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肌营养素-1对谷氨酸诱导神经元凋亡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4
1
作者 束晓梅 李振宏 +1 位作者 陈雪梅 杜淑珍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1555-1558,共4页
目的:探索重组腺病毒心肌营养素-1(Adv-CT-1)对谷氨酸(Glu)诱导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为脑损伤提供新的治疗措施.方法:海马神经元分为3组:单纯Glu组、CT-1干预组(Adv-CT-1转染)及对照组;利用相差显微镜检查、DNA片段检测、乳... 目的:探索重组腺病毒心肌营养素-1(Adv-CT-1)对谷氨酸(Glu)诱导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为脑损伤提供新的治疗措施.方法:海马神经元分为3组:单纯Glu组、CT-1干预组(Adv-CT-1转染)及对照组;利用相差显微镜检查、DNA片段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流式细胞技术,对各组神经元进行凋亡检测;WesternBlot检测Caspase-3活性变化及线粒体内和胞浆内细胞色素C(CytC)水平变化.结果:Glu组神经元呈现明显形态改变,并见DNA梯状条带形成,CT-1组未见类似改变;Glu组神经元在Glu暴露后6,9及18h,LDH释放量(14.3%,24.6%及28.4%)及凋亡率(6.2%,18.8%及26.4%)均高于CT-1组(分别为9.2%,16.1%,19.7%及3.6%,11.3%,16.1%);Glu组Caspase-3活性3h即增加(25.6%),6及9h达到62.4%及46.1%,CT-1组3h时的Caspase-3表达分别为13.6%,45.2%及17.1%,均低于Glu组(P<0.05);Glu暴露30min,神经元胞质内CytC水平增加,之后进行性增高,线粒体内CytC进行性减少;Glu暴露后6h,CT-1组神经元胞质内CytC较Glu组减少了55.7%(P<0.05).结论:Glu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机制涉及线粒体CytC释放,激活Caspase级联反应;CT-1对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可能是经由线粒体信号转导途径、通过减少线粒体CytC释放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营养素-1 神经保护 凋亡 谷氨酸 线粒体 细胞色素C
下载PDF
离体脊髓同侧中央管周围区电刺激诱发运动神经元突触反应 被引量:2
2
作者 秦雯 郑超 +1 位作者 王邦安 汪萌芽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431-435,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脊髓切片同侧中央管周围区(iPCC)向运动神经元(MN)兴奋性突触传递的细胞电生理特性。方法:应用新生大鼠(8~14 d)脊髓切片MN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iPCC局部电刺激在MN所诱发的突触反应。结果:在14个测试的MN,观察到iPCC...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脊髓切片同侧中央管周围区(iPCC)向运动神经元(MN)兴奋性突触传递的细胞电生理特性。方法:应用新生大鼠(8~14 d)脊髓切片MN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iPCC局部电刺激在MN所诱发的突触反应。结果:在14个测试的MN,观察到iPCC电刺激可在11个MN上诱发兴奋性突触后电位(iPCC-EPSP),在1个MN上诱发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CC-IPSP),在2个MN上诱发iPCCEPSP后复合有iPCC-IPSP的反应。iPCC-EPSP不仅具有刺激强度依赖性和膜电位依赖性,而且可以被低钙高镁溶液或TTX(0.1μmol/L)可逆性取消。荷包牡丹碱和士的宁能增大iPCC-EPSP,但谷氨酸受体拮抗剂APV(30μmol/L)和DNQX(1μmol/L)仅部分抑制iPCC-EPSP。结论:iPCC的激活可通过兴奋性突触传递调制MN的活动,其介导递质除谷氨酸外,可能还有其他递质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传递 脊髓 运动神经元 谷氨酸 乙酰胆碱 电生理学
下载PDF
真核因子NF-κB与脑缺血预处理 被引量:6
3
作者 李鑫 毕桂南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10年第5期226-230,共5页
真核因子NF-κB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可将信息从胞浆传至细胞核并引起相应基因表达的重要转录因子。NF-κB调控许多基因的表达,在突触信号转导、神经塑形、神经发育和神经变性、免疫、应激反应、炎症和细胞凋亡等方面具有独特作... 真核因子NF-κB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可将信息从胞浆传至细胞核并引起相应基因表达的重要转录因子。NF-κB调控许多基因的表达,在突触信号转导、神经塑形、神经发育和神经变性、免疫、应激反应、炎症和细胞凋亡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脑缺血预处理即给予短暂亚致死量缺血可对随后的长时间致死性缺血损伤产生耐受。脑缺血预处理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在脑缺血损伤中的过度激活,介导NF-κB一系列相关级联反应如:炎性反应、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兴奋性谷氨酸、信号通路转导改变发挥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脑缺血预处理 炎性反应 氧化应激 谷氨酸 信号转导途径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神经肽优洛可定对丘脑底核神经元自发放电影响与CRF-2R关系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田飞 刘春娜 +2 位作者 刘新宇 陈秋元 丁宇豪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25-1430,共6页
