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APPLICATION OF TIDAL SIGNAL EXCLUSION SCHEME FROM INITIALIZATION IN A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被引量:4
1
作者 杨学胜 王军 陈谊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04年第2期210-215,共6页
In this paper, some corrections was made to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forcing is quasi-static, which is the basis of the nonlinear diabatic initialization scheme adopted by a global model T106L19. Thus the tidal signal ... In this paper, some corrections was made to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forcing is quasi-static, which is the basis of the nonlinear diabatic initialization scheme adopted by a global model T106L19. Thus the tidal signal is expressed and excluded from the initialization scheme. It shows that the new scheme captures the semi-diurnal pressure variation and is much closer to the uninitialized field. Compared with the standard initialization scheme, both the anomaly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nd RMS of 500 hPa geopotential height simulated under the new scheme hav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ITIALIZATION tidal signals semidiurnal pressure variation
下载PDF
The tidal signals extraction from GPS data on the Amery Ice Shelf, Antarctica
2
作者 ShengKai Zhang DongChen E +4 位作者 Fei Li JiFeng Huang YuanSheng Li ZeMin Wang XiaoHong Zhang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2010年第3期198-202,共5页
Tidal motion is the source of short-term vertical motion that an ice shelf experiences, and hence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ice shelves. During the 2003/2004 Austral summer season, five days of GPS measurements were... Tidal motion is the source of short-term vertical motion that an ice shelf experiences, and hence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ice shelves. During the 2003/2004 Austral summer season, five days of GPS measure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front of the Amery Ice Shelf (AIS), East Antarctica, by the 20th Chinese National Antarctica Research Expedition (CHINARE). The GPS data was processed using GAMIT/GLOBK software with 2-hour static data segment and the vertical precision is less than 0.18 m. To verify our results for the vertical component, we compare the ice shelf GPS tidal signal with a tidal result derived from tide gauge measurements at China's Zhongshan Station on Antarctica. Comparison of the GPS results with the tide gauge were in good agreement in amplitude at the few cm level,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tide under the front of Amery Ice Shelf is irregular semidiurnal tide, the maximal tidal differences is approximately 2 m. GPS data can be used to validate the ocean tide model around the Antarctic area and such studies are important to improve our knowledge of the Antarctic ice shelf mass balance and dynamical models of ice sheet/ocean inter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arctica Amery Ice Shelf GPS tidal signal
