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CysC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
1
作者 赵沄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642-64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颈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70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评估颈动脉狭窄发...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颈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70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评估颈动脉狭窄发生情况;并将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n=38)、中度狭窄组(n=40)和重度狭窄组(n=41).收集所有患者基线资料,并在入院后测定患者实验室指标,重点分析血清CysC水平与TIA患者颈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结果:170例TIA患者中有119例患者发生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为70.00%,其中轻度狭窄患者38例,中度狭窄患者40例,重度狭窄患者41例;四组TIA患者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入院时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及入院时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血清总胆固醇(Cholesterol,CH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均高于中度狭窄组及轻度狭窄组,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ysC水平升高是TIA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加重的风险因子(OR>1,P<0.05).结论:血清CysC水平与TIA患者颈内动脉狭窄密切相关,血清CysC水平升高会加重TIA患者颈内动脉狭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 颈内动脉狭窄 血清胱抑素C 相关性
下载PDF
Carotid endoarterectomy for extracranial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n 26 patients
2
作者 马中 Joerg HECKENKAMP Jan BRUNKWALLI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3年第5期335-336,共2页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carotid endoarter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extracranial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26 cases with internal carotid stenosis were performed by three different kinds of surgical endoarterectomy....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carotid endoarter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extracranial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26 cases with internal carotid stenosis were performed by three different kinds of surgical endoarterectomy. The satisfactory results were achieved in all the patients, with no complications and mortality occurring. Endoarterectomy is the effective way to treat the extracranial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外脑血管疾病 手术治疗 颈动脉切除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CTPI联合CTA在TIA发病机制研究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3
作者 魏弢 尹化斌 吴美花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7年第6期105-108,共4页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与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联合应用在短暂性脑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发病机制研究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0例TIA患...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与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联合应用在短暂性脑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发病机制研究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0例TIA患者,依次行CT平扫、CTPI及CTA检查,计算患者脑部感兴趣区健侧及患侧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及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分析TIA患者脑血流灌注状态与脑血管狭窄的关系。结果:50例TIA患者患侧CBF、CBV水平低于健侧(P<0.05),而MTT、TTP水平高于健侧(P<0.05);CT平扫、CTPI及CTA检查发现与临床一致的脑灌注异常分别为28例(56.00%)、45例(90.00%)、38例(76.00%),三者TIA阳性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系统低血流灌注是TIA患者发病的机制之一,CTPI阳性率与TIA病情有密切关系。CTPI联合CTA在TIA患者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TIA个性化诊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CT血管造影 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 发病机制 临床诊断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记忆功能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朱丽平 贾建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21-423,共3页
目的 观察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患者在症状消失后是否遗留记忆障碍;并探讨颈内动脉狭窄、TIA的病程,次数及持续时间的长短对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35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在末次发作后平均(8±6)天接受临床记忆量表... 目的 观察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患者在症状消失后是否遗留记忆障碍;并探讨颈内动脉狭窄、TIA的病程,次数及持续时间的长短对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35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在末次发作后平均(8±6)天接受临床记忆量表(甲套)的测试,61名正常对照者也接受同样的量表测试。结果(1)TIA患者的记忆商(memory quotient,MQ),总量表分及其指向记忆、联想学习、图像自由回忆和人像特点联系回忆项的等值量表分与正常对照相比,均有明显下降,而两组在无意义图形再认项的评分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2)TIA组内伴颈内动脉狭窄者的总量表分和无意义图形再认项的等值量表分均明显低于无狭窄者(P<0.05)。(3)TIA的病程、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的长短与临床记忆量表的MQ及各项等值量表分之间均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1)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在症状消失后可遗留不同程度的短时记忆障碍。(2)伴颈内动脉狭窄的TIA患者与无狭窄者相比短时记忆尤其是视觉记忆损害更重。(3)TIA患者的病程、发作次数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的长短对记忆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记忆功能 记忆障碍 颈内动脉狭窄 脑血管病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记忆功能障碍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于荣焕 何蕴 +3 位作者 谢洁 樊瑞敏 裘丽红 付志新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4-247,共4页