目的研究神经内分泌生物活性肽优洛可定(urocortin,UCN)对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神经元放电及STN中多巴胺(dopamine,DA)能、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能神经传递的影响,研究UCN在STN中是否与GLU及DA存在汇聚作用,探讨UCN... 目的研究神经内分泌生物活性肽优洛可定(urocortin,UCN)对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神经元放电及STN中多巴胺(dopamine,DA)能、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能神经传递的影响,研究UCN在STN中是否与GLU及DA存在汇聚作用,探讨UCN在帕金森疾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发生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取40只SD大鼠,采用神经电生理实验方法中的微电泳技术,在微电泳UCN过程中,观察STN神经元放电的波形及频率变化,同时,微电泳Astressin(AST)及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抑制剂,观察促皮质素释放因子2型受体(corticotropin releasing factor 2 receptor,CRF-2R)是否参与UCN对STN神经元放电的影响。另外,在微电泳DA和GLU过程中,给予UCN及AST,观察STN神经元放电的变化,明确是否存在DA能及GLU能与UCN的交汇作用。结果微电泳UCN过程中,82%(27/33)STN神经元频率减慢。STN平均放电频率由(3.65±0.27)Hz减少到(2.05±0.33)Hz,微电泳UCN前、后STN放电频率明显降低(P<0.01)。另外,UCN抑制作用可被AST明显拮抗(P<0.01),UCN抑制作用也可被PKA阻断剂部分阻断。在微电泳抑制性神经递质DA和兴奋性GLU过程中,UCN能进一步协同DA的抑制效应,并明显拮抗GLU的兴奋作用(P<0.01)。结论 UCN与DA能及GLU能在STN神经元中存在汇聚作用,UCN可能是通过与CRF-2R结合,进而通过PKA信号通路,影响DA能、GLU能神经递质活动,抑制STN神经元放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底核 多巴胺 谷氨酸 帕金森疾病 优洛可定 微电泳
下载PDF
Hypoxia-ischemia altered expression of glutamate transporter EAAT1 in neonatal rat brain
5
作者 陶锋 张玲妹 孙凤艳 《中国药理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目的:观察缺氧缺血后新生大鼠脑内谷氨酸载体EAAT表达的改变.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AAT的表达水平.结果:在假手术对照组,EAAT1仅少量表达在大脑皮层[每脑片(36±10)个细胞];缺氧缺血后24h和... 目的:观察缺氧缺血后新生大鼠脑内谷氨酸载体EAAT表达的改变.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AAT的表达水平.结果:在假手术对照组,EAAT1仅少量表达在大脑皮层[每脑片(36±10)个细胞];缺氧缺血后24h和48h,EAAT1在大脑皮层的表达明显增加,分别为每脑片(314±162)个细胞和(431±149)个细胞;缺氧缺血后72h,EAAT1在大脑皮层的表达恢复到对照组水平[每脑片(52±8)个细胞].缺氧缺血后EAAT1在颈总动脉结扎同侧大脑皮层的表达明显高于对侧皮层.结论:缺氧缺血后EAAT1在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的表达随时间而改变;且主要定位于颈总动脉结扎同侧皮层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脑内 谷氨酸载体 EAAT
原文传递
酶电极—停流流动注射分析法测定L—谷氨酸
6
作者 凌健 何亚明 +1 位作者 刘鹤 王永森 《化学传感器》 CAS 1997年第3期214-219,共6页
本文将清洗流通型谷氨酸脱羧酶电极与停流流动注射分析相结合,使整个分析具有省时、省试剂和便于自动化等特点。酶电极由作为pH敏感的铱电极和一个允许每次测样后置换内充液的样品池所组成。它克服了503型CO_2电极为基底电极的酶电极回... 本文将清洗流通型谷氨酸脱羧酶电极与停流流动注射分析相结合,使整个分析具有省时、省试剂和便于自动化等特点。酶电极由作为pH敏感的铱电极和一个允许每次测样后置换内充液的样品池所组成。它克服了503型CO_2电极为基底电极的酶电极回洗能力差的缺点。与503型酶电极—停流流动注射分析相比,清洗速度快4倍,节约含昂贵的PLP试剂12倍,并能实现自动连续测定。测定标样(浓度为500~4000mg/L,n=6)的RSD<4%,RE<3%;测定稀释25倍的发酵液(C_谷=740.2mg/L),RSD<2%,加标回收率为90~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电极 停流流动注射 谷氨酸 味精 发酵
下载PDF
一个家系中共存大田原综合征和不典型儿童良性部分性癫痫的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钱萍 杨志仙 +3 位作者 薛姣 李慧 杨小玲 张月华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07-909,共3页
【摘要】目的探讨患大田原综合征(0s)和不典型儿童良性部分性癫痫(ABPE)2种不同癫痫性脑病的同胞兄弟的遗传学机制。方法收集2013年9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同胞兄弟的临床资料,采用Sanger测序法分别检测突触融合蛋白... 【摘要】目的探讨患大田原综合征(0s)和不典型儿童良性部分性癫痫(ABPE)2种不同癫痫性脑病的同胞兄弟的遗传学机制。方法收集2013年9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同胞兄弟的临床资料,采用Sanger测序法分别检测突触融合蛋白1基因(STXBPl)及N-甲基D-天冬氨酸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基因(GRIN2A),对哥哥进一步采用靶向捕获二代测序技术检测癫痫相关基因。结果弟弟出生1个月起病,发作类型为局限性发作及成串强直痉挛发作,脑电图示发作间期爆发-抑制图形,诊断为Os。哥哥6岁起病,发作类型为睡眠中局限性发作,脑电图示发作间期Rolandic区为主放电。该患儿病程中放电达到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并出现负性肌阵挛及认知功能下降,诊断为ABPE。2例患儿的神经影像学检查均正常。弟弟STXBPl基因检测到新生杂合突变:C.1672C〉T(P.Q558X),哥哥及父母的基因检测均未发现异常。结论一个家系中同胞兄弟共存0s和ABPE2种不同的癫痫性脑病,0s患儿携带STXBPl基因无义突变,为国际上未报道的新生突变,ABPE患儿未找到遗传学病因,提示一个家系中2种不同的癫痫性脑病的病理机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性脑病 大田原综合征 同胞兄弟 突触融合蛋白1基因 N-甲基D-天冬氨酸离子型谷氨 酸受体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