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lecular approach to determine taxonomic status of Septoria sp.causing leaf blotch of Castanea sativa in Hyrcanian forests
1
作者 Hamed Yousefzadeh Abbas Saidi +2 位作者 Somayeh Tayebi Davoud Kartoolinejad Reza Naghdi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4期661-670,共10页
Castanea sativa is a valuable tree species in Hyrcanian forests, an evolutionary relict ecosystem whose communities suffer from overexploitation and fungal diseases. In the current study, three species delimitation me... Castanea sativa is a valuable tree species in Hyrcanian forests, an evolutionary relict ecosystem whose communities suffer from overexploitation and fungal diseases. In the current study, three species delimitation methods were utilized with ITS regions sequencing to determine the taxonomic status of Septoria causing leaf blotch of C. sativa in Hyrcanian fores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length of ITS region in the genus Septoria (extracted from GenBank) varied from 650 to 680 bp. There were almost three times more variable sites in ITS1 than in ITS2. The ITS2 secondary structure of Hyrcanian Septoria community had the highest similarity with Septoria castaneicola, except for some differences in helix II and III. Also, Hyrcanian samples had minimum genetic distances with S. castaneicola and maximum with Septoria quercicola. The maximum parsimony method divided the studied Septoria genus into three distinct clades, mostly located in clade I. Clade II consisted entirely of Septoria aciculosa, while clade III contained S. castaneicola as well as Hyrcanian s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ptoria castaneicola Hyrcanian forests ITS secondary structure forest pathogen Plylogeny of fungi Sweet chestnut FAGACEAE
下载PDF
林麝解没食子酸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2
作者 李颖 黄志鑫 +8 位作者 张琰杰 李鹏 李旭鑫 胡清霞 吕妮 李超 谢宏林 李哲 王兴龙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41,共4页
为分析陕西某林麝养殖场林麝死亡原因,剖检死亡林麝,对有明显病变组织器官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细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生化鉴定,动物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并用细菌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基因扩增测序,选取同源性高的8株细菌序列... 为分析陕西某林麝养殖场林麝死亡原因,剖检死亡林麝,对有明显病变组织器官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细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生化鉴定,动物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并用细菌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基因扩增测序,选取同源性高的8株细菌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该分离菌在绵羊血琼脂培养基上为灰白色、透明、湿润黏稠、露珠状的革兰氏阳性球菌;经生化试验和16S rRNA测序分析确定为解没食子酸链球菌;分离菌对环丙沙星、头孢拉定、氧氟沙星、氯霉素、丁胺卡那、哌拉西林、新霉素、麦迪霉素、四环素、红霉素等药物敏感,对苯唑西林、头孢呋辛、多黏菌素B、复方新诺明等耐药;分离菌对小鼠具有较强致病力,可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到该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解没食子酸链球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致病性