下载PDF
Computer simulation of tidal signal prediction in long range ocean acoustic travel-time measurements
3
作者 WANG Shuozhong Theodore G. Birdsall(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72) (University of Michigan, U. S. A.) 《Chinese Journal of Acoustics》 1996年第1期39-51,共13页
When using long range sound travel-time measurements to monitor the ocean temperature changes, the tidal effects must be corrected from the data. On the basis of a linear model of the tidal signal, and using measureme... When using long range sound travel-time measurements to monitor the ocean temperature changes, the tidal effects must be corrected from the data. On the basis of a linear model of the tidal signal, and using measurements taken within a specified period and at 4 hour intervals, a pseudorinverse method is used to predict the traveltime change due to the aggregate effect of barotropic tides along the sound path. The sampling period should be sufficiently long to give an acceptable prediction accuracy. In order to estimate all the major tidal constituents and separate closely spaced frequency components, a sampling period of 18 months is recommended. The linear model should include as many constituents as possible to minimize the predictioll error. This is feasible because in modeling the tide, the only parameter needed for each constituent is the frequency; and the freqencies of the astronomical components are known to a high precision, while the nonastronoIIilcal components are trivial in this application. Quantisation errors are reduced by means of multipath averag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uter simulation tidal signal prediction
原文传递
潮汐干线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模型
4
作者 彭显玥 王昊 《系统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45,共18页
为缓解城市布局等问题导致的潮汐交通拥堵现象,提出了一种潮汐交通状态下的干线信号协调控制策略.依据交通供需关系及交通量进出平衡,构建了以干线吞吐量最大化为优化目标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基于冲击波理论,构建了以过饱和方向车... 为缓解城市布局等问题导致的潮汐交通拥堵现象,提出了一种潮汐交通状态下的干线信号协调控制策略.依据交通供需关系及交通量进出平衡,构建了以干线吞吐量最大化为优化目标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基于冲击波理论,构建了以过饱和方向车均延误最小化为优化目标的二次规划模型.通过引入松弛变量实现可变带宽绿波的分段优化,构建了以非饱和方向带宽最大化为目标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采用三阶段优化方法求解模型,获得潮汐干线的最优控制方案.算例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能优化干线吞吐量,控制过饱和方向的延误,并为非饱和方向提供可变带宽绿波,从而满足潮汐交通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交通 干线信号协调 过饱和交通控制 约束松弛 可变带宽绿波控制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二次规划
