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nano-voids and nano-cracks on the elastic properties of a host medium: xfem modeling with level-set function and free surface energy 被引量:2
1
作者 B.E. Hachi D. Hachi M. Haboussi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4期799-811,共13页
This work deals with the influences of nano-heterogeneities in the form of voids/cavities or cracks on the elastic (please confirm which word is correct. effective or elastic? According to the title of paper, I choose... This work deals with the influences of nano-heterogeneities in the form of voids/cavities or cracks on the elastic (please confirm which word is correct. effective or elastic? According to the title of paper, I choose elastic.) properties of a host medium. With a relatively large ratio of apparent-surface to volume and particularly strong physical interactions with the surrounding medium at nano-scale, nano-heterogeneities can potentially affect the elastic(effective or elastic?) properties of the parent medium (matrix) containing them in a significant manner. This has been reported by various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some of them are discussed in the present paper. To describe the positive (reinforcement) or negative (degradation) effect of the nano-heterogeneities from the modeling perspective,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energy of interfaces/surfaces between nano-heterogeneities and the matrix which, by the fact of the relatively large extent of their apparent surface and their strong physical interaction with their neighborhood, can no longer be neglected compared to those of the volume energy. Thus, to account for the effects of interfaces/surfaces in a nanostructured heterogeneous medium, the coherent interface model is considered in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within a periodic homogenization procedure. In this interface/surface model, the displacement vector is assumed to be continuous across the interface while the stress vector is considered to be discontinuous and satisfying the Laplace-Young equations. To solve these equations coupled to the classical mechanical equilibrium problem, a numerical simulation tool is developed in a two-dimensional (2D) context using the eXtended Finite Element Method (XFEM) and the Level-Set functions. The developed numerical tool is then used to carry out a detailed analysis about the effect of nano-heterogeneities on the overall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medium. The nano-heterogeneities are present in the medium initially as cylindrical cavities (circular in 2D) before being reduced to plane cracks (line in 2D) by successive flatten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face/Surface ENERGY XFEM LEVEL-SET FUNCTION Periodic homogenization nano-voids/Nano-cavities Nano-cracks Nano-inclusions/Nano-heterogeneities
