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5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study on effect of 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on stomach neoplasms implanted in nude mice 被引量:1
1
作者 Fangfang Shi Suyi Li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07年第1期27-31,共5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doses of recombined growth hormone (rhGH) on stomach neo- plasms implanted in nude mice, and its efficacy in combining with chemotherapy (flurouracil, 5-FU). Methods: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doses of recombined growth hormone (rhGH) on stomach neo- plasms implanted in nude mice, and its efficacy in combining with chemotherapy (flurouracil, 5-FU). Methods: Human stom- ach neoplasms model was established in nude mice. The nude mice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moderate-dose of rhGH group, low-dose rhGH group, 5-FU group, moderate-dose rhGH/5-FU group, and low-dose rhGH/5-FU group. The results of each group were observed after ten days. Results: After therapy, the body mass of rhGH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P<0.05), the body mass of rhGH/5-FU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5-FU group (P<0.05), but it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rhGH/5-FU groups and control group (P>0.05). The average tumor mass and volume of rhGH group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P>0.05), but they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5-FU group and rhGH/5-FU groups (P<0.05). They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rhGH/5- FU groups and 5-FU group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percentages of S, G0/G1 and G2/M phases and proliferation index (PI) were not significantly changed in rhGH group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P>0.05), and the same with rhGH/5-FU groups compared with 5-FU group (P>0.05). The difference caused by dose of rhGH was not significant. Conclusion: rhGH enhances body mass, does not stimulate tumor growth, and has no adverse effects on tumor bearing nude mice. Combined with flurouracil, rhGH does not influence the efficacy of chemotherapy, and has no effect on tumor cell cycle kine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生长激素 联合化疗 胃肿瘤移植 裸鼠 实验研究
下载PDF
Proton pump inhibitors and stomach neoplasm
2
作者 Jinkun Guo Zhongyin Zhou 《Oncology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20年第1期26-29,共4页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and gastric tumors and determine the reasons behind these connections.We reviewed studies on PPIs and stomach tumors.We explored the rel...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and gastric tumors and determine the reasons behind these connections.We reviewed studies on PPIs and stomach tumors.We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PIs and different types of gastric neoplasms 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gastric neoplasms.Long-term use of PPIs is associated with stomach infection,high gastrin levels,and rebound acid hypersecretion,which ar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gastric neoplasms.PPIs can increase the risk of gastric fundal polyps.Further evidence is needed to prove that it can increase the risk of gastric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TON PUMP inhibitor(PPI) stomach neoplasm review
