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NDC模型的红壤旱坡花生地N_(2)O排放模拟研究
1
作者 赵黎雯 左继超 +3 位作者 聂小飞 刘士余 肖国滨 郑海金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0-311,共12页
为探究DNDC模型在红壤旱坡地N_(2)O排放模拟的适用性,以赣北红壤旱坡花生地为研究对象,设置常规耕作和轻简化免耕2种处理,连续3年(2019—2021年)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开展N_(2)O排放的田间原位观测试验,研究不同耕作处理下N_(2)O排放... 为探究DNDC模型在红壤旱坡地N_(2)O排放模拟的适用性,以赣北红壤旱坡花生地为研究对象,设置常规耕作和轻简化免耕2种处理,连续3年(2019—2021年)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开展N_(2)O排放的田间原位观测试验,研究不同耕作处理下N_(2)O排放特征及DNDC模型模拟效果。结果表明:DNDC模型对不同耕作处理下0~10 cm土壤温度(相关系数r为0.86~0.87)和作物产量(r为0.90)的模拟效果较好。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花生季因施肥和降雨引起的N_(2)O排放波动变化,也能较好地模拟常规耕作下土壤N_(2)O排放峰,但会在一定程度上低估轻简化免耕的N_(2)O排放峰和排放总量,且模型对16 mm以下的降雨响应较小。土壤pH值、施肥量对红壤旱坡花生地N_(2)O排放的影响最大,降雨量、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粘粒含量也是影响N_(2)O排放的重要因子。模型模拟2019年不同施肥量下N_(2)O排放总量与花生产量发现,氮肥施用量不能低于76.54 kg/hm^(2),也不宜超过106.78 kg/hm^(2)。研究结果可为红壤坡耕地作物种植优化、农业温室气体减排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旱坡花生地 N_(2)O 常规耕作 轻简化免耕 DNDC模型
下载PDF
等高植物篱笆条件下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发生特征 被引量:21
2
作者 李新平 陈欣 +2 位作者 王兆骞 马琨 张如良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8-374,共7页
研究了红壤坡耕地植物篱笆条件下的水土流失特征、土壤入渗特性及径流量、侵蚀量、侵蚀雨量、降雨量、入渗量的发生特征.结果表明,与大豆单作相比,黄花菜(HemerocalliscitrirnaBaroni)和百喜草(Paspalum.notatumFlugge)植物篱笆的径流... 研究了红壤坡耕地植物篱笆条件下的水土流失特征、土壤入渗特性及径流量、侵蚀量、侵蚀雨量、降雨量、入渗量的发生特征.结果表明,与大豆单作相比,黄花菜(HemerocalliscitrirnaBaroni)和百喜草(Paspalum.notatumFlugge)植物篱笆的径流量和侵蚀量分别减少10.14~11.56倍和135.34~165.84倍;植物篱笆处理和大豆单作处理的径流量、侵蚀量与可产生侵蚀的降雨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建立了相应的降雨产流、降雨产沙、径流侵蚀回归模型,同时建立了降雨入渗、入渗产流、入渗侵蚀的回归模型.植物篱笆水土保持的本质原因是植物篱笆地下部根系显著改善了耕层土壤的物理性状;显著增强了土壤的入渗能力,植物篱笆带能在较长的时间内维持较高的土壤入渗量和较大的稳定入渗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高植物篱笆 红壤 坡耕地 水土流失 土壤入渗 径流量 侵蚀量 侵蚀雨量 降雨量 入渗量 回归模型 水土保持 土壤物理性状
下载PDF
不同农作措施下红壤坡耕地土壤钾素流失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袁东海 王兆骞 +2 位作者 陈欣 郭新波 张如良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8期1257-1260,共4页
研究了 6种农作措施下红壤坡耕地土壤钾素的流失特征 .结果表明 ,红壤坡耕地土壤钾素的地表流失主要是以推移质形式和径流形式流失的 ;在泥砂流失量较小的等高农作、等高土埂处理的坡耕地 ,土壤钾素主要以径流形式流失 ;休闲处理的坡耕... 研究了 6种农作措施下红壤坡耕地土壤钾素的流失特征 .结果表明 ,红壤坡耕地土壤钾素的地表流失主要是以推移质形式和径流形式流失的 ;在泥砂流失量较小的等高农作、等高土埂处理的坡耕地 ,土壤钾素主要以径流形式流失 ;休闲处理的坡耕地通过径流流失的钾素和推移质流失的钾素基本相当 ,而在泥砂流失量较大的顺坡农作处、水平草带、水平沟处理的坡耕地土壤钾素主要以推移质形式流失 .在径流流失的钾素中 ,又以泥砂结合态为主 .除顺坡农作处理以外 ,其它农作措施均有控制土壤钾素流失的作用 ,等高农作、休闲、等高土埂等农作措施优于水平草带和水平沟农作措施 .2 0 0 0年红壤坡耕地土壤钾素的流失时间主要集中在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坡耕地 钾素流失 农作措施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红壤坡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王飞 陈安磊 +3 位作者 彭英湘 谢小立 尹春梅 王卫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2-26,共5页