下载PDF
沿<111>晶向冲击加载下铜中纳米孔洞增长的塑性机制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邓小良 祝文军 +2 位作者 贺红亮 伍登学 经福谦 《高压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9-65,共7页
用分子动力学方法计算模拟了沿〈111〉晶向冲击加载过程中,单晶铜中纳米孔洞(直径约1.3 nm)的演化及其周围区域发生塑性变形的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在沿〈111〉晶向冲击加载后,在面心立方(fcc)结构中的4族{111}晶面中有3族发生了滑移。... 用分子动力学方法计算模拟了沿〈111〉晶向冲击加载过程中,单晶铜中纳米孔洞(直径约1.3 nm)的演化及其周围区域发生塑性变形的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在沿〈111〉晶向冲击加载后,在面心立方(fcc)结构中的4族{111}晶面中有3族发生了滑移。伴随孔洞的增长,在所激活的3族{111}晶面上,观察到位错在孔洞表面附近区域成核,然后向外滑移,其中在剪切应力最大的〈112〉方向上,其位错速度超过横波声速,其它〈112〉方向的位错速度低于横波声速。模拟得到的位错阻尼系数范围与实验值基本符合。由于孔洞周围产生的滑移在空间比较对称,孔洞增长形貌接近球形。在恒定的冲击强度下,孔洞半径增长速率近似保持恒定,其速率随着冲击强度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错 断裂 分子动力学 纳米孔洞
下载PDF
TATB基PBX纳米孔隙的正电子湮没寿命谱 被引量:1
3
作者 杨仍才 田勇 +1 位作者 张伟斌 杜宇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0-203,共4页
为研究压制参数对TATB基高聚物粘结炸药(PB X)微观结构的影响,压制了密度为1.6~1.9 g·cm-3的PBX,采用了正电子湮没寿命谱(PALS)技术表征了其微观结构,讨论了不同压制密度PBX的纳米孔隙的变化。结果显示:压制密度越大,PBX中纳... 为研究压制参数对TATB基高聚物粘结炸药(PB X)微观结构的影响,压制了密度为1.6~1.9 g·cm-3的PBX,采用了正电子湮没寿命谱(PALS)技术表征了其微观结构,讨论了不同压制密度PBX的纳米孔隙的变化。结果显示:压制密度越大,PBX中纳米孔隙浓度越小,平均尺寸越大,这表明压制过程中,PBX界面孔隙不断减小,TATB晶体内部孔隙却不断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物理学 TATB基PBX 压制 纳米孔隙 正电子湮没寿命谱
下载PDF
纳米增强金属陶瓷的组织及热冲击性能 被引量:11
4
作者 许育东 刘宁 +4 位作者 石敏 晁晟 张宝华 刘雪敏 刘斌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4-50,共7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金属陶瓷的力学性能及其刀具的高速切削性能,研究了纳米增强金属陶瓷的显微组织特征和热冲击性能。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表明:组织中陶瓷相呈现典型的芯-壳结构特征;芯为TiC或Ti(C,N),而壳则为(Ti,Mo,W)(C,N)固溶体。... 为了进一步提高金属陶瓷的力学性能及其刀具的高速切削性能,研究了纳米增强金属陶瓷的显微组织特征和热冲击性能。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表明:组织中陶瓷相呈现典型的芯-壳结构特征;芯为TiC或Ti(C,N),而壳则为(Ti,Mo,W)(C,N)固溶体。纳米增强金属陶瓷机制为细晶强化、弥散强化和固溶强化。热冲击实验表明:随着热循环的进行,材料中孔洞的数量、孔洞的尺寸以及微裂纹的尺寸随之增大;同时,热循环过程中出现的表面氧化、裂纹长大、偏转以及桥接现象也很显著。与常规Ti(C,N)金属陶瓷相比,纳米增强金属陶瓷的抗热冲击性能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增强金属陶瓷 组织 热冲击性能 孔洞
下载PDF
块体非晶合金的剪切带演变与结构研究
5
作者 谢盛辉 郑子越 +2 位作者 曾燮榕 胡强 符冬菊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0-446,共7页
研究单轴准静态压缩时Zr基块体非晶合金的剪切带特征,结合热膨胀测试研究剪切引起的非晶合金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初始剪切带彼此独立(εp<2%),形核和初始扩展方向具有随机性,然后分叉(εp>2%)和相互交割(εp≥6.49%),次生剪切带逐... 研究单轴准静态压缩时Zr基块体非晶合金的剪切带特征,结合热膨胀测试研究剪切引起的非晶合金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初始剪切带彼此独立(εp<2%),形核和初始扩展方向具有随机性,然后分叉(εp>2%)和相互交割(εp≥6.49%),次生剪切带逐渐与受力方向成45°,剪切带的次生和扩展受切应力影响较大;变形初期(εp<3%),剪切变形伴随新生自由体积,对应的驰豫过剩自由体积增多,过冷液相区最大黏度增大;塑性应变进一步增大,剪切带相互交割,对应的驰豫过剩自由体积和黏度急剧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种合金 块体非晶合金 塑性应变 剪切带 驰豫过剩自由体积 纳米孔洞
下载PDF
单晶铜中纳米空洞的特性研究
6
作者 杨其利 《枣庄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45-47,共3页
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单晶铜中球形空洞在冲击波下的演化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在冲击波作用下,空洞周围原子发生滑移,已滑移和未滑移的边界形成位错环.不同位错环处的生长速度不同.
