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多原核合子的发生对冻胚移植结局的影响
1
作者 王莉 杨烨 +3 位作者 谢奇君 彭丽君 杨玉琴 凌秀凤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4年第5期430-437,共8页
目的比较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人群多原核(PN)合子的发生率对体外受精(IVF)周期胚胎发育情况及冻融胚胎移植(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进行IVF治疗的2665例患者资料。根据不孕原... 目的比较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人群多原核(PN)合子的发生率对体外受精(IVF)周期胚胎发育情况及冻融胚胎移植(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进行IVF治疗的2665例患者资料。根据不孕原因分为PCOS组(N=1295)和对照组(N=1370),比较两组多PN发生率。在PCOS组中进一步仅纳入全胚冷冻并进行FET的患者,排除失访或未到分娩日期的患者,最终纳入999例PCOS患者,根据受精情况分为三个亚组:2PN组547例,低比例多PN组(多PN率≤20%)414例,高比例多PN组(多PN率>20%)38例,比较三个亚组的临床结局。结果PCOS组多PN率高于对照组(P<0.05)。低比例多PN组基础AMH、获卵数、IVF卵子数高于2PN组(P<0.05),可移植胚胎数、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数低于2PN组(P<0.05),生化妊娠率和活产率低于2PN组(P<0.05)。高比例多PN组获卵数、IVF卵子数低于低比例多PN组(P<0.05),可移植胚胎数、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数低于2PN组和低比例多PN组(P<0.05),生化妊娠率和活产率低于2PN组和低比例多PN组(P<0.05)。各组间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行FET的PCOS患者多PN发生会降低胚胎质量,影响生化妊娠率和活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原核 冻胚移植 妊娠结局
下载PDF
高龄(≥40岁)男性的多精受精指标可能与年轻男性并无显著差异:一项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2
作者 李光耀 周桥 +2 位作者 季慧 季娟 凌秀凤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951-955,共5页
目的探讨男性高龄因素对多精受精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6年1月—2022年9月的4210个体外受精(IVF)周期数据,按照男方的年龄进行分组,<40岁的年轻组患者4053例,≥40岁的高龄组患者15... 目的探讨男性高龄因素对多精受精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6年1月—2022年9月的4210个体外受精(IVF)周期数据,按照男方的年龄进行分组,<40岁的年轻组患者4053例,≥40岁的高龄组患者157例。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筛选出高龄组152例患者,年轻组421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以及多精受精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患者在女方年龄、不育类型、不育年限、不孕因素、女方身体质量指数(BMI)、男方BMI、精液量、精液pH值、精子浓度、精子活力、前向运动精子百分比、正常精子形态百分比、受精卵数、MⅡ卵子数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结果表明573个新鲜IVF周期中出现3原核(PN)周期的几率为35.5%,多PN受精卵发生率为6.5%。高龄组的多精受精卵数、可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形成囊胚数与年轻组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年轻男性相比,男性高龄(≥40岁)对卵子多精受精发生率并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 多原核 倾向性评分匹配 可移植胚胎 男性高龄
下载PDF
人MⅡ期卵母细胞极体及原核期形态分级对预测胚胎发育潜能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叶雅萍 袁华 +1 位作者 翟丹梅 江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2-307,共6页
目的对人MⅡ期卯母细胞的第一微体和D1双原核期的原核、核仁及胞浆进行形态分级,以预测胚胎发育潜能。方法以2009年6月-2012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接受卵胞浆内单精子硅微注射(ICS1)助孕治疗的269对不育... 目的对人MⅡ期卯母细胞的第一微体和D1双原核期的原核、核仁及胞浆进行形态分级,以预测胚胎发育潜能。方法以2009年6月-2012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接受卵胞浆内单精子硅微注射(ICS1)助孕治疗的269对不育夫妇(共269个移植周期)为研究对象。对所有获得的MⅡ期卵母细胞第一极体进行形态观察和分级,同时将D1双原核期的受精卵进行形态分级,分别比较其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根据所移植的胚胎来自不同级别第一极体的MⅡ期卵和不同原核等级分为B组和C组,分别为102例和98例,其余为A组(69例)。移植来源于1~2级第一极体的MⅡ期卵母细胞且D1双原核期为Z1~Z2级的胚胎其受精牢、卵裂牢、种植率、优胚率及临床妊娠率均较高。结论人MⅡ期卵母细胞第一极体和D1双原核期受精卵的等级越高,胚胎发育的潜能就越好。从而提高ICSI的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Ⅱ期卵 第一极体形态 原核形态 种植率 临床妊娠率 胚胎发育潜能
