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李元度《小学弦歌》的编选内容与诗学旨趣
1
作者 王友胜 丁畅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作为晚清重要蒙学读物与诗歌名选,《小学弦歌》的诗选关涉“教”与“戒”两大基础面相,编选路径以“诗歌”之瓶装“教化”之酒,欲于学童“天性未漓”之时,向其传授日常伦理、立志修身、为官准则等,以达到“厚人伦,励风俗”的诗学效果。... 作为晚清重要蒙学读物与诗歌名选,《小学弦歌》的诗选关涉“教”与“戒”两大基础面相,编选路径以“诗歌”之瓶装“教化”之酒,欲于学童“天性未漓”之时,向其传授日常伦理、立志修身、为官准则等,以达到“厚人伦,励风俗”的诗学效果。该选本秉持教化为先、以诗训蒙的诗学宗旨,标举重情重理、至性至情的诗学范式,彰显温柔敦厚、文质并重的诗学主张。该书亦存在选诗题材雷同、编排失序等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元度 《小学弦歌》 编选内容 诗学旨趣 编选局限
下载PDF
何为“诗的内容”?——雅各布森隐喻和转喻理论视野下的废名诗论探析
2
作者 徐旭敏 《台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2-67,共6页
废名提出新诗成立的立足点是“诗的内容”。借用雅各布森隐喻和转喻理论来阐释,“诗的内容”即是在诗歌的意义展开方式上以隐喻性原则为主导,令诗歌内涵呈现多义性和含混性特征,由此来达成诗意。废名还梳理和反思了旧诗传统,认为旧诗成... 废名提出新诗成立的立足点是“诗的内容”。借用雅各布森隐喻和转喻理论来阐释,“诗的内容”即是在诗歌的意义展开方式上以隐喻性原则为主导,令诗歌内涵呈现多义性和含混性特征,由此来达成诗意。废名还梳理和反思了旧诗传统,认为旧诗成立的理据是“诗的文字”,“诗的文字”指旧诗的格律形式。至于旧诗的内容,废名认为是散文的,即旧诗的意义展开方式是转喻式的,符合逻辑和叙事的连贯性,可以改写成散文。在新诗讲义中,废名把以“诗的内容”为新诗成立理据的观念,广泛地运用到新诗批评活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名 新诗 诗的内容 雅各布森 隐喻 转喻
下载PDF
重解废名的新诗观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桃洲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7-102,共6页
废名的诗和诗论的独特性已为研究界所公认,且近年来获得了较为充分的论述。本文从废名的诗与诗论的文本出发,着眼于废名诗学观念对新诗本质理解的可能意义,结合废名的诗作及三十年代的诗学氛围,对废名的新诗观重新作出了申说。本文认为... 废名的诗和诗论的独特性已为研究界所公认,且近年来获得了较为充分的论述。本文从废名的诗与诗论的文本出发,着眼于废名诗学观念对新诗本质理解的可能意义,结合废名的诗作及三十年代的诗学氛围,对废名的新诗观重新作出了申说。本文认为,废名关于新诗诗质的要求体现为两点:一是诗的“当下”性,一是诗的“完全”性,他的讲稿和诗作印证了这两个特点;而废名更为可贵的贡献在于,他充分地觉识到了新诗语言的“散文化”特性,指出应该依据这种语言的特性来建构新诗的形式,这对新诗本质的理解与未来发展无疑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名 新诗观 诗的内容 散文的文字 新诗本质
下载PDF
试论杜甫名篇“三吏”“三别”及其相关评说 被引量:2
4
作者 吕家乡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0-103,共14页
杜甫名篇“三吏”“三别”以安史之乱为背景,深刻揭露了蛮横无理的兵役给广大群众造成的深重灾难,以及对群众抗击叛军积极性的挫伤。有的论者或肯定它们赞扬了人民群众支持政府平叛的奉献精神,或责备它们掩盖了人民群众和唐王朝之间的矛... 杜甫名篇“三吏”“三别”以安史之乱为背景,深刻揭露了蛮横无理的兵役给广大群众造成的深重灾难,以及对群众抗击叛军积极性的挫伤。有的论者或肯定它们赞扬了人民群众支持政府平叛的奉献精神,或责备它们掩盖了人民群众和唐王朝之间的矛盾,这些都属误读。“三吏”“三别”不是当时现实生活的实录,而是诗人在切身感受基础上的艺术创造,是“内容的诗化”和“表达的诗化”的结晶,因而不仅真切感人,而且富有诗的魅力。有的论者认为它们是缺乏形象思维的纪实性散文化作品,也属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三吏”“三别” 内容的诗化 表达的诗化
下载PDF
语言的三个维度与文学语言学研究的三种路向 被引量:6
5
作者 高玉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4-210,共7页
语言具有三个维度:工具性;思想本体性;诗性。相应地,文学语言学研究也有三种路向:在语言形式上研究文学;在思想本体上研究文学的思想内涵;在诗性的层面上研究文学的“文学性”。在当今文学研究中,对语言的诗性和从语言诗性的角度来研究... 语言具有三个维度:工具性;思想本体性;诗性。相应地,文学语言学研究也有三种路向:在语言形式上研究文学;在思想本体上研究文学的思想内涵;在诗性的层面上研究文学的“文学性”。在当今文学研究中,对语言的诗性和从语言诗性的角度来研究文学,是最为薄弱的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文学 工具性 思想性诗性
下载PDF
朱自清诗论:辩证性与“集成”性的统一 被引量:3
6
作者 廖四平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42-49,53,共9页
