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act of Dry Warming on Economic and Characteristic Crop and Coping Technology in Northwest of China 被引量:4
1
作者 邓振镛 倾继祖 +3 位作者 杨启国 宁惠芳 黄蕾诺 徐金强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0年第4期124-129,共6页
Based on the state of characteristics of dry warming of modern climate changing,the response of growth,output and quality of main economic crops such as cotton,flax and winter rape and characteristic crop such as vini... Based on the state of characteristics of dry warming of modern climate changing,the response of growth,output and quality of main economic crops such as cotton,flax and winter rape and characteristic crop such as vinifera and apple were discussed.The coping technology for climate changing and measurements for serving the agricultural were provi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WEST dry warming Economic crop Characteristic crop Influence Coping technology
下载PDF
Response of Plant Climatic Productivity to the Warming and Drying Trend in Huanren in the Past 58 Years
2
作者 Zhao Lei Lin Shuang +2 位作者 Wu Yingjie Li Zhijing Ji Qi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4年第3期26-28,31,共4页
[Objective]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the response of plant climatic productivity to warming and drying tendency in Huanren in the past 58 years.[Method]Based on the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data in Huanren from... [Objective]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the response of plant climatic productivity to warming and drying tendency in Huanren in the past 58 years.[Method]Based on the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data in Huanren from 1953 to 2010,using trend analysis,Thornthwaite Memorial model and Mann-Kendall detection method,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climate and plant climatic productivity in Huanren were analyzed,and the regression evaluation model between plant climatic productivity and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was established.[Result]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in Huanren presented a significant upward trend,and its linear tendency rate was 0.29℃/10 a;annual precipitation presented a decreasing trend,and its linear tendency rate was-13.29 mm/10 a;dryness presented a declining trend.The warming and drying trend was obvious in Huanren.Plant climatic productivity presented a significant increasing trend,and its linear tendency rate was 8.39 g/(m2·10 a).Plant climatic productivity was closely related to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Conclusion]The research could provide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the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e and sufficiently playing the advantages of climate resources in Huanr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t climatic productivity warming and drying trend RESPONSE Huanren County China
下载PDF
Investigating the Apparent Link between Cosmic Ray Muon Flux, Sudden Stratospheric Warming and Dry Season Rainfall over Jamaica
3
