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法治底蕴、底色和底气
1
作者 宋婷 《长白学刊》 2024年第3期69-79,共11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分别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和“法治篇”。法治文化是两种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两个独立分领域的耦合之处生发出的、具有高度关联性和契合性的思想精华... 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分别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和“法治篇”。法治文化是两种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两个独立分领域的耦合之处生发出的、具有高度关联性和契合性的思想精华,激活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法治底蕴、底色和底气。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法治底蕴植根马克思主义法治文化观,深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汲取世界法治文化精华,延绵红色法治文化,不断发展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法治底色凸显了良法之治、公平之治、信仰之治、制度之化、精神之化、人本之化的价值理念,实现了文化中的法治与法治中的文化休戚与共。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法治底气源自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全过程,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指导实践,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法治强国提供坚定的信念伟力、持久的思想定力和巨大的前进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法治文化 法治底蕴 法治底色 法治底气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高等学校法学教育的三个维度
2
作者 胡晓涛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95-100,共6页
培育时代新人是新文科建设的根本任务。法治中国建设,关键靠人。高等学校法学教育不仅是法学知识与职业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坚守法律职业道德、笃定法治信仰。法学知识与职业技能的传授是高等学校法学教育的基础,法律职业道... 培育时代新人是新文科建设的根本任务。法治中国建设,关键靠人。高等学校法学教育不仅是法学知识与职业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坚守法律职业道德、笃定法治信仰。法学知识与职业技能的传授是高等学校法学教育的基础,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是高等学校法学教育的关键环节,法治信仰教育是高等学校法学教育的终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法学教育 法学知识与职业技能 职业道德 法治信仰
下载PDF
厚植德法底蕴: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研究
3
作者 白思 刘婉芯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2期128-131,共4页
凝聚法治共识,建设法治国家。在法治国家建设进程中,国家和社会需要大量德法兼修、德才兼备的青年人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融入法治教育,有助于在德法共治的价值理念下提高大学生的法治精神以及法律素养,坚定大学生的法治信... 凝聚法治共识,建设法治国家。在法治国家建设进程中,国家和社会需要大量德法兼修、德才兼备的青年人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融入法治教育,有助于在德法共治的价值理念下提高大学生的法治精神以及法律素养,坚定大学生的法治信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践行“理论认同—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的思路,运用多元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凝聚社会主义法治共识,坚定社会主义法治立场和文化自信,为法治国家建设厚植文化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思想 法治人才培养 多元融合 法律信仰 法治国家
下载PDF
法信仰应是大学法制教育的核心 被引量:26
4
作者 魏晓春 褚宸舸 《唐都学刊》 2003年第4期147-149,共3页
法信仰是人们对法律的无限信服与崇拜,并以之为行为的最高准则。法律知识的多寡与法信仰的强弱没有必然的正比关系。高校《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而轻信仰培养的倾向,造成学生学而不用,知而不信。因而必须改革法律教学,凸... 法信仰是人们对法律的无限信服与崇拜,并以之为行为的最高准则。法律知识的多寡与法信仰的强弱没有必然的正比关系。高校《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而轻信仰培养的倾向,造成学生学而不用,知而不信。因而必须改革法律教学,凸显作为"两课"解决信仰和思想问题的特点和优势,将法信仰置于大学法制教育的核心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信仰 大学 法制教育 《法律基础》 中国
下载PDF
