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脱落酸的摇瓶发酵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毛玉华 肖江 +4 位作者 聂波 张金儿 钟乐平 王会琼 聂志奎 《生物灾害科学》 2024年第1期142-148,共7页
【目的】通过脱落酸的摇瓶发酵工艺优化,提高脱落酸的摇瓶发酵水平,从而减少摇瓶效价误差,有利于诱变效应的分析。【方法】通过工艺试验确定对脱落酸摇瓶发酵的影响因素,对影响因素进一步进行正交优化试验,得到脱落酸摇瓶培养基的最优... 【目的】通过脱落酸的摇瓶发酵工艺优化,提高脱落酸的摇瓶发酵水平,从而减少摇瓶效价误差,有利于诱变效应的分析。【方法】通过工艺试验确定对脱落酸摇瓶发酵的影响因素,对影响因素进一步进行正交优化试验,得到脱落酸摇瓶培养基的最优配比组合浓度。【结果】脱落酸摇瓶配方中的麦麸可以完全被黄豆粉替代,替代后其摇瓶效价从0.171 g/L提高到0.550 g/L,提高幅度达221.6%。经过进一步正交试验,以黄豆粉、麦芽糖、乙二醇为影响因素,摇瓶产量为评价指标,摇瓶产量结果显示黄豆粉为最显著影响因子,其次为麦芽糖。得到最佳摇瓶配方为黄豆粉5 g/L、麦芽糖10 g/L、乙二醇4 g/L,花生粉4 g/L,葡萄糖4 g/L,硫酸镁1 g/L。摇瓶发酵效价从0.205 g/L提高到1.441 g/L,比对照提高602.9%,其提高幅度较大。【结论】发酵摇瓶中黄豆粉替代麦麸更有利于发酵过程中脱落酸菌产素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落酸 摇瓶发酵工艺 摇瓶发酵水平 工艺试验 正交试验
下载PDF
难浸铀矿石微生物浸铀试验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兴华 陈功新 +2 位作者 孙占学 刘金辉 史维浚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9-32,共4页
对我国南方某硬岩难浸铀矿石分别开展了不同酸耗、矿浆液固比、不同初始铁浓度摇瓶搅拌浸出试验,考察铀浸出率(浓度)与酸浓度、菌液三价铁浓度、液固比和Eh之间的关系。最佳工艺参数为:酸化酸度30-60g/L、酸耗8%~15%、液固比(2... 对我国南方某硬岩难浸铀矿石分别开展了不同酸耗、矿浆液固比、不同初始铁浓度摇瓶搅拌浸出试验,考察铀浸出率(浓度)与酸浓度、菌液三价铁浓度、液固比和Eh之间的关系。最佳工艺参数为:酸化酸度30-60g/L、酸耗8%~15%、液固比(2.5~5.0):1、三价铁浓度5~7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位铀矿石 生物浸出 摇瓶
下载PDF
苎麻织物对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党育平 李铀 +1 位作者 杨雪琴 万哲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9年第19期2246-2247,共2页
目的通过分析苎麻织物对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生长的影响,探讨苎麻织物对常见皮肤癣菌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采用改良的烧瓶振荡法和奎因法。前者是将苎麻坯布分别与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混合振荡培养,对照组为棉坯布组,3 d后分别取... 目的通过分析苎麻织物对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生长的影响,探讨苎麻织物对常见皮肤癣菌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采用改良的烧瓶振荡法和奎因法。前者是将苎麻坯布分别与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混合振荡培养,对照组为棉坯布组,3 d后分别取培养液稀释5倍后涂布培养皿,计算各自的菌落数和抑菌率并进行统计分析。后者是将2种真菌分别接种在苎麻坯布上,培养60 h后与对照组比较菌落生长情况。结果改良烧瓶振荡法结果显示苎麻织物组抑菌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苎麻织物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的抑菌率分别为40%和37%;改良奎因法显示苎麻织物组2种真菌的菌团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苎麻织物可抑制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红色毛癣菌 须癣毛癣菌 振荡法 奎因法
下载PDF
麻类织物对须癣毛癣菌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党育平 杨雪琴 万哲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08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汉麻、亚麻和苎麻对须癣毛癣菌生长的影响,探讨麻类织物对浅部真菌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采用振荡法。将3种麻类织物分别与须癣毛癣菌混合培养,对照组为棉布组,3d后分别取培养液稀释5倍后涂布培养皿,计算各自的菌落数和抑菌... 目的通过分析汉麻、亚麻和苎麻对须癣毛癣菌生长的影响,探讨麻类织物对浅部真菌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采用振荡法。将3种麻类织物分别与须癣毛癣菌混合培养,对照组为棉布组,3d后分别取培养液稀释5倍后涂布培养皿,计算各自的菌落数和抑菌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麻类织物组菌落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棉布组(P<0.01),3种麻类织物对须癣毛癣菌的抑菌率均高于60%,但3种麻类织物的抑菌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1)。结论3种麻类织物均可显著抑制须癣毛癣菌的生长,麻类织物有可能用来预防由须癣毛癣菌引起的足癣、股癣等浅部真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麻 亚麻 苎麻 须癣毛癣菌 振荡法