作者 Lawrence Patrick Brown John Charlery Mitko Voutchkov 《Atmospheric and Climate Sciences》 2019年第4期662-682,共21页
The Jamaican primary dry season extends from November-April with the driest period being January-March each year. Examination of the rainfall records over several decades reveal months that experienced a sharp increas... The Jamaican primary dry season extends from November-April with the driest period being January-March each year. Examination of the rainfall records over several decades reveal months that experienced a sharp increase in rainfall while sometimes they are drier than normal. During this dry season, some of the weather systems that impact the island significantly are cold fronts, highs pressure systems and troughs that migrate from the mainland USA. Major Sudden Stratospheric Warmings (SSW) occur routinely north of 60&#176;N and severely impact weather over the North American continent. The islands of the Greater Antilles also experience inclement weather during this period as weather systems migrate southwards and impact the Caribbean. Severe winter weather due to the increase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storms related to SSW events over North America is important to the Jamaican economy as tourists escape harsh winters by travelling to the island. Predicting the variability of rainfall during the primary dry season is therefore important as it has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event planning, tourism and agriculture. Cosmic-ray Muon flux has been found to b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atmospheric effective temperature used to indicate the occurrence of SSW events. Current research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smic-ray Muon flux, SSW events and primary dry season rainfall.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a significant change in rainfall occur over Jamaica during the primary dry season on average 29 days after the central date or on average 15 days after the SSW events end. Our study also suggests apparent similarities in the behaviour of cosmic-ray Muon flux over Jamaica to those when major SSW occurs at high latitudes. We therefore argue that the Muon detectors at low latitudes have practical use with respect to identifying SSWs and merits further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MIC-RAY MUON FLUX SUDDEN STRATOSPHERIC warming Primary dry Season RAINFALL Jamaica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 Change in China over the Last 2000 years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Dryness/Wetness during Cold and Warm Periods 被引量:10
4
作者 Quansheng GE Haolong LIU +2 位作者 Xiang MA Jingyun ZHENG Zhixin HAO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8期941-951,共11页
