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2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moval of Uranium(Ⅵ) by Fixed Bed Ion-exchange Column Using Natural Zeolite Coated with Manganese Oxide 被引量:17
1
作者 邹卫华 赵蕾 韩润平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4期585-593,共9页
The adsorption of uranium(Ⅵ)on the manganese oxide coated zeolite(MOCZ)from aqueous solution was investigated in a fixed-bed column.Th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bed height,flow rate,pa... The adsorption of uranium(Ⅵ)on the manganese oxide coated zeolite(MOCZ)from aqueous solution was investigated in a fixed-bed column.Th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bed height,flow rate,particle size,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uranium(Ⅵ),initial pH,presence of salt and competitive ions.The U-uptake by MOCZ increased with initial uranium(Ⅵ)concentration and bed height,but decreased as the flow rate and particle size increased.In the presence of salt and competitive ions,the breakthrough time was shorter.The adsorption capacity reached a maximum at pH of 6.3.The Thomas model was applied to the experimental data to determine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the column for process design using linear regression.The breakthrough curves calculated from the model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The BDST model was us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bed height on the adsorption of uranium(Ⅵ).Desorption of uranium(Ⅵ)in the MOCZ column was investigated.The column could be used for at least four adsorption-desorption cycles using 0.1mol.L-1 NaHCO3 solution as the elution.After desorption and regeneration with deionized water,MOCZ could be reused to adsorb uranium(Ⅵ)at a comparable capacity.Compared to raw zeolite,MOCZ showed better capacity for uranium(Ⅵ)remov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涂层 离子交换柱 天然沸石 固定床 除铀 吸附能力 初始PH值 实验数据
下载PDF
Efficient and rapid capture of uranium(Ⅵ) in wastewater via multiamine modified β-cyclodextrin porous polymer
2
作者 Xing Zhong Yubin Tan +6 位作者 Siyuan Wu Caixia Hu Kai Guo Yongchuan Wu Neng Yu Mingyang Ma Ying Dai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44-155,共12页
