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楚芳家世、交友与生平考论
1
作者 王晓彤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26-136,共11页
宋末元初,高楚芳聚集贤才佳士编纂宋旧集注《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集》,此本历代翻刻不断,文本文献价值颇高,故其人其书值得关注。通过对现有史料的详细考订,可知其家族自河南迁徙而来,高楚芳一支,经历了“归仙里-泰溪-嘉林-橘山”并落... 宋末元初,高楚芳聚集贤才佳士编纂宋旧集注《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集》,此本历代翻刻不断,文本文献价值颇高,故其人其书值得关注。通过对现有史料的详细考订,可知其家族自河南迁徙而来,高楚芳一支,经历了“归仙里-泰溪-嘉林-橘山”并落脚。橘山公所结交者朱南山、文天祥、刘辰翁皆爱国名士,鸿儒乡贤;高楚芳所结交者晏镐民、刘自昭、刘将孙,品行亦然。高楚芳耳濡目染,潜心从学,待人处世彰显着厚重的庐陵文化精神。高楚芳虽生不逢时,但其少时学诗,良善执义,后刻书为田,编纂《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集》,有功于时,元明文人继以为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楚芳 家世生平 《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集》 庐陵文化
下载PDF
日本学者村上哲见的吴文英词研究
2
作者 邱美琼 杨操 《大连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15-22,共8页
村上哲见作为当代日本词学研究界最重要的学者之一,对中国词学尤其是宋词有着精深研究,并以见解精当、论证科学严谨、视野广阔而深受中日词学研究者推崇。他在夏承焘所推吴文英生卒年(1200—1260)的基础上综合各方观点并从周密与吴文英... 村上哲见作为当代日本词学研究界最重要的学者之一,对中国词学尤其是宋词有着精深研究,并以见解精当、论证科学严谨、视野广阔而深受中日词学研究者推崇。他在夏承焘所推吴文英生卒年(1200—1260)的基础上综合各方观点并从周密与吴文英二人关系推测吴文英生卒年要比夏氏所推晚10年左右;在对吴文英词集版本进行梳理研究后绘制出清晰的词集系谱;以同时代词人词评为基础,兼顾后世评点深入探讨了吴文英对周邦彦词的继承与发展;进一步结合词人所处时代背景和文化追求提出了吴文英词在南宋的地位与清真词在徽宗朝的地位完全对应的看法;再以吴文英的酬赠词为中心考察其交游情况,重点关注他与当时权贵之间的不平等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上哲见 吴文英词 生平著述 词评 交游 词史地位
下载PDF
敦煌吐鲁番文书所见“侧书”义证
3
作者 李慧国 《出土文献》 2023年第2期118-129,158,共13页
敦煌吐鲁番文书的两则学郎诗抄中出现“侧书”一词,学界诸家就其义众说纷纭,有“札书”误写说、“册书”同音说、侧姿说、结体说、写胡语说、握卷写说、反左书说等,但都莫衷一是,不足确证。本文从《侧书》诗的字面本义、情感语境及敦煌... 敦煌吐鲁番文书的两则学郎诗抄中出现“侧书”一词,学界诸家就其义众说纷纭,有“札书”误写说、“册书”同音说、侧姿说、结体说、写胡语说、握卷写说、反左书说等,但都莫衷一是,不足确证。本文从《侧书》诗的字面本义、情感语境及敦煌吐鲁番文书学郎诗抄的整体面貌和唐代寺学教育的特点进行探究,认为“侧书”一词的所指应当是书于学郎抄本的“侧批”。这些常见的“侧书”不仅反映了学郎们普遍具有畏难心理,同时也体现了唐五代敦煌吐鲁番寺学教育中学郎抄经之艰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吐鲁番文书 学郎诗抄 侧书 侧批 寺学
下载PDF
钟嵘与沈约:齐梁诗学理论的碰撞与展开 被引量:7
4
作者 曹旭 杨远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0-58,共9页
钟嵘的文学理论批评,和当时的文坛巨匠沈约有关。史传钟嵘"尝求誉于沈约,约拒之";为报"宿憾",钟嵘撰写《诗品》品五言诗,把沈约放在"中品"。文章解析这段公案,论述钟嵘与沈约的关系。这不仅是一个名公巨... 钟嵘的文学理论批评,和当时的文坛巨匠沈约有关。史传钟嵘"尝求誉于沈约,约拒之";为报"宿憾",钟嵘撰写《诗品》品五言诗,把沈约放在"中品"。文章解析这段公案,论述钟嵘与沈约的关系。这不仅是一个名公巨卿与位末名卑、长期沉沦下僚者的关系,一个文坛领袖与一个文学评论家的关系,更是两个理论巨人的关系。通过对钟嵘与沈约关系的研究,可以清理中国文学史和批评史发展到齐梁这一历史阶段中出现的观念变化和渗透在观念变化中的个人因素;可以发现感情中的理性和理性中的感情、同中的异和异中的同是如何胶着纠缠在一起,并且共同推动文学和文学批评发展前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嵘 沈约 诗品
