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mulation of Quantum Noise in the Low-Light-Level Imaging System 被引量:3
1
作者 邹正峰 芦汉生 +1 位作者 白廷柱 高稚允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01年第2期186-190,共5页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quantum noise having much effect on the low light imaging system is set up. To simulate the quantum noise, the random numbers obeying noise distribution must be formed and are weighted on the...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quantum noise having much effect on the low light imaging system is set up. To simulate the quantum noise, the random numbers obeying noise distribution must be formed and are weighted on the basis of the model created. Three uniform random sequences are built by the linear congruential method, of which two are used to form integer number and decimal fraction parts of the new random sequence respectively and the third to shuffle the new sequence. And then a Gauss sequence is formed out of uniform distribution by a function transforming method. It actualizes the simulation in real time of quantum noise in the low light imaging system, where video flow is extracted in real time, the noise summed up and played back side by side with the original video signs by a simulation softwa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ULATION quantum noises low light level imaging
下载PDF
Novel Frame Shift and Integral Technique for Enhancing Low-Light-Level Moving Images
2
作者 宋勇 郝群 王涌天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06年第1期91-96,共6页
A novel frame shift and integral technique for the enhancement of low light level moving image sequence is introduced. According to the technique, motion parameters of target are measured by algorithm based on differe... A novel frame shift and integral technique for the enhancement of low light level moving image sequence is introduced. According to the technique, motion parameters of target are measured by algorithm based on difference processing. To obtain spatial relativity, images are shifted according to the motion parameters. As a result, the processing of integral and average can be applied to images that have been shifted. The technique of frame shift and integral that includes the algorithm of motion parameter determination is discussed, experiments with low light level moving image sequences are also described.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e effectiveness and the robustness of the parameter determination algorithm, and the improvement in the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of low light level moving im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me integral low light level image moving image sequence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下载PDF
细节保留与亮度融合的微光图像增强算法
3
作者 牛群 石利霞 +1 位作者 王劲松 唐卓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62-1171,共10页
