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DIMENTARY PATTERN OF PROTOTYPE BASIN IN THE DEPOSITION PERIOD OF LAIYANG FORMATION AND THE ADVANTAGEOUS AREAS FO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OF JIAOLAI BASIN 被引量:1
1
作者 WU Zhiping LI Ling LI Wei ZHOU Yaoqi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2004年第2期142-156,共15页
Laiyang formation of Jiaolai Basin is the target stratum fo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By measuring several field sections, the authors find that Laiyang formation reveals the whole processes from development to death ... Laiyang formation of Jiaolai Basin is the target stratum fo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By measuring several field sections, the authors find that Laiyang formation reveals the whole processes from development to death of the lake basin and its sedimentary facies differ in different structural locations. Analyses about sedimentary facies and paleocurrent orientations in association with researches about the positive tectonic units such as Dayetou horseback and Chaigou horst indicate that Laiyang sag is a relatively independent sedimentary unit that shows great water depth typical of deep lake or semideep lake and was controlled by Wulongcun fault during the deposition period of Laiyang formation. Its sediments mainly originated from Jiaobei uplift area and Dayetou horseback. Gaomi-Zhucheng sag was a fast-filled basin controlled by Wurong fault and Yishu fault zone, being high in the northeast and low in the northwest and characteriz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pluvial facies and fluvial facies in most areas, a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ake facies being limited to local low-lying regions. Selection of advantageous hydrocarbon reservoir areas for exploration purpose mainly relies on the sedimentation pattern of prototype basin and conservation conditions. The central-west area of Laiyang sag covered by overlying Laiyang formation is the most advantageous exploration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TOTYPE BASIN advantageous area for oil exploration DEPOSITION PERIOD of laiyang FORMATION Jiaolai BASIN
下载PDF
Dam Break Flood Risk AssesSment for Laiyang City
2
作者 Li Changzhi Wang Hong +3 位作者 Chi Zhixue Yang Yongfeng Rao Zhengfu Cope Mike 《Journal of Geological Resource and Engineering》 2014年第4期189-199,共11页
A dam failur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for the City of Laiyang to determine the flood inundation extents and the breach velocities of a hypothetical failure of the Muyu Reservoir Dam in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The stu... A dam failur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for the City of Laiyang to determine the flood inundation extents and the breach velocities of a hypothetical failure of the Muyu Reservoir Dam in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four steps. First, the possible reasons of the dam failure were analyzed, and the extreme hydrological event was identified as the most critical cause Second, a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dam break flood was performed. The key factors considered in this simulation include the water level at the dam (the check flood water level), the inflow to the reservoir (the check flood hydrograph), and two typical structural scenarios (with/without-levees) along the river reach downstream of the reservoir. Third, based on flood simulations, flood hazard risk analysis was conducted an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eak discharge would be over 40,000 m3/s at the breachand over 22,000 m3/s near Laiyang City. As a result, most of the urban area would be flooded; the duration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dam break to the arrival of peak discharge at Laiyang City is less than half an hour. Finally, a plan for integrated dam break flood management was presented to mitigate the flood risk; both available structural and nonstructural measures were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s in the river basin. The main strategic advises include flood emergency planning, flood risk mapping, flood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construction, reservoir regulation, and flood risk public aware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m-break flood risk assessment laiyang city strategy.
