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b and Sr Ge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hinese Loess Stratigraph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Palaeomonsoon Climate 被引量:12
1
作者 CHEN Jun WANG Yongjin +3 位作者 CHEN Yang LIU Lianwen JI Junfeng LU Huayu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2期279-288,共10页
Concentrations and distributions of Rb and Sr in loess and palaeosol samples from the Luochuan profile have been studied, in grain-size fractions and chemical forms. Results show that Rb is quite rich in the fraction ... Concentrations and distributions of Rb and Sr in loess and palaeosol samples from the Luochuan profile have been studied, in grain-size fractions and chemical forms. Results show that Rb is quite rich in the fraction of less than 2 μm, and exits only in the residual phase, while Sr is distributed in sand and silt fractions, occurring in the residual and carbonate phases. Therefore, variations of the concentrations of Rb and Sr in loess and palaeosols are closely related not only to dustfall compositions depending on winter monsoon wind strength but also to summer monsoon-induced pedogenic intensity. This indicates that variations of Rb/Sr ratio in Chinese loess sequences represent cyclic alternations of East Asian summer and winter monsoon climates on the orbital time-scale. Variations in Sr concentrations along the sequence bear a high similarity to the oxygen isotope record of the deep sea sediments over the past 2.5 Ma, whereas variations in Rb concentration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record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determined with the duplicated samples from the same profile. This suggests that (1) the high-latitude ice volume is responsible for East Asian monsoon variations and (2) the signal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depends dominantly on pedogenesis in Chinese loess seque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 and Sr ge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Rb/Sr ratios loess sequence palaeomonsoon climate Loess Plateau
下载PDF
中国黄土地层Rb和Sr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季风气候意义 被引量:106
2
作者 陈骏 汪永进 +3 位作者 陈旸 刘连文 季峻峰 鹿化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59-266,共8页
本文详细研究了陕西洛川黄土剖面中Rb,Sr的含量变化及其在不同粒级与不同相态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Rb在粘粒中含量高,基本只存在于残留态中,而Sr则主要分布于砂和粉砂粒级中,并以残留态与碳酸盐结合态为主要赋存相态,因此黄土和古土壤... 本文详细研究了陕西洛川黄土剖面中Rb,Sr的含量变化及其在不同粒级与不同相态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Rb在粘粒中含量高,基本只存在于残留态中,而Sr则主要分布于砂和粉砂粒级中,并以残留态与碳酸盐结合态为主要赋存相态,因此黄土和古土壤中Rb、Sr含量的差异应与冬季风驱动的粒度分选作用引起的物质组成变化及夏季风驱动的风化成壤强度密切相关。Rb/Sr值变化实际上反映了东亚季风系统的两个相互消长因子——冬季风与夏季风在轨道时间尺度上的循环交互特征。洛川剖面2.6Ma以来Sr含量总体演化趋势与北半球冰量变化模式的相似性验证了高纬度冰盖生长与东亚季风强度之间存在着耦合关系,而Rb含量与磁化率之间极佳的正相关关系为今后用Rb来评估成壤作用对磁化率的贡献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古季风 黄土高原 磁化率 成壤作用
