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sociation analysis of grain traits with SSR markers between Aegilops tauschii and hexaploid wheat(Triticum aestivum L.) 被引量:2
1
作者 ZHAO Jing-lan WANG Hong-wei +3 位作者 ZHANG Xiao-cun DU Xu-ye LI An-fei KONG Ling-r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1936-1948,共13页
Seven important grain traits, including grain length(GL), grain width(GW), grain perimeter(GP), grain area(GA), grain length/width ratio(GLW), roundness(GR), and thousand-grain weight(TGW), were analyzed... Seven important grain traits, including grain length(GL), grain width(GW), grain perimeter(GP), grain area(GA), grain length/width ratio(GLW), roundness(GR), and thousand-grain weight(TGW), were analyzed using a set of 139 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 markers in 130 hexaploid wheat varieties and 193 Aegilops tauschii accessions worldwide. In total, 1 612 alleles in Ae. tauschii and 1 360 alleles in hexaploid wheat(Triticum aestivum L.) were detected throughout the D genome. 197 marker-trait associations in Ae. tauschii were identified with 58 different SSR loci in 3 environments, and the average phenotypic variation value(R2) ranged from 0.68 to 15.12%. In contrast, 208 marker-trait associations were identified in wheat with 66 different SSR markers in 4 environments and the average phenotypic R2 ranged from 0.90 to 19.92%. Further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re are 6 common SSR loci present in both Ae. tauschii and hexaploid wheat, which a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5 investigated grain traits(i.e., GA, GP, GR, GL, and TGW) and in total, 16 alleles derived from the 6 aforementioned SSR loci were shared by Ae. tauschii and hexaploid wheat. These preliminary data suggest the existence of common alleles may explain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 and the selection between Ae. tauschii and hexaploid wheat. Furthermore, the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of grain shape and thousand-grain weight were observed in the evolutionary developmental process from Ae. tauschii to hexaploid whe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sociation analysis grain traits Aegilops tauschii Triticum aestivum SSR markers
下载PDF
Lowering Grain Amylose Content in Backcross Offsprings of indica Rice Variety 057 by 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2
作者 ZHANO Shi-lu NI Da-hu +4 位作者 YI Cheng-xin LI Li WANG Xiu-feng WANG Zong-yang YANG Jian-bo 《Rice science》 SCIE 2005年第3期157-162,共6页