下载PDF
长期氮添加对兴安落叶松林植物病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朱高强 王庆贵 +1 位作者 闫国永 邢亚娟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23年第2期93-103,共11页
植物病原菌在生态系统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全球变化背景下,长期氮沉降如何影响植物病原菌群落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因此,在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进行了原位氮添加试验,共设置了4个氮添加梯度。2021年7月,采集了土壤、植物根系和叶片... 植物病原菌在生态系统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全球变化背景下,长期氮沉降如何影响植物病原菌群落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因此,在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进行了原位氮添加试验,共设置了4个氮添加梯度。2021年7月,采集了土壤、植物根系和叶片样品。利用16SrRNA和18SrRNA测序技术,探讨氮添加对土壤和植物共生病原菌群落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结果表明:氮添加显著增加了叶片细菌和真菌病原菌多样性,降低了土壤细菌病原菌多样性;氮添加引起根际和根系内生真菌病原菌群落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但未显著改变土壤、根系和叶片细菌病原菌群落结构。冗余分析表明,土壤pH、NO-3-N、MBN和MBC是影响土壤和植物细菌和真菌病原菌群落结构的重要环境因子。基于上述,氮添加可能通过改变土壤性质,进而影响土壤和植物病原菌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病原菌 针叶林 多样性 群落结构
下载PDF
中国东北地区的立木腐朽菌 被引量:83
4
作者 戴玉成 秦国夫 徐梅卿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5-22,共8页
简要论述了中国东北地区的立木腐朽菌,共报道危害活立木的木腐菌49种,对每个种的寄主、腐朽类型及分布进行了报道。它们中多数造成白色腐朽,少数导致褐色腐朽,其中在我国首次报道为森林病原菌的种类有:白黄小薄孔菌Antrodiellaalbocinna... 简要论述了中国东北地区的立木腐朽菌,共报道危害活立木的木腐菌49种,对每个种的寄主、腐朽类型及分布进行了报道。它们中多数造成白色腐朽,少数导致褐色腐朽,其中在我国首次报道为森林病原菌的种类有:白黄小薄孔菌Antrodiellaalbocinnamomea,奥氏蜜环菌Armillariaostoyae,亚黑管孔菌Bjerkanderafumosa,硬毛栓孔菌Funaliatrogii,小孔异担子菌Heterobasidionparviporum,斜管纤孔菌Inonotusobliquus,白膜纤孔菌Inonotuspruinosus,齿白木层孔菌Leucophellinusirpicoides,栗黑孔菌Melanoporiacastanea,绒毛昂氏孔菌Onniatomentosa,中国锐孔菌Oxyporussinensis,紫杉帕氏孔菌Parmastomycestaxi,怀槐多年孔菌Perenniporiamacckiae,微酸多年孔菌Perenniporiasubacida,硫色拟木层孔菌Phellinidiumsulphurascens,落叶松木层孔菌(拟)Phellinuscf.laricis,瓦尼木层孔菌Phellinusvaninii,拟翘鳞环伞菌Pholiotasquarrosoides,茶镳子叶孔菌Phylloporiaribis,水曲柳多孔菌Polyporusfraxineus,广叶绣球菌Sparassisbrevipes,和优美毡被孔菌Spongipellisdelectans等。对许多常见的木腐菌的名称作了考证、比较、订正,纳入了现代的分类体系。应用了单孢分离、互交不育等实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病原菌 立木腐朽菌 中国 东北地区
下载PDF
中国阔叶树干基腐朽两种新病原菌 被引量:3
5
作者 袁海生 王琳 +1 位作者 余长军 戴玉成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8-252,共5页
