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neral Analytic Solution of the Telegrapher’s Equations and the Resulting Consequences for Electrically Short Transmission Lines 被引量:1
1
作者 Steffen Kü hn 《Journal of Electromagnetic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2020年第6期71-87,共17页
Based on classical circuit theory, this article develops a general analytic solution of the telegrapher’s equations, in which the length of the cable is explicitly contained as a freely adjustable parameter. For this... Based on classical circuit theory, this article develops a general analytic solution of the telegrapher’s equations, in which the length of the cable is explicitly contained as a freely adjustable parameter. For this reason, the solution is also applicable to electrically short cables. Such a model has become indispensable because a few months ago, it was experimentally shown that voltage fluctuations in ordinary but electrically short copper lines move at signal velocities that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speed of light in a vacuum. This finding contradicts the statements of the special theory of relativity but not, as is shown here,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Based on the general transfer function of a transmission line, the article shows mathematically that an unterminated, electrically short cabl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deal delay element, meaning that an input signal appears at the output with a slight delay but remains otherwise unchanged. Even for conventional cables, the time constants can be so small that the corresponding signal velocities can significantly exceed the speed of light in a vacuum. The article also analyses the technical means with which this effect can be conveyed to very long cab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legrapher’s equations transmission line theory Special theory of Relativity Electrically Short transmission lines FTL Communication
下载PDF
Transmission upper limit of band-pass double-layer FSS and method of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被引量:2
2
作者 Minjie Huang Zhijun Me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5年第2期224-231,共8页
The transmission upper limit of a double-layer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 (FSS) with two infinitely thin metal arrays is pre- sented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general equivalent transmission line model of a double-... The transmission upper limit of a double-layer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 (FSS) with two infinitely thin metal arrays is pre- sented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general equivalent transmission line model of a double-layer FSS. Results of theoretical analyses, 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is transmis- sion upper limit is independent of the array and the element, which indicates that it is impossible to achieve a transmission