下载PDF
Laiyang pear blossoms festival unveiled
3
《走向世界》 2019年第18期25-25,共1页
The 2019 Laiyang Pear Blossoms Festival is underway from April 13 to April 23 in Laiyang,East China’s Shandong province, offering splendid views of pear blossoms.Laiyang, a county-level city in Yantai, is famed in Ch... The 2019 Laiyang Pear Blossoms Festival is underway from April 13 to April 23 in Laiyang,East China’s Shandong province, offering splendid views of pear blossoms.Laiyang, a county-level city in Yantai, is famed in China for its sweet juicy pears and has held the pear blossom festival for 28 years. The annual festival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for Laiyang to promote its pear culture and featured produ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yang PEAR BLOSSOMS FESTIVAL SHANDONG PROVINCE
原文传递
山东莱阳恐龙蛋研究新进展
4
作者 王强 汪筱林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5,共8页
本文简单回顾了山东莱阳恐龙蛋化石群的发现与研究历史,结合近年来在莱阳的新发现和恐龙蛋研究进展,莱阳恐龙蛋化石群的组成由之前的4科5属11种,修订为6科10属12种,另有1科未定和1个存疑种。将与其他地区恐龙蛋化石组合相比,莱阳恐龙蛋... 本文简单回顾了山东莱阳恐龙蛋化石群的发现与研究历史,结合近年来在莱阳的新发现和恐龙蛋研究进展,莱阳恐龙蛋化石群的组成由之前的4科5属11种,修订为6科10属12种,另有1科未定和1个存疑种。将与其他地区恐龙蛋化石组合相比,莱阳恐龙蛋化石群的恐龙蛋类型多样、组合特征明显,是晚白垩世恐龙蛋组合的典型代表,这一组合也很好地反映了晚白垩世胶莱盆地王氏群较高的恐龙多样性。对山东莱阳恐龙蛋进行深入研究,将为进一步探讨晚白垩世莱阳的古地理和古环境等提供详实的古生物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龙蛋 恐龙蛋化石群 王氏群 晚白垩世 莱阳
下载PDF
山东莱阳古梨树群系统的特征与保护实践
5
作者 孔维府 于岩 +1 位作者 孙少君 李兴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29-33,共5页
介绍了山东莱阳古梨树群系统概况,阐述了山东莱阳古梨树群系统的特征,包括历史、种质和生物物种资源、风土适应性、活态生产技艺、梨文化、沙地-古树景观及政策、科技、产品开发、管理和销售等方面,提出了山东莱阳古梨树群系统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 莱阳古梨树 农业文化遗产 保护实践
下载PDF
生鲜农产品电商交易损耗构成分析——基于对莱阳市梨乡梨源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研与剖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付佳洁 唐圣奎 张海瑜 《农业工程》 2024年第2期156-160,共5页
近年来,生鲜农产品电商发展迅猛,通过电商助力生鲜农产品销售增长成为乡村产业振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方式。但生鲜农产品较高的损耗率一直是发展电商销售模式的严重制约因素,以山东省莱阳市梨乡梨源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对其在电... 近年来,生鲜农产品电商发展迅猛,通过电商助力生鲜农产品销售增长成为乡村产业振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方式。但生鲜农产品较高的损耗率一直是发展电商销售模式的严重制约因素,以山东省莱阳市梨乡梨源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对其在电商交易过程中损耗形成状况与原因进行实地调研。通过统计分析,梳理了莱阳梨损耗产生环节及原因,并对调研数据在各环节损耗率之间进行横向比较,测算了各环节损耗所占比例。分析表明,电商交易中农产品损耗主要出现在采收环节、分选环节、仓储环节和配送环节,其中仓储环节和采收环节损耗所占比例较大。因此,生鲜农产品的采后管理应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通过不同措施降低生鲜产品采收、存贮及配送过程的损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鲜农产品 电商交易 农产品损耗 莱阳梨