微光环境下CMOS相机拍摄的图像存在对比度低、噪声大和细节模糊等问题,目前的增强算法虽然可以提升图像亮度,却没有考虑保留原始图像的细节信息,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细节保留的微光图像增强方法。首先,使用自适应滤波器对原始微光图像... 微光环境下CMOS相机拍摄的图像存在对比度低、噪声大和细节模糊等问题,目前的增强算法虽然可以提升图像亮度,却没有考虑保留原始图像的细节信息,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细节保留的微光图像增强方法。首先,使用自适应滤波器对原始微光图像中的每个通道进行处理,以改善噪声对图像的影响。然后,通过滤波后的图像得到细节层和基本层,其中细节层用于保留图像的纹理,基本层则用于增强图像的亮度。细节层的求取通过粗照度和光照分量得到,而基本层亮度增强则使用Alpha算法融合原图、伽马校正结果和伽马先验校正结果得到。最后,将细节层和基本层的亮度通道进行融合,以获得增强后的图像。实验结果表明,经过细节融合处理后的图像,其平均梯度与信息熵均实现了显著提升。此外,与选取的5种方法相比,SSIM指标均高于其他算法,表明本文方法增强后的图像失真小。同时,在BRISQUE和PSNR指标上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抑制 细节求取 图像融合 微光图像
下载PDF
基于Retinex里双分量改进的微光图像增强方法
4
作者 陈华腾 刘磊 +2 位作者 钱芸生 邓伟涛 石峰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9-827,共9页
近年来,微光图像增强技术备受关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时暗区域没有完全改善,有时光源或光源附近的明亮区域曝光过度。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Retinex模型里照度分量和反射分量双增强的图像增强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原始图像... 近年来,微光图像增强技术备受关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时暗区域没有完全改善,有时光源或光源附近的明亮区域曝光过度。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Retinex模型里照度分量和反射分量双增强的图像增强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原始图像由RGB空间转换到HSV空间,并提取其中的V分量进行后续处理;然后对V分量进行引导滤波获得图像照度分量,根据Retinex理论通过分解得到图像的反射分量;接着对照度分量进行全局自适应亮度增强,对反射分量进行多尺度细节加强;再将增强后的照度分量和反射分量按照Retinex模型重构得到V分量重构图,并经过非线性变换处理和局部对比度增强处理;最终转换回RGB空间获得最终增强图。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to-noise ratio,PSNR)和结构相似指数(structural similarity index measure,SSIM)评价值分别为17.741和0.765,具有更好的图像质量,较其他方法表现出更好的增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光图像增强 Retinex模型 全局亮度增强 局部对比度增强 细节增强
下载PDF
偏振-微光一体化EMCCD相机的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1
5
作者 那启跃 姜恺文 +2 位作者 徐建东 沈吉 常维静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1-328,共8页
多维度的信息获取是微光夜视探测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偏振成像是光电探测领域中的一种维度,偏振相机的研制是研究偏振成像技术的前提。基于集成偏振阵列结构的电子倍增CCD(electron multiplying CCD, EMCCD)器件,集合EMCCD微光探测的优... 多维度的信息获取是微光夜视探测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偏振成像是光电探测领域中的一种维度,偏振相机的研制是研究偏振成像技术的前提。基于集成偏振阵列结构的电子倍增CCD(electron multiplying CCD, EMCCD)器件,集合EMCCD微光探测的优势和偏振维度的探测功能,论述了偏振-微光一体化相机的硬件电路设计和开发方案,完成偏振维度信息与光强度信息一机同步采集作业,并通过FPGA对原始数据进行偏振运算与图像传输处理。搭建测试系统,对设计与开发的偏振样机进行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273 K、读出频率2 MHz条件下,器件的读出噪声为8.81e-,动态范围约为74 dB,样机的消光比可达50.95,透过率可达60.16%,并可实时地选择性输出偏振度图像、偏振角图像、光强度与偏振融合图像,极大地提高了夜间环境下对目标的识别探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CCD 偏振成像 微光 一体化 识别探测
下载PDF
微光像增强器光晕消失时间测试方法
6
作者 吴梦雪 钱芸生 +2 位作者 王璐子 杨淑宁 张琴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2-658,共7页
