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fferentiations of 5-HT and GAS cells in the digestive canals of Rana chensinensis tadpoles
1
作者 Xin-Yi LI Qian LI Yu-Hui ZHANG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6-331,共6页
In the current study, 5-nydroxytryptamine (5-HT) and gastrin (GAS) cells in the digestive canals of Rana chensinensis tadpoles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were investiga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s... In the current study, 5-nydroxytryptamine (5-HT) and gastrin (GAS) cells in the digestive canals of Rana chensinensis tadpoles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were investiga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5-HT cells were only detected in the duodenum before metamorphosis began, and were extensively distributed in the stomach, duodenum, small intestine, and rectum thereafter, with the highest counts found in the duodenum and rectum when metamorphosis was completed. The GAS cells were only distributed in the stomach and duodenum, and only rarely detected in the duodenum before metamorphosis began, but increased in the stomach during metamorphosis and showed zonal distribution in the gastric mucosa when metamorphosis was completed. Metamorphosis is a critical period for amphibians, during which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physiological adaptations are required to transition from aquatic to terrestrial environments. During metamorphosis, the differentiations of 5-HT cells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canals of tadpoles could facilitate mucus secretion regulation, improve digestive canal lubrication, and help water- shortage food digestion in terrestrial environments. Conversely, GAS cell differentiations during metamorphosis might contribute to the digestive and absorptive function transition from herbivore to omnivo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a chensinensis tadpole Digestive canal 5-nydroxytryptamine (5-HT) cell Gastrin (GAS) cell Ontogeny
下载PDF
阿特拉津对弹琴蛙(Rana adenopleura)蝌蚪微核和核异常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苑宇哲 徐士霞 +3 位作者 姚春生 刘志君 李旭东 王跃招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3-336,共4页