下载PDF
喷施PBO和氟硅唑对莱阳茌梨脱萼及果形的影响
7
作者 焦慧君 王京华 +3 位作者 安梅荣 董冉 董肖昌 魏树伟 《落叶果树》 2024年第1期29-31,共3页
在莱阳茌梨盛花期喷施不同浓度的PBO、氟硅唑(Flu)及其混合液,观察对莱阳茌梨果实脱萼及果形的影响。结果表明,PBO、Flu及混合喷施对莱阳茌梨幼果均具有脱萼作用,喷施单剂PBO 100~400倍液的脱萼率为18.87%~21.63%,喷施单剂Flu 6 000倍... 在莱阳茌梨盛花期喷施不同浓度的PBO、氟硅唑(Flu)及其混合液,观察对莱阳茌梨果实脱萼及果形的影响。结果表明,PBO、Flu及混合喷施对莱阳茌梨幼果均具有脱萼作用,喷施单剂PBO 100~400倍液的脱萼率为18.87%~21.63%,喷施单剂Flu 6 000倍液的脱萼率为25.31%,喷施PBO 100~400倍液+Flu 6 000倍液混合药剂的脱萼率较高,为39.76%~51.90%,显著高于各单剂处理。药剂脱萼比人工剪萼方法简单易行,节省劳动成本,但药剂处理的果实果形指数变小,果个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阳茌梨 植物生长调节剂 果萼 果形
下载PDF
莱阳凹陷水南组页岩气储层微观特征研究
8
作者 刘新升 张领军 +2 位作者 谢波 龚铭泽 宋忠杰 《山东国土资源》 2024年第10期10-17,共8页
本文对莱阳凹陷水南组页岩气储层的微观特征进行了研究。采用剖面和钻井两种岩心样品的综合分析和实验方法,发现该储层页岩的孔隙度较低,发育多种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残余的原生孔隙或微裂缝有机质生烃形成的微孔隙、黏土矿物转化形成... 本文对莱阳凹陷水南组页岩气储层的微观特征进行了研究。采用剖面和钻井两种岩心样品的综合分析和实验方法,发现该储层页岩的孔隙度较低,发育多种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残余的原生孔隙或微裂缝有机质生烃形成的微孔隙、黏土矿物转化形成的孔隙、长石和方解石等溶蚀形成的孔洞等。这些微孔隙及裂缝的存在,为页岩气的赋存提供了空间。通过压汞、低温液氮以及CO_(2)吸附3种实验综合测试表明剖面样品与钻井样品差异。水南组泥页岩孔径主要介于5~13 nm,平均为8.23 nm,泥页岩总孔比表面积平均为5.72 m^(2)/g,总孔容平均为0.008 cm^(3)/g,对页岩气储层的开发和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莱阳凹陷水南组页岩气田的有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南组 页岩气 孔隙特征 微观特征 莱阳凹陷
下载PDF
山东省莱阳市牛百口地区石墨矿地质特征及碳质来源分析
9
作者 王群 宫本涛 《山东国土资源》 2024年第4期11-18,共8页
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石墨矿成矿区,晶质石墨主要成因类型为区域变质型,产于古元古代荆山群陡崖组徐村段中。牛百口矿区与西徐格庄、大梁子口、山前夼、吕格庄等石墨矿均产于荆山群陡崖组,具有明显的层位控制,且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沿荆山... 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石墨矿成矿区,晶质石墨主要成因类型为区域变质型,产于古元古代荆山群陡崖组徐村段中。牛百口矿区与西徐格庄、大梁子口、山前夼、吕格庄等石墨矿均产于荆山群陡崖组,具有明显的层位控制,且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沿荆山背斜呈NE向发育,矿体规模整体较大,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通过对胶东地区荆山群中石墨矿的碳同位素数据汇总分析,认为石墨的碳质来源为有机质的原生沉积,区域变质作用导致大理岩中石墨与碳酸盐发生碳同位素交换,含碳流体混合岩化作用导致片麻岩中石墨与流体发生同位素交换,碳同位素分馏作用导致石墨δ^(13)C值偏轻,无机碳δ^(13)C值偏重,分馏过程未发生化学变化。因此,胶东地区荆山群石墨矿的碳质来源应为有机质,同类型的牛百口矿区石墨矿碳质来源应为有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矿 荆山群 地质特征 碳质来源 碳同位素分馏 有机质 莱阳市牛百口 山东省