下载PDF
Extraskeletal Ewing sarcoma of the stomach:A rare case report
3
作者 Qiang Shu Jia-Nong Luo +3 位作者 Xiao-Ling Liu Min Jing Ting-Gang Mou Fei Xie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3年第1期201-209,共9页
BACKGROUND Extraskeletal Ewing sarcoma(EES)is a rare and highly malignant small round cell tumor associated with a poor clinical outcome.Ewing sarcoma(ES)involving the stomach is an uncommon presentation and can be ea... BACKGROUND Extraskeletal Ewing sarcoma(EES)is a rare and highly malignant small round cell tumor associated with a poor clinical outcome.Ewing sarcoma(ES)involving the stomach is an uncommon presentation and can be easily confused with other small round cell tumors.We herein present a rare case of ES involving the gastric area.CASE SUMMARY We report a case of gastric ES in a 19-year-old female patient who initially presented with a complaint of a tender epigastric mass for 5 d.Contrast-enhanced abdominal computed tomography revealed a soft-tissue-density mass with a diameter of 8.5 cm between the liver and stomach;the mass was connected to the gastric antrum.Then,the mass was surgically excised completely.Upon histopathological,immunophenotype and molecular analysis,the mass was identified to be a primary gastric ES.CONCLUSION EES is an aggressive tumor with poor prognosis.Therefore,early diagnosis and timely intervention are essential for a good prognosis.It is imperative for us to raise awareness about this rare tumor.Surgical resection is still the best treatment o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mach neoplasms EXTRASKELETAL Ewing’s sarcoma CD99 FLI-1 Case report
下载PDF
1例初始表现为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胃低分化腺癌伴多发转移:^(18)F-FDG PET/CT显像所见
4
作者 杨红杰 孙倩 +3 位作者 刘军 王子阳 胡疏 董孟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4-635,共2页
患者女,20岁,无明显诱因阵发性下腹部疼痛伴牙龈出血、皮肤散在瘀斑及肛门坠胀感9天;既往体健。查体:贫血貌,全身皮肤散在片状瘀斑,四肢皮肤干燥;腹部柔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实验室检查:红细胞2.49×10^(12)/L,血小板36×10^(9)... 患者女,20岁,无明显诱因阵发性下腹部疼痛伴牙龈出血、皮肤散在瘀斑及肛门坠胀感9天;既往体健。查体:贫血貌,全身皮肤散在片状瘀斑,四肢皮肤干燥;腹部柔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实验室检查:红细胞2.49×10^(12)/L,血小板36×10^(9)/L,血红蛋白70 g/L,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实验(+),D-二聚体>20 mg/L,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150.00 mg/L,糖类抗原12573.40 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胃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T_(4a)期胃癌腔镜辅助与开腹手术近期疗效的对比分析
5
作者 马鹏 贺爱军 +1 位作者 曹波 李小宝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91-97,共7页
目的:探讨T_(4a)期胃癌行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为T_(4a)期胃腺癌患者行D2淋巴结清扫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开腹组(n=362)与腹腔镜组(n=134),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对数据进行... 目的:探讨T_(4a)期胃癌行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为T_(4a)期胃腺癌患者行D2淋巴结清扫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开腹组(n=362)与腹腔镜组(n=134),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对数据进行1∶1匹配,匹配容差设为0.03。最终获得两组病例各134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炎性指标变化及2年总生存率。