分别在d1、d3、d7、d14,观察空白对照(CK-)、水溶助剂0.1mL/L二甲基亚砜对照(CK+)、阿特拉津0.01mg/L(ρ1)、0.1mg/L(ρ2)、1mg/L(ρ3)和10mg/L(ρ4)溶液中弹琴蛙(Ranaadenopleura)蝌蚪血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细胞数.结果表明,d14时,ρ1、... 分别在d1、d3、d7、d14,观察空白对照(CK-)、水溶助剂0.1mL/L二甲基亚砜对照(CK+)、阿特拉津0.01mg/L(ρ1)、0.1mg/L(ρ2)、1mg/L(ρ3)和10mg/L(ρ4)溶液中弹琴蛙(Ranaadenopleura)蝌蚪血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细胞数.结果表明,d14时,ρ1、ρ2、ρ3和ρ4组蝌蚪的微核率分别是CK-的2.25、2.50、4.25、5.11倍(P<0.05),说明阿特拉津可引起蝌蚪血红细胞微核率升高;且与d1、d3、d7相比较,微核率随着时间的延长有升高的趋势.d14时,ρ2、ρ3和ρ4组蝌蚪的总核异常率(含微核率)分别是CK-的2.59、2.17、1.96倍(P<0.05),说明阿特拉津也可引起蝌蚪血红细胞总核异常率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琴蛙 蝌蚪 微核 核异常 阿特拉津
下载PDF
阿特拉津溶液对弹琴蛙(Rana adenopleura)蝌蚪形态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苑宇哲 徐士霞 +3 位作者 姚春生 刘志君 李旭东 王跃招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18-323,共6页
研究了弹琴蛙 (Ranaadenopleura)蝌蚪在不同阿特拉津浓度 (ρ/mgL-1:5 ,10 ,15 ,2 0 )溶液中经不同时间处理 (10d、2 0d)后的形态发育特征 .结果表明 :2 0d处理组蝌蚪的全长增长率和后肢长增长率低于空白对照组 (CKH2 O) ,全长出现负增... 研究了弹琴蛙 (Ranaadenopleura)蝌蚪在不同阿特拉津浓度 (ρ/mgL-1:5 ,10 ,15 ,2 0 )溶液中经不同时间处理 (10d、2 0d)后的形态发育特征 .结果表明 :2 0d处理组蝌蚪的全长增长率和后肢长增长率低于空白对照组 (CKH2 O) ,全长出现负增长 ,而丙酮对照组 (CKacetone)蝌蚪的全长增长率高于CKH2 O.实验证明 ,阿特拉津可抑制蝌蚪的生长和发育 ,而丙酮却促进蝌蚪的生长 .各环境因素的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pH和电导率与阿特拉津对蝌蚪的生长、发育作用效应相一致 .图 2表 8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琴蛙 蝌蚪 形态发育 阿特拉津 生长 丙酮
下载PDF
除草剂阿特拉津(Atrazine)溶液中弹琴蛙蝌蚪(Rana adenopleura)的行为模式 被引量:8
4
作者 徐士霞 苑宇哲 +3 位作者 姚春生 李旭东 刘志君 王跃招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46-450,共5页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阿特拉津溶液中 (ρ1~ 4/mgL-1:5 ,10 ,15 ,2 0 )弹琴蛙 (Ranaadenopleura)蝌蚪的行为 ,运用方差分析 (ANOVA)检验了蝌蚪在不同浓度的阿特拉津、时间段、pH值、溶氧量等条件下的行为差异性 .根据实验结果 ,确立了正常...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阿特拉津溶液中 (ρ1~ 4/mgL-1:5 ,10 ,15 ,2 0 )弹琴蛙 (Ranaadenopleura)蝌蚪的行为 ,运用方差分析 (ANOVA)检验了蝌蚪在不同浓度的阿特拉津、时间段、pH值、溶氧量等条件下的行为差异性 .根据实验结果 ,确立了正常及异常行为模式 .结果表明 :在水温 (15 .0± 0 .5 )℃的条件下 ,弹琴蛙蝌蚪异常行为的出现主要与阿特拉津的浓度有关 ,同时与实验时间的长短也有一定的关系 ,而与 pH值、溶氧量关系不大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 ,蝌蚪出现异常行为的频次差异极显著 (P <0 .0 1) ;其中在实验组中 ,蝌蚪在 5mg/L的阿特拉津溶液中与 10mg/L、15mg/L、2 0mg/L中出现异常行为的频次差异极显著 (P <0 .0 1) ,而在 10mg/L、15mg/L、2 0mg/L阿特拉津溶液中出现异常行为的频次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相关性分析表明 ,蝌蚪异常行为的出现与阿特拉津的浓度没有剂量反应关系 (r2 =0 .4 94 ) ;在对照组中 ,0 .5mL/L丙酮对照和空白对照中蝌蚪出现异常行为的频次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图 3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琴蛙 蝌蚪 阿特拉津 异常行为