This paper presents new high-resolution proxies and paleoclimatic reconstructions for studying climate changes in China for the past 2000 years. Multi-proxy synthesized reconstructions show that temperature variation ... This paper presents new high-resolution proxies and paleoclimatic reconstructions for studying climate changes in China for the past 2000 years. Multi-proxy synthesized reconstructions show that temperature variation in China has exhibited significant 50–70-yr, 100–120-yr, and 200–250-yr cycles.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amplitudes of decadal and centennial temperature variation were 1.3℃ and 0.7℃, respectively, with the latter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long-term changes in solar radiation, especially cold periods, which correspond approximately to sunspot minima. The most rapid warming in China occurred over AD 1870–2000, at a rate of 0.56°± 0.42℃(100 yr)^(-1); however, temperatures recorded in the 20 th century may not be unprecedented for the last 2000 years, as data show records for the periods AD 981–1100 and AD1201–70 are comparable to the present. The ensemble means of dryness/wetness spatial patterns in eastern China across all centennial warm periods illustrate a tripole pattern: dry south of 25°N, wet from 25°–30°N, and dry to the north of 30°N. However, for all centennial cold periods, this spatial pattern also exhibits a meridional distribution. The increase in precipitation over the monsoonal regions of China associated with the 20 th century warming can primarily be attributed to a mega 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 and the 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 In addition,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increasing numbers of locusts and dry/cold conditions is found in eastern China. Plague intensity also generally increases in concert with wetness in northern China, while more precipitation is likely to have a negative effect in souther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perature change dry-wet spatial pattern cold and warm periods last 2000 years China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南部晚白垩世——早古新世沉积环境演化:来自皮山PBX1井的地化证据 被引量:2
5
作者 岳勇 蒋恕 +1 位作者 田景春 林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2-605,共14页
【研究目的】白垩纪与古近纪之交发生过地质历史上重大的灾变和异常事件,致使K/Pg界线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地质界线之一。通过对塔里木盆地晚白垩世—早古新世沉积环境的研究,有助于重建特提斯北部盆地群塔里木盆地的古环境。【研究方法】... 【研究目的】白垩纪与古近纪之交发生过地质历史上重大的灾变和异常事件,致使K/Pg界线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地质界线之一。通过对塔里木盆地晚白垩世—早古新世沉积环境的研究,有助于重建特提斯北部盆地群塔里木盆地的古环境。【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塔里木盆地西南部PBX1井岩心的地球化学元素敏感指标研究K/Pg上下环境的变化。【研究结果】晚白垩世晚期古气候属于干热型,早古新世呈现短暂温湿型。古盐度由晚白垩世正常海洋环境向早古新世半咸水、海陆过渡盐湖环境转换,K/Pg界线位置处,古盐度达到最低值。氧化-还原环境由晚白垩世富氧→贫氧的弱氧化-弱还原环境经历了K/Pg事件之后短暂向早古新世富氧环境转化,而后整体上由贫氧的弱氧化-弱还原环境向极贫氧的还原环境演化。【结论】PBX1井地球化学元素敏感指标揭示了中生代—新生代之交灾变异常事件在塔里木盆地响应特征,也是特提斯洋北部盆地群晚白垩世—早古新世沉积环境演化的有效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演化 干热型 湿热型 白垩纪—古近纪界线 PBX1井 地质调查工程 塔西南
下载PDF
暖干背景下的河南春季极端雨雪天气成因分析
6
作者 陈双 符娇兰 +3 位作者 李晓兰 金荣花 谌芸 王艳杰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9-584,共16页
过渡季节的春季极端雨雪天气一直以来都是预报中的难点。利用常规地面观测、探空、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观测资料和ERA5再分析数据,对2023年3月16日发生在河南省的一次极端雨雪天气成因进行了分析,重点关注了其极端降水及复杂雨雪相态转换... 过渡季节的春季极端雨雪天气一直以来都是预报中的难点。利用常规地面观测、探空、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观测资料和ERA5再分析数据,对2023年3月16日发生在河南省的一次极端雨雪天气成因进行了分析,重点关注了其极端降水及复杂雨雪相态转换成因。主要结论如下:此次过程是一次发生在暖干背景下,由高空槽东移配合低涡切变线北抬造成的极端雨雪天气,具有转折性强、降雪强度大、强降雪时段长等特点,降雪时地面气温始终维持在0℃附近,雨雪相态转换复杂;异常偏强的极端动力强迫是此次过程小时降水强度大的重要因素,这与对流层低层异常偏强的低空急流所伴随的热、动力强迫有关。另外,条件对称不稳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其垂直上升运动的发展,低涡移动缓慢、回波系统走向与移向夹角较小是其降水持续较长时间的关键;过程前期气温异常偏高,15日冷空气降温为雨雪相态转换提供了可能,但河南省中、东部边界层气温仍未达到雨转雪标准,过程开始阶段对流层低层存在明显干层,与此相伴随的由降水粒子蒸发等相变过程造成的降温,是其雨转雪的重要降温机制,干层的存在及降水的持续发展,成为边界层气温能否降到0℃附近的关键,大气趋于饱和之后,固态降水粒子的融化降温在降雪相态维持中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干背景 极端雨雪 条件对称不稳定 降水相态 相变降温