结果:倾向性匹配后,两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时间[240(203.75,256.25)min vs.140(120,190)min,P<0.05]、术中出血量[200(100,300)mL vs.200(200,300)mL,P<0.05]、淋巴结清扫数量[20.5(17,27.25)vs.16(10,23),P<0.05]、切口长度[5(5,6)cm vs.12(10,15)cm,P<0.05]、术后排气时间[4(3,6)d vs.5(3,6)d,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2,3)d vs.3(2,3)d,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低于开腹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开腹组与腹腔镜组术后2年总生存率为53.3%与4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1)。结论:对于T_(4a)期胃癌,腹腔镜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年生存率与开腹手术相当,但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美观、术后康复快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T_(4a)期 腹腔镜检查 剖腹术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吲哚菁绿标记近红外荧光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刘选文 高峰 朱甲明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8-21,31,共5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淋巴结定位及清扫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接受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的73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术前经ICG标记后行腹腔镜手术(ICG组),38例行常规腹腔镜胃癌根...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淋巴结定位及清扫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接受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的73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术前经ICG标记后行腹腔镜手术(ICG组),38例行常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淋巴结清扫总数、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胃癌根治术。ICG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195.31±35.12)min vs.(201.48±36.57)min,P>0.05]、术中出血量[(90.58±18.27)mL vs.(92.44±20.25)mL,P>0.05]、术后排气时间[(3.25±1.35)d vs.(3.17±1.65)d,P>0.05]、术后住院时间[(12.55±3.25)d vs.(13.50±3.65)d,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71±16.43)枚vs.(30.22±11.67)枚,P<0.05]。术后平均随访(27±13)个月,其中2例吻合口复发,予以手术切除,无死亡病例。结论:ICG成像技术方便、安全、有效,可确保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有效性,避免淋巴结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癌根治术 腹腔镜检查 吲哚菁绿 示踪剂
下载PDF
血清miR-345、miR-138及miR-22与晚期胃癌患者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分析
7
作者 周士霞 王海莉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711-71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345(miR-345)、miR-138及miR-22与晚期胃癌患者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100例均接受同一化疗方案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依据疗效分为有效组(n=69)及无效组(n=31),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及血清相关指标,绘制...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345(miR-345)、miR-138及miR-22与晚期胃癌患者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100例均接受同一化疗方案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依据疗效分为有效组(n=69)及无效组(n=31),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及血清相关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345、miR-138及miR-22预测晚期胃癌化疗效果的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化疗效果的因素。【结果】Ⅲ期患者的血清miR-345相对表达量低于Ⅳ期患者,miR-138及miR-22相对表达量高于Ⅳ期患者(P<0.05);有效组miR-345低于无效组,miR-138、miR-22高于无效组(P<0.05)。经ROC曲线分析证实,血清miR-345、miR-138及miR-22能用于预测晚期胃癌的化疗效果,其敏感度与特异性分别为0.855、0.935、0.971、0.839和0.884、0.903(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理分期为Ⅳ期、miR-345≥14.5、miR-138≤2及miR-22≤3.12为晚期胃癌患者化疗效果不佳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miR-345≥14.5、miR-138≤2、miR-22≤3.12均为导致化疗效果不佳的危险因素,其可作为评估患者化疗效果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微RNAS 抗肿瘤药 数据相关性
下载PDF
蛋白质琥珀酰化参与丁酸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作用
8