以红壤坡地长期定位试验(1998-2011年)为研究对象,研究自然林、草地、农作、油茶林和湿地松5种土地利用方式对坡地径流量和泥沙流失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坡地径流量和泥沙流失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观测年限内5种土地利用方式的产流量大... 以红壤坡地长期定位试验(1998-2011年)为研究对象,研究自然林、草地、农作、油茶林和湿地松5种土地利用方式对坡地径流量和泥沙流失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坡地径流量和泥沙流失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观测年限内5种土地利用方式的产流量大小顺序为农作区>油茶林区>湿地松区>草地区>自然林区,年均产流量分别为287.4,124.7,85.7,51.2,21.3m3/hm2。泥沙流失量大小顺序为农作区>湿地松区>油茶林区>草地区>自然林区,年均产沙量分别为117.7,16.7,15.3,6.9,5.4kg/hm2。5种红壤坡地利用方式年际径流量都呈现下降趋势,农作区下降幅度最大(年均33.8m3/hm2),自然林、草地利用方式下降幅度平缓。农作区的泥沙流失量与径流量的规律并不一致,年际间波动较大,自然林、草地、油茶林和湿地松4种方式在试验后期(2001-2011年)年泥沙流失量较小,稳定保持在0~50kg/hm2。从水土保持角度出发,红壤坡地采用油茶林和湿地松利用方式,短期内(5年)水土流失就可降低到较稳定阶段;采用自然植被恢复或者草地利用方式,1~2年内水土流失量就降低到较低水平;农作区径流量虽然随着试验年限的延长呈现显著降低趋势,但是泥沙的流失风险较大(年际波动较大),不适宜在坡地耕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坡地 土地利用方式 坡地径流量 泥沙流失量 年际变化趋势
下载PDF
降水特征与农作处理对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邱学礼 段宗颜 +1 位作者 胡万里 付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2-85,共4页
通过在云南红壤坡耕地上建造径流小区,研究了自然降雨情况下6种不同农作处理的水土流失特征。结果表明:横坡垄作能有效减缓强降雨对坡耕地的侵蚀,减少径流流失,但不能有效防治长降雨的持续冲刷;顺坡垄作对强降雨和长降雨的侵蚀都不能有... 通过在云南红壤坡耕地上建造径流小区,研究了自然降雨情况下6种不同农作处理的水土流失特征。结果表明:横坡垄作能有效减缓强降雨对坡耕地的侵蚀,减少径流流失,但不能有效防治长降雨的持续冲刷;顺坡垄作对强降雨和长降雨的侵蚀都不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烤烟的不同生长时期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不同。烤烟生长前期,垄作方式是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在烤烟生长进入成熟期后,各处理间的泥沙流失量差异都不显著,各处理的地表植被覆盖率都达到最大化,地表植被覆盖率成为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坡耕地 农作处理 水土流失
下载PDF
横厢耕作措施对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蔡强国 马绍嘉 +2 位作者 吴淑安 张光远 丁树文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9-56,共8页
该文在对湖北省通城县水土保持试验站,所布设的12个野外试验观测小区,进行多年天然降雨观测的基础上,借助模拟降雨试验方法对红壤坡耕地不同耕作措施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横厢耕作措施是一种很好的水土... 该文在对湖北省通城县水土保持试验站,所布设的12个野外试验观测小区,进行多年天然降雨观测的基础上,借助模拟降雨试验方法对红壤坡耕地不同耕作措施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横厢耕作措施是一种很好的水土保持措施,纵厢耕作措施比横厢耕作的水土流失量明显增力;2.在横厢耕作农地上实施轮作种植能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保肥增产,但对水土流失并没有十分显著的影响;3.横厢耕作措施是一种在陡坡耕地上也能得到较好效益的水上保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坡耕地 横厢耕作 土壤侵蚀
下载PDF
红壤坡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侵蚀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38
7
作者 杨武德 王兆骞 +4 位作者 眭国平 陈宝林 徐锴 张克中 边卓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55-158,共4页