下载PDF
西南地区冬季异常冷湿/暖干的气候背景分析
7
作者 庞轶舒 周长艳 +1 位作者 王顺久 罗玉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9-475,共17页
利用1981—2022年西南地区409个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NCEP/NCAR和NOAA再分析资料等,分析了西南地区冬季异常冷湿/暖干配置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全区大部分冷湿/暖干是西南地区冬季频繁出现的异常气候配置。20世纪80年代... 利用1981—2022年西南地区409个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NCEP/NCAR和NOAA再分析资料等,分析了西南地区冬季异常冷湿/暖干配置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全区大部分冷湿/暖干是西南地区冬季频繁出现的异常气候配置。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区暖干趋势显著。对流层中高层的贝加尔湖高压强(弱)和青藏高原高压弱(强)及中低层西伯利亚高压强(弱),协同构成的准正压“北正南负”(“南正北负”)环流型,是西南地区冬季冷湿(暖干)配置的关键环流背景。秋季阿留申群岛南侧、赤道东太平洋南侧和北侧,以及澳大利亚西南侧4个关键区的海温是上述异常环流型的关键前兆信号。阿留申群岛南侧海温偏高(低)可使秋、冬季亚速尔高压持续增强扩大(减弱缩小),然后通过罗斯贝波东传增强(减弱)下游贝加尔湖高压和西伯利亚高压。赤道东太平洋南侧和北侧的海温偏低(高),可共同促使东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低纬度地区位势高度场偏低(高),激发正(负)异常罗斯贝波源并东传减弱(增强)青藏高原高压;澳大利亚西南侧海温偏高(低),有利于高空越赤道偏南(北)风加强,进而增强(减弱)中东急流,导致青藏高原高压偏弱(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冬季 冷湿/暖干气候配置 气候背景 青藏高原高压 贝加尔湖高压
下载PDF
增温对杉木凋落叶和宿存叶分解过程养分释放的影响——基于移位试验模拟
8
作者 吴小健 李江飞 +3 位作者 江宇 孙麟钧 吴鹏飞 马祥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713-7724,共12页
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究气温变化对杉木枯死叶片分解的影响,以杉木人工林的凋落叶和宿存叶为研究对象,采用分解网袋法,利用武夷山气温垂直分布特征,选择了620 m、1003 m、1410 m和1948 m四个海拔气温梯... 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究气温变化对杉木枯死叶片分解的影响,以杉木人工林的凋落叶和宿存叶为研究对象,采用分解网袋法,利用武夷山气温垂直分布特征,选择了620 m、1003 m、1410 m和1948 m四个海拔气温梯度,采用异地移位试验模拟增温对杉木凋落叶和宿存叶分解速率及分解过程中N、P、Mg、Ca元素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凋落叶和宿存叶的干重残留率随分解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且在不同海拔气温下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凋落叶的分解速率(K)表现为K_(620 m)>K_(1003 m)>K_(1410 m)>K_(1948 m),宿存叶则表现为K_(1003 m)>K_(620 m)>K_(1410 m)>K_(1948 m)。增温缩短了凋落叶和宿存叶的半衰期和周转期。(2)增温显著影响凋落叶和宿存叶的N、P、Mg、Ca残留率(P<0.05),二者整体均表现为在T620 m下具有较低的养分残留率,而在300—360 d分解时段,宿存叶在T620 m下具有较高的P残留率。增温并未改变凋落叶和宿存叶P、Mg、Ca素的释放模式,但改变了宿存叶N素的释放模式。(3)凋落叶和宿存叶的干重残留率与N残留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与P残留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相较于N、P而言,Mg、Ca残留率与干重残留率间的相关性较弱。气温升高显著加快了凋落叶和宿存叶的质量损失速率及养分释放速率,促进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养分物质循环。研究结果为全面了解杉木枯死叶片分解过程中养分释放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温 杉木 凋落叶 宿存叶 干重残留 养分释放
下载PDF
夜间增温对灌浆期高温胁迫下小麦干物质及灌浆特性的影响
9
作者 张月 贺威 +9 位作者 崔国际 王鸣燕 秦博雅 曹金婷 陶景雯 汪林洁 黄正来 张文静 马尚宇 樊永惠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6-638,共13页