关键词 纳米空洞 位错环 冲击波
下载PDF
冲击条件下单晶铜中双纳米空洞的塌缩研究
7
作者 杨其利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6期17-19,共3页
为研究金属材料的破损机制,应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金属铜中两个纳米空洞在冲击作用下的塌缩过程做了研究.研究表明当两空洞沿冲击波方向放置时,左侧空洞的左右两侧均出现位错环,右侧空洞仅在其右侧出现位错环.当两空洞沿垂直于冲击... 为研究金属材料的破损机制,应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金属铜中两个纳米空洞在冲击作用下的塌缩过程做了研究.研究表明当两空洞沿冲击波方向放置时,左侧空洞的左右两侧均出现位错环,右侧空洞仅在其右侧出现位错环.当两空洞沿垂直于冲击波方向设置时,两空洞位错环出现交接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空洞 位错环 冲击波
下载PDF
单晶铝孔洞生长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3
8
作者 胡晓燕 徐建刚 闫新兴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2-55,共4页
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不同晶向单轴加载过程中,单晶铝中微纳米孔洞(约1.6 nm)的生长及周围区域的变形过程。为研究晶向对孔洞生长的影响,对具有相同初始孔洞体积分数的两个晶向进行拉伸加载,并对不同温度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晶向(x... 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不同晶向单轴加载过程中,单晶铝中微纳米孔洞(约1.6 nm)的生长及周围区域的变形过程。为研究晶向对孔洞生长的影响,对具有相同初始孔洞体积分数的两个晶向进行拉伸加载,并对不同温度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晶向(x-[100],y-[010],z-[001])的形变机制主要是{111}晶面部分位错引起的堆垛层错,B晶向(x-[-110],y-[111],z-[11-2])主要是位错的移动与堆积;B晶向比A晶向的位错成核应力大;B晶向屈服应力比A晶向对温度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纳米孔洞生长 单晶铝
下载PDF
含空洞双晶α-Fe中He团簇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9
作者 吉建莎 张效迅 +2 位作者 喻娟 黄丹 习武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034-2040,共7页
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和Gao等最近发现的Fe-He势函数研究了α-Fe倾侧晶界在300K下弛豫与单轴拉伸下He团簇的演变过程及材料内部空洞缺陷对He团簇的影响,并分析对比了拉伸过程中晶界的应力-应变曲线。结果显示:对比两种空洞位置,在弛... 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和Gao等最近发现的Fe-He势函数研究了α-Fe倾侧晶界在300K下弛豫与单轴拉伸下He团簇的演变过程及材料内部空洞缺陷对He团簇的影响,并分析对比了拉伸过程中晶界的应力-应变曲线。结果显示:对比两种空洞位置,在弛豫过程中He原子更易在晶界面上的空洞中聚集发生He团簇;在拉伸加载阶段,晶界面空洞与晶界面相交处和基体内部空洞与晶界相切位置易产生微裂纹,成为断裂初始点。对比应力-应变曲线可知,其基体内部含有空洞时的双晶模型断裂应力及断裂应变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侧晶界 He团簇 单轴拉伸 应力-应变曲线 纳米空洞
下载PDF
α-Fe<110>倾侧晶界单轴拉伸下位错演变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10
作者 习武 张效迅 +2 位作者 吉建莎 黄丹 史志成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30-35,共6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通过建立单轴拉伸条件下α-Fe<110>倾侧晶界模型,研究α-Fe<110>倾侧晶界及空洞周围位错发射、增殖演变过程.结果表明:α-Fe在塑性变形阶段与解理断裂微裂纹形核时会发射1/2<111>全位错并随着拉伸...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通过建立单轴拉伸条件下α-Fe<110>倾侧晶界模型,研究α-Fe<110>倾侧晶界及空洞周围位错发射、增殖演变过程.结果表明:α-Fe在塑性变形阶段与解理断裂微裂纹形核时会发射1/2<111>全位错并随着拉伸加载而呈指数型增殖,且内部位错相遇扩展分解得到<100>或<110>不全位错;此外,纳米空洞的存在提前了基体内部位错产生的时间,加快了位错密度的增长,但并不影响位错的增殖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α-Fe〈110〉倾侧晶界 纳米空洞 1/2〈111〉全位错