下载PDF
阿特拉津溶液中仙姑弹琴蛙(Rana daunchina)蝌蚪抗氧化酶系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9
5
作者 苑宇哲 徐士霞 +3 位作者 姚春生 刘志君 李旭东 王跃招 《四川动物》 CSCD 2004年第3期307-312,共6页
本文研究了阿特拉津 5mg/l、 10mg/l、 15mg/l、 2 0mg/l溶液中经 16d处理和 10mg/l、 2 0mg/l、 30mg/l溶液中经 96d处理后仙姑弹琴蛙 (Ranadaunchina)蝌蚪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的活性。受... 本文研究了阿特拉津 5mg/l、 10mg/l、 15mg/l、 2 0mg/l溶液中经 16d处理和 10mg/l、 2 0mg/l、 30mg/l溶液中经 96d处理后仙姑弹琴蛙 (Ranadaunchina)蝌蚪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的活性。受试 16d ,阿特拉津处理组SOD活性分别是空白对照 72 0 6 5 5 8u/μg·ml的0 177、 0 316、 0 4 6 7、 0 36 2倍 ;96d ,分别为空白对照 5 2 2 6 0 4 1u/μg·mL的 0 92 8、 0 4 4 0、 0 4 83倍。表明阿特拉津抑制蝌蚪SOD活性。 16d ,阿特拉津 15、 2 0mg/l组CAT活性分别为空白对照的 0 36 9、 0 183倍 ;96d处理 ,阿特拉津 2 0、 30mg/l组蝌蚪CAT活性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的 0 76 87、 0 72 2倍 ;阿特拉津 2 0、 30mg/l处理96d ,GSH Px活性为空白对照组的 0 0 83、 0 2 2 5倍。表明高浓度阿特拉津抑制CAT、GSH Px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特拉津溶液 仙姑弹琴蛙 抗氧化酶系 生物检测 蝌蚪
下载PDF
除草剂阿特拉津溶液中弹琴蛙(Rana adenopleura)蝌蚪的微空间分布 被引量:4
6
作者 徐士霞 姚春生 +3 位作者 苑宇哲 刘志君 李旭东 王跃招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74-179,共6页
采用扩散系数C等5种分布型指标测定阿特拉津溶液中(ρ1-3/mg L-1:10,20,30)弹琴蛙(Rana adenopleura)蝌蚪(均处于25期和26期,体长范围26-60 mm)在水族箱(l×b×h=40 cm×20 cm×25 cm)中的空间分布模式,结果表明蝌蚪在... 采用扩散系数C等5种分布型指标测定阿特拉津溶液中(ρ1-3/mg L-1:10,20,30)弹琴蛙(Rana adenopleura)蝌蚪(均处于25期和26期,体长范围26-60 mm)在水族箱(l×b×h=40 cm×20 cm×25 cm)中的空间分布模式,结果表明蝌蚪在水族箱中为聚集分布.经多次适合性检验,证明弹琴蛙蝌蚪水族箱中的水平分布呈现负二项分布状态.随着阿特拉津浓度的升高,蝌蚪在水族箱内的聚集度(由负二项分布的k值来表明)逐渐减小(kρ1<kρ2<kρ3);空白对照组的聚集度最小.利用群聚均数(λ)对聚集原因分析表明,空白对照组中(λ≥2)蝌蚪的聚集是由蝌蚪本身的习性和环境因素所引起;而实验组和丙酮对照组中(λ<2)蝌蚪的聚集可能是由于某些环境因素作用所致,其中阿特拉津和丙酮可能是主要原因.垂直分布的观察表明ρ1的阿特拉津溶液对蝌蚪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阿特拉津 微空间分布型 蝌蚪 弹琴蛙 聚集度
下载PDF
不同程度的尾损伤对镇海林蛙(Rana zhenhaiensis)蝌蚪游泳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丁国骅 林植华 +2 位作者 樊晓丽 魏洁 胡英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840-1845,共6页
无尾两栖类蝌蚪的尾巴通过产生强大的游泳速度在反捕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镇海林蛙(Rana zhenhaiensis)蝌蚪为实验动物来评估断尾的运动代价。以74尾具有完整尾蝌蚪作为实验组,通过截去不同尾长片段,人为分成轻微尾损伤组(<30%)... 无尾两栖类蝌蚪的尾巴通过产生强大的游泳速度在反捕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镇海林蛙(Rana zhenhaiensis)蝌蚪为实验动物来评估断尾的运动代价。以74尾具有完整尾蝌蚪作为实验组,通过截去不同尾长片段,人为分成轻微尾损伤组(<30%)和严重尾损伤组(>30%)并测定两组蝌蚪在断尾前后的游泳速度。以16尾完整尾蝌蚪作为对照组在实验组断尾前后同时进行游泳速度的测定。实验结果显示断尾影响蝌蚪的游泳速度,但仅在尾损伤程度达到尾长的30%以上时才产生不利的影响。这表明轻微尾损伤并不对镇海林蛙蝌蚪的游泳速度产生严重影响。在断尾前后实验组蝌蚪的游泳速度均与尾长呈正相关。在相同尾长状态下,尾损伤蝌蚪的相对游泳速度明显快于完整尾蝌蚪。因此,尾损伤的镇海林蛙蝌蚪有可能通过改变尾和身体的摆动频次等方式在断尾后对游泳速度进行了一定的补偿。尾损伤在野外频繁发生于蝌蚪的尾远端,据此推测镇海林蛙蝌蚪在自然条件下的尾损伤并不会产生严重运动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尾类 镇海林蛙 蝌蚪 尾损伤 游泳速度
