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Wearing a Maxillofacial Prosthesis on Masticatory Rhythm Improvement in Mandibulectomy Patients
1
作者 Xuewei Han Mihoko Haraguchi +2 位作者 Yuka I. Sumita Marwa Ahmed Aboelez Noriyuki Wakabayashi 《Health》 2024年第7期717-729,共13页
Background: Recording jaw movement rhythms in patients with jaw defects is challenging using conventional tracking devices. However, masticatory rhythm is crucial for masticatory performance and nutritional intake. Th... Background: Recording jaw movement rhythms in patients with jaw defects is challenging using conventional tracking devices. However, masticatory rhythm is crucial for masticatory performance and nutritional intake.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using a maxillofacial prosthesis to restore masticatory rhythm in mandibulectomy patients with a novel wearable device. Methods: Twelv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mandibulectomy and were rehabilitated with maxillofacial prosthesis were recruited. Chewing rate, cycle durations,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cycle durations (CV), changing times of skin morphology on the back of the ear pinna area (SM), and masticatory performance were measured during gum chewing without and with a denture using a wearable jaw movement rhythm tracking device. A paired t-test and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ere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The chewing rate increased by 8.6 cycles/min with dentures (P P = 0.01). The CV and SM decreased with dentures (P = 0.004 and P = 0.01, respective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CV and SM without dentures (P = 0.004). Conclusion: 1. Wearing maxillofacial prostheses can improve masticatory rhythm in patients who undergo mandibulectomy with Eichner B2 occlusal supports. 2. The wearable device is available for measuring masticatory rhythm in patients with jaw defects in clinics. 3. Changing times of the skin morphology on the back of the ear pinna indicate jaw movement stability through a simpler process than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cycle dur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ticatory Rhythm jaw movement Rhythm Tracking Device Maxillofacial Prosthesis Head and Neck Tumor Mandibulectomy
下载PDF
下颌收拢抗阻力运动配合早期VitalStim治疗仪对卒中后老年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
作者 周丽军 冯雅娟 贾晓沛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6期442-446,共5页
目的 探讨下颌收拢抗阻力运动配合早期VitalStim治疗仪对卒中后老年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卒中后老年吞咽障碍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依据康复干预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 目的 探讨下颌收拢抗阻力运动配合早期VitalStim治疗仪对卒中后老年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卒中后老年吞咽障碍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依据康复干预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4)。观察组行下颌收拢抗阻力运动配合早期VitalStim治疗仪干预,对照组行早期VitalStim治疗仪干预。比较两组康复效果及干预前后吞咽功能、表面肌电检查指标、营养相关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8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视频荧光吞咽摄影检查(VFSS)及洼田饮水实验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表面肌电平均波幅显著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而表面肌电吞咽时限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及微型营养评价精法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颌收拢抗阻力运动配合早期VitalStim治疗仪对卒中后老年吞咽障碍患者有较好的康复效果,在改善患者吞咽障碍的同时还能改善其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吞咽障碍 老年人 下颌收拢抗阻力运动 VitalStim治疗仪