信念与结果对道德、法律责任判断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李鹏 陈璟 +1 位作者 王晶 李红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16-922,共7页
在"执行者"和"旁观者"两个情境中,通过操纵当事人的信念和事件结果,考察了被试的道德与法律责任判断。结果显示:进行道德责任判断时,被试对当事人的信念信息更敏感;进行法律责任判断时,则对事件结果的信息更敏感。&... 在"执行者"和"旁观者"两个情境中,通过操纵当事人的信念和事件结果,考察了被试的道德与法律责任判断。结果显示:进行道德责任判断时,被试对当事人的信念信息更敏感;进行法律责任判断时,则对事件结果的信息更敏感。"执行者"情境中的道德和法律责任评分均高于"旁观者"情境中的责任评分。这说明道德、法律责任判断的内部机制有所不同,并且当事人的不同角色导致第三方对其的责任判断出现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法律 责任判断 信念 结果
下载PDF
法律信仰命题质疑与法律信任生成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5
6
作者 姜起民 解维升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98-103,共6页
信任在信任对象、生成方式、价值追求以及内心确信程度等方面都不同于信仰。法律只能被信任,法律信仰几乎是可欲而不可求的。从国家权力结构的属性来看,法律的信任与司法权的行使密切相关,法律信任主要来源于司法权威与司法公正,而司法... 信任在信任对象、生成方式、价值追求以及内心确信程度等方面都不同于信仰。法律只能被信任,法律信仰几乎是可欲而不可求的。从国家权力结构的属性来看,法律的信任与司法权的行使密切相关,法律信任主要来源于司法权威与司法公正,而司法权威与司法公正又必须以司法权具有独立的品格为前提,此乃法律信任的一般逻辑。就我国目前的法律信任语境而言,树立司法独立品格显得尤为迫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信仰 法律信任 司法权威 路径选择
下载PDF
法律何以能被信仰?——兼与法律信仰不可能论者商榷 被引量:22
7
作者 许娟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12,共10页
法律信仰是信仰者结合超验体验和理性确信、穿越精神虚拟和物质现实,强化主体意识和工具价值的一种超现实的精神活动。当代中国必须建构实在法、伦理法和自然法三位一体的法律信仰的理想图景,以解开僵化的"制度之网",弥合法... 法律信仰是信仰者结合超验体验和理性确信、穿越精神虚拟和物质现实,强化主体意识和工具价值的一种超现实的精神活动。当代中国必须建构实在法、伦理法和自然法三位一体的法律信仰的理想图景,以解开僵化的"制度之网",弥合法律文化的断裂和混乱,进而发挥法律信仰的精神激励、文化整合、凝聚和约束功能,至此从根本上验证了为现实功利所累,站在此岸看彼岸的法律信仰不可能论者的不堪一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信仰 超现实 实在法 自然法
下载PDF
中国语境下的法律信仰:涵义、对象、载体与表征 被引量:14
8
作者 夏泽祥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0,共8页
法律信仰是人们出于对法律的依赖感而生产的心理感受,在行为上则体现为对法律过程的参与。在当下的中国语境中,似可把法律信仰的对象归纳为自由、平等、秩序、安全等法律价值,实在法是法律信仰的载体。在通常意义上,对法律价值作出权威... 法律信仰是人们出于对法律的依赖感而生产的心理感受,在行为上则体现为对法律过程的参与。在当下的中国语境中,似可把法律信仰的对象归纳为自由、平等、秩序、安全等法律价值,实在法是法律信仰的载体。在通常意义上,对法律价值作出权威性界定的法官即是法律信仰的表征者。在终极意义上,法律解释要合乎宪法,法律信仰可归结为宪法信仰,法律信仰最终要由违宪审查者来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信仰 法律价值 法治 法律解释
下载PDF
宗教信仰与法律信仰的价值偏差与共契 被引量:8
9
作者 许娟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3-107,共5页
本文通过对法律信仰与宗教信仰的价值偏差与共契的比较分析,说明法律信仰对宗教信仰的依附性,理性与信仰的同一性,宗教法与世俗法价值的同构性,宗教信仰与法律信仰的反思共同性。并据此认为,中国法律信仰的生成必须从宪法信仰、法律精... 本文通过对法律信仰与宗教信仰的价值偏差与共契的比较分析,说明法律信仰对宗教信仰的依附性,理性与信仰的同一性,宗教法与世俗法价值的同构性,宗教信仰与法律信仰的反思共同性。并据此认为,中国法律信仰的生成必须从宪法信仰、法律精英信仰、公民意识觉醒、伦理道德信仰等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信仰 宗教信仰 理性 价值 反思
下载PDF
法律与宗教关系的多向度追问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建军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2-56,共5页
作为共同调整人类社会的规范,法律与宗教存在着千丝万缕、多个向度的联系。从目的指向来看,法律与宗教都关心人类生存的方式与意义;从思想和制度角度来看,法律中的许多思想和制度都发源于宗教和宗教规范;从西方法治建设的演进历程来看,... 作为共同调整人类社会的规范,法律与宗教存在着千丝万缕、多个向度的联系。从目的指向来看,法律与宗教都关心人类生存的方式与意义;从思想和制度角度来看,法律中的许多思想和制度都发源于宗教和宗教规范;从西方法治建设的演进历程来看,西方法治的形成得益于人们从内心真正信仰宗教权威与规范的传统;从功能上来看,法律和宗教都有凝聚和调试社会等功能,共同成为维系社会的纽带。当下中国,深刻认识宗教与法律的多向度关系之于落实依法治国以及正确应对宗教社会问题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 宗教 法律信仰 法治
下载PDF
优秀法律人如何养成?——以美国佩斯大学伊丽莎白·霍伯法学院为例 被引量:10
11
作者 戴激涛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3-160,共8页
