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贞丰—关岭花江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厚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邓大鹏 刘琦 +1 位作者 卢耀如 闫钇全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7-206,共10页
土壤厚度与石漠化发展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土壤也是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以及农业生产的基础。为了研究典型高原峡谷中-强度石漠化地区的土壤厚度空间分布规律,在土壤厚度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贵州典型石漠化地区—贞... 土壤厚度与石漠化发展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土壤也是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以及农业生产的基础。为了研究典型高原峡谷中-强度石漠化地区的土壤厚度空间分布规律,在土壤厚度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贵州典型石漠化地区—贞丰—关岭花江小流域土壤厚度空间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平均厚度仅为26 cm,土壤平均厚度表现为坡耕地>荒地>林地;(2)土壤厚度空间变异性以强度为主,荒地的土壤厚度空间分布连续程度优于林地和坡耕地,林地的土壤厚度空间分布有明显突变性,坡耕地的土壤厚度具有点状分布特征,有耕作物附近土壤厚度较大;(3)土壤厚度与海拔、基岩裸露率、坡度之间均有明显负相关关系;(4)自然和人为因素综合影响下的土壤强侵蚀是研究区土壤厚度分布极为不均的主要原因,对该区域石漠化的治理可以采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结果对研究区石漠化因地制宜地防治及其他地区水土流失防治、生态恢复、农业合理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高原峡谷 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厚度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典型岩溶区不同退耕还林地对土壤有机碳和氮素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唐夫凯 周金星 +2 位作者 崔明 刘玉国 雷荣刚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4-50,共7页
为揭示岩溶区不同退耕还林地对土壤有机碳和氮素积累的影响,在花江峡谷地区采集典型坡耕地(Ⅰ)、撂荒地(Ⅱ)、坡耕地退耕后种植车桑子(Ⅲ)、油桐(Ⅳ)和椿树(V)5类样地的土壤剖面样品,对有机碳、全氮的含量与密度进行了研究... 为揭示岩溶区不同退耕还林地对土壤有机碳和氮素积累的影响,在花江峡谷地区采集典型坡耕地(Ⅰ)、撂荒地(Ⅱ)、坡耕地退耕后种植车桑子(Ⅲ)、油桐(Ⅳ)和椿树(V)5类样地的土壤剖面样品,对有机碳、全氮的含量与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表现为:椿树林地和油桐林地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椿树和油桐林地显著高于车桑子林地、撂荒地及坡耕地(P〈0.01);2)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及其密度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0~20cm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密度分别占整个剖面的36.84%~46.01%和35.63%~44.50%,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3)研究区有机质分解较为容易、氮素矿质化作用明显,土壤C/N介于9.79~13.59之间,C/N水平总体偏低,并且表现为除坡耕地外,4种退耕还林地C/N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4)5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均与碱解氮、全磷和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与pH值呈负相关(P〉0.05)。植被类型和人类活动是影响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关键因子,研究区坡耕地退耕后土壤有机碳、全氮的含量和密度均增加,表现了退耕还林还草促进土壤碳库和氮库积累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石漠化 高原峡谷 退耕还林 有机碳 全氮 碳氮比
下载PDF
高原峡谷风电场微观选址方法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任腊春 钟滔 李良县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2-86,94,共6页