应用定位土芯Eu(Europium)示踪新方法 ,研究红壤坡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侵蚀的时空分布规律 .结果表明 ,新方法对以片蚀和细沟侵蚀为主的红壤坡地是适用的 ;土壤侵蚀的时间分布与降雨量的年时间分布相一致 ,过程性暴雨期表现为全年... 应用定位土芯Eu(Europium)示踪新方法 ,研究红壤坡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侵蚀的时空分布规律 .结果表明 ,新方法对以片蚀和细沟侵蚀为主的红壤坡地是适用的 ;土壤侵蚀的时间分布与降雨量的年时间分布相一致 ,过程性暴雨期表现为全年土壤侵蚀的高峰期 ;在复合坡面 ,随坡面的陡、缓、凹 ,土壤侵蚀表现强、弱、沉积 ;相同坡度和坡长条件下 ,幼龄板栗园的土壤侵蚀速率 >雷竹园 >稀疏马尾松林地 >茶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时空分异 红壤坡地 定位土芯 Eu示踪法
下载PDF
中子活化分析技术在野外红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眭国平 徐锴 +4 位作者 罗旻泓 陈宝林 徐卫星 杨武德 王兆骞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85-288,共4页
叙述了利用中子活化分析技术结合稳定稀土元素铕(Eu)定位土芯示踪法,在野外进行红壤侵蚀的研究,介绍了该方法的示踪原子选择、示踪用量估算、示踪实施、中子活化分析及侵蚀结果计算等要点,以及在红壤坡地雷竹园的部分应用结果。... 叙述了利用中子活化分析技术结合稳定稀土元素铕(Eu)定位土芯示踪法,在野外进行红壤侵蚀的研究,介绍了该方法的示踪原子选择、示踪用量估算、示踪实施、中子活化分析及侵蚀结果计算等要点,以及在红壤坡地雷竹园的部分应用结果。结果表明该法适用于红壤坡地的片蚀和细沟侵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活化分析 土壤侵蚀 红壤坡地 铕示踪技术
下载PDF
稻草覆盖和聚丙烯酰胺对坡地红壤水蚀的阻控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林丽蓉 陈家宙 +2 位作者 曾涛 宋州俊 魏强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18,共5页
通过室内土槽模拟和田间径流小区观测,研究不同条件下稻草覆盖、聚丙烯酰胺(PAM)表施及其组合措施对坡地红壤水蚀的影响。稻草覆盖、PAM表施明显提高了土壤入渗率,降低了产流率,推迟了稳定入渗、初始产流和稳定产流时间的到来,从而增加... 通过室内土槽模拟和田间径流小区观测,研究不同条件下稻草覆盖、聚丙烯酰胺(PAM)表施及其组合措施对坡地红壤水蚀的影响。稻草覆盖、PAM表施明显提高了土壤入渗率,降低了产流率,推迟了稳定入渗、初始产流和稳定产流时间的到来,从而增加降雨入渗,减少产流,并明显提高了旱季0-45cm深度的土壤含水量。3种措施之间的入渗量和产流量差异与雨强正相关,与初始含水量负相关;稻草覆盖减沙的效果在大雨强、中高初始含水量更明显,而PAM表施在小雨强、中低初始含水量更好;组合措施增加入渗、减流、减沙的效果好于单一措施。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和PAM表施对坡地红壤水蚀具有较好的阻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地红壤 水蚀 稻草覆盖 聚丙烯酰胺
下载PDF
土壤侵蚀对土壤肥力及土地生物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41
10
作者 杨武德 王兆骞 +2 位作者 眭国平 陈宝林 徐锴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75-178,共4页
通过对红壤坡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肥力及土地生物生产力的空间分异研究,揭示了土壤侵蚀对土壤肥力和土地生产力的负面影响.即侵蚀导致N、P、K等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减少及其在坡面上部的相对贫乏和下部的相对富集;土壤有机质含量... 通过对红壤坡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肥力及土地生物生产力的空间分异研究,揭示了土壤侵蚀对土壤肥力和土地生产力的负面影响.即侵蚀导致N、P、K等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减少及其在坡面上部的相对贫乏和下部的相对富集;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机械组成中砂、粉、粘粒比率发生变化,表现为土壤沙化,土地生物生产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坡地 土壤肥力 生物生产力 土壤侵蚀
下载PDF
耕作深度对红壤坡耕地花生根系生长及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黄尚书 武琳 +7 位作者 叶川 黄欠如 成艳红 张昆 吴昌强 周琦娜 杨小华 钟义军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8年第12期9-12,共4页