upper limit higher than this one under a given incident and dielectric- supporting condition by the design of the periodic array. Both the applicable condition and the possible application of the transmis- sion upper limit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nsmis- sion upper limit not only has a good reachability, but also provides a key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FSS or more complex frequency selective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FSS) equivalent circuit transmission line theory dielectric interfaces
下载PDF
Model of an Atom by Analogy with the Transmission Line
3
作者 Milan Perkovac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2013年第7期899-903,共5页
Model of an atom by analogy with the transmission line is derived using Maxwell’s equations and Lorentz’ theory of electrons. To be realistic such a model requires that the product of the structural coefficient of L... Model of an atom by analogy with the transmission line is derived using Maxwell’s equations and Lorentz’ theory of electrons. To be realistic such a model requires that the product of the structural coefficient of Lecher’s transmission lines σ and atomic number Z is constant. It was calculated that this electromechanical constant is 8.27756, and we call it structural constant. This constant builds the fine-structure constant 1/α = 137.036, and with permeability μ, permittivity ε and elementary charge e builds Plank’s constant h. This suggests the electromagnetic character of Planck’s constant. The relations of energy, frequency, wavelength and momentum of electromagnetic wave in an atom are also derived. Finally, an equation, similar to Schrodinger’s equation, was derived, with a clear meaning of the wave function, which represents the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 strength of the observed electromagnetic wa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cher transmission line Lorentz’ theory of ELECTRONS Maxwell’s equations Model of ATOM PLANCK CONSTANT Structural CONSTANT Transverse Mass Wave equation
下载PDF
Broad-bandwidth and low-loss metamaterials:theory, design and realization
4
作者 李乐伟 姚海英 +1 位作者 吴群 陈志宁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1期5-23,共19页
In this paper, we summarize some recent activities in the field of metamaterial research at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NUS). Integral equations are applied for electromagnetic modelling of supernatural mate... In this paper, we summarize some recent activities in the field of metamaterial research at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NUS). Integral equations are applied for electromagnetic modelling of supernatural materials. Some special charac- teristics of the metamaterials are shown. Moreover, quasi-static Lorentz theory and numerical method (i.e., the method of moments for solving the electric field integral equation) and the transmission line theory are both presented to obtain the effective