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剂量维生素K1预防儿童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张山丹 汤美好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6期80-83,100,共5页
目的探讨预防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中不同剂量维生素K1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8月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64例维生素K缺乏的患儿为研究对象,依照给药剂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1(55例)、治疗组2(55例)和治疗组3(54例)。... 目的探讨预防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中不同剂量维生素K1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8月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64例维生素K缺乏的患儿为研究对象,依照给药剂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1(55例)、治疗组2(55例)和治疗组3(54例)。治疗组1给予维生素K10.3 mg/次、2组给予维生素K10.5 mg/次、3组给予维生素K11 mg/次,对三组患儿的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发生率、维生素K水平、凝血指标和凝血酶原前体蛋白指标予以对比、分析。结果三组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治疗组2、治疗组3的维生素K水平均较治疗组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2和治疗组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天,治疗组1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长于治疗组2和治疗组3,且治疗组2高于治疗组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5天,治疗组1的PT和APTT均长于治疗组2和组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的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的凝血酶原前体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1高于治疗组2和治疗组3,且治疗组2高于治疗组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预防中,采用维生素K1补充可获得较好的预防效果,但不同剂量维生素K1的治疗效果不同,推荐使用0.5 mg剂量且以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1 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 凝血酶原前体蛋白 凝血指标 营养状况
下载PDF
婴儿维生素K_1 10次口服预防效果评价 被引量:13
2
作者 林良明 刘玉琳 鲁杰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47-149,共3页
【目的】 评价婴儿维生素K干预效果。 【方法】 采集七省活产婴儿脐血 5 46份用ELISA法测定PIVKA Ⅱ浓度。对七省活产婴儿 1975 1人整群随机抽样分为婴儿预防组 (VitK12mg 10次 ,口服 )和对照组 (不使用VitK1) ,所有观察对象检测婴... 【目的】 评价婴儿维生素K干预效果。 【方法】 采集七省活产婴儿脐血 5 46份用ELISA法测定PIVKA Ⅱ浓度。对七省活产婴儿 1975 1人整群随机抽样分为婴儿预防组 (VitK12mg 10次 ,口服 )和对照组 (不使用VitK1) ,所有观察对象检测婴儿至满 6月。观察期间预防组及对照组的全部出血病例 ,维生素K缺乏出血 ,及其死亡和残疾病例全部以专门表格登记。 【结果】 婴儿VitK1预防组 10 418例 ,4例发生出血 ,其中 2例为维生素K缺乏出血 ,无死亡 ,无残疾 ,无 1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出血病例。对照组 93 3 3人 ,5 2例发生出血 ,其中 3 0例维生素K缺乏出血 (2 1例晚发性VitK缺乏 ) ,15例死亡 ,3例残疾 ,其中 9例死亡 ,3例残疾由于维生素K缺乏。婴儿预防组脐血、1月及 2月血浆PIVKA Ⅱ阳性率分别为 70 .0 %、0 .0 %、0 .0 % ,对照组为 76.2 %、2 8.6%、14 .3 %。 【结论】 婴儿口服VitK预防取得了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1 维生素k缺乏 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 婴儿 维生素k缺乏诱导蛋白
下载PDF
小儿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3970例分析 被引量:55
3
作者 张会丰 王卫平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31-32,共2页
【目的】 全面了解我国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状况和发病特点。 【方法】 通过计算机光盘检索系统 ,结合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国医学文摘等检索工具 ,以维生素K为主题词 ,检索 1979~ 2 0 0 0年全部含有维生素K的文献。从中挑选... 【目的】 全面了解我国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状况和发病特点。 【方法】 通过计算机光盘检索系统 ,结合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国医学文摘等检索工具 ,以维生素K为主题词 ,检索 1979~ 2 0 0 0年全部含有维生素K的文献。从中挑选出涉及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临床病例报告文献。 【结果】 得到 165篇原始文献 ,报告符合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病例 3 970例 ,男童 2 874例 ,女童 10 96例 ,男女之比为 2 .62∶1;母乳喂养3 5 5 5例 ( 89%) ,混合喂养 3 0 0例 ( 8%) ,人工喂养 115例 ( 3 %)。发病年龄低于 4周 3 16例 ( 8%) ,高于 8周 5 0 6例( 13 %) ,4~ 8周 3 14 8例 ( 79%)。 3 970例中 3 674例发生颅内出血 ,发生率为 92 %;死亡 891例 ,死亡率 2 2 %。 【结论】 我国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发病形势严峻。母乳喂养是发病的高危因素 ;发病的峰年龄 4~ 8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 母乳喂养 婴儿