着重分析了高原峡谷风电场风速相关性、风速切变、湍流强度、风能资源分布等主要风况特性,提出了高原峡谷风电场微观选址流程和方法,分析研究了高原峡谷风电场微观选址可能的影响因素并给出了风电机组与影响因素的最小建议安全距离,形... 着重分析了高原峡谷风电场风速相关性、风速切变、湍流强度、风能资源分布等主要风况特性,提出了高原峡谷风电场微观选址流程和方法,分析研究了高原峡谷风电场微观选址可能的影响因素并给出了风电机组与影响因素的最小建议安全距离,形成了有效的设计方法和经验。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结果验证该设计方法基本可行,可为同类风电场微观选址设计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峡谷风电场 风况特性 微观选址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岩溶峡谷区不同退耕还林地土壤有机碳库差异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唐夫凯 崔明 +3 位作者 周金星 闫帅 丁访军 吕相海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4年第4期1-7,共7页
为揭示岩溶区不同退耕还林地对土壤有机碳库及碳库管理水平的影响,探讨花江峡谷地区耕地和5种典型退耕还林(草)地(撂荒、车桑子、花椒、椿树和油桐)土壤剖面有机碳质量分数、密度以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与耕地相... 为揭示岩溶区不同退耕还林地对土壤有机碳库及碳库管理水平的影响,探讨花江峡谷地区耕地和5种典型退耕还林(草)地(撂荒、车桑子、花椒、椿树和油桐)土壤剖面有机碳质量分数、密度以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与耕地相比,退耕还林明显提高了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密度(P<0.05),0 ~ 20 cm土层总有机碳质量分数为13.00 ~ 34.07 g/kg,其中耕地最低,椿树林地最大;土壤剖面中有机碳密度大小表现为椿树林>油桐林>撂荒地>车桑子地>花椒地>耕地.2)6种样地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密度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O ~ 20cm土层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分别是剖面均值的1.11 ~1.37倍,0~ 20 cm土层有机碳密度占整个剖面的35.68%~46.45%,显著高于其他各层,具有明显的表聚性.3)以耕地为参照,除花椒地外,其他4种退耕还林地碳库管理指数均明显大于1,即退耕能有效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水平,且以椿树和油桐林地效果最佳.此外,土壤活性有机碳比率的变化与总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变化一致,土壤活性有机碳比率可以作为反映土壤碳库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退耕具有提升土壤碳库及其质量的潜力,该区在生态恢复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退耕模式,增加植被盖度、减少人为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地 土壤有机碳 有机碳密度 碳库管理指数 岩溶高原峡谷
下载PDF
西宁至成都铁路隆务河峡谷区地质条件分析及选线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刘道胜 《铁道勘察》 2020年第2期88-93,共6页
西宁至成都铁路经过的隆务河峡谷区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为最大程度规避地质灾害,降低工程风险,借鉴峡谷区既有牙同高速公路工程经验开展地质选线研究,从各方案线路长度、跨隆务河的工程设置及两岸边坡的... 西宁至成都铁路经过的隆务河峡谷区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为最大程度规避地质灾害,降低工程风险,借鉴峡谷区既有牙同高速公路工程经验开展地质选线研究,从各方案线路长度、跨隆务河的工程设置及两岸边坡的稳定性、受构造的影响程度以及高地应力下软岩变形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最终选择了洞口边坡最稳定、受断层影响较小、地应力相对较低的古浪堤下穿牙同高速方案。研究表明:(1)对于高陡峡谷区,应尽量采用隧道形式通过,洞口的设置应规避大型不良地质体;(2)当隧道洞口边坡有坡积层分布时,可选择坡度相对较缓、坡积层稳定的山坡穿过,但应尽量减少对坡积体的扰动,而当边坡高陡时,应尽量选择基岩裸露的山脊通过;(3)峡谷区地应力高,岩体软硬不均,呈互层或薄层状,两侧隧道的设置应尽量靠近河谷,降低埋深,以减少高地应力引起的软岩挤压变形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谷 高原 选线 不良地质 边坡 高地应力 挤压变形
下载PDF
川藏交通廊道典型高位滑坡地质力学模式 被引量:21
6
作者 张永双 杜国梁 +3 位作者 郭长宝 李向全 任三绍 吴瑞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05-617,共13页