下载PDF
杀虫双溶液对峨嵋林蛙(Rana omeimontis)蝌蚪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徐士霞 戴强 +1 位作者 刘志君 王跃招 《四川动物》 CSCD 2004年第3期298-302,共5页
研究了峨嵋林蛙 (Ranaomeimontis)蝌蚪在杀虫双溶液中半致死浓度及其行为。利用寇氏法 (Kar ber法 )计算其 96h内的半致死浓度为 10 4 95mg/l,安全浓度为 1 0 4 95mg/l;运用方差分析检验了不同浓度中空间分布和活动性等行为的差异性。... 研究了峨嵋林蛙 (Ranaomeimontis)蝌蚪在杀虫双溶液中半致死浓度及其行为。利用寇氏法 (Kar ber法 )计算其 96h内的半致死浓度为 10 4 95mg/l,安全浓度为 1 0 4 95mg/l;运用方差分析检验了不同浓度中空间分布和活动性等行为的差异性。通过对空间分布型的拟合 ,可以得出 :不论在实验组中还是在对照组中 ,蝌蚪在水族箱中的空间分布均为负二项分布 ,并且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和实验组中聚集度 (负二项分布的参数k值 )大小差异不显著 ,说明在此浓度范围内杀虫双对蝌蚪的微空间分布格局没有影响。而蝌蚪在杀虫双溶液中的活动性分析表明 ,0 2 5mg/l的杀虫双溶液对蝌蚪的活动性行为已经造成一定的影响 ,所以建议寻找安全浓度时 ,应该结合行为方面标的观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双 溶液 峨嵋林蛙 蝌蚪 活动性行为 毒理学
下载PDF
美国牛蛙蝌蚪约氏不动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9
作者 丁戈野 李纯 +7 位作者 徐杨 陈晓颖 张秋实 胡亮 邓新兰 刘小燕 冯兴浪 李军华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9-138,共10页
为探明2023年3月初引起中国重庆市渝北区某牛蛙养殖场暴发疾病的原因,本实验从患病美国牛蛙蝌蚪肝脏和肠道中分离优势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16S rDNA和rpoB基因序列测定、系统发育学分析进行鉴定。为确定该菌株的致病机理,... 为探明2023年3月初引起中国重庆市渝北区某牛蛙养殖场暴发疾病的原因,本实验从患病美国牛蛙蝌蚪肝脏和肠道中分离优势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16S rDNA和rpoB基因序列测定、系统发育学分析进行鉴定。为确定该菌株的致病机理,对该菌株进行了人工感染实验、组织病理学观察、毒力基因检测、生长特性研究及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在患病濒死美国牛蛙蝌蚪的肝脏和肠道中分离得到的其中一株优势菌命名为LT202303,经鉴定为约氏不动杆菌。该菌株携带OmpA、Omp34和OmpTsx等3种毒力基因,具有较强的耐盐性和在广泛的pH范围内生存的能力,对美国牛蛙蝌蚪的半数致死浓度为6.8×10^(6)CFU/mL,发病临床症状为肝脏红肿并伴有大量白色结节,肠道透明发黄。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该菌株可引起美国牛蛙蝌蚪肝脏和肠道的明显炎症反应和病灶性坏死。药敏实验结果显示,分离菌LT202303是一种产β-内酰胺酶的多重耐药细菌。本研究表明,约氏不动杆菌对牛蛙蝌蚪具有高致病力,可引起肝脏和肠道等多器官组织的病理损伤最终引发机体的损伤甚至死亡。本研究首次报道约氏不动杆菌感染引起的美国牛蛙蝌蚪传染病的暴发,为该疾病的诊断和防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氏不动杆菌 美国牛蛙 蝌蚪 分离鉴定 耐药性
下载PDF