It is quite important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uclear energy for the treatment of radioactive wastewater. To treat radioactive wastewater efficiently and rapidly, two multi-amine β-cyclode... It is quite important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uclear energy for the treatment of radioactive wastewater. To treat radioactive wastewater efficiently and rapidly, two multi-amine β-cyclodextrin polymers(diethylenetriamine β-cyclodextrin polymer(DETA-TFCDP) and triethylenetetramine β-cyclodextrin polymer(TETA-TFCDP)) were prepared and applied to capture uranium. Results exhibited that DETA-TFCDP and TETA-TFCDP displayed the advantages of high adsorption amounts(612.2and 628.2 mg·g-1, respectively) and rapid adsorption rates, which can reach(88 ± 1)% of their equilibrium adsorption amounts in 10 min. Moreover, the adsorbent processes of DETA-TFCDP and TETATFCDP on uranium(Ⅵ) followed the Langmuir model and pseudo-second-order model, stating they were mainly chemisorption and self-endothermic. Besides, TETA-TFCDP also showed excellent selectivity in the presence of seven competing cations and could be effectively reused five times via Na2CO3as the desorption reagent. Meanwhile,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illustrated that the enriched multi-amine groups and oxygen-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s on the surface of TETA-TFCDP were the main active sites for capturing uranium(Ⅵ). Hence, multi-amine β-cyclodextrin polymers are a highly efficient, rapid, and promising adsorbent for capturing uranium(Ⅵ)from radioactive waste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sorption Waste water Pollution uranium(VI) b-Cyclodextrin
下载PDF
两株耐铬菌的分离鉴定及对Cr(Ⅵ)污染土壤的治理
3
作者 吴卿 李倩男 +3 位作者 张颖 刘睿怡 彭森 万芮含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99-2408,共10页
为实现高质量比铬污染场地的微生物修复,从华北某废弃铬盐厂取土样分离出两株高效铬还原菌,并对两株菌进行16S rRNA鉴定,分别命名为Agrobacterium sp. Cr-1(Cr-1)和Lysinibacillus sp. Cr-2(Cr-2)。将两菌株分别投入高质量比铬污染土壤... 为实现高质量比铬污染场地的微生物修复,从华北某废弃铬盐厂取土样分离出两株高效铬还原菌,并对两株菌进行16S rRNA鉴定,分别命名为Agrobacterium sp. Cr-1(Cr-1)和Lysinibacillus sp. Cr-2(Cr-2)。将两菌株分别投入高质量比铬污染土壤中,通过分析土壤Cr(Ⅵ)质量比、pH值、铬形态的变化,探究两菌株对高质量比Cr(Ⅵ)污染土壤的治理能力。通过细菌多样性和代谢组学分析,根据细菌种类、代谢物和代谢物通路的差异分析了两菌株的Cr(Ⅵ)解毒及还原的原理。当反应42 d后,投加Agrobacterium sp. Cr-1和Lysinibacillus sp. Cr-2的土壤Cr(Ⅵ)质量比分别由1 100 mg/kg降至33.49 mg/kg和92.29 mg/kg。研究显示:两种菌株均能够实现对高质量比Cr(Ⅵ)污染土壤的高效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Cr()污染土壤 生物还原 细菌多样性 代谢组学
下载PDF
以NH_(2)-MIL-53(Al)为前驱体制备多孔掺碳Al_(2)O_(3)吸附剂及其对水中Cr(Ⅵ)的吸附性能
4
作者 王兵 曾瑶 +2 位作者 李爽 熊明洋 邱瑞斯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9-358,共10页
