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枕髁-颈突入路到达颈静脉孔区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力伟 王忠诚 +2 位作者 于春江 王凤梅 陈菲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1-263,共3页
目的 :了解颈静脉孔区周围组织关系 ,量化枕髁及髁旁组织结构 ,为该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采用显微外科解剖学方法 ,对 10例成人尸体头部标本 ,15例干性颅骨标本 ,观测颈静脉孔、枕髁、颈突及舌下神经管等髁旁组织结构间关系... 目的 :了解颈静脉孔区周围组织关系 ,量化枕髁及髁旁组织结构 ,为该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采用显微外科解剖学方法 ,对 10例成人尸体头部标本 ,15例干性颅骨标本 ,观测颈静脉孔、枕髁、颈突及舌下神经管等髁旁组织结构间关系。结果 :寰枕关节面不同的比例关系 ,决定枕髁的磨除范围。颈突位于枕髁的后外侧 ,茎突和二腹肌沟的内侧 ,后邻椎动脉上外侧袢 ,组成了颈静脉孔的后壁。与颈动脉管外口、舌下神经管外口形成了三角形 ,出颅的后组脑神经及颈静脉球位于三角形内。结论 :本入路是枕下外侧入路的改良 ,通过部分枕髁及颈突磨除 ,从后方显露颈静脉孔 ,避免了面神经移位及颞骨岩部的磨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枕髁-颈突入路 颈静脉孔区 显微解剖学 研究
下载PDF
枕下经颈-颈静脉突入路达颈静脉孔区的显微解剖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庆 袁贤瑞 +2 位作者 姜维喜 罗端午 潘亚文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32-135,T002,共5页
目的 研究一期切除颈静脉孔区复杂性肿瘤的微创手术入路。方法 选择经 10 %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头颈标本 10具 ,显微镜下模拟枕下经颈 颈静脉突入路的手术操作 ,逐层显露颈静脉孔区 ,研究该区显微解剖特征及显露范围。结果 该入路直接... 目的 研究一期切除颈静脉孔区复杂性肿瘤的微创手术入路。方法 选择经 10 %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头颈标本 10具 ,显微镜下模拟枕下经颈 颈静脉突入路的手术操作 ,逐层显露颈静脉孔区 ,研究该区显微解剖特征及显露范围。结果 该入路直接沿乙状窦、颈内静脉的移行方向显露颈静脉孔区结构 ,其中后颅窝可经枕下显露 ,颞下窝藉寰椎与下颌升支间的自然间隙显露。通过切除颈静脉突和迷路下骨质分别自后、外、下和上方显露颈静脉孔。头侧直肌是界定颞下窝结构和枕下三角内结构的确切标志。后组颅神经 ,交感干和颈内动、静脉行于其前方 ,椎动脉寰椎上段及其周围的静脉丛行于其后方。结论 枕下经颈 颈静脉突入路可自多个方向充分显露颈静脉孔区结构 ,且可保护面神经、迷路、耳蜗和椎动脉等结构免受不必要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孔区/解剖学和组织学 手术人路 颈静脉突
下载PDF
颅骨颈静脉孔及周围结构显微解剖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明广 徐启武 +1 位作者 王克强 鲍伟民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9-462,共4页
目的 :研究颅骨颈静脉孔及周围结构的显微解剖。方法 :镜下 (× 3 )观测 40例颅骨的颈静脉孔及周围结构。结果 :颈静脉孔分为岩部和乙状部。 5 3 8%的颈静脉孔基本呈三角形 ;67 5 %的内口、72 5 %的外口右侧大于左侧。内口上方有... 目的 :研究颅骨颈静脉孔及周围结构的显微解剖。方法 :镜下 (× 3 )观测 40例颅骨的颈静脉孔及周围结构。结果 :颈静脉孔分为岩部和乙状部。 5 3 8%的颈静脉孔基本呈三角形 ;67 5 %的内口、72 5 %的外口右侧大于左侧。内口上方有内耳门和前庭水管外口 ;外口外侧有茎乳孔和茎突 ,后方有枕骨颈突。鼓乳切迹位于茎乳孔外侧。结论 :多数标本的颈静脉孔右侧大于左侧。半数以上颈静脉孔呈三角形。茎突和枕骨颈突可作为颈静脉孔的定位标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颈静脉孔 周围结构 显微解剖
下载PDF
经迷路下-颈静脉突入路切除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 被引量:4
4
作者 简志宏 刘佳 +1 位作者 廖华 刘仁忠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05-309,共5页