报道了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地区阔叶树上和四川成都肉桂活树上的两种新的干基腐朽病害,其病原菌为角壳多年卧孔菌(Perenniporia martius(Berk.) Ryvarden)和似雪拟层孔菌(Fomitopsis nivosa(Berk.) Gilb. & Ryvarden)。根据所采... 报道了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地区阔叶树上和四川成都肉桂活树上的两种新的干基腐朽病害,其病原菌为角壳多年卧孔菌(Perenniporia martius(Berk.) Ryvarden)和似雪拟层孔菌(Fomitopsis nivosa(Berk.) Gilb. & Ryvarden)。根据所采集的材料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并对病害的症状、分布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基腐朽 热带和亚热带 角壳多年卧孔菌 似雪拟层孔菌
下载PDF
植物病原菌在森林动态中的作用 被引量:8
6
作者 付先惠 曹敏 唐勇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9-64,69,共7页
植物病原菌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及调控因子之一 ,在森林动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植物病原菌通过侵染过程导致寄主植物的幼苗及成熟个体死亡、成熟个体的种子量降低或不实 ,或造成植物个体或群落中不同物种不同程度的病害 ,... 植物病原菌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及调控因子之一 ,在森林动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植物病原菌通过侵染过程导致寄主植物的幼苗及成熟个体死亡、成熟个体的种子量降低或不实 ,或造成植物个体或群落中不同物种不同程度的病害 ,影响它们之间的营养竞争 ,从而导致群落结构、物种及个体数量的变化。感染散布前、后的种子和土壤种子库中的种子 ,以及由种子萌发产生的幼苗 ,它们的存活率降低 ,进而影响森林中的种子散布、幼苗更新与增补格局。在天然林中 ,先锋树种比顶极树种对病原菌更敏感 ,群落演替的早期阶段对病原菌比较敏感。植物病原菌主要通过密度依赖机制造成森林树种不同的死亡格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原菌 森林动态 密度依赖 森林生态系统 调控因子 组成成分
下载PDF
沙棘木腐病菌的新记录种——沙棘针层孔菌 被引量:6
7
作者 徐梅卿 戴玉成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80-382,共3页
本文报道了中国多孔菌一新记录种,沙棘针层孔菌Phelinushippophaeicola,根据中国的材料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与模式产地的标本和近似种进行了异同比较。该菌为青藏地区沙棘林的重要病原菌。
关键词 沙棘 沙棘针层孔菌 多孔菌 木腐病
下载PDF
景观病理学:森林保护学领域的新视角 被引量:17
8
作者 孙志强 张星耀 +2 位作者 肖文发 梁军 张兆欣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9-145,共7页
景观病理学是以植物病理学和森林病理学理论为基础,结合景观生态学的空间和时间分析原理和方法而形成的新的交叉学科。景观病理学能够帮助明辨立地因素、植被空间格局的变化对树木感病性和病害流行方式的影响;并且有助于明确气候变化可... 景观病理学是以植物病理学和森林病理学理论为基础,结合景观生态学的空间和时间分析原理和方法而形成的新的交叉学科。景观病理学能够帮助明辨立地因素、植被空间格局的变化对树木感病性和病害流行方式的影响;并且有助于明确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的病原快速进化和变异、树木对这种变化的滞后效应。同时,景观病理学的研究有助于预测病原的扩散速率及其对空间格局的影响,有助于规划土地持续利用方式、制定森林病虫害可持续治理的决策。本文诠释景观病理学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对景观病理学研究所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评述,并提出景观病理学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病理学 森林病理学 景观破碎化 病原物
下载PDF
白僵菌对山西林区油松毛虫的致病效果 被引量:13
9
作者 原贵生 谢映平 +2 位作者 牛宇 薛皎亮 王国昌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8-122,共5页
从油松毛虫越冬幼虫的病死僵虫分离、筛选得到适应北方生态环境的致病菌株;通过人工培养得到纯化的白僵菌菌株.测定了该菌株在不同温、湿度下的萌发率,以及不同温度下在PD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及产孢率.结果表明,最适温度为25℃,RH80%... 从油松毛虫越冬幼虫的病死僵虫分离、筛选得到适应北方生态环境的致病菌株;通过人工培养得到纯化的白僵菌菌株.测定了该菌株在不同温、湿度下的萌发率,以及不同温度下在PD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及产孢率.结果表明,最适温度为25℃,RH80%±5%时其萌发率为91.6%;RH95%时可达98.7%;RH35%时仍有10.7%的萌发率.在25±1℃、RH75%±5%条件下用1.0×10^6、5.0×10^6、1.0×10^7、5.0×10^7、1.0×10^8个/md的孢子悬液感染3~4龄油松毛幼虫,10d的死亡率达67.49%~95.13%.在温湿度相对较低的林间自然条件下,对油松毛虫幼虫侵染23d的校正死亡率可达50.0%~78.4%.在冬季11月份和春季3月份通过撒施白僵菌湿粉剂(4.5×10^9个/g)防治树根下越冬的油松毛虫幼虫,死亡率可达50%~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毛虫 白僵菌 致病力 山西 林区