下载PDF
新生儿及小婴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预防和管理——欧洲儿科胃肠病肝病和营养学协会意见书简介 被引量:7
4
作者 李茂军 吴青 +2 位作者 阳倩 唐彬秩 陈昌辉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7年第1期29-31,共3页
维生素K缺乏多见于新生儿和小婴儿。缺乏维生素K的新生儿和小婴儿存在发生严重出血的风险。适当补充维生素K可以防止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Vitamin K deficiency bleeding,VKDB)的发生。目前世界各国预防策略并不统一。2016年欧洲儿科胃肠... 维生素K缺乏多见于新生儿和小婴儿。缺乏维生素K的新生儿和小婴儿存在发生严重出血的风险。适当补充维生素K可以防止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Vitamin K deficiency bleeding,VKDB)的发生。目前世界各国预防策略并不统一。2016年欧洲儿科胃肠病肝病和营养学协会(ESPGHAN)发布了预防新生儿VKDB的意见书,讨论了现行预防策略,提出了预防VKDB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婴儿 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 预防 管理
下载PDF
我国婴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新利 刘玉琳 +1 位作者 林良明 曹兰华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165-167,共3页
目的 探讨我国婴儿维生素K 缺乏性出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1∶2 配对的病例一对照研究,收集病例76 例。 结果 婴儿出生后使用维生素K 进行预防、添加辅食及生后2 周患肝炎、腹泻等疾病与出血间关系显著,其OR 值分别为0 .... 目的 探讨我国婴儿维生素K 缺乏性出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1∶2 配对的病例一对照研究,收集病例76 例。 结果 婴儿出生后使用维生素K 进行预防、添加辅食及生后2 周患肝炎、腹泻等疾病与出血间关系显著,其OR 值分别为0 .16 、0 .10 、10 .86 。 结论 提倡母乳喂养的同时,为预防婴儿维生素K 缺乏性出血症的发生,应重视推广婴儿生后维生素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维生素k缺乏 出血 病例对照研究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孕妇口服维生素K1改善新生儿维生素K营养状况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会丰 李根山 +5 位作者 刘兰芬 张玉华 乔立敏 莫桂初 Martin J.Shearer Julie Harvey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867-868,共2页
目的 探索早期预防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有效途径。方法 通过孕妇口服维生素K1,观察能否改善其新生儿的维生素K营养状况。结果 对照组新生儿骨钙蛋白未羧化率高于维生素K组 (6 6 6 6 %± 18 2 0 %和 13 41%± 11 96 % ,P <... 目的 探索早期预防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有效途径。方法 通过孕妇口服维生素K1,观察能否改善其新生儿的维生素K营养状况。结果 对照组新生儿骨钙蛋白未羧化率高于维生素K组 (6 6 6 6 %± 18 2 0 %和 13 41%± 11 96 % ,P <0 ,0 0 1)。对照组新生儿PIVKA -Ⅱ的阳性率为 2 6 45 % ,而维生素K组PIVKA -Ⅱ阳性率降至 0 % (P <0 0 0 1)。结论让孕妇在分娩后期服用维生素K1可使其新生儿的维生素K营养状况得以改善 ,孕妇口服维生素K1是早期预防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 骨钙蛋白未羧化率 新生儿 孕妇
下载PDF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9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康杰 杨宝昌 赵津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2834-2836,2839,共4页
目的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的病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该院收治的92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纯母乳喂养83例、腹泻病史30例、肝功能异常39例、抗生素使用史28例为主要发病原因。分别... 目的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的病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该院收治的92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纯母乳喂养83例、腹泻病史30例、肝功能异常39例、抗生素使用史28例为主要发病原因。分别予静脉注射维生素K1及止惊、降颅压、输血对症支持治疗,其中有13例患儿行硬膜下穿刺放血治疗,有7例患儿转外科行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治疗。结果治愈76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14例。随访了12例存活病儿,有10例存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结论对于本病要早诊断、早治疗,而做好预防工作是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建议产院予新生儿预防性肌注维生素K1,对于3个月以内的单纯母乳喂养儿,在合并长期腹泻、黄疸延迟或患有肝胆疾病、应用抗生素、存在吸收障碍时均应补充维生素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出血 颅内出血 婴儿