依托2015年设置的红壤坡耕地耕作深度试验,选取免耕(NT)和梯度耕作深度处理(P10:翻耕10 cm; P20:翻耕20 cm; P30:翻耕30 cm),研究了耕作深度对花生根长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耕作处理在促进根系生长方面明显优于NT处理,尤其以... 依托2015年设置的红壤坡耕地耕作深度试验,选取免耕(NT)和梯度耕作深度处理(P10:翻耕10 cm; P20:翻耕20 cm; P30:翻耕30 cm),研究了耕作深度对花生根长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耕作处理在促进根系生长方面明显优于NT处理,尤其以P20、P30处理的效果更佳,但根系增长潜力以NT处理最大;(2)与NT处理相比,P10、P20处理有利于提高花生各生育期的根系活力,缓解花生根系衰老效果以P20处理最佳;(3)不同耕作深度通过影响花生根系生长及其关键生育期根系活力,进而影响花生产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坡耕地 耕作深度 根系生长 根系活力
下载PDF
红壤坡地不同利用方式土壤侵蚀模型研究 被引量:36
12
作者 杨武德 王兆骞 +2 位作者 眭国平 陈宝林 徐锴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2-58,68,共8页
利用土壤侵蚀定位土芯Eu示踪新方法所获得的大量侵蚀及其因子实测数据,建立了红壤坡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侵蚀空间分异和坡面侵蚀预测模型。模型的可操作性强,所需因子数据用常规方法即可获得。
关键词 土壤侵蚀 红壤坡地 空间分布 坡面侵蚀 模型 土地利用方式
下载PDF
不同农作方式红壤坡耕地土壤氮素流失特征 被引量:68
13
作者 袁东海 王兆骞 +2 位作者 陈欣 郭新波 张如良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7期863-866,共4页
采用径流小区法研究了 6种不同农作方式土壤N素的流失特征 .结果表明 ,同顺坡农作方式相比 ,其它农作方式均有明显控制土壤N素流失的作用 ,水平草带、水平沟、等高耕种、休闲、等高土埂等农作方式分别减少土壤N素流失量 4 3 .4 6 %、4 6... 采用径流小区法研究了 6种不同农作方式土壤N素的流失特征 .结果表明 ,同顺坡农作方式相比 ,其它农作方式均有明显控制土壤N素流失的作用 ,水平草带、水平沟、等高耕种、休闲、等高土埂等农作方式分别减少土壤N素流失量 4 3 .4 6 %、4 6 .5 5 %、71 .36 %、77.0 5 %和 87.92 % ,等高耕种、等高土埂、休闲等农作方式控制土壤N素流失优于水平沟和水平草带农作方式 .坡耕地土壤N素的流失途径主要为径流流失 ,约占土壤N素流失量 81 .9%~ 93 .4 % ,径流流失的N素中又以水溶态N素为主 ,约占径流流失N素的 78%~ 87.6 % .坡耕地土壤N素流失主要集中在 5~ 8月份 ,占全年流失量的 85 %~ 1 0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方式 坡耕地 红壤 N素流失
下载PDF
红壤坡地土壤侵蚀定位土芯Eu示踪法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杨武德 王兆骞 +2 位作者 眭国平 陈宝林 徐锴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1-65,共5页
根据创立的土壤侵蚀定位土芯Eu示踪新方法,研究了红壤坡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侵蚀的垂直分布规律,介绍了新方法的产生背景和示踪原子选择、示踪用量估算、示踪实施、中子活化及侵蚀结果计算等技术要点,以及在红壤坡地雷竹园的... 根据创立的土壤侵蚀定位土芯Eu示踪新方法,研究了红壤坡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侵蚀的垂直分布规律,介绍了新方法的产生背景和示踪原子选择、示踪用量估算、示踪实施、中子活化及侵蚀结果计算等技术要点,以及在红壤坡地雷竹园的部分应用结果。结果表明,新方法对以片蚀和细沟侵蚀为主的红壤坡地是适用的;在复合坡面,随坡面的陡、缓,土壤侵蚀表现强、弱或沉积,反映了坡地土壤侵蚀的垂直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垂直分布 红壤坡地 定位土芯铕示踪 土地利用方式
下载PDF
红壤坡耕地侵蚀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的选择性迁移 被引量:16
15
作者 章明奎 刘兆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5-49,共5页
土壤侵蚀对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碳素平衡及全球碳循环的影响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对不同类型有机碳在侵蚀过程中的流失、迁移及消长行为与过程的差异还知之甚少。为此,本文在我国亚热带地区选择了一由泥页岩低丘形成的坡耕地,采用... 土壤侵蚀对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碳素平衡及全球碳循环的影响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对不同类型有机碳在侵蚀过程中的流失、迁移及消长行为与过程的差异还知之甚少。