consti- tutive relations of metamaterials, respectively. Finally, feasibility of fabricating metamaterials based on analysis of equivalent transmission line model in the microwave spectrum and even higher is also shown and correspondingly some broad-bandwidth and low-loss metamaterial structures a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MATERIALS Electric field integral equation (EFIE) transmission line theory (TLT) Quasi-static Lorentz theory
下载PDF
端接复杂电路传输线网络的电磁耦合时域并行计算方法
5
作者 叶志红 张玉 鲁唱唱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3-719,共7页
针对端接复杂电路传输线(TL)网络的电磁耦合问题,仍缺乏高效的场路协同仿真技术。该文将传输线方程与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诺顿定理和置换定理以及NGSPICE软件相结合,并引入消息传递接口(MPI)并行技术,提出一种高效的时域混合并行算... 针对端接复杂电路传输线(TL)网络的电磁耦合问题,仍缺乏高效的场路协同仿真技术。该文将传输线方程与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诺顿定理和置换定理以及NGSPICE软件相结合,并引入消息传递接口(MPI)并行技术,提出一种高效的时域混合并行算法(FDTDTL-NGSPICE)。首先,根据诺顿定理和置换定理,将传输线网络分解为传输线子系统和复杂电路子系统,并构建对应的等效电路模型。然后,使用FDTDTL并行算法计算传输线子系统沿线各点的电压和电流,并获取对应诺顿等效电路的电流源和等效导纳大小。最后,使用NGSPICE对复杂电路子系统进行传导干扰分析,获得复杂电路各元件上的瞬态响应,并将端口电压反馈给传输线子系统作为边界,实现传输线网络电磁耦合的场线路联合协同仿真。通过对3类典型场景的计算实例,分别使用时域混合并行算法和电磁仿真软件CST电缆工作室(CS)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比,验证所提算法的置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输线网络 复杂电路 诺顿定理 时域有限差分与传输线方程的混合并行算法 NGSPICE软件
下载PDF
基于行波反射的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短路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温刚 李楚 +4 位作者 程林 寻传宝 王同云 张国治 鄂宜阳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7-84,共8页
匝间短路是干式空心电抗器的主要故障类型,目前缺乏有效的离线检测手段以在投运前及时发现潜在的故障。本文基于多导体传输线理论搭建干式空心电抗器绕组的分布参数模型,模拟脉冲信号注入后的折反射过程,研究匝间短路对绕组首、末端响... 匝间短路是干式空心电抗器的主要故障类型,目前缺乏有效的离线检测手段以在投运前及时发现潜在的故障。本文基于多导体传输线理论搭建干式空心电抗器绕组的分布参数模型,模拟脉冲信号注入后的折反射过程,研究匝间短路对绕组首、末端响应信号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响应信号绝对值的积分值构建特征波形,并从中提取特征值对绕组的匝间绝缘状态进行诊断。结果表明:本文基于波过程及多导体传输线理论提出的4组特征值法试验结果与仿真计算结果一致,通过对不同结构电抗器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发现不同结构电抗器发生匝间短路故障时的特征值变化趋势也一致,因此上述方法可应用于不同结构电抗器匝间短路故障的诊断。研究成果可为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短路故障严重程度和区域定位的诊断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式空心电抗器 匝间短路故障 行波反射法 故障诊断 多导体传输线理论
下载PDF
基于传输线理论的列车分路阻抗研究
7
作者 董寅超 赵林海 冯栋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7-95,共9页
通常以列车第一轮对分路电阻为等效模型研究列车对轨道电路的分路过程,但此过程忽略了其他轮对的分路作用,无法研究“分路不良”等故障情况。尤其是对于无绝缘轨道电路,其钢轨线路中所跨接的补偿电容,将使列车分路过程更为复杂。针对这... 通常以列车第一轮对分路电阻为等效模型研究列车对轨道电路的分路过程,但此过程忽略了其他轮对的分路作用,无法研究“分路不良”等故障情况。尤其是对于无绝缘轨道电路,其钢轨线路中所跨接的补偿电容,将使列车分路过程更为复杂。针对这一问题,根据传输线理论,从各轮对分路电阻出发,在考虑道床漏泄的情况下,建立列车分路阻抗的六端网络模型,并利用机车信号工作原理,间接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着重分析轮对分路电阻、补偿电容和钢轨线路参数对列车分路阻抗的影响规律。最后,基于计算列车轮对结构重要度,构建列车分路阻抗的简化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分路不良”等故障情况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输线理论 无绝缘轨道电路 列车分路阻抗 补偿电容 结构重要度
下载PDF
轨道电路系统长钢轨电容补偿电磁脉冲耦合效应
8
作者 杨轶轩 高志伟 +1 位作者 吴腾 叶志红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58,共8页