To lower the amylose content (AC) of the indica rice restorer line 057 with high AC, backcrosses were made respectively by using four indica varieties (R367, 91499, Yanhui 559, Hui 527) as low AC donor parents and... To lower the amylose content (AC) of the indica rice restorer line 057 with high AC, backcrosses were made respectively by using four indica varieties (R367, 91499, Yanhui 559, Hui 527) as low AC donor parents and 057 as the recurrent parent. A molecular marker (PCR-Acc Ⅰ)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genotypes (GG, TT and GT) of the waxy (Wx) gene. Plants with GT genotype were selected and used as female parent and crossed with 057 to advance generation. The ACs of rice grains harvested from plants with different Wx genotypes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to analyze the efficiency of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The ACs of the rice grain, harvested from the plants of Wx genotypes GG, GT and TT, were higher than 20%, in the range of 17.7-28.5%, and less than 18%, respectively. The PCR-Acc Ⅰ marker could be used for efficiently lowering the AC of 057 through backcrossing, and there were some influence of parental genetic background on the AC of rice grains with the same Wx genoty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indica rice amylose content grain quality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of Myanmar Paw San Hmwe Accessions Using Functional Genetic Markers 被引量:1
3
作者 Kyaw Swar Oo Alisa KONGJAIMUN +8 位作者 Srisawat KHANTHONG Myint YI Tin Tin MYINT Siriporn KORINSAK Jonaliza Lanceras SIANGLIW Khin Myo MYINT Apichart VANAVICHIT Chanate MALUMPONG Theerayut TOOJINDA 《Rice science》 SCIE CSCD 2015年第2期53-64,共12页
Paw San Hmwe (PSM) rice has been cultivated in many areas of Myanmar for a long time. Strong aroma, good taste and its elongation during cooking are the key characteristics of PSM rice. Thirty-one PSM accessions wer... Paw San Hmwe (PSM) rice has been cultivated in many areas of Myanmar for a long time. Strong aroma, good taste and its elongation during cooking are the key characteristics of PSM rice. Thirty-one PSM accessions were genotypically characterized, and their physical grain and cooking quality traits were studied. We used specific gene markers associated with aroma, apparent amylose content (AAC) and alkali spreading value to determine the alleles carried by different PSM accession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six PSM accessions (PSM10, PSM12, PSM13, PSM21, PSM22 and PSM30) had a 3-bp insertion in Os2AP gene. Gel consistency (GC) allele was predominant among the PSM accessions for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GT), however, the phenotype observed was between low and intermediate GT because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GC allele with the presence of low GT allele at heterozygous state from the other loci of the SSIla gene. Intermediate to high AAC was observed among the PSM accessions corresponding to the haplotype identified for the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G/T