目的研究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在临床症状消失后的记忆功能障碍的特点及其与TIA的病程、次数及持续时间与记忆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对42例颈内动脉系统和36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在TIA末次发作后3... 目的研究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在临床症状消失后的记忆功能障碍的特点及其与TIA的病程、次数及持续时间与记忆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对42例颈内动脉系统和36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在TIA末次发作后3~7d进行临床记忆量表(甲套)、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Zung抑郁自评量表测试,并与3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同时对TIA发作的病程、次数、持续时间与记忆障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颈内动脉系统组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组在临床记忆量表中除无意义图形再认外,其余各项的等值量表分均比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均P<0.01),两组在临床记忆量表中的各项等值量表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颈内动脉系统组的即刻记忆、语言能力及MMSE总评分,椎-基底动脉系统组地点定向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及MMSE总评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3)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的病程、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与临床记忆量表和MMSE的各项等值量表分之间无相关性。结论(1)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在症状消失后可遗留不同程度的短时记忆障碍。(2)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可出现语言能力障碍,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存在地点定向力、注意力和计算力障碍。(3)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的病程、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与记忆障碍和语言障碍无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颈内动脉 椎-基底动脉 记忆 神经心理学
下载PDF
老年患者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运宝 李应宏 +1 位作者 莫晔 王霞 《四川医学》 CAS 2017年第11期1320-1323,共4页
目的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imb-Shaking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LS-TIA)是临床很少见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作类型,通过探讨老年患者LS-TIA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至2016年年间诊治... 目的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imb-Shaking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LS-TIA)是临床很少见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作类型,通过探讨老年患者LS-TIA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至2016年年间诊治的9例老年LS-TI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均表现为肢体发作性短暂性不能控制的抖动,6例发作有明显诱因。所有患者均有抖动肢体对侧至少1条以上颅内和(或)颅外动脉的严重狭窄或闭塞,所有患者发作期脑电图检查均未见癫痫样波。经扩容、抗血小板聚集、血管重建术等治疗后,症状均消失,8例患者病情稳定。结论低灌注是LS-TIA可能的发病机制,LS-TIA通常提示大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扩容、抗栓或血管重建术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颈内动脉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学东 王中华 +2 位作者 田磊 杨晓冬 王世华 《转化医学杂志》 2013年第4期216-218,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的适应证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年2月—2011年2月在我科治疗的98例因颈动脉硬化狭窄(狭窄>50%)而行CEA治疗的患者资料;其中,有症状77例(78.6%),无症状21例(21.4%...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的适应证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年2月—2011年2月在我科治疗的98例因颈动脉硬化狭窄(狭窄>50%)而行CEA治疗的患者资料;其中,有症状77例(78.6%),无症状21例(21.4%)。结果术后除2例(2.0%)死亡、3例(3.0%)发生一过性偏瘫和7例(7.1%)出现脑高灌注综合征外,其他患者疗效良好,未出现短暂脑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表现。术后随访1~10年,平均5.6年;随访76例,13例(17.1%)再狭窄>70%,9例(11.8%)再发TIA症状,4例(5.3%)出现脑梗死。结论对于临床检查发现一侧或双侧颈动脉狭窄>50%,特别是有TIA发作史的患者,可以考虑行CEA;双侧颈动脉狭窄者应分期手术治疗;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有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狭窄 脑缺血
下载PDF