朱自清诗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其一是关于诗体的理论,其二是关于诗歌内容的理论。前者阐释了自由诗与格律诗、歌谣与朗诵诗、短诗与长诗等问题,后者论述了新诗要反映现实人生,要表现情感、感觉、哲理,要具有鲜明独特的风格等问题。... 朱自清诗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其一是关于诗体的理论,其二是关于诗歌内容的理论。前者阐释了自由诗与格律诗、歌谣与朗诵诗、短诗与长诗等问题,后者论述了新诗要反映现实人生,要表现情感、感觉、哲理,要具有鲜明独特的风格等问题。在具体阐释这些问题时,较好地结合了历史和时代的特点,具有“集成”性和辩证性。它对新诗及现代诗论均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自清 诗论 诗体 内容
下载PDF
论诗歌翻译之韵味——从美学角度探讨华滋华斯《水仙》的两种译文 被引量:2
7
作者 金春笙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5-99,共5页
华氏的《水仙》两种译文在形式、音韵、内容与风格诸层面保留了原作的韵味。诗歌翻译既要译意,也要译味。"味"对诗歌"忠实"的翻译至关重要,至于为"内容"服务的"形式",则只可顺其自然,切莫因&qu... 华氏的《水仙》两种译文在形式、音韵、内容与风格诸层面保留了原作的韵味。诗歌翻译既要译意,也要译味。"味"对诗歌"忠实"的翻译至关重要,至于为"内容"服务的"形式",则只可顺其自然,切莫因"形"伤"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 音韵 内容 风格 诗味 审美
下载PDF
内容依托框架下的英美文学教学认知转向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雪梅 常俊跃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2年第1期109-112,共4页
认知诗学是研究文学作品的阅读为主要任务的新兴学科,它认为文学阅读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文学的心智活动就是日常的心智活动,具有普遍性。大连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英美文学内容依托教学改革,从提高学生的认知和思辨能力出发,取消... 认知诗学是研究文学作品的阅读为主要任务的新兴学科,它认为文学阅读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文学的心智活动就是日常的心智活动,具有普遍性。大连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英美文学内容依托教学改革,从提高学生的认知和思辨能力出发,取消文学史+选读的教学模式,以文学阅读为中心编写教材,注重学生的认知阅读体验,聚焦阅读的心智过程,实现英美文学教学的认知转向。此项研究对改革我国当前的课程建设理念、构建我国英语专业未来的课程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专业 内容依托教学 认知阅读转向 认知诗学
下载PDF
永明声律新论——声律与诗性内容表现的关系
9
作者 徐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9-102,共14页
声律并非只有形式意义,它在内容表现上也有重要作用。永明诗歌的历史事实表明,永明声律有效地影响了诗歌各层面的结构关系,突出了结构的对照性、跳跃性。新的诗歌结构配合了诗歌内容的重大变革,即由以叙事、说理为中心的散文化抒情方式... 声律并非只有形式意义,它在内容表现上也有重要作用。永明诗歌的历史事实表明,永明声律有效地影响了诗歌各层面的结构关系,突出了结构的对照性、跳跃性。新的诗歌结构配合了诗歌内容的重大变革,即由以叙事、说理为中心的散文化抒情方式,发展为内在心绪为中心的更加诗性的抒情方式。这一内容革新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它标志着诗歌本体的进一步成熟,并由此而与散文有了更清晰的文体划分。可以说,永明声律是永明诗歌内容革新的重要支持;同理,近体诗格律是近体诗之诗性内容表现的重要支持。声律的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诗歌,也不同程度地渗透到辞赋和骈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明声律 结构 诗性内容
下载PDF
诗思阅历与诗体建构的中国化——论冯至《十四行集》对西方诗学的借鉴与突变
10
作者 田源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第1期63-67,共5页