铬是污染性金属元素,铬含量是水质污染控制的一项重要指标,其中Cr(Ⅵ)的毒性最大,且易被人体吸收.本研究以水中的Cr(Ⅵ)吸附传质分离为目标,利用以铝为金属源水热法合成的铝基MOFs为前驱体,600℃煅烧后制备了多孔掺碳Al_(2)O_(3)吸附材... 铬是污染性金属元素,铬含量是水质污染控制的一项重要指标,其中Cr(Ⅵ)的毒性最大,且易被人体吸收.本研究以水中的Cr(Ⅵ)吸附传质分离为目标,利用以铝为金属源水热法合成的铝基MOFs为前驱体,600℃煅烧后制备了多孔掺碳Al_(2)O_(3)吸附材料,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对其进行微观结构表征,探究了其吸附作用能力与机制.研究结果表明,XRD、SEM、BET等表征手段证明了NH_(2)-MIL-53(Al)与多孔掺碳Al_(2)O_(3)结构的成功合成.前驱体NH_(2)-MIL-53(Al)和煅烧后的衍生物多孔掺碳Al_(2)O_(3),在形貌上相似,且多孔掺碳Al_(2)O_(3)材料(180.24 m^(2)·g^(-1))的比表面积要大于NH_(2)-MIL-53(Al)(116.73 m^(2)·g^(-1)).多孔掺碳Al_(2)O_(3)材料对Cr(Ⅵ)的平衡吸附量最大可达到671.56 mg·g^(-1).吸附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多孔掺碳Al_(2)O_(3)材料对Cr(Ⅵ)的吸附行为与Langmuir等温线模型和伪二阶动力学模型更加拟合.研究显示,多孔掺碳Al_(2)O_(3)材料可以作为除Cr材料实现对Cr(Ⅵ)的高效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Fs衍生物 吸附 金属Cr() 吸附动力学
下载PDF
rGO/PANI对Cr(Ⅵ)的吸附还原性能及机理分析
5
作者 刘转年 廖晟 +2 位作者 魏本龙 刘威 石晓磊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0-168,共9页
以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为载体,采用原位聚合法将聚苯胺(PANI)负载到rGO上以增大其比表面积,探究复合材料对溶液中Cr(Ⅵ)的吸附还原反应效果。采用SEM、XRD、BET、FTIR和XPS等对rGO/PANI复合材料进行表征,从吸附等温模型、吸附动力模型... 以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为载体,采用原位聚合法将聚苯胺(PANI)负载到rGO上以增大其比表面积,探究复合材料对溶液中Cr(Ⅵ)的吸附还原反应效果。采用SEM、XRD、BET、FTIR和XPS等对rGO/PANI复合材料进行表征,从吸附等温模型、吸附动力模型等角度探讨rGO/PANI对Cr(Ⅵ)的吸附还原反应特征及机理。结果表明,rGO/PANI对Cr(Ⅵ)的去除包括吸附、络合和还原三个部分。Cr(Ⅵ)一部分吸附在rGO/PANI表面,一部分还原成Cr(Ⅲ),还原的Cr(Ⅲ)部分被络合在复合材料表面,少量扩散到溶液中。在pH=2时,rGO/PANI对Cr(Ⅵ)的最大去除量可达到97.61 mg/g,其中,吸附还原量为73.46 mg/g,溶液中剩余的Cr(Ⅲ)浓度为24.13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PANI Cr() Cr(Ⅲ) 吸附还原
下载PDF
煤基压块活性炭的制备及吸附水溶液中Cr(Ⅵ)的能力研究
6
作者 李晶 侯星兵 +3 位作者 张嘉桐 徐国忠 白金锋 张生刚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19-128,共10页
为了降低压块活性炭的制备成本,以大同不黏煤为主料,桃山焦煤和重相沥青为黏结成分,以高温煤焦油和水为成型助剂制备压块活性炭。依靠调节配煤比例和改变活化条件来调控活性炭孔结构。利用碘吸附值、亚甲蓝吸附值、耐磨强度等表征活性... 为了降低压块活性炭的制备成本,以大同不黏煤为主料,桃山焦煤和重相沥青为黏结成分,以高温煤焦油和水为成型助剂制备压块活性炭。依靠调节配煤比例和改变活化条件来调控活性炭孔结构。利用碘吸附值、亚甲蓝吸附值、耐磨强度等表征活性炭常规性能;研究了样品吸附水溶液中Cr(Ⅵ)的能力,并考察了活性炭再生效率和质量损耗情况。结果表明:在大同不黏煤、桃山焦煤、重相沥青、高温煤焦油和水的配比为51∶24∶9∶7∶9的基础上,活化温度和时间分别为875℃和2.5 h的条件下制备出的压块活性炭性能最优,其耐磨强度为90%,碘吸附值为902 mg/g,亚甲基蓝吸附值为270 mg/g,比表面积为992.6 m^(2)/g;对水溶液中Cr(Ⅵ)最大吸附容量可达27.3 mg/g;质量分数为5%的硝酸溶液对饱和活性炭在50℃条件下再生8 h效果最佳,再生5次以后,其质量损耗率为21%,性能恢复率为7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压块活性炭 配煤技术 Cr()吸附 再生
下载PDF
磁性茶渣的制备及其对Cr(Ⅵ)吸附性能的研究
7
作者 胡芳 张顺宝 +2 位作者 谭嘉琪 史长伟 郑顺姬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5-59,共5页
采用化学交联法在废茶渣(TW)上负载Fe_(3)O_(4)磁性粒子,制备了新型生物质基磁性吸附剂-磁性茶渣(MTW),利用SEM和FTIR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MTW对于水溶液中Cr(Ⅵ)的吸附性能。在30℃、pH为2、吸附剂用量1 g/L、吸附时间120 min时,MTW对... 采用化学交联法在废茶渣(TW)上负载Fe_(3)O_(4)磁性粒子,制备了新型生物质基磁性吸附剂-磁性茶渣(MTW),利用SEM和FTIR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MTW对于水溶液中Cr(Ⅵ)的吸附性能。在30℃、pH为2、吸附剂用量1 g/L、吸附时间120 min时,MTW对初始浓度为20 mg/L的Cr(Ⅵ)的吸附率为91%。Cr(Ⅵ)在MTW上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在40℃下,最大吸附容量为33.847 mg/g。热力学参数表明,吸附是自发和吸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茶渣 Fe_(3)O_(4) CR(VI)
下载PDF
催化动力学褪色光度法测定煤炭工业废水排放中痕量铬(Ⅵ)的研究
8