目的回顾经迷路下-颈静脉突入路手术切除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病例,探讨该入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总结2例经迷路下-颈静脉突入路手术切除的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肿瘤均得到完全切除。术后1例患者出... 目的回顾经迷路下-颈静脉突入路手术切除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病例,探讨该入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总结2例经迷路下-颈静脉突入路手术切除的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肿瘤均得到完全切除。术后1例患者出现短暂轻度的后组脑神经损害及面神经不全损害表现(House-BrackmannⅡ级);1例患者原先后组脑神经损害表现改善,无面神经损害表现,听力保留;术后均无脑脊液漏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2例患者面神经或后组脑神经损害均逐渐恢复或代偿,无肿瘤复发。结论经迷路下-颈静脉突入路操作简便,能在保护迷路的基础上充分暴露颈静脉孔区,适用于主体位于颈静脉孔内并向颅内脑池明显扩展的神经鞘瘤的手术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路下 颈静脉突 颈静脉孔 神经鞘瘤
下载PDF
颈静脉孔区的显微解剖及定位标志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庆 袁贤瑞 +2 位作者 潘亚文 姜维喜 罗端午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0-243,共4页
目的:研究颈静脉孔区的显微外科解剖,探讨寰椎横突(TPA)、头侧直肌、二腹肌沟、颈静脉突等解剖标志在颈静脉孔区病变手术中的定位意义。方法:成人头颈标本15例,男13例,女2例,红色乳胶灌注颈总动脉和椎动脉。手术显微镜下(×3~×... 目的:研究颈静脉孔区的显微外科解剖,探讨寰椎横突(TPA)、头侧直肌、二腹肌沟、颈静脉突等解剖标志在颈静脉孔区病变手术中的定位意义。方法:成人头颈标本15例,男13例,女2例,红色乳胶灌注颈总动脉和椎动脉。手术显微镜下(×3~×30)逐层显露颈静脉孔区结构,明确该区显微解剖特征、相关的解剖标志及其定位意义。结果:颈静脉孔区多数重要的解剖结构均可以TPA为参照标志予以明确。二腹肌后腹位于其浅层。TPA的后方为枕下三角,三角内有椎动脉、椎静脉丛和颈1神经通过。头侧直肌起始于TPA的外表面,止于枕骨颈静脉突的下表面,可作为确定颅外颈静脉孔的解剖标志。茎突位于TPA的前方,颈内静脉、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穿行于茎突与TPA之间,颈内动脉位于颈内静脉的前内侧。二腹肌、颈静脉突、颈动脉嵴对定位面神经、颈静脉孔及舌咽神经等结构具有重要意义。结论:颈静脉孔区解剖结构复杂,利用寰椎横突、头侧直肌、二腹肌沟、颈静脉突等解剖标志有助于明确此区域重要的解剖结构,避免术中不必要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孔区 显微外科解剖 寰椎横突(TPA) 颈静脉突
下载PDF
应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探测双侧颈内静脉与脑静脉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晓琦 翟冬枝 +6 位作者 郭艳娜 刘小玲 顾志强 杜焱 孙玮 王慧 黄海燕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2-214,217,共4页
目的利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对双侧颈内静脉(IJV)及横窦(TS)内径进行测量,并探讨静脉窦和IJV相关关系。方法选择110例行颈部动脉3DCE-MRA检查示静脉显影良好、无病变的受检者,男、女各55例。利用工作站后处理技术进... 目的利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对双侧颈内静脉(IJV)及横窦(TS)内径进行测量,并探讨静脉窦和IJV相关关系。方法选择110例行颈部动脉3DCE-MRA检查示静脉显影良好、无病变的受检者,男、女各55例。利用工作站后处理技术进行血管三维重建,对两侧IJV进行各径线测量,分析左右TS及IJV的内径大小之间关系。结果 (1)IJV内径在测量点J1、J2、J3依次逐渐减小。IJV内径右侧宽于左侧,左右IJV内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TS内径比左侧宽,左右TS内径大小有差别(P<0.05)。(2)IJV与TS均是R>L,R<L,R=L各自所占比例依次逐渐减小。TS较大侧与IJV较大侧一致,TS内径大小与IJV内径大小存在相关性(P<0.05)。(3)乙状窦的引流方式,右优势型占60.0%,左优势型占14.5%,等优势型占25.5%;TS的内径大小与乙状窦引流方式有关(P<0.05)。结论 3DCE-MRA可以清晰显示乙状窦、TS及IJV的解剖特征,能客观、真实、准确地观测两侧TS和IJV的内径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颈内静脉 脑静脉窦 血栓形成 图像处理
下载PDF
人工耳蜗植入术中常见的先天性中耳及邻近解剖异常 被引量:8
7
作者 王蔓菁 董运鹏 +1 位作者 卿洁 谢鼎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7-290,共4页