沉寂许久的冯至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创作了中国诗坛的第一本《十四行集》,集中体现了他在诗歌美学上的探索,呈现出的诸多独特的审美质素均源自现代西方的诗学主张。《十四行集》中的辩证哲理承袭了歌德的"蜕变论"思想,既有对... 沉寂许久的冯至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创作了中国诗坛的第一本《十四行集》,集中体现了他在诗歌美学上的探索,呈现出的诸多独特的审美质素均源自现代西方的诗学主张。《十四行集》中的辩证哲理承袭了歌德的"蜕变论"思想,既有对原始生命力的追寻,又在艺术与自然的融合中揭示"公开的秘密",还有关于历史人物的精神境界升华。《十四行集》以孤独感等人生经验为创作动机与表达内容,这一诗学主张与英美的"纯诗说"不谋而合,十四行诗中灌注的直接或间接的双向经验导入所蕴含的深层奥义,揭示出富有特殊的审美韵味的个体生命体验。在诗歌形式的选择上,冯至尝试并接受适当形式约束的美学原则,深受里尔克"特殊的实验"的影响。冯至的诗学探索从思想到经验再到技艺,将西方的十四行诗内化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新质素,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化十四行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思 诗体 中国化 冯至 《十四行集》 西方诗学 借鉴 纯诗
下载PDF
荒草没残碑,百年有余情——论萧红的《呼兰河传》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玉红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84-89,共6页
萧红的《呼兰河传》批判了呼兰河城一些骇人听闻的日常生活、落后的民俗传承、愚昧的习惯势力、泯灭的生命意识;同时赞美了小城人民卑微生命的坚韧和顽强,充满了对自由平等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怀念。小说实则讲述了一个关于生命本身的... 萧红的《呼兰河传》批判了呼兰河城一些骇人听闻的日常生活、落后的民俗传承、愚昧的习惯势力、泯灭的生命意识;同时赞美了小城人民卑微生命的坚韧和顽强,充满了对自由平等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怀念。小说实则讲述了一个关于生命本身的故事,对普通人痛苦的极度敏感和对他们不幸命运的挚烈关注使萧红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激情去询问他们生命的价值和属于他们的幸福,小城人民的生与死,他们原本暗淡无光、微不足道的一生,在萧红的关注下焕发出奇异的艺术光彩。《呼兰河传》是诗化小说的精品,具有空间小说的结构,以及浓厚的散文意味和自叙化的抒情特点,感觉化、超常规的语言,传神细腻、力透纸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呼兰河传 作品题材 生命故事 诗化文本
下载PDF
诗心共意象齐飞——菲华新诗诗艺管窥
12
作者 曹惠民 《镇江高专学报》 2001年第2期20-24,共5页
菲华诗人在诗歌意象的营构方面颇为着力 ,拓展了于有限中见无限的无穷艺术魅力 ;善于放飞想象力的菲华诗人在诗思、诗形等方面的用心锻造 ,为读者呈献了不少颇具审美意味的艺术佳构。
关键词 新诗 意象 菲律宾 诗歌艺术 华文文学 诗歌创作
下载PDF
文学翻译的诗学象似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海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106-117,159,共13页
“形意兼备”是文学翻译的一种理想状态,象似性的指导是达到这个状态的途径之一,也符合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但是,准确来说,文学作品中的象似性是有别于日常语言象似性的诗学象似,形式、意义、情感与审美的整合是诗学象似性与象似性的... “形意兼备”是文学翻译的一种理想状态,象似性的指导是达到这个状态的途径之一,也符合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但是,准确来说,文学作品中的象似性是有别于日常语言象似性的诗学象似,形式、意义、情感与审美的整合是诗学象似性与象似性的最大区别,所以文学作品的翻译更应以诗学象似性为参考。当然,诗学象似性未能将读者和语境等语篇外因素考虑进内,也是它的局限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形意兼备 象似性 诗学象似性
下载PDF
论弗洛斯特诗歌艺术的辩证法维度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应雪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6-39,51,共5页
20世纪美国诗人罗伯特·弗洛斯特的辩证诗学集中地体现为他的两个理论:“诗歌是隐喻”和“意义之音”。他的诗歌作品不但在辩证法的高度上实践和检验着他的诗歌理论,更对现代诗歌创作过程中内容与形式、诗人自我意识与素材的关系... 20世纪美国诗人罗伯特·弗洛斯特的辩证诗学集中地体现为他的两个理论:“诗歌是隐喻”和“意义之音”。他的诗歌作品不但在辩证法的高度上实践和检验着他的诗歌理论,更对现代诗歌创作过程中内容与形式、诗人自我意识与素材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索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斯特 辩证诗学 “诗歌是隐喻” “意义之音” 形式与内容 诗人自我意识
下载PDF
《老水手吟》翻译随笔
15
作者 汪敬钦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58-62,共5页
所谓诗歌,必定具备诗的“外壳”。在诗歌翻译中,译作欲真正重“形”和“音”,并非易事,此即难点所在。因而,重“神”鄙“形”论,实令人惊惑不解。笔者认为,译者唯有走“形、神兼备”的中庸之道,方可望达到诗歌风格翻译中的完美... 所谓诗歌,必定具备诗的“外壳”。在诗歌翻译中,译作欲真正重“形”和“音”,并非易事,此即难点所在。因而,重“神”鄙“形”论,实令人惊惑不解。笔者认为,译者唯有走“形、神兼备”的中庸之道,方可望达到诗歌风格翻译中的完美理想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翻译 神似 形似