作者 连锦花 高玫香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4年第7期145-146,153,共3页
实验利用催化动力学褪色光度法测定煤炭工业废水排放中痕量Cr(Ⅵ)的研究反应在缓冲溶液NH_3-NH_4Cl中,加入表面活性剂SDS,利用3,3'-二甲基酚酞在Cr(Ⅵ)催化作用下发生褪色反应,从而研究出煤化工废水中痕量Cr(Ⅵ)新的实验测定方法,... 实验利用催化动力学褪色光度法测定煤炭工业废水排放中痕量Cr(Ⅵ)的研究反应在缓冲溶液NH_3-NH_4Cl中,加入表面活性剂SDS,利用3,3'-二甲基酚酞在Cr(Ⅵ)催化作用下发生褪色反应,从而研究出煤化工废水中痕量Cr(Ⅵ)新的实验测定方法,即利用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Cr(Ⅵ),该实验测定方法表明Cr(Ⅵ)的质量浓度在0.03~0.35μg/m L的范围内与吸光度差△A值呈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A=0.9843ρ_(Cr(Ⅵ))(μg/m L)+0.1704,相关系数r=0.9889,检出限C_(L)=2S_(eb)/K=6.41×10^(-4)mg/L,该方法可直接用于煤化工企业达标废水中痕量铬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 煤化工达标废水 催化氧化
下载PDF
螯合剂与低分子有机酸复配淋洗修复Cr(Ⅵ)污染土壤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宗政 李文轩 +3 位作者 董春婷 赵润谦 王春虎 仇荣亮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3-552,共10页
为探究可生物降解螯合剂氨三乙酸(NTA)替代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在复配淋洗剂中的作用,本文研究了NTA和EDTA与草酸和酒石酸所配制的复配淋洗剂在不同浓度、固液比、pH值和淋洗时间下对Cr(Ⅵ)污染土壤淋洗效果的影响及淋洗动力学,此外... 为探究可生物降解螯合剂氨三乙酸(NTA)替代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在复配淋洗剂中的作用,本文研究了NTA和EDTA与草酸和酒石酸所配制的复配淋洗剂在不同浓度、固液比、pH值和淋洗时间下对Cr(Ⅵ)污染土壤淋洗效果的影响及淋洗动力学,此外还使用顺序提取方案(BCR)分析了淋洗前后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迁移率和稳定性变化。结果表明:混合等体积的0.25 mol·L^(-1)NTA和0.3 mol·L^(-1)草酸在固液比为1∶9、pH为3、淋洗时长为240 min条件下达到最大Cr(Ⅵ)去除效率82.94%,这与使用EDTA淋洗时的效率相近;该复配淋洗剂淋洗Cr(Ⅵ)污染土壤时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BCR实验结果表明,NTA和草酸复配淋洗后土壤中Cr的弱酸可提取态、可氧化态和残渣态组分含量分别从6346.67、4280.00、2387.67 mg·kg^(-1)下降至1161.67、433.35、741.00 mg·kg^(-1),可还原态组分从2746.67 mg·kg^(-1)上升至6016.67 mg·kg^(-1),污染土壤重金属迁移率下降。淋洗后土壤有机质含量从13.47%上升至30.56%,脲酶和脱氢酶活性分别从46.32、329.09μg·d^(-1)·g^(-1)降低至29.36、131.98μg·d^(-1)·g^(-1),土壤结构基本与原土一致。因此,NTA与草酸复配淋洗剂是一种高效且对土壤影响较小的淋洗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淋洗 Cr() 复配淋洗剂 淋洗动力学 BCR提取法
下载PDF
磁性介孔碳负载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对U(Ⅵ)的吸附性能
10
作者 曾冬玲 陈磊 +4 位作者 郑智阳 张志宾 曹小红 王有群 刘云海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5-274,283,共11页
采用共沉淀法研究制备了不同质量比的磁性介孔碳(MMC)与羟基磷灰石(HAP)复合材料(MMC@HAP-x,x=1、4和6)并用于去除溶液中U(Ⅵ)。采用XRD、FT-IR、Zeta等方法表征了MMC、HAP和MMC@HAP-x的结构、功能基团及表面电位等理化性质。探讨了MMC@... 采用共沉淀法研究制备了不同质量比的磁性介孔碳(MMC)与羟基磷灰石(HAP)复合材料(MMC@HAP-x,x=1、4和6)并用于去除溶液中U(Ⅵ)。采用XRD、FT-IR、Zeta等方法表征了MMC、HAP和MMC@HAP-x的结构、功能基团及表面电位等理化性质。探讨了MMC@HAP-x吸附U(Ⅵ)的动力学、热力学及吸附机制。结果表明:MMC@HAP-x对U(Ⅵ)的吸附最佳pH均为4.0,达到吸附平衡所需时间均小于10 min,MMC@HAP-6的理论饱和吸附量可达1164.62 mg/g,且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化学吸附过程。U(Ⅵ)在MMC@HAP-x的固定是由于HAP与UO_(2)^(+2)相互作用形成了Ca(UO_(2))_(2)(PO_(4))_(2)·3H_(2)O。MMC@HAP-6是一种快速的铀吸附剂,有望用于放射性废水中铀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介孔碳 羟基磷灰石 U() 吸附
下载PDF