下载PDF
连续重力观测潮汐与非潮汐信号提取与处理平台设计与实现
5
作者 韩宇飞 石志敏 +4 位作者 梁星辉 祝杰 邹锐 柳林涛 王勇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143,共12页
介绍了连续重力观测潮汐与非潮汐信号提取与处理平台的平台架构、数据库、主要功能模块、技术特点与功能特性等。该平台面向中国地震重力站网的大网运维业务需求和海量数据处理需求,以连续重力数据处理中的潮汐信号处理、非潮汐信号处... 介绍了连续重力观测潮汐与非潮汐信号提取与处理平台的平台架构、数据库、主要功能模块、技术特点与功能特性等。该平台面向中国地震重力站网的大网运维业务需求和海量数据处理需求,以连续重力数据处理中的潮汐信号处理、非潮汐信号处理、时频变换等科学计算为核心,基于大数据技术实现了中国地震重力站网海量数据的自动清理、数据质量自动评估、数据产品自动产出,产出重力潮汐因子、时频图等24种数据产品,提升了连续重力观测数据的应用效能和地震重力站网的运行、管理和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震重力站网 连续重力观测 重力固体潮 非潮汐信号
下载PDF
利用GPS提取南极Amery冰架海潮信号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胜凯 鄂栋臣 +4 位作者 李斐 黄继锋 李院生 王泽民 张小红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56-1160,共5页
潮汐运动是冰架短期垂直运动的来源,对冰架影响十分显著.选取2003/2004年度南极夏季期间中国在Amery冰架上连续5d的GPS数据,利用GAMIT/GLOBK进行数据处理,获取了由海潮引起的冰架垂向运动时间序列;垂直方向精度优于0.18m,并且和中国南... 潮汐运动是冰架短期垂直运动的来源,对冰架影响十分显著.选取2003/2004年度南极夏季期间中国在Amery冰架上连续5d的GPS数据,利用GAMIT/GLOBK进行数据处理,获取了由海潮引起的冰架垂向运动时间序列;垂直方向精度优于0.18m,并且和中国南极中山验潮站的潮汐变化曲线进行了对比,获得了一致的结论.利用GPS测量海潮可为精化南极地区的海潮模型提供可靠的现场数据,对南极冰盖物质平衡研究及冰海交互动力学模型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AMERY冰架 GPS 海潮
下载PDF
小波分析方法在提取井水位潮汐因子震前变化特征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从杰 冯志生 +3 位作者 宋德伟 张秀霞 梅卫萍 张晓勇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3-167,共5页
运用小波分析方法对1990年常熟、1995年苍山和1996年南黄海三个中强地震前江苏地区井水位固体潮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井水位M2波潮汐因子在地震前几个月几乎都出现一个幅度较大、周期为半月或一个月左右的异常信号,表明小波分析方... 运用小波分析方法对1990年常熟、1995年苍山和1996年南黄海三个中强地震前江苏地区井水位固体潮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井水位M2波潮汐因子在地震前几个月几乎都出现一个幅度较大、周期为半月或一个月左右的异常信号,表明小波分析方法在处理和分析井水位潮汐资料方面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分析 井水位 M2波潮汐因子 异常信号
下载PDF
溧阳地震台gPhone连续重力仪观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范文华 吴晓峰 +1 位作者 代宪鹏 宋浩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0年第3期105-110,共6页
选取溧阳重力连续观测台站gPhone连续重力仪2011年1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整点值观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对于连续性较好的2017年重力观测数据,分析其固体潮汐变化M2波潮汐因子及非潮汐变化的残差曲线特征,并以Δ<3 500 km、MS>5.0地... 选取溧阳重力连续观测台站gPhone连续重力仪2011年1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整点值观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对于连续性较好的2017年重力观测数据,分析其固体潮汐变化M2波潮汐因子及非潮汐变化的残差曲线特征,并以Δ<3 500 km、MS>5.0地震事件为例,检验gPhone重力仪的地震记录能力。分析认为,溧阳台gPhone重力仪观测数据日趋稳定,潮汐信号可靠,非潮汐变化的残差曲线对地震有一定程度的反应,可记录到一定范围内MS≥5.0地震的同震信号,信号记录特征与震中距及震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hone重力仪 M2潮汐因子 非潮汐量
下载PDF
从初始化中排除潮汐信号方案在全球模式中的应用
9
作者 杨学胜 王军 陈谊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5-150,共6页