下载PDF
莱阳梨种植气候条件适宜性及主要气象灾害分析
10
作者 冯德锋 吕浩嘉 +2 位作者 耿雪寒 黄选瑜 李永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4期128-131,共4页
本研究利用1994—2022年莱阳站气候观测资料,分析了莱阳梨各生育期气温、降水、光照等气候条件及对莱阳梨生产的影响,并对影响莱阳梨生长发育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发生规律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莱阳梨科学生产和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 本研究利用1994—2022年莱阳站气候观测资料,分析了莱阳梨各生育期气温、降水、光照等气候条件及对莱阳梨生产的影响,并对影响莱阳梨生长发育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发生规律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莱阳梨科学生产和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莱阳市气温、降水、空气相对湿度和光照等气候条件均能满足莱阳梨各生育期生长发育的需求,莱阳梨生产中主要的气象灾害有萌芽至开花期霜冻、花期和采收期大风、膨大期暴雨涝害和冰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阳梨 气候条件 适宜性 气象灾害 山东莱阳
下载PDF
莱阳梨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11
作者 刘召娟 《落叶果树》 2024年第2期51-53,共3页
莱阳市是全国著名的梨乡,对莱阳梨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化特征越来越不明显、分散经营、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莱阳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莱阳梨 产业现状 对策
下载PDF
胶莱盆地莱阳凹陷莱阳组低渗透砂岩储层特征及物性控制因素 被引量:33
12
作者 周勇 纪友亮 +1 位作者 张善文 万璐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1-620,共10页
以野外露头、岩心观察为基础,综合采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等多种测试手段,对胶莱盆地莱阳凹陷下白垩统莱阳组碎屑岩储层基本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盆地构造活动、... 以野外露头、岩心观察为基础,综合采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等多种测试手段,对胶莱盆地莱阳凹陷下白垩统莱阳组碎屑岩储层基本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盆地构造活动、沉积特征、成岩特征研究了该碎屑岩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探讨了低渗透砂岩背景下优质储层的形成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胶莱盆地莱阳凹陷莱阳组砂岩以低成分成熟度、中等结构成熟度为特征,孔隙度一般小于10%,渗透率多小于1×10-3μm2,为特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储层。沉积作用是形成低渗透储层的最根本因素,它决定了后期成岩作用的类型和强度,成岩早期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形成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起了决定性作用;优质储层的形成主要受有机酸溶蚀作用、早期碳酸盐胶结作用、绿泥石环边胶结作用和后期构造活动的控制。其中后期构造活动是影响低渗透砂岩中有效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白垩纪末期—新生代的构造抬升使孔隙得以保存,同时构造活动产生的微裂缝不仅可以作为油气储集空间,而且还可以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并改善储层的渗滤特征。寻找裂缝性储层是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方向和突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储层 物性控制因素 成岩作用 构造活动 裂缝 莱阳组 莱阳凹陷 胶莱盆地