作者 黄颖鹏 张珂 +3 位作者 吴芳全 施迪邦 韩千年 王方岩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99-105,共7页
目的:研究丁酸对胃癌细胞增殖及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使用5 mmol/L丁酸钠处理胃癌细胞48 h后,通过EdU染色及Transwell法检测细胞增殖、迁移情况;收集丁酸处理后的胃癌细胞,提取代谢物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筛选出其中显著... 目的:研究丁酸对胃癌细胞增殖及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使用5 mmol/L丁酸钠处理胃癌细胞48 h后,通过EdU染色及Transwell法检测细胞增殖、迁移情况;收集丁酸处理后的胃癌细胞,提取代谢物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筛选出其中显著富集的代谢通路以及上调的代谢物;采用Western blot以及细胞免疫荧光检测丁酸钠处理后胃癌细胞蛋白质琥珀酰化程度,同时采用RT-qPCR检测SIRT5、SUCLG1、SUCLG2和SUCLA2的mRNA水平。结果:丁酸钠处理48 h后胃癌细胞增殖被显著抑制,细胞中检测到三羧酸循环及氧化磷酸化等代谢通路显著富集,其中三羧酸循环代谢物L-苹果酸、琥珀酰辅酶A及延胡索酸显著上调(均P<0.05);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显示丁酸处理后胃癌细胞蛋白琥珀酰化水平上调(P<0.05)。同时RT-qPCR证实了丁酸处理上调了琥珀酰辅酶A合成酶编码基因SUCLG1、SUCLG2和SUCLA2的mRNA表达水平(均P<0.05),但并未影响SIRT5表达(P>0.05)。结论:丁酸能够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及迁移,其可能通过促进SUCLs表达以及上调琥珀酰辅酶A水平并进一步促进胃癌细胞蛋白质琥珀酰化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 胃肿瘤 代谢组学 琥珀酰化 琥珀酰辅酶A
下载PDF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胃右系膜完整切除的体会 被引量:1
9
作者 肖海鹏 陆艳军 +2 位作者 钟新强 乐逵 覃吉超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32-34,59,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胃右系膜完整切除的体会。方法:收集2022年3月至2022年12月行基于膜解剖的3D腹腔镜根治性远端胃及全胃切除术的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离断十二指肠后显露门静脉,切除门静脉前方的胃右系膜;16例于离断...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胃右系膜完整切除的体会。方法:收集2022年3月至2022年12月行基于膜解剖的3D腹腔镜根治性远端胃及全胃切除术的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离断十二指肠后显露门静脉,切除门静脉前方的胃右系膜;16例于离断十二指肠前显露门静脉,切除门静脉前方的胃右系膜。记录胃右系膜内的淋巴结数量、术后相关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58例胃癌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胃右系膜的完整分离、血管离断。胃右系膜平均清扫淋巴结(1.2±0.5)枚。标本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胃右系膜内淋巴结均为阴性。术后出现吻合口出血1例、胃瘫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出院。结论:从后方将胃右系膜抬起分离,较从前方分离能更好、更完整地分离胃右系膜。离断十二指肠前或后完成门静脉前方胃右系膜的切除各有优势,离断前切除出血较少,离断后切除视野较开阔;完成门静脉前方胃右系膜切除时应防止过度牵拉导致胆总管牵拉从而损伤胆总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癌根治术 腹腔镜检查 胃右系膜 膜解剖
下载PDF
CT动态容积灌注成像检出早期胃癌并评估其病理分型
10
作者 彭金成 明兵 +7 位作者 杨林 张仕勇 邹庆 兰茜琳 俞溪 刘婷 宋思思 黄霓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7-391,共5页
目的 观察CT动态容积灌注(DVPCT)成像检出早期胃癌并鉴别其病理分型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7例经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患者,根据术前检查方式分为增强CT组(n=67)或DVPCT组(n=60);比较组间一般资料、CT资料,以及DVPCT组内胃印戒细胞癌(S... 目的 观察CT动态容积灌注(DVPCT)成像检出早期胃癌并鉴别其病理分型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7例经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患者,根据术前检查方式分为增强CT组(n=67)或DVPCT组(n=60);比较组间一般资料、CT资料,以及DVPCT组内胃印戒细胞癌(SRCC)与胃腺癌的强化程度、门静脉期与延迟期峰值期相及峰值时间;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估DVPCT时间-密度曲线(TDC)鉴别早期SRCC与腺癌的效能。结果 DVPCT组肿瘤检出率、剂量长度乘积及有效剂量均高于增强CT组(P均<0.05);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型、肿瘤位置及肿瘤最大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2例(52/60,86.67%)经DVPCT检出早期胃癌的患者中,SRCC 12例、腺癌39例、黏液腺癌1例;其中,早期胃SRCC与早期胃腺癌患者肿瘤强化程度、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峰值期相及峰值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峰值时间37.3 s为最佳截断值,DVPCT TDC鉴别早期胃SRCC与早期胃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及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3.33%、84.62%、62.50%、94.29%、84.31%及0.895。结论 DVPCT检出早期胃癌效果优于常规增强CT;TDC可有效鉴别早期胃SRCC与早期胃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印戒细胞 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Ⅲ期胃癌D2根治术后辅助放化疗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基于10年随访数据