对国家气象中心全球预报模式T106L19原有的标准非绝热正规模初始化方案要求外强迫是准静止这一假定进行了修正,将潮汐信号在初始化条件中适当地表达出来并将其从中排除。与三维变分分析SSI的联接对比试验表明,修正潮汐信号后的新方案在... 对国家气象中心全球预报模式T106L19原有的标准非绝热正规模初始化方案要求外强迫是准静止这一假定进行了修正,将潮汐信号在初始化条件中适当地表达出来并将其从中排除。与三维变分分析SSI的联接对比试验表明,修正潮汐信号后的新方案在消除高频重力波振荡方面与标准初始化方案有同样的效果,但该方案较标准初始化更好地捕捉住了地面气压的半日变化,更接近于未经初始化的分析场。模式7天预报500 hPa高度场与分析场的对比检验表明,新方案的距平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都较原方案有明显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规模初始化 潮汐 气压半日变化
下载PDF
过饱和状态的潮汐车道交叉口群协同控制及仿真 被引量:5
10
作者 许雪琦 姜柯 黄超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8-114,共7页
可变车道技术是潮汐式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解决手段之一,杭州西湖区潮汐走廊是连接城西居民区和市区的主干道。为了解决潮汐车道在早高峰通勤时过饱和状态下的拥堵问题,深入分析了潮汐走廊的实际交通数据并判断出潮汐车道的瓶颈路段。提... 可变车道技术是潮汐式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解决手段之一,杭州西湖区潮汐走廊是连接城西居民区和市区的主干道。为了解决潮汐车道在早高峰通勤时过饱和状态下的拥堵问题,深入分析了潮汐走廊的实际交通数据并判断出潮汐车道的瓶颈路段。提出基于群体动力学的交叉口群协同控制算法,建立了双交叉口协同控制模型,并研究了潮汐走廊过饱和状态下瓶颈路段两端双交叉口的信号实时协同配时方案。利用VISSIM+MATLAB的自适应仿真控制技术对双交叉口配时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满足了交通流量的前提下,协同配时方案使得瓶颈路段的流速由22.7 km/h提高至28.2 km/h,提速24.23%,由中度拥堵改善为轻度拥堵,行车时间、平均延误时间等参数也均达到了不同程度的优化。然而,在双交叉口的协同配时控制达到一定效果的同时,下一路段的车辆流速却降低了12.35%,平均延误时间增加了8.96%。这说明:基于群体动力学算法的多交叉口协同配时方案设计,必须强调上下游交通流的关联关系,从全局角度进行全路段的交叉口群的协同控制。上述成果为城市潮汐车道的定量分析和实时智能交通控制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信号灯协同配时 群体动力学 潮汐车道 VISSIM自适应仿真
下载PDF
用超导重力仪的潮汐观测资料研究海潮模型 被引量:31
11
作者 孙和平 许厚泽 +1 位作者 罗少聪 徐建桥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5-120,共6页
系统研究了潮汐观测资料中海潮模型的适应性问题,用基于数值离散褶积积分方法获得的海潮负荷对武昌超导重力仪观测资料作负荷改正。结果说明,海潮负荷改正后的重力场观测残差大大降低了,与理论潮汐参数模型相比,8个主要潮波的平均... 系统研究了潮汐观测资料中海潮模型的适应性问题,用基于数值离散褶积积分方法获得的海潮负荷对武昌超导重力仪观测资料作负荷改正。结果说明,海潮负荷改正后的重力场观测残差大大降低了,与理论潮汐参数模型相比,8个主要潮波的平均振幅因子由改正前的1.38%降至0.13%(Csr3.0)和0.26%(Fes95.2)。相位滞后值由改正前的-0.485°降至-0.27°(Schw80),-0.145°(Csr3.0)和-0.04(Fes95.2)。利用不同海潮图的负荷改正结果说明,由卫星测高技术和有限元计算方法获得的海潮图能有效消除重力观测中的负荷效应,证实由这种方法获得的海潮模型较其他模型更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潮汐信号 海潮模型 超导重力仪 检测 潮汐
下载PDF
强潮河口桥墩涌潮压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颖 潘冬子 潘存鸿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3-58,共6页
为明确强潮河口设计条件下涌潮压力特征,以嘉绍大桥工程为背景进行了涌潮压力的动态测试和分析。选取主墩围堰和施工栈桥进行现场观测,分析了涌潮压力分布及其变化的特点。利用经验模态分解法,研究了涌潮压力的时均和脉动特性,建立了涌... 为明确强潮河口设计条件下涌潮压力特征,以嘉绍大桥工程为背景进行了涌潮压力的动态测试和分析。选取主墩围堰和施工栈桥进行现场观测,分析了涌潮压力分布及其变化的特点。利用经验模态分解法,研究了涌潮压力的时均和脉动特性,建立了涌潮压力及其脉动分量极值与涌潮高度的拟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涌潮压力变化脉动性强,经验模态分解法能较好地处理这种非平稳时变信号;时均分量反映了局部水位的平均变化趋势,脉动分量反映了涌潮与结构物相互作用时自由水面的紊动情况;从垂向分布上看,压力极值在潮前低水位附近最大,并随着传感器安装高程的增加而减小;从平面分布上看,主墩围堰的迎潮面压力极值最大,背潮面最小;涌潮压力及其脉动分量的极值与涌潮高度满足指数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潮河口 涌潮 水压力 经验模态分解 桥墩 信号处理
下载PDF
西安地震台连续重力非潮汐量获取及记录地震信号特征分析
13
作者 刘盼 陈冬柏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2年第18期75-78,共4页
对西安地震台连续重力观测数据预处理的基础上,扣除大气压强的负荷效应,采用合成潮汐法滤除重力信号中的重力固体潮,获得重力非潮汐量,在此基础上对重力仪记录的地震信号在时域和频域进行分析,并与同台址的地震仪记录同一地震的记录进... 对西安地震台连续重力观测数据预处理的基础上,扣除大气压强的负荷效应,采用合成潮汐法滤除重力信号中的重力固体潮,获得重力非潮汐量,在此基础上对重力仪记录的地震信号在时域和频域进行分析,并与同台址的地震仪记录同一地震的记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重力非潮汐量中,可以更清晰识别地震信号,但其记录能力略逊于地震仪记录地震信号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重力观测 重力非潮汐量 地震信号 频谱特征
