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海拔寒区沼泽土地层隧道边仰坡锚杆加固效果分析
1
作者 贺正伟 胡焕猛 杨浩楠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1期34-38,共5页
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对比分析了边仰坡加固前后隧道进洞时边仰坡的稳定性,对仰坡位移、塑性区分布、仰坡安全系数和锚杆轴力分布进行了分析。边仰坡在进行加固后位移及塑性区范围减小,隧道进洞施工对其稳定性影响减小;隧道进洞50 m... 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对比分析了边仰坡加固前后隧道进洞时边仰坡的稳定性,对仰坡位移、塑性区分布、仰坡安全系数和锚杆轴力分布进行了分析。边仰坡在进行加固后位移及塑性区范围减小,隧道进洞施工对其稳定性影响减小;隧道进洞50 m时仰坡加固前后安全系数分别为1.3和1.55,安全系数有较大提升;根据锚杆轴力随其长度分布规律得出边仰坡在隧道施工扰动下是沿浅层滑动面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寒区 沼泽土地层 边仰坡支护 锚杆轴力
下载PDF
土地利用对沼泽湿地土壤碳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江长胜 王跃思 +1 位作者 郝庆菊 王定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48-252,共5页
以三江平原分布最广泛的两种自然沼泽湿地(毛果苔草沼泽和小叶章草甸)以及不同利用类型土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对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土壤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泽湿地土壤中碳含量主要受地表积水环境的控制,表现为常年积... 以三江平原分布最广泛的两种自然沼泽湿地(毛果苔草沼泽和小叶章草甸)以及不同利用类型土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对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土壤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泽湿地土壤中碳含量主要受地表积水环境的控制,表现为常年积水的毛果苔草沼泽高于季节性积水的小叶章草甸,毛果苔草沼泽土壤总碳(TC)、有机碳(SOC)、无机碳(SIC)及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分别为(258.4±81.9)g/kg,(203.7±62.4)g/kg,(54.7±19.4)g/kg和(4.8±0.85)g/kg,小叶章草甸土壤则分别为(99.4±24.2)g/kg,(81.4±24.5)g/kg,(17.9±9.8)g/kg和(2.4±0.27)g/kg。垦殖导致沼泽湿地土壤碳含量显著降低,土壤TC及SOC含量随开垦年限的增加而递减,并与垦殖年限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沼泽湿地退化后,土壤碳含量降低,小叶章草甸退化为小叶章-杂类草草甸后土壤TC,SOC,SIC及DOC分别减少了71%,72%,67%和76%,毛果苔草沼泽退化为灌丛-杂类草草甸后则分别减少了69%,65%,83%和60%。"退耕还湿"能提高土壤中的碳含量,但增加速率较慢。土壤pH值是影响土壤碳含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沼泽湿地 土地利用变化 土壤碳
下载PDF
松辽平原盐碱沼泽地的渔业治理模式 被引量:12
3
作者 杨富亿 李秀军 +2 位作者 裘善文 王德斌 刘银良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84-289,共6页
根据1990~1993年在松辽平原腹地大安市的试验研究结果,报导了盐碱沼泽地渔业治理中七种类型模式及其主要技术与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松辽平原 盐碱沼泽地 渔业治理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对盐城滨海湿地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许振 左平 +1 位作者 王俊杰 杜进进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4-450,共7页
以盐城滨海湿地为例,基于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估算了1987-2007年盐城滨海湿地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储存量和滨海湿地土壤固碳能力现状。结果表明: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1992年较1987年略有增长,1992~2002年间下降33.3%... 以盐城滨海湿地为例,基于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估算了1987-2007年盐城滨海湿地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储存量和滨海湿地土壤固碳能力现状。结果表明: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1992年较1987年略有增长,1992~2002年间下降33.3%,2002~2007年间增加30.5%。自然湿地面积减少是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而互花米草入侵和围垦造田造成了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增加。农田、芦苇滩、碱蓬滩、互花米草滩和光滩有机碳埋藏速率分别为12.90、0.30、0.80、2.92和1.68×10^4 t/a。滩涂围垦造田在短期内有利于滨海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增加,但淤泥质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在淤长过程中的自然演替过程,能使整个湿地具有更高、更持久的固碳能力。本研究建议合理控制围垦速率,才能在获取经济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保证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持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盐沼 土地利用变化 土壤有机碳库 江苏盐城