川藏交通廊道穿越青藏高原东缘高山峡谷区,大型—巨型高位滑坡多发频发,是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规划建设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在区域成灾地质背景分析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以地貌特征、斜坡岩体结构、促发条件等为基本要素,总结归纳... 川藏交通廊道穿越青藏高原东缘高山峡谷区,大型—巨型高位滑坡多发频发,是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规划建设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在区域成灾地质背景分析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以地貌特征、斜坡岩体结构、促发条件等为基本要素,总结归纳了川藏交通廊道典型高位滑坡的6类地质力学模式,包括:堆积体滑移型、顺层滑移拉裂型、卸荷剪断型、岩溶贯通拉裂型、崩滑溃散型和构造控制型等。结合典型高位滑坡案例,重点剖析了各类滑坡启动的简化力学机制,并给出了相应的成因解析。综合考虑不同类型高位滑坡的控制因素和易发性分区结果,初步圈定了川藏铁路雅安—林芝段高位滑坡易发靶区,对高位滑坡隐患早期识别、重大工程选址选线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滑坡 地质力学模式 锁固段 内外动力耦合作用 高原峡谷区
下载PDF
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降雨产流产沙特征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涵 刘琦 +2 位作者 任标 姚邦杰 廖启迪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3期6-12,共7页
为分析喀斯特石漠化地区降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以贵州省关岭-花江石漠化治理示范区2018年雨季17次侵蚀性降雨的产流产沙数据为例,对水土流失监测径流小区的次降雨特征、降雨产流产沙特征及两者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土地... 为分析喀斯特石漠化地区降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以贵州省关岭-花江石漠化治理示范区2018年雨季17次侵蚀性降雨的产流产沙数据为例,对水土流失监测径流小区的次降雨特征、降雨产流产沙特征及两者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坡面次降雨径流系数平均值为0. 175,降雨大部分入渗。不同径流小区降雨产流产沙存在显著差异,5块样地产流大小为柚木(Tectona grandis)地>火龙果(Hylocereus undulatus Britt)地>裸地>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地>荒草地,产沙大小为柚木地>火龙果地>裸地>荒草地>花椒地。植被覆盖度、土壤厚度对坡面降雨产流、产沙均影响较大,土地利用方式及植被类型对坡面降雨产沙影响次之,对降雨产流影响较小。对径流小区的次降雨径流深、次降雨产沙模数及描述次降雨特征的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降雨产流与次降雨量之间相关性最好,5块样地平均相关系数为0. 864;降雨产沙与降雨总动能之间相关性最好,5块样地平均相关系数为0. 7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石漠化 降雨产流产沙 土壤侵蚀 喀斯特高原峡谷
下载PDF
喀斯特高原峡谷优势种叶片功能性状分析 被引量:26
8
作者 程雯 喻阳华 +3 位作者 熊康宁 张俞 许敏 谭代军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39-1049,共11页
该研究对喀斯特石漠化高原峡谷地区优势种的叶片功能性状进行了分析,调查了17种植物的叶片厚度、叶面积、叶片鲜重、叶片干重、叶干物质含量、比叶面积、叶组织密度等能反映植物生存策略且易于测量的叶片功能性状,并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 该研究对喀斯特石漠化高原峡谷地区优势种的叶片功能性状进行了分析,调查了17种植物的叶片厚度、叶面积、叶片鲜重、叶片干重、叶干物质含量、比叶面积、叶组织密度等能反映植物生存策略且易于测量的叶片功能性状,并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探究了叶片功能性状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优势种叶片功能性状差异明显,叶片的厚度为0.18~0.78 mm、鲜重为0.07~6.51 g、干重为0.04~3.19 g、叶面积为3.07~325.64 cm^2、叶干物质含量为318.61~573.22 mg·g^-1、比叶面积为60.98~236.90 cm 2·g^-1、叶组织密度为0.022 1~0.036 g·cm^-3。(2)植物通过较小的比叶面积与较大的叶干物质含量来减少水分散失、增加养分储存,以适应高温、缺水少土的环境。(3)叶片功能性状之间存在广泛的相关关系,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叶片厚度对鲜重、干重均表现为促进效应,比叶面积与叶干物质含量及叶组织密度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抑制效应。(4)叶片功能性状随土壤养分的变化产生规律性变化。土壤全氮、全钾和有机碳对叶片功能性状产生显著影响,尤以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喀斯特高原峡谷地区植被恢复及重建的优势种或建群种为翅荚香槐、清香木、枇杷等;施用有机肥能够提高花椒、金银花等经济林树种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种 叶片功能性状 土壤养分 喀斯特高原峡谷