下载PDF
磁场成骨效应在口腔领域的应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3
作者 陈金泉 刘宇妍 +1 位作者 王国庆 孙秀梅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4期302-309,共8页
磁场是一种安全、无创的物理治疗方法。大量研究证实磁场具有良好的成骨效应,在加速正畸牙移动、促进种植体骨整合、促进骨折愈合和提高牵张成骨效果等方面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有望成为治疗口腔疾病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为更好地将磁... 磁场是一种安全、无创的物理治疗方法。大量研究证实磁场具有良好的成骨效应,在加速正畸牙移动、促进种植体骨整合、促进骨折愈合和提高牵张成骨效果等方面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有望成为治疗口腔疾病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为更好地将磁场应用于临床,本文就磁场在口腔领域的应用、对骨组织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和磁场调控骨代谢的分子机制三方面进行综述。磁场对骨组织细胞的生物学效应主要体现为促进成骨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降低骨细胞的凋亡率,对破骨细胞的影响则尚无定论。在分子层面,骨组织细胞感应并响应磁刺激,磁信号经位移电流、洛伦磁力和自由基对效应等机制转变为生物可识别的电信号,进而激活下游P2嘌呤能受体、腺苷受体信号通路、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信号通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 TOR)和Notch通路等信号网络。此外,本文还探讨了影响磁场成骨效应的因素——磁场参数,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然而,磁场成骨效应的作用机制目前尚未明确,继续深入研究磁场的作用机制可为骨组织再生和牙周组织再生提供有效策略。另外,聚焦磁场的作用靶点,将磁场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可为口腔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场 颌骨 成骨 骨吸收 信号转导 骨整合 骨折愈合 牙齿移动 骨延长
下载PDF
下颌运动轨迹的描记在口腔修复中的运用(综述) 被引量:5
4
作者 马达 唐亮 +1 位作者 唐昭 赵要武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2期84-87,共4页
下颌运动是在牙合、咀嚼肌及颞下颌关节共同参与下进行的一种复杂的三维运动 ,对下颌运动的研究是通过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进行的。在口腔修复工作中 ,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用于确定颌位关系、描记咀嚼运动和下颌边缘运动以及研究下颌运动... 下颌运动是在牙合、咀嚼肌及颞下颌关节共同参与下进行的一种复杂的三维运动 ,对下颌运动的研究是通过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进行的。在口腔修复工作中 ,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用于确定颌位关系、描记咀嚼运动和下颌边缘运动以及研究下颌运动与颞下颌关节的关系等各方面 ,提供了准确的下颌运动轨迹的资料 ,从而为临床口腔修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建立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运动轨迹 HE 咀嚼运动 边缘运动 颞下颌关节
下载PDF
联合动态MRI和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分析健康人开闭口时下颌运动轨迹特征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松梅 张富强 +1 位作者 苏凯 张志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99-402,共4页
目的:结合动态MRI分析健康人开闭口时下颌运动轨迹特征。方法:18例健康人最大开闭口过程进行动态MRI和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检查,分析髁状突及下颌前牙切点的运动特点及范围。结果:动态MRI显示闭口位关节盘本体部呈双凹形,本体部位于髁状... 目的:结合动态MRI分析健康人开闭口时下颌运动轨迹特征。方法:18例健康人最大开闭口过程进行动态MRI和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检查,分析髁状突及下颌前牙切点的运动特点及范围。结果:动态MRI显示闭口位关节盘本体部呈双凹形,本体部位于髁状突横嵴的前方(盘分界角<10°)。健康人下颌前牙切点运动轨迹平滑,双侧运动中心运动轨迹左右对称;运动轴始终保持平行,呈现开闭口初、末时密度比开闭口中时大;运动中心运动距离(13.2±3.1)mm,切点运动距离(41.1±3.8)mm。结论:下颌运动轨迹描记能记录髁状突运动轨迹并且间接反映颞下颌关节的关节盘在开闭口运动中的位置变化情况,为初步建立下颌运动轨迹描记对辅助诊断关节病的参考标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MRI 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 下颌运动
下载PDF
FANUC机器人机床上下料系统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8
6
作者 刘海生 王中任 +2 位作者 吴政江 秦慈超 夏国顺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1-24,共4页
工业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到现代制造工厂,机器人选型和仿真分析是机器人应用的关键。根据产品的加工工艺和上下料的要求,设计了分度自动夹具和专用夹爪。基于FANUC ROBOGUIDE仿真软件,将机床、机器人、夹具、工件、料框等三维模型导入仿... 工业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到现代制造工厂,机器人选型和仿真分析是机器人应用的关键。根据产品的加工工艺和上下料的要求,设计了分度自动夹具和专用夹爪。基于FANUC ROBOGUIDE仿真软件,将机床、机器人、夹具、工件、料框等三维模型导入仿真软件中进行组合,通过示教做上下料仿真。仿真分析的结果验证了机器人选型的合理性。通过对机器人运动轨迹的分析,调整了整个系统的布局,使布局更加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NUC机器人 夹爪 运动轨迹