下载PDF
Spinigerin α抗菌肽摇瓶培养条件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崔敬爱 房丹丹 陈晓平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16-721,共6页
在已构建重组毕赤酵母工程菌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工程菌的摇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培养pH、培养温度、甘油补料速率三者的影响进行正交试验,最后获得最佳摇瓶培养条件:种子液最佳培养时间为18 h,接种量10%,摇床转速250 r/min,pH6.0,培... 在已构建重组毕赤酵母工程菌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工程菌的摇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培养pH、培养温度、甘油补料速率三者的影响进行正交试验,最后获得最佳摇瓶培养条件:种子液最佳培养时间为18 h,接种量10%,摇床转速250 r/min,pH6.0,培养温度28℃,甘油补料量速率为4 g/(L·h)。在此最优摇瓶培养条件下,Spinigerinα抗菌肽产量达到16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赤酵母 Spinigerin α抗菌肽 摇瓶培养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城市河流中WWMPs的迁移转化试验 被引量:3
6
作者 周海东 王瑾雅丹 +1 位作者 应天骐 张喆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97-1705,共9页
为研究城市河流中WWMPs(污水印记药物)的迁移转化行为,以13种典型WWMPs[AZM(阿奇霉素)、CLM(克拉霉素)、STZ(磺胺噻唑)、TMP(甲氧苄啶)、ATL(阿替洛尔)、PNL(普萘洛尔)、DCF(双氯芬酸)、CLF(氯贝酸)、IBU(布洛芬)、CBM(卡马西平)、CAF(... 为研究城市河流中WWMPs(污水印记药物)的迁移转化行为,以13种典型WWMPs[AZM(阿奇霉素)、CLM(克拉霉素)、STZ(磺胺噻唑)、TMP(甲氧苄啶)、ATL(阿替洛尔)、PNL(普萘洛尔)、DCF(双氯芬酸)、CLF(氯贝酸)、IBU(布洛芬)、CBM(卡马西平)、CAF(咖啡因)、PRC(扑热息痛)和TCS(三氯生)]为目标物,通过生物降解试验、吸附试验及光降解试验分析目标物主要的迁移转化机理.结果表明,AZM、CLM、PRC的降解主要是生物作用,不灭菌且有氧条件下的降解率分别可达90%、95%、100%.沉积物对CBM的吸附作用明显,但其难以被水解和生物降解,而且其吸附和解吸是一个相对平衡的过程,导致CBM能够稳定存在.ATL、STZ、PRC和TMP这4种亲水性化合物不易被沉积物吸附,其余9种属疏水性化合物的吸附能力取决于其KOW(辛醇-水分配系数).此外,光降解试验表明,在实际环境中,很多目标物受颗粒物和光敏剂的影响,不易发生直接光降解,TMP、DCF、PNL、CAF和TCS容易发生光降解作用,其在光照和避光的条件下降解率分别为20%和10%、58%和25%、22%和5%、20%和2%、30%和5%.研究显示,城市河流中的WWMPs在生物降解、吸附和光降解共同作用下有明显的降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摇瓶试验 吸附 光降解 生物降解 沉积相
下载PDF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改良振荡法测定 被引量:12
7
作者 计芬芬 顾珍 +1 位作者 谭玉静 万旺军 《印染》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40-43,共4页
纺织品抗菌性能定量测试方法中,振荡法有许多优良的特性是吸收法不能比拟的。但是,目前的振荡测试方法中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缺陷,以致不能被广为采用。改良振荡法则结合了FZ/T 73023振荡法和AATCC 100吸收法两种测试方法的优点,改进试... 纺织品抗菌性能定量测试方法中,振荡法有许多优良的特性是吸收法不能比拟的。但是,目前的振荡测试方法中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缺陷,以致不能被广为采用。改良振荡法则结合了FZ/T 73023振荡法和AATCC 100吸收法两种测试方法的优点,改进试验条件,使操作简便易行,并能扩大测试应用范围,更好地应用于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试。该方法与AATCC 100吸收法的抑菌率测试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可替代吸收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 振荡法 抗微生物性 纺织品
下载PDF
纤维及纺织品的抗菌性能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姜润喜 张俊 +2 位作者 汪进玉 张厚智 李源泉 《合成技术及应用》 1999年第4期7-9,共3页
以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特征菌,建立了纤维及纺织品的抗菌性能评价方法——振荡瓶法,用于抗菌PET 纤维的抗菌性能评价,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 PET纤维 抗菌性能 纤维 纺织品 评价方法
下载PDF
红霉素摇瓶发酵控制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左勇 李杨 +3 位作者 谢晖 祁峰 刘利平 张晶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4期17-20,共4页