下载PDF
晚裂胚胎性染色体及18号染色体非整倍体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石洁 杨清秀 +1 位作者 罗海宁 张云山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65-267,I0002,共4页
目的:分析晚裂胚胎性染色体及18号染色体数目异常情况。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晚裂胚胎X、Y及18号染色体的非整倍体情况,并与低评分的双原核(2PN)胚胎进行比较。结果:共收集85个胚胎,其中晚裂胚胎45个(不考虑形态学评分),成功固... 目的:分析晚裂胚胎性染色体及18号染色体数目异常情况。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晚裂胚胎X、Y及18号染色体的非整倍体情况,并与低评分的双原核(2PN)胚胎进行比较。结果:共收集85个胚胎,其中晚裂胚胎45个(不考虑形态学评分),成功固定269个核;低形态学评分的2PN胚胎40个,成功固定243个核,用CEPX/Y、CEP18染色体探针对85个胚胎共512个核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晚裂胚胎组的染色体数目异常率为45.7%,其中性染色体异常率为34.5%,18号染色体异常率为38%;2PN胚胎组的染色体异常率为48.5%,其中性染色体异常率为32%,18号染色体异常率为39%。2组性染色体和18号染色体的异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晚裂胚胎性染色体及18号染色体数目有较高的异常发生率,与低形态学评分的2PN胚胎一样,均不适合宫腔内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杂交 荧光 性染色体 染色体 18对 非整倍性 双原核胚胎
下载PDF
合子联合卵裂期胚胎评级与胚胎着床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吕群 张小建 +1 位作者 杨业洲 闵丽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41-543,共3页
目的:探讨原核期合子评级体系及核仁数目差异和早期胚胎选择方法与胚胎着床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0个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单精子卵泡浆注射(IVF/ICSI)治疗周期,共689枚授精后第1天观察为正常受精的卵子,在受精后16~18小时根据合子的... 目的:探讨原核期合子评级体系及核仁数目差异和早期胚胎选择方法与胚胎着床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0个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单精子卵泡浆注射(IVF/ICSI)治疗周期,共689枚授精后第1天观察为正常受精的卵子,在受精后16~18小时根据合子的核仁前体数目和分布情况,将其分为Z1、Z2、Z3和Z4共4个等级,并对胚胎的形态学、着床率和妊娠率进行评估,同时将原核核仁数目差值进行分类,比较其与胚胎发育的相关性。结果:Z评级高的合子在卵裂率、优质胚胎形成率、妊娠率及着床率方面显著高于Z评级低的合子,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分析正常受精卵核仁差异发现,核仁数间的差异不影响胚胎的后期卵裂以及优质胚胎的形成(P>0.05)。结论:原核期合子评级作为简单、快速和无创伤的参数可以较客观地反映合子质量,对后期胚胎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核仁数目的差异并不影响胚胎的早期发育,但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核评级 胚胎发育 着床 妊娠
下载PDF
转基因小鼠技术中获得原核期受精卵最适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何学令 尹海林 《四川动物》 CSCD 2004年第4期341-343,F003,共4页
显微注射法是制备转基因动物的首选方法 ,而原核清晰受精卵的获得是影响显微注射成败的关键。本文对小鼠HCG超排注射后大量原核期受精卵获得的最佳时间进行了研究 ,以提高显微注射成功率。结果显示采集雄性原核清晰受精卵的最佳时间段... 显微注射法是制备转基因动物的首选方法 ,而原核清晰受精卵的获得是影响显微注射成败的关键。本文对小鼠HCG超排注射后大量原核期受精卵获得的最佳时间进行了研究 ,以提高显微注射成功率。结果显示采集雄性原核清晰受精卵的最佳时间段为注射HCG后 2 5~ 2 7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核 显微注射法 术中 HCG 受精卵 适时 最佳时间 超排 转基因动物 采集
下载PDF
人原核期胚胎的核仁数量与胚胎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钱云 冯婷 +4 位作者 陈娟 蔡令波 刘嘉茵 张燕 冒韵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385-387,390,共4页