下载PDF
获得性依赖VitK凝血因子缺乏症2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陈海飞 金玲娟 +9 位作者 吴天勤 唐杰庆 沈红石 李征洋 朱晶晶 秦龙梅 降宇峰 蒋文秀 余自强 王兆钺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409-411,415,共4页
目的:探讨非婴幼儿获得性依赖VitK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诊治的获得性依赖VitK凝血因子缺乏症26例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以及随访情况。结果:18例患者病因不明(A组),6例为杀鼠药中毒(B组... 目的:探讨非婴幼儿获得性依赖VitK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诊治的获得性依赖VitK凝血因子缺乏症26例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以及随访情况。结果:18例患者病因不明(A组),6例为杀鼠药中毒(B组),2例为华法令过量(C组)。所有患者均同时或先后出现皮肤、黏膜、皮下及内脏出血,首发最常见出血部位(症状)为血尿;由于失血,15例患者Hb<100g/L,最低仅为36g/L;患者自出血症状始至明确诊断中位时间为10(2~120)d,其中11例患者1~4个月才确诊,各组自出血症状始至确诊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全组有15例患者误诊,就诊时所有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均显著延长或升高,血小板计数、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均正常,各组APTT、PT、IN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2例华法令过量的患者仅停用华法令外,其余24例患者静脉给予VitK1(20~60)mg/d滴注1~2d后出血停止,部分患者同时使用凝血酶原复合物或(和)血浆输注,复查凝血指标恢复正常,治疗后患者APTT、PT及INR值与治疗前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静脉使用VitK1时间为1~10个月。长期静脉给予VitK治疗者中位随访6(1~20)个月,无一例患者复发。结论:非婴幼儿获得性依赖VitK凝血因子缺乏症多数原因不明,容易误诊。首发出血最常见的症状(部位)为血尿,半数以上的患者可因失血并发贫血。不明原因及杀鼠药中毒者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及预后类似,均需接受长疗程静脉VitK治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Tk缺乏 出血 临床特征 治疗
下载PDF
三种干预对婴儿维生素K缺乏出血症预防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何守森 周凤荣 +3 位作者 王锡鲁 张秀兰 张秋兰 林良明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 探讨孕妇、乳母和婴儿口服维生素K1(VitK1)对婴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 (VKDB)的预防效果 ,为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孕妇自孕 38周开始每日口服VitK110mg至分娩 ;乳母自分娩开始 ,以后每 10天服VitK110mg ,共 10... 【目的】 探讨孕妇、乳母和婴儿口服维生素K1(VitK1)对婴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 (VKDB)的预防效果 ,为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孕妇自孕 38周开始每日口服VitK110mg至分娩 ;乳母自分娩开始 ,以后每 10天服VitK110mg ,共 10次 ;婴儿自出生开始 ,以后每 10天服VitK12 .5mg ,共 10次。分别采集孕妇分娩时静脉血和婴儿脐血 ,乳母乳汁和婴儿静脉血进行VitK1含量和VitK缺乏诱导蛋白 (PIVKA Ⅱ )的测定。 【结果】 孕妇干预可显著提高母亲血液VitK1浓度 ,降低新生儿脐血PIVKA Ⅱ的阳性率 ;乳母口服可提高乳汁的VitK1浓度 ,但对婴儿血PIVKA Ⅱ的影响似乎不如婴儿口服干预作用明显。 【结论】 孕妇、乳母、婴儿口服VitK1均能改善婴儿VitK缺乏状态 ,三种干预各有特点 ,孕妇干预和婴儿或乳母干预联合应用可收到较全面的预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缺乏出血 婴儿 实验研究 预防
下载PDF
乳母口服维生素K预防婴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守森 王锡鲁 周凤荣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10-11,共2页
【目的】 探讨婴儿VitK缺乏性出血症的有效预防途径。 【方法】 乳母口服VitK1每 10天 1次 ,共10次。 【结果】 干预组VitK缺乏性出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干预组 (P <0 .0 1)。
关键词 婴儿 预防 维生素k缺乏 乳母 维生素k
下载PDF
不同维生素K_(1)预防性给药剂量对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蔡丽燕 黄斯铭 +1 位作者 尤芳芳 李焕琼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24期56-59,共4页