光晕(halo)效应对微光像增强器探测的应用造成了不利影响且不可避免。微光像增强器的光晕消失时间缺乏测试方法,因此提出了基于数字目视的光晕消失时间测试系统。该系统通过开关电源给LED光源提供频率为25 Hz、占空比可调的脉冲信号,利... 光晕(halo)效应对微光像增强器探测的应用造成了不利影响且不可避免。微光像增强器的光晕消失时间缺乏测试方法,因此提出了基于数字目视的光晕消失时间测试系统。该系统通过开关电源给LED光源提供频率为25 Hz、占空比可调的脉冲信号,利用高帧率相机连续采集1500张像增强器经直径为3.5 mm小孔后的图像,其中包含若干个完整的明暗周期。通过重复计算标准差,去除偏离平均值的周期序列来优化周期信息,获得亮暗周期内光源熄灭的图片索引,同理可获得光晕消失的图片数量,从而计算得到光晕消失时间。编号为GZ318118A的像增强器光晕消失时间为3.33 ms。测试结果表明,测量装置的重复性为0.863%,可以对光晕消失时间进行有效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器件测量 光晕消失时间 微光像增强器 光晕直径
下载PDF
基于空间光学传感技术的变电站设备高热故障红外识别方法
7
作者 吴跃 宝贵 +2 位作者 韩文军 占龙 郭沣慧 《环境技术》 2024年第3期137-142,151,共7页
无论对技术还是操作人员,变电站设备故障识别过程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而故障识别精度依旧较低。为此,提出基于空间光学传感技术的变电站设备高热故障红外识别方法。在采集得到变电站设备红外图像后,对其展开阈值分割、图像增强、光照... 无论对技术还是操作人员,变电站设备故障识别过程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而故障识别精度依旧较低。为此,提出基于空间光学传感技术的变电站设备高热故障红外识别方法。在采集得到变电站设备红外图像后,对其展开阈值分割、图像增强、光照分量估计一系列处理,削弱背景对目标识别的影响,找出目标所在区域;计算目标所在区域的温度概率密度,与温度范围比照,确定高温区域范围,完成对变电站设备高热故障的精准识别。利用所提方法分别识别避雷器、主变套管、电流互感器和隔离开关的故障位置,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识别到的目标故障位置非常精准,没有出现误检测或漏识别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光学传感技术 温度概率密度 图像分割 低照度区域 最佳阈值
下载PDF
Research on Night Vision System Based on Range-Gated Imaging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宇 范燕平 +3 位作者 茹志兵 郭城 周新妮 张保民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09年第4期287-291,共5页
A design of low-light-level night vision system is described,which can image objects selectively in the specific space. The system can selectively image some objects in specific distances,meanwhile ignore those shelte... A design of low-light-level night vision system is described,which can image objects selectively in the specific space. The system can selectively image some objects in specific distances,meanwhile ignore those shelters on the way of observation by combining an intensifying charge coupled device(ICCD) with a near infrared laser assisted in vision,whose operation wavelength matches with the photocathode of the image tube,and adopting the gated mode and adjustable time-delay. A semiconductor laser diode of 100 W in peak power is chosen for illumination. The laser and the image tube operate in 150 ns pulse width and 2 kHz repeat frequency. Some images of different objects at the different distances within 100 m can be obtained clearly,and even behind a grove by using a sampling circuit and a delay control device at 100 W in peak power of semiconductor laser diode,150 ns in pulse width of laser and image tube,2 kHz in repeat frequ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n technology low-light-level night vision ICCD spatial gated range gated
下载PDF
MTF Measurement of EBCCD Imaging System by Using Super Resolution Technique
9
作者 左昉 高岳 +2 位作者 高稚允 苏美开 周立伟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03年第2期125-128,共4页