下载PDF
胶莱盆地莱阳期原型盆地恢复 被引量:31
13
作者 任凤楼 柳忠泉 +3 位作者 邱连贵 韩立国 张岳桥 曹忠祥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1-233,共13页
应用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地震剖面解释、钻孔测井资料解释和野外典型剖面的观察,并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对胶莱盆地和沂沭地堑系沉积充填序列进行了描述与对比分析,基本理清了胶莱盆地地层层序格架,并恢复莱阳期胶莱盆地原形。胶莱... 应用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地震剖面解释、钻孔测井资料解释和野外典型剖面的观察,并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对胶莱盆地和沂沭地堑系沉积充填序列进行了描述与对比分析,基本理清了胶莱盆地地层层序格架,并恢复莱阳期胶莱盆地原形。胶莱盆地莱阳期发育两个独立的槽状断陷带:一个沿牟即断裂构造带发育,呈NNE向展布,称之为朱吴—即墨断槽带,该断槽带完全受牟即断裂带的控制;另一个沿沭河裂谷带和诸城凹陷发育,总体也呈NNE向展布,称为苴县—诸城断槽带。两个断陷槽控制了该期的沉积相及分布。另外,位于胶莱盆地东北角的郭城凹陷可能是一个独立的断陷盆地,其发育受东西两侧断裂控制。平度地区是否存在独立的断陷湖盆,目前尚难确定。苏鲁造山带北部边界断裂(百尺河断裂)的伸展复活主导了胶莱原形盆地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莱盆地 原型盆地 莱阳组 测井相
下载PDF
山东胶莱盆地下白垩统莱阳组物质组分特征及其对源区的制约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李双应 孟庆任 +2 位作者 李任伟 王道轩 储书武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395-2406,共12页
位于中国东部苏鲁造山带北侧的胶莱盆地发育早白垩世莱阳组,厚约2000m,为一套陆相碎屑沉积,包括砾岩、砂岩和页岩,以及少量泥灰岩、白云岩和凝灰岩。它可以分为4个岩性段,每个段大致形成一个向上变细的旋回。砾岩砾石成分主要为花岗片... 位于中国东部苏鲁造山带北侧的胶莱盆地发育早白垩世莱阳组,厚约2000m,为一套陆相碎屑沉积,包括砾岩、砂岩和页岩,以及少量泥灰岩、白云岩和凝灰岩。它可以分为4个岩性段,每个段大致形成一个向上变细的旋回。砾岩砾石成分主要为花岗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混合花岗岩和大理岩,其次是黑云片岩、灰岩和沉积碎屑岩、火山岩和花岗岩等。莱阳组砂岩主要由岩屑长石砂岩以及岩屑砂岩组成,具有低的成分成熟度,Q/(F+L)平均为0.42(0.19~0.84)。石英主要由单晶石英组成,长石包括斜长石、微斜长石等,岩屑主要为火山岩和变质岩,其次为沉积岩。6个砂岩地球化学样品分析表明,砂岩的SiO_2、Al_2 O_3、TiO_2、Fe_(2)O_3~T、MnO、MgO、CaO、Na_2 O、K_2O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0.53%、13.10%、0.41%、3.09%、0.06%、1.23%、1.69%、3.38%和3.38%,类似于晚元古代造山带砂岩成分。莱阳组砂岩稀土元素分析表明,La含量为38.4×10'(28.0×10^(-6)~50.5×10^(-6)),Ce含量为69.3×10^(-6)(58.1×10^(-6)~81.3×10^(-6)),稀土总量为134×10^(-6)~197×10^(-6),轻稀土明显富集,La//Yb为20.18(11.91~25.98),(La/Yb)_N为13.60(8.03~17.52),有中等到弱的Eu负异常(δEu=0.58~0.88),Ce为弱的负异常(δCe=0.78~0.97)。Ce含量、稀土总量和Eu异常揭示源区岩石形成时的构造背景主要为大陆岛弧。砾石统计揭示,莱阳组物源区的剥蚀序列按时间顺序应该是花岗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大理岩→脉石英、灰岩和碎屑岩→正长岩。砂岩点统计、F1-F2判别图、La-Th-Sc和Th-Sc-Zr/10判别图揭示,莱阳组砂岩主要源区属于大陆弧的长英质火成岩区,少许来自再循环造山带。砂岩Zr/Y比值揭示莱阳组砂岩与分布在山东荣成地区具有大陆弧构造背景的片麻岩具有亲缘性。这表明山东胶莱盆地莱阳组砂岩源区主要来自苏鲁造山带,其次有少许来自扬子陆块。造山带周缘盆地的陆源沉积物中,砂岩的碎屑组分以及地球化学特征具有源区构造背景的继承性,反映的是源岩形成的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白垩统莱阳组 物质组成 源区分析 胶莱盆地 中国山东
