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论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书名的翻译——与蒋自强等、罗卫东及谢祖钧先生商榷
1
作者 黄剑 《译苑新谭》 2021年第2期132-142,共11页
亚当·斯密的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一书为道德哲学领域中的经典之作。1997年,该书首个中译本问世,定名《道德情操论》。此后,该书经历多次复译,书名大多采用《道德情操论》这一译法。对此译法,来自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均... 亚当·斯密的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一书为道德哲学领域中的经典之作。1997年,该书首个中译本问世,定名《道德情操论》。此后,该书经历多次复译,书名大多采用《道德情操论》这一译法。对此译法,来自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均颇有微词,建议改为《道德情感论》或《道德感情论》,体现了译者和学者们对相关词汇和著作内容的不同理解。考虑到该书的学术地位及著作标题翻译的重要性,本文从词汇含义、著作内容及标题翻译质量标准等方面对现有译法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译法,以期增进我们对该书内容及学术著作标题翻译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情操论 书名翻译 翻译批评
原文传递
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内涵及提升路径
2
作者 刘秀英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1-64,共4页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构建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需求下,习近平总书记为我国高校教师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其中,“四有”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和有仁爱之心,思想政治素质已成为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构建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需求下,习近平总书记为我国高校教师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其中,“四有”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和有仁爱之心,思想政治素质已成为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首要素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具有与时俱进的特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赋予其新的要求,其价值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进一步充分彰显,蕴涵的精髓在对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要求中凸显了精神支柱、根本基础、重要保障和动力源泉的效能,成为指导高校教师的科学理论纲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教师 思想政治素质 教师教育 理想信念 道德情操 扎实学识 仁爱之心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培育与弘扬
3
作者 万长松 王熠龙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0-17,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在教育精神人格化和具体化过程中形成,并在新时代实现了创新发展,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教育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引领。从逻辑遵循和方法路径两个方面探究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培育与弘扬,能够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强大的人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理想信念 道德情操 育人智慧 仁爱之心 弘道追求
下载PDF
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的价值与路径
4
作者 刘继伟 《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3-76,96,共5页
家国情怀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受到外部环境的冲击和自身因素影响,当前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工作中存在一些困难。可能的消解路径包括:将培育大学生家国情... 家国情怀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受到外部环境的冲击和自身因素影响,当前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工作中存在一些困难。可能的消解路径包括:将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作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渠道,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整合优秀教学资源,创新思政课方式方法,推进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相结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教学 家国情怀 教学模式 立德树人
下载PDF
从《多情客游记》看劳伦斯·斯特恩的伦理道德观
5
作者 黄驰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23年第2期54-61,共8页