and the (Cm)n repeat in the Wx gene. The characterization and grouping data of PSM accessions posted benefits to Myanmar seed banks, and our results will help in maintaining the integrity of PSM rice vari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w San Hmwe rice AROMA apparent amylose content gel consistency gelatinizationtemperature alkali spreading value functional genetic marker grain quality haplotype analysis
下载PDF
两个RIL群体中小麦籽粒品质相关性状QTL定位及KASP标记开发 被引量:2
4
作者 毕俊鸽 曾占奎 +4 位作者 李琼 洪壮壮 颜群翔 赵越 王春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69-1683,共15页
本研究利用小麦55K SNP(55K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芯片和DArT(diversity array technology)标记对Avocet/Chilero和Avocet/Huites构建的两个F6重组自交系群体(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进行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grain p... 本研究利用小麦55K SNP(55K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芯片和DArT(diversity array technology)标记对Avocet/Chilero和Avocet/Huites构建的两个F6重组自交系群体(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进行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grain protein content,GPC)、湿面筋含量(wet gluten content,WGC)和沉降值(sedimentation value,SV)的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定位。共鉴定到68个与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相关的QTL,表型贡献率为3.60%~22.53%,其中,位于3A(2)、4D、5D(2)、6A(8)和7B染色体上的14个QTL可在多环境下被重复检测到。此外,在3A、3D、4B、5D、6A(2)和7B染色体上检测到7个QTL簇,位于3AS染色体9.32~60.01 Mb和6AS染色体38.47~82.95 Mb的稳定QTL簇C3A和C6A.2,同时与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显著相关,分别解释了6.55%~14.21%和3.83%~22.53%的表型变异。同时,在2个QTL簇中筛选到16个可能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相关的候选基因,并根据候选基因开发了可供育种利用的KASP标记CGPC-6A-KASP-1和CGPC-6A-KASP-2。本研究为小麦籽粒品质相关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QTL位点和KASP标记,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蛋白质含量 QTL定位 KASP标记
下载PDF
小麦籽粒大小相关基因TaCYP78A17的功能标记开发
5
作者 张天星 李梦 +3 位作者 吴林楠 赵惠贤 胡胜武 马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025-3034,共10页
籽粒大小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开发小麦籽粒大小相关的功能标记,本研究克隆得到一个潜在籽粒大小相关基因TaCYP78A17,并对其进行了系统进化、表达模式、等位变异分析和功能标记开发。结果表明,TaCYP78A17基因是小麦细胞色... 籽粒大小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开发小麦籽粒大小相关的功能标记,本研究克隆得到一个潜在籽粒大小相关基因TaCYP78A17,并对其进行了系统进化、表达模式、等位变异分析和功能标记开发。结果表明,TaCYP78A17基因是小麦细胞色素P450 CYP78A家族的一员,且在小麦幼穗和籽粒中高表达;在30份普通小麦品种中发现TaCYP78A17-Ap存在6个SNP和2个InDel;根据InDel 4和InDel 8开发功能标记InDel-A17,可将30份普通小麦品种分为TaCYP78A17-Ap-HapⅠ, TaCYP78A17-Ap-HapⅡ和TaCYP78A17-Ap-HapⅢ三种单倍型;利用该功能标记在323份普通小麦品种中进行验证,发现该功能标记可以有效区分上述3种单倍型;表型调查发现具有TaCYP78A17-Ap-HapI单倍型的小麦其千粒重和籽粒大小显著高于具有TaCYP78A17-Ap-HapⅡ或TaCYP78A17-Ap-HapⅢ单倍型的小麦。研究结果有望应用于小麦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大小 TaCYP78A17 功能标记
下载PDF
小麦E3泛素连接酶基因TaSINA-3A与多种环境下的株高和千粒重相关
6
作者 赵阳 李龙 +3 位作者 杨进文 景蕊莲 孙黛珍 王景一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654-2664,共11页