为了实现将学生培养成"优秀法律人"的教育目标,美国佩斯大学伊丽莎白·霍伯法学院建立了课前预习、案例分析、实务培训和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像法律人那样思考"的知识技能与职业信仰。同时,信息技术时... 为了实现将学生培养成"优秀法律人"的教育目标,美国佩斯大学伊丽莎白·霍伯法学院建立了课前预习、案例分析、实务培训和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像法律人那样思考"的知识技能与职业信仰。同时,信息技术时代的法律人还应具备良好的法律信息素养。此外,制度化学术交流和公益性社会实践可以促进法律人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逐步建立起法律知识共同体和法治建设共同体,最终形成法律职业共同体。这为我国在全面依法治国新时期推进法学教育改革提供了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法律人 法律思维 法律信仰 法律职业共同体
下载PDF
法治中国建设面临的五大挑战及其应对 被引量:5
12
作者 龙钰 冯颜利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8-464,共7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法治中国建设的总体目标,集中表达了新形势下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然而在实践中,法治中国建设却面临法制现代化遭受法制西方化巨大冲击、法律信仰尚未普遍建立、法律体系仍需完善、依法行政水平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法治中国建设的总体目标,集中表达了新形势下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然而在实践中,法治中国建设却面临法制现代化遭受法制西方化巨大冲击、法律信仰尚未普遍建立、法律体系仍需完善、依法行政水平有待提高、司法体制改革滞后于社会发展要求等一系列重大挑战。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法治中国建设面临的挑战,积极探索突破瓶颈性难题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中国 法制西方化 法律信仰 法律体系 依法行政 司法体制改革
下载PDF
权利:从法律到信仰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8
13
作者 范进学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107-112,共6页
西方法律传统是受到基督教的深刻影响,没有基督教信仰就不会有西方法律信仰。而在缺失基督教信仰传统的中国,凭借什么铸就人们对法律信仰的精神理念?选择什么路径完成人们从法律到信仰的精神朝圣之旅?本文认为,“权利”是从法律到信仰... 西方法律传统是受到基督教的深刻影响,没有基督教信仰就不会有西方法律信仰。而在缺失基督教信仰传统的中国,凭借什么铸就人们对法律信仰的精神理念?选择什么路径完成人们从法律到信仰的精神朝圣之旅?本文认为,“权利”是从法律到信仰的最佳路径选择。因为从宗教信仰到法律信仰最根本的因子就是“权利”;权利是法律的精神与灵魂,没有权利的法律即非良法;“权利”能够成为中国法律信仰的因子;没有权利信仰,就不会有法律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 法律 法律信仰 路径
下载PDF
论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中法律信仰的培养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文永 施依柠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08-110,共3页
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信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以致成熟的需要。分析高校培养大学生法律信仰的现状、特点和重要意义,提出了从加强法治教育、丰富教学方法、强化法制实践等方面来培养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法律信仰 思想教育
下载PDF
论法律意识现代化的标准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旺洪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9-44,共6页
法律意识现代化的标准是评价社会主体对现代法律和法治主观把握状况的标尺 ,包孕着法律形式观现代化和法律价值观现代化的标准 ,而公民对法律的信仰状况则是评价社会主体法律意识现代化程度的综合性指标。法律的形式合理性观念是现代法... 法律意识现代化的标准是评价社会主体对现代法律和法治主观把握状况的标尺 ,包孕着法律形式观现代化和法律价值观现代化的标准 ,而公民对法律的信仰状况则是评价社会主体法律意识现代化程度的综合性指标。法律的形式合理性观念是现代法律形式特质的主观心理确证 ,它包括法律规范的形式严整性观念 ,法律体系的完备、和谐的观念 ,法律的程序化观念和法律的效益观念 ;而法律的价值合理性观念是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内在法权关系和现代法的价值理念的体现 ,它包括自由追求与理性自律相统一、个人权利主张与社会利益维护相统一、人格平等和坦然面对差别相统一以及法律是维护合法权威与防止、制约权力滥用的统一的观念等具体价值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现代化标准 法律信仰
下载PDF
西部大开发与重庆法治建设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昌麒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8,共6页