英国18世纪感伤主义小说家劳伦斯·斯特恩在其代表作《多情客游记》中大肆刻画和渲染主人公约里克牧师多愁善感、恣意放纵、贪图女色的本性。虽然身为神职人员,劳伦斯·斯特恩把牧师仅作为其谋生的职业,过着一面布道、主持弥撒... 英国18世纪感伤主义小说家劳伦斯·斯特恩在其代表作《多情客游记》中大肆刻画和渲染主人公约里克牧师多愁善感、恣意放纵、贪图女色的本性。虽然身为神职人员,劳伦斯·斯特恩把牧师仅作为其谋生的职业,过着一面布道、主持弥撒,一面聚集放荡朋友寻欢作乐的双重而伪善的生活。小说折射了作家本人及时行乐、游戏人生的消极态度,反映了其逃避社会责任和宗教伦理的道德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伦斯·斯特恩 《多情客游记》 伦理道德 18世纪
下载PDF
现代人如何彼此同情?--以休谟与卢梭的同情观为焦点
6
作者 贾沛韬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47,170,共11页
在关于自我与他人如何合群共存的探讨中,休谟和卢梭提供了两种内在一致且可协同生效的同情方案。作为典型的现代理论家,他们对同情的关注和这种关注对道德情感的共同倚重体现了现代伦理生活对人性与道德的内向探索和对日常生活的肯定。... 在关于自我与他人如何合群共存的探讨中,休谟和卢梭提供了两种内在一致且可协同生效的同情方案。作为典型的现代理论家,他们对同情的关注和这种关注对道德情感的共同倚重体现了现代伦理生活对人性与道德的内向探索和对日常生活的肯定。从这些共同的问题意识出发,两种世俗化且平等化的同情观着意强调了现代人能够基于自然的心灵内在构造而发挥道德情感的力量,葆有同情这种自然美德并坚持一种关照人类、超越立场和利益的普遍主义式同情姿态。进一步就具体的同情机制而言,休谟式同情体现为对一切苦乐感受和赞责评价的“同感共鸣”,卢梭式同情体现为对他人痛苦的“设身处地”,前者着眼于悲悯而冷静的旁观,后者着眼于自顾却热情的行动,它们共同导向了正义问题,有待当代阐释者甄别两种同情观的转型意味并由此探索如何借助同情改善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情 休谟 卢梭 道德情感
下载PDF
道德·家风·党性:龚全珍精神情操的时代价值
7
作者 康凤云 麦中坚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5,共5页
“道德之善”“家风之美”“党性之纯”是龚全珍精神情操的主要闪光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龚全珍精神情操作为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映照和现实表达,对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具有引领和借鉴价值;龚全珍精神情操作为传承... “道德之善”“家风之美”“党性之纯”是龚全珍精神情操的主要闪光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龚全珍精神情操作为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映照和现实表达,对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具有引领和借鉴价值;龚全珍精神情操作为传承老一辈革命家和优秀共产党员红色家风的典型代表,对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具有示范和标杆价值;龚全珍精神情操作为党性教育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加强党性修养、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龚全珍 道德之善 家风之美 党性之纯
下载PDF
大学外语课堂嵌入式情感道德教育模式探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朝红 刘旸 李彤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44-147,共4页
大学生外语课堂是情感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学生思辨能力中情感品质的培养有利于大学外语课堂情感道德教育功能的发挥。文章结合专项调查研究的数据分析,探讨了将思辨能力的培养渗入至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论述了如何构... 大学生外语课堂是情感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学生思辨能力中情感品质的培养有利于大学外语课堂情感道德教育功能的发挥。文章结合专项调查研究的数据分析,探讨了将思辨能力的培养渗入至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论述了如何构建大学外语课堂嵌入式情感道德教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 思辨能力 情感道德 教育模式
下载PDF
同情在亚当·斯密伦理思想中的作用 被引量:17
9
作者 聂文军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1-117,共7页
亚当.斯密是18世纪的著名道德哲学家和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同情在亚当.斯密的伦理思想体系中具有多种意义。同情不仅是亚当.斯密建构和评价其道德情操的工具,而且成为其经济伦理的认识论基础。斯密的同情论为我们把握"亚当.... 亚当.斯密是18世纪的著名道德哲学家和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同情在亚当.斯密的伦理思想体系中具有多种意义。同情不仅是亚当.斯密建构和评价其道德情操的工具,而且成为其经济伦理的认识论基础。斯密的同情论为我们把握"亚当.斯密问题"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情 伦理思想 道德情操 “亚当·斯密问题” 德性
下载PDF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中的效用论辨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正萍 罗卫东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17,共8页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就效用对赞同情感的影响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看法。他认为,无论是审美还是道德赞同,效用都不是主要的原则。我们对物的赞美、对道德的赞同,不是因为它们有用,而是因为它们是合宜的、符合事实的。合宜性是审美...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就效用对赞同情感的影响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看法。他认为,无论是审美还是道德赞同,效用都不是主要的原则。我们对物的赞美、对道德的赞同,不是因为它们有用,而是因为它们是合宜的、符合事实的。合宜性是审美赞同和道德赞同的最主要原则。审美与道德美的合宜性的标准来源于无偏的、全知全能的旁观者的同情。在效用论这个问题上,合宜性不完全是经验的观察,还体现了一种"确定的意图"。它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我们对美和道德的赞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用 赞同 《道德情操论》 亚当.斯密