为此,本文在我国亚热带地区选择了一由泥页岩低丘形成的坡耕地,采用1.44 m^2微径流小区与集水小区观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采样分析了土壤、微径流小区土壤剥离物和集水小区排水口沉积物中有机总碳、黑碳、颗粒态有机碳和腐殖质碳,比较研究了各形态有机碳迁移行为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微径流小区收集的土壤剥离物中有机总碳含量高于土壤,前者与后者有机总碳的比值(富集系数)在1.63-2.53之间,说明富含有机碳的土壤物质被优先剥离。集水小区收集的沉积物与土壤有机总碳的比值(富集系数)为1.30-2.33,低于土壤剥离物与土壤有机总碳的比值,说明在径流运移过程中侵蚀物质中的部分有机碳发生了损失。微径流小区试验收集的土壤剥离物中黑碳的富集系数为1.46-2.32,而集水区收集的沉积物中黑碳的富集系数为1.91-2.74,高于径流小区试验,说明黑碳在整个侵蚀迁移过程中发生了连续富集,这可能与黑碳比重较轻、对微生物降解抗性较强、容易发生悬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 水蚀 有机碳 黑碳 选择性侵蚀
下载PDF
红壤丘陵区坡地固体径流基本理化性状探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道友 陈桂秋 +1 位作者 刘守龙 张广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87-90,共4页
研究结果表明红壤坡地固体径流中80%以上土壤颗粒为粉粒和粘粒.与其相应的表层土壤相比,固体径流中砂粒含量比其低24.3%~30.8%,粉粒含量比其高11.4%~15.9%,粘粒含量则基本一致.2001年与1993年相比,坡地2种不同经营方式固体径流,砂粒... 研究结果表明红壤坡地固体径流中80%以上土壤颗粒为粉粒和粘粒.与其相应的表层土壤相比,固体径流中砂粒含量比其低24.3%~30.8%,粉粒含量比其高11.4%~15.9%,粘粒含量则基本一致.2001年与1993年相比,坡地2种不同经营方式固体径流,砂粒含量下降30.0%~53.8%,粉粒、粘粒含量分别增加18.0%~ 21.2%与3.8%~9.4%,其中油菜-玉米/ 甘薯复种制的粉粒化过程明显,乔-灌-草复层植被结构的粉粒化和粘粒化过程显著.2种经营方式固体径流的养分富集率均为水解性氮>有效钾>速效磷≥全N>全K≥全P>有机质,且养分富集率随土壤肥力的提高而显著增加.固体径流中有机质主要富集在0.05~0.001mm土粒中,N主要富集在<0.01mm土粒中,K主要富集在<0.005mm土粒中,其数量占该养分在固体径流中富集总量的73.5%以上;P在固体径流各粒径中均有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丘陵区 坡地 固体径流 理化性状 颗粒组成 营养元素 水土流失 土地退化
下载PDF
不同农作方式下红壤坡耕地土壤磷素流失特征 被引量:33
17
作者 袁东海 王兆骞 +2 位作者 陈欣 郭新波 张如良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1661-1664,共4页
研究了6种农作方式红壤坡耕地土壤P素流失特征.结果表明,红壤坡耕地土壤P素的坡面流失主要通过径流和推移质2种方式.顺坡农作处理径流流失P素的比例占土壤全P流失量的55.26%,通过推移质流失的P素和径流流失的P素基本相当,其它处理土壤... 研究了6种农作方式红壤坡耕地土壤P素流失特征.结果表明,红壤坡耕地土壤P素的坡面流失主要通过径流和推移质2种方式.顺坡农作处理径流流失P素的比例占土壤全P流失量的55.26%,通过推移质流失的P素和径流流失的P素基本相当,其它处理土壤P素的流失主要以径流方式流失,流失量占土壤全P流失量的67.59%~88.11%.在流失的土壤P素中,泥砂结合态占多数,其比例为57.79%~77,59%,其中有效P的流失基本上通过径流方式.与传统的顺坡耕作的坡耕地利用方式相比,其它5种不同农作措施均有控制和防治土壤P素流失的作用,能减少P流失总量40.73%~84.70%.水平土埂、等高农作措施、休闲措施效果优于水平草带、水平沟农作措施.土壤P素流失时间主要集中在5~8月,占全年土壤P素流失量的89.15%~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P素 坡耕地 水土流失 农作方式
下载PDF
不同农作措施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61
18
作者 袁东海 王兆骞 +2 位作者 陈欣 郭新波 张如良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6-69,共4页
研究了 6种不同农作措施下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特征 ,结果表明 :同顺坡农作措施相比 ,其它农作措施均具有明显减轻水土流失的作用 ,休闲处理能减少径流流失 4 2 .8% ,减少泥沙流失量 85 .0 2 % ;等高土埂处理能减少径流流失 70 .2 0 % ,... 研究了 6种不同农作措施下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特征 ,结果表明 :同顺坡农作措施相比 ,其它农作措施均具有明显减轻水土流失的作用 ,休闲处理能减少径流流失 4 2 .8% ,减少泥沙流失量 85 .0 2 % ;等高土埂处理能减少径流流失 70 .2 0 % ,减少泥沙流失量 95 .0 4 % ;水平草带能减少径流流失 3 2 .3 3 % ,减少泥沙流失量 4 5 .88% ;水平沟处理能减少径流流失 4 5 .6% ,减少泥沙流失量 63 % ;等高农作能减少径流流失 5 6.3 3 % ,减少泥沙流失量 87.70 %。等高土埂、等高农作、休闲处理减轻水土流失的作用优于水平草带和水平沟处理 ;泥沙流失除等高土埂和等高农作以外 ,其它处理均是推移质流失量大于悬移质流失量 ;径流流失和泥沙流失主要集中在 5~ 8月份 ,约占全年流失总量的 80 %以上。影响径流和泥沙流失的主要因素为降雨量、降雨侵蚀力、植被覆盖度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农作系统 红壤坡耕地 推移质 悬移质 特征