西部大开发是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背景下进行的,健全的法制既是西部大开发的基本条件,也是其必要保障。本文从重庆的具体情况出发,论述了法制建设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对西部大开发中法制建设的几个中心问题... 西部大开发是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背景下进行的,健全的法制既是西部大开发的基本条件,也是其必要保障。本文从重庆的具体情况出发,论述了法制建设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对西部大开发中法制建设的几个中心问题时行了深入、系统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重庆 法律资源 司法环境 法治建设
下载PDF
培育全民法治观念的理论逻辑和实践图景 被引量:4
17
作者 孟庆瑜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3-153,共11页
积极培育全民法治观念是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为此,必须确立一个目标,即法律信仰,其在形式上表现为法律遵守、法律尊重和法律尊崇,在内容上呈现为规则意识、民主观念和契约精神;运用两种机制,即法律道德化和道德法律化;通过三... 积极培育全民法治观念是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为此,必须确立一个目标,即法律信仰,其在形式上表现为法律遵守、法律尊重和法律尊崇,在内容上呈现为规则意识、民主观念和契约精神;运用两种机制,即法律道德化和道德法律化;通过三条路径,即规范层面的制度激励、实践层面的过程体验和精神层面的宣传教育。其中,制度激励主要运用道德法律化机制,旨在培训法律遵守;过程体验和宣传教育主要运用法律道德化机制,旨在培养法律尊重和培植法律尊崇。积极培育全民法治观念是个系统工程,实践中必须围绕规则意识、民主观念和契约精神全面实施,实现三条路径间的密切配合、相互促进,最终形成体系性合力,塑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观念 法律信仰 制度激励 过程体验 宣传教育
下载PDF
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及培养途径 被引量:10
18
作者 于伟东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3-16,共4页
阐述了法律意识的共性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个性。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课堂教学受限,导致大学生整体法律认知水平不高;社会消极文化影响,导致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社会宣传力度不够,导致缺乏应有的法律信仰。因此,要加强培养... 阐述了法律意识的共性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个性。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课堂教学受限,导致大学生整体法律认知水平不高;社会消极文化影响,导致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社会宣传力度不够,导致缺乏应有的法律信仰。因此,要加强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传统道德教育获得有力支持的重要保障;也是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从从课堂知识教学、校园课外文化、社会大众传媒三方面着重探讨有效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法律意识 法律观念 法律信仰 培养途径
下载PDF
大学生中法律信仰缺失表现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绪兵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402-406,共5页
大学生法律信仰的树立,不仅有利于"法治中国"的建立,也有利于自身的全面发展。本文针对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现状,梳理出五种表现:对立法产品的陌生与轻视;对法律价值的误读;消极被动地守法;对法律行为的漠视;法律信仰本身表现... 大学生法律信仰的树立,不仅有利于"法治中国"的建立,也有利于自身的全面发展。本文针对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现状,梳理出五种表现:对立法产品的陌生与轻视;对法律价值的误读;消极被动地守法;对法律行为的漠视;法律信仰本身表现出的不完备性。通过梳理与论证,以期有针对性地为开展大学生法律信仰培育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法律信仰 缺失 表现
下载PDF
现代性视野中的法律信仰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海青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2-55,共4页
法律只有内化为一种信仰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保障人的权利。法律信仰在现代性的信仰体系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个体的意识与行为方式,又是一种社会群体的普遍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从唯物史观的观点来看,法律信仰的确立既... 法律只有内化为一种信仰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保障人的权利。法律信仰在现代性的信仰体系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个体的意识与行为方式,又是一种社会群体的普遍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从唯物史观的观点来看,法律信仰的确立既有历史必然性,又具有未来的可扬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信仰 行为方式 辩证考察 文化语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