下载PDF
三江平原露水资源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阎百兴 邓伟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32-737,共6页
研究了三江平原露日的变化特征,并对沼泽地毛果苔草(Carexlasiocarpa)群落和大豆地中露水的凝结进行了实地观测。结果表明:三江平原露水出现频率较高的季节是夏秋季(6~9月),露水凝结量最多的月份是9月;近12年来,年露日在66~108d,平均... 研究了三江平原露日的变化特征,并对沼泽地毛果苔草(Carexlasiocarpa)群落和大豆地中露水的凝结进行了实地观测。结果表明:三江平原露水出现频率较高的季节是夏秋季(6~9月),露水凝结量最多的月份是9月;近12年来,年露日在66~108d,平均为95.42d;7~9月大豆地地面的露水凝结量明显高于沼泽地地面,而5~6、10月低于沼泽地地面;沼泽地中冠层的露水凝结量最多,地面上的露水量略低于顶层,而大豆地中露水凝结量的垂直差异不明显;2003年沼泽地、大豆地单位土地面积上实际凝结的露水量为20.68、19.46mm,分别占同期降雨量的5.05%、4.75%。露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干季降雨的不足,是影响水量平衡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露水资源 沼泽地 大豆地 毛果苔草群落
下载PDF
干旱区湿地多功能景观研究的意义与前景分析 被引量:45
6
作者 周华荣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20,共5页
在介绍多功能景观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对湿地及其景观生态学研究现状,特别是干旱区湿地和新疆湿地特征的分析,论述了干旱区湿地多功能景观研究的意义,提出了该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框架,并对其前景加以展望。
关键词 前景分析 湿地 景观生态学 干旱区 研究框架 新疆 展望 多功能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沉积环境和沉积模式 被引量:5
7
作者 林承焰 姜在兴 +1 位作者 董春梅 周丽清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3年第3期5-11,共7页
由于特殊的气侯、地理、河口区构造背景、黄河及蓄水体水动力等沉积条件.黄河三角洲形成了独特的沉积环境和沉积模式.经过实地考察和研究认为.黄河三角洲属于高建设性的扇形三角洲.可以划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三角洲... 由于特殊的气侯、地理、河口区构造背景、黄河及蓄水体水动力等沉积条件.黄河三角洲形成了独特的沉积环境和沉积模式.经过实地考察和研究认为.黄河三角洲属于高建设性的扇形三角洲.可以划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三角洲平原包括分流河道、废弃河道、堤岸、沼泽、盐碱滩和风成沉积等微环境.黄河三角洲平原发育盐碱滩,与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经典模式有本质区别.三角洲前缘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水下天然堤和决口扇、河口砂坝、远砂坝和三角洲前缘席状砂等徽环境.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环境和沉积模式研究对于古代三角洲研究以及开发和治理黄河三角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 沉积环境 沉积模式 沼泽
下载PDF
天津三河岛及其周边地区晚全新世沉积环境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志广 裴艳东 +5 位作者 商志文 王福 田立柱 范昌福 车继英 王宏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7年第1期33-38,共6页
坐落于永定新河-潮白新河与蓟运河汇流处的三河岛及其周边潮间带,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记录了中全新世晚期以来直至现代的泥质海岸带变化过程。作者通过全取心浅孔钻探、全站仪高程测量和沉积学综合研究,重建了该地区中全新世晚期以来地... 坐落于永定新河-潮白新河与蓟运河汇流处的三河岛及其周边潮间带,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记录了中全新世晚期以来直至现代的泥质海岸带变化过程。作者通过全取心浅孔钻探、全站仪高程测量和沉积学综合研究,重建了该地区中全新世晚期以来地层及沉积环境演替过程:中全新世开放潮坪沉积了“灰色单元”砂泥质层,约在2.4 ka cal BP开始转为晚全新世盐沼环境,沉积了“黄色单元”泥质层。近百余年以来,因人类活动加剧,重归开放潮坪环境,堆积了现代淤泥质层。该项研究成果可为了解现代地质环境,预测未来地质环境的变化过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河岛 晚全新世 开放潮坪 盐沼