E3泛素连接酶SINA(seven in absentia)家族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免疫共生并响应逆境胁迫。本研究克隆了位于小麦染色体3A上的TaSINA-3A基因,其基因组序列长度为3897 bp,其中启动子区为2001 bp,基因序列为1896 bp,编码244个氨基酸,在50~9... E3泛素连接酶SINA(seven in absentia)家族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免疫共生并响应逆境胁迫。本研究克隆了位于小麦染色体3A上的TaSINA-3A基因,其基因组序列长度为3897 bp,其中启动子区为2001 bp,基因序列为1896 bp,编码244个氨基酸,在50~91位氨基酸处有一个RING(really interesting new gene)保守结构域。RT-qPCR结果显示,TaSINA-3A基因在小麦的各个发育阶段的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序列多态性分析表明,在TaSINA-3A的启动子区存在33个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位点,编码区有4个SNP位点。基于启动子区的变异位点SNP-159、SNP-418和SNP-1286开发分子标记,扫描小麦自然群体,并与表型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标记CAPS-159与多种环境下的株高和倒二节长显著相关,SNP-159-C是倒二节较短的矮秆等位变异,标记dCAPS-418分别与多种环境下的穗长和千粒重显著关联,SNP-418-A是长穗、高千粒重的优异等位变异;TaSINA-3A负调控穗和籽粒的发育,TaSINA-3A的表达可能受到MYC转录因子的抑制;在我国小麦育种进程中SNP-418-A受到正向选择,在育成品种中的频率逐步增加,但尚未充分利用。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小麦株高、倒二节长及产量的形成机制提供参考,并为培育高产稳产广适新品种提供了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记 株高 穗长 千粒重 关联分析
下载PDF
甘肃冬小麦品种(系)面粉品质性状相关基因分析
7
作者 杜晓霖 何瑞 +2 位作者 展宗冰 刘风 白斌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5,共10页
为了解甘肃省近20年育成的106份冬小麦品种(系)中加工品质性状相关基因分布情况,用22个分子标记对供试材料的HMW-GS、LMW-GS、面粉色泽及籽粒硬度等品质性状相关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供试品种(系)的HMW-GS相关基因中,在Glu-A1位点... 为了解甘肃省近20年育成的106份冬小麦品种(系)中加工品质性状相关基因分布情况,用22个分子标记对供试材料的HMW-GS、LMW-GS、面粉色泽及籽粒硬度等品质性状相关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供试品种(系)的HMW-GS相关基因中,在Glu-A1位点检测到34份品种(系)含有AxNull,频率为32.08%;在Glu-B1位点检测到Bx7+By8和Bx14+By15共2种基因组合,分别占17.92%和25.47%;在Glu-D1位点检测到11份品种(系)含有Dx5+Dy10,占10.38%。对LMW-GS鉴定结果显示,29份品种(系)含Glu-A3d基因,分布频率为27.36%。HMW-GS和LMW-GS亚基组合中,含有4个、3个和2个位点优质亚基基因组合的品种(系)分别占0.94%、8.49%和3.77%。对面粉色泽相关基因Ppo-A1、Ppo-D1、Psy-A1、Lox-B1和TaPod-A1位点的检测发现,优异等位变异占比分别为39.62%、50.94%、31.13%、30.19%和38.68%。对籽粒硬度相关基因检测发现,在Pina、Pinb和Pinb-2等位变异位点的检测到6种基因型,分别为Pina-D1a、Pina-D1b、Pinb-D1a、Pinb-D1b、Pinb-2v2和Pinb-2v3,分别占比90.57%、9.43%、41.51%、58.49%、14.15%和85.85%。综上所述,甘肃省近20年育成的小麦品种(系)中,麦谷蛋白亚基、籽粒硬度和面粉色泽相关基因组成丰富,但品质性状相关优质基因出现频率低且聚合多位点优势基因品种(系)少,品质改良工作亟需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麦谷蛋白亚基 面粉色泽 籽粒硬度 基因 分子标记
下载PDF
玉米籽粒功能标记研究进展
8
作者 孙联合 王斌功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功能标记是依据功能基因序列的多态性开发的一种准确、高效的分子标记,不同等位变异基因与表型直接相关。籽粒性状是由互相关联多基因调控的较复杂的重要性状之一,也是生化生理一系列过程的最终表现,已成为育种者在品种选育过程中的研... 功能标记是依据功能基因序列的多态性开发的一种准确、高效的分子标记,不同等位变异基因与表型直接相关。籽粒性状是由互相关联多基因调控的较复杂的重要性状之一,也是生化生理一系列过程的最终表现,已成为育种者在品种选育过程中的研究热点。对国内外玉米籽粒性状的分子标记、QTL定位、候选基因克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转基因技术等应用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探讨了籽粒功能标记存在的问题,旨在为玉米籽粒分子生物学及现代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籽粒 功能标记 籽粒构型 籽粒品质 遗传连锁图谱
下载PDF
厚铝合金板搅拌摩擦焊塑性金属不同深度的水平流动状况 被引量:39
9