我国典型土壤Cr(Ⅵ)固-液分配系数K_(d)值及其在推导保护地下水的土壤环境基准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王天董 薛维纳 +4 位作者 罗飞 唐伟 余海波 晏井春 宋静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6-1335,共10页
Cr(Ⅵ)是铬盐、电镀、皮革等行业的特征污染物,极易因土-水迁移造成地下水污染。对于迁移性较强的污染物〔如Cr(Ⅵ)〕,有必要制定保护地下水的土壤环境基准。Cr(Ⅵ)在不同土壤上的吸附和解吸特征参数不同,为获取我国典型土壤Cr(Ⅵ)吸附... Cr(Ⅵ)是铬盐、电镀、皮革等行业的特征污染物,极易因土-水迁移造成地下水污染。对于迁移性较强的污染物〔如Cr(Ⅵ)〕,有必要制定保护地下水的土壤环境基准。Cr(Ⅵ)在不同土壤上的吸附和解吸特征参数不同,为获取我国典型土壤Cr(Ⅵ)吸附及解吸过程的固-液分配系数(K_(d)),本研究采用我国黑龙江海伦黑土、河南封丘潮土、海南儋州砖红壤等12种典型土壤,开展了吸附动力学及吸附-解吸平衡实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12种土壤均在48 h内达到吸附平衡,与拟一级动力学模型和Elovich动力学模型相比,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对Cr(Ⅵ)的土壤吸附动力学过程有更好的拟合效果。吸附平衡实验表明,相较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能够更好地拟合Cr(Ⅵ)在我国典型土壤上的吸附特征。Cr(Ⅵ)土壤吸附过程的固-液分配系数(K_(d)x)非固定值,随着平衡液Cr(Ⅵ)浓度的增大,K_(d)x逐渐减小。解吸平衡实验表明,Cr(Ⅵ)土壤解吸过程的固-液分配系数(K_(d)j)高于吸附过程的对应值。基于三相平衡估算土壤平衡液Cr(Ⅵ)浓度时应采用K_(d)j,且其取值因平衡液Cr(Ⅵ)浓度而异。基于污染土壤与地下水直接接触且不存在地下水稀释的保守假设条件,本研究初步提出了保护地下水的不同土壤的Cr(Ⅵ)环境基准值,研究结果丰富了我国典型土壤Cr(Ⅵ)基础参数数据库,为我国分区制定保护地下水的土壤Cr(Ⅵ)环境基准积累了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 吸附-解吸 土-水迁移 固-液分配系数 保护地下水的土壤基准
下载PDF
高稳定磺酸化三维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设计构筑及其对U(Ⅵ)的吸附
12
作者 刘思妍 赵玉宝 +1 位作者 石伟群 袁立永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6-257,I0003,共13页
从废水中分离回收U(Ⅵ)对放射性环境治理以及核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s)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COFs材料被用于放射性核素的吸附分离。然而对于三维共价有机框架材料(3D-COFs)而言,由于分子构筑单元及拓扑连接... 从废水中分离回收U(Ⅵ)对放射性环境治理以及核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s)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COFs材料被用于放射性核素的吸附分离。然而对于三维共价有机框架材料(3D-COFs)而言,由于分子构筑单元及拓扑连接方式有限,使得其在性能和应用上受到诸多限制。本工作运用键转化与后接枝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一种基于胺键的磺酸功能化3D-COF材料(COF-320-H_(2)SO_(3))用于水溶液中U(Ⅵ)的吸附去除。通过多种表征手段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并系统研究了COF-320-H_(2)SO_(3)对U(Ⅵ)的吸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亚胺键向胺键的转化显著提升了COFs材料的化学稳定性,同时具有亲水性和强配位能力的磺酸基的引入使材料对U(Ⅵ)吸附能力明显增强,即使在3 mol/L的HNO3条件下,对U(Ⅵ)的吸附容量仍保持在40 mg/g以上。本工作进一步展示了COFs材料特别是3D-COFs材料在分离放射性金属离子方面所展现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共价有机框架材料 合成后修饰 键转化 吸附 U()
下载PDF
膨润土改性微囊藻基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性能
13
作者 苗玉杰 汪院生 +3 位作者 郭西亚 梁庆华 卢信 邓建才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0-280,共11页