颈内动脉系统TIA预后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许永成 沈岳飞 +4 位作者 韦英海 吴新贵 苏兰花 黄春霞 苏承华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6期740-743,共4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展为完全缺血性脑梗死的预测因子及预后模式。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队列研究,对近4年颈内动脉系统TIA门诊或住院病人84例进行随访调查。结果:发现其1个月、1年、2年及3年完全性脑梗死...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展为完全缺血性脑梗死的预测因子及预后模式。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队列研究,对近4年颈内动脉系统TIA门诊或住院病人84例进行随访调查。结果:发现其1个月、1年、2年及3年完全性脑梗死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7.14%、13.9%、28.14%及46.1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家族卒中史、高血压、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等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提示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工作中,可将高血压、家族卒中史、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作为识别高危复发人群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危险因素 预后 回归分析
下载PDF
颈内动脉系统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CTA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瑞金 王得新 王佳伟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5期383-386,共4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率及特点。方法分析43例颈内动脉系统频发TIA患者的脑CT血管成像(CTA),并与非频发TIA进行对比。结果43例颈内动脉系统频发TIA患者中,有15例(35%)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率及特点。方法分析43例颈内动脉系统频发TIA患者的脑CT血管成像(CTA),并与非频发TIA进行对比。结果43例颈内动脉系统频发TIA患者中,有15例(35%)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颅内动脉狭窄,10例(23%)颅外动脉狭窄,4例(9%)颅内动脉、颅外动脉均有狭窄,14例(33%)无狭窄,狭窄率为67%。轻度、中度、重度狭窄患者分别为7例(16%)、9例(21%)、13例(30%)。33例颈内动脉系统非频发TIA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率为79%,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273)。结论67%的颈内动脉系统频发TIA患者存在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但与非频发TIA患者颈内动脉系统狭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颈内动脉 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波谱和扩散张量成像在颈内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洁 董海波 陈峰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17期95-98,共4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及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单侧颈内动脉(ICA)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影像学评估价值。方法选取35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为单侧ICA重度狭窄的TIA患者,对其进行常规头颅MR、MRS及DTI检查。... 目的研究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及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单侧颈内动脉(ICA)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影像学评估价值。方法选取35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为单侧ICA重度狭窄的TIA患者,对其进行常规头颅MR、MRS及DTI检查。比较狭窄侧及对侧半卵圆中心区脑内代谢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和乳酸(Lac)的浓度值。比较狭窄侧及对侧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内囊前肢、内囊后肢FA值的差异。结果 35例TIA患者半卵圆中心区层面双侧脑代谢存在差异,ICA狭窄侧NAA降低、Cho升高,与对侧相应区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Cr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A狭窄侧额叶、顶叶、内囊后肢FA值较对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枕叶、颞叶、内囊前肢FA值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MRS、DTI技术可提示TIA患者脑组织生物代谢的改变及脑白质缺血受损情况,为临床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波谱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颈内动脉狭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切除治疗暂时性脑缺血发作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定标 段国升 +2 位作者 凌锋 Erickson DL Piepgras DG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1990年第1期1-4,共4页
本文报告颈动脉内膜切除治疗TIA45例,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TIA表现,并经血管造影证实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全组手术无死亡。除2例术后一周内各有一次TIA,2例对侧肢体肌力减退(分别在2天和5天后恢复),1例轻度声嘶外,余均顺利恢复。作者讨论... 本文报告颈动脉内膜切除治疗TIA45例,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TIA表现,并经血管造影证实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全组手术无死亡。除2例术后一周内各有一次TIA,2例对侧肢体肌力减退(分别在2天和5天后恢复),1例轻度声嘶外,余均顺利恢复。作者讨论了颈动脉内膜切除在TIA防治中的作用,TIA患者颈动脉内膜切除的指征和手术时机,以及麻醉、术中监护、高位颈动脉狭窄、术后处理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血管外科手术 颈动脉内膜切除
下载PDF
颈内动脉系统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1例分析
12
作者 王瑞金 王得新 王佳伟 《北京医学》 CAS 2009年第3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特征以及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颈内动脉系统频发TI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1例患者临床表现以一侧肢体无力[30例(59%)]最为常见,其余依次为肢体无力合并感...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特征以及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颈内动脉系统频发TI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1例患者临床表现以一侧肢体无力[30例(59%)]最为常见,其余依次为肢体无力合并感觉症状[14例(27%)]、失语[4例(8%)]、感觉障碍[3例(6%)]。平均发作持续时间为23min;平均ABCD2评分为4.1分,4例患者在发作后1周内形成缺血性脑卒中。33例(65%)有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其中颅内动脉狭窄18例(35%),颅外动脉狭窄10例(20%),颅内动脉、颅外动脉均有狭窄5例(10%)。轻度、中度、重度狭窄患者分别为7例(14%)、11例(22%)、15例(29%)。结论颈内动脉系统频发TIA以一侧肢体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率为65%,且以颅内动脉狭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颈内动脉 频发
下载PDF
因子分析在TIA患者颈内动脉超声参数分析的应用