下载PDF
中西正义观之比较 被引量:10
11
作者 邓晓芒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0-69,共10页
中国传统正义观除了昙花一现的墨家外,主要是儒家对"义"(義)的宣扬和阐释,它相对于"仁"更偏重外在的制度设计,但其根源在于内心情感上的"合宜",是立足于自然亲情之上的天经地义的等级关系(礼)。与此相对... 中国传统正义观除了昙花一现的墨家外,主要是儒家对"义"(義)的宣扬和阐释,它相对于"仁"更偏重外在的制度设计,但其根源在于内心情感上的"合宜",是立足于自然亲情之上的天经地义的等级关系(礼)。与此相对照,古希腊的"正义"(dike)的特点,一是强调公平或一视同仁;二是强调对不公平的惩罚,不徇私情;三是在人间正义和神的正义之间拉开了无限的距离,使人间正义带上了神圣性,并承认从神圣正义的高度可以对人间正义的不足进行批判或纠正;四是由理性所建立起来的正义原则的普遍性和可操作性,"理治"是古希腊民主制的基本原则。正是这些特点为西方现代民主制提供了最原始的基因,同时也体现了与中国传统的"义"的思想的根本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義) 正义(dike) 公平 情理 民主制
下载PDF
德育叙事究竟应该怎样“叙”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西顺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5-80,共6页
德育叙事是教育者对道德故事的叙述或重叙过程。对于同一则故事,叙的方式不同,德育效果则大相径庭。叙的方式是人类的价值、意义嵌入原生事件的重要渠道。那么,德育叙事究竟应该怎样"叙"?其方式主要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如何叙... 德育叙事是教育者对道德故事的叙述或重叙过程。对于同一则故事,叙的方式不同,德育效果则大相径庭。叙的方式是人类的价值、意义嵌入原生事件的重要渠道。那么,德育叙事究竟应该怎样"叙"?其方式主要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如何叙出事之"知":道德认知的澄明术;二是如何叙出事之"情":道德情感的催化剂;三是如何叙出事之"行":道德行动的图式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叙事 道德认知 道德情感 道德行动 图式
下载PDF
亚当·斯密的自然观——对《道德情操论》中nature的解读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红列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26,共9页
自然是18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亚当.斯密道德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当时强大的自然法传统对斯密产生了重要影响,体现在斯密的重要著作《道德情操论》中。此书对nature一词的不同区分和多重思考,反映出斯密试图建立... 自然是18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亚当.斯密道德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当时强大的自然法传统对斯密产生了重要影响,体现在斯密的重要著作《道德情操论》中。此书对nature一词的不同区分和多重思考,反映出斯密试图建立所有国家法律一般准则的自然法理学的努力,以及他不同于同时代其他哲学家的较为独特的自然观。这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斯密的道德哲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道德情操论》 自然 自然法
下载PDF
从韩国儒学史的角度来看茶山道德情感论的意义--兼论朝鲜性理学“理的下向化”问题 被引量:1
14
作者 崔英辰 邢丽菊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8-115,共8页
作为韩国儒学派的重要人物,茶山丁若镛(1762—1836)虽然非常肯定朱子的地位,但却试图超越朱子,主张追溯孔孟儒学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儒学思想的本质。茶山以经验性的事例和经典文献为依据来论述性善说的实践可能性,试图从人们日常... 作为韩国儒学派的重要人物,茶山丁若镛(1762—1836)虽然非常肯定朱子的地位,但却试图超越朱子,主张追溯孔孟儒学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儒学思想的本质。茶山以经验性的事例和经典文献为依据来论述性善说的实践可能性,试图从人们日常生活中体会到的情感来寻找人的本质属性,这比一般性理学形而上的理论更具有说服力。茶山的道德情感论将哲学的主题从"形而上"的领域转变到了日常的"生活世界",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自己的道德世界。这与儒学的本旨并无大异,只是茶山更加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理想的道德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可能性。这在朝鲜儒学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儒学 道德情感 茶山 性理学 下向化
下载PDF
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与自然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红列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6-40,52+156,共7页