目的:探讨受精卵核仁的具体数量与受精卵卵裂、可移植胚胎和优质胚胎率间的相关性。方法:精卵结合后16~18h观察受精情况,分别计数雌、雄原核的核仁数目,相对应观察每个受精卵的发育情况。分析两个原核核仁数目之间的比值、和值以及差... 目的:探讨受精卵核仁的具体数量与受精卵卵裂、可移植胚胎和优质胚胎率间的相关性。方法:精卵结合后16~18h观察受精情况,分别计数雌、雄原核的核仁数目,相对应观察每个受精卵的发育情况。分析两个原核核仁数目之间的比值、和值以及差值与移植当日胚胎质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雌、雄原核核仁数目之间的比值与移植当日的优质胚胎率存在显著相关。当核仁数的比值>1.25时,受精卵的卵裂率、可移植胚胎和优质胚胎率均有降低趋势。虽然核仁数目之间的差值、和值与卵裂率、可移植胚胎和优质胚胎率均无显著相关,但随着核仁数目之间差值的逐渐增大,受精卵的卵裂率、可移植胚胎和优质胚胎率均有下降趋势;而随着核仁数目之间和值的逐渐增大,受精卵的优质胚胎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结论:受精卵核仁的具体数量与受精卵卵裂、可移植胚胎和优质胚胎率之间存在相关性。核仁的具体数量对预测种植日的胚胎质量有一定的价值。用于移植应选择两个原核间核仁数目比值相对较小的受精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精 原核 核仁数 胚胎发育
下载PDF
影响小鼠胚胎显微注射成功率的若干因素
8
作者 张德福 陈茵 +3 位作者 王英 王凯 张平 李震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57-59,共3页
显微注射法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制备转基因动物的首选方法 ,有重大的应用价值 ,影响小鼠显微注射成功有许多因素。本文根据我们显微注射的工作 ,着重探讨影响小鼠显微注射成功的受精卵的质、量和原核清晰度三个关键因素。
关键词 显微注射 受精卵 原核 转基因动物 成功率
下载PDF
不同原核类型来源胚胎移植临床结局分析
9
作者 邓志华 丘映 +2 位作者 李柳铭 邹彦 李春苑 《医学综述》 2012年第7期1105-1107,共3页
目的探讨移植不同原核类型胚胎与妊娠结局的关系,评价原评分(Z评分)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Day3所移植的胚胎按其原核期形态评分分组,评分为Z1、Z2的患者34例为A组,评分为Z3、Z4的患者46例为B组,比较A、B两组患者的年... 目的探讨移植不同原核类型胚胎与妊娠结局的关系,评价原评分(Z评分)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Day3所移植的胚胎按其原核期形态评分分组,评分为Z1、Z2的患者34例为A组,评分为Z3、Z4的患者46例为B组,比较A、B两组患者的年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雌二醇、内膜厚度、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ICSI)比例、获卵数、受精数、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流产率。结果两组年龄、HCG日雌二醇、内膜厚度、ICSI比例、获卵数、移植胚胎数、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精数、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核形态学评分与胚胎形态学评分相结合有助于提高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核形态 原核评分 胚胎评分 临床结局
下载PDF
受精卵最佳显微注射时间的探索
10
作者 郭永昌 刘田福 +1 位作者 司苏晋 张引红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391-394,共4页
目的探讨最佳显微注射受精卵的时间。方法对小鼠诱导超排卵后,在不同时间点采集受精卵,观察采集到受精卵的不同阶段中雄原核的状态,确定受精卵出现雄性原核的最佳时间。结果在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后的23-25 h,出现雄性原核的受... 目的探讨最佳显微注射受精卵的时间。方法对小鼠诱导超排卵后,在不同时间点采集受精卵,观察采集到受精卵的不同阶段中雄原核的状态,确定受精卵出现雄性原核的最佳时间。结果在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后的23-25 h,出现雄性原核的受精卵所占的百分率达到75%以上,此时雌雄原核清晰可见,受精卵雄原核较大。结论在注射HCG后23-25 h的受精卵最适合进行显微注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 受精卵 雄原核
下载PDF
不同受精状态及发育中卵裂球数量对囊胚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谢聪聪 郭晓丽 +4 位作者 姚冠峰 杜丽荣 张欣 王树松 王雪莹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738-744,共7页
目的对比D1不同受精状态的胚胎(0PN、1PN、2PN)继续培养后囊胚形成情况,评估异常受精来源胚胎的囊胚形成效果,探讨其可利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在河北省生殖医学中心实施IVF的周期资料,选择形态学评分等同于优质胚胎的... 目的对比D1不同受精状态的胚胎(0PN、1PN、2PN)继续培养后囊胚形成情况,评估异常受精来源胚胎的囊胚形成效果,探讨其可利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在河北省生殖医学中心实施IVF的周期资料,选择形态学评分等同于优质胚胎的异常受精胚胎及2PN来源的优质胚胎,将其培养至囊胚阶段,囊胚评分依据Gardner评分标准。根据D1受精情况分为3组:0PN组(193个)、1PN组(32个)、2PN组(573个);根据胚胎继续发育情况将D2及D3分别分为A、B、C三个亚组:D2亚组:≤3细胞(A1组)、4~6细胞(B1组)和>6细胞(C1组);D3亚组:≤6细胞(A2组)、7~9细胞(B2组)和>9细胞(C2组)。