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不同组织器官和不同发育时期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党本元 徐承水 +1 位作者 张培玉 王琪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6年第2期105-109,共5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平板电泳 (PAGE) ,对黑斑蛙的五种不同组织器官和五种不同发育时期的个体进行了酯酶 (α—EST)和过氧化物酶 (PO)同工酶的差异比较研究 .结果显示 ,不同组织器官中两种同工酶均存在明显的区别 ;不同发育期的α—EST...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平板电泳 (PAGE) ,对黑斑蛙的五种不同组织器官和五种不同发育时期的个体进行了酯酶 (α—EST)和过氧化物酶 (PO)同工酶的差异比较研究 .结果显示 ,不同组织器官中两种同工酶均存在明显的区别 ;不同发育期的α—EST同工酶也存在质的差异 .从蝌蚪到幼蛙的发育中 ,α—EST同工酶谱逐渐增加 ,但从幼蛙发育到成体蛙 ,α—EST同工酶谱却出现了减少现象 .不同发育时期的个体Rf为 0 .2 3的α—EST酶谱皆得以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蛙 酯酶 同工酶 过氧化物酶 蝌蚪
下载PDF
东北林蛙蝌蚪期水体消毒防控疾病研究
11
作者 崔铁花 马振华 +3 位作者 张士俊 勾天兵 姚旭东 段加玉 《吉林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23-26,共4页
为降低东北林蛙蝌蚪期疾病的发病率,利用蛙大夫、蛙独清和10%聚维酮碘3种消毒剂在蝌蚪饲养过程中对串水水体消毒,以串水水体不消毒为对照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种消毒剂有明显的杀菌预防作用,对照组与其他用药处理组的存活率有... 为降低东北林蛙蝌蚪期疾病的发病率,利用蛙大夫、蛙独清和10%聚维酮碘3种消毒剂在蝌蚪饲养过程中对串水水体消毒,以串水水体不消毒为对照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种消毒剂有明显的杀菌预防作用,对照组与其他用药处理组的存活率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林蛙 蝌蚪期 疾病防控
下载PDF
图像处理在弹琴蛙(Rana adenopleura)蝌蚪生物监测研究中的应用
12
作者 姚春生 徐士霞 +2 位作者 苑宇哲 王跃招 李旭东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24-328,共5页
利用图像处理方法对不同质量浓度的阿特拉津溶液 (1mg/L、5mg/L、10mg/L、15mg/L)中弹琴蛙 (Ranaadenopleura)蝌蚪行为进行了图像的识别及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 ,利用MATLAB语言编写了弹琴蛙蝌蚪在水族缸中具体分布型判定的程序 ,采用了... 利用图像处理方法对不同质量浓度的阿特拉津溶液 (1mg/L、5mg/L、10mg/L、15mg/L)中弹琴蛙 (Ranaadenopleura)蝌蚪行为进行了图像的识别及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 ,利用MATLAB语言编写了弹琴蛙蝌蚪在水族缸中具体分布型判定的程序 ,采用了负二项分布的参数k值来反应不同溶液中蝌蚪聚集程度的差异 ,并作为该指示生物监测阿特拉津水体污染情况的一个指标 .结果显示 ,该程序可如实反映不同污染水体中蝌蚪的聚集程度 :经X2 检验各种水体中蝌蚪均符合负二项分布 ,同时阿特拉津溶液中蝌蚪的k值均小于空白对照和丙酮对照 ,表明阿特拉津溶液的浓度和蝌蚪的聚集程度相关 .图 9表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弹琴蛙蝌蚪 阿特拉津 生物监测 空问分布型
下载PDF
Rana johnsi的生物学初探
13
作者 李丕鹏 陆宇燕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7-249,I0001,共4页
从保护生物学角度对广西大瑶山Rana johnsi Smith,1921的的栖息地和繁殖地生境、 繁殖生物学及蝌蚪的特点等进行了初步探讨。该蛙在大瑶山主要分布在海拔800m左右的一个狭窄区域,10月至次年1月下山繁殖,有效性比为5:1。蝌蚪唇齿式... 从保护生物学角度对广西大瑶山Rana johnsi Smith,1921的的栖息地和繁殖地生境、 繁殖生物学及蝌蚪的特点等进行了初步探讨。该蛙在大瑶山主要分布在海拔800m左右的一个狭窄区域,10月至次年1月下山繁殖,有效性比为5:1。蝌蚪唇齿式为Ⅰ:5—5/1—1:Ⅳ和Ⅰ:4—4/1—1:Ⅳ,越冬后在5~6月完成变态。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该蛙种群受到严重威胁,应加强保护管理和宣传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ajohnsi 繁殖 蝌蚪 保护生物学
下载PDF