针对高毒性含铬废水处理难、水华藻类资源化利用率低等问题,本研究拟制备膨润土改性微囊藻基生物炭(BMC),使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比表面积分析等方法对使用膨润土改性前后的微囊藻基生物炭的属性进行表征,研究初始pH、生物炭投加量... 针对高毒性含铬废水处理难、水华藻类资源化利用率低等问题,本研究拟制备膨润土改性微囊藻基生物炭(BMC),使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比表面积分析等方法对使用膨润土改性前后的微囊藻基生物炭的属性进行表征,研究初始pH、生物炭投加量对改性前后微囊藻基生物炭吸附Cr(Ⅵ)效果的影响,并对吸附过程进行动力学和等温模型拟合。结果表明,膨润土改性后微囊藻基生物炭表面官能团和阳离子交换容量均大幅增加,改性前后微囊藻基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模型;在pH=2、投加量为2 g/L的试验条件下,改性微囊藻基生物炭对Cr(Ⅵ)的饱和吸附容量达到10.87 mg/g,是改性前微囊藻基生物炭(MC)饱和吸附容量的3.94倍,微囊藻基生物炭改性后显著促进了对Cr(Ⅵ)的吸附;静电吸附和氧化还原作用是微囊藻基生物炭去除Cr(Ⅵ)的主要机制。本研究成果可为含铬废水处理提供新方法,并可为水华藻类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基生物炭 膨润土 Cr() 吸附
下载PDF
U(Ⅵ)与乙酰氧肟酸的配位化学
14
作者 姚鼎新 陈少康 +4 位作者 杨琪 柳倩 杨雅婷 杨素亮 田国新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220,I0002,共9页
乙酰氧肟酸(又名乙异羟肟酸,AHA)是最有希望应用于水法后处理PUREX流程铀纯化循环的配位剂。本工作用pH电位滴定方法和拉曼光谱滴定方法研究了AHA的电离过程及其与U(Ⅵ)在1.0 mol/L NaClO_(4)介质中的配位化学。酸碱滴定过程中AHA表现... 乙酰氧肟酸(又名乙异羟肟酸,AHA)是最有希望应用于水法后处理PUREX流程铀纯化循环的配位剂。本工作用pH电位滴定方法和拉曼光谱滴定方法研究了AHA的电离过程及其与U(Ⅵ)在1.0 mol/L NaClO_(4)介质中的配位化学。酸碱滴定过程中AHA表现为一元酸,其质子化常数为109.24±0.11(误差由HyperQuad软件拟合计算给出),研究pH范围内未观察到AHA的二级电离。但AHA与U(Ⅵ)形成配合物时可脱去第二个质子,在中性和碱性pH范围内与U(Ⅵ)进一步形成五种以前报道未发现的配合物。配合物中AHA既可以是脱一个质子的离子,也可以脱两个质子的形式存在。拟合得到了七种主要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并发现该类配体在中性以及碱性区与U(Ⅵ)的配位反应能够与水解作用竞争并抑制水解。拉曼光谱滴定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配合物中配体数量的增加,配合物中U(Ⅵ)的特征拉曼光谱峰向低波数移动。根据配合物稳定常数计算拉曼光谱滴定过程中配合物物种的分布,结果显示:不同于通常的认知,配比相同的AHA与U(Ⅵ)配合物,其配体是否去质子化对U(Ⅵ)拉曼散射光谱的影响难以分辨,但对其强度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氧肟酸 U() 配位 稳定常数 拉曼光谱
下载PDF
一株耐铬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Cr(Ⅵ)的抗性
15
作者 胡振华 王祥宝 +3 位作者 王炳源 陆洪省 隋业伟 张翠静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6,49,共6页
从山东省某含铬农田土壤取样进行宏基因测序、16SrDNA以及构建系统树等方法分离、鉴定耐铬细菌,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其对Cr(Ⅵ)的抗性。某含铬农田土壤中的优势菌为Enterobacter cloacae(阴沟肠杆菌),将其命名为Enterobacter clo... 从山东省某含铬农田土壤取样进行宏基因测序、16SrDNA以及构建系统树等方法分离、鉴定耐铬细菌,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其对Cr(Ⅵ)的抗性。某含铬农田土壤中的优势菌为Enterobacter cloacae(阴沟肠杆菌),将其命名为Enterobacter cloacae SD。SD的Cr(Ⅵ)耐受质量浓度可达3 200 mg/L;在150 mg/L Cr(Ⅵ)中培养时,菌落较不加Cr(Ⅵ)时少且分散,但单菌落较大;SD细胞表面粗糙,似有沉淀物产生。以酵母浸粉为碳源,pH值为7,培养温度为30℃时菌株SD可较好生长。在150 mg/L Cr(Ⅵ)下,SD对Cr(Ⅵ)的去除率为39.67%。研究表明Enterobacter cloacae SD可耐受高质量浓度Cr(Ⅵ)的同时,对Cr(Ⅵ)有一定的去除能力,这为Cr(Ⅵ)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提供了可能的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污染 分离鉴定 阴沟肠杆菌 Cr() 微生物修复
下载PDF
白术多糖对Cr(Ⅵ)诱导PK-15细胞凋亡和小鼠肾损伤的影响
16
作者 吕昌洋 范汝鹏 +6 位作者 赵茜曼 高忆凡 蒋猛林 李林珏 郑丕苗 刘建柱 赵晓娜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66,共8页