下载PDF
运动捕捉技术对下颌开闭运动的数字化采集及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王辉 毕振宇 +5 位作者 赵卫东 田华 焦培峰 吴补领 赵望泓 刘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97-1599,共3页
目的利用Motion capture运动捕捉及分析系统,获得下颌开闭口运动的6个自由度,探索下颌运动的数字化分析方法,同时也为下颌运动虚拟还原奠定了基础。方法 1例咬合关系正常的健康成年男性,上牙列粘贴荧光标志物各3个,下牙列粘贴荧光标志物... 目的利用Motion capture运动捕捉及分析系统,获得下颌开闭口运动的6个自由度,探索下颌运动的数字化分析方法,同时也为下颌运动虚拟还原奠定了基础。方法 1例咬合关系正常的健康成年男性,上牙列粘贴荧光标志物各3个,下牙列粘贴荧光标志物各4个,6个摄像头呈半环形排列,接受测试者端坐位于摄像头前80 cm,眶耳平面平行于水平面,采集开闭口运动过程,获得运动的6个自由度。结果采用动态捕捉技术获得下颌开闭口运动的6个自由度,X轴线、Y轴线、Z轴线最大线位移分别为:5.888089 cm、0.782269 cm、0.138931 cm,X轴线、Y轴线、Z轴线最小线位移分别为:-3.64983cm、-35.9612 cm、-5.81863 cm;X轴、Y轴、Z轴最大角位移分别为:0.760088°、2.803753°、0.786493°,X轴、Y轴、Z轴最小角位移分别为:-2.52618°、-0.62594°、-25.4298°。下颌开闭口运动线位移主要发生在Y轴,角位移主要发生在Z轴。结论Motionanalysis运动捕捉及分析系统,可以敏感地获得下颌运动的6个自由度,量化了下颌运动的过程,进一步形成下颌运动的量化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开闭口运动 自由度 动作捕捉 数字化
下载PDF
构音运动定量测量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卢红云 黄昭鸣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0年第4期66-69,共4页
目的 探讨定量测量下颌及舌的构音运动能力的方法。方法 通过提取/a/、/i/、/u/的共振峰,计算出下颌距(△F1)、舌距(△F2)值,并将测量方法应用在案例中。 结果 下颌距、舌距是测量下颌以及舌运动能力的敏感参数,具有重要的临床... 目的 探讨定量测量下颌及舌的构音运动能力的方法。方法 通过提取/a/、/i/、/u/的共振峰,计算出下颌距(△F1)、舌距(△F2)值,并将测量方法应用在案例中。 结果 下颌距、舌距是测量下颌以及舌运动能力的敏感参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结论 下颌距、舌距可作为下颌及舌构音运动能力的定量测量参数,同时可以监控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音运动 定量测量 下颌距 舌距
下载PDF
听障儿童下颌构音运动异常矫治个案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青 易玲 +1 位作者 万勤 黄昭鸣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3年第6期469-472,共4页
目的探讨听障儿童下颌构音运动异常康复训练的有效方法。方法对1名下颌构音运动异常的听障患儿进行下颌口部运动与下颌构音运动训练,结合促进治疗法和重读治疗法对其进行综合康复训练。采用主观分级评估的方法监控患儿口部运动功能的... 目的探讨听障儿童下颌构音运动异常康复训练的有效方法。方法对1名下颌构音运动异常的听障患儿进行下颌口部运动与下颌构音运动训练,结合促进治疗法和重读治疗法对其进行综合康复训练。采用主观分级评估的方法监控患儿口部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采用单一被试研究法观察分析个案训练前后/i/、/e/的第一共振峰(F1),监控下颌上位、半开位的构音运动能力的康复效果;观察分析/ie/的语谱图变化,监控下颌上位至半开位构音转换能力的康复效果。结果训练前后下颌运动分级明显提高;/i/的F1差异极其显著(P〈0.01);/e/的F1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下颌口部运动训练、下颌构音运动训练与促进治疗法、重读训练综合运用对改善听障儿童的下颌构音运动异常有较好的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构音运动障碍 口部运动治疗 构音运动治疗 声学参数
下载PDF
一种压电致动微夹钳及其开环位移特性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代华 杨群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10年第1期47-53,共7页
微夹钳是微装配与微操作过程中直接与被操作对象相接触的末端执行器,对微装配与微操作任务的完成起着决定性作用.介绍了一种采用压电致动的微夹钳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及实验原型,该微夹钳采用一种基于双边和单边直圆柔性铰链的单片柔... 微夹钳是微装配与微操作过程中直接与被操作对象相接触的末端执行器,对微装配与微操作任务的完成起着决定性作用.介绍了一种采用压电致动的微夹钳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及实验原型,该微夹钳采用一种基于双边和单边直圆柔性铰链的单片柔顺机构实现微位移传递/放大功能,同时实现微夹钳夹爪平行移动.针对本文研究和开发的一种微夹钳的原型建立了实验装置并进行了开环位移特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微夹钳的夹爪能够实现平行移动,夹爪的输出位移与输入位移呈线性关系,且微夹钳单边夹爪输出位移最大可达15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夹钳 压电叠堆执行器 柔顺机构 柔性铰链 位移放大倍数 夹爪平行移动
下载PDF
双腔颚式破碎机破碎力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母福生 龚姚腾 《南方冶金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13-16,61,共5页
破碎力是破碎机重要的基本参数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双腔颚式破碎机结构特点,推导了齿板固定点的轨迹方程.对各杆件进行了运动分析,并建立了破碎力的计算公式.