下载PDF
测船处瞬时潮位的GPS精密确定 被引量:15
14
作者 赵建虎 张红梅 John E.Hughes Clarke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067-1070,共4页
利用GPS载波相位差分测量技术,借助时间偏差改正、姿态改正、高程转换、信号处理和吃水改正,获得了测船处精密在航潮位。该方法已在几个GPS在航潮位测量实验中得到了验证,并取得了理想的结果。
关键词 GPS潮位 时间偏差改正 姿态改正 高程转换 信号处理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潮位粗差探测定位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宋唐龙 肖付民 +2 位作者 邓凯亮 李东升 刘聚 《海洋测绘》 CSCD 2019年第4期27-30,共4页
结合小波多尺度分析在粗差探测定位方面的优越性,提出了相应的潮位粗差探测定位方法,根据小波分解的原理,给出了潮位粗差的探测步骤;基于实测潮位数据设计了潮位离散粗差与连续粗差两类实验,并对系统性偏差的探测定位展开研究。结果表明... 结合小波多尺度分析在粗差探测定位方面的优越性,提出了相应的潮位粗差探测定位方法,根据小波分解的原理,给出了潮位粗差的探测步骤;基于实测潮位数据设计了潮位离散粗差与连续粗差两类实验,并对系统性偏差的探测定位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小波多尺度特性构建的粗差探测定位模型可以高效准确地探测定位潮位粗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观测 水位粗差 粗差探测 粗差定位 小波变换 多尺度
下载PDF
大气重力信号的理论计算及其检测 被引量:29
16
作者 孙和平 罗少聪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34-641,共8页
基于标准大气定律和大气圆柱体分布模型,本文引进了大气重力格林函数,用离散格积方法求得了大气对重力场观测的影响,对台站高程、周围地形和地表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说明台站近区气压变化是大气重力信号的主要... 基于标准大气定律和大气圆柱体分布模型,本文引进了大气重力格林函数,用离散格积方法求得了大气对重力场观测的影响,对台站高程、周围地形和地表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说明台站近区气压变化是大气重力信号的主要贡献者,考虑大气质量负荷引起的弹性地球形变效应后,对距台站0.5°的区域积分获得的大气重力导纳值为—0.3603μGal/hPa,占全球大气变化引起的总信号的90%以上,这一理论模型结果与超导重力仪实测结果相吻合,并能较有效地用于消除重力观测中的气压干扰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压变化 圆柱体模型 大气重力 格林函数 重力场
下载PDF
利用GNSS反射信号监测海面高度变化——基于法国BRST站2019~2021年数据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斐 李佰瀚 +1 位作者 张治宇 刘万科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48-558,共11页
GNSS反射测量(GNSS-R)技术凭借其数据来源广泛、低成本、高时空分辨率等优势,在地表与海洋环境监测等方面展现巨大潜力,已成为海面高度(SSH)反演的重要技术途径。现有研究大多聚焦于3~6个月内的短期GPS潮位反演,难以反映海面高度的季节... GNSS反射测量(GNSS-R)技术凭借其数据来源广泛、低成本、高时空分辨率等优势,在地表与海洋环境监测等方面展现巨大潜力,已成为海面高度(SSH)反演的重要技术途径。现有研究大多聚焦于3~6个月内的短期GPS潮位反演,难以反映海面高度的季节性变化及年际特征,且在动态海面改正时仅考虑了垂向速度的影响,忽视了海面波动的垂向加速度,导致低潮位与高潮位的反演精度较差。基于此,以法国某一岸基跟踪站——BRST站为例,利用其连续3年的BDS/GPS/GLONASS/Galileo四系统反射信号,通过Lomb-Scargle谱分析和二阶动态潮位改正模型,采取稳健回归策略反演海面高度,并将最终结果与验潮站观测值进行对比,分析潮位变化趋势。结果表明:GNSS-R技术反演结果与验潮站观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反演精度有逐年提升的趋势,均方根误差(RMSE)为7.57 cm,相关系数为0.935;海面高度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明显,秋、冬季平均海面高度偏高,夏季平均海面高度偏低,且海面高度的季节性变化与温度的季节性变化存在着相反的趋势;M2、S2、K1、O1、N2、K2、P1、Q1、M4等9个分潮的振幅差为0.06~6.76 cm,其平均绝对误差(MAE)为1.60 cm,迟角差为0.03°~6.96°,其平均绝对误差为2.45°,在频域上进一步验证了GNSS-R技术监测海面高度变化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反射测量 海面高度 海平面变化 信噪比 反射信号 动态潮位改正 分潮提取 遥感
下载PDF
武汉和京都台站超导重力仪高精度潮汐重力观测结果(英文)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和平 竹本修三 +2 位作者 许厚泽 东敏博 向井厚志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81-187,共7页