作者 王希靖 韩晓辉 +2 位作者 李常锋 包孔 郭瑞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8-204,共7页
通过在 10mm厚LF2铝合金板的不同位置嵌入示踪Fe粉, 进行搅拌摩擦焊对接实验, 焊后截取不同深度的水平面试样, 采用扫描电镜对试样进行能谱分析, 通过观察Fe粉在焊缝金属中的水平分布, 确定了 10mm厚LF2搅拌摩擦焊焊缝金属的二维水平流... 通过在 10mm厚LF2铝合金板的不同位置嵌入示踪Fe粉, 进行搅拌摩擦焊对接实验, 焊后截取不同深度的水平面试样, 采用扫描电镜对试样进行能谱分析, 通过观察Fe粉在焊缝金属中的水平分布, 确定了 10mm厚LF2搅拌摩擦焊焊缝金属的二维水平流动状况。结果表明, 塑性金属流动关于焊缝中心并不对称。焊缝下部金属受搅拌针作用, 前进侧大部分金属与焊接方向相反向后流动, 小部分金属向前流动, 但都未进入返回侧; 返回侧金属都向后流动, 且有部分金属进入前进侧。焊缝上部金属主要受轴肩作用, 前进侧大部分金属向前流动但未进入返回侧, 小部分金属向后流动; 返回侧金属沿旋转方向流入前进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焊 流场 前进侧 返回侧 示踪粒子
下载PDF
中国温带糯玉米自交系遗传及品质性状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引福 郭强 +2 位作者 陈婧 郑小亚 蔺崇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213-2220,共8页
利用SSR标记研究了40份中国温带常用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变异,用32对扩增带型稳定的引物,从供试材料中检测出152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2-9个,平均4.75个,平均多态信息量0.632;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把40份供试糯玉米自交系... 利用SSR标记研究了40份中国温带常用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变异,用32对扩增带型稳定的引物,从供试材料中检测出152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2-9个,平均4.75个,平均多态信息量0.632;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把40份供试糯玉米自交系分为4个类群;对40份糯玉米自交系籽粒的蛋白质、可溶性糖、还原糖、淀粉和赖氨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糯玉米籽粒营养成分中蛋白质与淀粉之间存在消长关系,可溶性糖与还原糖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且随着蛋白质含量的增加,与营养品质密切有关的赖氨酸含量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遗传多样性 遗传类群 SSR标记 籽粒营养品质 遗传相关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优质水稻恢复系明恢63的稻米品质 被引量:24
11
作者 王岩 付新民 +1 位作者 高冠军 何予卿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9年第4期661-665,共5页
明恢63是我国育成的一个籼型三系强优势恢复系,其直链淀粉含量适中,但是糊化温度和胶稠度较差,并且仍然存在心白。从控制稻米糊化温度的alk基因和控制香味的fgr基因编码区寻找插入缺失长度多态性(insertion deletion length polymorphis... 明恢63是我国育成的一个籼型三系强优势恢复系,其直链淀粉含量适中,但是糊化温度和胶稠度较差,并且仍然存在心白。从控制稻米糊化温度的alk基因和控制香味的fgr基因编码区寻找插入缺失长度多态性(insertion deletion length polymorphism,InDel)位点,并开发出InDel标记进行辅助选择育种,经回交聚合向明恢63品种导入来自中国香稻的alk和fgr等位片段,改良品系的稻米糊化温度显著降低,胶稠度升高,具有了香味,并且心白粒率得到了降低。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恢复系 稻米品质 INDEL标记
下载PDF
杂交粳稻亲本米质性状优异配合力的标记基因型鉴定 被引量:11
12
作者 黄殿成 梁奎 +8 位作者 孙程 江建华 石明亮 戴剑 谢辉 赵凯铭 阮方松 马文霞 洪德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5-414,共10页
杂交粳稻米质整体水平不如常规粳稻也是限制杂交粳稻广泛种植的原因之一。本研究选用115个SSR引物扩增6个粳稻BT型不育系和12个恢复系的标记基因型,并分析72个F1组合谷粒长、谷粒宽、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米率、垩白度、糊化... 杂交粳稻米质整体水平不如常规粳稻也是限制杂交粳稻广泛种植的原因之一。本研究选用115个SSR引物扩增6个粳稻BT型不育系和12个恢复系的标记基因型,并分析72个F1组合谷粒长、谷粒宽、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米率、垩白度、糊化温度、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10个米质性状的配合力,结合亲本SSR分子标记数据和性状配合力数据筛选了10个米质性状优异配合力的标记基因型。结果共鉴定出30个SSR标记基因型与亲本10个米质性状配合力显著相关,其中25个与亲本米质性状不良配合力相关,5个与优异配合力相关。标记基因型RM263-175/180和RM444-230/240可以使F1整精米率分别提高3.2%和2.5%。RM3-120/150可以使F1谷粒长缩短2.4%,RM444-180/240可以使F1谷粒宽增加2.1%。