下载PDF
山东诸城早白垩世中期超大规模恐龙足迹群及其古地理与古生态 被引量:18
15
作者 许欢 柳永清 +7 位作者 旷红伟 王克柏 陈树清 张艳霞 彭楠 陈军 汪明伟 王宝红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7-488,共22页
山东诸城黄龙沟恐龙足迹产于下白垩统中部莱阳群杨家庄组,其中以兽脚类为主,同时有蜥脚类和疑似鸟脚类足迹;兽脚类足迹又可进一步区分为大型兽脚类、似跷脚龙类(Paragrallator)和东方强壮百合龙类(Corpulentapus lilasia)。足迹共组成至... 山东诸城黄龙沟恐龙足迹产于下白垩统中部莱阳群杨家庄组,其中以兽脚类为主,同时有蜥脚类和疑似鸟脚类足迹;兽脚类足迹又可进一步区分为大型兽脚类、似跷脚龙类(Paragrallator)和东方强壮百合龙类(Corpulentapus lilasia)。足迹共组成至少63条行迹,作者系统实测了其中50条,并据足迹大小指数—复步长和GAE(跷脚龙—安琪龙—实雷龙)图解给出了识别3类兽脚类足迹的经验性数值。足迹点沉积特征显示,浅湖相粉砂质泥岩和粉砂岩逐渐过渡为滨湖相砂岩。足迹层及其邻近层位波痕、泥裂发育,根据波脊线恢复的古岸线方向为东西向,波浪运动方向呈现出北至北西周期性变化,表明可能存在季节性风向变化。泥裂以及恐龙分布特征显示足迹点以S/WS为湖心方向,以N/EN为湖岸方向。似跷脚龙类和东方强壮百合龙类足迹分布区域的差异性表明东方强壮百合龙类生活区域更靠近湖岸。恐龙足迹中存在的明显叠盖现象表明足迹不是同时,而是多次活动遗迹。小型兽脚类行迹中较多近于平行的行迹体现了集群性生活习性。行进行为研究又显示兽脚类的绝大多数为快速奔跑状态,但蜥脚类等为慢行状态。兽脚类与蜥脚类、疑似鸟脚类足迹数量之比远大于正常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比也表明,早白垩世中期的胶莱盆地生存着以兽脚类为主、蜥脚类和鸟脚类为辅的恐龙动物群。早白垩世晚期,胶莱盆地以及沂沭断裂带内蜥脚类、鸟脚类恐龙以及鸟类逐渐繁盛,这与华北北部恐龙足迹所恢复的造迹恐龙动物群特征较为一致。中国北方、韩国、日本白垩纪恐龙足迹以及骨骼化石发育情况暗示,晚中生代中国北方以及东亚地区发育一个以恐龙等脊椎动物为主的大型陆地动物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诸城 早白垩世 莱阳群 恐龙足迹 古地理 古生态
下载PDF
胶莱盆地莱阳期原型盆地的沉积格局及有利油气勘探区选择 被引量:44
16
作者 吴智平 李凌 +1 位作者 李伟 周瑶琪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0-337,共8页
胶莱盆地油气勘探目的层系莱阳组的沉积体现了湖盆由开始发育→萎缩消亡的全过程 ,不同构造位置其沉积相的组合特征存在差异。对古水流方向、大野头凸起等正向构造单元的形成时期的分析表明 :在莱阳组沉积时期 ,莱阳凹陷为一受五龙村断... 胶莱盆地油气勘探目的层系莱阳组的沉积体现了湖盆由开始发育→萎缩消亡的全过程 ,不同构造位置其沉积相的组合特征存在差异。对古水流方向、大野头凸起等正向构造单元的形成时期的分析表明 :在莱阳组沉积时期 ,莱阳凹陷为一受五龙村断裂控制的相对独立的沉积单元 ,湖盆水体较深 ;高密—诸城凹陷为一受五荣断层和沂沭断裂带控制的东北高西北低的快速充填的盆地 ,以洪积相、河流相为主 ,仅在局部低洼地带发育湖相沉积 ;原型盆地的沉积格局和油藏的保存条件决定了本区油气勘探方向的选择 ,莱阳凹陷中西部莱阳组覆盖区为本区有利油气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盆地 有利勘探区 莱阳组沉积期 胶莱盆地
下载PDF
胶州——莱阳盆地白垩纪莱阳群中的震积岩及构造意义讨论 被引量:38
17
作者 殷秀兰 杨天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2-506,i0003-i0004,共7页