11
作者 马桂芬 章倩 +2 位作者 刘娟 孙菁 林根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091-2097,共7页
背景局部进展期胃癌主要包括Ⅲ期胃癌,以综合治疗为主,患者术后复发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目的探究Ⅲ期胃癌D2根治术后辅助放化疗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9—2014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疗科行D2根治术后辅助放化... 背景局部进展期胃癌主要包括Ⅲ期胃癌,以综合治疗为主,患者术后复发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目的探究Ⅲ期胃癌D2根治术后辅助放化疗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9—2014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疗科行D2根治术后辅助放化疗的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病理结果根据国际癌症联合会(UICC)和美国肿瘤联合会(AJCC)第八版胃癌TNM分期系统进行分期,明确诊断Ⅲ期胃癌。术后所有患者在第1年每3个月随访1次,之后2年内每6个月随访1次,而后每年随访1次。随访截止日期为2021-12-15。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究患者总生存时间(OS)和无病生存时间(DFS)的影响因素,列线图预测临床病理特征对预后的影响,Kaplan-Meier法比较不同pTNM分期、年龄、转移淋巴结率(LNR)、胃切除方式患者生存差异。结果共纳入行术后辅助放疗的Ⅲ期胃癌患者135例,中位随访时间10.48年。5年内复发70例,死亡62例,5年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48.1%(65/135)、54.1%(73/135);10年内复发74例,死亡74例,10年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均为45.2%(61/135)。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不同pTNM分期、pT分期、LNR、癌结节、肿瘤位置、胃切除方式患者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pTNM分期、pT分期、LNR、神经浸润、胃切除方式患者10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TNM分期(ⅢA期,OS:HR=0.40,95%CI=0.19~0.83;DFS:HR=0.40,95%CI=0.19~0.92)、LNR(>50%,OS:HR=1.74,95%CI=1.03~2.94;DFS:HR=1.73,95%CI=1.02~2.94)、胃切除方式(全胃切除术,OS:HR=2.07,95%CI=1.22~3.50;DFS:HR=2.02,95%CI=1.20~3.41)是Ⅲ期胃癌D2根治术后辅助放化疗患者OS和D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年龄(≤40岁,HR=2.19,95%CI=1.06~4.53)是Ⅲ期胃癌D2根治术后辅助放化疗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另外,列线图表明年龄、pTNM分期、LNR、胃切除方式对Ⅲ期胃癌D2根治术后辅助放化疗患者预后有预测作用。胃癌术后患者复发情况:10例(7.4%)局部复发(放射野内吻合口和淋巴结的复发),35例(25.9%)患者出现腹、盆腔播散种植,37例(27.4%)患者出现了远处转移(包括肺、肝、骨、脑等脏器);部分患者发现了2种类型以上的复发。不同pTNM分期、年龄、LNR、胃切除方式的Ⅲ期胃癌患者术后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部分Ⅲ期胃癌D2根治术后辅助放化疗患者复发或死亡主要在5年内。pTNM分期、LNR和胃切除方式是这类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D2切除术 辅助放化疗 预后 存活率 无病生存时间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1024×1024重建矩阵结合迭代重建算法在胃部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12
作者 童小雨 李贝贝 +3 位作者 王旭 陈安良 刘爱连 刘义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2-627,共6页
目的 探究1 024×1 024重建矩阵结合迭代重建(Karl)算法在胃部血管及肿瘤供血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2年3—6月行胃部CT血管成像的胃部肿瘤患者30例,对CT扫描图像原始数据... 目的 探究1 024×1 024重建矩阵结合迭代重建(Karl)算法在胃部血管及肿瘤供血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2年3—6月行胃部CT血管成像的胃部肿瘤患者30例,对CT扫描图像原始数据进行分组重建。A组采用常规512×512矩阵结合Karl 5级重建;B组采用1 024×1 024大重建矩阵结合不同等级Karl算法重建,分为B1(Karl 5)、B2(Karl 7)及B3(Karl 9)3个亚组。在轴位图像上测量胃左动脉起始部的腹主动脉、腹腔干、脾动脉、肝动脉及同层面腹壁皮下脂肪组织的CT值和SD值,计算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由2名观察者采用5分法评估各组图像质量。结果 2名观察者主观评价一致性较好(Kappa=0.782~0.789,P<0.05),B1~B3组图像主观评分均优于A组,B2组得分最高(二维评分:χ^(2)=27.309、24.250;三维评分:χ^(2)=21.964、21.294;P均<0.05),30例患者中25例见胃动脉系统参与肿瘤供血,B2组各血管的清晰显示率均优于A组;A与B1、B2组各血管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8~2.720,P>0.05),B2组较A组血管SD值、SNR、CNR和背景噪声值,除腹主动脉SD、肝动脉CNR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5.909~5.768,P>0.05);B1~3组图像随着Karl算法等级提高,SD值逐渐降低(F=2.881~27.109,P<0.05),SNR、CNR逐渐升高(F=3.612~12.149,P<0.05)。结论 1 024×1 024重建矩阵结合Karl 7级算法可以改善图像质量,增强胃部微细血管及肿瘤供血动脉分支的显示效果,在临床上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动脉 重建矩阵 迭代重建算法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临床及CT影像组学特征预测胃癌微卫星高度不稳定状态