13
作者 史宝林 温德惠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3期66-68,71,共4页
目的评价颈内动脉超声参数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7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颈内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共提取出反映血管顺应性、血液流速、管腔3个公因子,累计... 目的评价颈内动脉超声参数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7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颈内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共提取出反映血管顺应性、血液流速、管腔3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84.08%;以因子得分行聚类分析将研究对象聚为3类,结果显示72.0%的患者血液流速及管腔明显变小,PI、RI明显升高者占16.0%.结论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颈内动脉超声参数中PI、RI这2个反映血管顺应性的指标对其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颈内动脉 超声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的处理
14
作者 陈学东 《海军总医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60-161,共2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适应证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性总结 9例因短暂性脑缺血伴有颈动脉硬化狭窄患者而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的短暂性脑缺血表现消失 ,部分患者慢性脑缺血症状也得到明显的改善。...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适应证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性总结 9例因短暂性脑缺血伴有颈动脉硬化狭窄患者而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的短暂性脑缺血表现消失 ,部分患者慢性脑缺血症状也得到明显的改善。术后未出现偏瘫或脑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短暂性脑缺血病人经Doppler超声或数字减影动脉造影术或核磁血管成像检查发现一侧或双侧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狭窄大于 5 0 %者 ,可以考虑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于双侧颈动脉狭窄者 ,分期手术治疗较为安全。作好围手术期处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围手术期处理 适应证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脑血管病变调查 被引量:5
15
作者 翟月萍 党根喜 《临床误诊误治》 2006年第10期71-72,共2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脑血管病变基础。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6月~2006年3月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并行全脑血管造影的患者59例,分析全脑血管造影结果。结果:59例TIA中34例存在血管狭窄,占57.6%;临床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脑血管病变基础。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6月~2006年3月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并行全脑血管造影的患者59例,分析全脑血管造影结果。结果:59例TIA中34例存在血管狭窄,占57.6%;临床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TIA者,其病变血管率高于临床表现为椎底动脉系统TIA者(P<0.05)。结论:TIA患者多已存在血管器质性病变,应尽早行相关的有效治疗,全脑血管造影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具有较高的诊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脑血管障碍 颈内动脉 椎底动脉
下载PDF
脑梗死和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血流动力学比较 被引量:8
16
作者 蔡立泓 曹黎明 罗利聪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7期726-729,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和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血流动力学的差异,明确颈动脉彩超在不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诊断明确的11例脑梗死组和17例后循环TIA组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比较2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目的探讨脑梗死和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血流动力学的差异,明确颈动脉彩超在不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诊断明确的11例脑梗死组和17例后循环TIA组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比较2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收缩期血流峰值和椎动脉内径情况。结果脑梗死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高于后循环TIA组,双侧颈内、外动脉及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均高于后循环TIA组;所有患者左侧椎动脉内径大于右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彩超在脑梗死和后循环TIA评估中有重要价值,能体现动脉硬化程度和血流动力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后循环TIA 颈动脉彩超 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 椎动脉内径 收缩期血流峰值
下载PDF
中药方剂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伴颈动脉斑块的治疗效果及其机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佳 邹常林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 探讨自拟中药方剂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伴有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治疗中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救脑病科收治的60例TIA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依据治疗方案随机将患者分成... 目的 探讨自拟中药方剂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伴有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治疗中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救脑病科收治的60例TIA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依据治疗方案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逐瘀散结、补肾益髓、解毒化浊中药方剂(熟地黄30 g、制何首乌30 g、红景天20 g、石菖蒲15 g、制半夏15 g、三七10 g、川芎15 g、丹参10 g、生山楂20 g、陈皮15 g)治疗,连续用药3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动脉内-中层厚度(IMT)及斑块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面积、IMT及斑块积分显著小于对照组〔斑块面积(mm^(2)):31.83±16.68比32.52±15.42,IMT(mm):1.05±0.12比1.15±0.15,斑块积分(分):2.68±1.33比3.25±1.57,均P<0.05〕.