RM428-273/294可以使F1植株上的杂交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减少7.0%。有8个标记基因型同时也影响产量性状配合力。RM3-120/150同时可以使F1的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分别增加15.9%和10.9%。RM1211-150/160可使F1的糙米率和精米率分别减少0.9%和1.1%,同时使F1的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分别增加21.8.%和20.4%。RM23-150/160可使F1的垩白米粒率和垩白度分别增加44.1%和45.7%,同时使F1的单株日产量和每穗总粒数分别增加11.2%和11.6%。这些结果可用于指导亲本米质性状和产量性状配合力的分子标记辅助改良以及未来杂交粳稻组合配置中的亲本选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配合力 SSR标记 米质 标记基因型
下载PDF
SSR标记辅助选择改良冈46B直链淀粉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李浩杰 李平 +2 位作者 高方远 陆贤军 任光俊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159-1163,共5页
本试验以美国光身稻Lemont作优质基因供体 ,优良籼稻保持系冈 4 6B(G4 6B)为轮回亲本 ,利用与Wx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 4 84 4 85对G4 6B Lemont回交及其自交群体进行目的基因型选择 ,并对每一回交群体中的目的基因植株进行G4 6B遗传背... 本试验以美国光身稻Lemont作优质基因供体 ,优良籼稻保持系冈 4 6B(G4 6B)为轮回亲本 ,利用与Wx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 4 84 4 85对G4 6B Lemont回交及其自交群体进行目的基因型选择 ,并对每一回交群体中的目的基因植株进行G4 6B遗传背景筛选。结果表明 ,在回交后代的自交群体中 ,分子标记 4 84 4 85三种带型的直链淀粉含量表现为G型 >H型 >L型 ,L带型植株多为中等直链淀粉含量 ( 1 7%~ 2 2 %)。各回交后代与G4 6B的分子标记遗传背景平均相似率为BC1 F1 ( 4 8 2 5 %) <BC2 F1 ( 6 8 82 %) <BC3 F1 ( 83 95 %)。还讨论了 4 84 4 85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辅助选择的可靠性和对每一选择世代进行遗传背景分子标记筛选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直链淀粉含量 保持系 杂交水稻
下载PDF
利用极端材料定位水稻粒形性状数量基因位点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强 姚国新 +3 位作者 胡广隆 汤波 陈超 李自超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84-792,共9页
利用极端大粒材料GSL156(千粒重71.9g)与特小粒材料川七(千粒重12.1g,轮回亲本)杂交、回交获得的BC2F2 216个个体为作图群体,在北京进行稻谷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千粒重等粒形性状的鉴定。采用单标记分析和复合区间作图法,利用SS... 利用极端大粒材料GSL156(千粒重71.9g)与特小粒材料川七(千粒重12.1g,轮回亲本)杂交、回交获得的BC2F2 216个个体为作图群体,在北京进行稻谷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千粒重等粒形性状的鉴定。采用单标记分析和复合区间作图法,利用SSR标记对粒形性状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座检测。结果表明,上述粒形性状在BC2F2群体均呈正态连续分布,表现为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共检测到与粒形性状相关的QTL28个,分布于第1、第2、第3、第4、第5、第6和第12染色体上。其中qGL3-2、qGL3-3、qGT12-1、qGT2-1、qGT5-1、qGW1-1、qGW12-1、qGW2-1、qGW5-1、qRLW3-1、qTGW12-1、qTGW2-1、qTGW3-3和qTGW5-1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13.70%、52.51%、21.13%、18.79%、20.92%、14.59%、18.33%、30.03%、20.05%、24.53%、13.47%、11.43%、21.30%和15.68%,为主效QTL。其中,第3染色体上检测出来的QTL最多。在所有检测到的28个QTL中,6个QTL的增效等位基因来源于小粒亲本川七,而其余QTL的增效等位基因均来源于大粒亲本GSL156,基因作用方式主要表现为加性或部分显性。第3染色体RM7580~RM8208区间是分别与粒宽、长宽比和千粒重相关的3个主效QTL的共同标记区间,第2染色体的RM7636~RM5812区间、第5染色体的RM3351~RM26区间和第12染色体的RM1103~RM17区间是分别与粒宽、粒厚和千粒重相关的3个主效QTL的共同标记区间,这些区间对粒形贡献率较大,为进一步精细定位或克隆这些新的粒重或粒形QTL奠定了基础。同时大粒亲本对稻谷粒长、粒宽、粒厚和千粒重等性状的增效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形性状 微卫星标记 数量性状基因座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天B和龙特甫B稻米品质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德辉 刘开雨 +5 位作者 周萍 刘芳 韦政 黎志方 邱永福 李容柏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6-493,共8页