下载PDF
云南鹤庆古湖晚更新世的孢粉记录及其古气候学意义 被引量:43
3
作者 羊向东 王苏民 +2 位作者 童国榜 吴敬禄 蒋雪中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35-343,共9页
本文通过鹤庆古湖沉积物的孢粉记录对该区晚更新世的古植被和古气候进行了恢复。该区末次间冰期和末次冰期内部气候波动性特点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有着较好的可比性,反映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上,气候的不稳定性同样在本区有明显的响应。而... 本文通过鹤庆古湖沉积物的孢粉记录对该区晚更新世的古植被和古气候进行了恢复。该区末次间冰期和末次冰期内部气候波动性特点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有着较好的可比性,反映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上,气候的不稳定性同样在本区有明显的响应。而且不同季风区气候资料对比也表明,本区冷湿和暖干的气候组合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末次冰期该区夏季锋面降水增多,而间冰期则与之相反。造成这种区域环境效应的原因,与西南季风区大气环流的复杂性、云贵高原的地貌部位以及由青藏高原地表反照率引起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鹤庆古湖 孢粉记录 云南 古气候 晚更新世 地层
下载PDF
沔阳地区一万多年来孢粉记录的环境演变 被引量:24
4
作者 羊向东 朱育新 +2 位作者 蒋雪中 吴艳宏 王苏民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8年第2期23-29,共7页
依据M1孔孢粉组合特征及14C年龄数据,结合孢粉数理统计分析,重建了江汉平原沔阳地区一万多年来的古季风气候变迁序列.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气候经历了六个阶段的变化.6.7—4.4kaBP间.为水热配置最佳时期.夏季降水显著增多;3.9... 依据M1孔孢粉组合特征及14C年龄数据,结合孢粉数理统计分析,重建了江汉平原沔阳地区一万多年来的古季风气候变迁序列.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气候经历了六个阶段的变化.6.7—4.4kaBP间.为水热配置最佳时期.夏季降水显著增多;3.9-12.7kaBP,气温有所下降,但有效湿度很高,为古云梦泽扩张时期,其湿度的增加既受锋面降水带的影响,同时与长江南移,河床迅速抬高有关.约6kaBP后,人类活动在本区就已存在,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由早期的依赖至适应再到改造的逐渐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环境 环境演变 孢粉记录 沔阳地区 古气候
下载PDF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漠演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7
5
作者 阎满存 董光荣 +2 位作者 李保生 李华梅 杨龙江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1-117,共7页
根据不同地貌单元地层沉积相组合、典型剖面热释光和14C测年以及粒度、孢粉和化学元素等资料分析,重建了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漠演化的过程。进而讨论了沙漠演化与冰期气候波动和东亚季风环流盛衰变化的耦合关系。
关键词 腾格里沙漠 地层沉积相 沙漠演化模式 古季风
下载PDF
九江—澎泽一带沙山研究存在问题探讨 被引量:26
6
作者 吴艳宏 羊向东 +1 位作者 王苏民 吴锡浩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3-106,共4页
依据 TL和 1 4 C测年数据及各项环境指标分析 ,对九江—红光澎泽一带沙山剖面进行了研究和对比 ,讨论了 147ka B.P.至晚冰期的年代地层序列和古气候环境 ,同时对沙山成因、古湖沼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该区沙山地貌并非新构造运动所... 依据 TL和 1 4 C测年数据及各项环境指标分析 ,对九江—红光澎泽一带沙山剖面进行了研究和对比 ,讨论了 147ka B.P.至晚冰期的年代地层序列和古气候环境 ,同时对沙山成因、古湖沼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该区沙山地貌并非新构造运动所致 ,属差异侵蚀作用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更新世 年代地层 古季风 沙山成因 古湖沼
下载PDF
云南鹤庆盆地末次盛冰期的孢粉记录与古季风 被引量:12
7
作者 蒋雪中 羊向东 +1 位作者 王苏民 童国榜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3-267,共5页