关键词 双腔颚式破碎机 破碎力 运动分析
下载PDF
数字化辅助确定再定位[牙合]垫颌位方法的探索和精度评价 被引量:5
12
作者 房硕博 杨广聚 +2 位作者 康艳凤 孙玉春 谢秋菲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6-82,共7页
目的:建立数字化辅助确定再定位牙合垫颌位的方法,并在体外评价此方法的精度以及垂直距离升高量对精度的影响。方法:招募受试者1例,获取上下颌光学牙列模型、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牙颌图像、下颌运动数据,融合... 目的:建立数字化辅助确定再定位牙合垫颌位的方法,并在体外评价此方法的精度以及垂直距离升高量对精度的影响。方法:招募受试者1例,获取上下颌光学牙列模型、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牙颌图像、下颌运动数据,融合光学牙列模型与重建的CBCT模型,并将融合后的模型配准到下颌运动数据的参考系。根据受试者前牙开口3 mm和矢状位上髁突位于关节窝中部确定再定位牙合垫的颌位,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并3D打印制作再定位牙合垫。受试者试戴牙合垫后拍摄CBCT,观察比较戴入后的髁突位置与设计时的髁突位置。体外模型实验中,灌制一副标准全牙列石膏模型,在底座上粘固标志球体,模型于牙尖交错位上全可调牙合架。扫描模型建立数字化牙列模型,使用超声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记录牙合架上模拟的下颌运动并重复3次。融合牙列模型与下颌运动数据,基于下颌运动数据辅助确定3个颌位,分别为切点沿运动轨迹升高4 mm、5 mm、6 mm且下颌均前伸2 mm,保存设计颌位为STL格式数据,设计并3D打印制作再定位牙合垫。将再定位牙合垫戴入石膏牙列模型进行3次颌位扫描,获得扫描颌位的STL格式数据。以下颌模型为共同区域配准设计颌位与扫描颌位,比较上颌模型的均方根误差。拟合设计颌位与扫描颌位上颌标志球的球心坐标,计算球心在X、Y、Z轴方向上的差值绝对值。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双侧检验,显著性水平α取0.05。结果:利用多源数据融合和个体下颌运动,建立数字化辅助确定再定位牙合垫颌位的方法,右侧髁突实现了预期的调整,左侧髁突较预期位置偏前下。体外模型实验中,扫描颌位与设计颌位上颌模型的整体偏差(均方根误差)为(0.25±0.04)mm,不同垂直距离升高量的偏差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志球球心在X、Y、Z轴方向的偏差(差值绝对值)分别为(0.08±0.01)mm、(0.30±0.02)mm、(0.21±0.04)mm,不同垂直距离升高量的偏差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了数字化辅助确定再定位牙合垫颌位的新方法,实现多源数据融合、数字化设计与制作并完成个体试戴,证明此方法可行。体外模型研究表明此方法可以实现较为精确的颌位调整,其应用效果尚需进一步临床研究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垫 颌位 下颌运动 计算机辅助设计
下载PDF
11例磨牙症患者的清醒状态下颌运动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方梦如 吴亚男 +1 位作者 张东林 汪萌芽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596-599,共4页
目的:分析磨牙症患者的清醒状态下颌运动特征。方法:利用肌电图仪和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MKG)同步记录的方法,观察和分析正常牙合组(n=11)与磨牙症组(n=11)的咀嚼肌表面肌电图(s EMG)与下颌运动轨迹。结果:与正常牙合组相比,磨牙症组的... 目的:分析磨牙症患者的清醒状态下颌运动特征。方法:利用肌电图仪和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MKG)同步记录的方法,观察和分析正常牙合组(n=11)与磨牙症组(n=11)的咀嚼肌表面肌电图(s EMG)与下颌运动轨迹。结果:与正常牙合组相比,磨牙症组的左侧咬肌肌电幅值在下颌姿势位(MPP)和下颌后退接触位(RCP),右侧咬肌在RCP,以及左侧二腹肌前腹肌电幅值在MPP和双侧咀嚼运动时,均显著降低(P<0.05),但下颌运动轨迹参数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磨牙症患者在清醒状态的下颌运动仍处于生理状态,但其咀嚼系统可能发生了功能性损害而呈现不对称性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牙症 下颌运动 咀嚼肌 肌电图 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
下载PDF
颌骨手术加速正畸牙移动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袁灏 沈国芳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374-377,共4页