为了解灌浆期高温胁迫下小麦生产力对不同阶段夜间增温的反应,以对温度敏感性不同的两个小麦品种扬麦18(春性品种)和烟农19(半冬性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可移动塑料增温棚,于2021-2022年对小麦进行不同阶段夜间增温[分蘖期-拔节期增温(W ... 为了解灌浆期高温胁迫下小麦生产力对不同阶段夜间增温的反应,以对温度敏感性不同的两个小麦品种扬麦18(春性品种)和烟农19(半冬性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可移动塑料增温棚,于2021-2022年对小麦进行不同阶段夜间增温[分蘖期-拔节期增温(W T-J N)、拔节期-孕穗期增温(W J-B N)和孕穗期-开花期增温(W B-A N)]及灌浆期高温胁迫处理,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小麦干物质积累及灌浆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W T-J N和W J-B N处理主要通过缩短小麦播种-开花的时长,延长灌浆期天数,增加花前干物质转运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花后干物质积累贡献率,进而提高了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促进了干物质在成熟期穗轴+颖壳和籽粒中的积累,降低了小麦茎鞘+叶片中的积累量,增产3.08%~7.62%。灌浆期高温胁迫显著降低了两个品种的产量,而与灌浆期高温胁迫处理(NH)相比,W T-J H和W J-B H处理增产1.21%~6.05%。与不增温处理(NN)相比,在W T-J N和W J-B N处理下两个小麦品种的灌浆期粒重及灌浆速率均提高,W B-A N和NH处理则降低了小麦灌浆参数。这说明分蘖期-拔节期和拔节期-孕穗期夜间增温可提高小麦开花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促进小麦籽粒灌浆,缓解灌浆期高温胁迫对小麦生产力的不利影响,有助于小麦产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增温 灌浆期高温胁迫 小麦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灌浆特性
下载PDF
中国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特征和趋势探讨 被引量:918
10
作者 施雅风 沈永平 +4 位作者 李栋梁 张国威 丁永建 胡汝骥 康尔泗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2-164,共13页
由于全球显著变暖和水循环加快 ,使得中国西北主要是新疆地区于 1 987年气候发生突然变化 ,随着温度上升 ,降水量、冰川消融量和径流量连续多年增加 ,内陆湖泊水位显著上升 ,洪水灾害也迅猛增加 ,同时 ,植被有所改善 ,沙尘暴日数锐减 ,... 由于全球显著变暖和水循环加快 ,使得中国西北主要是新疆地区于 1 987年气候发生突然变化 ,随着温度上升 ,降水量、冰川消融量和径流量连续多年增加 ,内陆湖泊水位显著上升 ,洪水灾害也迅猛增加 ,同时 ,植被有所改善 ,沙尘暴日数锐减 ,从而改变了 1 9世纪末期至 2 0世纪 70年代的变暖变干趋势。以降水量增加超过蒸发量增加所导致的径流量增长及湖泊水位上升作为气候向暖湿转型的主要标准 ,西北地区目前的气候变化可分为 3个区域 ,即 1 )显著转型区 ;2 )轻度转型区 ;3)未转型区。作者初步认为 ,西北气候向暖湿转型可能是世纪性的 ,预期西北东部在 2 1世纪上半期也会向暖湿转变 ,但预测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气候变化 暖干气候 暖湿气候 气候转型 西北地区 气温 降水量
下载PDF
中国西北现代气候变化事实与未来趋势展望 被引量:335
11
作者 李栋梁 魏丽 +5 位作者 蔡英 张存杰 冯建英 杨青 袁玉江 董安祥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5-142,共8页
利用西北地区建站至 2 0 0 0年常规气象观测站资料及美国NCEP/NCAR再分析全球网格点资料 ,分析了西北地区现代气候变化的特点 ,揭示了西北地区气候由暖干转向暖湿的事实 .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几十年气候变化趋势作了初步估计 .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中国 西北地区 气象观测站 大气降水 大气环流
下载PDF
河西内陆河流域出山径流对气候转型的响应 被引量:69
12
作者 蓝永超 丁永建 +2 位作者 沈永平 康尔泗 张济世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8-192,共5页
对甘肃河西内陆河流域出山径流变化过程与趋势的研究表明 ,从 2 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开始 ,受西风环流降水的影响 ,祁连山区中、西部的黑河、疏勒河流域的气候环境发出了由增温变干转为变湿的讯号 ,具体表现为随着山区气温升高 ,降水量增... 对甘肃河西内陆河流域出山径流变化过程与趋势的研究表明 ,从 2 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开始 ,受西风环流降水的影响 ,祁连山区中、西部的黑河、疏勒河流域的气候环境发出了由增温变干转为变湿的讯号 ,具体表现为随着山区气温升高 ,降水量增加 ,出山径流相应增大 .采用区域气候模式预测和水文统计模式的计算 ,亦同样证实出山径流有显著的增加趋势 .但受季风影响的祁连山东部的石羊河流域则尚未出现这种转变 ,从 2 0世纪 5 0年代起 ,出山径流量持续下降 ,表明其气候环境仍向增温变干的方向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陆河流域 甘肃 径流变化 降水 气候环境 气温 出山径流量 水文循环
下载PDF
新疆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变的信号及影响 被引量:209
13
作者 胡汝骥 姜逢清 +1 位作者 王亚俊 樊自立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4-200,共7页
目前的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水循环加快 ,尤其干旱区水循环加快更加明显 ,降水和蒸发增加。自 19世纪末小冰期结束以来 ,新疆呈现出了与全球一致的变暖趋势 ,气候环境基本处于暖干状态之下。 1987年起新疆出现了气候转向暖湿的信号 ,尤以... 目前的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水循环加快 ,尤其干旱区水循环加快更加明显 ,降水和蒸发增加。自 19世纪末小冰期结束以来 ,新疆呈现出了与全球一致的变暖趋势 ,气候环境基本处于暖干状态之下。 1987年起新疆出现了气候转向暖湿的信号 ,尤以天山西部地区为强劲。降水量、雪冰消融量和河川径流量连续增加至今日 ,导致平原湖泊水位持续上升 ,面积逐年扩大 ,早己干涸的湖盆也出现生机。与此同时 ,洪水灾害连年发生 ,而且越来越凶猛 ,不断出现百年 ,以至千年的洪峰。此间 ,植被环境改善 ,绿洲春色盎然 ,沙漠化止步 ,沙尘暴锐减。这种气候转变前景如何 ,应该引起人们高度重视。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新疆以至大西北的经济发展、水利建设、洪旱灾害减灾、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人民生活改善等。因而必须加强监测与研究 ,尽早做出正确预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气候转变 信号 暖干气候 暖湿气候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56