目的:探究不同维生素K_(1)预防性给药剂量对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影响。方法:选取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2020年7月-2021年12月120例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两组均在出... 目的:探究不同维生素K_(1)预防性给药剂量对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影响。方法:选取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2020年7月-2021年12月120例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两组均在出生时抽脐带血2 ml检测血浆维生素K(VK)水平。对照组在出生30 min内肌注维生素K_(1)0.5 mg,观察组于相同时间段肌注维生素K_(1)1 mg。比较两组用药后30 d VK缺乏性出血(VKDB)发生情况,用药前、用药后24 h血浆VK水平,用药前及用药后14 d PT、APTT及FIB指标、VK依赖因子活性。结果:用药后30 d,两组VKDB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24 h,观察组VK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14 d,两组PT、APTT比用药前显著缩短(P<0.05),FIB水平比用药前显著升高(P<0.05),两组PT、APTT及FI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14 d,两组Ⅱ、Ⅶ、Ⅸ、Ⅹ因子活性均高于用药前,两组Ⅱ、Ⅶ、Ⅸ、Ⅹ因子活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生30 min内肌注VK_(1)可有效地提升血浆VK,然而不同剂量的VK_(1)治疗效果相同,推荐使用0.5 mg剂量即可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出生体重早产儿 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 维生素k依赖因子
下载PDF
不同剂量维生素K_(1)治疗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PIVKA-Ⅱ水平、机体营养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婷婷 李慧荣 +2 位作者 马新凯 陈芳芳 豆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21期28-31,66,共5页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维生素K_(1)治疗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VKDB)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凝血酶原前体蛋白(PIVKA-Ⅱ)水平、机体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VKDB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B、C组,每组30例。A、B、C...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维生素K_(1)治疗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VKDB)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凝血酶原前体蛋白(PIVKA-Ⅱ)水平、机体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VKDB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B、C组,每组30例。A、B、C组分别静脉滴注维生素K_(1)1、2、5 mg。比较三组患儿的凝血功能、凝血因子、PIVKA-Ⅱ水平和异常率以及营养状况。结果治疗第1、5天,三组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TPP)、凝血酶因子(TT)]、凝血因子[凝血因子Ⅱ活性(FⅡ∶C)、凝血因子Ⅶ活性(FⅦ∶C)、凝血因子Ⅸ活性(FⅨ∶C)、凝血因子Ⅹ活性(FⅩ∶C)]、PIVKA-Ⅱ水平和异常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第5天,三组的凝血功能指标(PT、ATPP)、凝血因子(FⅡ∶C、FⅦ∶C、FⅨ∶C、FⅩ∶C)、PIVKA-Ⅱ水平和异常率均优于治疗第1天(P<0.05);治疗第1天,C组的凝血功能指标(PT、ATPP)、凝血因子(FⅡ∶C、FⅦ∶C、FⅨ∶C、FⅩ∶C)、PIVKA-Ⅱ水平和异常率均明显优于B组和A组,且B组优于A组(P<0.05);治疗第5天,B组和C组的凝血功能指标(PT、ATPP)、凝血因子(FⅡ∶C、FⅦ∶C、FⅨ∶C、FⅩ∶C)、PIVKA-Ⅱ水平和异常率均优于A组(P<0.05),但B组和C组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第5天,三组的血清白蛋白(ALB)和前白蛋白(PA)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第5天,B组和C组的ALB和PA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P<0.05),但B组和C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VKDB的治疗中,建议采用2 mg维生素K_(1),1次/d,共治疗5 d的方案,可显著改善患儿凝血功能指标、凝血因子水平,提升机体营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_(1) 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 凝血因子
下载PDF
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的临床分析及预防对策 被引量:3
13
作者 思希尧 李晓龙 +2 位作者 李慧荣 张婷 连娇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2期1-4,8,共5页