直链淀粉含量与粒型是影响稻米蒸煮、食味及外观品质的重要因素,降低水稻品系的直链淀粉含量或选育其长粒型品系对提高水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回交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对主栽杂交水稻的保持系天B与龙特甫B的直链... 直链淀粉含量与粒型是影响稻米蒸煮、食味及外观品质的重要因素,降低水稻品系的直链淀粉含量或选育其长粒型品系对提高水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回交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对主栽杂交水稻的保持系天B与龙特甫B的直链淀粉含量和对龙特甫B的粒型进行改良,选育出较好保持原品系的优良农艺性状、稻米品质得到明显改良的天B改良系5个和龙特甫B改良系4个。品质分析测定表明9个改良系的直链淀粉含量较改良前明显下降,天B和龙特甫B分别由改良前的23.5%和34.5%下降至平均14.4%和23.9%,胶稠度变长,糊化温度升高;龙特甫B改良系的粒长得到显著改良,粒长由龙特甫B的8.10mm增加到10.40mm、长宽比由2.36增加到3.80;天B改良系的粒长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谷粒长由9.95mm增加到10.30mm、长宽比由3.34增加到3.65~3.94;此外,天B及龙特甫B改良系其垩白粒率及垩白度都有所降低或降幅较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天B和龙特甫B的稻米品质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改良系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直链淀粉含量 粒长
下载PDF
水稻千粒重基因TGW6功能标记的开发与利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军 杨杰 +5 位作者 徐祥 朱金燕 范方军 李文奇 王芳权 仲维功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3-478,共6页
水稻粒重是影响产量及品质的重要性状之一,TGW6是能显著增加千粒重同时不影响稻米品质的粒重基因。为提高千粒重基因TGW6在育种中的选择效率,在前人克隆的基础上,根据TGW6与其等位基因tgw6在功能区域存在的单碱基缺失,设计和筛选出TGW6... 水稻粒重是影响产量及品质的重要性状之一,TGW6是能显著增加千粒重同时不影响稻米品质的粒重基因。为提高千粒重基因TGW6在育种中的选择效率,在前人克隆的基础上,根据TGW6与其等位基因tgw6在功能区域存在的单碱基缺失,设计和筛选出TGW6基因的功能标记CAPs6-1,对CAPs6-1扩增的PCR产物测序验证,说明CAPs6-1可以准确鉴定出TGW6的不同基因型。利用该标记对不同来源的43份籼稻资源、江苏2007-2013年审定的65份粳稻品种和太湖流域179份粳稻地方资源进行了TGW6基因型检测,筛选到携带TGW6基因的籼稻资源14份,244份粳型资源均不携带TGW6基因,这也说明TGW6主要分布在籼型水稻资源中,在粳型资源中几乎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千粒重 TGW6 功能标记
下载PDF
普通小麦籽粒Tamyb10基因等位变异的分子检测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杰 陈锋 +2 位作者 詹克慧 刘宝龙 崔党群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4-229,共6页
小麦Tamyb10基因决定着种皮颜色,同时对穗发芽也具有一定影响。为了明确小麦种质的Tamyb10基因等位变异情况,以122份普通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开发了能够直接检测B组染色体上Tamyb10基因等位变异的共显性标记,并利用该标记及先前已报道的... 小麦Tamyb10基因决定着种皮颜色,同时对穗发芽也具有一定影响。为了明确小麦种质的Tamyb10基因等位变异情况,以122份普通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开发了能够直接检测B组染色体上Tamyb10基因等位变异的共显性标记,并利用该标记及先前已报道的Tamyb10基因功能标记分别对参试小麦品种中3A、3B和3D染色体上Tamyb10基因位点上的等位变异类型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参试材料中上述每一位点均发现有2种等位变异类型,共有8种基因型组合。其中,拥有Tamyb10-A1a/Tamyb10-B1a/Tamyb10-D1a基因型组合的小麦种皮表现为白色,共有51份,占供试材料总数的41.8%,其余基因型组合种皮均表现红色,分别为Tamyb10-A1b/Tamyb10-B1a/Tamyb10-D1a、Tamyb10-A1a/Tamyb10-B1b/Tamyb10-D1a、Tamyb10-A1a/Tamyb10-B1a/Tamyb10-D1b、Tamyb10-A1b/Tamyb10-B1b/Tamyb10-D1a、Tamyb10-A1b/Tamyb10-B1a/Tamyb10-D1b、Tamyb10-A1a/Tamyb10-B1b/Tamyb10-D1b和Tamyb10-A1b/Tamyb10-B1b/Tamyb10-D1b,这些基因型材料共有71份,占供试材料总数的58.2%。说明当Tamyb10基因在三个位点均为野生型时,种皮颜色为白色;而当任何一个位点发生突变时种皮颜色均表现为红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Tamyb10基因 种皮颜色 功能标记
下载PDF