下载PDF
具有自塑能力可吸收注射型纳米骨浆(英文) 被引量:5
11
作者 罗萍 张阳德 +3 位作者 彭健 周健 贾泽明 潘一峰 《中国医学工程》 2003年第6期9-17,共9页
目的 为研制一种适应整形外科微创技术发展的一种可注射、可吸收、无产热、原位立即变硬的骨替代材料。方法 通过合成研制一种有缓冲性的黏滞性骨浆 ,在体外研究其生物相容性 ,同时在犬的双侧肱骨缺损模型上研究其自塑形和生物吸收特... 目的 为研制一种适应整形外科微创技术发展的一种可注射、可吸收、无产热、原位立即变硬的骨替代材料。方法 通过合成研制一种有缓冲性的黏滞性骨浆 ,在体外研究其生物相容性 ,同时在犬的双侧肱骨缺损模型上研究其自塑形和生物吸收特性。结果 实验证明该种植入材料具有极好的塑形性能 ,在 12~18周内完全吸收 ,临床上治疗骨折的X线显像充实 ,植入物吸收和骨再生存在一个合适的比例。结论 该文阐述了一种生物可吸收可调节硬化时间的注射性骨浆 ,该种骨浆的特性符合多数骨增生过程 ,具有自动充填 ,不产热 ,即便在潮湿和血运丰富的情况下亦有硬化 ,植入成分被设计为产生中性pH值的骨浆 ,能重建骨组织 ,不含有聚合体或可塑剂。大量体外研究表明该材料具有高度生物相容性和非致热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结晶羟基磷灰石(UA) 骨移植 骨替代 骨组织充填 注射型纳米骨浆 人造骨 生物体可吸收性骨水泥
下载PDF
超饱和溶氧提升地表水水质的试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翟袁桢 居素伟 《净水技术》 CAS 2019年第S02期60-63,共4页
溶解氧对于河湖等地表水自净和生态恢复的作用是很明确的,污染水体中的含碳有机物和含氮物质在被微生物吸收消化分解和硝化脱氮等形态转化时都要消耗大量的氧。采用纯氧交换溶氧技术对不同的水进行超饱和溶氧试验,阐明了在不同溶解氧浓... 溶解氧对于河湖等地表水自净和生态恢复的作用是很明确的,污染水体中的含碳有机物和含氮物质在被微生物吸收消化分解和硝化脱氮等形态转化时都要消耗大量的氧。采用纯氧交换溶氧技术对不同的水进行超饱和溶氧试验,阐明了在不同溶解氧浓度时,COD、氨氮浓度的变化和溶解氧浓度对水体的净化作用,并说明了该技术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氧 超饱和 水分子空隙 气体交换 微纳米曝气
下载PDF
〈111〉晶向冲击加载下单晶铜中纳米孔洞增长的早期动力学行为 被引量:14
13
作者 邓小良 祝文军 +2 位作者 贺红亮 伍登学 经福谦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4767-4773,共7页
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计算了单晶铜中纳米孔洞在沿〈111〉晶向冲击加载下增长的早期过程.测量发现不同加载强度下等效孔洞半径随时间近似成线性变化.观测到单孔洞增长的两种位错生长机理加载强度较低时,只在沿着冲击加载方向的孔洞顶... 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计算了单晶铜中纳米孔洞在沿〈111〉晶向冲击加载下增长的早期过程.测量发现不同加载强度下等效孔洞半径随时间近似成线性变化.观测到单孔洞增长的两种位错生长机理加载强度较低时,只在沿着冲击加载方向的孔洞顶点附近区域有位错的成核和运动;而随着加载强度超过一定阈值,在沿冲击加载和其垂直方向的孔洞顶点区域都观察到位错的成核和运动.在前一种机理作用下,孔洞只沿加载方向增长;在后一种机理作用下,孔洞同时沿加载和垂直于加载方向增长.分析孔洞表面原子的位移历史,发现沿加载及与其垂直方向的孔洞顶点沿径向的速度基本恒定,由此提出了一个孔洞生长模型,可以解释孔洞增长的线性生长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孔洞 分子动力学 冲击加载 位错
原文传递
冲击加载下孔洞贯通的微观机理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邓小良 祝文军 +2 位作者 宋振飞 贺红亮 经福谦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772-4778,共7页
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计算模拟了沿〈100〉晶向冲击加载下单晶铜中双孔洞的贯通过程.发现孔洞周围发射剪切型位错环是孔洞塌缩和增长的原因.在拉伸阶段,孔洞首先分别独立增长,随后其周围塑性变形区开始交叠和相互作用,最后两个孔洞开始直... 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计算模拟了沿〈100〉晶向冲击加载下单晶铜中双孔洞的贯通过程.发现孔洞周围发射剪切型位错环是孔洞塌缩和增长的原因.在拉伸阶段,孔洞首先分别独立增长,随后其周围塑性变形区开始交叠和相互作用,最后两个孔洞开始直接贯通.这种贯通模式和实验对延性材料中孔洞贯通过程的显微观察结果一致.对四种不同θ值(θ为两个孔洞中心连线与冲击加载方向之间的夹角)的模型分别进行了计算模拟,发现在相同的冲击加载强度下,θ=0°和θ=30°的孔洞之间没有相互贯通;而在θ=60°和θ=90°的孔洞之间观察到了贯通现象,而且θ=60°比θ=90°的构型更容易贯通.根据单孔洞周围位错发射特征,对上述现象在微观机理上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孔洞 分子动力学 冲击加载 贯通