13
作者 詹鹏超 李莉明 +4 位作者 吕东博 罗成龙 胡志伟 梁盼 高剑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2,共6页
目的观察临床和CT影像组学特征用于预测胃癌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状态的价值。方法纳入150例胃癌患者,MSI-H阳性30例、阴性120例;按7∶3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n=105)和验证集(n=45)。基于腹部静脉期增强CT图提取病灶影像组学特征并加... 目的观察临床和CT影像组学特征用于预测胃癌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状态的价值。方法纳入150例胃癌患者,MSI-H阳性30例、阴性120例;按7∶3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n=105)和验证集(n=45)。基于腹部静脉期增强CT图提取病灶影像组学特征并加以筛选,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比较训练集和验证集MSI-H阳性与阴性患者临床资料及Radscore差异;分别基于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因素和Radscore构建临床模型、CT影像组学模型及临床-CT影像组学联合模型,评估其预测胃癌MSI-H状态的价值。结果训练集和验证集中,MSI-H阳性与阴性肿瘤位置、Radscor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临床模型、CT影像组学模型及联合模型评估训练集胃癌MSI-H状态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0.760、0.799及0.864,在验证集分别为0.735、0.812及0.849;联合模型的AUC大于2种单一模型(P均<0.05)。结论基于肿瘤位置和Radscore的临床-CT影像组学联合特征可有效预测胃癌MSI-H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微卫星不稳定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下载PDF
腹部脂肪及骨骼肌CT测量在胃癌患者营养评估中的价值
14
作者 贺萧萧 马国洪 +3 位作者 刘羽 李敏 尤杨 杨丽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54-259,共6页
目的探讨腹部脂肪及骨骼肌CT测量指标在胃癌患者营养评估中的价值。方法连续收集胃癌患者56例,记录临床营养评估指标、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 risk screening,NRS2002)评分及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目的探讨腹部脂肪及骨骼肌CT测量指标在胃癌患者营养评估中的价值。方法连续收集胃癌患者56例,记录临床营养评估指标、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 risk screening,NRS2002)评分及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PG-SGA)评分。在患者术前腹部CT图像上测量脐平面及全腹内脏脂肪容积(visceral fat volume,VFV)、皮下脂肪容积(subcutaneous fat volume,SFV),计算内脏与皮下脂肪容积比(visceral-to-subcutaneous fat volume ratio,VSR)、内脏脂肪百分比(visceral fat percentage,VF%);测量腰3横突平面及腰3椎体水平骨骼肌容积(skeletal muscle volume,SMV),计算骨骼肌指数(skeletal muscle index,SMI)。分析CT测量指标与临床营养评分及定量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单次腹部脂肪及骨骼肌CT测量结果与NRS2002及PG-SGA评分无相关性。二维与三维测量的VFV、SFV呈正相关(r=0.906、0.921,P<0.001)。VFV、SFV与患者BMI呈正相关(P<0.001)。SMI、二维及三维SMV与右上臂肌围及握力呈正相关(P<0.001)。结论腹部脂肪及骨骼肌CT测量指标与临床营养评估定量指标具有相关性,对胃癌患者营养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脂肪测量 骨骼肌测量
下载PDF
增强动脉期CT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术前预测胃癌脉管浸润
15
作者 张正杰 程云章 +3 位作者 王庆国 张娴 张鹏善 黄陈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3-558,共6页
目的观察增强动脉期CT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术前预测胃癌脉管浸润(L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98例胃癌患者,根据是否伴LVI将其分为阳性组(n=155)及阴性组(n=143),并按7∶3比例分为训练集(n=208)及测试集(n=90)。基于增强动脉期CT图提... 目的观察增强动脉期CT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术前预测胃癌脉管浸润(L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98例胃癌患者,根据是否伴LVI将其分为阳性组(n=155)及阴性组(n=143),并按7∶3比例分为训练集(n=208)及测试集(n=90)。基于增强动脉期CT图提取病灶影像组学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胃癌LVI的临床影响因素;分别采用支持向量机(SVM)、逻辑回归(LR)、随机森林(RF)及极端梯度提升树(XGBoost)建立影像组学模型、临床模型及临床-影像组学模型,评估各模型预测胃癌LVI的效能。结果以SVM、LR、RF及XGBoost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训练集胃癌LV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6、0.821、1.000及1.000,其在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744、0.801、0.740及0.747。