比较各组的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率及可利用囊胚率。结果(1)0PN、1PN及2PN 3组整体的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率、可利用囊胚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3组的囊胚形成情况D5均优于D6(P<0.05)。(2)1PN、2PN两组的D24~6细胞亚组(B1组)囊胚形成情况最佳。(3)0PN组D3亚组囊胚形成率B2和C2组优于A2组(P<0.05),可利用囊胚率的顺序为C2>B2>A2(P<0.05);1PN组D3亚组囊胚形成率顺序为B2>C2>A2(P<0.05);2PN组D3亚组可利用囊胚率顺序为C2>B2>A2(P<0.05)。(4)D2≤3细胞亚组(A1组)中囊胚形成情况表明2PN组最佳(P<0.05);C1亚组中囊胚形成情况0PN组最佳(P<0.05)。(5)D3 A2亚组中囊胚情况2PN组最佳(P<0.05)。结论形态学评分优质的0PN、1PN胚胎具有较好的囊胚发育潜能,形成的优质囊胚可能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受精 原核 囊胚
下载PDF
未见原核来源囊胚复苏移植的临床价值
12
作者 任卉 涂剑 《广东医学》 CAS 2021年第8期896-899,共4页
目的分析未见原核(0PN)来源囊胚在复苏周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治疗后,进行囊胚复苏移植的345例患者,48例解冻移植0PN来源囊胚患者为0PN组,297例解冻移植2PN来源囊胚患者为2PN组。移植后... 目的分析未见原核(0PN)来源囊胚在复苏周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治疗后,进行囊胚复苏移植的345例患者,48例解冻移植0PN来源囊胚患者为0PN组,297例解冻移植2PN来源囊胚患者为2PN组。移植后对患者临床妊娠进行随访分析。结果435枚0PN卵裂胚与2891枚2PN卵裂胚比较,两者的囊胚形成率无明显差异(72.87%vs 73.88%,P>0.05),0PN卵裂胚的可利用囊胚率(52.64%vs 46.90%)和优质囊胚率(27.13%vs 22.28%)均高于2PN卵裂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PN组的胚胎着床率(59.21%vs 52.72%)、临床妊娠率(68.75%vs 63.64%)、流产率(18.18%vs 14.29%)、抱婴率(54.17%vs 53.54%)均高于2P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F-ET助孕治疗后,无2PN来源卵裂胚和囊胚的患者,可谨慎选择0PN来源囊胚进行复苏周期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见原核囊胚 复苏移植 临床妊娠
下载PDF
未见原核受精卵衍生胚胎患者的胚胎发育和临床结局
13
作者 范咏琪 杨丹丹 +2 位作者 张琦琦 严博 章志国 《中华全科医学》 2024年第11期1837-1841,共5页
目的未见原核(0PN)受精卵的受精及胚胎发育异常的病因尚不清楚,其移植的适宜性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探究0PN受精卵是否具有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9年9月—2022年5月行体外受精(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9167个周期。(1)比较691... 目的未见原核(0PN)受精卵的受精及胚胎发育异常的病因尚不清楚,其移植的适宜性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探究0PN受精卵是否具有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9年9月—2022年5月行体外受精(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9167个周期。(1)比较6915个周期[每个周期中存在≥1个0PN受精卵,以下简称两原核(2PN)+0PN组]与2252个周期(每个周期均由2PN受精卵发育而来,以下简称2PN组)的胚胎发育与临床结局。(2)根据0PN衍生胚胎的比例将IVF周期中患者进一步分类为:L组(0~30%,2579例)、M组(31%~60%,782例)和H组(61%~100%,221例),比较3组的胚胎发育与临床结局。(3)单独比较72个由0PN受精卵发育周期(0PN100%组)与100个由2PN发育周期(2PN100%组)的胚胎发育与临床结局。结果(1)2PN组的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2PN+0PN组(62.44%vs.55.01%,P<0.001),2PN组的累计活产率(CLR)显著低于2PN+0PN组(54.97%vs.64.99%,P<0.001)。2PN+0PN组与2PN组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L、M和H组的获卵数、受精率、累计临床妊娠率(CCR)、CLR呈递减趋势。M组的卵裂率显著高于其余2组;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率显著高于L组。(3)0PN衍生胚胎(0PN100%组)的活产率显著低于2PN衍生胚胎(2PN100%组,30.56%vs.60.00%,P<0.001),但2组囊胚移植后的临床结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PN衍生胚胎临床妊娠后,并未观察到流产可能性明显增加或对新生儿健康产生明显负面影响。因此,当无法获得正常囊胚时,0PN衍生胚胎的移植应被视为可行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见原核受精卵 两原核受精卵 胚胎发育
原文传递
1例PLCZ1复合杂合突变致IVF多原核受精及ICSI受精低下
14