原文传递
冲击波压缩下含纳米孔洞单晶铁的结构相变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崔新林 祝文军 +2 位作者 邓小良 李英骏 贺红亮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545-5550,共6页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含纳米孔洞的单晶铁在冲击波压缩下的结构相变(由体心立方结构α到六角密排结构ε)进行了研究,单晶铁样品的尺寸为17·2nm×17·2nm×17·2nm,总原子数428341个,在样品的中央预置一个直径...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含纳米孔洞的单晶铁在冲击波压缩下的结构相变(由体心立方结构α到六角密排结构ε)进行了研究,单晶铁样品的尺寸为17·2nm×17·2nm×17·2nm,总原子数428341个,在样品的中央预置一个直径为1·12nm的孔洞,利用一活塞分别以350,500,1087m/s的速度撞击样品产生冲击波,对应的冲击波压缩应力分别为12,17,35GPa.撞击方向沿单晶铁的[100]晶向.计算结果表明,在冲击波压缩下,孔洞对铁中的相变起了诱导作用,伴随着孔洞的塌陷,相变首先出现在孔洞周围的(011)面和(011)面上,然后扩展到整个样品.通过分析冲击压缩下原子的位移历史,解释了相变的微观机制,发现孔洞周围的原子在{011}面上沿〈011〉晶向滑移,离孔洞中心距离越近的{011}面上的原子容易滑移,间隔一层的{011}面与相邻层原子的移动位移幅度不同,这种相对滑移导致出现了新的结构(hcp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 分子动力学 冲击波 纳米孔洞
原文传递
冲击条件下含纳米空洞的单晶铜的塌缩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其利 张广财 +2 位作者 许爱国 赵艳红 李英骏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40-946,共7页
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单晶铜中不同大小的球形空洞在冲击波下的演化过程.模拟结果表明不同大小空洞的塌缩过程不同.模拟中冲击波由空洞左边扫向空洞右边.在较大尺寸的空洞塌缩过程中会产生系列的位错环.当空洞半径较小时,先在空洞... 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单晶铜中不同大小的球形空洞在冲击波下的演化过程.模拟结果表明不同大小空洞的塌缩过程不同.模拟中冲击波由空洞左边扫向空洞右边.在较大尺寸的空洞塌缩过程中会产生系列的位错环.当空洞半径较小时,先在空洞的右侧形成位错环,当空洞半径增大到某一临界大小时,在空洞左右两侧同时产生位错环,当空洞半径较大时,先在空洞左侧形成位错环.当空洞左右两侧的位错环均形成以后,其右侧位错环前端的生长速度大于其左侧的.空洞半径增大,相应的位错环前端的生长速度变化不大.当空洞半径增大时,空洞中心指向位错源的矢量方向与冲击方向的夹角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空洞 位错环 冲击波 塑性变形
原文传递
氢化空位的基本性质及其对金属力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军 李苏植 +1 位作者 丁向东 李巨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83-1692,共10页
金属和合金材料中广泛存在着氢脆现象,即由于氢的渗入使得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显著下降,导致材料倾向于发生脆性或准脆性断裂。尽管氢诱发材料失效的问题被研究了很多年,但微观机理一直存在着广泛争议。本文以近年来的研究结果为基础,提... 金属和合金材料中广泛存在着氢脆现象,即由于氢的渗入使得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显著下降,导致材料倾向于发生脆性或准脆性断裂。尽管氢诱发材料失效的问题被研究了很多年,但微观机理一直存在着广泛争议。本文以近年来的研究结果为基础,提出了"氢化空位"的概念(即氢-空位复合体),认为其是氢致材料失效初期微观结构的最小载体。利用多尺度模拟并结合实验测试,揭示出氢化空位不同于空位的特殊性质,研究了氢环境下在塑性变形中氢化空位的产生、聚集并经过长时间演化形成纳米孔洞的过程,构建出原子尺度事件与微观失效之间的联系。该研究丰富了对氢脆微观机制的理解,同时氢化空位的概念也为揭示氢环境下的其它特殊力学行为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脆 氢化空位 纳米孔洞 塑性变形
原文传递
不同应变速率下纳米橡胶颗粒对环氧树脂的增韧特性与机理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丰 郭伟国 +1 位作者 付昆昆 王孝军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92-1099,共8页