在18世纪自然法传统的背景之下,亚当·斯密在其《道德情操论》中坚持经验主义的认识论,清醒地反对近代理性主义自然法理性至上的道德判断标准,同时又从本体论的角度有条件地接受了传统自然法尤其是斯多亚主义的自然法观,其目的在于... 在18世纪自然法传统的背景之下,亚当·斯密在其《道德情操论》中坚持经验主义的认识论,清醒地反对近代理性主义自然法理性至上的道德判断标准,同时又从本体论的角度有条件地接受了传统自然法尤其是斯多亚主义的自然法观,其目的在于,通过绝对信念的引入,增加合宜性判断的确定性,从而来弥补经验主义的相对性缺陷,最终能够达到一个稳定普适的社会道德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道德情操论》 自然法
下载PDF
高校图书馆参与网络舆情的德育功能探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孙颖 李婧 +1 位作者 王彤 陈扬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6-30,共5页
文章分析高校图书馆在引导舆情德育工作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高校图书馆应该站在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高度,在考虑大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的前提下,充分调动优势资源,以多种形式正确引导高校舆情发展,使高校图书馆在高校网络舆情思... 文章分析高校图书馆在引导舆情德育工作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高校图书馆应该站在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高度,在考虑大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的前提下,充分调动优势资源,以多种形式正确引导高校舆情发展,使高校图书馆在高校网络舆情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网络舆情 思想道德教育 心理
下载PDF
情感教育:一个关乎生活幸福的教育命题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平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6,共4页
幸福的生活是人人所向往和渴求的。虽然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不同,但是幸福生活有它自己的基本规定性。真实、向善、求美是构成幸福生活的基本条件。个人的生活幸福程度是与其自身的情感体验密切相关的。道德情感是一个人抱持积极生活态... 幸福的生活是人人所向往和渴求的。虽然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不同,但是幸福生活有它自己的基本规定性。真实、向善、求美是构成幸福生活的基本条件。个人的生活幸福程度是与其自身的情感体验密切相关的。道德情感是一个人抱持积极生活态度、关心他人、维护正义、追求幸福生活的内在动力。道德情感与对于幸福生活的追求之间表现出的一致性为情感教育奠定了基础。作为一个关乎生活幸福的教育命题,情感教育正是通过多种渠道,从人的内心深处寻求帮助人追求生活的"真"、"善"、"美"的途径和方法,使人拥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智慧、力量、勇气和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教育 幸福生活 道德情感
下载PDF
论道德意识的认知特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潇 《伦理学研究》 2004年第5期16-21,共6页
道德作为一种实践意识 ,其认知特征主要有三 :一是人道为本 ,自觉觉他 ;二是“是”“应”同辙 ,智仁并举 ;三是情理交融 ,知行合一。
关键词 道德意识 认知特征 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 道德理性
下载PDF
道德情感形成的制约要素 被引量:6
19
作者 高玉萍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2期58-60,共3页
对个体道德情感的培养是当前公民道德教育所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的基础理论问题。而道德情感的形成 ,必然要受到个体的生理基础、道德认知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可以说 ,正是这三者的不断运动和交互作用规定了个体的道德情感。
关键词 道德情感 制约要素 个体 生理基础 环境条件 道德教育
下载PDF
论两只“看不见的手”及其相互关系——重读斯密《国富论》和《情操论》的启发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卉 陈承明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7-10,共4页
英国伟大的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亚当.斯密,用两只"看不见的手"把他的两本著作《国富论》和《情操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在《国富论》中阐述了价值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如何调节经济生活;又在《情操论》中阐... 英国伟大的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亚当.斯密,用两只"看不见的手"把他的两本著作《国富论》和《情操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在《国富论》中阐述了价值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如何调节经济生活;又在《情操论》中阐述了伦理道德这只"看不见的手"如何调节精神生活。因此,把这两本著作结合起来学习,汲取其中的双重精华,才能使我们深刻认识经济与精神的相互关系,在完善市场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中,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此外,我们还要克服斯密理论的局限性,充分运用"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弥补"看不见的手"的缺陷,为向更高发展阶段过渡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富论 情操论 “看不见的手” 价值规律 伦理道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