基于4种机器学习建立的临床模型在训练集的AUC均为0.810,在测试集均为0.840。基于SVM、LR、RF及XGBoost建立的临床-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训练集胃癌LVI的AUC分别为0.920、0.900、1.000及1.000,其在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900、0.890、0.840及0.790。测试集中,基于SVM、LR及RF的临床-影像组学模型的AUC均大于影像组学模型和临床模型(P均<0.05)。结论增强动脉期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有助于术前预测胃癌LV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组学术前预测淋巴结阴性胃癌淋巴血管侵犯
16
作者 娄飞飞 陈青青 +4 位作者 黄昊 王芳 何杰 辛恩慧 胡红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80,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组学术前预测淋巴结阴性胃癌淋巴血管侵犯(LVI)的价值,并结合临床变量构建列线图。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173例淋巴结阴性且病理证实为胃癌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其中...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组学术前预测淋巴结阴性胃癌淋巴血管侵犯(LVI)的价值,并结合临床变量构建列线图。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173例淋巴结阴性且病理证实为胃癌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其中LVI阳性60例,LVI阴性113例,按7∶3随机分为训练组(n=121)和验证组(n=52)。基于训练组分别构建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融合模型,并在验证组进行验证。临床资料和常规CT特征包括年龄、性别、肿瘤指标、肿瘤部位、肿瘤形态、强化幅度等,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出临床显著变量并建立临床模型。用3D-Slicer软件勾画肿瘤感兴趣区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用最小绝对值收缩和选择算子降维筛选特征,然后通过随机森林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并转化为随机森林评分。联合临床显著变量和随机森林评分构建融合模型并可视化为列线图。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决策曲线分析评估临床实用性。结果影像组学模型优于临床模型,训练组和验证组中影像组学模型AUC分别为0.872(0.810~0.935)、0.827(0.707~0.947),临床模型AUC分别为0.767(0.682~0.852)、0.761(0.610~0.913)。列线图的预测效能得到进一步提高,AUC分别为0.898(0.842~0.953)、0.844(0.717~0.971)。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的临床价值。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可用于术前预测淋巴结阴性胃癌患者LVI状态,列线图可进一步提高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影像组学 淋巴结阴性 淋巴血管侵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胃癌相关肌少症的CT评估及中医疗效观察
17
作者 殷艺 李静晓 +4 位作者 祁明浩 潘晓葶 刘沈林 殷长俊 邹玺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60-163,共4页
目的:观察健脾养正消癥方联合化疗治疗胃癌相关肌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5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4例和对照组51例,2组均采用标准化疗方案治疗24周,试验组同时采用健脾养正消癥方联合治疗。结果:试验组治疗后平均骨骼肌面积减... 目的:观察健脾养正消癥方联合化疗治疗胃癌相关肌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5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4例和对照组51例,2组均采用标准化疗方案治疗24周,试验组同时采用健脾养正消癥方联合治疗。结果:试验组治疗后平均骨骼肌面积减少率小于对照组(P<0.001);2组炎症标志物白介素-6(IL-6)、白介素-4(IL-4)均下降,其中治疗组下降更显著,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健脾养正消癥方治疗胃癌相关肌少症能延缓患者肌肉质量下降进程,降低体内炎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胃肿瘤 健脾养正消癥方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脾脏CT表现用于预测进展期胃腺癌分化程度
18
作者 刘梦茹 梁盼 +3 位作者 吕东博 程铭 朱兵兵 高剑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2-396,共5页