下载PDF
大山区高原峡谷与高原平坝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郑江 辜学广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为制定大山区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四川省西昌市川兴村(高原平坝)和云南省巍山县中和村(高原峡谷)两个有代表性的试区进行了系统的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两个试区不仅地理地貌不同,而且主要传染源... 目的:为制定大山区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四川省西昌市川兴村(高原平坝)和云南省巍山县中和村(高原峡谷)两个有代表性的试区进行了系统的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两个试区不仅地理地貌不同,而且主要传染源种类、血吸虫病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粪便污染水源方式、钉螺和感染性螺的分布及居民感染方式均显著不同。结论:可将高原山区概括地划分为高原平坝和高原峡谷两类流行区,建议结合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而制定针对性的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流行因素 高原峡谷 高原平坝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遥感的喀斯特高原峡谷区火龙果单株识别提取方法 被引量:8
10
作者 朱孟 周忠发 +4 位作者 赵馨 黄登红 蒋翼 吴跃 崔亮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2-511,共10页
基于小型无人机搭载可见光镜头作为数据获取手段,通过对比可见光波段差异植被指数(VDVI)、过绿指数(ExG)、过绿减过红指数(ExG-ExR),归一化绿红差异指数NGRDI和绿叶指数(GLI)5种可见光波段颜色指数方法应用于喀斯特高原峡谷区典型经济... 基于小型无人机搭载可见光镜头作为数据获取手段,通过对比可见光波段差异植被指数(VDVI)、过绿指数(ExG)、过绿减过红指数(ExG-ExR),归一化绿红差异指数NGRDI和绿叶指数(GLI)5种可见光波段颜色指数方法应用于喀斯特高原峡谷区典型经济作物火龙果植株识别的适宜性,结合可视化空间建模工具模型构建器,提出一种以单植株平均面积分割株丛的思想,对火龙果进行植株识别分割和单株提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 ) VDVI相比EXG、NGRDI、ExG-ExR、GLI等植被指数更适宜作为火龙果的识别分割方法;2)当VDVI的OTSU阈值取0.037时,能最大程度地分割目标地物与背景地物;3 )通过人机交互基地实测获取的实际株数与提取株数验证,获得火龙果植株单株提取精度为91.7%。结果证实:以低空无人机可见光波段影像为数据源,VDVI指数作为识别方法,株丛分割应用于喀斯特高原峡谷区火龙果的单株识别提取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遥感 作物识别 阈值提取 单株提取 颜色指数 喀斯特高原峡谷区
下载PDF
新建川藏铁路拉林段藏木雅鲁藏布江特大桥施工关键技术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文 朱志钢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2年第6期1-8,共8页
新建川藏铁路拉林段藏木雅鲁藏布江特大桥位于西藏桑加峡谷内,峡谷内有达12级大风,昼夜温差大,两侧山势陡峭,山体表面为强风化花岗岩,桥下为水深达66m的雅鲁藏布江,施工环境和地质条件差。针对本桥施工环境艰险恶劣、无施工场地及拱肋... 新建川藏铁路拉林段藏木雅鲁藏布江特大桥位于西藏桑加峡谷内,峡谷内有达12级大风,昼夜温差大,两侧山势陡峭,山体表面为强风化花岗岩,桥下为水深达66m的雅鲁藏布江,施工环境和地质条件差。针对本桥施工环境艰险恶劣、无施工场地及拱肋吊重大等困难,研究拱座基础、钢管拱肋、钢管混凝土及混凝土主梁等施工关键技术,解决了高原峡谷、陡峭地形等艰险受限条件下的铁路430m跨中承式提篮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难题,总结了创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钢管混凝土拱桥 高原峡谷 拱座基础 钢管拱肋 施工技术
下载PDF
云南鹤庆县血吸虫病重疫村联片传染源控制防治效果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炳桂 陈绍荣 +1 位作者 李文豹 罗家军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2年第4期200-204,共5页