下载PDF
20世纪《古诗十九首》研究述评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幼良 《贵州文史丛刊》 2003年第4期1-5,共5页
20世纪《古诗十九首》研究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 ,也与中国学术思潮的兴衰相表里。 2 0世纪《古诗十九首》研究出现了三次高潮 ,也出现了一些平坡和低谷 ,但总的来说 ,成就较大 ,研究者从创作时代、题旨内涵、艺术技巧、美学意... 20世纪《古诗十九首》研究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 ,也与中国学术思潮的兴衰相表里。 2 0世纪《古诗十九首》研究出现了三次高潮 ,也出现了一些平坡和低谷 ,但总的来说 ,成就较大 ,研究者从创作时代、题旨内涵、艺术技巧、美学意蕴等方面作了具有现代意味的探索 ,为《十九首》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拓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创作时代 艺术技巧 关学意蕴 《文选》
下载PDF
俞樾医事录 被引量:6
6
作者 钱超尘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1273-1279,共7页
[目的]探究清末浙江儒学大师俞樾的主要医事,明晰俞氏对中医学术的真实态度及在中医经典研究中的贡献。[方法]以历史学、文献学之研究方法,搜集《春在堂全书》中俞樾所有论医文章,以俞氏涉医之《废医论》《枕上三字诀》《内经辨言》3文... [目的]探究清末浙江儒学大师俞樾的主要医事,明晰俞氏对中医学术的真实态度及在中医经典研究中的贡献。[方法]以历史学、文献学之研究方法,搜集《春在堂全书》中俞樾所有论医文章,以俞氏涉医之《废医论》《枕上三字诀》《内经辨言》3文为重点,并研读章太炎分析乃师涉医之论述,提供师弟二人原始文献,剖析俞氏对中医学术的真实态度及在中医经典研究中的贡献。[结果]《废医论》为俞氏于1878、1879年连遭母妻之丧、医药无效时的偏激之作,其本意绝非反对与废弃中医,而是提倡阅读中医经典以培养名医。《枕上三字诀》为俞氏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通过自我保健而探索出的一套养生方法,核心为"塑""锁""梳"3法。《内经辨言》为俞氏研究《素问》的训诂之作,共48条,释疑校误,为研治《内经》必读之作。[结论]一代儒学大师俞樾,虽对中医有一时偏激之论,然其对中医养生方法的探索、实践,对中医经典的深入研究,均体现出其对中医学术的充分肯定,尤其是对《素问》经文的校释,厥功至伟。俞氏的《废医论》与章太炎的《医术平议》,反映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两位伟人对如何看待中医、如何发展中医、如何振兴中医的讨论,回过头来看这段历史,仍然具有深入研究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樾 废医论 枕上三字诀 内经辨言 百哀诗 医术平议 章太炎 中医文献
下载PDF
杜诗评点:被有意搁置了的杜诗学文献——从杜诗学与文学批评史的视阈出发 被引量:9
7
作者 曾绍皇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6-120,共5页
本文从杜诗学视阈审视杜诗评点的历史定位,突破了传统杜诗研究不将杜诗评点纳入杜诗学著作范畴的偏颇,指出杜诗评点是杜诗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那些未经整理刻印的杜诗评点本还具有与稿本同等重要的文献价值,进而阐释了杜诗未刊评点所具... 本文从杜诗学视阈审视杜诗评点的历史定位,突破了传统杜诗研究不将杜诗评点纳入杜诗学著作范畴的偏颇,指出杜诗评点是杜诗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那些未经整理刻印的杜诗评点本还具有与稿本同等重要的文献价值,进而阐释了杜诗未刊评点所具备的杜诗学意义和承担的文学批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诗学 杜诗评点 文学批评
下载PDF