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蝌蚪生长发育理想光照强度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彭安权 李新殿 +4 位作者 李慧萍 孙亚茹 杨帆 范宁 卫功庆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80-85,共6页
为探索不同光照强度对林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选择120只18日龄的东北林蛙蝌蚪进行试验。将试验动物分为6组,每组20只。光照强度分别为30,500,1 000,2 300,3 600,4 900 lx,每天光照时间12 h,其他饲养和环境条件相同。定期测量体重、体... 为探索不同光照强度对林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选择120只18日龄的东北林蛙蝌蚪进行试验。将试验动物分为6组,每组20只。光照强度分别为30,500,1 000,2 300,3 600,4 900 lx,每天光照时间12 h,其他饲养和环境条件相同。定期测量体重、体长、尾长及完全变态时间等指标。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明显。在蝌蚪变态之前,各组间蝌蚪的体长、尾长都有相应的差异,在光照强度为3 600 lx下喂养的蝌蚪增加最为明显。各组间蝌蚪体重随着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加后减少。在光照3 600 lx下,蝌蚪体重始终高于其他组。在变态过程中,蝌蚪后肢芽长出日龄、前腿长出日龄、完全变态时间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缩短。在光照强度为3 600 lx、4 900 lx时,蝌蚪变态所用时间无差异且均小于其他组。在光照强度为3 600 lx、4 900 lx下,蝌蚪的变态率最高。因此,光照强度影响林蛙蝌蚪的生长发育,光照强度设为3 600 lx是林蛙蝌蚪生长发育及变态的最佳光照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强度 东北林蛙 蝌蚪 生长发育 变态
下载PDF
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蝌蚪的控光饲养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林远锋 郗蒙雪 +5 位作者 张计委 贾慧平 侯跃林 陈宁宁 常雷 卫功庆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95-98,105,共5页
2016年4—7月,选取人工孵化的野生东北林蛙蝌蚪进行单因素试验和L9(33)正交试验,研究不同饲料及光照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因素主次顺序为饲料>光强>光色,最优组合为红光,4 000 lx,饲料三,该组合下饲养的蝌蚪增重最大。... 2016年4—7月,选取人工孵化的野生东北林蛙蝌蚪进行单因素试验和L9(33)正交试验,研究不同饲料及光照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因素主次顺序为饲料>光强>光色,最优组合为红光,4 000 lx,饲料三,该组合下饲养的蝌蚪增重最大。为工厂化养殖蝌蚪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林蛙 蝌蚪 生长发育 光强 光色 日粮粗蛋白水平
下载PDF
Cu^(2+)对日本林蛙蝌蚪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姚丹 万琳燕 +2 位作者 耿宝荣 黄浩 张秋金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4期117-120,共4页
采用标准方法测定了不同浓度下Cu2+对日本林蛙蝌蚪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在水温21~24℃条件下,Cu2+对日本林蛙蝌蚪的24、48、72、96h毒性死亡几率与浓度对数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3.2060x-2.6861,y=4.8309x-5.4046,y=6.5617x-8.5699和y=6.6... 采用标准方法测定了不同浓度下Cu2+对日本林蛙蝌蚪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在水温21~24℃条件下,Cu2+对日本林蛙蝌蚪的24、48、72、96h毒性死亡几率与浓度对数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3.2060x-2.6861,y=4.8309x-5.4046,y=6.5617x-8.5699和y=6.6910x-8.4263;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249.70×10-3、142.48×10-3、116.96×10-3、101.53×10-3mg·L-1;显示了在鱼病防治中铜(Cu2+)对日本林蛙蝌蚪有一定的危害.同时讨论了不同蛙类蝌蚪对Cu2+的耐受力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离子 日本林蛙 蝌蚪 急性毒性