为了解释不同应变速率下纳米橡胶颗粒对环氧树脂基体的增韧机理,制备了质量分数为6%的纳米橡胶颗粒/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分别测试了该材料在3种低应变速率(5×10-4s-1,1×10-1s-1,2.5×10-1s-1)和高应变速率下(90 s-1)的I型... 为了解释不同应变速率下纳米橡胶颗粒对环氧树脂基体的增韧机理,制备了质量分数为6%的纳米橡胶颗粒/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分别测试了该材料在3种低应变速率(5×10-4s-1,1×10-1s-1,2.5×10-1s-1)和高应变速率下(90 s-1)的I型平面断裂韧性.结果表明,纳米橡胶颗粒在3种低应变速率下可以显著提高环氧树脂的断裂韧性,提高幅度分别为158%,283%和309%.在高应变速率下,纯环氧树脂的断裂韧性由于动态效应而显著升高,然而纳米橡胶颗粒对环氧基体的增韧效果却不明显,增韧幅度仅为2%.由光学显微镜照片可知,随着应变速率的提高,纳米橡胶颗粒/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断口表面的应力发白区域逐渐较少,甚至在高应变速率(90 s-1)下消失.偏光显微镜照片表明,纯环氧树脂与纳米橡胶颗粒/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裂纹尖端塑性形变尺寸随着应变速率的升高而减小.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断口形貌进行分析可知,不同应变速率下纳米橡胶颗粒在环氧基体中空穴增长程度不同,进而导致纳米橡胶颗粒对环氧基体的增韧效果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橡胶颗粒 环氧树脂 应变速率 断裂韧性 空穴增长
原文传递
电子辐照对9Cr-ODS钢中氧化物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会 杨占兵 +1 位作者 杨苏冰 罗骥 《中国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3-27,50,共6页
利用超高压电子显微镜系统在450、500和550℃下对9Cr-ODS铁素体/马氏体钢(F/M钢)进行了电子束辐照,通过观察和分析辐照前后钢中Y-Ti-O纳米氧化物的形貌及成分变化,对比研究不同温度下电子辐照对氧化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 利用超高压电子显微镜系统在450、500和550℃下对9Cr-ODS铁素体/马氏体钢(F/M钢)进行了电子束辐照,通过观察和分析辐照前后钢中Y-Ti-O纳米氧化物的形貌及成分变化,对比研究不同温度下电子辐照对氧化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电子辐照后的氧化物尺寸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减小现象。辐照前后氧化物尺寸减小率分别为8.51%(450℃)、19.38%(500℃)和25.99%(550℃);氧化物内铬成分变化程度关系为550℃〉500℃〉450℃。通过分析得出,电子辐照条件下,钢中Y-Ti-O弥散氧化物抑制了材料的辐照肿胀。高能电子轰击以及辐照中产生的过饱和点缺陷的扩散会促使氧化物中溶质原子移动,从而造成了氧化物尺寸的减小。温度的增加提高了空位的扩散速率,加速了氧化物尺寸的减小。研究9Cr-ODS钢在电子辐照下的损伤行为有助于探究氧化物辐照损伤机理,为后期控制和减少9Cr-ODS钢辐照损伤现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Cr-ODS钢 电子辐照 Y-Ti-O纳米氧化物尺寸变化 铬成分变化 辐照肿胀
原文传递
模板法制备纳米球凹周期性阵列及其SERS性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洪清华 刘雪锋 方云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5-259,共5页
以内嵌在聚合物内、呈周期性非紧密接触方式排布的SiO2微球阵列-聚合物复合薄膜为模板,采用HF选择性地蚀除复合薄膜表层SiO2微球后,便可便捷地得到单片面积达182 cm2、呈等边六边形周期性排布的有机球凹阵列,每个微球凹的容积约为4.72阿... 以内嵌在聚合物内、呈周期性非紧密接触方式排布的SiO2微球阵列-聚合物复合薄膜为模板,采用HF选择性地蚀除复合薄膜表层SiO2微球后,便可便捷地得到单片面积达182 cm2、呈等边六边形周期性排布的有机球凹阵列,每个微球凹的容积约为4.72阿升(Attoliter,1 Attoliter=10-18L),球凹排布密度约为4.9×108球凹/cm2;镀金后的球凹阵列可用作SERS活性基底,以苯硫酚为探针的SERS结果表明,球凹阵列的Raman信号增强因子(EF)高达108~109量级,在182 cm2范围内EF的RSD值在5.5%~8.6%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球凹阵列 表面增强Raman散射 SERS活性基底 增强因子 重现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