作者 吴彤华 陈春媚 +2 位作者 孙青 徐芬 莫美兰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4年第5期1034-1039,共6页
目的探讨一例继发不孕不育夫妻体外受精(IVF)中观察到大部分受精卵存在多原核(MPN)受精的遗传病因。方法该病例夫妻双方全血DNA样本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男方及其父母外周血DNA样本行磷脂酶Cζ1(PLCZ1)突变位点Sanger测序家系验证。成熟... 目的探讨一例继发不孕不育夫妻体外受精(IVF)中观察到大部分受精卵存在多原核(MPN)受精的遗传病因。方法该病例夫妻双方全血DNA样本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男方及其父母外周血DNA样本行磷脂酶Cζ1(PLCZ1)突变位点Sanger测序家系验证。成熟卵子在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行卵母细胞辅助激活(AOA)。结果女方未检出与MPN或受精障碍表型相关的变异。男方检出与受精障碍表型相关的1个致病性及1个疑似致病性变异,呈复合杂合,为PLCZ1(NM_033123.3)[c.588C>A/p.Cys196*];[c.590G>A/p.Arg197His]。患者配偶第二周期行拮抗剂方案促排卵,一半卵子行ICSI,正常受精率为12.50%(1/8),受精卵受精后凋亡;另一半卵子行ICSI+AOA,正常受精率为22.22%(2/9),形成4枚低等级卵裂胚。移植后未孕,囊胚培养失败。第三周期配偶行拮抗剂方案加生长激素促排卵,全部成熟卵子均行ICSI+AOA,正常受精率为44.44%(4/9),均形成优质胚胎。新鲜移植后单胎活产。这两个ICSI周期的受精卵均无MPN表型。结论PLCZ1基因缺陷的男性除受精失败和早期胚胎发育阻滞外,IVF时可呈现多精受精所致的多原核表型。采用ICSI+AOA的治疗策略可有效改善精子PLCZ1缺陷病例的受精情况及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CZ1 多原核 受精障碍 卵母细胞辅助激活 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
原文传递
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后三原核合子发生相关因素及妊娠结局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志明 曹金凤 +2 位作者 崔娜 杜元杰 徐素欣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41-544,共4页
目的探讨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后的三原核(3PN)合子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CSI的287个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周期分为2组,A组:至少有1个以上的... 目的探讨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后的三原核(3PN)合子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CSI的287个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周期分为2组,A组:至少有1个以上的3PN发生。B组:无3PN的发生。比较两组的年龄、促性腺激素(Gn)用量、雌二醇峰值、获卵数、单精子注射卵数、取卵至ICSI时间、不正常卵子率、精子质量、双原核合子率、种植率、妊娠率、流产率等。结果 A组和B组Gn用量、雌二醇峰值、获卵数、单精子注射卵子数和双原核合子率分别为[(28.45±8.68)支对(33.66±14.02)支,75U/支]、[(10203.04±3402.97)pmol/L]对[(8649.27±3870.19)pmol/L]、[(17.09±8.58)枚对(11.34±6.52)枚]、[(13.61±7.49)枚对(9.26±5.41)枚]、[(66.85±18.69)%对(77.39±1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种植率、妊娠率、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卵巢对Gn刺激的高反应所造成的部分卵子质量或内部结构的异常可能是ICSI后发生3PN合子的原因。但3PN发生对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不能用高反应完全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 三倍体 原核 促性腺素
原文传递
人类低评分早期胚胎与低评分囊胚的性染色体嵌合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偶健 王玮 +4 位作者 丁洁 顾斌 郑爱燕 王馥新 李红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75-678,共4页
目的应用X、Y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分析不同原核(pronucleus,PN)数量来源的低评分早期胚胎和低评分囊胚的性染色体嵌合情况并探讨其发生机理。方法对低评分、不适于胚胎移植的新鲜或冷冻-解冻... 目的应用X、Y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分析不同原核(pronucleus,PN)数量来源的低评分早期胚胎和低评分囊胚的性染色体嵌合情况并探讨其发生机理。方法对低评分、不适于胚胎移植的新鲜或冷冻-解冻的早期胚胎和囊胚进行双色FISH分析。结果2PN早期胚胎细胞中两信号率为66.67%,显著高于1PN和3PN胚胎;1PN早期胚胎细胞中单信号率为90.41%,明显高于2PN和3PN胚胎;3PN胚胎细胞中三信号率为28.00%,显著高于1PN和2PN胚胎,两信号率为46.Oo%,明显高于1PN胚胎。冷冻-解冻的早期胚胎有多信号嵌合的胚胎的比例为23.53%,高于新鲜胚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个囊胚的嵌合率为100%,其中两信号占主导的囊胚(比例≥50%)占总数的62.50%,显著高于早期胚胎。结论以2PN作为正常受精的判断标准来选择适宜移植的胚胎已不够准确,冷冻-解冻对胚胎染色体加倍可能有一定的影响。为了避免选择染色体异常的胚胎,有必要结合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geneticdiagnosis,PGD)以及产前诊断技术进行染色体异常筛查。此外,低评分囊胚可能是胚胎干细胞又一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原核 性染色体 冷冻-解冻 嵌合