利用高精度潮汐重力场观测研究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动力学问题已成为当今地学工作者的共识。由于某些信号十分微弱且具有区域和全球分布特征 ,相当一部分信号被混合在常规仪器的观测噪声水平上 ,因此获得全球分布的第一手高精度观测资料显... 利用高精度潮汐重力场观测研究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动力学问题已成为当今地学工作者的共识。由于某些信号十分微弱且具有区域和全球分布特征 ,相当一部分信号被混合在常规仪器的观测噪声水平上 ,因此获得全球分布的第一手高精度观测资料显得尤为重要。超导重力仪具有精度高 ,连续性和稳定性好等特征 ,期望能在测定区域和全球重力场的精细结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 1 8个台站参加的全球地球动力学合作项目于 1 997年 7月份开始实施 ,其主要目的是解决诸如固体潮、地核近周日晃动、核模、地球自转和极移 ,地球和大气海洋的耦合机理以及由构造运动引起的重力场变化等热点问题。我们曾研究过中比法三国的超导重力仪潮汐观测资料 ,获得了欧洲和亚洲不同地区潮汐常数及分布特征。本文将利用武汉和日本京都三台超导重力仪观测资料研究亚洲地区大陆和海岛上的潮汐波振幅因子和相位滞后的时间变化特征以及各参数的误差估计等 ,同时将检测由大气和海潮变化产生的重力信号。文章分数据处理方法、潮汐参数测定、大气重力信号、海潮重力信号、潮汐参数的时间变化、非潮汐重力场变化特征等几方面叙述。利用 SCG# 4 (武汉台 ,1 986年 1月 1日至 1 994年 1 2月 3 1日 ) ,SCG# 8(京都台 ,1 990年1 0月 7日至 1 997年 1 1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重力仪 潮汐重力 观测结果 海洋 重力信号
下载PDF
超薄砂岩储层预测方法研究与应用——以厄瓜多尔安第斯14和17区块为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光付 徐海 +2 位作者 李发有 孙建芳 段文龙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7-263,共17页
目前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针对中等埋深(2500~3500 m)砂岩储层预测的极限厚度一般可以达到5~10 m,而小于5 m的超薄储层准确预测仍为工业界难题。基于厄瓜多尔安第斯14和17区块不同时期采集和处理的多工区叠后地震数据,采用构造趋势面驱... 目前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针对中等埋深(2500~3500 m)砂岩储层预测的极限厚度一般可以达到5~10 m,而小于5 m的超薄储层准确预测仍为工业界难题。基于厄瓜多尔安第斯14和17区块不同时期采集和处理的多工区叠后地震数据,采用构造趋势面驱动叠后连片一致性处理,压制了多工区相位、能量、频率及闭合差等因素对薄层反射的干扰,降低了储层预测的多解性。基于时-频衰减高精度合成记录标定方法,消除由于地层吸收产生的时间累积误差,精确标定和解剖薄层反射特征,确定了超薄储层分辨的最低主频。基于无井驱动的“稳态变时频子波”叠后宽频有效信号高分辨率处理技术,有效恢复了薄层弱反射系数。基于宽频地震波形约束,优化了相控非线性反演的算法与工作流程。通过上述研究,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超薄砂岩储层综合预测方法和技术体系,成功地实现了埋深3000 m、厚度2~5 m潮汐水道砂体的精准预测,新钻滚动评价井和开发井验证其预测准确率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频信号重建 相控波形反演 构造面 潮汐水道 超薄层 储层预测 厄瓜多尔
下载PDF
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在地电场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20
作者 汪凯翔 黄清华 吴思弘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015-3024,共10页
作为深度学习方法的一种,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是一种信号处理的重要方法.本文基于实际观测地电场数据来合成训练集,对特定结构的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将训练所得网络对测试集数据进行测试后,将网络应用至实际观测数据.结果... 作为深度学习方法的一种,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是一种信号处理的重要方法.本文基于实际观测地电场数据来合成训练集,对特定结构的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将训练所得网络对测试集数据进行测试后,将网络应用至实际观测数据.结果显示,经过训练的网络很好地学到了训练集样本的特征,对测试集数据的信噪比压制了约20 dB,并过滤了人为添加的特定频率的干扰成分,对实际观测数据处理后得到明显的日变、半日变以及半月变、月变、半年变、年变等潮汐响应,表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可以有效应用于地电场数据处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场 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 信号处理 潮汐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