结合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传输线方程和长钢轨激励场快速计算方法,研究了一种高效的时域混合算法,实现长钢轨电容补偿电磁脉冲耦合效应的时域快速计算。首先,为避免对钢轨不规则结构的直接建模,根据趋肤效应,将钢轨等效为管状导体... 结合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传输线方程和长钢轨激励场快速计算方法,研究了一种高效的时域混合算法,实现长钢轨电容补偿电磁脉冲耦合效应的时域快速计算。首先,为避免对钢轨不规则结构的直接建模,根据趋肤效应,将钢轨等效为管状导体模型并提取对应的单位长度分布参数。然后,根据长钢轨激励场快速计算方法,快速计算长钢轨沿线电场分布,并结合传输线方程构建钢轨等效圆柱模型与补偿电容一体化的电磁耦合模型。最后,使用FDTD方法求解传输线方程,获取钢轨沿线各点的电磁脉冲耦合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钢轨耦合电流波形不断展宽,但是峰值随长度增加到一定值后达到饱和状态,此结论可为轨道电路系统电磁防护设计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钢轨 轨道电路 补偿电容 FDTD 传输线方程
下载PDF
基于圆柱谐振腔的脉冲压缩研究
9
作者 李东南 高冬平 +2 位作者 张志强 雷晓勇 周宇 《真空电子技术》 2023年第2期28-33,44,共7页
设计了一个基于高品质因数圆柱谐振腔的脉冲压缩系统模型,采用渐变式的输入端过渡段设计了输出端过渡段,保证脉冲压缩系统在储能、泄能阶段的高能量传输效率。通过CST建模仿真对模型耦合口等参数进行优化,实现谐振腔在2.9003 GHz处近似... 设计了一个基于高品质因数圆柱谐振腔的脉冲压缩系统模型,采用渐变式的输入端过渡段设计了输出端过渡段,保证脉冲压缩系统在储能、泄能阶段的高能量传输效率。通过CST建模仿真对模型耦合口等参数进行优化,实现谐振腔在2.9003 GHz处近似以TE1,1,22模式工作,计算了谐振频点处的电场幅值分布并分析其特点,在忽略开关等损耗的条件下,通过数值递推法大致计算出模型在泄能阶段可获得约61倍的输出功率增益,脉冲宽度约为3 ns,能量效率约为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振腔 高功率微波脉冲压缩 模式转换器 等效电路理论 传输线理论
下载PDF
PCB设计中阻抗匹配的信号改善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号 邓磊刚 吕圣泽 《印制电路信息》 2023年第9期8-12,共5页
为了研究阻抗匹配对传输线上高速信号质量的改善效果,结合传输线理论分析了高速信号在传输线上传导时发生反射的原因以及避免信号发生反射的阻抗匹配方法,介绍了5种阻抗匹配方式的特点。采用Hyper lynx仿真软件分析了控制板卡印制电路板... 为了研究阻抗匹配对传输线上高速信号质量的改善效果,结合传输线理论分析了高速信号在传输线上传导时发生反射的原因以及避免信号发生反射的阻抗匹配方法,介绍了5种阻抗匹配方式的特点。采用Hyper lynx仿真软件分析了控制板卡印制电路板(PCB)设计中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到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之间一条传输线上的信号质量,对比分析了有无串联匹配电阻、源端串联匹配电阻、中端串联匹配电阻和末端串联匹配电阻的信号质量。结果得出,传输高速信号的电路系统应该进行阻抗匹配,对于串联匹配电阻,在PCB布局设计中应尽量将匹配电阻靠近信号源端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制电路板 传输线理论 信号反射 阻抗匹配 信号仿真
下载PDF
超高压同塔四回输电线路零序参数测量方法 被引量:13
11
作者 胡志坚 熊敏 +3 位作者 李岩 刘宇凯 贾超 贺建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4548-4556,共9页
现有超高压同塔四回交流输电线路零序参数测量方法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针对这些不足,同时考虑同塔四回输电线路零序耦合参数多,存在难以推导全部零序参数计算方法的问题。基于分布参数模型和传输线方程,提出了一种新型超高压同塔四回... 现有超高压同塔四回交流输电线路零序参数测量方法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针对这些不足,同时考虑同塔四回输电线路零序耦合参数多,存在难以推导全部零序参数计算方法的问题。基于分布参数模型和传输线方程,提出了一种新型超高压同塔四回输电线路的零序工频参数精确测量方法。应用 PSCAD 建立500 kV 超高压同塔四回输电线路模型,对200~1900 km 的不同长度超高压同塔四回输电线路零序参数进行了仿真测量与误差分析比较。理论分析、仿真测试结果均表明,在不同长度同塔四回输电线路参数测量中,现有测量方法测量误差大,所提出的新型测量方法,可同时对零序电阻、零序电感、零序电容进行精确测量,且零序电阻误差在1.5%以内,零序电感和零序电容误差在0.9%以内,测量精度可满足实际工程测量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 同塔四回输电线路 零序参数 传输线方程 分布参数模型 拉普拉斯变换
下载PDF
基于定性趋势分析的无绝缘轨道电路电气绝缘节设备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20
12
作者 孙上鹏 赵会兵 +3 位作者 全宏宇 陈德旺 林涛 宁滨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5-113,共9页
根据均匀传输线理论建立无绝缘轨道电路的机车信号感应电压幅值包络计算模型,分析电气绝缘节设备故障、补偿电容故障、道砟电阻及列车运行速度等因素对机车信号感应电压幅值包络曲线的影响规律。以临近发送端3个补偿电容间距的机车信号... 根据均匀传输线理论建立无绝缘轨道电路的机车信号感应电压幅值包络计算模型,分析电气绝缘节设备故障、补偿电容故障、道砟电阻及列车运行速度等因素对机车信号感应电压幅值包络曲线的影响规律。以临近发送端3个补偿电容间距的机车信号感应电压幅值包络曲线为分析对象,提出基于定性趋势分析理论的电气绝缘节设备故障诊断方法。首先以区间半分法提取信号趋势信息;然后通过趋势匹配算法计算实际信号趋势与诊断规则知识库中各故障模式信号趋势的相似度;最后通过相似度值间的比较进行故障诊断。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电气绝缘节设备的早期故障有很好的诊断效果,当信噪比为50dB时,故障诊断正确率可达94.4%,且对道砟电阻的波动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电路 电气绝缘节 定性趋势分析 故障诊断 传输线理论