抒情传统与儒家诗教的结合——王夫之《古诗评选》选诗评诗论 被引量:4
8
作者 马玉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74-78,共5页
《古诗评选》是王夫之重要的诗学著作,选诗评诗,极具特色。在选诗方面,不仅诗人数量和诗歌数量众多,而且呈现出极不平衡的状态,同时还收录了八位女诗人的诗作。《古诗评选》所选诗歌主要来自汉代及魏晋南北朝,这些诗歌承载了王夫之独特... 《古诗评选》是王夫之重要的诗学著作,选诗评诗,极具特色。在选诗方面,不仅诗人数量和诗歌数量众多,而且呈现出极不平衡的状态,同时还收录了八位女诗人的诗作。《古诗评选》所选诗歌主要来自汉代及魏晋南北朝,这些诗歌承载了王夫之独特的诗学理想,其审美立场主要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抒情传统和艺术特性同儒家诗教观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评选》 选诗 评诗 诗学理想 审美立场
下载PDF
论皎然《诗式》的诗人批评 被引量:1
9
作者 许连军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6-191,共6页
皎然《诗式》中对历代诗人诗作的评价有其独立的诗学立场,集中体现在对谢灵运、齐梁诗歌、陈子昂、沈宋及大历诗人的批评上面。如以"真于性情,尚于作用"评价谢灵运,认为齐梁诗"格虽弱,气犹正,远比建安"等,都反映出... 皎然《诗式》中对历代诗人诗作的评价有其独立的诗学立场,集中体现在对谢灵运、齐梁诗歌、陈子昂、沈宋及大历诗人的批评上面。如以"真于性情,尚于作用"评价谢灵运,认为齐梁诗"格虽弱,气犹正,远比建安"等,都反映出皎然独立的诗学见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式》 诗人诗作 批评
下载PDF
上博竹书《孔子诗论》与“诗教”传统 被引量:3
10
作者 侯敏 刘冬颖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32-135,共4页
孔子对《诗》的态度及其论诗、传诗的实践,对《诗》的传播及其进而成为经典,都产了重要作用。最近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的《孔子诗论》,对孔子教《诗》的特点、温柔敦厚诗教传统的确立及由《诗》“可以怨”生发出的风雅... 孔子对《诗》的态度及其论诗、传诗的实践,对《诗》的传播及其进而成为经典,都产了重要作用。最近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的《孔子诗论》,对孔子教《诗》的特点、温柔敦厚诗教传统的确立及由《诗》“可以怨”生发出的风雅正变问题,重新做了文献上的印证和澄清,为研究孔子与《诗》的关系及“诗教”传统的来源,提供了新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诗论》 诗教 风雅正变
下载PDF
清代赵翼与朝鲜李瀷对韩愈诗歌的批评——以《瓯北诗话》与《星湖僿说》为据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成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49-53,共5页
清代赵翼的《瓯北诗话》和朝鲜李瀷的《星湖僿说》都对韩愈的诗歌进行了批评,批评的内容包括韩愈以李白、杜甫为宗的诗学观,韩愈奇崛的诗歌风格,韩愈以赋为诗的创作手法和韩愈的《南山》诗,在对韩愈诗歌的研究上,提供了域内、域外两个... 清代赵翼的《瓯北诗话》和朝鲜李瀷的《星湖僿说》都对韩愈的诗歌进行了批评,批评的内容包括韩愈以李白、杜甫为宗的诗学观,韩愈奇崛的诗歌风格,韩愈以赋为诗的创作手法和韩愈的《南山》诗,在对韩愈诗歌的研究上,提供了域内、域外两个诗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翼 李瀷 韩愈 诗歌 批评
下载PDF
从《山家清供》管窥宋代士人的饮食文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章原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8期7-11,共5页
南宋文人林洪所撰的笔记《山家清供》不仅是研究宋代饮食技术的著作,而且为了解宋代士人的饮食文化提供了绝佳的窗口。宋代士人在饮食上崇尚真味、注重精神享受,重视医食养生,并充满了各种文人雅趣。宋代士人饮食文化特点的形成有着多... 南宋文人林洪所撰的笔记《山家清供》不仅是研究宋代饮食技术的著作,而且为了解宋代士人的饮食文化提供了绝佳的窗口。宋代士人在饮食上崇尚真味、注重精神享受,重视医食养生,并充满了各种文人雅趣。宋代士人饮食文化特点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因素,既与士风转变相关,也与饮食文化自身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文化 《山家清供》 林洪 诗评 食疗