下载PDF
1954~2005年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农田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58
9
作者 王宗明 宋开山 +7 位作者 刘殿伟 张柏 张树清 李方 任春颖 金翠 杨婷 张春华 《湿地科学》 CSCD 2009年第3期208-217,共10页
作为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淡水沼泽湿地集中分布区,三江平原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区域生态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人类活动的剧烈影响,1954~2005年期间,三江平原大面积的沼泽湿地已被农田所替代,并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作为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淡水沼泽湿地集中分布区,三江平原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区域生态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人类活动的剧烈影响,1954~2005年期间,三江平原大面积的沼泽湿地已被农田所替代,并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国内以往的相关研究未能深入揭示区域尺度湿地农田化的过程与规律。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集成地形图与遥感影像(Landsat MSS,Landsat TM,CBERS)数据,分析了1954~2005年间三江平原湿地农田化过程及其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从1954到2005年,三江平原沼泽湿地面积减少了77.03%;与湿地大面积减少相对应,耕地面积增加了2.5倍,2005年耕地面积占整个三江平原面积的55.14%,成为三江平原的主导景观。1954~1976年和1977~1986年为湿地农田化规模最大的2个阶段,沼泽湿地转化为耕地的面积分别为186.40×104hm2和120.29×104hm2。至2005年,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农田化过程基本结束,大面积成片的湿地仅存在于几个较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内。1954~2005年期间,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农田化的面积为258.48×104hm2,为1954年沼泽湿地面积的73.3%。(2)三江平原发生湿地农田化过程的主要自然地理环境背景为:海拔为0~100m,坡度为0°~1°,地貌类型为河漫滩、河流阶地、沼泽洼地、冲积洪积平原和低台地,土壤类型为草甸土、沼泽土和白浆土。(3)1954~2005年间,三江平原地区年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增温速率为0.029℃/a。气候变暖为农业开垦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条件。区域人口大量增加是湿地开垦为农田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驱动因素,1959~2005年间三江平原总人口增加了3.13倍,耕地面积与总人口及农业人口之间均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关系。国家政策对于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农田化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湿地农田化过程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耕地 三江平原
下载PDF
高原湖沼区水系沉积物和土壤中价态金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理勤 卫万顺 +1 位作者 路彦明 刘桂阁 《黄金科学技术》 2002年第6期39-44,共6页
西藏班公湖 -怒江成矿带的典型样品中价态金的分析结果显示土壤 (残坡积物 )中Au0 和Au3+显著相关 ,相关系数 ( γ)为 0 .96;水系沉积物中∑Au和Au3 + +Au+ 具相关性 ,相关系数 (γ)为 0 .50。以此为例探讨了高原湖沼区价态金分布的成因。
关键词 土壤 水系沉积物 价态金 分析 高原湖沼区
下载PDF
城市化对城市及周围附近气压变化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德英 梁国坚 田小琪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101-105,108,共6页
通过对订正到海平面高度的城市市中心与市郊两地气压的对比分析,发现虽然市中心与市郊两地海平面气压变化趋势一致,但两地气压数据存在显著差异,由于城市环境影响形成了城市及周围附近气压场的变化,市中心比市郊气压要低,经过比较... 通过对订正到海平面高度的城市市中心与市郊两地气压的对比分析,发现虽然市中心与市郊两地海平面气压变化趋势一致,但两地气压数据存在显著差异,由于城市环境影响形成了城市及周围附近气压场的变化,市中心比市郊气压要低,经过比较发现,市中心与市郊海平面气压羞绝对值存在着“冬季大、春秋次之、夏季最小”的季节变化规律,以及“白天不明显、夜间显著”日变化规律的“城市气压洼地效应”,该效应是造成两地气压差异的除海拔高度不同之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城市气压洼地效应 对比分析
下载PDF
论安徽沿淮低洼地的景观型生态开发 被引量:1
12
作者 鲁峰 《技术经济》 2006年第11期42-46,共5页