下载PDF
用FDTD法求解传输线方程 被引量:9
13
作者 高方平 姚缨英 季苏蕾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16,共5页
传输线的电路模型—电报方程(一阶双曲型偏微分方程组)是分析传输线暂态过程的出发点。借助电路理论、计算数学、程序设计等知识推导出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时域数值解法。利用有限时域差分理论对偏微分方程组进行离散,得到一种全新... 传输线的电路模型—电报方程(一阶双曲型偏微分方程组)是分析传输线暂态过程的出发点。借助电路理论、计算数学、程序设计等知识推导出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时域数值解法。利用有限时域差分理论对偏微分方程组进行离散,得到一种全新的差分计算格式,并根据电压、电流在始端、终端上的约束关系,运用传输线集中参数的等效模型确定边界条件;最后仿真计算得到响应波形。并对传输线在不同边界条件、传输线耦合等情况下的暂态过程进行MATLAB编程计算得到仿真波形。并将其仿真波形与EMTP-ATP软件仿真得到的波形进行对比,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路理论 传输线方程 时域有限差分法 传输线暂态过程 数值解
下载PDF
外场辐照下埋地电缆瞬态响应规律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周星 王川川 +2 位作者 朱长青 谷志锋 雷惠宁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12,共6页
为研究埋地电缆耦合外界电磁场的变化规律,基于传输线理论,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和逆变换技术导出了外场辐照下电缆两端感应电压、电流的表达式,研究了感应电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感应电流随电缆埋地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分别随大地电导率... 为研究埋地电缆耦合外界电磁场的变化规律,基于传输线理论,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和逆变换技术导出了外场辐照下电缆两端感应电压、电流的表达式,研究了感应电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感应电流随电缆埋地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分别随大地电导率和相对介电常数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导体电导率的增大无明显变化;当线缆长度小于30 m时,随着线长的增加,感应电流峰值变大,当线缆长度大于30 m时,随着线长的增加,感应电流峰值减小。感应电流波形随线长的增加出现延时;在[0,90°]范围内,分别随极化角、方位角的增加而减小,随俯仰角的增大而增大;当电缆端接阻抗Z1为固定值,另一端接阻抗Z2增大时,Z2端电流呈减小趋势;当电缆端接阻抗Z2为固定值,另一端接阻抗Z1增大时,Z2端电流基本没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地电缆 传输线理论 BLT方程 快速傅里叶变换
下载PDF
基于拓扑网络的屏蔽腔体内置微带线响应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利萍 周东方 +2 位作者 彭强 侯德亭 韩晨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1-327,共7页
针对外场激励下屏蔽腔体内微带线的耦合终端响应,提出一种基于电磁拓扑网络的半解析混合算法——传输线网络BLT(Baum-Liu-Tesche)方程法.首先建立孔缝、腔体及微带线的电磁拓扑模型,然后结合腔体格林函数法,求解磁流激励腔体内的电场分... 针对外场激励下屏蔽腔体内微带线的耦合终端响应,提出一种基于电磁拓扑网络的半解析混合算法——传输线网络BLT(Baum-Liu-Tesche)方程法.首先建立孔缝、腔体及微带线的电磁拓扑模型,然后结合腔体格林函数法,求解磁流激励腔体内的电场分布,最后利用网络BLT方程求解各节点处的电压和电流,即可得到任意位置处的微带线耦合终端响应.通过与实测值、其他方法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计算结果表明:在腔体和孔缝的谐振频率附近,微带线响应出现了峰值;且微带线距孔缝越近,产生的耦合电压值越大;入射脉冲宽度越窄,相同位置处的微带线耦合终端电压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带线 电磁拓扑 腔体格林函数 传输线理论 BLT方程
下载PDF
孔缝箱体屏蔽效能电磁拓扑分析模型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亚普 达新宇 谢铁城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8-233,共6页
基于Robinson等效电路法,提出了一种电磁拓扑模型,用于任意平面波入射条件下的孔缝箱体屏蔽效能分析。该模型将孔缝及其所在平面等效为连接自由空间(等效为特性阻抗为Z0的传输线)和剩余箱体(等效为特性阻抗为Zg的短路矩形波导)的二端口... 基于Robinson等效电路法,提出了一种电磁拓扑模型,用于任意平面波入射条件下的孔缝箱体屏蔽效能分析。该模型将孔缝及其所在平面等效为连接自由空间(等效为特性阻抗为Z0的传输线)和剩余箱体(等效为特性阻抗为Zg的短路矩形波导)的二端口网络,并通过等效电路模型计算了该二端口网络的散射矩阵,进而推导出描述孔缝耦合的广义BLT(Baum-Liu-Tesche)方程。设计了4组实验模型用于电磁拓扑理论(EMT)算法、Robinson算法和CST软件的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证明:EMT算法较Robinson算法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尤其是在高频域;EMT算法继承了Robinson算法简洁高效的特性,且能直观反映箱体参数、孔逢参数对屏蔽系数的影响,较CST软件实用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拓扑理论 BLT方程 屏蔽系数 电磁耦合 传输线