目的分析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VKDB)的临床特征,并总结其预防对策。方法将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晚发型VKDB患儿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本院出生的100名健康婴儿为对照组,两组均展开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T、CT)... 目的分析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VKDB)的临床特征,并总结其预防对策。方法将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晚发型VKDB患儿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本院出生的100名健康婴儿为对照组,两组均展开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T、CT)、维生素K缺乏诱导蛋白-Ⅱ(PIVKA-Ⅱ)、维生素K_(1)(VK_(1))、血浆脱-γ-羧基凝血酶原(DCP)、血清抗利尿激素(ADH)及电解质(Na^(+)、Cl^(-)、Mg^(2+)、Ca^(2+))水平检测。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上述指标。依据是否存在昏迷将观察组患儿分为清醒组(n=46)和昏迷组(n=54),比较两组患儿的上述指标。结果观察组的PT、APTT、TT、CT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IVKA-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VK_(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DCP、AD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Na^(+)、Cl^(-)、Mg^(2+)、Ca^(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昏迷组的PT、APTT、TT、CT均显著长于清醒组,PIVKA-Ⅱ水平显著高于清醒组,VK_(1)水平显著低于清醒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昏迷组的DCP、ADH水平显著高于清醒组,Na^(+)、Cl^(-)、Mg^(2+)、Ca^(2+)水平显著低于清醒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发型VKDB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具体表现为PT、APTT、TT、CT延长,DCP、ADH、PIVKA-Ⅱ水平上升,VK_(1)水平及相关电解质水平降低,通过检测以上指标可为该病的诊断与预防对策制定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 晚发型 凝血功能 维生素k缺乏诱导蛋白 电解质
下载PDF
LVKDB患儿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14
作者 宁建英 刘莹 谷强 《中华全科医学》 2013年第10期1508-1508,1655,共2页
目的探讨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Late vitamin K deficiency bleeding,LVKDB)患儿疾病急性期及恢复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住院确诊为LVKDB患儿在疾病急性期及恢复期的外周血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计数... 目的探讨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Late vitamin K deficiency bleeding,LVKDB)患儿疾病急性期及恢复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住院确诊为LVKDB患儿在疾病急性期及恢复期的外周血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四项参数,以25例2—3月正常婴儿为对照组。结果LVKDB患儿急性期与对照组比较,Hb降低,MPV减小,PDW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患儿与对照组比较,Hb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PV、PDW无明显变化,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VKDB惠儿在出血急性期Hb明显降低,MPV减小,PDW增大,可作为早期诊断的检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缺乏 晚发型 颅内出血 血小板参数
原文传递
新生儿维生素K水平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5
作者 睢珍利 闫海霞 张新华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CAS CSCD 2023年第9期525-529,共5页
目的了解新生儿脐血维生素K_(1)和维生素K_(2)缺乏率,探讨预防性补充维生素K_(1)后新生儿血清维生素K_(1)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山西省儿童医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检测脐血维生素K_(1)、... 目的了解新生儿脐血维生素K_(1)和维生素K_(2)缺乏率,探讨预防性补充维生素K_(1)后新生儿血清维生素K_(1)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山西省儿童医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检测脐血维生素K_(1)、K_(2)和补充维生素K_(1)后14 d、28 d血清维生素K_(1)水平,根据是否住院分为住院新生儿和健康新生儿,按照胎龄分为早中期早产儿、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计算不同胎龄新生儿脐血维生素K_(1)和维生素K_(2)缺乏率。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比较住院早产儿与住院足月儿、健康足月儿与住院足月儿维生素K_(1)水平的动态变化,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住院新生儿28 d时维生素K_(1)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00例新生儿。