通过对沿淮低洼地类型的分析,提出适宜低洼地景观生态开发的几种类型和管理模式,提出应借助自然力,改变沿淮低洼地生态面貌的新思考: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修复和重建低洼地生态系统;提高低洼地的自然生产力、经济生产力、景观吸引力... 通过对沿淮低洼地类型的分析,提出适宜低洼地景观生态开发的几种类型和管理模式,提出应借助自然力,改变沿淮低洼地生态面貌的新思考: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修复和重建低洼地生态系统;提高低洼地的自然生产力、经济生产力、景观吸引力、可持续发展力,完成土地功能的转变。低洼地景观开发应与旅游开发充分结合,二者相互促进。茂密的芦苇和水草、成群栖息水鸟和两栖生物,形成优美的湿地环境,是未来发展旅游的理想场所,同时可以适度地把湿地产品开发成旅游产品,并使之成为乡村旅游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淮 低洼地 景观生态 开发
下载PDF
洞庭湖“围湖造田”的文化逻辑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谭卫华 《鄱阳湖学刊》 2010年第6期102-107,共6页
对洞庭湖区的围湖造田,从元代开始一直延续至今,这是太湖流域区围湖建构固定圩田的一个翻版,从技术技能、资源利用方式、预期达到的目标都与太湖流域建造圩田别无二致。其实,这也是汉族文化历史逻辑的结果,都是从汉文化出发,又以汉文化... 对洞庭湖区的围湖造田,从元代开始一直延续至今,这是太湖流域区围湖建构固定圩田的一个翻版,从技术技能、资源利用方式、预期达到的目标都与太湖流域建造圩田别无二致。其实,这也是汉族文化历史逻辑的结果,都是从汉文化出发,又以汉文化为归宿。洞庭湖区与太湖流域由于地理环境存在差异,若使用相同的文化逻辑进行运作,势必使得洞庭湖围湖造田的预期目标难以实现,并呈现出了一系列的生态、经济、社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围湖造田 文化逻辑 汉文化
下载PDF
生态技术与理念在蟠龙云水生态技术园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14
作者 丁炜 金剑波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74-78,共5页
生态技术在规划和设计中的实践运用,是建设节能型社会的现实需要。通过蟠龙云水生态技术园总体规划的实践工程,着重研究了太阳能、中水处理、湿地污水处理、绿色环保材料等在度假园区开发过程中的应用及经济可行性分析,指出生态技术在... 生态技术在规划和设计中的实践运用,是建设节能型社会的现实需要。通过蟠龙云水生态技术园总体规划的实践工程,着重研究了太阳能、中水处理、湿地污水处理、绿色环保材料等在度假园区开发过程中的应用及经济可行性分析,指出生态技术在未来具体规划设计中具有的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技术 太阳能 中水处理 湿地 绿色环保建材
下载PDF
南洞庭湖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陈凤翔 钟永德 +1 位作者 张合平 何平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67-70,共4页
在探讨生态旅游与自然保护区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南洞庭湖湿地和水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提出了南洞庭湖生态旅游开发的7 项原则.特别强调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的社区参与性和"泄漏”极限、与专家的伙伴关系原则,认为... 在探讨生态旅游与自然保护区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南洞庭湖湿地和水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提出了南洞庭湖生态旅游开发的7 项原则.特别强调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的社区参与性和"泄漏”极限、与专家的伙伴关系原则,认为这是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给旅游地带来实惠,促进自然保护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并强调生态旅游有效管理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洞庭湖 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
下载PDF
闽江河口短叶茳芏湿地及围垦后的养虾塘N_2O通量比较 被引量:8
16
作者 谭立山 杨平 +3 位作者 徐康 陈坤龙 黄佳芳 仝川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929-3939,共11页
以闽江河口鳝鱼滩的短叶茳芏湿地及其转化而成的养虾塘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5~11月,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和悬浮箱-气相色谱法分别对白天短叶茳芏湿地和养虾塘水-气界面N_2O通量进行观测,并同步测定短叶茳芏湿地间隙水化学指标和养虾塘... 以闽江河口鳝鱼滩的短叶茳芏湿地及其转化而成的养虾塘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5~11月,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和悬浮箱-气相色谱法分别对白天短叶茳芏湿地和养虾塘水-气界面N_2O通量进行观测,并同步测定短叶茳芏湿地间隙水化学指标和养虾塘水体理化指标.结果表明,观测期间短叶茳芏湿地和养虾塘水-气界面N_2O通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13.11~206.57μg/(m^2·h)和-2.27~143.25μg/(m2·h),均值分别为(38.35±24.44)μg/(m2·h)和(46.44±15.93)μg/(m2·h),整体均表现为大气中N_2O的排放源,但两者N_2O通量无显著差异(P>0.05).短叶茳芏湿地N_2O通量与土壤间隙水的盐度和营养盐呈显著正相关(P<0.05),养虾塘水-气界面N_2O通量与水深、水体盐度和营养盐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O通量 潮汐沼泽 养虾塘 土地利用变化 闽江河口