通过研究相当于末次盛冰期鹤庆古湖泊沉积物 4 .6- 9.0 m段的孢粉记录 ,对该区末次盛冰期阶段的植被与古季风变迁模式进行了恢复。该区末次盛冰期冷湿的气候特点与同时期东部干旱的草原植被、青藏高原的荒漠植被和黄土高原区风尘堆积存... 通过研究相当于末次盛冰期鹤庆古湖泊沉积物 4 .6- 9.0 m段的孢粉记录 ,对该区末次盛冰期阶段的植被与古季风变迁模式进行了恢复。该区末次盛冰期冷湿的气候特点与同时期东部干旱的草原植被、青藏高原的荒漠植被和黄土高原区风尘堆积存在明显差异 ,而与滇池的气候记录有较好的一致性。冰期内部的气候波动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也有较好的可比性。冰期冷锋强度的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盛冰期 孢粉记录 古季风气候 云南鹤庆盆地
下载PDF
蓝田白鹿原晚第三纪风成红粘土序列的古季风气候记录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宝群 孙东怀 安芷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12-117,共6页
对陕西蓝田段家坡红粘土剖面进行高分辨率研究 ,获得了古地磁年龄数据 ,并以磁化率和碳酸盐含量为气候代用指标 ,获得了 7.3— 2 .6MaB .P .期间黄土高原南缘古气候变化的记录 .这些结果揭示了晚第三纪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 ,进而表明3 .4... 对陕西蓝田段家坡红粘土剖面进行高分辨率研究 ,获得了古地磁年龄数据 ,并以磁化率和碳酸盐含量为气候代用指标 ,获得了 7.3— 2 .6MaB .P .期间黄土高原南缘古气候变化的记录 .这些结果揭示了晚第三纪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 ,进而表明3 .4— 2 .6MaB .P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第三纪 红色粘土 东亚季风 气候变化 古季风气候 黄土高原
下载PDF
江苏固城湖区一万多年来的孢粉植物群及古季风气候变迁 被引量:19
9
作者 羊向东 王苏民 童国榜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6年第7期576-581,共6页
通过对固城湖 2 0 m岩芯钻孔 34 3块样品进行孢粉分析 ,划分出 3个孢粉组合带及 1 0个组合亚带。结合 14 C测年着重讨论了该区 1 5 .0 ka BP以来古气候变迁及古季风活动规律。研究表明 ,1 5 .0~ 1 1 .0ka BP虽然气温已回升 ,但总的说... 通过对固城湖 2 0 m岩芯钻孔 34 3块样品进行孢粉分析 ,划分出 3个孢粉组合带及 1 0个组合亚带。结合 14 C测年着重讨论了该区 1 5 .0 ka BP以来古气候变迁及古季风活动规律。研究表明 ,1 5 .0~ 1 1 .0ka BP虽然气温已回升 ,但总的说来气候仍偏冷凉 ,降水不丰富 ,变化较频繁 ,反映当时夏季风较弱 ,季风降水较少。其中 1 1 .3~ 1 1 .0 ka BP的冷湿期反映冬季风效应增强 ,该区可能位于锋面进退的位置 ,造成较大的有效湿度。约 1 1 .0 ka BP以后短短 5 0 0年内 ,气温迅速上升 ,此后气候明显转暖变湿 ,夏季风效应进一步增强。这种快速增温 ,与 1 1 .0~ 1 0 .0 ka BP太阳辐射能的增加相对应。 1 0 .5~ 6.4 ka BP,该区以较强的夏季风为主要特点 ,但仍存在 2~ 3次降温波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组合 古气候 古季风 微体古生物学
下载PDF
基于国内文献计量的古季风演化历史评述
10
作者 申乐琳 何金海 杨雪 《气象科技进展》 2021年第3期173-178,共6页
本文通过总结2000—2018年中国知网核心数据库的232篇关于冬季风的古气候文献,结合计量学分析,得到冬季风的历史演变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大部分的研究认为,亚洲冬季风形成时间基本在8.2~7.4 MaBP,青藏高原的隆升以及我国北方大面积出现的... 本文通过总结2000—2018年中国知网核心数据库的232篇关于冬季风的古气候文献,结合计量学分析,得到冬季风的历史演变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大部分的研究认为,亚洲冬季风形成时间基本在8.2~7.4 MaBP,青藏高原的隆升以及我国北方大面积出现的代表冬季风的风尘堆积可能是冬季风形成的重要标志。自冬季风形成至130 kaBP时期冬季风以加强为主,73 kaBP以后得到的冬季风强度演变结论差距较大,甚至相反。总结冬季风的驱动机制研究来看,新生代至第四纪的冬季风以青藏高原的隆升作用影响为主;第四纪至全新世(甚至早至上新世晚期以来)东亚冬季风主要受到冰盖、全球冰量、太阳辐射量等的影响;而全新世以来不同时间尺度影响东亚冬季风的机制不一样,在百年尺度上可能太阳活动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风 古季风 演变 文献计量
下载PDF
Tremendous change of the earth surface system and tectonic setting of salt-lake formation in Yuncheng Basin since 7.1 Ma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强 张文治 +6 位作者 岳军 李彩光 刘椿 程自刚 田国强 宁联元 何翠英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2年第2期110-122,共13页
关键词 Yuncheng 盐湖 地球表面系统的巨大的变化 黄土和湖 palaeomonsoon PALAEOLIMNOLOG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