Existing methods of measurement MTF for discrete imaging system are analysed. A slit target is frequently used to measure the MTF for an imaging system. Usually there are four methods to measure the MTF for a discrete... Existing methods of measurement MTF for discrete imaging system are analysed. A slit target is frequently used to measure the MTF for an imaging system. Usually there are four methods to measure the MTF for a discrete imaging system by using a slit. These methods have something imperfect respectively. But for the discrete imaging systems of under sampling it is difficult to reproduce this type of target properly since frequencies above Nyquist are folded into those below Nyquist, resulting in aliasing effect. To tackle the aliasing problem, a super resolution technique is introduced into our measurement, which gives MTF values both above and below Nyquist more accurat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CCD 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super resolution low light level imaging
下载PDF
基于视觉传达技术的弱光照图像增强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文勇 曾玲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6-91,共6页
由于利用激光技术在弱光照条件下采集的图片容易出现图像细节丢失、分辨率下降等现象。为此针对该类图像,提出基于视觉传达技术的弱光照图像增强方法。先分析弱光照图像的退化情况,生成弱光照图像的退化模型,分割提取出原始图像中的模... 由于利用激光技术在弱光照条件下采集的图片容易出现图像细节丢失、分辨率下降等现象。为此针对该类图像,提出基于视觉传达技术的弱光照图像增强方法。先分析弱光照图像的退化情况,生成弱光照图像的退化模型,分割提取出原始图像中的模糊区域,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增强处理。添加视觉传达技术,利用最大后验概率以及最大似然函数预测实现弱光照激光图像的增强。实验结果表明,应用所提方法对图像进行增强处理后,其偏色情况小,最高仅为0.211,在不同信噪比下图像的增强效果均较好,且增强后的信息熵、峰值信噪比、平均梯度分别为12.684、33.546和11.987,均超过原图像的2倍,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传达技术 弱光照图像 图像增强 退化模型 分割提取
下载PDF
一种基于Night-YOLOX的低照度目标检测方法
11
作者 江泽涛 施道权 +3 位作者 雷晓春 何玉婷 李慧 周永刚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821-2830,共10页
由于在低照度场景下获取的图像具有亮度弱、对比度低、噪声多和细节丢失等特点,使用现有的检测模型对低照度图像进行目标检测会出现定位不准确和分类错误,从而导致最终的检测精度偏低.针对以上现象,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Night-YOLOX的低... 由于在低照度场景下获取的图像具有亮度弱、对比度低、噪声多和细节丢失等特点,使用现有的检测模型对低照度图像进行目标检测会出现定位不准确和分类错误,从而导致最终的检测精度偏低.针对以上现象,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Night-YOLOX的低照度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设计了一个低级特征聚集模块(Low-level Feature Gathering Module,LFGM)与主干网络合并.在低照度场景下捕获更多有效的低级特征有利于定位目标,该模块通过聚集浅层特征图中具有判别性的低级特征并送入高级特征图和深层卷积阶段中,以补偿在对低照度图像进行特征提取过程中边缘、轮廓和纹理等低级特征的缺失.然后,设计了一种注意力引导块(Attention Guidance Block,AGB)嵌入检测模型的颈部结构,从而减少低照度图像中噪声干扰的影响,引导检测模型推断出特征图中完整的对象区域范围并提取更多有用的对象特征信息,以提高目标分类的准确性.最后,在真实低照度图像数据集ExDark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Night-YOLOX相比于其它主流的目标检测方法,在低照度场景下具有更好的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低照度图像 低级特征 注意力机制 YOLOX
下载PDF
微光条件下遥感器像移补偿机构设计及控制方法
12
作者 康建兵 王芸 +1 位作者 于婷婷 林喆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9-47,共9页
夜间成像时,遥感成像地面目标的辐亮度可低至白天的10–6,在提升弱信号获取能力的各种措施中,通过长曝光时间提升信噪比是一种直接而有效的解决方式,但是在低轨遥感任务中其实现却受到极大限制。为完成探测目标凝视,文章提出通过光路中... 夜间成像时,遥感成像地面目标的辐亮度可低至白天的10–6,在提升弱信号获取能力的各种措施中,通过长曝光时间提升信噪比是一种直接而有效的解决方式,但是在低轨遥感任务中其实现却受到极大限制。为完成探测目标凝视,文章提出通过光路中的像移补偿机构实现光轴稳定的解决方案,补偿了相机相面与地物的相对运动,在曝光时间内使探测器相面景物与地物景物保持相对静止,从而实现灵活微光成像模式;具体阐述了微光条件下遥感器像移补偿机构的设计和控制方法,对其原理及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并进行仿真及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像移补偿系统可将图像抖动补偿至0.2像元之内,为低轨遥感微光成像系统提供了优异的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光成像 像移补偿 光轴稳定 信噪比 星载遥感器