为探讨白术多糖(RAMPS_(t))对Cr(Ⅵ)致PK-15细胞凋亡和小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为临床中药多糖缓解重金属中毒导致肾损伤提供理论依据。采用RAMPS_(t)干预Cr(Ⅵ)所致PK-15细胞损伤,检测细胞存活率、ROS水平、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凋亡率及Ba... 为探讨白术多糖(RAMPS_(t))对Cr(Ⅵ)致PK-15细胞凋亡和小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为临床中药多糖缓解重金属中毒导致肾损伤提供理论依据。采用RAMPS_(t)干预Cr(Ⅵ)所致PK-15细胞损伤,检测细胞存活率、ROS水平、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凋亡率及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测定MDA、SOD和GSH含量。为了进一步验证RAMPS_(t)对Cr(Ⅵ)致小鼠肾氧化应激及凋亡的保护作用,检测肾组织中ROS、MDA、SOD、GSH的变化及Bcl-2、Bax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RAMPS_(t)缓解Cr(Ⅵ)引起细胞内ROS水平升高,线粒体膜电位下降,MDA水平升高及SOD、GSH水平降低,且减少细胞凋亡率。同时,RAMPS_(t)增强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Bax蛋白表达水平。RAMPS_(t)干预可抑制Cr(Ⅵ)致小鼠ROS、MDA水平升高和SOD、GSH水平下降;并且降低Bax蛋白表达水平,增加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减轻Cr(Ⅵ)诱导的小鼠肾脏细胞凋亡。因此,RAMPS_(t)通过降低ROS水平,阻断氧化应激介导的线粒体凋亡途径,从而拮抗Cr(Ⅵ)致PK-15细胞和小鼠肾氧化应激及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多糖 Cr()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PK-15细胞
下载PDF
外源刺激剂强化芽孢杆菌高效修复Cr(Ⅵ)污染水体
17
作者 张亚珍 向媛羚 +4 位作者 张庆明 康茜琳 张恒星 张伟 韩颖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0-1113,共14页
目前,利用微生物修复六价铬[Cr(Ⅵ)]污染的土壤和水体已经在实验室及场地大量应用,但由于土著微生物的竞争及场地的寡营养条件,导致外源铬(Cr)高效还原微生物定殖困难。鉴于此,本研究从成本低廉且无二次污染的氮源型/碳源型/矿物型/离... 目前,利用微生物修复六价铬[Cr(Ⅵ)]污染的土壤和水体已经在实验室及场地大量应用,但由于土著微生物的竞争及场地的寡营养条件,导致外源铬(Cr)高效还原微生物定殖困难。鉴于此,本研究从成本低廉且无二次污染的氮源型/碳源型/矿物型/离子型的微生物刺激剂筛选出发,探讨了不同刺激剂添加方式(非包埋型和包埋型)对抗铬芽孢杆菌(Bacillus sp.)高效还原Cr(Ⅵ)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SEM-EDS)对芽孢杆菌表面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甘蔗粉(碳源型)、豆粕粉(氮源型)、钙离子[Ca(Ⅱ),离子型]、蒙脱石(矿物型)这四种刺激剂的添加显著增加了芽孢杆菌对Cr(Ⅵ)的还原效率,进一步利用单因素多水平试验确定了它们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10 g∙L^(-1)、10 g∙L^(-1)、10 mmol∙L^(-1)、8 g∙L^(-1),在第8天时与裸菌相比,分别添加这4种刺激剂的芽孢杆菌对Cr(Ⅵ)的还原率分别提高了17.48、15.56、11.70、18.84个百分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挑选2个效果最佳的刺激剂甘蔗粉和蒙脱石,利用响应曲面法建立了混合型刺激剂(甘蔗粉+蒙脱石)与菌的最佳投加量,结果显示甘蔗粉投加量为8 g∙L^(-1)、蒙脱石投加量为6 g∙L^(-1)、菌剂投加量为0.3%(V/V)时,培养8 d后,与裸菌相比,添加混合刺激剂的芽孢杆菌对Cr(Ⅵ)还原率增加了32.53个百分点,显著高于单一非混合刺激组。考虑到刺激剂直接加入环境亦会被土著微生物利用,导致对外源铬还原微生物刺激作用的长效性差,本研究还探究了包埋型缓释刺激剂对芽孢杆菌还原Cr(Ⅵ)的长效刺激作用,结果发现,在包埋型刺激剂的辅助下,芽孢杆菌对Cr(Ⅵ)的还原能力随着时间延长而不断增加,其Cr(Ⅵ)还原率分别从86.08%(第2天)增加到97.09%(第28天),添加了非包埋型混合刺激剂的菌从86.92%(第2天)下降到75.93%(第28天)。SEM观察修复28 d的菌,发现未加任何刺激剂的裸菌出现严重皱缩,部分断裂,形态结构不完整;添加非包埋混合刺激剂的菌出现轻微皱缩,点状断裂,形态结构较为完整;而添加包埋型刺激剂的菌光滑,形态结构完整,表面有绒毛状产物,EDS显示绒毛状产物O和Cr含量相对于其他元素较多,包埋型刺激剂提升了菌细胞表面参与的铬固定,降低了铬对细菌细胞的毒性。研究表明,混合刺激剂还原效果优于单一非混合刺激组,确定最佳投加量分别为甘蔗粉(8 g∙L^(-1))、蒙脱石(6 g∙L^(-1))和菌剂(0.3%)。利用非包埋型刺激剂有利于短期内快速提升菌对Cr(Ⅵ)还原,而包埋型刺激剂使菌还原Cr(Ⅵ)具有长效性并有效地降低了Cr(Ⅵ)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污染 非包埋型刺激剂 包埋型刺激剂 芽孢杆菌 Cr()还原效率
下载PDF
功能性水刺粘胶纤维膜/UiO-66-NH_(2)的制备及其对Cr(Ⅵ)的吸附性能研究
18