下载PDF
论《河岳英灵集》选诗与品评相结合的编集体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卢燕新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112-119,共8页
《河岳英灵集》编集体例的探索取得了较高的成就。该集之前,殷璠撰写了《叙》与《论》。选本之中,殷璠为每位诗人立传,并加入文士生平事迹品评、诗歌成就论析以及诗章、诗句品鉴,赋予《河岳英灵集》以《文选》《玉台新咏》等选本不具备... 《河岳英灵集》编集体例的探索取得了较高的成就。该集之前,殷璠撰写了《叙》与《论》。选本之中,殷璠为每位诗人立传,并加入文士生平事迹品评、诗歌成就论析以及诗章、诗句品鉴,赋予《河岳英灵集》以《文选》《玉台新咏》等选本不具备的诗歌批评特征。这种选诗与品评相结合的体例,有效地扩大了诗歌选本的传播功能。研究这一问题,不仅能够更好地研究《河岳英灵集》对诗歌选本的影响,也可以深入探赜诗歌选本史上编集体例的发展衍变,又可以藉此认识《河岳英灵集》编集方法及选本特色,还可以进一步探究殷璠选诗的审美标准以及其诗歌批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岳英灵集》 选诗与品评 编集体例
下载PDF
清代苏诗研究的繁盛局面及其文化成因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友胜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75-79,共5页
清人注释苏诗特别重视辑佚与校勘、训诂与考订 ,诗注与诗评结合 ,针对性强 ,而选评苏诗则多直觉式的感悟 ,侧重于艺术分析 ,尤喜探讨苏诗的艺术渊源 ,清人论评苏诗所涉问题的深度与广度较之前人有较大的发展 ,尤其是对苏轼在用典、和陶... 清人注释苏诗特别重视辑佚与校勘、训诂与考订 ,诗注与诗评结合 ,针对性强 ,而选评苏诗则多直觉式的感悟 ,侧重于艺术分析 ,尤喜探讨苏诗的艺术渊源 ,清人论评苏诗所涉问题的深度与广度较之前人有较大的发展 ,尤其是对苏轼在用典、和陶诗、以文为诗及其诗史地位的评价颇有精妙之论。形成这种繁荣局面的原因在于 :首先 ,清人标举、学习宋诗 ,风气日渐浓厚 ;其次 ,清代考据学风的兴起与整理旧学的兴盛 ;再次 ,清代研究苏诗的学者学问淹博 ,对苏轼其人其诗推崇有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诗 注释 评点 论评 文化原因
下载PDF
古代画评诗在艺术评论中的重要位置及其表达特点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开荣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61-65,共5页
古代画评诗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艺术评论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在内容表达上有自己独到的特点。
关键词 古代画评诗 艺术评论 重要位置 表达特点 美学思想 艺术理论
下载PDF
论诗话传诗中的“梦中作”现象 被引量:1
16
作者 白贵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0-75,共6页
以宋代诗话为代表的历代诗话,记录了不少梦中作诗、得诗的故事和轶闻,而且记述甚详。这类不同于"诗中言梦"的"梦中作诗"现象,由于常常被蒙上扑朔迷离的色彩,述者、闻者都颇感兴趣,所以成为古代诗歌传播的一种重要手... 以宋代诗话为代表的历代诗话,记录了不少梦中作诗、得诗的故事和轶闻,而且记述甚详。这类不同于"诗中言梦"的"梦中作诗"现象,由于常常被蒙上扑朔迷离的色彩,述者、闻者都颇感兴趣,所以成为古代诗歌传播的一种重要手段,也引起个别诗话家的关注。像宋人阮阅《诗话总龟》就以卷三五、卷三六专列"纪梦门",辑录了46则此类诗话。梳理历代的"梦中作"一类诗话,可以将之分为六种基本形式,即:论诗出于梦,论梦中诗谶,以梦渲染诗作、诗人的"超凡性","梦"与"事"相契,记梦、忆梦之诗,借梦事正误、翻案。考察其作用,可以归结为克服"自卑情结"、引起受众注意、制造审美距离、有利广泛传播等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话 传播 梦中作 传奇性