下载PDF
有限长度埋地多导体电缆对外界电磁场响应特性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川川 朱长青 +1 位作者 周星 谷志锋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836-2842,共7页
为研究埋地多导体电缆耦合外界电磁场的变化规律,利用快速Fourier变换和逆变换技术,结合多导体传输线的链参数方程导出了外场辐照下电缆两端感应信号的频域、时域计算公式,研究了电缆末端感应电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感应电流随电缆... 为研究埋地多导体电缆耦合外界电磁场的变化规律,利用快速Fourier变换和逆变换技术,结合多导体传输线的链参数方程导出了外场辐照下电缆两端感应信号的频域、时域计算公式,研究了电缆末端感应电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感应电流随电缆埋地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分别随大地电导率和相对介电常数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导体电导率的增大而无明显变化,及随着线长的增加而增大;在[0,90°]范围内,感应电流分别随极化角、方位角的增加而减小,随俯仰角的增大而增大;以特性阻抗值为分界点,当电缆端接阻抗值在小于或大于特性阻抗值的范围内分别变化时,感应电流会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此研究方法和结论对于埋地电缆的电磁防护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地多导体电缆 传输线理论 Agrawal模型 快速FOURIER变换 链参数方程 电磁防护
下载PDF
局部耦合双回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时域算法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杜婉琳 梁远升 王钢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9-66,共8页
多回耦合输电方式是电网建设的必然趋势,以局部耦合多回线路为主。受线间局部耦合影响,现有故障测距方法存在较大误差。为此,对局部耦合双回输电线路开展故障分析和故障测距方法研究。根据局部耦合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的结构和特点,利用线... 多回耦合输电方式是电网建设的必然趋势,以局部耦合多回线路为主。受线间局部耦合影响,现有故障测距方法存在较大误差。为此,对局部耦合双回输电线路开展故障分析和故障测距方法研究。根据局部耦合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的结构和特点,利用线路解耦理论建立局部耦合双回输电线路耦合分界点处的电压和电流接口方程。在此基础上,构建各耦合段的故障测距时域分析模型,从而提出局部耦合双回输电线路的故障测距时域方法。最后,利用ATP/EMTP电磁暂态仿真软件构建局部耦合同塔双回输电线路模型,并进行全面的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耦合 同塔双回输电线路 故障测距 时域法 接口方程
下载PDF
不同电压等级同杆并架多回线路的故障定位 被引量:8
19
作者 余胜 许钢 +1 位作者 余琼 许兵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4-47,68,共5页
基于分布参数模型,提出了一种不同电压等级的同杆并架多回线路故障测距方法:利用两端同步的电压和电流的正序分量,根据均匀传输线方程从线路两端分别推导出故障点处的正序电压,进而得出故障测距公式。所提出的故障测距方法只需用到线路... 基于分布参数模型,提出了一种不同电压等级的同杆并架多回线路故障测距方法:利用两端同步的电压和电流的正序分量,根据均匀传输线方程从线路两端分别推导出故障点处的正序电压,进而得出故障测距公式。所提出的故障测距方法只需用到线路两端的电压电流的正序分量,消除掉耦合线路之间零序互感对测距的影响。该算法原理上不受过渡电阻、系统阻抗、分布电容以及故障种类的影响,解决了在不同电压等级的同杆线路中精确故障测距问题。PSCAD仿真证明该方法定位精度高,不受过渡电阻及故障类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电压等级 同杆多回线 故障定位 传输线方程 正序分量 分布参数
下载PDF
并联电抗器中性点小电抗的选择及其对单相自适应重合闸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郑涛 刘敏 郭飞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2-67,共6页
根据单端带并补的输电线路模型,推导了最佳中性点电抗器的取值,以达到对相间电容进行完全补偿并在瞬时性故障时快速熄弧的目的。同时,建立了线路瞬时性故障时的一、二次电弧模型,并在ATP/EMTP中进行了500 kV输电线路瞬时性故障的仿真,... 根据单端带并补的输电线路模型,推导了最佳中性点电抗器的取值,以达到对相间电容进行完全补偿并在瞬时性故障时快速熄弧的目的。同时,建立了线路瞬时性故障时的一、二次电弧模型,并在ATP/EMTP中进行了500 kV输电线路瞬时性故障的仿真,仿真包括了输电线路进行导线换位和不换位2种情况,明确了不同中性点电抗器的选择对熄弧时间、潜供电流、恢复电压的影响。由仿真分析发现了传统基于电压幅值、电压畸变的单相自适应重合闸判据的不足。指出自适应重合闸判据应适应线路导线有无换位、有无并补、有无中性点电抗器及中性点电抗器取值大小等情况,从而达到在瞬时性故障时断路器在最佳时间快速重合、永久性故障时不重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网 电抗器 补偿 自适应重合闸 瞬时故障 故障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