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哈代悲剧小说的巧合手法及其意义 |
任庆梅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2
|
|
2
|
悲哀之美的历史投影——重读民初哀情小说 |
罗嘉慧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6
|
|
3
|
现代主义视野下的哈代悲剧小说 |
颜学军
|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3
|
|
4
|
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蕴分析 |
耿春亮
李会勤
|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2
|
|
5
|
麦尔维尔海洋小说到悲剧小说转变的成因分析 |
聂庆娟
张昌宏
|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1
|
|
6
|
世纪之交女性小说的悲剧性症候认知 |
魏颖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7
|
莫里森的小说和现代悲剧精神 |
肖霞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3
|
|
8
|
生存悲剧的苍凉书写——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 |
李掖平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13
|
|
9
|
新时期满族作家中短篇小说创作的死亡情结 |
吴玉杰
曹帅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2
|
|
10
|
亲情爱情:千疮百孔——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 |
杨锦鸿
刘雪华
|
《皖西学院学报》
|
2017 |
1
|
|
11
|
艾特玛托夫生态小说的悲剧性分析 |
杨素梅
|
《洛阳大学学报》
|
2006 |
1
|
|
12
|
萍踪侠影“昆仑奴” |
石麟
|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1
|
|
13
|
论家族叙事的悲剧化与喜剧化 |
叶永胜
|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
1
|
|
14
|
论日本古典物语中的悲剧人物 |
王咏梅
|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02 |
1
|
|
15
|
伤逝——白先勇短篇小说的悲剧倾向 |
王艺
|
《河西学院学报》
|
2010 |
2
|
|
16
|
清末民初哀情小说与欧洲感伤主义思潮 |
王木青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17
|
时间之伤与个体存在的焦虑——论新时期女性小说中情爱主题的悲剧意蕴 |
郭亚明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
2
|
|
18
|
明清长篇家庭小说的悲剧主题 |
成海霞
|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09 |
1
|
|
19
|
哈代的故土意识与悲剧情结——再读《还乡》 |
蒋贤萍
|
《襄樊学院学报》
|
2012 |
1
|
|
20
|
虹影小说女性悲剧命运深层意蕴探讨——基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 |
宋小梅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1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