原文传递
未见原核晚期卵裂胚胎染色体的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守信 刘晓妍 +2 位作者 孙成铭 刘杰 郝翠芳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6期653-656,共4页
目的观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周期中未见原核(PN)晚期卵裂胚胎单个卵裂球染色体分子核型。方法取IVF-ET治疗中4枚未见PN晚期卵裂胚胎进行体外培养,在受精第3天行胚胎活检,对单个卵裂球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microarray-CGH... 目的观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周期中未见原核(PN)晚期卵裂胚胎单个卵裂球染色体分子核型。方法取IVF-ET治疗中4枚未见PN晚期卵裂胚胎进行体外培养,在受精第3天行胚胎活检,对单个卵裂球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microarray-CGH)染色体分析。结果 4枚未见PN受精卵染色体均发生非整倍体变异。其中1枚胚胎性染色体为X染色体单体,3枚胚胎性染色体为XY正常二倍体。但4枚胚胎均存在常染色体变异。结论未见PN晚期卵裂胚胎染色体microarray CGH分析结果表明,其单个卵裂球全基因组呈非整倍性变异,未见PN晚期卵裂胚胎存在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变异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 无原核 卵裂球
原文传递
对常规IVF授精后4小时未排出第二极体的卵母细胞行补救ICSI 被引量:3
18
作者 罗清炳 张昌军 +1 位作者 杨梅 徐鸿毅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1年第7期113-114,70,共3页
目的比较常规IVF授精后4h和20h补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escue ICSI)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常规IVF治疗的21例非男性因素不育患者,授精后4h行补救ICSI,并与另组实施的18个常规IVF授精后20h行... 目的比较常规IVF授精后4h和20h补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escue ICSI)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常规IVF治疗的21例非男性因素不育患者,授精后4h行补救ICSI,并与另组实施的18个常规IVF授精后20h行补救ICSI周期进行比较。结果 4h补救ICSI组的受精率为76.3%,高于20h补救ICSI组(53.0%),有统计学意义(P<0.05)。4h补救ICSI组中11例临床妊娠(52.3%),其中2个双胎,8个单胎和一个流产。而20h补救ICSI组无一例妊娠。结论和授精后20h行补救ICSI相比,授精后4h行补救ICSI可以获得较好的受精率、妊娠率和种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精失败 卵母细胞 极体 原核 补救ICSI
原文传递
Abnormal fertilization in ICSI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abnormal semen parameters:a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on 1855 cases 被引量:3
19
作者 Konstantinos Pantos Konstantinos Sfakianoudis +6 位作者 Evangelos Maziotis Anna Rapani Eleni Karantzali Artemis Gounari-Papaioannou Terpsithea Vaxevanoglou Michael Koutsilieris Mara Simopoulou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4期376-385,共10页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efficiently addresses male factor infertility.However,the occurrence of abnormal fertilization,mainly characterized by abnormal pronuclei(PN)patterns,merits investigation.To inves...