通过对胶州-莱阳盆地沉积层的野外考察和岩心观察,系统分析了莱阳群的沉积特征及其变化规律,鉴别出一些较典型的震积岩类型;较详细描述了其中的粉砂质液化脉、震裂液化角砾岩、震褶岩和砂枕构造等地震液化特征。最后从盆地的区域地质背... 通过对胶州-莱阳盆地沉积层的野外考察和岩心观察,系统分析了莱阳群的沉积特征及其变化规律,鉴别出一些较典型的震积岩类型;较详细描述了其中的粉砂质液化脉、震裂液化角砾岩、震褶岩和砂枕构造等地震液化特征。最后从盆地的区域地质背景出发,初步认为白垩纪早期胶州-莱阳盆地的形成与其南部苏鲁造山带的后期隆升同时,造成研究区总体处于伸展-裂解的构造环境之中。强烈的同沉积构造活动伴随频繁的地震发生,致使盆地内早期沉积的莱阳群以普遍发育震积岩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莱阳盆地 白垩系 莱阳群 震积特征 莱阳盆地 构造意义 震积岩 白垩纪 沉积特征 地震液化
下载PDF
壳聚糖及甘草提取液对莱阳梨保鲜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晶 袁静 +3 位作者 李文香 刘洁 孙树杰 王世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339-342,共4页
研究(22±2)℃的室温条件壳聚糖、甘草提取液及其复合物3种保鲜处理对采后莱阳梨果实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保鲜处理均可显著抑制莱阳梨果实的呼吸强度,降低梨果实质量损失率,减少果实腐烂率,延缓VC、可滴定酸及可溶性... 研究(22±2)℃的室温条件壳聚糖、甘草提取液及其复合物3种保鲜处理对采后莱阳梨果实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保鲜处理均可显著抑制莱阳梨果实的呼吸强度,降低梨果实质量损失率,减少果实腐烂率,延缓VC、可滴定酸及可溶性固形物的降解(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阳梨 甘草提取物 壳聚糖 保鲜
下载PDF
均衡自发气调贮藏保鲜莱阳梨 被引量:11
19
作者 姜齐永 刘萌 +2 位作者 杨恒明 周志才 王美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58-263,共6页
以莱阳梨为试材,研究莱阳梨均衡自发气调贮藏的条件和效果。结果表明,EMAP贮藏能够较好地保持果实的硬度;抑制PPO活性,贮藏120d后,CK组PPO活性为40.9U/g,远高于EMAP组的28.4U/g,两者差异显著(P<0.05);延缓POD活性的降低和膜透性的升... 以莱阳梨为试材,研究莱阳梨均衡自发气调贮藏的条件和效果。结果表明,EMAP贮藏能够较好地保持果实的硬度;抑制PPO活性,贮藏120d后,CK组PPO活性为40.9U/g,远高于EMAP组的28.4U/g,两者差异显著(P<0.05);延缓POD活性的降低和膜透性的升高,贮藏120d后,EMAP组POD活性为0.25U/g,显著高于CK组的0.04U/g,使用EMAP冷藏的梨果膜透性上升及变化幅度较CK组小,两者的差异极显著(P<0.01);减少VC含量的损失,贮藏至30d时,EMAP处理与CK相比梨果的VC含量较高,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研究得到的莱阳梨EMAP贮藏的适宜气体组成为:2.2%CO2和14.0%O2,或者2.6%CO2和12.9%O2,在此条件下,莱阳梨的贮藏期可以达到200d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阳梨 均衡自发气调贮藏 保鲜
下载PDF
胶南地区莱阳群绒枝藻化石的发现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松梅 程立人 刘典涛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9-212,共4页
采自山东省胶南地区莱阳群中的部分绒枝藻植物化石 :Actinoporella podolicaAlth ,Salpingoporellasp .,DissocladellacreticaOtt ,TrinocladusperplexusElliott ,其分类位置为绿藻门 ,绒枝藻目 ,绒枝藻科。莱阳盆地中生代沉积物一直被... 采自山东省胶南地区莱阳群中的部分绒枝藻植物化石 :Actinoporella podolicaAlth ,Salpingoporellasp .,DissocladellacreticaOtt ,TrinocladusperplexusElliott ,其分类位置为绿藻门 ,绒枝藻目 ,绒枝藻科。莱阳盆地中生代沉积物一直被认为是陆相沉积 ,而在莱阳群地层中发现有海相成因的海相生物化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阳群 绒枝藻化石 胶南地区 中生代 沉积物 莱阳盆地 海相生物化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