下载PDF
距离和密度制约对吉林蛟河阔叶红松林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姚杰 宋子龙 +2 位作者 张春雨 孟令君 赵秀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8-117,共10页
【目的】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是生态学领域的核心问题,关于距离和密度制约对温带森林幼苗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影响的报道目前较为缺乏。本研究探讨温带森林是否存在距离或密度制约现象,若存在,土壤病原菌是否是距离或密度制约现象... 【目的】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是生态学领域的核心问题,关于距离和密度制约对温带森林幼苗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影响的报道目前较为缺乏。本研究探讨温带森林是否存在距离或密度制约现象,若存在,土壤病原菌是否是距离或密度制约现象的内在驱动机制。【方法】本研究基于温室控制试验,选取吉林蛟河阔叶红松林内3个树种,对其幼苗生长进行为期4个月的动态监测,分析不同试验处理(幼苗密度、距成年母体距离和土壤杀菌)对幼苗高生长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红松、水曲柳和黄檗幼苗在低密度下的高生长显著高于高密度,都表现明显的负密度制约现象。土壤杀菌处理仅能显著提高水曲柳幼苗的高生长,虽然水曲柳和黄檗幼苗高生长在距母体不同距离间存在差异,但并未表现出随离母体距离增加有助于幼苗生长的现象,研究结果不符合距离制约现象。水曲柳和黄檗幼苗根、茎、叶以及总生物量积累仅与幼苗密度显著相关,且在低密度下的根、茎、叶以及总生物量积累显著高于高密度,同样表现出负密度制约现象。而距母体距离和土壤杀菌处理对幼苗根、茎、叶以及总生物量积累均无显著影响。【结论】该温带森林中存在明显的负密度制约现象,但不存在距离制约现象。本研究认为引起幼苗密度制约性生长的因素是种内竞争,而土壤病原菌作用非常有限,且研究结果不支持距离制约性生长;其次,距离制约证据的缺乏表明,该温带森林中的病原菌并不具有强烈的宿主专一性,对幼苗密度制约性生长起作用的可能是非特异性病原菌。未来还需深入探讨种内、种间竞争和非特异性病原菌对幼苗生长的相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离制约 密度制约 幼苗高生长 幼苗生物量 温带森林 土壤病原菌
下载PDF
异担子菌及其病害防治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4
11
作者 戴玉成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5-620,共6页
北半球针叶林最严重的森林病害是由广义的多年异担子菌(Heterobasidion annosum sensu lato)引起的干基白色腐朽病,但近年的研究表明多年异担子菌并不是单一的物种,目前在欧洲已分出3个独立的种,即原始多年异担子菌(Heterobasidion anno... 北半球针叶林最严重的森林病害是由广义的多年异担子菌(Heterobasidion annosum sensu lato)引起的干基白色腐朽病,但近年的研究表明多年异担子菌并不是单一的物种,目前在欧洲已分出3个独立的种,即原始多年异担子菌(Heterobasidion annosum sensu stricto)、小孔异担子菌(Heterobasidion parviporum)和冷杉异担子菌(Heterobasidi-on abietinum),它们生物学习性、形态结构,生态学,寄主范围和发生区域均有差异。应用大伏革菌Phlebiopsisgigantea对该类病害进行生物防治是较好的方法。将中国东北和西南(云南)的异担子菌单孢菌株与欧洲的三种异担子菌进行交配,结果表明中国东北和西南地区的异担子菌与原始多年异担子菌无性亲和反应,而与小孔异担子菌有性融合反应,因此中国东北和西南地区的异担子菌是小孔异担子菌,目前中国并不存在原始多年异担子菌。由于原始多年异担子菌和冷杉异担子菌均为严重的森林病原菌,应将其作为对外检疫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基腐朽 森林病原菌 异担子菌
下载PDF
中国多孔菌一新记录种——韦氏小针层孔菌(英文) 被引量:2
12
作者 崔宝凯 戴玉成 +1 位作者 赵丰钰 马建海 《菌物研究》 CAS 2004年第1期49-52,共4页
根据中国的标本材料对中国多孔菌一新记录种———韦氏小针层孔菌 [Phellinidiumweirii(Murrill)Y .C .Dai]进行了详细描述 ,并讨论了该种与其相似种硫色小针层孔菌的区别 :该种担子果多年生 ,管孔较小 ( 5~ 7vs 4~ 5permm) ,管口全... 根据中国的标本材料对中国多孔菌一新记录种———韦氏小针层孔菌 [Phellinidiumweirii(Murrill)Y .C .Dai]进行了详细描述 ,并讨论了该种与其相似种硫色小针层孔菌的区别 :该种担子果多年生 ,管孔较小 ( 5~ 7vs 4~ 5permm) ,管口全缘 ,担孢子不嗜蓝 ,只生长在柏树上。该种分布于青海省祁连山地区 ,生长在祁连圆柏上 ,造成祁连圆柏根部白色腐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森林病原菌 韦氏小针层孔菌 多孔菌 祁连山 分类
下载PDF
林麝肺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毒力基因PCR检测 被引量:11