由于遗传因素或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外因。导致部分人的牙齿、牙弓、颌骨、颅面之间的关系不协调。如牙齿排列不齐、上下牙关系异常、颌骨大小形态异常等情况.我们称之为牙颌面畸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对自己... 由于遗传因素或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外因。导致部分人的牙齿、牙弓、颌骨、颅面之间的关系不协调。如牙齿排列不齐、上下牙关系异常、颌骨大小形态异常等情况.我们称之为牙颌面畸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对自己的外貌有了更多的关注.同时.拥有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也成为很多人追求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手术 正颌外科 加速 正畸牙移动
下载PDF
Zebris下颌运动分析系统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被引量:5
15
作者 胡婷姿 杨海萍 +3 位作者 肖沛 庞丽娇 施洁珺 何福明 《口腔医学》 CAS 2021年第12期1129-1133,共5页
记录下颌运动轨迹可帮助医师了解下颌运动的过程及原理、诊断疾病及评估干预手段的疗效。Zebris下颌运动分析系统作为近年来推广应用的下颌运动轨迹记录系统,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就Zebris下颌运动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方式及应用作... 记录下颌运动轨迹可帮助医师了解下颌运动的过程及原理、诊断疾病及评估干预手段的疗效。Zebris下颌运动分析系统作为近年来推广应用的下颌运动轨迹记录系统,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就Zebris下颌运动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方式及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运动 电子面弓 Zebris下颌运动分析系统
下载PDF
短期训练对正常人下颌和手指运动准确度和精确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京京 李琥 陈文静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59-762,共4页
目的:研究短期训练对正常人下颌和手指运动的准确度和精确度的影响。方法:纳入20例正常受试者,在30 min的训练前后分别记录10次连续的下颌和手指运动,计算其准确度和精确度并进行比较。结果:短期训练后下颌和手指运动的准确度与精确度... 目的:研究短期训练对正常人下颌和手指运动的准确度和精确度的影响。方法:纳入20例正常受试者,在30 min的训练前后分别记录10次连续的下颌和手指运动,计算其准确度和精确度并进行比较。结果:短期训练后下颌和手指运动的准确度与精确度均明显提高(P<0.05),手指运动的提高幅度更大(P<0.05)。结论:短期训练可以提升下颌运动与手指运动表现,这验证了运动控制机制中存在着显著的神经可塑性现象。脊神经支配的手指运动与三叉神经支配的下颌运动在运动学习能力上存在差异,短期运动训练对手指运动的提高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运动 手指运动 运动训练 神经可塑性
下载PDF
损毁室旁核对迷走神经抑制皮层诱发的下颌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华 曲柏林 +2 位作者 张淑华 张茂先 张英才 《首都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257-260,共4页
损毁家兔单、双侧室旁核,观察迷走神经对皮层诱发的下颌运动抑制性影响的变化,发现损毁单侧室旁核不影响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对皮层诱发的下颌运动的抑制作用;损毁双侧室旁核,迷走神经对皮层诱发的下颌运动的抑制作用消失。
关键词 皮层诱发 下颌运动 迷走神经 室旁核 家兔 抑制
下载PDF
上颌颌板-上颌牙列扫描匹配方式对数字化转移上颌位置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腾 张敏迪 +2 位作者 彭体武 杨志康 任光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77-1181,共5页
目的:研究在齿科设计软件中应用不同上颌颌板-上颌牙列扫描匹配方式对数字化转移上颌位置的影响。方法:使用下颌运动分析系统对10位受试者进行下颌运动记录,通过口内扫描获得上下颌数字模型及咬合关系。本实验共涉及5种上颌颌板-上颌牙... 目的:研究在齿科设计软件中应用不同上颌颌板-上颌牙列扫描匹配方式对数字化转移上颌位置的影响。方法:使用下颌运动分析系统对10位受试者进行下颌运动记录,通过口内扫描获得上下颌数字模型及咬合关系。本实验共涉及5种上颌颌板-上颌牙列扫描匹配方式,包括:整体扫描组(ES组)、单次扫描组(SS组)与双面扫描组(DS组)、单次扫描匹配上颌组(SSU组)、双面扫描匹配上颌组(DSU组)。将口内扫描数据、上颌颌板-上颌牙列数字模型与下颌运动数据导入至CAD软件中,以完成数字化上牙合架,测量上颌左侧第一磨牙近中颊尖至虚拟牙合架左侧髁球距离、上颌右侧第一磨牙近中颊尖至虚拟牙合架右侧髁球距离、上颌中切牙近中切点至虚拟牙合架左、右髁球距离。每种方法重复3次,所得结果取平均值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上述5种方法转移的上颌位置,所测量的上颌左侧第一磨牙近中颊尖至虚拟牙合架左侧髁球距离、上颌右侧第一磨牙近中颊尖至虚拟牙合架右侧髁球距离、上颌中切牙近中切点至虚拟牙合架左、右髁球距离,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选取的5种获得上颌颌板-上颌牙列数字模型的扫描匹配方式均可用于齿科设计软件中上颌位置的数字化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颌板 上颌位置 下颌运动分析系统 虚拟牙合架