下载PDF
共窗口微光与红外光学融合系统研究
13
作者 安长亮 贾星蕊 +5 位作者 李训牛 单思鸿 杨雁 李发利 覃金生 刘春梅 《云光技术》 2023年第1期19-23,共5页
现代新型微光与红外图像融合光电侦查系统,集多个光电传感器于一体,提供多光谱、大信息量的融合图像,已经成为一种未来军用光电仪器的发展趋势。而传统的双通道微光与红外光学融合系统,由于两路独立物镜布局结构会导致调校工艺复杂、图... 现代新型微光与红外图像融合光电侦查系统,集多个光电传感器于一体,提供多光谱、大信息量的融合图像,已经成为一种未来军用光电仪器的发展趋势。而传统的双通道微光与红外光学融合系统,由于两路独立物镜布局结构会导致调校工艺复杂、图像配准困难等问题。为此,本文研究了一种共窗口微光与红外光学融合系统,选用微光像增强器和非制冷红外探测器作为核心光电成像器件;在光学设计中,应用卡塞格伦式光学系统来构建基础光学结构,在系统内部利用分光镜和分光膜来实现不同光谱的独立成像,并选用了宽光谱的光学材料来合并光学通道,最后在目镜前端利用合像棱镜将红外视频图像与微光增强图像进行光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融合 微光夜视 红外热成像
下载PDF
基于通道校正卷积的真彩色微光图像增强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锦成 韩永成 +2 位作者 张闻文 何伟基 陈钱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43-1654,共12页
针对现有真彩色夜视相机所成图像亮度低、对比度低、噪声和色彩失真等问题,提出基于通道校正卷积的神经网络算法。通道校正卷积的上分支引入通道注意力块分析RGB通道之间的特征,用来代替U-Net网络中的传统卷积,实现颜色恢复并保留更多... 针对现有真彩色夜视相机所成图像亮度低、对比度低、噪声和色彩失真等问题,提出基于通道校正卷积的神经网络算法。通道校正卷积的上分支引入通道注意力块分析RGB通道之间的特征,用来代替U-Net网络中的传统卷积,实现颜色恢复并保留更多图像信息;在传统损失函数中增加Sobel损失函数和色彩损失函数,抑制噪声的同时并保护图像细节,减小色差、增强对比度。采集真实场景下的图像数据集,提升对实际数据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同时处理低照度图像的亮度、对比度、噪声和色差问题,增强效果优于目前主流算法;与传统卷积的U-Net网络相比,降低了模型复杂度,提高了运行速度,计算量减少了13.71%,参数减少了13.65%,PSNR值提升了29.20%,SSIM值提升了7.23%,色差减少了10.46%,兼顾了成像质量与成像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光图像 图像增强 颜色恢复 噪声抑制 卷积神经网络
下载PDF
微光场景下的时空域EMCCD视频降噪算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作钧 秦品乐 +2 位作者 柴锐 赵鹏程 沈吉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168-175,共8页
针对EMCCD(Electron-Multiplying Charge-Coupled Device)在微光条件下捕获的视频噪声大(峰值信噪比低于25 dB)的问题,提出一种降噪效果好且计算复杂度低的改进时空联合降噪算法EMVDE(EMCCD Video Denoising,用于EMCCD的视频降噪算法)。... 针对EMCCD(Electron-Multiplying Charge-Coupled Device)在微光条件下捕获的视频噪声大(峰值信噪比低于25 dB)的问题,提出一种降噪效果好且计算复杂度低的改进时空联合降噪算法EMVDE(EMCCD Video Denoising,用于EMCCD的视频降噪算法)。EMVDE在时域上执行改进卡尔曼滤波与像素相似度加权帧平均结合的算法进行运动估计和消除帧间噪声,空域上执行双边滤波、直方图均衡以及去斜条纹算法进行细节增强。在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原始大噪声视频帧(光照度0.002 lx)相比,降噪后视频帧的峰值信噪比平均提升了9.18 dB,结构相似度平均提升了0.43,视觉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同时,EMVDE算法基于FPGA硬件实现仅占用30%的LUT和36%的I/O资源,工作频率高达22MHz,能够满足以25 fps的速率处理视频序列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CCD 微光夜视 卡尔曼滤波 噪声抑制 双边滤波 图像处理
下载PDF
数字微光器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剑 焦岗成 +5 位作者 闫磊 程宏昌 杨晔 雷石伟 樊海波 李桐桐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74-886,共13页
数字微光器件作为新一代微光夜视装备的核心器件,相比于传统真空微光器件因具有数字化输出的优势而备受各国重视。本文综述了低照度CCD(charge-coupled devices)/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科学级CMOS、像增强型C... 数字微光器件作为新一代微光夜视装备的核心器件,相比于传统真空微光器件因具有数字化输出的优势而备受各国重视。本文综述了低照度CCD(charge-coupled devices)/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科学级CMOS、像增强型CCD/CMOS、电子倍增CCD及电子轰击APS(active pixel sensor)/CCD等数字微光器件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数字微光器件的应用情况。最后,提出了微光技术和数字微光器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光夜视技术 数字微光器件 研究进展 研究方向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微光图像物体识别模型