下载PDF
Cu^(2+)胁迫下湿地微生物热代谢活性及Cu^(2+)的固定/转化率 被引量:2
17
作者 江绍锋 蓝运华 +1 位作者 夏樱花 陆祖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8-363,共6页
应用微量热法结合常规分析方法,研究了桂林会仙湿地沼泽底泥和水稻田微生物在800~4 000μg·g-1Cu2+胁迫下的热代谢活性及Cu2+的固定/转化率。结果表明,在w(Cu2+)为800μg·g-1条件下,水稻田和沼泽底泥土壤微生物对Cu2+的固定/... 应用微量热法结合常规分析方法,研究了桂林会仙湿地沼泽底泥和水稻田微生物在800~4 000μg·g-1Cu2+胁迫下的热代谢活性及Cu2+的固定/转化率。结果表明,在w(Cu2+)为800μg·g-1条件下,水稻田和沼泽底泥土壤微生物对Cu2+的固定/转化率分别为44.93%和34.59%,但在w(Cu2+)为4 000μg·g-1时则分别是93.16%和85.13%;Cu2+对水稻田和沼泽底泥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2 043和2 325μg·g-1;水稻田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低于沼泽底泥,在土壤及其微生物共同作用下Cu2+的固定/转化率随Cu2+浓度递增而升高;在相同条件下,水稻田和沼泽底泥土壤微生物的代谢速率在α=0.05或α=0.01水平上显著相关。湿地土壤用途改变后,土壤微生物在固定/转化Cu2+的作用上发生了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林 会仙湿地 水稻田 沼泽底泥 微生物热代谢活性 Cu2+固定 转化率
下载PDF
江汉湖群气候效应研究
18
作者 冯明义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年第3期245-250,共6页
以洪湖为例,分析了江汉湖群湖泊对气温、降水的影响,还分析了围湖造田对湖区降水的影响.
关键词 气候效应 围湖造田 气温 降水
下载PDF
三江平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6
19
作者 郭岳 张仲胜 宋晓林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7年第4期43-47,共5页
通过测定三江平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典型样带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研究了土壤DOC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揭示垦殖过程对土壤DOC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下,小叶章湿地土壤中DOC含量最高(768.54 mg/kg),林地次之(岛... 通过测定三江平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典型样带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研究了土壤DOC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揭示垦殖过程对土壤DOC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下,小叶章湿地土壤中DOC含量最高(768.54 mg/kg),林地次之(岛状林为676.65 mg/kg;人工杨树林为575.91 mg/kg),农田土壤最低(玉米地为318.7 mg/kg;水稻田为523.94 mg/kg)。除水稻田外,其余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DOC由表层至底层均呈现出先增加而后急剧减少的趋势,在水稻田中,DOC含量随着剖面深度增加而明显升高;土壤DOC含量与土壤有机质(SOM)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588,p<0.001),与p H值呈显著负相关(r=-0.228,p=0.038)。湿地垦殖后,土壤中DOC占SOM的比例下降,表明湿地垦殖减缓了土壤碳周转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土地利用方式 DOC 小叶章湿地 分布特征
下载PDF
渭河仓张段滩地考古调查简报 被引量:1
20
作者 许卫红 +2 位作者 张杨力铮 高忠玉 狄明(绘图) 《文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19,共9页
多年来,渭河西咸新区秦汉新城仓张段南、北滩地三公里范围内不断有古遗物出土,其中以战国晚期至秦代高等级建筑材料为主,另有大量战国晚期至唐宋钱币。通过对近十年考古调查资料的整合可知,古遗存时代上限不晚于战国晚期,下限可延续至唐... 多年来,渭河西咸新区秦汉新城仓张段南、北滩地三公里范围内不断有古遗物出土,其中以战国晚期至秦代高等级建筑材料为主,另有大量战国晚期至唐宋钱币。通过对近十年考古调查资料的整合可知,古遗存时代上限不晚于战国晚期,下限可延续至唐宋,东段稍早于西段;早期遗存与秦都咸阳城关系密切,属性大体有三种可能:孝公始建的咸阳城故址、咸阳城北区的市、具有外郭城部分功能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滩地 战国晚期 秦咸阳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