国成 齐晓峰 包丽明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3-45,共3页
采用酸洗、形貌观察和金相分析等方法对20钢管外折缺陷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连铸坯皮下气泡和针孔缺陷导致了圆钢表面纵裂纹,圆钢表面纵裂纹是导致钢管外折缺陷的直接原因。通过将钢中酸溶铝含量由0.006%~0.010%提高到0.010%~0.02... 采用酸洗、形貌观察和金相分析等方法对20钢管外折缺陷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连铸坯皮下气泡和针孔缺陷导致了圆钢表面纵裂纹,圆钢表面纵裂纹是导致钢管外折缺陷的直接原因。通过将钢中酸溶铝含量由0.006%~0.010%提高到0.010%~0.020%,连铸拉速稳定在(1.8±0.03)m/min,过热度控制在15~30℃和环形加热炉温度由1 250℃提高到1 270℃等措施,20钢穿管一次合格率由47.01%提高到9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钢 纵裂纹 外折缺陷 皮下气泡
下载PDF
枝杈类锻件挤压成形折叠缺陷影响参数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德颖 张连东 朱恩领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45,共5页
面向枝杈类锻件挤压成形过程中的折叠缺陷,基于正交设计法,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成形参数对折叠缺陷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折叠长度随冲头底锥相对直径d/D(d为冲头底锥直径,D为挤压筒直径)、枝杈角度α的增大而增... 面向枝杈类锻件挤压成形过程中的折叠缺陷,基于正交设计法,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成形参数对折叠缺陷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折叠长度随冲头底锥相对直径d/D(d为冲头底锥直径,D为挤压筒直径)、枝杈角度α的增大而增大,随枝杈根部圆角半径r、模具圆弧外端与冲头环形平面距离h的增大而减小。通过极差分析,发现对折叠长度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冲头底锥相对直径d/D,模具圆弧外端与冲头环形平面距离h,枝杈角度α,圆角半径r。挤压成形实验的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相吻合,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准确性,可供枝杈类锻件的无缺陷锻造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枝杈类锻件 挤压成形 折叠缺陷 成形参数 正交设计
下载PDF
热轧板冷弯开裂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彭勇 张全成 +2 位作者 田青超 林良道 虞敌卫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03年第12期642-643,646,共3页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了热轧板在冷弯过程中开裂试样的断口形貌并进行了成分分析。发现裂纹内存在氧化铁且呈断续分布,裂纹两侧基体内存在着内氧化颗粒且其显微组织也有差异。分析表明,热轧板冷弯开裂是由热轧折叠缺陷造...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了热轧板在冷弯过程中开裂试样的断口形貌并进行了成分分析。发现裂纹内存在氧化铁且呈断续分布,裂纹两侧基体内存在着内氧化颗粒且其显微组织也有差异。分析表明,热轧板冷弯开裂是由热轧折叠缺陷造成的,但不影响整批材料的性能。实际使用中只要切除缺陷部位,即可正常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板冷 折叠缺陷 显微组织 冷弯开裂 氧化铁 缺陷处理 金相检验
下载PDF
改进Hough变换在纸病检测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刚强 周强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40,共3页
通过对褶皱纸病的分析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改进Hough变换的检测方法。利用边缘检测对纸病信息进行去噪和简单提取,采取Hough变换的方法将纸张从图像灰度空间转换到参数空间,从变换后的参数空间中提取纸病图像中的褶皱特征并进行识别。实... 通过对褶皱纸病的分析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改进Hough变换的检测方法。利用边缘检测对纸病信息进行去噪和简单提取,采取Hough变换的方法将纸张从图像灰度空间转换到参数空间,从变换后的参数空间中提取纸病图像中的褶皱特征并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识别率高、计算速度快、检测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UGH变换 褶皱纸病 CANNY算子 梯度信息
下载PDF
铝合金锻件端面线状缺陷分析与控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东东 王影 +3 位作者 谷胜民 王唐超 刘涛 林德健 《失效分析与预防》 2015年第2期102-106,共5页
5A06铝合金锻件在加工过程中发现线状缺陷,对此锻件进行缺陷形貌观察以及金相、断口、硬度和成分分析,结合其制造工艺,分析认为:铝锻件端面的线状缺陷为锻造折叠缺陷;此缺陷破坏了铝锻件的金属连续性,降低了铝锻件的承载能力;缺陷应由... 5A06铝合金锻件在加工过程中发现线状缺陷,对此锻件进行缺陷形貌观察以及金相、断口、硬度和成分分析,结合其制造工艺,分析认为:铝锻件端面的线状缺陷为锻造折叠缺陷;此缺陷破坏了铝锻件的金属连续性,降低了铝锻件的承载能力;缺陷应由锻造工艺控制不当所致,形成于冲孔、环锻工序;在铝锻件的出厂检验及到货验收环节,增加超声波检测及上下端面的荧光检查,可以有效地剔除存在此类缺陷的锻件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锻件 线状缺陷 折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