下载PDF
几种水蚀阻断措施对坡地红壤干旱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林丽蓉 陈家宙 +1 位作者 夏冰 吴月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8-111,115,共5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带状牧草、稻草覆盖和聚丙烯酰胺(PAM)表施及其组合措施对坡地红壤0-45cm土层干旱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水蚀阻断措施都能明显提高坡地红壤表层的土体贮水量;措施之间保水效果的差异在多雨阶段较小,而干旱阶段较大,...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带状牧草、稻草覆盖和聚丙烯酰胺(PAM)表施及其组合措施对坡地红壤0-45cm土层干旱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水蚀阻断措施都能明显提高坡地红壤表层的土体贮水量;措施之间保水效果的差异在多雨阶段较小,而干旱阶段较大,且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变大;水蚀阻断措施能够降低土体干旱发展速度,减轻土壤干旱,从而减轻作物干旱,增加其产量;PAM表施和稻草覆盖的保水抗旱效果要明显好于带状牧草。PAM表施、稻草覆盖分别与带状牧草组合以后,保水效果都有所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地红壤 干旱 水蚀阻断措施
下载PDF
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红壤坡耕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翔 杨贺菲 +1 位作者 吴晓 张家其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77-1682,共6页
【目的】针对红壤坡耕地土壤结构差、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研究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容重、孔隙度等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为实现红壤坡耕地的持续、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等高花生常规耕作为对照(CK),探析表施聚丙烯酰胺(PAM... 【目的】针对红壤坡耕地土壤结构差、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研究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容重、孔隙度等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为实现红壤坡耕地的持续、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等高花生常规耕作为对照(CK),探析表施聚丙烯酰胺(PAM)、香根草篱和PAM+香根草篱等3种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容重、孔隙度、持水量的影响,综合评价不同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效果。【结果】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处理下0~20 cm土层土壤容重差异显著(P〈0.05),3种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对红壤坡耕地0~20 cm土壤容重改善效果明显;不同处理下0~40 cm土层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0~10 cm土层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的提升效果较好。土壤容重与其他土壤物理指标呈负相关,且作为主成分评价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效果的贡献率较高(76.517%)。【结论】土壤容重是评价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改良效果的重要因子,影响着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等物理性质;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0~10 cm土层土壤物理性质的综合改良效果较好,且以表施PAM+香根草篱效果最佳,是值得推广应用的红壤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坡耕地 水土保持措施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容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