下载PDF
基于下颌运动轨迹与虚拟[牙合]架运动参数模拟调[牙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丽娅 巢家瑞 +2 位作者 刘飞 梅健菘 沈颉飞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4-259,共6页
目的 比较下颌运动轨迹与虚拟[牙合]架运动参数对下颌后牙单冠和三单位桥修复体的虚拟调[牙合]效果。方法选择22名受试者,获取其口腔扫描及下颌运动数据。在牙科设计软件中分别设计具有0.3 mm咬合高点与[牙合]干扰的4种修复体解剖蜡型:4... 目的 比较下颌运动轨迹与虚拟[牙合]架运动参数对下颌后牙单冠和三单位桥修复体的虚拟调[牙合]效果。方法选择22名受试者,获取其口腔扫描及下颌运动数据。在牙科设计软件中分别设计具有0.3 mm咬合高点与[牙合]干扰的4种修复体解剖蜡型:44、46牙单冠和44-46、45-47牙三单位桥,虚拟拔除对应牙位上的天然牙。分别使用下颌运动轨迹(下颌运动轨迹组)与虚拟[牙合]架运动参数(虚拟[牙合]架组)对修复体进行虚拟调[牙合]。测量天然牙与调[牙合]后修复体[牙合]面间的三维偏差均方根,比较2组虚拟调(牙合)方法的差异。结果 在相同修复体下,下颌运动轨迹组的三维偏差均小于虚拟[牙合]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虚拟调[牙合]方法下,44牙单冠的三维偏差最小,46牙单冠的三维偏差最大,且只有44牙单冠与其他修复体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后牙单冠和三单位桥咬合设计时,使用下颌运动轨迹调[牙合]较基于虚拟[牙合]架运动参数的虚拟调[牙合]能更有效地去除修复体的咬合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运动分析系统 颌位关系 下颌运动轨迹 虚拟[牙合]架 咬合干扰
下载PDF
4D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用于关系转移的精确性初探 被引量:5
20
作者 林宗建 陆家瑜 +4 位作者 吕成奇 于丽丽 瞿晓辉 滕新亚 邹德荣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19年第1期23-29,共7页
目的利用4D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4D^(TM) Jaw Motion System)记录下颌运动轨迹,测量计算切导斜度、髁导斜度等相关参数,初步探讨其获得的参数值用于关系转移的精确性和可靠性。方法选取个别正常、无颞下颌关节疾患等符合入选标准的30... 目的利用4D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4D^(TM) Jaw Motion System)记录下颌运动轨迹,测量计算切导斜度、髁导斜度等相关参数,初步探讨其获得的参数值用于关系转移的精确性和可靠性。方法选取个别正常、无颞下颌关节疾患等符合入选标准的30名志愿者作为受试对象,男女各15例,平均年龄在25~35岁之间,利用4D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测量下颌运动的左右侧Bennett角、左右侧前伸髁导斜度以及前伸切导斜度等5组参数,同时运用传统机械式架测量法计算相同参数,测量3次,取平均值。所得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4D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和机械式架测量所得参数平均值分别为:(1)右侧Bennett角:(24.81±5.23)°和(25.35±4.05)°。(2)左侧Bennett角:(24.20±8.12)°和(26.58±4.98)°。(3)右侧前伸髁导斜度:(37.60±9.11)°和(34.13±6.74)°。左侧前伸髁导斜度:(38.25±10.32)°和(35.60±8.40)°。(5)前伸切导斜度:(39.97±9.43)°和(41.14±11.05)°。经过统计学分析,测量结果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4D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测量架相关参数所得数值具有精确性和可重复性,操作简便,舒适度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D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 完全可调式架 下颌运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