住院新生儿80例,其中早中期早产儿25例,晚期早产儿25例,足月儿30例;健康足月儿20例。不同胎龄新生儿脐血维生素K_(1)、K_(2)缺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缺乏率均较高,分别为82.0%和84.0%。预防性补充维生素K_(1)后,足月儿组和早产儿组14 d时维生素K_(1)水平高于脐血,28 d时低于14 d时;住院足月儿组14 d、28 d时维生素K_(1)水平高于住院早产儿组,健康足月儿组28 d时维生素K_(1)水平高于住院足月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孕期有并发症(OR=5.889,95%CI 1.621~21.399,P=0.007)和新生儿使用抗生素(OR=5.615,95%CI 1.833~17.221,P=0.003)是新生儿维生素K_(1)缺乏的危险因素,配方奶喂养(OR=0.389,95%CI 0.193~0.786,P=0.008)是新生儿维生素K_(1)缺乏的保护因素。结论新生儿普遍存在维生素K缺乏。预防性补充维生素K_(1)后新生儿血清维生素K_(1)水平明显升高;住院足月儿14 d、28 d时维生素K_(1)水平高于住院早产儿。喂养方式、母孕期并发症和新生儿使用抗生素影响住院新生儿28 d时维生素K_(1)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维生素k_(1) 维生素k_(2) 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
原文传递
Vitamin K supplementation to prevent hemorrhagic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f newborns in India and China
16
作者 Rajesh Kumar Rai Jing Luo Theodore Herzl Tulchinsky 《World Journal of Pediatric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5-19,共5页
Background?Vitamin K deficiencY bleeding(VKOBl can cause prolonged and bleeding(intracranial hemorrhage)ameng newborns.which can be life—threatening or lead to long-term morbidity.The aim of this review article is to... Background?Vitamin K deficiencY bleeding(VKOBl can cause prolonged and bleeding(intracranial hemorrhage)ameng newborns.which can be life—threatening or lead to long-term morbidity.The aim of this review article is to reiterate empirical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argument that vitamin K should be mandatory for newborns in India and China,as well as in other countries with a high burden of neonatal deat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bal health HEMORRHAG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NEONATAL mortality vitamin k deficiency bleeding disorder
原文传递
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发病的高危因素 被引量:3
17
作者 宋红艳 钱素云 张锡沛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27-928,950,共3页
目的探讨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以预防并降低其发病率。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7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PICU及神经内科收治的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VKDB)致颅内出血90例(Ⅰ组),同期住院的晚发型VKDB无颅内出血23例(Ⅱ组... 目的探讨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以预防并降低其发病率。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7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PICU及神经内科收治的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VKDB)致颅内出血90例(Ⅰ组),同期住院的晚发型VKDB无颅内出血23例(Ⅱ组)。入院12h内,查头颅CT,检测血钙水平、肝功能、血钠、血糖、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性别、年龄、出生情况、喂养方式、近期腹泻、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低钙血症、血糖异常、低钠血症、肝功能异常10项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Ⅰ组与Ⅱ组比较,低钙血症、近期腹泻、肝功能异常有显著性差异(Pa<0.01),OR值分别为6.662、8.092、12.895;晚发型VKDB伴低钙血症、肝功能异常、近期腹泻的的患儿颅内出血的风险高,分别是血钙正常、肝功能正常、无腹泻的晚发型VKDB患儿的6.662、8.092、12.895倍。结论低钙血症、肝功能异常、近期腹泻是晚发型VKDB致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防止低钙血症有利于预防晚发型VKDB致颅内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 危险因素 低钙血症 肝功能异常 腹泻
原文传递
新生儿及婴儿维生素K缺乏的防治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俐 奚莎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059-1062,共4页