14
作者 戴升 申红艳 +2 位作者 李林 王振宇 肖建设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1-220,共10页
利用1961-2010年柴达木盆地格尔木等10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以及水文、植被等资料,研究了柴达木盆地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柴达木盆地出现了以气温上升、降水量和径流量增加、沙尘暴日数减少、潜... 利用1961-2010年柴达木盆地格尔木等10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以及水文、植被等资料,研究了柴达木盆地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柴达木盆地出现了以气温上升、降水量和径流量增加、沙尘暴日数减少、潜在蒸散量下降、湖泊水位显著上升和植被覆盖率增加为主要特征的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事实;全球气候变暖、水循环加快、高空水汽不断增加和黑碳气溶胶浓度增加是柴达木盆地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主要气候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转型 暖干 暖湿 气温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近代中国北方干湿变化趋势的多时段特征 被引量:125
15
作者 马柱国 黄刚 +1 位作者 甘文强 陈明林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71-681,共11页
利用CRU(Climate Research Unit)月降水和月平均气温资料, 通过构造一个既包含降水变化又考虑温度变化对潜在蒸发影响的干湿指标, 对我国北方近100年(1901~1998年)、 50年(1951~2002年)、 20年(1981~2002年)和近10年(1991~2002年)... 利用CRU(Climate Research Unit)月降水和月平均气温资料, 通过构造一个既包含降水变化又考虑温度变化对潜在蒸发影响的干湿指标, 对我国北方近100年(1901~1998年)、 50年(1951~2002年)、 20年(1981~2002年)和近10年(1991~2002年)干湿变化趋势进行了系统的检测和分析, 突出了在全球增暖背景下温度变化对干湿变化的重要影响, 揭示了中国北方四个不同时段干湿变化趋势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 由于受温度升高的影响, 近100年我国西部地区降水尽管增加但并不存在变湿趋势, 而东部地区降水显著增加的地区明显呈现出变湿趋势, 显著变湿的范围较降水增加的范围大, 且强度明显增强, 这与这个地区温度的降低有关.在近50年, 100°E以东的北方地区是明显的干旱化趋势; 西北西部显著变湿的范围较降水显著增加的范围为小, 而东部干旱化区域的范围较降水显著减少的区域大.这充分说明了增暖能够减弱降水增加对地表水分收支的贡献, 也就是加剧降水减少的干旱化程度.在近20年, 新疆北部尽管降水量有所增加, 但并未改变该地区干旱化的时空格局, 也未发现显著的变湿趋势存在, 这个时段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以干旱化趋势为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在有些地区干湿指标的变化趋势与降水的变化趋势完全相反.在20年和近100年时段上, 我国西部大部分地区仍处在一个干旱化的进程中, 而华北地区在20年和50年时段上均表现为一个干旱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和气 温增 暖干湿指标 变化趋势 中国北方 变湿
下载PDF
中国北方气候暖干化对粮食作物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138
16
作者 邓振镛 王强 +5 位作者 张强 倾继祖 杨启国 袁志鹏 刘文婧 徐金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6278-6288,共11页
东北、华北和西北50a来的平均气温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气候变暖明显,尤其冬季增温最显著。区域增暖的极端最低气温远比极端最高气温的贡献大。东北、华北大部、西北东部降水量明显减少,平均每10a减少20—40mm,尤其春夏季减少最明显。... 东北、华北和西北50a来的平均气温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气候变暖明显,尤其冬季增温最显著。区域增暖的极端最低气温远比极端最高气温的贡献大。东北、华北大部、西北东部降水量明显减少,平均每10a减少20—40mm,尤其春夏季减少最明显。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干旱化趋势非常突出。在综述我国北方现代气候变化基本特征是暖干化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喜凉作物冬小麦、春小麦、马铃薯和喜温作物水稻、玉米、谷子、糜子等7种主要粮食作物的生长发育、品种熟性、种植区域与面积、产量与品质等对气候暖干化的响应特征。揭示了气候暖干化使春播作物播期提早,苗期生长发育速度加快,营养生长期提前,生殖生长期和全生育期延长;秋作物发育期推迟,生殖生长期和全生长期延长;越冬作物播期推迟,越冬死亡率降低,种植风险减少,春初提前返青,生殖生长期提早,全生育期缩短。使作物适宜种植区域向高纬度高海拔扩展;品种熟性向偏中晚熟高产品种发展;喜温作物和越冬作物以及冷凉气候区的作物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在旱作区种植不较耐旱的玉米、春小麦等作物种植面积受到制约。对雨养农业区的作物气候产量影响严重,尤其对不够耐旱的小麦和玉米的气候产量受影响最大;对较耐旱的谷子、糜子、马铃薯等影响较轻。