下载PDF
沈德潜的格调说以及对“四唐”诗流变的考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章继光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24-27,共4页
沈德潜在对唐诗四期作出评论的同时 ,揭示出唐诗格调流变的轨迹 ,特别对以李、杜为代表的盛唐诗给予极高的评价。“格调”论的立场使沈氏对唐诗流变的审视表现出鲜明的个性色彩 ,同时也导致他对中晚唐诗的评价有失偏颇。作为唐诗研究的... 沈德潜在对唐诗四期作出评论的同时 ,揭示出唐诗格调流变的轨迹 ,特别对以李、杜为代表的盛唐诗给予极高的评价。“格调”论的立场使沈氏对唐诗流变的审视表现出鲜明的个性色彩 ,同时也导致他对中晚唐诗的评价有失偏颇。作为唐诗研究的重要一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备潜 '四唐'诗 评价 流变 格调
下载PDF
诗话勃兴于宋代的条件与成因 被引量:1
18
作者 白贵 《河北学刊》 2003年第3期122-126,共5页
诗话之典型形态出现于宋代 ,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的、文化的、文学本身等多种肇因。宋之文人地位较高 ,文学批评著作在宋代目录学中地位的上升与独立 ,说明宋人的文学批评是一种高度自觉的文学批评 ;宋诗的崛起是从评说、咀嚼唐诗 ,了解... 诗话之典型形态出现于宋代 ,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的、文化的、文学本身等多种肇因。宋之文人地位较高 ,文学批评著作在宋代目录学中地位的上升与独立 ,说明宋人的文学批评是一种高度自觉的文学批评 ;宋诗的崛起是从评说、咀嚼唐诗 ,了解、品味唐人轶事开始 ,这一切都凝结为诗话之作 ;文体发展到宋代 ,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 ,古文大家们带头躬行于被一些人视为卑格的笔记、诗话等 ;官学系统以及各地书院的建立和蓬勃发展 ,在客观上恰好满足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 ;宋代刻书、造纸业的发达 ,使当代及前代众多典籍得以广泛传播 ;宋人在藏书读书的量上超过前人 ,而知识的丰富使得宋人有了更多的自信和炫耀展示自己才学的意识。“以才学为诗” ,“好议论” ,事实上也催生了“诗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话 传播 条件 成因
下载PDF
王船山《唐诗评选》的选诗特色与选评背景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新亮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31-35,共5页
王船山《唐诗评选》主要入选山水田园诗、宫廷酬唱诗、怀人诗、送别诗,较少怀古咏史诗、战争诗、闺怨诗等题材,在具体诗人评选上则呈现两极分化特色,杜甫入选91首而大量名家名作或只选一两首,或被黜落。王船山唐诗观曾受复古派"诗... 王船山《唐诗评选》主要入选山水田园诗、宫廷酬唱诗、怀人诗、送别诗,较少怀古咏史诗、战争诗、闺怨诗等题材,在具体诗人评选上则呈现两极分化特色,杜甫入选91首而大量名家名作或只选一两首,或被黜落。王船山唐诗观曾受复古派"诗必盛唐"及元明诗学辨体观念之影响,从其评点可知《唐诗评选》建立在广泛涉猎、吸收前代唐诗选本基础之上,顾璘批点本《唐音》与王船山的诗学思想若合符契,而高棅《唐诗品汇》、钟谭《诗归》则被王船山目为庸劣。王船山在"引古以正今""风以世移"的古今双重诗学参照下开展唐诗批评,被钱钟书誉为"识趣甚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文学 唐诗批评 王船山 《唐诗评选》 唐诗选本 诗学体系
下载PDF
浑然成一体 天然去矫饰——试评韩素音女士翻译的几首毛泽东诗词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苹英 汪昊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7-10,共4页
文章从语言学、修辞学和对比评论等多个视角对韩素音女士在《黎明的洪涛》中所译的几首毛泽东诗词进行具体剖析 ,认为“韩译”具有浑然一体 ,自然无矫饰的特点 ,值得推荐学习。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 译文 评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