17
作者 张昊 王高峰 +1 位作者 钱云 周涛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545-553,共9页
采用自适应校正与残差网络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一种新型自适应网络,解决微光图像增强技术曝光不均匀、优化时间过长等问题.将本文图像增强网络与分布映射、模型优化和深度学习3种图像增强方法的增强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发现:构建的网络模型... 采用自适应校正与残差网络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一种新型自适应网络,解决微光图像增强技术曝光不均匀、优化时间过长等问题.将本文图像增强网络与分布映射、模型优化和深度学习3种图像增强方法的增强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发现:构建的网络模型不仅能够增强图像亮度,还能够更加有效地提取图像的语义信息,更加准确地识别目标.此外,本文目标检测部分采用MobileNet和GhostNet轻量化网络技术改进YOLOv5基础网络,改进的YOLOv5网络参数量由7.0 MB减少到2.4 MB,网络精度提高了3.3%,网络检测速度也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光图像 自适应 轻量化网络 YOLOv5
下载PDF
微光像增强器信噪比测试仪结构设计与分析
18
作者 罗郭朝 许孙龙 +3 位作者 李从飞 王友康 邹鹏 袁银麟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61-66,共6页
信噪比是评价微光像增强器综合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为实现基于制冷型Si光电探测器的像增强器信噪比检测,开展了结构方案设计及其力学特性仿真分析与试验验证。采用级联积分球方案,输出均匀稳定的辐射光源;设计测试暗室,解决像增强器定... 信噪比是评价微光像增强器综合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为实现基于制冷型Si光电探测器的像增强器信噪比检测,开展了结构方案设计及其力学特性仿真分析与试验验证。采用级联积分球方案,输出均匀稳定的辐射光源;设计测试暗室,解决像增强器定心配准问题,并降低系统杂散光;结合热、电磁兼容设计要求,完成探测器模块结构设计;采用密封式箱体结构,内置发黑处理的支撑隔板,提高整机抗力学性能。开展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整机基频为564.94Hz,最大等效应力为2.21MPa,强度和刚度均满足设计要求。开展了随机振动、功能冲击力学试验,试验前后信噪比测试结果与标称值偏差小于5%,且仪器各项功能正常,证明了系统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为信噪比测试仪在复杂工作环境下可靠工作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光像增强器 信噪比 测量装置 抗力学特性
下载PDF
三代微光像增强器亮度增益对像质影响的分析
19
作者 冯丹青 郭欣达 +6 位作者 拜晓锋 张琴 党小刚 张姝丽 杨书宁 李琦 韩坤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8-194,共7页
为研究三代微光像增强器亮度增益对像质的影响,提出对不同增益条件下荧光屏输出图像的像质进行对比分析,以提高三代微光像增强器的成像质量。首先,在三代微光像增强器的理论基础上,论证了亮度增益会直接影响像增强器的成像质量。然后,... 为研究三代微光像增强器亮度增益对像质的影响,提出对不同增益条件下荧光屏输出图像的像质进行对比分析,以提高三代微光像增强器的成像质量。首先,在三代微光像增强器的理论基础上,论证了亮度增益会直接影响像增强器的成像质量。然后,通过图像质量评价的两个重要参数信噪比和分辨力,建立像质评价系统并搭建实验装置。最后,通过实验结果表明,在无月夜天光照度条件下,当亮度增益取得最佳值时,输出图像在视场明亮清晰的同时分辨力由32 lp/mm提升至40.3 lp/mm。证明该研究对夜间环境中,如何通过合理设置亮度增益值使微光夜视仪获得最佳成像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光像增强器 亮度增益 图像质量 信噪比 分辨力
下载PDF
远距离红外与微光/可见光融合成像系统 被引量:27
20
作者 张俊举 常本康 +3 位作者 张宝辉 闵超波 袁轶慧 姜斌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24,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查找表的硬件方法,实现了基于lαβ空间色彩传递的图像融合,并以此为基础研制了一种红外热像仪/微光电视/CCD融合成像系统。微光电视和CCD分别在夜间和白天与热像仪融合,构成一全天时的融合成像系统。该系统能够获得近似... 提出了一种基于查找表的硬件方法,实现了基于lαβ空间色彩传递的图像融合,并以此为基础研制了一种红外热像仪/微光电视/CCD融合成像系统。微光电视和CCD分别在夜间和白天与热像仪融合,构成一全天时的融合成像系统。该系统能够获得近似自然色的图像融合效果,并具有较好的色彩一致性。系统还设计了两种视场,以适应大视场搜索、小视场跟踪的需要;增加了激光测距能力,以满足距离估算的需要。实验结果表明了该系统在导航、监控和目标探测等方面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融合 红外热像仪 微光电视 CCD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