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在仓储害虫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伍祎 李志红 +2 位作者 李燕羽 张涛 曹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0-146,共7页
DNA分子遗传标记的产生和发展,为从分子水平研究重要经济昆虫提供了全新的技术和手段。仓储害虫在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仓储害虫遗传物质的研究和分析,能够从生命的本质上探索仓储害虫的系统发育、遗传结构和进化机制等问题,... DNA分子遗传标记的产生和发展,为从分子水平研究重要经济昆虫提供了全新的技术和手段。仓储害虫在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仓储害虫遗传物质的研究和分析,能够从生命的本质上探索仓储害虫的系统发育、遗传结构和进化机制等问题,为害虫综合治理策略提供理论支持。在仓储害虫中,分子标记研究起步较晚,研究的重点主要是鞘翅目和啮虫目害虫。回顾、分析了DNA分子标记技术在仓储害虫中的研究与应用,包括仓储害虫种类鉴定、系统发育、种群遗传多样性及抗药性等,并对该技术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记 仓储害虫 粮食储藏
下载PDF
水稻产量分子设计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分云 李宏 +5 位作者 周向阳 王重荣 周德贵 赖穗春 陈立云 周少川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63-672,共10页
高产是水稻育种的重要目标。随着水稻基因组测序的广泛使用,功能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水稻产量相关基因或QTL被精确定位甚至克隆,以SNP为代表的新一代分子标记技术为水稻高产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重要基础。本文以... 高产是水稻育种的重要目标。随着水稻基因组测序的广泛使用,功能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水稻产量相关基因或QTL被精确定位甚至克隆,以SNP为代表的新一代分子标记技术为水稻高产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重要基础。本文以水稻产量性状分子生物学为基础,总结水稻产量分子设计育种所成就及阻碍其发展的制约因子,提出实现水稻产量分子设计育种必须建立高通量、高效、便捷的检测平台,从而达到提高水稻产量潜力的最终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产量 SNP标记 分子设计育种
下载PDF
粳稻粒形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座检测 被引量:15
20
作者 黎毛毛 徐磊 +5 位作者 任军芳 曹桂兰 余丽琴 贺浩华 韩龙植 高熙宗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255-2261,共7页
【目的】通过对粳稻粒形性状的QTL检测,为粳稻粒形性状相关QTL的精细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大粒粳稻DL115与小粒粳稻XL005杂交获得的F2代200个个体为作图群体,在北京进行稻谷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 【目的】通过对粳稻粒形性状的QTL检测,为粳稻粒形性状相关QTL的精细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大粒粳稻DL115与小粒粳稻XL005杂交获得的F2代200个个体为作图群体,在北京进行稻谷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千粒重等粒形性状的鉴定。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利用SSR标记对上述粒形性状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座检测。【结果】上述粒形性状在F2群体均呈正态连续分布,表现为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共检测到与粒形性状相关的QTL16个,分布于第2、3、5和12染色体上。其中qGL3a、qGW2、qGW5、qGT2、qRLW2、qRLW3、qGWT2和qGWT3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15.42%、40.89%、13.54%、33.43%、13.82%、13.61%、12.51%和10.1%,为主效QTL。其中,qGW2、qGT2、qRLW2和qGWT2均位于第2染色体上的RM12776-RM324区间。在所检测到的16个QTL中,4个QTL的增效等位基因来源于小粒亲本XL005,而其余QTL的增效等位基因均来源于大粒亲本DL115。基因作用方式主要表现为加性或部分显性。【结论】粳稻粒形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第2染色体RM12776-RM324区间是分别与粒宽、粒厚、长宽比和千粒重相关的4个主效QTL的共同标记区间,与其相邻的2个标记(RM12776和RM324)应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探讨其利用价值。大粒亲本对稻谷粒长、粒宽、粒厚和千粒重等性状的增效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粒形性状 微卫星标记 数量性状基因座 基因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