目的探索传染源控制对策在云南鹤庆县高原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防治效果。方法在试区实施健康教育、查治病和化疗、粪水管理、禁牧、查灭螺等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防治措施。结果试区2011年血吸虫人群感染率为0.05%,较2006年下... 目的探索传染源控制对策在云南鹤庆县高原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防治效果。方法在试区实施健康教育、查治病和化疗、粪水管理、禁牧、查灭螺等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防治措施。结果试区2011年血吸虫人群感染率为0.05%,较2006年下降98.83%;家畜感染率降为0.16%,较2006年下降79.75%。2011年的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活螺平均密度、活螺最高密度等螺情指标分别较2006年下降66 69%、46.01%、77.03%、80.56%,新庄、古乐、磨光3村2007年以后没有发现阳性钉螺,西甸村2008年以后没有发现阳性钉螺。结论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痫联片防治措施,使试区村疫情显著下降,防治成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传染源控制 综合治理 高原峡谷
下载PDF
乌江渡水库沉积物风干和过筛处理与原始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的差异比较分析
13
作者 徐韬 陈晨 +2 位作者 杨飞 田楼 杨阳 《贵州科学》 2022年第3期75-80,共6页
本研究对乌江渡水库的沉积物细菌群落进行风干和过筛处理,旨在比较不同处理后沉积物与原始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从而为以后此类样品的处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乌江渡水库沉积物中细菌的优势类群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包括γ... 本研究对乌江渡水库的沉积物细菌群落进行风干和过筛处理,旨在比较不同处理后沉积物与原始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从而为以后此类样品的处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乌江渡水库沉积物中细菌的优势类群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包括γ-Proteobacteria,Δ-Proteobacteria和α-Proteobacteria。其群落结构在风干和过筛处理后有一定程度的改变,表现为优势类群相对丰度的变化。此外,多样性指数和基因功能差异不显著。然而风干和过筛处理之间群落结构无显著差异。因此推测:风干和过筛处理中沉积物失水的过程是造成其中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建议对水体沉积物微生物的研究应该直接使用原始保存的样品进行DNA提取,从而保存沉积物中原始微生物群落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峡谷型水库 沉积物细菌群落 高通量测序 风干和过筛
下载PDF
传染源控制在云南高原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炳桂 陈绍荣 +8 位作者 李文豹 罗家军 母亮先 田淑惠 李萍 刘榆华 杨慧 王尚位 马俊华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2年第12期1483-1487,共5页
目的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防治对策在高原峡谷地区的防治效果。方法通过在西甸和新庄两个行政村实施健康教育、查治病和化疗、粪水管理、禁牧、查灭螺等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防治措施,观察和考核防治效果。结果西甸村... 目的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防治对策在高原峡谷地区的防治效果。方法通过在西甸和新庄两个行政村实施健康教育、查治病和化疗、粪水管理、禁牧、查灭螺等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防治措施,观察和考核防治效果。结果西甸村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和家畜感染率分别由2006年的6.43%和1.68%下降到2011年的0.00%,2008年起没有发现新感染病人和14岁以下病人;2011年的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查出钉螺只数、活螺平均密度、活螺最高密度等螺情指标分别较2006年下降68.11%、79.44%、84.14%、85.32%、72.22%,2008年以后没有发现阳性钉螺。新庄村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和家畜感染率分别由2006年的3.45%和0.49%下降到2011年的0.00%,2007年起没有发现新感染病人和14岁以下病人,2008年以来没有发现家畜血吸虫感染;2011年的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查出钉螺只数、活螺平均密度、活螺最高密度等螺情指标分别较2006年下降76.60%、19.51%、64.10%、63.80%、74.23%,2007年以后没有发现阳性钉螺。结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在云南鹤庆县高原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应用效果良好,防治成绩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传染源控制 综合治理 高原峡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