目的 观察脾脏CT表现用于预测进展期胃腺癌分化程度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2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进展期胃腺癌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低分化组(n=89)及中-高分化组(n=93),比较2组临床资料,以及肿瘤及脾脏CT表现。采用多因素logisti... 目的 观察脾脏CT表现用于预测进展期胃腺癌分化程度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2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进展期胃腺癌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低分化组(n=89)及中-高分化组(n=93),比较2组临床资料,以及肿瘤及脾脏CT表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进展期胃腺癌分化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单一独立影响因素及其联合预测进展期胃腺癌分化程度的效能。结果 组间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厚度、肿瘤最长径、Borrmann分型、cT分期、cN状态、cTNM分期及动脉期脾脏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性别、Borrmann分型、cT分期、cTNM分期及动脉期脾脏CT值均为进展期胃腺癌分化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以之单一及联合预测进展期胃腺癌分化程度的AUC分别为0.639、0.577、0.621、0.690、0.714、0.606及0.861。结论 脾脏CT表现有助于预测进展期胃腺癌分化程度,动脉期脾脏CT值为有效预测指标;联合临床及肿瘤CT特征可进一步提高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细胞分化
下载PDF
联合多期增强CT纹理分析及血液学指标术前预测胃癌VEGFR2表达状态
19
作者 王玉婷 谭玲玉 +3 位作者 朱小倩 刘祥 李琳 刘松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3期57-61,共5页
目的探讨多期动态增强CT纹理分析参数联合血液学指标术前预测胃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VEGFR2)表达状态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148例胃癌患者资料,获得术前血液学指标和三期增强CT纹理... 目的探讨多期动态增强CT纹理分析参数联合血液学指标术前预测胃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VEGFR2)表达状态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148例胃癌患者资料,获得术前血液学指标和三期增强CT纹理分析参数。基于组内相关系数和差异性检验对参数进行特征筛选。基于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血液学模型、CT纹理分析模型及综合模型来预测VEGFR2表达状态。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三个模型的诊断效能,并通过列线图来可视化地预测胃癌患者VEGFR2的表达状态。结果基于血液学指标构建的血液学模型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687。由静脉期纹理分析参数构建的CT纹理分析模型的AUC值为0.624。联合血液学模型和CT纹理分析模型构建的综合模型AUC值为0.723。结论联合多期动态增强CT纹理分析参数及血液学指标有助于术前预测胃癌VEGFR2表达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纹理分析
下载PDF
核纤层蛋白B2在胃癌中高表达并调节胃癌的免疫微环境
20
作者 曾雯 林中楠 +4 位作者 郭朋坤 林黎知 林刻智 陈孝东 薛向阳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539-546,553,共9页
目的:研究核纤层蛋白B2(LMNB2)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与临床预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并探讨LMNB2表达对胃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下载UCSC数据库中经统一标准化的泛癌数据集,对其中19131例癌旁正常组织及60499例肿瘤组织中LM... 目的:研究核纤层蛋白B2(LMNB2)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与临床预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并探讨LMNB2表达对胃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下载UCSC数据库中经统一标准化的泛癌数据集,对其中19131例癌旁正常组织及60499例肿瘤组织中LMNB2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收集自2014年至2016年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的142例胃癌组织及28例配对癌旁正常组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27例胃癌组织及28对配对癌旁组织中LMNB2的差异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信息,对LMNB2表达情况与患者预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采用ESTIMATE等算法分析LMNB2表达水平对胃癌组织中的基质、免疫细胞浸润等的影响;分析胃癌组织中不同免疫细胞的浸润情况及肿瘤突变负荷(TMB)、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与LMNB2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并通过基于免疫组化技术进行的评分,对临床组织样本进一步验证分析。结果:LMNB2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更差的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ESTIMATE分析显示,LMNB2的表达与免疫评分(r=-0.202,P<0.001)、基质评分(r=-0.272,P<0.001)、ESTIMATE评分(r=-0.251,P<0.001)呈负相关。免疫细胞的浸润情况分析发现,LMNB2表达与M1型巨噬细胞(r=0.322,P<0.001)、NK细胞(r=0.423,P<0.001)、中性粒细胞(r=0.307,P<0.001)浸润呈正相关。免疫组化对组织芯片进一步分析显示LMNB2高表达组拥有更高的CD4、CD56评分(均P<0.05),而其CD8、CD163评分则更低(均P<0.05)。LMNB2的表达水平与胃癌中TMB评分(r=0.343,P<0.001)及MSI评分(r=0.221,P<0.001)呈正相关,且LMNB2高表达组的PD-L1表达水平上调(P<0.05)。结论:LMNB2在胃癌中的表达上调,调节胃癌中的免疫微环境,可能是潜在的胃癌诊断标志物及评价胃癌病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纤层蛋白B2 胃肿瘤 预后 肿瘤免疫 肿瘤微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