两组治疗前血小板聚集率(PAR)、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治疗后PAR、CRP、Fib、TC及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AR(%):62.8±9.9比74.5±12.2,CRP(mg/L):9.20±2.15比15.37±2.46,Fib(g/L):4.43±1.20比4.57±11.20,TC(mg/L):3.38±0.65比5.05±1.21,LDL-C(mg/L):1.56±0.99比3.04±1.02,均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显著高于对照组(mg/L:1.46±0.35比1.03±0.25,P<0.05).结论 TIA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在阿司匹林、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逐瘀散结、补肾益髓、解毒化浊中药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伴颈动脉斑块 临床效果 血液学
下载PDF
蔚麻通络胶囊治疗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田华 高良 李惠卿 《河北中医》 2008年第7期684-686,共3页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观察颈动脉斑块的变化,观察蔚麻通络胶囊治疗颈动脉斑块引起的短暂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DFI检查存在颈动脉斑块的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予自制蔚麻通...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观察颈动脉斑块的变化,观察蔚麻通络胶囊治疗颈动脉斑块引起的短暂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DFI检查存在颈动脉斑块的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予自制蔚麻通络胶囊治疗;对照组予阿司匹林和双嘧达莫治疗。2组均4周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经颈动脉CDFI检查局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变化情况,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0%,对照组总有效率58.1%,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毒副作用,对照组33例服药2周内出现头痛。结论自制蔚麻通络胶囊可有效改善颈动脉斑块,治疗颈动脉斑块引起的短暂脑缺血发作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颈动脉疾病 颈动脉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颈内动脉TIA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
19
作者 傅照平 贺传沙 瞿仑学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4年第10期1088-109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颈内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方法分析研究我院收治的173例颈内动脉TIA发作患者的脑血管造影资料,将存在动脉狭窄的患者按年龄段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对不同年龄段患者脑动脉狭窄情...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颈内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方法分析研究我院收治的173例颈内动脉TIA发作患者的脑血管造影资料,将存在动脉狭窄的患者按年龄段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对不同年龄段患者脑动脉狭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73例中,154例(89.0%)检出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狭窄;病变血管共304支,其中颅内动脉狭窄212支(69.7%),颅外动脉狭窄92例(30.3%),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颅外动脉(P<0.05)。青年组以单纯颅内动脉狭窄为主,占79.3%;中年组以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和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发为主,占90.0%;老年组以单纯狭窄为主,占86.6%。3组间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单纯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中年组高于青年组,老年组高于中年组(P<0.05),中年组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存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年组和老年组(P<0.05)。结论不同年龄TIA患者脑动脉狭窄的空间分布明显不同,DSA检查有助于明确血管性病变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短暂性脑缺血 狭窄 发生率 年龄
下载PDF
依达拉奉辅助治疗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所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价值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0
作者 孙锋刚 秦瑞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8期98-101,共4页
目的评价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所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中依达拉奉辅助治疗的重要价值。方法246例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所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根据药物治疗方式不同分为1组和2组,每组123例。1组患者行常规药物治疗,2组患者在常规药物... 目的评价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所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中依达拉奉辅助治疗的重要价值。方法246例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所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根据药物治疗方式不同分为1组和2组,每组123例。1组患者行常规药物治疗,2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行依达拉奉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高切粘度、血浆粘度、低切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高切粘度、血浆粘度、低切粘度均低于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1.06%高于1组的79.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降低幅度大于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所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中,除常规治疗外,依达拉奉辅助治疗有其重要价值,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整体疗效,亦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依达拉奉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