作者 汪邓兵 杨旭 +3 位作者 刘祖一 赵玲玲 周堂 凤权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69-75,共7页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UiO-66-NH_(2)在水中呈粉末状难以回收,水刺粘胶纤维表面含有大量的羟基,具有良好的亲水性且可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因此,通过原位生长法将UiO-66-NH_(2)均匀生长在水刺粘胶纤维表面,制备出UiO-66-NH_(2)/水刺粘胶复合纤...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UiO-66-NH_(2)在水中呈粉末状难以回收,水刺粘胶纤维表面含有大量的羟基,具有良好的亲水性且可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因此,通过原位生长法将UiO-66-NH_(2)均匀生长在水刺粘胶纤维表面,制备出UiO-66-NH_(2)/水刺粘胶复合纤维膜。SEM、FT-IR、BET和XRD表明,水刺粘胶纤维表面上均匀生长了UiO-66-NH_(2)。此外,探究了pH、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Cr(Ⅵ)浓度对改复合纤维膜吸附性能的影响。最佳条件下,其最大吸附量为129.37mg/g;当pH=1时,经过4次的循环吸附后,其对Cr(Ⅵ)的去除率从100%下降到76%,证明其具有良好的循环使用性能。UiO-66-NH_(2)/水刺粘胶复合纤维膜对Cr(Ⅵ)的化学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水刺粘胶纤维 Cr() 吸附性能
下载PDF
碱性条件下Cr(Ⅵ)和腐殖酸对赤铁矿胶体在多孔介质中迁移过程的机理研究
19
作者 高羽 卢合峰 +4 位作者 秦雪芬 吕媛 杨潇 商建英 阎秀兰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1-907,共7页
赤铁矿胶体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的活性组分,可与重金属Cr(Ⅵ)发生吸附、沉淀、络合等多种化学作用,从而影响Cr(Ⅵ)在土壤中的迁移富集.探究赤铁矿胶体-Cr(Ⅵ)-腐殖酸(HA)三元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共迁移过程,对于深入理解Cr(Ⅵ)污染过... 赤铁矿胶体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的活性组分,可与重金属Cr(Ⅵ)发生吸附、沉淀、络合等多种化学作用,从而影响Cr(Ⅵ)在土壤中的迁移富集.探究赤铁矿胶体-Cr(Ⅵ)-腐殖酸(HA)三元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共迁移过程,对于深入理解Cr(Ⅵ)污染过程和防控原理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吸附、聚集和柱迁移实验,探究了碱性条件下Cr(Ⅵ)和HA对赤铁矿胶体的聚集动力学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加Cr(Ⅵ)相比,加入0.25~10 mg/L Cr(Ⅵ)会提高赤铁矿胶体的ζ电势,降低胶体与石英砂之间的最大排斥势垒,阻滞赤铁矿胶体在砂柱中迁移,穿透峰值从61%降至50%左右.引入HA会增加赤铁矿胶体表面负电荷,增强Cr(Ⅵ)与赤铁矿胶体之间的静电斥力,且与Cr(Ⅵ)竞争吸附赤铁矿胶体表面的结合位点,抑制Cr(Ⅵ)在赤铁矿胶体上的吸附,导致胶体与石英砂之间的最大排斥势垒升高.Cr(Ⅵ)和HA的吸附先后顺序对赤铁矿胶体稳定性和迁移性有显著影响.赤铁矿胶体在HA-Cr(Ⅵ)体系中的ζ电势和水合粒径(分别为−30 mV和200~300 nm)比Cr(Ⅵ)-HA体系(分别为−28 mV和400~500 nm)要小,且在HA-Cr(Ⅵ)体系中穿透峰值更高.研究显示,在碱性条件下,尽管HA会抑制Cr(Ⅵ)在赤铁矿胶体表面上的吸附,但会增加赤铁矿胶体在环境中的稳定性和迁移性,使得吸附在赤铁矿胶体表面的Cr(Ⅵ)随胶体发生共迁移的可能性增加,具有潜在的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铁矿胶体 腐殖酸 Cr() 稳定性 迁移
下载PDF
吸附法处理含Cr(Ⅵ)废水研究进展
20
作者 麻倩倩 苏秀霞 +1 位作者 张婧 常瑞琪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70,共5页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含Cr(Ⅵ)废水的排放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威害。因此,寻找合适的方法净化水环境中的Cr(Ⅵ)不容忽视。目前,吸附法被认为是处理含Cr(Ⅵ)废水最有前途和最有效的技术之一,开发经济...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含Cr(Ⅵ)废水的排放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威害。因此,寻找合适的方法净化水环境中的Cr(Ⅵ)不容忽视。目前,吸附法被认为是处理含Cr(Ⅵ)废水最有前途和最有效的技术之一,开发经济高效的吸附剂是吸附法处理含Cr(Ⅵ)废水的关键。综述了吸附法处理含Cr(Ⅵ)废水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吸附法处理含Cr(Ⅵ)废水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 污染 废水 吸附法 吸附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