文章讨论摇瓶发酵控制条件对红霉素发酵水平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最佳发酵条件为A1B2C2D2:前期发酵、中期和后期发酵三阶段发酵温度分别为31℃、33℃、29℃,发酵起始pH值为6.7,摇床转速控制为:0~48 h为220 r/min,48~96 h... 文章讨论摇瓶发酵控制条件对红霉素发酵水平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最佳发酵条件为A1B2C2D2:前期发酵、中期和后期发酵三阶段发酵温度分别为31℃、33℃、29℃,发酵起始pH值为6.7,摇床转速控制为:0~48 h为220 r/min,48~96 h为300 r/min,96~144 h为220 r/min,144~168 h为150 r/min。优化后菌株UL5的发酵水平比优化前提高15.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糖多孢菌 摇瓶发酵 条件优化 正交实验
下载PDF
一株产生L-乳酸的米根霉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倩 赵龙 +2 位作者 蒋雪薇 罗晓明 边佳为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56-962,共7页
为获得理想的L-乳酸产生菌,选择适合根霉属微生物生长的土样,利用溴甲酚绿平板结合摇瓶复筛的方法得到了一株有一定L-乳酸积累能力的米根霉Rhizopus oryzae CS323。摇瓶发酵试验显示,在未优化发酵条件的情况下发酵48h,米根霉CS323L-乳... 为获得理想的L-乳酸产生菌,选择适合根霉属微生物生长的土样,利用溴甲酚绿平板结合摇瓶复筛的方法得到了一株有一定L-乳酸积累能力的米根霉Rhizopus oryzae CS323。摇瓶发酵试验显示,在未优化发酵条件的情况下发酵48h,米根霉CS323L-乳酸积累量达到50.1g/L,是一株有良好改造潜力的L-乳酸产生菌,适合作为进一步诱变育种的出发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根霉 溴甲酚绿平板 摇瓶发酵试验
原文传递
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抗菌性能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段晓杰 徐丽明 王春仁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7-172,共6页
目的:探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抗菌性能检测的试验方法。方法:采用烧瓶振荡法,探讨了摇床转速和培养温度对烧瓶振荡法的影响,并进行了条件设定的优化。同时,利用优化了的烧瓶振荡法对4个批号的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产品的抗菌性能进行检测... 目的:探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抗菌性能检测的试验方法。方法:采用烧瓶振荡法,探讨了摇床转速和培养温度对烧瓶振荡法的影响,并进行了条件设定的优化。同时,利用优化了的烧瓶振荡法对4个批号的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产品的抗菌性能进行检测试验,并与常规抗菌性能检测方法——抑菌环试验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不同转速(100,200,300 r.min-1)和不同温度(25℃、37℃)的培养条件时,振荡培养前后菌数变化的实验结果显示,在转速200 r.min-1、培养温度25℃、作用时间1 h的培养条件下,细菌在振摇前后的菌数差值符合试验限定标准(差值变化不超过10%)。通过采用上述优化的烧瓶振荡法实验条件,检测了4批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其结果显示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7%,80%,80%,90%;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1%,78%,93%,76%。试验的灵敏性较高,而抑菌环试验结果不能准确地反映出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的抗菌性能。结论:此优化条件的烧瓶振荡法能够准确检测含纳米银敷料的抗菌性能,为此类敷料产品的抗菌性能检测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菌率 纳米银敷料 抗菌性能 烧瓶振荡法 抑菌环试验法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Tβ4②蛋白基因工程菌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庄 王舒宁 +5 位作者 张阔 李维娜 郝强 张存 李萌 张旺倩 《药物生物技术》 CAS 2019年第5期377-382,共6页
通过正交实验对重组胸腺素β4②基因工程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选择温度、接种量、诱导剂浓度和诱导时机4因素,分别在3个水平上进行考察。结果显示影响Tβ4②菌体浓度的主次因素顺序:诱导时机>温度>诱导剂浓度>接种量,影响Tβ... 通过正交实验对重组胸腺素β4②基因工程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选择温度、接种量、诱导剂浓度和诱导时机4因素,分别在3个水平上进行考察。结果显示影响Tβ4②菌体浓度的主次因素顺序:诱导时机>温度>诱导剂浓度>接种量,影响Tβ4②表达水平的主次因素顺序:诱导时机>接种量>温度>诱导剂浓度,最终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诱导时机3 h,温度37℃,IPTG 0. 5 mmol/L,接种量5%,并在5 L发酵罐中进行验证,最终菌体得率为49 g/L,Tβ4②表达量达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肽β4 大肠杆菌 二串体 单因素 正交试验 摇瓶培养 发酵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