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efficiently addresses male factor infertility.However,the occurrence of abnormal fertilization,mainly characterized by abnormal pronuclei(PN)patterns,merits investigation.To investigate abnormal fertilization patterns following ICSI and identify their respective associations with abnormal parameters in semen analysis(SA),a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including 1855 cycles was performed.Male infertility diagnosis relied on the 2010 WHO criteria.The population was divided into groups based on their SA results.The presence of 2PNs and extrusion of the second polar body(PB)indicated normal fertilization.A Kruskal–Wallis test along with a Wilcoxon post hoc evaluation and Bonferroni correction was employed for comparison among the groups.For the pregnancy rate,logistic regression was employed.No correlation was established between the SA abnormalities and the 1PN or 3PN formation rates.The highest and lowest 0PN rates were reported for the oligoasthenoteratozoospermic and normal groups,respectively.The lowest cleavage formation rate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oligoasthenozoospermic and oligoasthenoteratozoospermic groups.The aforementioned groups along with the oligoteratozoospermic group similarly presented the lowest blastocyst formation rates.For the clinical pregnancy rate,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In conclusion,the incidence of two or more abnormal SA parameters–with the common denominator being oligozoospermia–may jeopardize normal fertilization,cleavage,and blastocyst rates.Once the developmental milestone of achieving blastocyst stage status was achieved,only oligoasthenozoospermia and oligoasthenoteratozoospermia were associated with lower rates.Interestingly,following adjustment for the number of blastocysts,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sisted reproduction techniques FERTILIZATION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OLIGOASTHENOTERATOZOOSPERMIA pronuclei semen analysis
原文传递
FFECTS OF OOPLASM CYTOSKELETON ON MI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PERM-NUCLEI IN MOUSE EGGS
20
作者 陈大元 潘忠宗 张天荫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0年第10期851-856,共6页
Longo and CHEN elucidated in 1985 that the origin of polarity of mouse oocytes, the germinal vesicle breakdown and resumption of meiosis are temporospatially related to one another, and further demonstrated the respon... Longo and CHEN elucidated in 1985 that the origin of polarity of mouse oocytes, the germinal vesicle breakdown and resumption of meiosis are temporospatially related to one another, and further demonstrated the responsibility of microfilaments for the peripheral movement of the meiotic apparatus including chromosomes. Recently, it has been shown by CHEN et al. that the chromosomal movement of the mitotic apparatus at the e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nuclei CYTOSKELETON COLCHICINE CYTOCHALASIN B.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