从作物属性而言,对喜温作物水稻、玉米和越冬作物冬小麦有利于气候产量提高;对喜凉作物春小麦和马铃薯的气候产量将产生不利影响。同时,提出了从5个方面应对气候暖干化的技术措施,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根据不同气候年型调整各种作物种植比例;针对不同气候区域发展优势作物和配置作物种植格局;采取不同栽培技术和管理模式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综合配套技术提髙抵御灾害能力。为粮食作物安全生产和种植结构调整与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 气候暖干化 粮食作物 气候生态适应性 应对措施 影响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极端气候事件演变事实及其成因探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李林 李凤霞 +1 位作者 朱西德 张海东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56-663,共8页
利用三江源地区14个气象台站1962—2005年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冷暖干湿极端气候事件的演变规律,探讨了其变化成因。研究表明:近44a来三江源地区气温等级由冷向暖转变,极端高温事件频繁发生,而极端低温事件则逐年减少,致使气... 利用三江源地区14个气象台站1962—2005年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冷暖干湿极端气候事件的演变规律,探讨了其变化成因。研究表明:近44a来三江源地区气温等级由冷向暖转变,极端高温事件频繁发生,而极端低温事件则逐年减少,致使气温不断向着更高的均值状态持续增暖;尽管降水量干湿变化不甚显著,但降水的极端状况即严重干旱或暴雨事件均呈减少趋势,降水量的变化趋于稳定,降水变率减小;地形对极端气温、降水事件频次变幅的空间分布均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且对后者的影响更为显著;高原季风、厄尔尼诺事件及高原积雪等因子的年际振荡是三江源地区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次波动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事件 冷暖 干湿 三江源
下载PDF
西北地区气候变化新动态及对干旱环境的影响——总体暖干化,局部出现暖湿迹象 被引量:191
18
作者 张强 张存杰 +5 位作者 白虎志 李林 孙兰东 刘德祥 王劲松 赵红岩 《干旱气象》 2010年第1期1-7,共7页
近50 a来,西北地区气温呈显著的上升趋势,降水变化空间差异突出,西北地区整体暖干化趋势明显,局部出现暖湿现象。气候变暖使冰川退缩,雪线上升,冻土消融,湿地退化,湖泊萎缩,河流流量减少,水资源越来越短缺,出现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根据I... 近50 a来,西北地区气温呈显著的上升趋势,降水变化空间差异突出,西北地区整体暖干化趋势明显,局部出现暖湿现象。气候变暖使冰川退缩,雪线上升,冻土消融,湿地退化,湖泊萎缩,河流流量减少,水资源越来越短缺,出现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根据IPCC预测结果分析,未来西北地区气候变暖趋势会更加明显。从保护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完善气候变化综合监测系统以及开展重点区域气候变化过程专项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气候变化 暖干 暖湿 对策建议
下载PDF
气候暖干化对中国北方干热风的影响 被引量:45
19
作者 邓振镛 张强 +3 位作者 倾继祖 徐金芳 黄蕾诺 张树誉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64-671,共8页
综述并阐明了干热风气象灾害在指标类型、时空分布、形成原因、发生环境、危害特征、防御技术等6个方面的内容,干热风危害特点具有明显温度猛增、湿度骤降的突变性和昼夜维持干热天气分不开.气候暖干化是北方现代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气... 综述并阐明了干热风气象灾害在指标类型、时空分布、形成原因、发生环境、危害特征、防御技术等6个方面的内容,干热风危害特点具有明显温度猛增、湿度骤降的突变性和昼夜维持干热天气分不开.气候暖干化是北方现代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气候变暖尤其使极端气温显著升高,气候变干使降水量持续偏少,出现了明显干旱化趋势.干热风发生次数与气候变暖呈显著正相关,与气候变干呈显著反相关.干热风对气候暖干化的响应十分敏感,气候暖干化使干热风发生区域扩大、次数增多、强度增强、危害加重.因此,防御干热风和干旱化危害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暖干化 中国北方 干热风 影响
下载PDF
哈密瓜片干燥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0
20
作者 李远志 蔡颖荷 +4 位作者 鲍金勇 朱新贵 陈人人 林捷 龚丽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34,共3页
对哈密瓜片的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分析不同热风干燥温度对哈密瓜片的影响,探讨了真空冷冻干燥哈密瓜片的干燥特性,比较了两种干燥方式所得产品的形状、色泽及Vc含量.结果显示,真空冷冻干燥较适于哈密瓜片的干燥,其... 对哈密瓜片的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分析不同热风干燥温度对哈密瓜片的影响,探讨了真空冷冻干燥哈密瓜片的干燥特性,比较了两种干燥方式所得产品的形状、色泽及Vc含量.结果显示,真空冷冻干燥较适于哈密瓜片的干燥,其干制的哈密瓜片理化性质均优于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初步研究的主要工艺参数为:冷阱温度为-34.8℃,真空度130 Pa,加热温度为3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密瓜 热风干燥 真空冷冻干燥 干燥特性 干燥温度 干燥方式 Vc含量 理化性质 工艺参数 加热温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