13
作者 罗燕 王朋 +7 位作者 赵洪明 冯亚文 武革利 程建国 邹立扣 康纪平 马炳存 李蓓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15-618,共4页
为鉴定引起林麝肺炎的病原,本研究采用常规鉴定方法和16S rRNA PCR方法从94份患肺炎的林麝肺组织病料中分离鉴定出30株大肠杆菌(E.coli)分离株。小白鼠感染试验表明,30个分离株均为致病性E.coli,对小白鼠的致死率为100%。通过PCR方法检... 为鉴定引起林麝肺炎的病原,本研究采用常规鉴定方法和16S rRNA PCR方法从94份患肺炎的林麝肺组织病料中分离鉴定出30株大肠杆菌(E.coli)分离株。小白鼠感染试验表明,30个分离株均为致病性E.coli,对小白鼠的致死率为100%。通过PCR方法检测这30株林麝肺源致病性E.coli分离株的10种毒力基因结果表明,其中ompA毒力基因检出率为80%,显著高于其sat(36.67%)、vat(26.67%)和iucDa(23.33%);而neuC、sitD ep.a、sfa/focCD、afa/draB、iha和sitD chr.毒力基因的检出率均为阴性。结果提示结合常规鉴定方法,16SrRNA PCR可作为临床快速检测林麝肺源致病性E.coli的有效方法。对林麝肺源致病性E.coli毒力基因的检测及鉴定,为进一步研究林麝肺源致病性E.coli的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同时为防治林麝E.coli性肺炎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肺部致病性大肠杆菌 16S RRNA 毒力基因
下载PDF
林木病原菌广谱拮抗菌株的筛选及功能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彩霞 焦如珍 赵京京 《生物技术进展》 2018年第1期63-70,F0003,共9页
以尖孢镰刀菌、腐皮镰孢菌、胶孢炭疽菌、拟盘多毛孢菌等林木常见病原菌为指示菌,用平板对峙法和菌丝球干重法,从土壤固氮细菌群中筛选广谱拮抗菌株,并调查了各菌株的溶磷及解钾能力。结果表明:对4种病原菌拮抗能力较强的菌株有24株,其... 以尖孢镰刀菌、腐皮镰孢菌、胶孢炭疽菌、拟盘多毛孢菌等林木常见病原菌为指示菌,用平板对峙法和菌丝球干重法,从土壤固氮细菌群中筛选广谱拮抗菌株,并调查了各菌株的溶磷及解钾能力。结果表明:对4种病原菌拮抗能力较强的菌株有24株,其中11株能溶解无机磷,7株能溶解有机磷,4株有解钾功能。通过拮抗能力复筛得到最优菌株为菌株2024和7014。菌种鉴定结果表明2024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亚种(Bacillus subtilis subsp.subtilis),7014菌株为成团泛菌(Pantoea vag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 病原菌 拮抗作用 溶磷 解钾
下载PDF
小陇山林区林木病原真菌种类及其分布规律调查 被引量:2
15
作者 桑娟萍 赵子忠 郭怀林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2-105,111,共5页
通过现场采样调查,并结合形态学鉴定,对小陇山林区林木病原菌的种类和病原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林区共有病原菌154种,隶属71属、41科.其中,葡萄座腔菌科有21种,占总物种数的13.6%;斑痣盘菌科18种,占总物种数的11.7%;球腔菌科... 通过现场采样调查,并结合形态学鉴定,对小陇山林区林木病原菌的种类和病原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林区共有病原菌154种,隶属71属、41科.其中,葡萄座腔菌科有21种,占总物种数的13.6%;斑痣盘菌科18种,占总物种数的11.7%;球腔菌科和白粉菌科11种,占总物种数的7.1%.葡萄座腔菌科为该林区病原菌优势种类,在低中山和中山分布较多,为害较重,而在低山和中高山分布较少,为害较轻.病害主要侵染蔷薇科、杨柳科、壳斗科、蝶形花科、忍冬科、松科,主要引起叶部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陇山林区 病原真菌 分布规律
下载PDF
森林昆虫和病原物的害与益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世骐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0-33,共4页
森林昆虫和病原物虽然能引起林木损伤与死亡 ,但它们在森林演替、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食物来源、创造野生动物生境等方面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而且在一个生态系统发展前景中 ,对于森林生物多样性、土壤肥力、森林的长时期健康和稳定性... 森林昆虫和病原物虽然能引起林木损伤与死亡 ,但它们在森林演替、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食物来源、创造野生动物生境等方面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而且在一个生态系统发展前景中 ,对于森林生物多样性、土壤肥力、森林的长时期健康和稳定性等方面 ,它们的促成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昆虫 病原物 森林灾害 森林生物多样性 土壤肥力 森林生态系统
下载PDF