下载PDF
苯酚类化合物对日本长腿蛙蝌蚪的急性毒性与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晓栋 董玉瑛 +1 位作者 曹加胜 王连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0-234,共5页
利用半静态法测定了21种取代苯酚类化合物对日本长腿蛙蝌蚪的24h急性致死毒性(24h-LC_(50)),并进行了定量结构活性相关研究.研究表明:大部分酚类化合物的毒性表现为极性麻醉作用.影响毒性的因素有化合物的疏水性。
关键词 苯酚类化合物 急性毒性 日本长腿蛙蝌蚪 QSAR
下载PDF
Cu对中国林蛙蝌蚪的急性毒性 被引量:24
18
作者 王寿兵 郭锐 +3 位作者 屈云芳 经佐琴 蒋朝光 吴千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309-312,共4页
试验测定了不同温度条件下Cu2+对中国林蛙蝌蚪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在水温为9~13℃、18℃和24℃条件下,Cu2+对10d龄中国林蛙蝌蚪96h的LC50分别为5.01、3.80和2.99mg·L-1,致死阈浓... 试验测定了不同温度条件下Cu2+对中国林蛙蝌蚪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在水温为9~13℃、18℃和24℃条件下,Cu2+对10d龄中国林蛙蝌蚪96h的LC50分别为5.01、3.80和2.99mg·L-1,致死阈浓度分别为4.0、2.5和1.6mg·L-1,而在96h内的无可观察效应浓度分别为2.5、1.6和1.0mg·L-1.18℃条件下Cu2+对20d龄中国林蛙蝌蚪的96hLC50为2.17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林蛙 蝌蚪 急性 毒性
下载PDF
取代芳烃对五种生物急性毒性的QSAR研究 被引量:31
19
作者 冯长君 李鸣建 +1 位作者 陈艳 唐自强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53-861,共9页
提出成键原子的生物活性点价(Ai),并建构蕴含有机物的生物活性的自相关拓扑指数(mQ).使用1Q,距离指数(L)分别与16~30种取代芳烃(含F,Cl,Br,I,NO2,OH,NH2,甲氧基,甲醛基,甲酰胺基,乙酮基,烷基等)对绿藻,斜生栅列藻,日本长腿蛙蝌蚪,发光... 提出成键原子的生物活性点价(Ai),并建构蕴含有机物的生物活性的自相关拓扑指数(mQ).使用1Q,距离指数(L)分别与16~30种取代芳烃(含F,Cl,Br,I,NO2,OH,NH2,甲氧基,甲醛基,甲酰胺基,乙酮基,烷基等)对绿藻,斜生栅列藻,日本长腿蛙蝌蚪,发光菌,呆鲦鱼等的毒性数据关联,相应二元相关系数依次为0.9361,0.9559,0.9733,0.9354,0.9599.以上QSAR模型的估算结果均优于相应的文献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点价 自由关拓扑指数 取代芳烃 绿藻 斜生栅列藻 日本长腿蛙蝌蚪 发光菌 急性毒性 QSAR 毒理
下载PDF
分子全息QSAR方法预测苯衍生物对蝌蚪的急性毒性 被引量:9
20
作者 黄宏 杨红 +1 位作者 樊伟 王连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28,共4页
采用半静态培养法测定了一系列苯衍生物对蝌蚪的1 2h致死毒性.应用分子全息QSAR方法构建了化合物的亚结构与毒性之间的定量模型,探讨了分子全息长度、碎片尺寸以及区分常数对模型质量的影响,并检验了模型的稳健性.结果显示,研究的5 1种... 采用半静态培养法测定了一系列苯衍生物对蝌蚪的1 2h致死毒性.应用分子全息QSAR方法构建了化合物的亚结构与毒性之间的定量模型,探讨了分子全息长度、碎片尺寸以及区分常数对模型质量的影响,并检验了模型的稳健性.结果显示,研究的5 1种苯衍生物的半致死毒性(1 2h log1 /LC50 ,mol/L)分布在2 . 0 7~4 . 5 6之间.最优HQSAR模型以6~7为碎片尺寸,83为全息长度,6个主成分,Leave One Out交叉验证的r2cv是0 . 84 9,最终的非交叉验证的拟合模型r2 为0 . 94 2 ,表明模型稳健性能良好,可用于预测苯衍生物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衍生物 蝌蚪 急性毒性 全息定量结构-活性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