下载PDF
初期唐传奇与诗文内容之互渗
16
作者 陈际斌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2期76-83,共8页
在唐传奇初期,文体地位不高的唐传奇与诗文特别是最有可比性的叙事古文之间在思想内容上相互渗透。这种渗透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传奇之佛道怪奇倾向渗入诗文;诗文之儒家道德渗入传奇;诗文夸耀盛世的创作思想渗入传奇,传奇也开始博物颂盛... 在唐传奇初期,文体地位不高的唐传奇与诗文特别是最有可比性的叙事古文之间在思想内容上相互渗透。这种渗透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传奇之佛道怪奇倾向渗入诗文;诗文之儒家道德渗入传奇;诗文夸耀盛世的创作思想渗入传奇,传奇也开始博物颂盛;诗文拒语神怪的特点渗入传奇,传奇也关怀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传奇 诗文 思想内容 互渗
下载PDF
形与质:中国现代诗学发生发展的内在驱动机制
17
作者 汪亚明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9年第6期34-38,共5页
以"形"与"质"的关系为线索,梳理出"五四"时期中国现代诗学的三大诗学指向:一是主情主义的一元论诗学;二是侧重诗形兼有神秘色彩的象征派诗学;三是形质合一的唯美派诗学。勾勒出在形质关系力驱动下中国现... 以"形"与"质"的关系为线索,梳理出"五四"时期中国现代诗学的三大诗学指向:一是主情主义的一元论诗学;二是侧重诗形兼有神秘色彩的象征派诗学;三是形质合一的唯美派诗学。勾勒出在形质关系力驱动下中国现代诗学演进的大致轮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与质 现代诗学 驱动机制
下载PDF
朱自清、俞平伯诗学之比较——兼议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8
作者 沈穷竹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8期40-44,共5页
朱自清和俞平伯是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他们既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又是杰出的诗论家。朱自清和俞平伯过从甚密,曾以同题散文流芳后世。我们今天对他们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他们散文创作的贡献上了,往往忽略了他们在新诗上所做的贡献。... 朱自清和俞平伯是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他们既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又是杰出的诗论家。朱自清和俞平伯过从甚密,曾以同题散文流芳后世。我们今天对他们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他们散文创作的贡献上了,往往忽略了他们在新诗上所做的贡献。通过对他们的诗学观作一个细致而全面的比较,从而找到他们和新诗运动初期的共同特质,由此肯定他们在诗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自清 俞平伯 诗论 形式 内容 地位
下载PDF
解读查尔斯·伯恩斯坦的诗歌《人生众生相》
19
作者 闵敏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13年第2期35-38,共4页
查尔斯.伯恩斯坦是当代美国语言诗派的领军人物,《人生众生相》是其第三十部诗集《姑娘似的男人》的开篇之作。通过对伯恩斯坦的诗歌《人生众生相》的结构、内容和韵律,以及诗歌创作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创作手法独特性、读者文本互动性及... 查尔斯.伯恩斯坦是当代美国语言诗派的领军人物,《人生众生相》是其第三十部诗集《姑娘似的男人》的开篇之作。通过对伯恩斯坦的诗歌《人生众生相》的结构、内容和韵律,以及诗歌创作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创作手法独特性、读者文本互动性及政治和社会性等语言诗学观念进行分析,力图解读诗歌深刻的内涵和意蕴,即诗人对人类个体的尊重、对所处社会的热爱以及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社会的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众生相》 结构 内容 韵律 诗学观
下载PDF
试论中国塔吉克族情歌
20
作者 蒋宏军 蒋方珍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38-140,共3页
塔吉克族民歌构思模式主要有兴体构思、比体构思、赋体构思三种形式,内容上表现爱情生活方面的伦理、道德、审美、婚恋观,格律上采用了“格则勒”、“柔巴依”、“玛斯纳维”等体式。
关键词 塔吉克族情歌 艺术构思 内容 格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