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是双耳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获得听力的最有效的途径。CI的成功实施需要依靠术前准确的临床诊断及对耳内解剖结构的详尽的影像学评估。国内外学者根据CI手术入路要求,对围绕面神经隐窝... 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是双耳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获得听力的最有效的途径。CI的成功实施需要依靠术前准确的临床诊断及对耳内解剖结构的详尽的影像学评估。国内外学者根据CI手术入路要求,对围绕面神经隐窝开放和耳蜗电极植入相关的结构如乳突气化及病变情况、颈静脉球高位及裸露、乙状窦前移或过大、面神经走行异常、听骨链及两窗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为术前对CI术式选择及手术难易、风险评估提供了依据,对减少CI及其他耳内手术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后遗症,增加手术成功率有重要意义。本文对CI术中常见的中耳及其邻近解剖异常,如乳突气化异常、先天性听骨畸形、先天性两窗畸形、面神经管畸形及走行异常、乙状窦前移或过大、颈静脉球高位、颈静脉球憩室及颈静脉球裸露等先天性畸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术 乳突 颈静脉球 乙状窦 面神经 前庭窗 圆窗 听骨链
下载PDF
两种联合入路处理颈静脉孔区沟通性肿瘤的应用解剖比较 被引量:3
8
作者 徐领领 王玉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1-366,共6页
目的通过比较远外侧髁旁联合部分经髁入路与迷路下联合枕下乙状窦后入路,为颈静脉孔区沟通性肿瘤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16具成人尸头镜下模拟两种联合入路,比较两种联合入路对颈静脉孔区的暴露范围及相关解剖学标志,同时观... 目的通过比较远外侧髁旁联合部分经髁入路与迷路下联合枕下乙状窦后入路,为颈静脉孔区沟通性肿瘤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16具成人尸头镜下模拟两种联合入路,比较两种联合入路对颈静脉孔区的暴露范围及相关解剖学标志,同时观察寰椎横突磨除后对颈静脉孔区颅外段的暴露情况。结果两种联合入路均可显露颈静脉孔区颅内段及有限的颅外段,但远外侧髁旁联合部分经髁入路有利于暴露颈静脉孔后内侧区域,而迷路下联合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更利于暴露颈静脉孔后外侧区域。枕髁和颈静脉突为前者的解剖标志,茎乳孔和颈静脉突为后者的解剖标志。寰椎横突的切除可增加颈静脉孔区颅外段茎突后间隙的显露。结论远外侧髁旁联合部分经髁入路结合寰椎横突的磨除,适宜处理肿瘤主体偏于孔内侧的颈静脉孔区沟通性肿瘤,而迷路下联合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结合寰椎横突的磨除,更适宜处理肿瘤主体偏于颈静脉孔外侧的沟通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孔区 沟通性肿瘤 联合入路 寰椎横突 颈静脉突 解剖
下载PDF
经枕颈后外侧入路行畸形齿突切除的管理
9
作者 何富乔 宁宁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682-683,共2页
经枕颈后外侧入路切除齿突 ,是处理枕寰区腹侧病变又一新的较为理想的手术。其周密的管理是防止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包括术前宣教、术前必要的准备工作以及术后严密观察和保持正确的体位。正确而详细的管理措施 ,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使... 经枕颈后外侧入路切除齿突 ,是处理枕寰区腹侧病变又一新的较为理想的手术。其周密的管理是防止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包括术前宣教、术前必要的准备工作以及术后严密观察和保持正确的体位。正确而详细的管理措施 ,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使病人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颈后外侧 齿突切除 护理管理
下载PDF
改良经颈静脉孔入路的显微解剖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明广 徐启武 +1 位作者 鲍伟民 王克强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 研究一期切除颅内外沟通型颈静脉孔 (JF)肿瘤的手术入路。方法 成人头颈标本 1 0具 ,镜下解剖经颈静脉孔入路 ,研究其扩大显露范围。结果 切除枕骨颈突、从后方显露JF ,然后切除乳突及迷路下岩骨 ,轮廓化面神经垂直段 ,扩大JF... 目的 研究一期切除颅内外沟通型颈静脉孔 (JF)肿瘤的手术入路。方法 成人头颈标本 1 0具 ,镜下解剖经颈静脉孔入路 ,研究其扩大显露范围。结果 切除枕骨颈突、从后方显露JF ,然后切除乳突及迷路下岩骨 ,轮廓化面神经垂直段 ,扩大JF外侧显露。游离椎动脉C2 ~C1 段和水平段 ,切除C1 横突 ,扩大颈部显露。鼓乳切迹、二腹肌后腹与面神经关系密切。结论 改良经颈静脉孔入路可从后、外、下三个方向充分显露JF。鼓乳切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解剖 经颈静脉孔入路 颈静脉孔 枕骨颈突 鼓乳切迹 颅内外沟通型JF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