林麝肺源致病性大肠杆菌O因子血清型鉴定及部分耐药基因的PCR检测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鑫 罗燕 +3 位作者 程建国 罗茜 喻东 杨正军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15-720,共6页
为调查林麝肺源致病性大肠杆菌O因子血清型以及相关耐药基因的流行状况,本试验采用玻板凝集反应法进行O因子血清型鉴定;同时用PCR方法检测耐药基因。结果显示:O血清型定型的有16株菌,分别属于9个不同的血清型,其中O78为优势血清型,占定... 为调查林麝肺源致病性大肠杆菌O因子血清型以及相关耐药基因的流行状况,本试验采用玻板凝集反应法进行O因子血清型鉴定;同时用PCR方法检测耐药基因。结果显示:O血清型定型的有16株菌,分别属于9个不同的血清型,其中O78为优势血清型,占定型菌株的43.75%(7/16)。同时,29株菌皆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其中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sul2、sul3,喹诺酮类耐药基因aac(6')-Ib、qnrB,β-内酰胺酶类耐药基因blaTEM、blaCTX-M,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3)-IIa、ant(3″)-Ia和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B)检出率较高,检出率分别为100%、96.55%、96.55%、100%、86.21%、100%、65.52%、100%、96.55%和58.62%。本试验结果对林麝临床科学合理用药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肺源致病性大肠杆菌 O因子血清型 耐药基因
下载PDF
国外森林衰退病病原的若干概念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世骐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8-39,共2页
森林衰退病发生的原因,国外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见解,其致病因素也由单一因素发展到多种因素,因而在衰退病病原方面提出了若干的概念。该文就目前病原的几种概念进行简要叙述。
关键词 森林衰退病 病原 概念
下载PDF
美国松材线虫体表携带优势细菌的鉴定及致病性 被引量:17
19
作者 曾腓力 贲爱玲 +1 位作者 郑敬荣 韩正敏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6-702,共7页
为证实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虫株携带弱毒细菌替代强毒株系防治松树萎蔫病这一思路的可行性,从2个美国松材线虫虫株体表分离并确定了优势细菌,测定了各优势细菌的毒性和致病性,并对这些菌株进行了初步鉴定。细菌分离结果... 为证实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虫株携带弱毒细菌替代强毒株系防治松树萎蔫病这一思路的可行性,从2个美国松材线虫虫株体表分离并确定了优势细菌,测定了各优势细菌的毒性和致病性,并对这些菌株进行了初步鉴定。细菌分离结果显示:MG4,MG5,MG8和MG9等4菌株为美国线虫体表的优势菌株。毒力测试表明,与中国松材线虫携带的强致病菌相比,美国松材线虫携带的4个菌株的产毒能力和致病性均较低,可以作为生防细菌的候选菌株使用。经细菌的常规染色、形态学观察及16S rDNA序列分析,MG4,MG5,MG8和MG9菌株分别被鉴定为代夫特菌Delftia tsuruhatensis,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和泛菌属1种Pantoea 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保护学 松材线虫 优势细菌 毒性 致病性 细菌鉴定
下载PDF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乔灌木病原真菌区系初探 被引量:11
20
作者 田呈明 曹支敏 +1 位作者 杨俊秀 王培新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34-39,共6页
经对秦岭主峰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乔灌木病原真菌区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真菌种类资源丰富,共鉴定出66属216种病原真菌,其中16种为中国新记录,陕西新记录52种。锈菌区系以温带属为主,亚热带、热带属并存,地理成分体现中国——日本... 经对秦岭主峰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乔灌木病原真菌区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真菌种类资源丰富,共鉴定出66属216种病原真菌,其中16种为中国新记录,陕西新记录52种。锈菌区系以温带属为主,亚热带、热带属并存,地理成分体现中国——日本和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锈菌区系的特征。病害随森林植被垂直分布带的变化而形成不同的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病原 真菌 乔木 灌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