维生素K缺乏症是新生儿和婴儿普遍存在的问题,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可危及生命。通过对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阅读及数据分析发现,全球各国虽进行预防,仍有不少患儿发病,近年随着早产儿的增加,发病率更高,且防治方案尚不统一。我国发... 维生素K缺乏症是新生儿和婴儿普遍存在的问题,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可危及生命。通过对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阅读及数据分析发现,全球各国虽进行预防,仍有不少患儿发病,近年随着早产儿的增加,发病率更高,且防治方案尚不统一。我国发病率较高,防治及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研究数据较少且滞后,缺乏统一合理的防治方案。因此,在我国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相关的调查及研究,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 维生素k缺乏 出血 新生儿 婴儿
原文传递
新生儿脐血维生素K1及维生素K缺乏诱导蛋白水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范小刚 奚莎 +5 位作者 王亚琴 肖谧 陈茹娟 王芳会 林晓洁 刘俐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659-663,共5页
目的 了解不同胎龄新生儿脐血维生素K1及维生素K缺乏诱导蛋白(PIVKA-Ⅱ)水平,探讨其影响因素,为防治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及维生素K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3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陕西省人民医院出... 目的 了解不同胎龄新生儿脐血维生素K1及维生素K缺乏诱导蛋白(PIVKA-Ⅱ)水平,探讨其影响因素,为防治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及维生素K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3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陕西省人民医院出生,且尚未预防性注射维生素K1的新生儿,按随机数字法采集100例新生儿脐血,用高效液相质谱法检测VK1水平,用ELISA法检测PIVKA-Ⅱ水平,并记录产妇病史及相关异常因素。结果 100例新生儿脐血VK1水平为(0.293±0.135) ng/ml, PIVKA-Ⅱ水平为(22.479±13.151)AU/ml,脐血VK1水平与PIVKA-Ⅱ水平呈负相关(r=-0.362,P<0.001)。孕母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居住地以及孕期食用绿色蔬菜的多少不同,其新生儿脐血VK1水平、PIVKA-Ⅱ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孕期食用绿色蔬菜的多少是新生儿脐血VK1,PIVKA-Ⅱ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新生儿的脐血VK1含量较低,PIVKA-Ⅱ水平高。亚临床及临床VK缺乏率较高,围生期母儿PIVKA-Ⅱ、VK监测很有必要。提高孕母孕期绿色蔬菜摄入和孕母孕期、新生儿期PIVKA-Ⅱ、VK1的监测,有助于预防和及早发现亚临床及临床VK缺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1 PIVkA-Ⅱ 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中文文献报告病例20年(1989—2008)综合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秋菊 阎雪 +2 位作者 皮亚雷 张亚男 张会丰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0年第9期683-685,共3页
【目的】综合分析中文期刊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病例报告资料,了解我国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病例特征、发病趋势、地区分布和高危因素等。【方法】"维生素K缺乏"为主题词,1989年1月—2008年8月为检索时段,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 【目的】综合分析中文期刊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病例报告资料,了解我国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病例特征、发病趋势、地区分布和高危因素等。【方法】"维生素K缺乏"为主题词,1989年1月—2008年8月为检索时段,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上涉及维生素K缺乏的全部文献,逐篇甄别,遴选出"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病例报告一次文献,建立excel数据库。【结果】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文献1 448篇,其中792篇文献不适合做病例分析,剔除,656篇文献用于分析。656篇文献所涉及的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病例数21 894例,遍及30个省市自治区。母乳喂养占90.1%;男女之比为2.22∶1;4周以内发病占6%,4~8周占73%,8周以上占21%。高危因素包括:乳母用药、肝胆疾患、呼吸道感染、腹泻、应用抗生素、发热等。出血部位以颅内出血为主,高达90.4%。后遗症发生率为20%,以运动障碍或智力障碍多见。【结论】我国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发病形势严峻;母乳喂养儿多见,男童易患,4-8周为高发年龄。颅内出血发生率极高。高危因素为乳母用药,小儿使用抗生素、患腹泻、呼吸道感染等、肝胆疾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缺乏 小儿 出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